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晉冀魯豫邊區

鎖定
晉冀魯豫邊區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抗日根據地之一。1937年10月八路軍一二九師開始在山西太行和太嶽山區建立。1938年4月,擴建為晉冀豫根據地,駐涉縣,後遷至邯鄲市 [1] 
中文名
晉冀魯豫邊區
政府所在地
河北省涉縣,後遷至邯鄲市
相關地點
晉冀魯豫邊區政府左權墓
地    位
中央人民政府的前身之一
形成時間
1941年1月

晉冀魯豫邊區歷史背景

晉冀魯豫邊區,又稱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位於同蒲路以東,津浦路以西,隴海路以北,正太、石德路以南的廣大地區。包括太行、太嶽、冀魯豫、冀南四個區。全區擁有縣城105座,面積60萬平方公里,人口2550萬。
1937年10月,八路軍一二九師進入太嶽和太行山區,創立晉冀豫抗日根據地。1938年5月,一二九師主力進入冀南,建立冀南抗日根據地。1939年2月,八路軍一一五師一部進入冀魯豫地區,與地方黨組織建立冀魯豫、魯西、湖(微山湖)西三個抗日根據地。8月20日,宣佈成立中共晉冀魯豫中央局和晉冀魯豫軍區,與抗戰初期成立的晉冀魯豫邊區政府同駐河北省涉縣。
從1937年冬創建至1948年夏併入華北解放區的十一年中,晉冀魯豫邊區經歷了兩個戰爭時期的六個戰略階段。
1937年冬至1940年底為創建和開闢階段。從1937年10月中旬起,八路軍第一二九師、第一一五師第三四四旅、青年抗敵決死隊第一、第三縱隊,先後進入太行山地區,根據黨中央和毛澤東關於創建以太行山為依託的晉冀豫抗日根據地的指示,一面打擊日寇,一面與晉冀豫省委配合,發動羣眾,建立政權和武裝,進行抗日的組織工作。到1938年4月,成立了晉冀豫軍區,在潼關、鄭州、石家莊、太原之間的晉冀豫地區全面展開了游擊戰爭,基本上掌握了晉東南各縣政權,形成了以我黨為主的抗戰局面。
1938年1月,第一二九師東進縱隊挺進冀南平原地區,與冀南特委一起,開展游擊戰爭,創建抗日根據地。4月,成立冀南區黨委、軍政委員會和軍區陳再道、宋任窮為軍區司令員和政治委員。8月14日,成立冀南行政主任公署,轄三十餘縣。這樣,位於高邑、安陽、禹城、東光之間的冀南根據地基本形成。
戰略相持階段開始後,晉冀魯豫各個根據地相繼粉碎了敵人的“掃蕩”,開展了交通鬥爭,打擊了日寇的“囚籠政策”,擊退了國民黨的第一次反共高潮,鞏固和發展了根據地。1940年8月1日,冀太聯辦建立,下轄冀南、太行、太嶽三個行政區,共十五個專區,一百一十五個縣,行政上初步實行了統一領導。
1941年和1942年為堅持和鞏固階段。1941年以後,日寇更加殘酷地進攻我黨我軍。兩年內,日寇五次推行“強化治安運動”,對晉冀魯豫根據地“掃蕩”五百三十四次,實行滅絕人性的“三光”政策,使根據地遭到嚴重摧殘。加上國民黨軍隊的進攻和經濟封鎖,一些地區又遭災荒,財政經濟發生嚴重困難。根據地軍民以武裝鬥爭為中心,展開全面對敵鬥爭,給敵人以沉重的打擊;同時實行減租減息,發展生產,精兵簡政,減輕人民負擔,終於渡過了難關。1941年7月18日,晉冀魯豫邊區政府成立,楊秀峯為主席,薄一波、戎子和為副主席,轄太行、太嶽、冀南、晉豫四個行政區。隨後,魯西、冀魯豫、湖西根據地則合併為冀魯豫根據地。這樣,位於鄭州、徐州、禹城、安陽之間的冀魯豫根據地即全部形成。1942年,根據黨中央9月1日的決定,太行分局正式成立,鄧小平為書記,領導太行、太嶽(晉豫併入)、冀南三個區黨委,李雪峯、薄一波、宋任窮分別為區黨委書記,並實行了一元化的領導。
晉冀魯豫邊區地圖 晉冀魯豫邊區地圖
1943年至1945年9月為恢復和再發展階段。晉冀魯豫根據地軍民堅持“敵進我進”,大力瓦解偽軍、偽組織,打退國民黨第三次反共高潮,開闢豫北、豫西新區,發展豫東地區,戰勝嚴重災荒,開展整黨和生產運動,進行局部反攻和大反攻。1945年8月20日,成立晉冀魯豫中央局,鄧小平、薄一波為正副書記;成立晉冀魯豫軍區,劉伯承為司令員,鄧小平為政治委員,從此,太行、太嶽、冀南、冀魯豫等四個根據地組成統一的晉冀魯豫戰略根據地(後稱解放區),成為全國七大戰略區之一。
1945年9月至1 946年6月為過渡階段。為保衞抗戰勝利果實,阻止國民黨軍的進攻,晉冀魯豫解放區一面對敵作戰,一面開展減租減息和大生產運動。同時編組野戰軍(共六個縱隊)和練兵,為解放戰爭作準備。
1946年7月至1947年6月為解放戰爭戰略防禦階段。按照黨中央和毛主席制訂的方針,晉冀魯豫解放區一面進行戰略防禦,粉碎敵人的進攻,一面進行土地改革,使廣大農民在政治上經濟上都翻了身。同時,從各方面為戰略進攻作準備。
1947年7月以後為戰略進攻階段。晉冀魯豫解放區主力部隊由本區挺進中原,留下的部隊在內線肅清殘餘敵人。1948年5月9日,與晉察冀解放區合併為華北解放區,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 [1] 

晉冀魯豫邊區相關景點

將軍嶺
將軍嶺位於司令部舊址西北角百米處,1986年以後,劉伯承、黃鎮、徐向前、李達、王新亭、袁子欽、趙子嶽等七位將帥的靈骨陸續安放在山上,從此,廟坡山改名為"將軍嶺"。1990年10月,鄧小平同志親筆為"將軍嶺"題寫了嶺名,為"劉伯承元帥紀念亭"題寫了亭名。
鄧小平故居
鄧小平故居,位於河北省邯鄲市涉縣赤岸村。當年曾被稱為129師家屬院,鄧小平的大女兒鄧林、二女兒鄧楠在這裏出生。南房5間為129師司令部作戰處。七十年代被村民拆除,伙房僅剩斷壁,兩遺址2000年被重新修復。位於河北省邯鄲市涉縣赤岸村
門前是劉華清題寫的“劉鄧舊居”匾額,中院是首長住宿處兼辦公室。南屋是劉、鄧首長的舊居。東屋為二層樓房,是李雪峯的宿舍和辦公室,上院是司令部作戰室,為機關辦公地,院東南角有一防空洞。後院的劉伯承、鄧小平、太行區黨委書記賴若愚的宿辦室,當年曾被稱為129師家屬院,鄧小平的大女兒鄧琳和二女兒鄧楠就出生在這裏。
晉冀魯豫烈士陵園
韓國遊客在晉冀魯豫烈士陵園謁陵 韓國遊客在晉冀魯豫烈士陵園謁陵
晉冀魯豫烈士陵園,位於河北省邯鄲市陵園路中段,新中國第一座大型烈士陵園。1946年3月奠基,1950年10月落成。陵園佔地320畝,分南北兩院,是我國建築最早、規模最大、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題詞和碑文最多的烈士陵園。國務院批准為第一批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
在此安葬着副參謀長左權冀南銀行行長高捷成(我國金融事業奠基者)、《新華日報》社社長何雲、北方局政權工作部秘書張衡宇、冀南銀行第二任行長賴勤及其夫人、中共北方局軍委書記張兆豐、朝鮮義勇軍領導人陳光華和石鼎、抗日英雄範築先等烈士。
晉冀魯豫邊區政府從1937年冬開始創建,到1948年8月與晉察冀邊區合併,有着11年光輝戰鬥的歷史。
129師司令部舊址
劉鄧大軍一二九師司令部舊址由下、下、後三個具有北方民族風格的農家四合院和一個防空洞組成,現存有司令部會議室、軍政辦公室、作戰處辦公室及劉伯承鄧小平李達、李雪峯、賴若愚等師首長的宿辦室和警衞室、伙房等舊居及原物陳列。下院有當年師首長劉伯承、鄧小平、李達親手栽種的丁香和紫荊樹。1996年11月,一二九師司令部舊址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司令部舊址被中宣部公佈為全國百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朝鮮義勇軍紀念館
晉冀魯豫抗日殉國烈士公墓是我國第一座安葬中韓抗日烈士的墓園。
晉冀魯豫邊區政府主持興建的“晉冀魯豫抗日殉國烈士公墓”在涉縣石門村蓮花山落成,並舉行了左權將軍諸烈士公葬大會。中共中央北方局代表李大章、八路軍副參謀長騰代遠、八路軍野戰政治部主任羅瑞卿、129師師長劉伯承、政委鄧小平、晉冀魯豫邊區政府主席楊秀峯、朝鮮義勇軍代表崔昌益及太行各界代表人士五千餘人出席公葬大會。
大會通過決議:電慰中韓抗日死難者家屬。1982年,晉冀魯豫抗日殉國烈士公墓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韓建交以來,前來祭拜的韓國遊客不斷增多。石正烈士的家鄉――韓國密陽也經常組織團隊前來開展“朝鮮義勇軍太行山抗日遺蹟尋訪”活動。來自韓國的遊客已佔邯鄲海外遊客的一半以上。全面記述了中韓抗日烈士並肩作戰,共同抗敵的光輝歷史。它的建成,將成為太行山紅色旅遊的一個新亮點。
朝鮮義勇軍總部舊址
朝鮮義勇軍總部舊址位於河北省邯鄲市涉縣五指山附近,由朝鮮義勇軍紀念館和朝鮮義勇軍總部舊址組成。
1942年七月,朝鮮義勇軍司令武廷率領朝鮮義勇軍進入河北省涉縣南莊村的五指山附近,義勇軍司令部選在羣眾王書文家中,抗日戰爭時期的戰鬥生活中,朝鮮義勇軍在當地創辦太行紡織廠、朝鮮義勇軍醫院(又名朝鮮大眾醫院)、“31”商店、義勇軍照相館等。
參考資料
  • 1.    牛雙躍編著,牛雙躍民俗收藏叢書 冀南銀行貨幣圖鑑,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08,第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