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姬姓國

鎖定
姬姓源自黃帝,是周王族的姓,周天子同宗族的姬姓王族宗親們,分封的諸侯國為姬姓國,西周初年分封七十一諸侯國,姬姓國佔據五十三。 [1-3]  周朝的姬姓國包括晉國 [4] 吳國 [5-6] 魯國 [7] 鄭國 [8] 曾國 [9] 衞國 [10] 芮國 [2] 巴國 [11-12] 燕國 [13] 韓國 [14] 魏國 [15]  等諸侯國。周人強調與姬姓王室的宗法關係。 [16-17] 
中文名
姬姓國
別    名
姬姓諸侯國
所處時代
周朝

姬姓國歷史背景

黃帝姬姓,周人的祖先是黃帝姬姓是周王族的姓。 [1]  [16]  周朝建立後,實行分封制,與周天子同宗族的姬姓宗親子弟們,分封的諸侯國為姬姓國。西周初年分封的七十一諸侯國,姬姓國佔據五十三。 [1-3]  [16]  “周人”強調與姬姓王室的宗法關係。 [17] 

姬姓國歷史評價

荀子·儒效》:“武王崩,成王幼,周公屏成王而及武王,以屬天下,惡天下之倍周也。履天子之籍,聽天下之斷,偃然如固有之,而天下不稱貪焉。殺管叔,虛殷國,而天下不稱戾焉。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十三人,而天下不稱偏焉。”。 [3] 
孔子捍衞周禮,潛含着對姬周祖先的頌揚、對當下姬姓國的尊崇。 [18] 
黃帝姬姓,周是黃帝的後代,周人屬姬姓,無論文獻還是銅器銘文都可以證明,姬姓是周王族的姓。 [1]  [16]  周王朝在各個地方分封了這麼多諸侯國,這些諸侯國在整個西周春秋時期無疑都是些融通周圍各族的中堅力量,以他們為骨幹,吸收夏商舊族及附近的蠻夷戎狄參加民族融合,最終,使諸夏與各族融合為一個整體,這就是華夏民族。到戰國時期,戰國七雄中的三國都是姬姓國,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周王朝這個時候名義上還存在。在這個過程中,周人無疑起到了主導作用,所以後來這個新形成的民族共同體在追求自己祖先的時候,便很自然地把黃帝奉作了自己最重要的祖先。 [16] 
參考資料
  • 1.    扣問周原——北大周公廟考古特別報道  .北京大學-新聞網[引用日期2024-02-12]
  • 2.    孫秉君:“塵封”三千年,古芮國埋藏着怎樣的文化脈絡?  .光明網[引用日期2024-02-12]
  • 3.    《荀子·儒效》:“武王崩,成王幼,周公屏成王而及武王,以屬天下,惡天下之倍周也。履天子之籍,聽天下之斷,偃然如固有之,而天下不稱貪焉。殺管叔,虛殷國,而天下不稱戾焉。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十三人,而天下不稱偏焉。”。
  • 4.    《史記·晉世家》:晉唐叔虞者,周武王子而成王弟。初,武王與叔虞母會時,夢天謂武王曰:“餘命女生子,名虞,餘與之唐。”及生子,文在其手曰“虞”,故遂因命之曰虞。武王崩,成王立,唐有亂,周公誅滅唐。成王與叔虞戲,削桐葉為圭以與叔虞,曰:“以此封若。”史佚因請擇日立叔虞。成王曰:“吾與之戲耳。”史佚曰:“天子無戲言。言則史書之,禮成之,樂歌之。”於是遂封叔虞於唐。唐在河、汾之東,方百里,故曰唐叔虞。姓姬氏,字子於。
  • 5.    《史記·吳太伯世家》:吳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歷之兄也。季歷賢,而有聖子昌,太王欲立季歷以及昌,於是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荊蠻,文身斷髮,示不可用,以避季歷。季歷果立,是為王季,而昌為文王。太伯之奔荊蠻,自號句吳。荊蠻義之,從而歸之千餘家,立為吳太伯。 ……吳王曰:“於周室我為長。”晉定公曰:“於姬姓我為伯。”
  • 6.    吳王夫差青銅劍:見證春秋戰國跌宕起伏的歷史  .光明網[引用日期2024-02-13]
  • 7.    《史記·魯周公世家 》: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遍封功臣同姓戚者。封周公旦於少昊之虛曲阜,是為魯公。
  • 8.    《史記·鄭世家》:鄭桓公友者,周厲王少子而宣王庶弟也。宣王立二十二年,友初封於鄭。
  • 9.    看“曾國寶藏” 見證青銅多元魅力  .光明網[引用日期2024-02-13]
  • 10.    《史記·衞康叔世家》:衞康叔名封,周武王同母少弟也。…周公旦以成王命興師伐殷,殺武庚祿父、管叔,放蔡叔,以武庚殷餘民封康叔為衞君,居河、淇間故商墟。
  • 11.    神秘的宣漢土家祭司文字  .光明網[引用日期2024-02-13]
  • 12.    留住巴文化的根和魂  .達州日報[引用日期2024-02-13]
  • 13.    《史記·燕召公世家》:召公奭與周同姓,姓姬氏。周武王之滅紂,封召公於北燕。
  • 14.    《史記·韓世家》:韓之先與周同姓,姓姬氏。其後苗裔事晉,得封於韓原,曰韓武子。武子後三世有韓厥,從封姓為韓氏。
  • 15.    《史記·魏世家》:魏之先,畢公高之後也。畢公高與周同姓。
  • 16.    光明日報國學版:人文始祖——黃帝  .光明網[引用日期2024-02-13]
  • 17.    政治體視野下的華夏與華夏化  .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引用日期2024-02-13]
  • 18.    遺落在泗水古道的孔子文化——中新網  .中新網[引用日期2024-02-13]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