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基礎化學

(2008年孫豔華、曹豔華、金瑩、張曉霞編寫,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基礎化學》是2008年9月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孫豔華、曹豔華、金瑩、張曉霞。 [1] 
中文名
基礎化學
作    者
孫豔華
曹豔華
金瑩
作    者
張曉霞
出版時間
2008年9月
出版社
化學工業出版社
ISBN
978-7-122-03286-7

基礎化學內容簡介

基礎化學課程是對原來無機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課程的基本理論、基本技能進行優化組合、有機組合而形成的一門課程。
本書是在原有的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和分析化學的基礎上,根據基礎化學課程教學的要求編寫而成的。主要介紹了物質結構的基本理論、化學反應的基本原理及應用技能、元素及化合物、有機化合物的結構和性質等有關知識,並介紹了與職業教育有關的一些前沿知識。
本書是高職高專的化學教材,可作為製藥、食品、農林環保、畜牧獸醫、生物技術、化工等專業化學教學的教科書。 [1] 

基礎化學圖書目錄

緒論
第1章原子結構和分子結構
11原子結構
111核外電子的運動狀態
112多電子原子軌道的能級
113原子中電子的排布
114原子的電子層結構與元素週期系
12分子結構
121共價鍵理論
122雜化與雜化軌道
123分子間的作用力
習題
第2章溶液
21溶液的濃度
211溶液的濃度的表示方法
212溶液濃度之間的換算
22溶液的依數性
221溶液的蒸氣壓下降
222溶液的沸點升高
223溶液的凝固點降低
224溶液的滲透壓
習題
第3章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
31化學反應速率
311化學反應速率的概念
312活化能
313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
32化學平衡
321化學反應的可逆性
322化學平衡
323化學平衡常數
324平衡常數的意義
325多重平衡的平衡常數
326化學平衡的移動
習題
第4章電解質溶液和離子平衡
41電解質溶液
411強電解質溶液
412弱電解質溶液
42同離子效應和緩衝溶液
421同離子效應
422緩衝溶液
43酸鹼理論簡介
431酸鹼質子理論
432酸鹼電子理論
44鹽類水解
441鹽類水解的實質
442各類鹽的水解平衡
443影響鹽類水解的因素
444鹽類水解的應用
45沉澱和離子平衡
451溶度積
452沉澱的生成和溶解
習題
第5章滴定分析法
51誤差和分析數據處理
511準確度和誤差
512精密度和偏差
513誤差及偏差的表示方法
514提高分析結果準確度的方法
52有效數字及其運算規則
521有效數字的概念
522有效數字的運算規則
523有效數字的運算在分析化學實驗中的應用
53滴定分析法
531滴定分析法的概念
532滴定分析法的分類
533滴定分析法的基本條件
534滴定分析法的滴定方式
535標準溶液
536滴定分析法的簡單計算
習題
第6章重量分析法
61揮發法
611直接法
612間接法
62萃取法
621分配係數和分配比
622萃取效率
63沉澱法
631沉澱的類型和對沉澱的要求
632沉澱劑的選擇
633影響沉澱純度的因素
習題
第7章酸鹼滴定法
71酸鹼指示劑
711指示劑的變色原理
712指示劑的變色範圍
713混合指示劑
72酸鹼滴定類型及指示劑的選擇
721一元強鹼(酸)滴定一元強酸(鹼)
722強鹼滴定一元弱酸
723強酸滴定一元弱鹼
724多元酸的滴定
725多元鹼的滴定
73酸鹼標準溶液的配製與應用
731酸鹼標準溶液的配製和標定
732應用實例
習題
81氧化還原滴定法概述
811提高氧化還原反應速率的方法
812氧化還原滴定法的分類
82能斯特方程
821標準電極電勢
822能斯特方程
83氧化還原滴定及其終點的確定
831氧化還原滴定曲線
832氧化還原滴定用的指示劑
84常用的氧化還原測定方法
841高錳酸鉀法
842重鉻酸鉀法
843碘法(碘量法)
習題
第9章配位滴定法
91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911配位化合物的組成
912配位化合物的命名
92配位化合物在水溶液中的狀況
921配位平衡
922配位平衡的移動及其應用
93螯合物
931螯合物的概念
932螯合物的特性
94配位化合物的應用
95配位滴定法
951配位滴定法概述
952配位滴定法的應用
習題
第10章沉澱滴定法
101莫爾法
1011基本原理
1012滴定條件
102佛爾哈德法
1021基本原理
1022滴定條件
103法揚司法
1031基本原理
1032滴定條件
104應用與示例
1041無機鹵化物和有機鹼氫鹵酸鹽的測定
1042有機鹵化物的測定
習題
第11章分光光度法
111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1111光的本質與溶液顏色的關係
1112光的吸收定律
1113吸收光譜
112定量分析方法
1121單組分的定量
1122多組分的定量
113顯色反應及測量條件的選擇
1131顯色反應和顯色劑
1132誤差來源和測量條件的選擇
習題
第12章烴
121有機化合物概述
1211有機化合物與有機化學
1212有機化合物的特性
1213有機化合物的分類
122飽和烴
1221烷烴的分子結構
1222烷烴的命名
1223烷烴的性質
1224環烷烴
123不飽和烴
1231烯烴
1232炔烴
1233芳香烴
1234萜類化合物
1235重要的烴
習題
第13章鹵代烴
131鹵代烴的分類
132鹵代烴的命名
1321習慣命名法
1322系統命名法
133鹵代烴的物理性質
134鹵代烴的化學性質
1341取代反應
1342消除反應
1343與金屬Mg的反應
135重要的鹵代烴
習題
第14章立體異構
141順反異構
1411順反異構現象
1412順反異構體的命名
142光學異構
1421物質的光學活性
1422含有一個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
1423含有兩個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對映異構
143構象異構
1431乙烷的構象
1432丁烷的構象
1433環己烷的構象
習題
第15章醇酚醚
151醇
1511醇的分類
1512醇的命名
1513醇的性質
1514重要的醇
152酚
1521酚的分類和命名
1522酚的性質
1523重要的酚
153醚
1531醚的分類與命名
1532醚的性質
1533過氧化物的生成
1534重要的醚
習題
第16章醛酮醌
161醛酮的分類和命名
162醛酮的結構和性質
1621醛酮的分子結構
1622醛酮的物理性質
1623醛酮的化學性質
163重要的醛和酮
164醌
1641醌的結構、性質和命名
1642重要的醌及其衍生物
習題
第17章羧酸及其衍生物和取代酸
171羧酸
1711羧酸的分類和命名
1712羧酸的結構和性質
1713重要的羧酸
172羧酸衍生物
1721羧酸衍生物的結構和命名
1722羧酸衍生物的性質
1723重要的羧酸衍生物
173取代酸
1731羥基酸
1732羰基酸
1733重要的取代酸
習題
第18章含氮含磷化合物
181硝基化合物
1811硝基化合物的分類、結構和命名
1812硝基化合物的性質
182胺
1821胺的結構
1822胺的分類
1823胺的命名
1824胺的性質
1825季銨鹽和季銨鹼
1826重要的胺
183有機含磷化合物
1831有機含磷化合物的分類和名稱
1832有機含磷化合物的結構和性質
1833有機磷農藥
習題
第19章雜環化合物
1911雜環化合物的分類
1912雜環化合物的命名
1913雜環化合物的性質
1914重要的雜環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192生物鹼
1921生物鹼的概念及一般性質
1922生物鹼的提取方法
1923重要的生物鹼
習題
第20章糖、脂和蛋白質
201糖類化合物
2011單糖
2012二糖
2013多糖
202脂類
2021油脂
2022類脂化合物
203蛋白質
2031氨基酸
2032蛋白質的結構
2033蛋白質的性質
習題
附錄
附表1酸、鹼的離解常數
附表2溶度積常數(29815K)
附表3標準電極電勢(29815K)
附表4配離子的穩定常數(29815K)
參考文獻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