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愛新覺羅·奕劻

鎖定
愛新覺羅·奕劻(1838年3月24日-1917年1月29日),字輔廷 [19]  ,晚清宗室重臣,清朝首任內閣總理大臣,滿洲鑲藍旗人。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曾孫,慶僖親王愛新覺羅·永璘之孫,不入八分輔國公愛新覺羅·綿性長子。
道光十八年(1838年)三月二十四日(農曆二月二十九日)奕劻出生於北京,過繼伯父愛新覺羅·綿悌為嗣子 [17]  ,初封輔國將軍,後晉爵貝子貝勒,同治十一年(1872年)九月,加郡王銜,任御前大臣。光緒十年(1884年),擔任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進慶郡王。光緒二十年(1894年),進爵親王,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加恩世襲罔替,成為鐵帽子王。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他受命與李鴻章於次年代表清政府簽訂《辛丑條約》。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為首席軍機大臣,仍總理外務部。宣統三年(1911年),裁撤軍機處,改設內閣,奕劻任內閣總理大臣、辛亥革命爆發後袁世凱復出,奕劻讓出首相職位改任弼德院總裁。清朝滅亡後,遷居天津
民國六年(1917年)一月二十九日,奕劻病死,享年79歲。追諡曰密,子載振襲爵。
全    名
愛新覺羅·奕劻
別    名
慶王爺
輔廷
諡    號
封    號
和碩慶親王
愛新覺羅
所處時代
清末民初
民族族羣
滿族
出生地
北京
出生日期
1838年3月24日(道光十八年)
逝世日期
1917年1月29日(民國六年)
逝世地
天津租界
主要成就
推動清末新政
清末第一屆內閣總理大臣
最高官職
御前大臣、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首席軍機大臣、總理外務部、內閣總理大臣、弼德院總裁
旗    籍
滿洲鑲藍旗

愛新覺羅·奕劻人物生平

愛新覺羅·奕劻早年生活

道光十八年二月二十九日(1838年3月24日),奕劻出生於北京。他的祖父是乾隆帝第十七子慶僖親王永璘,父親是永璘第六子綿性。永璘去世後,其第三子綿愍承襲郡王封號。道光十六年(1836年),綿愍去世,道光帝降旨把綿志之子奕彩過繼給無嗣的綿愍,承襲郡王爵。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奕彩喪中納妾及行賄宗人府等事被發覺,奕劻的父親輔國公綿性慾趁機填補奕彩留下的郡王爵而行賄,結果兩人雙雙被奪爵,綿性還被髮配盛京。綿性的哥哥不入八分鎮國公綿悌也因包庇綿性之罪而被降為鎮國將軍。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十一月,綿悌死,道光帝又把奕劻過繼給綿悌,降襲輔國將軍 [14]  [17]  [18] 
咸豐元年(1851年),內務府把慶王府(之前為和珅府邸)從奕劻手中收回賜予恭親王奕訢。咸豐二年(1852年)正月初一日,奕劻被封為貝子,兼奉慶良郡王綿愍之祀。 [20]  咸豐十年(1860年)正月,因為咸豐帝三十歲萬壽,奕劻進封為貝勒。 [1]  慈禧在咸豐年間與其弟葉赫那拉·桂祥通信之時,常由奕劻代為捉筆,奕劻雖無學問,卻寫得一手好字,因此深得慈禧的好感。
同治十一年(1872年)九月,同治帝大婚,奕劻加郡王銜,被授為御前大臣。這是奕劻首次獲得較高的官職。 [2] 

愛新覺羅·奕劻榮獲重用

慶親王奕劻肖像 慶親王奕劻肖像
光緒十年(1884年),慈禧太后藉口中法戰爭失利罷斥恭親王奕訢的一班軍機,史稱“甲申易樞”。甲申易樞之後他因緣得接任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主持外交事務,並進封慶郡王。 [3] 
光緒十一年(1885年)九月,清廷設立海軍衙門,他受命會同醇親王奕譞辦理海軍事務。權位漸崇的奕劻因才能平平而庸碌無為,常為時人所暗譏。光緒十二年(1886年)二月,命在內廷行走。 [4] 
光緒十五年(1889年)正月,奕劻被授為右宗正。這一年光緒帝大婚,賜給他四團正龍補服,其子載振頭品頂戴。 [5] 
光緒二十年(1894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壽,奕劻被封為慶親王,權位漸崇,而庸碌無為。 [6]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在戊戌政變的關鍵時刻,奕劻挺身而出,幫了慈禧大忙, [7]  封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戊戌政變以後,隨之而來的“己亥建儲”,奕劻既然支持慈禧將光緒皇帝囚禁於瀛台,自然也不會反對立儲。並且奕劻作為神機營的主管,他在己亥建儲過程中,對慈禧的支持,顯得格外重要。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初春,當義和團波及京師之後,奕劻作為總理衙門大臣,屢次領銜上書,請求朝廷鎮壓義和團。八國聯軍入侵北京之後,慈禧太后帶着光緒帝逃往西安,奕劻奉命留京與李鴻章同任全權大臣,負責與各國議和。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代表清政府簽訂《辛丑條約》。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改為外務部後,他仍任總理大臣。 [8] 

愛新覺羅·奕劻軍機首樞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軍機大臣榮祿病死,奕劻進入軍機處任領班軍機大臣,很快又管理財政處、練兵處事務,集內外大權於一身。 奕劻為人貪鄙,與其子載振、大臣那桐賣官鬻爵,被當時的人們譏為“慶那公司”。 [9] 
光緒三十年(1904年),御史蔣式瑆奏劾奕劻任軍機大臣以來,大小官員都去賄賂他,慶親王府門庭如市,奕劻揮霍異常,但是尚能積蓄起鉅款,在英商匯豐銀行存入一百二十萬兩私產。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御史趙啓霖再次奏參他為段芝貴謀巡撫職,受賄十萬兩,其子載振並納段芝貴所獻歌妓楊翠喜。但奕劻因得慈禧太后寵信,兩案都不了了之。奕劻初主軍機時,袁世凱就用重金籠絡,使之成為袁世凱在朝廷中的內援(參見丁未政潮)。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奕劻七十誕辰,大開祝典,成了官員們攀緣交結的好時機,而奕劻更是大肆進財納賄。各地進獻者絡繹於道,王府門前車水馬龍,列起了長陣。這一次七十壽誕,奕劻所得現金達五十萬兩白銀之多,禮物價值更為百萬兩白銀以上。

愛新覺羅·奕劻晚年時期

慶親王 慶親王
宣統三年(1911年),清廷裁撤軍機處,奕劻任“皇族內閣”總理大臣。同年十月,武昌起義後,他竭力主張起用被罷黜的袁世凱。不久,袁世凱被起用,入京代他為內閣總理大臣,重新組閣,奕劻改任弼德院總裁。 [10] 
民國元年(1912年)一月十七日,清廷第一次御前會議,奕劻、溥倫主張自行退位,宣佈共和,但溥偉載澤堅決反對,沒有結果。第二天再開御前會議,仍無結果。會後,以良弼為首的宗社黨等十餘主戰派前往慶親王府邸,圍攻奕劻,但奕劻不改主意。二月十二日,宣統帝退位後,家人勸奕劻前往天津避難,奕劻執意不肯。親家孫寶琦與長子載振強行架起奕劻,“綁架”至轎車,天未亮即出正陽門,趕頭班火車奔赴天津。車發北京,奕劻如釋重負,卧榻而眠。至天津,奕劻飲食如故。在天津小住一段時日後,聽聞袁世凱出任臨時大總統,革命風潮已經平息,劫難已過,奕劻終究捨不得北京的一片家業,遂再回北京。一進慶王府,但見滿目狼藉,猶如抄家一般。
民國六年(1917年)一月二十九日,奕劻病死於天津租界,時年七十九歲。內務府大臣初擬諡“哲”,按諡號解,知人曰哲。溥儀不同意,親選四字,讓內務府選擇,為“謬、醜、幽、厲”。溥儀之父載灃聞此,終覺同為宗室,有所不忍,勸溥儀網開一面。溥儀仍不肯。後在親貴力爭之下,才賜諡“密”字 [10]  ,密者,“追悔前過”之意。當時的民國大總統黎元洪頒令,允許其子載振世襲和碩慶親王的爵銜。

愛新覺羅·奕劻為政舉措

愛新覺羅·奕劻政治

  • 鎮壓義和團
奕劻 奕劻
奕劻的重要的政治舉措就是鎮壓義和團。義和團尚處於萌芽時期,奕劻就是該運動的直接關係者。由於民教衝突日益增多,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總理衙門擬定了教案處分章程。
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山東鉅野教案發生,奕劻就是和德國公使海靖進行交涉的主要人物。有着多年對外交涉經驗的奕劻,認識到了形勢的嚴峻性。二月十九日,奕劻領銜會奏,請嚴行查禁直隸、山東一帶的義和拳會。並提出了“剿團和洋”的主張。奕劻在義和運動時期的活動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力主鎮壓、韜光養晦和議和談判。
光緒二十五年(1901年)九月七日,《辛丑條約》正式簽字,從和議開始到光緒二十五年(1901年)二月底,奕劻等人主要與各國使節糾纏於所謂懲治“禍首”的問題,歷時六個月之久,奕劻在“剿撫”政策上,和載漪等人尖鋭對立,要不是處事圓滑,有可能弄到與被殺五大臣同樣的地步。 [11] 
  • 推薦袁世凱
宣統三年(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10月14日,奕劻、那桐、徐世昌聯合推動載灃起用袁世凱。“聞內廷議起用袁項城,監國不應,且哀泣。”(劍農《辛亥革命始末記》)奕劻對載灃説:“當前這種局面,我是想不出好辦法。袁世凱的識見、氣魄,加上他一手督練的北洋軍隊,如果調度得法,一面剿一面安撫,確實有挽回大局的希望。不過這件事要辦就辦,若猶豫遲延,就怕民軍的局面再一擴大,更難收拾了。並且東交民巷也有‘非袁出來不能收拾大局的傳説’。”那桐徐世昌也從旁附和。奕劻力促袁世凱出山,除了希望袁世凱幫助他支撐局面、力挽狂瀾,以袁為助力來平衡最高統治集團內部的激烈爭鬥,亦是其主要目的。然而,奕劻沒有料到,袁世凱復出,已不再具有昔日慶袁聯盟性質,而是袁一枝獨秀的局面。 [15] 
  • 主張清帝遜位
袁世凱復出掌權後,政局進一步向共和方向傾斜。在這種情勢下,奕劻認識到清王朝大勢已去,用清帝遜位來換取袁世凱與南方臨時共和政府對皇室、皇族的優待條件,才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一種策略。至此,奕劻的態度發生重大變化,他不再對清王朝的保全存有幻想,而是利用自己“最得隆裕太后之寵信”的有利條件,開始説服隆裕太后有條件地交出政權。最終,在袁世凱與革命黨的內外壓力下,“皇太后似已內命慶親王就目前時局問題與日、英兩國公使磋商”。在剝奪載灃攝政,同意袁世凱與革命黨議和,直至最後同意清帝遜位等涉及清王朝命運的一系列重大問題上,隆裕太后皆聽從了奕劻的主張與建議。 [15] 

愛新覺羅·奕劻外交

光緒十年(1884年),奕劻入主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保境固邊,以戰促和、乘勝即收,“戰非不可持,在絕諸臣之觀望;和非不可議,在杜法人之欺矇”。這是慈禧太后在中法戰爭中所採取的基本外交政策,而替代奕訢入主總理衙門的奕劻,也正是這一政策最忠實的貫徹執行者。實際上,在中法交涉過程中,奕劻並不保守妥協,相反,對於法國侵略者的貪婪行徑,他主張積極備戰,針鋒相對,以戰促和。 [16] 
中法會議簡明條款》訂立後,慈禧太后以為戰爭即可就此結束,6月23日,清軍撤退的期限未到,法軍突然到諒山附近的北黎地區“接防”,無理要求清軍立即返回中國境內,並開槍打死清軍代表,炮擊清軍陣地。面對這種“朝廷允和而法人背約”的尷尬情形,奕劻雖然認為這是法國的無理勒索,但為顧全大局計,他一面拒絕法方要中國撤兵的無理要求,一面仍委託赫德到上海與巴德諾進行溝通,同時通過上海道台邵友濂與巴德諾接觸,並決定派曾國荃於7月下旬到上海與巴德諾就此衝突正式展開談判。6月26日,《中法會議簡明條款》墨跡未乾,茹費理就命孤拔率艦隊準備從海上入侵中國。對此,奕劻認為法國“貪鷙己極”“洋情叵測”,向清廷建議備戰,主張備戰與談判雙管齊下。 [16] 
8月5日,法軍進攻基隆。23日,法軍又摧毀馬尾軍港的中國海軍及其在福州的船廠。法軍進攻基隆事件發生後,奕劻告訴企圖調停中法戰事的美國駐華公使楊約翰,美國所提出中國將賠付法國的任何數額,因為法國進攻台灣基隆的原因,中國決定一分錢也不賠付了。8月30日,奕劻代表總理衙門對外明確表明中方態度,對於侵略者法國的索賠要求,中國一文錢也不會賠付。面對法軍對東南沿海的進攻,奕劻主持總理衙門積極為清廷蒐集情報,傳遞消息,並且通過赫德等人從外交途徑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有效辦法。 [16] 

愛新覺羅·奕劻歷史評價

  • 慈禧太后:榮辱忽焉,皆在聖意。
  • 溥儀:①慶親王將大清國都賣了,對不住列祖列宗,毋庸予諡。 [28]  ②(奕劻)受袁世凱的錢,勸太后讓國,大清二百多年的天下,斷送在奕劻手裏。
  • 劉體仁:清末王公當道者,惟慶邸用人但知財貨,猶不脱本來面目,亦不至大為宗社殃咎。
  • 劉厚生:慶王遇有重要事件,及簡放外省督撫藩臬,必先就商於袁世凱,表面上請他保舉人才,實際上就是銀子在那裏説話而已。
  • 蔡東藩:慶親王奕劻,為清室罪臣,即為袁氏功人。 [12] 
  • 呂思勉:居政府首席的慶親王奕劻,則老耄而好賄,政局更形黑暗。 [13] 
  • 辜鴻銘:儘管中英兩國社會狀況有別,但慶王就是中國的貝爾福(指英國前首相阿瑟·詹姆斯·貝爾福)。像貝爾福先生一樣,他是一個大悲觀主義者,因而也是一個玩世不恭的犬儒。有些沒有頭腦的外國人,還有中國人,將這樣一個事實,即慶王從其所栽培和庇廕下的那些有油水可撈的下屬那裏接受錢財和禮物,説白了也就是他受賄的事實,看重過了頭。其實,慶王並不像李鴻章那樣,對錢財本身懷有卑鄙無恥的貪婪之心,而是他身上那種玩世不恭的犬儒主義,使得他無所顧忌地從其被保護人那裏接受禮物和金錢,正如臭名昭著的羅伯特·沃波爾兇爵士的犬儒主義使他在他那個時代容忍和庇護英國的“假公濟私者”一樣。沃波爾爵士曾説:“每個人都有他的價值。”慶王則説:“我的身後事,與我無關。”在慶王看來,如果一個無望世界上的無望政府,連他這個奢侈慣了的老頭子及其一家老小也養活不了,而他自己又辛辛苦苫一輩子,為了挽救這個無望世界上的無望政府,耗盡了全部的房產、私人財物乃至自己的一生,在這種情況下,他這個老頭子就要依靠自己來為自己及一家撈點外快了。……儘管慶王和貝爾福先生在理論上均為極端的物質實利主義者,並且最終變成了悲觀主義者和犬儒主義者,但在實際生活中,貝爾福先生是一位温和的悲觀厭世者,慶王則是一位好心腸的玩世不恭者。我相信,在英國,貝爾福先生是他的朋友們所尊敬的人物。而中國的慶王,我在北京時就曾聽説,他受到僕人和隨從們的敬重。 [21] 
  • 孔祥吉:在晚清政壇上,奕劻呼風喚雨,成了近代史上一個至關重要的人物。 [7] 
  • 馬平安:他身歷咸豐、同治、光緒、宣統數朝,“系四朝老臣”,又長期主持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外務部和軍機處,門生故吏與社會關係遍佈朝廷內外,尤其於列強各國及北洋集團、地方督撫等方面,其私人關係“俱有閲歷”,可謂樹大根深,盤根錯節。 [15] 

愛新覺羅·奕劻軼事典故

愛新覺羅·奕劻業餘愛好

慶親王奕劻 慶親王奕劻
慶親王奕劻工作能力很差,名聲也不太好,官運卻好得出奇。自1884年到大清倒台的27年中,他先後負責外事、海軍、財政等重要部門,最後升到首席軍機大臣、內閣總理大臣。但是慶親王業餘時間更忙,主要是吃飯、打牌、投資。
請客和吃請是他每天必修課,主題多是慶賀生日。當時成功人士都是老婆一羣、孩子一堆,所以慶親王不是在主辦宴會,就是在出席宴會的路上。然後就是打麻將。為了討老佛爺喜歡,他竟然把麻將牌引入宮中,手把手地將搓麻技藝推廣到人,從宮女到太監,無不樂此不疲。當時大清正是內外交困,慈禧需要舒解心情,所以對麻將引進工作十分滿意。
當然,這只是第一步。慶親王不時讓他的一個小老婆進宮,不是陪老佛爺、就是陪老佛爺身邊工作人員來兩圈。這位女士每次進宮陪打,隨身帶去的銀票總是不夠輸。功夫不負有心人,慶親王因此不斷得到提拔重用。
有人實在看不下去,鄭重提出批評意見。慈禧耐心地做人家思想工作:“他啥水平我能不知道嗎?但是看來看去,還是他貼心。” [24-25] 

愛新覺羅·奕劻大清裸官

説慶親王沒本事還真有點冤枉,至少他的理財水平出類拔萃。清朝中央政府官員工資並不高,要想理財,先要解決無財可理的問題。對此,監察機關直指慶親王“細大不捐”,即大錢不怕多,小錢不嫌少。他的生財之道就是賣官,明碼標價,一手交錢一手交貨,買賣好得很。
中層幹部段芝貴送上白銀10萬兩,立馬買到了黑龍江代理巡撫。這樣的事情多了,再加上他住的是和珅的老宅,社會上就給他起了個綽號:“慶氏公司總經理”。
英國泰晤士報》駐華記者莫里循披露,慶親王的銀行存款高達712.5萬英鎊——稍早,簡·愛小姐在桑菲爾德莊園做家庭教師,年薪30英鎊,生活就比較體面了;達爾文買了一幢帶花園的豪宅,不過2000英鎊。
慶親王理財很有天賦,也有超前意識。雖然外國銀行已經進入中國,但是八國聯軍侵華硝煙未散,人們的愛國熱情空前高漲,大家恥於與外國人打交道,更願意到中國人的銀行或錢莊存錢。慶親王卻格外青睞外資銀行,特別是英資匯豐銀行,民族金融機構裏沒有他一釐錢。要是遲生一百年,慶親王肯定是個家小在外、見首不見尾的“裸官”。 [26-27] 

愛新覺羅·奕劻人際關係

關係
姓名
備註
曾祖
乾隆皇帝
祖父
慶僖親王
生父
輔國公
生母
博爾濟吉特氏
阿拉善親王瑪哈巴拉之女
養父
追封固山貝子,兼奉慶良郡王綿愍之祀
妻子
博羅忒氏
嫡福晉,總督裕謙之女
妾室
合佳氏
側福晉,護軍合平之女
金佳氏
側福晉,護軍阿昌阿之女
劉佳氏
側福晉,護軍色普珍之女
李佳氏
庶福晉,福常之女
兒子
母大側福晉合佳氏,有四子
母四側福晉劉佳氏,有二子溥均、溥銘
愛新覺羅·載授
早殤
未命名
早殤
母四側福晉劉佳氏,娶孫寶琦之女,一子溥鈺,一女嫁葉赫那拉·桂祥之子(慈禧侄),
愛新覺羅·載搢
早殤
女兒
愛新覺羅氏
長女,女僕所生,嫁蒙古親王那彥圖 [29] 
愛新覺羅氏
喀喇沁蒙古貴族阿育爾扎那 [31] 
愛新覺羅氏
四女,合佳氏所生,嫁喜塔臘·裕祿第九子,人稱熙九太太,深得慈禧寵愛,長年入宮侍奉 [29] 

愛新覺羅氏
八女,宣統三年(1911年)正月嫁馬佳·紹英之子世傑 [30] 

愛新覺羅·載揆
十一女,嫁喀喇沁蒙古貴族漢羅扎布 [32] 
以上主要來源 [17]  [18] 

愛新覺羅·奕劻後世紀念

愛新覺羅·奕劻北京王府

慶親王府 慶親王府
慶親王府位於西城區定阜街3號。慶王府是在光緒十年(1884年)奕劻晉封慶郡王后按王府規制改建,始稱王府。
慶親王府建築分3大部分。中央是主要殿堂,現只餘後寢1座。東部亦已改建。現只西部尚基本保存完整。西部是王府的生活居住區,有三組並排的院落。原廳堂均有名稱,懸有匾額。 [22]  最後是一座二層樓,俗稱梳妝樓或繡樓,現存三組院落,各有大門出入,1949年後,京津衞戍區司令部設此,為北京市重點保護文物。

愛新覺羅·奕劻天津舊居

天津慶王府 天津慶王府
慶王府位於和平區重慶道55號,現為天津市政府外事辦公室使用。佔地面積4385平方米,建築面積5085平方米。該建築為帶地下室三層磚木結構小樓。其立面二層外用類似愛奧尼克柱圍成柱廊,欄杆用黃、綠、紫三色相間的六稜琉璃柱圍成。平面為長方形,中央為方形大廳,設一座可拆卸的小戲台。一、二層大廳周圍有列柱式迴廊,四周為居室,各廳之間木雕隔段,頂棚有精美雕飾。第三層的八間房是供奉祖先的影堂。院內有大花園,設假山、石橋、亭子,景緻宜人幽雅。 [23] 

愛新覺羅·奕劻史料索引

《清史稿·卷二百二十一·諸王七》 [14] 

愛新覺羅·奕劻影視形象

年份
影視
演員
影視性質
2003年
電視劇
2011年
2011年
電影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