堯都區隸屬於山西省臨汾市,位於山西省南部、臨汾市中部,地處臨汾盆地中央,汾河由北向南穿境而過。地理座標北緯35°54′21"——36°19′48",東經111°05′07"—111°49′04",東臨雷首山、霍山,西控汾河、黃河、南通秦蜀,北達幽並,向稱晉南重鎮,為臨汾市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
堯都區歷史沿革
編輯周初,唐叔虞之子燮父遷都於平陽之晉水(平水)旁,改國號為晉,平陽屬晉國。春秋時,境內有平陽、羊舍、高梁邑。周貞定王十六年(前453),韓、趙、魏共分晉知伯地,平陽屬韓。
元初,仍為臨汾縣,屬中書省平陽路總管府。
堯都風貌(9張)
民國3年(1914),屬河東道。民國16年復屬省。民國26年,縣屬山西省第六專署。民國27年4月,建立臨汾縣(河東)抗日政府,屬晉冀魯豫邊區太嶽專區領導,民國34年9月更名臨汾縣民主政府。 民國37年(1948)5月,臨汾解放後,設臨汾市、臨汾縣。市屬晉綏邊區第十二專區,縣屬晉南行政區。民國38年6月22日,市、縣合併,稱臨汾縣。
1950年1月9日,縣改屬臨汾專區。1954年9月10日屬晉南專區。1971年8月,分設臨汾市、縣,均屬臨汾地區。1983年10月,臨汾縣併入臨汾市,到1998年仍屬臨汾地區。2000年11月1日,撤銷縣級臨汾市,設立臨汾市堯都區。
[2-3]
堯都區行政區劃
編輯堯都區區劃沿革
堯都區區劃詳情
名稱 | 下轄社區、行政村 |
---|---|
商會社區┃平陽社區┃綠苑社區┃市府社區┃區府社區┃金龍社區 | |
學府社區┃倉頡社區┃西關社區┃鼓樓社區┃復興社區┃御景社區┃鳳凰社區 | |
水塔社區┃陽光社區┃龍潭社區┃汾澤社區 | |
洪樓社區┃臨海社區┃卧牛社區┃堯園社區┃太茅社區┃堯鄉社區 | |
水門社區┃貢院社區┃迎春社區┃鄉賢社區┃鄉東社區┃三和社區┃瑤池社區 | |
賓站社區┃光明社區┃掛甲社區┃東關社區┃華州社區 | |
路東社區┃臨鋼社區┃冶建社區┃臨紡社區┃新興社區┃鐵橋社區┃雙擁社區┃三元社區┃金汾社區┃康莊社區┃天水社區┃恆安社區┃新鋼社區 | |
車站社區┃建設社區┃向陽社區┃鐵路社區 | |
盤龍社區┃棲鳳社區┃枆淇村┃新東村┃新西村┃南莊村 | |
郭家莊社區┃坂下社區┃南孝社區┃黨家樓社區┃北孝社區┃高河店社區┃南焦堡社區┃北外環社區┃後樓底社區┃樊家河社區 | |
潤澤園社區┃濱港龍灣社區┃韓村┃溝上村┃賈村┃屯裏村┃東張堡村┃西張堡村┃東高河村┃西高河村┃西蘆村┃東蘆梁村 | |
喬李村┃南麻村┃北麻村┃北高村┃南羊村┃王村┃北侯村┃南侯村┃堯鄉園村 | |
大陽村┃坡子村┃王雅村┃大堡村┃陳埝村┃官雀村┃北遆村┃上陽村┃西河堤村┃東河堤村┃上村┃嶽壁村┃內鼻村┃喬村┃壠洰村┃三和村┃堯賢村 | |
賈牆村┃朱村┃翟村┃縣底村┃杜村┃侯村┃澗頭村┃席村┃上官村┃埝下村┃東里村┃龐杜村┃城隍村┃南喬村┃河裏莊村┃王村┃許村┃黃寺頭村┃新靳村┃賀家莊村┃蘇寨村┃口子裏村┃酸棗凹村┃漫天嶺村┃趙村河村 | |
濱西社區┃彩虹社區┃高鐵社區┃漪汾社區┃劉北村┃劉南村┃劉西村┃楊家莊村┃北劉村┃高堆村┃官場村┃嘉泉村┃北蘆村┃南蘆村┃馬務村┃北段村┃南段村┃窩溝村┃泊莊村┃堡子村┃泊段村┃沙喬村┃馬站村┃澗頭村┃喬家院村┃周家莊村┃陶家莊村┃樊家莊村┃上澗北村┃東宜村┃孔家莊村┃青城村┃澗上村┃左義村┃卧口村 | |
東麻冊村┃伍默村┃伍級村┃桑灣村┃金殿村┃杜家莊村┃城居村┃新風村┃蘇村┃蘭村┃朔村┃官磑村┃賈冊村┃壇地村┃東靳北村┃東靳南村┃小榆東村┃小榆西村┃錄井村┃席坊村┃西麻冊村┃界峪村┃西宜村┃姑射村┃峪口村┃晉掌村┃龍祠村┃河北村┃河南村┃北杜村┃西杜村┃三景村 ┃王莊村┃峪裏村 | |
孫曲村┃王曲村┃南太澗村┃北太澗村┃吳南村┃吳北村┃邰村┃屯裏村┃洪堡村┃東郭村┃徐村┃太明村 | |
土門村┃東澗北村┃西澗北村┃柴裏村┃東羊村┃李仵村┃古鎮村┃田村┃墳上村┃鴉兒溝村┃王汾村┃西頭村┃南莊村┃太山坡村┃燕景村┃溝亢村 | |
羊舍村┃和村┃魏村┃車輻村┃西郭村┃山底村┃天壽山村 | |
神州社區┃教授花苑社區┃堯苑社區┃新百匯社區┃堯廟村┃王莊村┃大韓村┃下靳村┃神劉村┃伊村┃杜村┃喬村┃郭村┃西趙村┃東趙村 | |
府西社區┃府東社區┃萊茵社區┃大福社區┃段店村┃口子村┃千伏村┃趙下村┃東王村┃西王村┃康莊村┃康莊堡裏村┃九州堡村┃翟莊村┃孟家莊村┃李堡村┃孫喬村┃西堡頭村┃里仁村┃西段村┃閻馬村┃東張村┃西張村┃南永安村┃下康村┃西孔村┃東孔村┃北王村┃南練李村┃北練李村┃三合村 | |
賈得村┃封侯村┃賈住村┃鵝舍村┃賈升村┃東亢村┃桃園村┃西亢村┃石村┃南孫村┃小賈村┃柴村┃七里村┃周家莊村┃賈材村┃程村┃靳家莊村┃刁家莊村┃北席村┃南席村┃楊村┃大王村┃大蘇村┃小蘇村┃柏比村┃五福村┃秦莊村┃喬亢村 | |
一平垣村┃辛店村┃嶺上村┃赤河村┃核桃凹村┃楊家坡村┃閆馬河村┃房家凹村┃羅家圪垛村┃虎頭山村 | |
枕頭村┃王鬥村┃圪垛村┃垣上村┃桑岔村┃安溝村┃豁口村┃院頭村┃嶺上村┃洪道村┃米居村┃儀上村┃西道村┃後掌村┃河底村┃張馬莊村┃東安村┃拾畝村┃蒼圪台村┃三交村┃交口村┃靳家川村 |
堯都區地理環境
編輯堯都區位置疆域
臨汾市堯都區地處山西省南部,位於北緯35°54′21"——36°19′48",東經111°05′07"—111°49′04"。全區總面積1316平方千米。東臨浮山縣,西與蒲縣、鄉寧縣、吉縣為界,南與襄汾縣接壤,北與洪洞縣毗連。從最東端大陽鎮景家莊至最西端河底鄉西梁,相距65千米,從最南端賀家莊鄉山頂至最北端一平垣鄉西溝,相距35千米。
[2]
距山西省省會太原276千米。
[5]
堯都區
堯都區地形地貌
堯都區境內具有山地、丘陵、台地、平原等多種地貌類型。東為太嶽山脈,西為呂梁山餘脈,中部為斷陷盆地,汾河縱貫南北,將全區分為汾西、河東兩個基本對等的部分,形成東西兩山夾平原的地貌。全區山地面積627平方千米,丘陵面積138平方千米,台地134平方千米,平原417平方千米。
[6]
全區最高處豹子梁,海拔1688米。
堯都區氣候特徵
堯都區屬暖温帶乾旱第一氣候區,地處中緯度內陸黃土高原,屬暖温帶大陸性半乾旱季風氣候層。主要的氣候特徵為四季分明、冬冷夏熱、雨熱同期、旱多澇少、災害趨多。一年中僅夏季受到海洋性暖濕氣團的控制,成為多雨季節,且雨季的時間較短,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則在乾燥大陸性氣團的控制之下,氣候乾燥,雨雪稀少。山區降水量較平原地區略偏多。
[2]
堯都區年無霜期203天,年均降水量550毫米,年日照時數為2416.5小時。該區由於受緯度、高度、大氣環流狀況、地形特點等因素影響,年平均氣温9~13℃,西山海拔高度950~1815米之間,平均氣温8.6~10℃,中部盆地海拔高度420~509米之間,多年平均氣温為12~12.6℃,平均氣温分佈趨勢,自平川向東西兩側遞減,自南向北遞減,年極端最高氣温出現在6~8月份,為35~41.9℃之間,年極端最低氣温主要出現在12月至次年1月,為-4~5.6℃。
堯都區自然資源
編輯堯都區礦產資源
堯都區礦產資源主要分佈於西部、東部山區。西部山區奧陶系、石炭系、二迭系廣泛出露,經搬運沉積,有利礦物富集,主要有:煤礦、鐵礦、金礦、鋁土礦、熔劑灰巖、白雲岩、硅石、耐火粘土、硫鐵礦、石灰岩、水泥灰岩、石膏、雲母、磚石粘土、河沙、大理岩等。
[2]
堯都區已探明各類礦藏40種,煤炭資源最為豐富,境內含煤面積達258平方千米,地質總儲量20億噸以上,是全國優質主焦煤基地之一。鐵礦探明儲量9000萬噸,遠景儲量2億噸;工業石灰岩儲量2.3億噸,石膏儲量3億噸,耐火粘土儲量3000萬噸。
[3]
堯都區水利資源
堯都區物產資源
堯都區主要糧食作物有冬小麥、玉米、穀子、高粱、水稻、薯類(紫紅皮紅薯、白皮紅薯、紫皮山藥蛋、白皮山藥蛋)、豆類(大豆、綠豆、黑豆、小豆、紅豆)等。主要經濟作物有棉花、油料(向日葵、花生、芝麻、油菜)、藥材、麻、煙草和各種蔬菜。經濟林木種類有蘋果、梨、桃、葡萄、棗、柿子、花椒、山楂、核桃等。
[2]
堯都區人口民族
編輯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以2000年11月1日零時為標準時點)數據顯示:堯都區總人口為724403人,其中,男性367377人,女性357026人,總人口的性別比為102.90:100。户籍人口為737048人,少數民族人口比重為0.26%,非農業户口人口比重為35.78%。總人口中,城鎮人口368399人,鄉村人口為356004人。
[7]
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以2010年11月1日零時為標準時點)數據顯示:堯都區常住人口為944050人。
[8]
堯都區經濟
編輯堯都區綜述
2012年,堯都區地區生產總值247.9億元;財政總收入32.8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3.9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14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912元。各項經濟指標位居臨汾市第一、山西省前列。
[9]
2019年,堯都區地區生產總值完成333.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3%。人均地區生產總值33655元,按2019年平均匯率計算為4745.6美元。三次產業佔比為2.4∶19.6∶78。
[1]
2020年,堯都區生產總值完成346.5億元,同比增長4.2%;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05.6億元,同比增長25.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260.5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18.8億元,同比增長2.8%;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39023元、17410元,同比增長4.3%、6.5%。
[28]
堯都區第一產業
堯都區自古就有“膏腴之地”和“棉麥之鄉”之稱,是山西省重要的果蔬生產基地和畜禽養殖大區,也是全國的優質小麥生產基地。
2012年,堯都區糧食總產量達26.2萬噸,蔬菜16.3萬噸,水果5.7萬噸,肉禽蛋奶3萬餘噸,以蔬菜、瓜果為主的農副產品供應額佔臨汾市需求的26%左右。
[9]
2019年,堯都區糧食總產量20.4萬噸,同比減產2.56萬噸。其中,夏糧總產量10.53萬噸,同比減少1.4%,單產299.4公斤/畝,同比減少1.8公斤/畝;秋糧總產量9.9萬噸,同比減少19.5%,單產304公斤/畝,同比減少64.9公斤/畝。全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70.28萬畝,同比減少0.67萬畝,減少0.94%。其中,糧食作物種植面積67.71萬畝,同比減少1.04萬畝;經濟作物種植面積25.662萬畝,同比增加843畝。果園面積31545畝,同比減少125畝。
[1]
堯都區第二產業
堯都區工業基礎以煤電、煤化工、鋼鐵、鑄造、建材、醫藥、電子等產業為主,是山西省重要的煤化工生產基地。
[9]
2019年末,堯都區有大唐熱電、臨汾熱電、海姿焦化、光宇電源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2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40.87億元,同比下降1%。其中,採礦業增加值完成24.6億元,同比增長5.1%,佔比為60.3%(現價佔比);製造業增加值完成8.5億元,同比下降27%,佔比為20.8%;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增加值完成7.8億元,同比增長21.5%,佔比為19%。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3.7%,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4.7%。分行業看,全區規上工業增加值總量排在前四位的“煤電燃化”行業合計實現工業增加值34.4億元,佔全行業工業增加值的84.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原煤產量累計完成783.3萬噸,同比增長11.7%;洗精煤91.4萬噸,同比下降42.3%;生鐵28.9萬噸,同比下降58.7%。
2019年轄區規上工業企業完成主營業務收入111.9億元,同比下降14.79%;完成利税總額10.8億元,同比增長115.8%;實現利潤由上年虧損2.3億元轉為盈利3.15億元;虧損企業虧損額6億元,同比減虧2.9億元。四大骨幹行業中,企業利潤主要來自於煤炭行業。其中,煤炭開採和洗選業實現利潤6.69億元,同比增長115.6%;鋼鐵行業淨虧損2.7億元、電力行業淨虧損2.5億元。
2019年全區建築業實現增加值27.2億元,同比增長9.2%。資質以上建築業企業完成總產值76.18億元,增長20.68%。2019年末,全區資質以上建築業企業共114個家,其中,一級資質企業10家,二級資質企業43家,三級資質企業61家。
[1]
堯都區第三產業
堯都區是山西省南部區域性消費城市,全區第三產業主要以餐飲、商貿、市場、物流、金融業為主。
截至2012年底,全區有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企業80家,餐飲住宿業40户,大中型商貿企業20餘家,中型酒店和飯店100餘家,各類專業市場30餘家,物流企業100餘家,家政服務企業80餘家,中介機構100餘家。各類國有和商業銀行20餘家,存款餘額700多億元。旅遊業全年接待遊客88萬人次。
[3]
堯都區交通運輸
編輯堯都區地處晉、陝、豫黃河金三角中心,境內交通便捷,南同蒲鐵路、大西高鐵、大運高速公路、108國道縱貫南北,青蘭高速公路、309國道橫穿東西,再加上位於喬李鎮的臨汾堯都機場,形成了公路、鐵路、航空一體化的立體交通網絡。
[3]
堯都區社會事業
編輯堯都區科學教育
截至2012年底,堯都區有各類公辦中小學校207餘所,有山西師範大學、臨汾職業技術學院等大中專院校20餘所,有同世達、光宇兩家省級研發中心,各類科研和技術人才3萬餘人。有中小學教師7014人,中小學在校生103947人。
堯都區文化衞生
截至2012年底,堯都區文化市場共有552個經營單位(其中,臨汾市堯都區圖書館、臨汾市羣眾藝術館分別為國家三級館
[10-11]
),從業人員2000餘人。有區級以上醫療衞生單位11個、鄉鎮衞生院16個、村級衞生所355個、社區衞生服務中心36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98.7%。社會保障方面,各類保險參保人數達24.65萬人,城市低保和農村五保供養對象實現了應保盡保。
[3]
堯都區風景名勝
編輯- 堯廟
堯廟位於堯都區城南約3千米處。史載,初建於晉,址於汾河之西。晉元康中遷於汾東,當府城西南。唐顯慶三年(658)遷今址。唐至明清因故多次修茸重建。1965年被列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新增堯都廣場及堯都華表。堯廟主體建築包括:宮門、儀門、光天閣、堯井亭、廣運殿、舜殿、禹殿、帝堯寢宮等。
[12]
- 華門
華門由基座、主門與閣樓三部分組成,是一座突出造型氣勢,兼容各時期古建風格的宏偉建築。華門大台階,是一座寓意華夏文明之源的文化景觀。華門主門正前方長達25米的瀑布牆,代表着孕育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之水高懸而下,華夏文明由此淵源。基座平台上方一雙巨手託着一尊陶盆,體現了勞動創造歷史的思想。陶器是人類由舊石器時代向新石器時代發展的重要標誌之一,也是堯舜時期的主要用具,“巨手託陶”的石雕正象徵着堯舜時期的文明地位。中間自上而下依次排列的21個綵球,代表着堯舜之後夏、商、周、秦、漢等二十一個歷史朝代,生動地展現着中華五千年文明從堯舜開始源遠流長的歷史進程。56級黃褐色的台階代表着56個民族,寓意中華文明由各民族歷經五千年共同創造。
[13]
- 仙洞溝
仙洞溝位於堯都城區西25千米,地外呂梁山南麓,總面積約10餘平方千米。是山西省首批風景名勝區。有人文、自然景觀48處,由南仙洞、北仙洞、雲霧寺三大古建築羣組成。主要景點有:酷似仙女靜卧的睡仙女峯;堯王夫人鹿仙女梳妝打扮的仙鏡石、梳妝枱,受懲罰的仙梯、仙磨;八仙聚會的會仙台;韓湘子捨身成仙的捨身崖;烏龍棲身的大、小烏龍潭;唐高祖李淵仙洞脱險遺留馬蹄鏟、南天門;秦瓊為搭救李淵所遺留的將軍柱、將軍帽、拴馬樁;宋王趙匡胤三遊仙洞,遺蹟眾多,有宋王石、饅頭嶺、十八盤、獅子坪、豹榆等;姑射神女羽化成仙時飄落的仙棺;堯王教子丹朱下棋的棋盤石;華北第一大嶂谷中,龍鬚瀑、巨蟒窟、鬼門關等景點比比皆是;以及半仙洞、睡仙洞、如意溝、鹿溝等。
[14]
- 堯陵
堯陵位於堯都區大陽鎮,世稱“神林”,高50米,周長300米,在已知的三皇五帝陵寢中最為巍峨高大,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堯陵四面環山繞水,古有“山環水繞土一丘”之説。堯陵祠宇,相傳為唐初所建,金、元、明、清均有修建,現存明嘉靖十八年所立的堯陵碑上刻繪着堯陵全貌圖。
[15]
- 大中樓
大中樓位於堯都城中偏西街衢,俗稱鼓樓,是臨汾古老文明的象徵。樓從基座往上,總高24丈,其基座為長40米的正方形,建築面積1600平方米,四向券切門洞在其基座正中十字相交。門洞上方各鐫有石雕匾額,依其4面分別為“東臨雷霍”、“西控河汾”、“南通秦蜀”、“北達幽並”。大中樓基座的東西兩側,均建有石階樓門,40級台階。台坪高10米,四面可入一廳,登木梯上二層,二廳外有迴廊,出廳便可憑欄四顧。
[16]
- 元代戲台
堯都區所獲榮譽
編輯堯都區著名人物
編輯姓名 | 簡介 |
---|---|
- 參考資料
-
- 1. 堯都區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堯都區人民政府.2020-05-14[引用日期2020-06-28]
- 2. 堯都區 .華夏經緯網.2010-10-18[引用日期2014-07-21]
- 3. 堯都概況 .臨汾市堯都區人民政府網站[引用日期2014-07-21]
- 4. 行政區劃 .臨汾市政府門户網站[引用日期2014-07-21]
- 5. 地理位置優越 .堯都區人民政府網站.2012-03-24[引用日期2014-07-22]
- 6. 山西臨汾各市縣概況:堯都區 .黃河新聞網.2009-07-28[引用日期2014-07-22]
- 7. 第五次人口普查總人口、户籍人口、少數民族人口比重、非農業户口人口比重、城鄉人口、家庭户人口、家庭户類別(全部數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局網站[引用日期2014-07-23]
- 8. 臨汾市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 .臨汾市統計信息網.2012-08-24[引用日期2014-07-23]
- 9. 社會經濟 .臨汾市堯都區人民政府網站[引用日期2014-07-23]
- 10. 文化部關於公佈第五次公共圖書館評估定級上等級圖書館名單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網站.2013-11-02[引用日期2014-07-23]
- 11. 文化部關於命名一、二、三級文化館的決定 .國家公共文化網.2010-12-06[引用日期2014-07-23]
- 12. 堯廟 .臨汾市堯都區人民政府網站.2011-06-16[引用日期2014-07-23]
- 13. 華門 .臨汾市堯都區人民政府網站.2011-06-16[引用日期2014-07-23]
- 14. 仙洞溝 .臨汾市堯都區人民政府網站.2011-06-16[引用日期2014-07-23]
- 15. 堯陵 .臨汾市堯都區人民政府網站.2011-07-09[引用日期2014-07-23]
- 16. 大中樓 .臨汾市堯都區人民政府網站.2011-07-09[引用日期2014-07-23]
- 17. 元代戲台 .臨汾市堯都區人民政府網站.2011-07-09[引用日期2014-07-23]
- 18. 2020中國最具安全感百佳縣市 .小康雜誌社[引用日期2020-07-08]
- 19. 臨汾歷代人物:法顯 .山西新聞網臨汾頻道.2012-06-28[引用日期2014-07-23]
- 20. 臨汾歷代人物:霍去病 .山西新聞網臨汾頻道.2012-06-21[引用日期2014-07-23]
- 21. 臨汾歷代人物:霍光 .山西新聞網臨汾頻道.2012-06-21[引用日期2014-07-23]
- 22. 臨汾歷代人物:衞青 .山西新聞網臨汾頻道.2012-06-15[引用日期2014-07-23]
- 23. 臨汾歷代人物:衞子夫 .山西新聞網臨汾頻道.2012-06-15[引用日期2014-07-23]
- 24. 堯都區行政區劃調整 賀家莊鄉和縣底鎮正式合併 .網易.2021-03-06[引用日期2021-04-24]
- 25. 堯都區行政區劃調整 枕頭鄉和河底鄉正式合併 .網易.2021-03-05[引用日期2021-04-24]
- 26. 第四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 .水利部[引用日期2021-07-23]
- 27. 臨汾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1]-統計發佈-臨汾市統計局 .-臨汾市統計局[引用日期2021-07-31]
- 28. 堯都概況-堯都簡介- .堯都區人民政府門户網站[引用日期2021-07-31]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