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基礎化學

(2001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基礎化學》是2001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慕慧。
中文名
基礎化學
作    者
慕慧
出版時間
2001年7月
出版社
科學出版社
ISBN
703009378X [1] 

基礎化學內容簡介

本書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紀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計劃”的項目成果,內容包括分散系及水溶液中化學反應規律,化學反應的基本原理等。

基礎化學圖書目錄

第一篇分散系及水溶液中化學反應規律
第一章 稀溶液的通性
第一節 溶液組成量度的表示方法
一、質量分數
二、質量濃度
三、物質的量分數
四、物質的量濃度
五、質量摩爾濃度
第二節 溶液的蒸氣壓下降
第三節 溶液的沸點升高和凝固點降低
第四節 溶液的滲透壓力
一、滲透現象和滲透壓力
二、滲透壓力和濃度及温度的關係
三、等滲、低滲和高滲溶液
四、晶體滲透壓力和膠體滲透壓力
習題
第二章 電解質溶液
第一節 強電解質溶液
一、離子互吸理論
二、離子強度
第二節 酸鹼質子理論
第三節 水溶液中的質子轉移平衡及有關計算
一、水的質子自遞反應
二、一元酸鹼在水溶液中的質子轉移平衡
三、多元弱酸、弱鹼的質子轉移平衡及有關計算
四、兩性物質溶液
第四節 難溶電解質的沉澱平衡
一、溶度積
二、沉澱的生成
三、沉澱的溶解
習題
第三章 緩衝溶液
第一節 緩衝溶液的組成及其作用機制
第二節 緩衝溶液pH 值的計算
一、緩衝溶液pH 值的計算公式
二、緩衝溶液的pH 值計算公式的校正
第三節 緩衝容量
一、緩衝容量的概念
二、緩衝比和總濃度對緩衝容量的影響
第四節 緩衝溶液的配製
一、標準緩衝溶液
二、緩衝溶液的配製方法
第五節 緩衝溶液在醫學上的意義
習題
第四章 界面現象
第一節 表面能與表面張力
一、比表面
二、比表面自由能和表面張力
第二節 吸附現象
一、固體表面上的吸附
二、液體表面上的吸附
三、表面活性劑
四、乳狀液
習題
第五章 膠體溶液
第一節 溶  膠
一、溶膠的製備和淨化
二、溶膠的基本性質
三、溶膠的穩定性和聚沉作用
四、氣溶膠
第二節 高分子溶液
一、高分子化合物的結構特徵
二、高分子溶液與溶膠性質的比較
三、高分子溶液的滲透壓力
四、聚電解質溶液
五、高分子化合物對溶膠穩定性的影響
第三節 凝膠和膜平衡
一、凝膠
二、膜平衡
第四節 膠體化學在醫學上的應用
一、人工腎
二、人工肺
三、人工肝
習題 [1] 
第二篇化學反應的基本原理
第六章 化學熱力學基礎
第一節 熱力學第一定律
一、熱力學基本概念
二、熱力學第一定律表達式
三、焓
第二節 熱化學
一、反應進度
二、化學反應的熱效應
三、Hess 定律
四、標準生成熱和標準燃燒熱
第三節 化學反應的方向
一、反應方向的概念
二、化學反應的方向
第四節 化學反應限度——— 化學平衡
一、化學平衡與標準平衡常數
二、標準平衡常數K<sup>*</sup>- 與標準自由能變的關係
三、影響化學平衡的因素
第五節 熱力學在生物系統中的應用
一、生物化學中的標準狀態
二、生物體內的偶聯反應
習  題
第七章 化學反應速率
第一節 反應速率的含義及表示方法
第二節 化學反應機理及速率理論簡述
一、化學反應機理
二、化學反應速率理論及活化能
第三節 反應速率與反應物濃度的關係
一、質量作用定律
二、反應級數
第四節 反應速率與反應温度的關係
一、碰撞理論的解釋
二、Arrhenius 公式
第五節 反應速率與催化劑的關係
一、催化劑及其作用原理
二、催化作用理論簡介
三、生物催化劑——— 酶
習題
第八章 電極電勢
第一節 原電池
一、原電池
二、原電池的組成式
第二節 電極電勢
一、電極電勢的形成
二、標準電極電勢
第三節 影響電極電勢的因素
一、Nernst 方程式
二、溶液酸度對電極電勢的影響
三、生成沉澱對電極電勢的影響
四、形成難離解物質對電極電勢的影響
第四節 電極電勢和電池電動勢的應用
一、比較氧化劑和還原劑的相對強弱
二、計算平衡常數和溶度積常數
三、判斷氧化還原反應進行的方向
四、判斷氧化還原反應進行的程度
五、元素電勢圖和歧化反應
第五節 電勢法測定溶液的pH 值及離子選擇性電極
一、常用參比電極
二、pH 指示電極
三、電勢法測定溶液的pH 值
四、離子選擇電極
習  題
第三篇物質結構與性質
第九章 原子及分子結構基礎
第一節 核外電子運動狀態的描述
一、核外電子運動的特性
二、波函數和四個量子數
三、概率密度和電子雲
四、原子軌道和電子雲的角度分佈圖
第二節 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和元素的電負性
一、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規律
二、原子的電子構型和元素在週期表中的分區
三、元素的電負性與氧化值
第三節 現代價鍵理論
一、現代價鍵理論的基本要點
二、共價鍵的類型
三、雜化軌道理論
第四節 價層電子對互斥理論
一、價層電子對互斥理論的基本要點
二、判斷共價分子空間構型的一般規則
第五節 分子軌道理論
一、分子軌道理論的要點
二、分子軌道理論應用實例
第六節 分子間作用力
一、分子的極性與分子的極化
二、van der Waals 力
三、氫鍵
習  題
第十章 配位化合物
第一節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一、配合物的結構特徵
二、配合物的組成
三、配合物的命名
第二節 配合物的化學鍵理論
一、價鍵理論
二、晶體場理論
第三節 配合物的穩定性
一、配合物的穩定常數
二、配位平衡的移動
三、配合物穩定常數的應用
第四節 螯 合 物
第五節 配合物在醫學上的意義
習  題
第四篇常用的分析測試技術
第十一章 滴定分析法 [1] 
第一節 概  述
一、基本概念
二、滴定分析的操作程序和計算
三、分析結果的誤差和有效數字
第二節 酸鹼滴定法
一、酸鹼指示劑
二、滴定曲線和指示劑的選擇
三、酸鹼滴定法的應用
第三節 氧化還原滴定法
一、高錳酸鉀法
二、碘量法
第四節 螯合滴定
一、EDTA 及其螯合物
二、酸度及其他配位劑對螯合物穩定性的影響
三、金屬指示劑
四、應用實例——— 葡萄糖酸鈣含量的測定
習  題
第十二章 分光光度法
第一節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
一、基本原理
二、可見分光光度法
三、顯色反應及測定條件的選擇
四、紫外分光光度法
五、分光光度計的進展狀況
第二節 原子吸收光譜法
一、基本原理
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
三、分析方法
四、原子吸收光譜法儀器條件的選擇
習  題
第十三章 色譜法
第一節 氣相色譜法
一、概述
二、基本理論簡介
三、色譜柱
四、檢測器
五、分析條件的選擇
六、分析方法
第二節 高效液相色譜法
一、概述
二、固定相和流動相
三、高效液相色譜儀
習題
第五篇化學與人類
第十四章 生命科學中的微量元素
第一節 概  述
一、生命元素
二、人體內微量元素的分類與含量
三、必需微量元素在元素週期表中的位置
第二節 人體必需微量元素的生理功能
一、作為酶的活性因子
二、參與激素和維生素的生理作用
三、參與運載作用
四、維持核酸的正常代謝
第三節 微量元素作用的基本原理和規律
一、微量元素在生物體內的作用特點
二、微量元素在體內的作用機制——— 隔室封閉學説
三、微量元素作用的基本規律
習  題
第十五章 化學與環境
第一節 環境與綠色化學
一、基本概念
二、生物與環境
三、化學與環境
四、環境保護與綠色化學
第二節 大氣與污染
一、大氣的組成
二、大氣污染物的危害
三、大氣污染的防治
第三節 水體與污染
一、水體污染的危害
二、水體污染的防治
第四節 土壤與污染
習  題
部分習題參考答案
附錄
附錄Ⅰ   普通物理常數
附錄Ⅱ   單位和換算因數
附錄Ⅲ   國際相對原子質量表
附錄Ⅳ   熱力學數據
附錄Ⅴ   一些有機化合物的標準摩爾燃燒熱
附錄Ⅵ   弱酸、弱鹼在水中的離解常數
附錄Ⅶ   廣泛緩衝溶液的組成及pH 值
附錄Ⅷ   微溶化合物的溶度積
附錄Ⅸ   標準電極電勢
附錄Ⅹ   配合物的穩定常數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