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妊娠高血壓疾病

鎖定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包括妊娠期高血壓子癇前期子癇、慢性高血壓併發子癇前期以及慢性高血壓。我國發病率為9.4%,國外報道7%~12%。本病嚴重影響母嬰健康,是孕產婦和圍生兒發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別    名
妊高症,妊娠高壓,妊娠高壓綜合徵
就診科室
婦產科
多發羣體
育齡婦女
常見病因
遺傳,免疫適應不良,胎盤缺血,氧化應激,
常見症狀
高血壓、水腫、蛋白尿
傳染性

妊娠高血壓疾病病因

基於臨牀流行病學調查
2.免疫適應不良學説
子癇前期被認為可能是母體的免疫系統滋養層父系來源的抗原異常反應的結果。
3.胎盤缺血學説。
4.氧化應激學説。
它們之間是相互作用的。

妊娠高血壓疾病臨牀表現

妊娠20周後出現高血壓、水腫、蛋白尿。輕者可無症狀或輕度頭暈,血壓輕度升高,伴水腫或輕度蛋白尿;重者頭痛、眼花、噁心、嘔吐、持續性右上腹痛等,血壓升高明顯,蛋白尿增多,水腫明顯,甚至昏迷、抽搐。

妊娠高血壓疾病檢查

2.肝腎功能
尿素氮(BUN)>5.36mmol/L腎功能輕度受損害。肌酐<88.4μmol/L。
妊高徵時動靜脈比例增大,可變為1∶2、1∶3或1∶4,嚴重者可出現視網膜水腫,絮狀滲出,散在出血點或火焰狀出血。
必要時監測中心靜脈壓
6.其他
心電圖超聲心動圖腦CTMRI胎心監護、胎盤功能和胎兒成熟度檢查。

妊娠高血壓疾病診斷

根據病史、臨牀表現、體徵和輔助檢查即可做出診斷,同時注意有無併發症凝血機制障礙。
1.妊娠高血壓
血壓≥18.7/12kPa(140/90mmHg),妊娠期出現,並於產後12周內恢復正常;尿蛋白陰性;可有上腹部不適或血小板減少。產後方可確診。
2.子癇前期
妊娠20周後出現≥18.7/12kPa(140/90mmHg),且尿蛋白≥300mg/24小時或(+)。可伴有上腹部不適、頭痛視力模糊等症狀。
3.子癇
子癇前期孕產婦抽搐,且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釋。
4.慢性高血壓病併發子癇前期
高血壓女性在孕20周前無蛋白尿,孕20周後出現尿蛋白≥300mg/24h;或孕20周前突然出現尿蛋白增加、血壓進一步升高、或血小板減少。
5.妊娠合併慢性高血壓
妊娠前或孕20周前發現血壓升高,但妊娠期無明顯加重。或孕20周後首次診斷高血壓,並持續至產後12周後。

妊娠高血壓疾病治療

1.一般處理
休息,密切監護母兒狀態,間斷吸氧,飲食包括充足的蛋白質、熱量,不限鹽和液體,對全身水腫者適當限鹽。
2.解痙
硫酸鎂為治療妊高徵的首選藥物。應監測血鎂濃度使用硫酸鎂的注意事項:
(1)注意尿量≥25ml/小時,膝反射和呼吸。
(2)慎用呼吸抵制藥物。
(3)伴有心肌病時,慎用硫酸鎂。
(4)靜脈滴注優於推注
(5)注意體重與劑量的關係與流向速度。
3.擴張血容量
一般不主張應用擴容劑,僅用於嚴重的低蛋白血癥貧血。可選用白蛋白、血漿和全血。
4.降壓
(1)肼苯噠嗪 可阻斷α-受體,使外周血管擴張而血壓下降。優點是使心排出量增加,腎、腦血流增加。其不良反應為心率加快,面部潮紅,伴有噁心、心悸等不適。
(2)柳胺苄心啶 水楊酸氨衍生物,對α、β腎上腺素能受體競爭性拮抗作用。優點為降壓作用良好,血管阻力降低,腎血流量增加而胎盤血流量無減少,並有促進胎兒成熟、減少血小板消耗和增加前列環素水平等作用。
(3)硝苯地平 鈣離子慢通道拮抗劑。可阻止細胞外鈣離子穿透細胞膜進入細胞內,並抑制細胞內在肌漿網的鈣離子釋放進入細胞質藥理作用的結果是使全身血管擴張,血壓下降。另外,由於平滑肌收縮受抑制,所以對妊高徵伴有稀弱宮縮者不僅使血壓下降,而且有助於防止先兆早產。
(4)甲丙脯酸 血管擴張素轉換酶(ACE)抑制劑
(5)硝普鈉 硝普鈉代謝產物(氰化物)可與紅細胞的氫基結合而對胎兒有毒性作用。產後在其他降壓藥物無效時使用,一般不用於妊娠期。用藥期間監測血壓。
(6)哌唑嗪 α-腎上腺素能受體阻滯劑。
5.鎮靜
對於緊張、焦慮或睡眠不好者可給予鎮靜劑。對於重度子癇或子癇,需要用較強的鎮靜劑,防止子癇發作。
(1)地西泮(安定)。
(2)安眠藥物。
(3) 其他:阿米妥鈉嗎啡苯巴比妥及巴妥鈉。
6.利尿
一般不主張應用,僅用於全身水腫、急性心衰肺水腫血容量過多伴潛在肺水腫者。
7.子癇的治療
控制抽搐,糾正缺氧和酸中毒,控制血壓,抽搐終止後終止妊娠
8.適時終止妊娠
(1)引產 適用於病情控制後,宮頸條件成熟者。
(2)剖宮產 適用於有產科指徵者,宮頸條件不成熟,不能在短時間內經陰道分娩,引產失敗,胎盤功能明顯減退或胎兒宮內窘迫者。

妊娠高血壓疾病預防

1.建立健全三級婦幼保健網:開展圍妊娠期和圍生期保健工作。
2.加強健康教育:使孕婦掌握基本衞生知識,自覺進行產前檢查。
3.指導孕婦合理飲食和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