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城隍閣

鎖定
城隍閣位於吳山之巔,為七層仿古建築,整體造型具有南宋和元代的建築風格,建築面積3789平方米,高41.6米,炫煌富麗,融合元、明殿宇建築風格,大處着眼,細處勾勒,兼攬杭州江、山、湖、城之勝。
中文名
城隍閣
外文名
City God Pavilion
地理位置
杭州市上城區吳山3號(吳山廣場山頂) [2] 
開放時間
全年:週一至週日 08:00-20:00
門票價格
30元
佔地面積
約 1000 畝

城隍閣歷史沿革

城隍閣
城隍閣(27張)
歷史上,吳山曾經是熱鬧喧譁的遊賞勝地,山上香市,山下集市,一年四季來到杭州進香、觀潮、遊覽、娛樂、購物、辦事的人們,都會不約而同地雲集吳山。20世紀以後,由於多種多樣的原因,吳山漸漸冷落、沉寂下來,雜亂的居民建築向山上蠶食,山林土地遭到無序侵佔,各式寺廟先後廢棄、消失,茶館酒肆紛紛遷往別處。但是,青山依舊,古木森森,巖山洞泉可覓可尋,摩崖石刻大多保留了下來,吳山大觀仍在,吳山文脈猶存。1985年新西湖十景評選時,她被冠以“吳山天風”的美譽而名列其中。改革開放以來,在中共杭州市委和杭州市人民政府的統一領導部署下,隨着杭州城市建設的全面興盛,延安路向南延伸工程順利竣工,吳山廣場規劃、興建,吳山風景區的開發建設也提上了議事日程。嶄新的吳山風景區建設,將不斷為杭州市增添一處融山林景色、歷史文化和民俗風情於一體的具有突出本地風貌和個性特色的風景遊覽區,在很大程度上充實西湖風景名勝的歷史文化內涵,展現引人入勝、耐人尋味、雅俗共賞的魅力。
城隍閣景區建設,着力於發掘和展示吳山歷史文化和民俗風情。景區入口處,豎有大型花崗岩浮雕《吳山風情圖》,作品汲取了民間木雕花版造型的長處,運用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手法,刻畫了栩栩如生的歷史場景和廟會人物。
浮雕以南宋為時代背景,以城隍廟為中心,再現了古代逢年過節舉行廟會期間吳山一條街的熱鬧、繁華。從浮雕畫面上,既可以找到當年茶樓酒肆、風味小吃等等古色古香的店家,又能夠見到琴棋書畫、説書彈唱的各類藝人,還可以看到佛道神仙、測字算卦的芸芸眾生相。三教九流,應有盡有。浮雕前的4根擎天柱,為廣場的裝飾物,是從古建築斗拱形態中提煉出來的,意在展現中國古代建築中的力與美。
民謠:“小辮兒哥哥扎紅繩,城隍山上看龍燈,看好龍燈看戲文,看好戲文吃餛飩,吃好餛飩遊四門,回去姆媽拷一頓。”描繪了老底子杭州廟會的熱鬧場景。

城隍閣景點佈局

鳳凰山向東北蜿蜒,山體介入杭州市區東南,形成西湖羣山東側尾部的吳山景區。
吳山古時名胥山,亦稱伍山,因伍子胥而得名。至於吳山一名,有人解釋説,因這裏春秋時是吳國的南方邊界,因此就以為山名。
吳山景區主體建築城隍閣位於吳山之巔,其恢宏的氣勢可與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相媲美,堪稱江南四大名樓,是遊人登高攬勝的必到之地。
位於售票廳大門邊的有一座大型花崗岩浮雕《吳山風情圖》,整幅作品長27米、高6米,它以南宋時期為時代背景,再現了那時以城隍廟為中心逢年過節和舉行吳山廟會的繁華景象和盛況。
而屹立在浮雕前的四根擎天柱,主要為廣場的裝飾物是從古代建築中立柱與斗拱相結合的形態中提煉出來的藝術造型,展現了中國古代建築中力與美的寓意,渲染強化城隍閣景區的民族風格和歷史氛圍。
城隍閣的洞門用蘑菇石砌造而成,底部呈塊石狀壘築的堅實基坐,象徵着古老的杭州城牆所藴涵的悠久歷史。請大家抬頭看,二樓“城隍閣”這塊匾額是由中國知名書法家沈鵬先生所書寫的,兩旁楹聯“八百里湖山,知是何年圖畫;十萬家燈火,盡歸此處樓台”據説是明代徐渭所書寫的。三樓“湖山信美”這塊匾額是由國家主席江澤民和國務院總理朱鎔基的老師顧毓琇老先生所寫的,四樓的這塊匾額是篆體書寫的“風華竟茂”由陝西書協主席劉自櫝所書寫的。
整個城隍閣,一樓和二樓主要集中展示了具有濃郁的杭州地方特色的歷史文化與民俗風情,三樓和五樓是大眾茶室並設有文藝演出,四樓則是觀景最佳的地方,六樓是一個飛閣為貴賓接待室。

城隍閣地理位置

吳山,杭州人俗稱“城隍山”。
它位於錢塘江北岸,西湖東南面,是西湖羣山延伸進入市區的成片山嶺。
天目山餘脈的尾端,結止於杭州,在西湖北岸形成葛嶺寶石山,在西湖南岸的,就是吳山。
遠古時候,吳山和寶石山是史前海灣的兩個岬角,南北對峙,隨波浮沉。
後來,平陸抬升,人民陸續遷居,來到這一帶生息繁衍,逐漸發展、形成現在的杭州城,早在北宋,大詩人蘇東坡任杭州太守時就曾説過:“天目山千里蜿蜒而東,龍飛鳳舞,萃於臨安。”
吳山好像是一隻梭鏢,鍥入杭州城內,東、南、北三面俯臨街市,西面與萬松嶺相接,環境風貌在西湖羣山中別具一格。
吳山林木葱鬱,怪石嶙峋,洞泉遍佈,地形地貌曲折起伏,自然景觀豐富多彩。
千百年來,伴隨着杭州城市的興衰和演變,吳山積澱了不同時期大量的歷史文化,山上山下不但風景優美,而且名勝古蹟眾多,歷史上尤以佛教、道教和民間祭拜偶像的廟宇集中而著稱,如城隍廟、藥王廟、東嶽廟、寶成寺等。
特別是寶成寺內的元代石刻喇嘛造像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再加上鄰近市區,交通便捷,人氣旺盛,吳山歷來就是西湖風景名勝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展示杭州燦爛的歷史文化和民俗風情的一個大窗口。
清朝康熙皇帝玄燁曾賦詩讚美吳山道:
左控長江右控湖,
萬家煙火接康衢。
偶來絕頂憑虛望,
似向雲霄展畫圖。

城隍閣景點介紹

城隍閣一樓

一樓第一幅作品《鬥茶圖》,這幅作品向我們展示了中國悠久的茶文化歷史,南宋的杭城“鬥茶”活動十分昌盛,可以説風靡全國,在當時上至達官貴人,下至黎民百姓無不以“鬥茶”為樂事,所謂“鬥茶”其實就和我們現今的茶藝表演差不多,不同的是我們現在喝的是茶葉,而在當時只有茶末,把加工好的茶末分兩次注入沸水,經調和後茶麪會浮起一層白色的湯花,此時比賽
湯花的色澤和分佈是否均勻,茶盞內沿與湯花相接處是否有水的痕跡作為獲勝的標準,由於湯花是白色的,所以當時“黑瓷盞”是最受鬥茶者所喜愛的。
第二副作品東陽木雕,東陽享有“木雕之鄉”的美譽,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以浮雕見長,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幅作品採用上等的椴木雕刻而成,正中所雕刻的上西湖十大景中大家十分熟悉的“三潭印月”,而左右兩側則是以新西湖十景之一“吳山天風”的自然景觀為襯托。
第三副作品《西湖龍舟競渡》,大家知道龍舟賽往往都是在端午節的時候舉行的,而在南宋時期龍舟賽僅僅是一種“探春”的湖上游戲,是在二月初八那一天舉行的,是當時皇帝和文武百官與民同樂的一項活動。
第四副作品也是城隍閣的鎮閣之寶——三維空間的大型立體硬木彩塑畫《南宋杭城風情圖》,整幅作品長31.5米,高3.65米,深2米,它以杭州歷史上最輝煌的南宋為時代和社會背景,再現了當時作為京城首都臨安府的皇城宮闕、官署民舍、街巷河橋、店鋪瓦子、廟塔園墅以及社會各階層的日常生活和文化場景,裏面有3500多各個當時裝束的人物和1000多座房屋建築,曾在中國工藝美術品“百花獎”評比中榮獲優秀創作設計一等獎。
整幅作品從右到左從18個點體現了800年前的古杭州:
1、 首先看到的是南宋時期的釀酒場景:宮廷的美酒產自民間,民間的百姓通過比賽選出釀造最好酒的酒師,此場景是得勝者慶祝的場面,在熱鬧慶祝場面的後部是古杭州城的十大門之一:錢塘門。
2、護城河:面前的是南宋杭州城的護城河,也是古杭城百姓日常飲用水的來源。
3、 烽火瞭望台:這是古時的火警119有官兵全時守候。
4、 南宋的西湖:比今天的西湖面積大1/3,我們右面前的是白堤,遠處是寶石山和保俶塔;正前方是後來挖西湖淤泥堆積而成的三個人工島,分別是三潭印月、湖心亭阮公墩;在三島後面的便是蘇堤;我們左邊看到的是雷鋒塔。
5、 鬧元宵的場景:熱鬧的畫面是南宋杭州人正月十五鬧元宵的場景,有舞龍燈、踩高蹺、花燈遊街等節目。
6、 護城牆:這是南宋的護城牆,旁邊是湧金門,這是古杭州十大古城門之一。
7、 肉鋪一條街:南宋杭州店鋪規劃得當,路的兩邊掛着代售的大肉,這是南宋杭州城的肉鋪一條街,也是今天現代化高樓林立的西湖大道。
8、 迎親場面:古杭州百姓迎親的場景,體現當時婚姻講究門當户對的封建觀念。
9、 木製的廣告牌:這是古代歇腳、喝茶、聊天之處,廣告牌為了吸引更多的客人。
10、 河坊街:因南宋清問郡府而得名,一直是杭州城市中心,延伸出去的是清波門-杭城十大古城門之一。
11、朝天門:這是十里御街的中心點,把御街分為裏外兩街,也是古時科舉考試報喜的地方,考中狀元、榜眼、探花的將在此接到官府的報喜,場面熱鬧;今天鼓樓的所在地。
12、 十里御街:分為裏街和外街,外街是商貿繁華之地;裏街中間形成了官道,老百姓只能行走在左右兩邊,相對就比較安靜,一些民間藝人在此展示:相撲比賽、儺舞表演、木偶戲等。
13、 南宋太廟:這是皇家祭祀之所,每年皇室族人都要來此祭祖。
14、 取水畫面:當時的房屋都是緊挨着河建造的,一男子站在自家的屋子裏,從窗口放下水桶直接取水,水花四濺;反映了作品的做工精緻之處。
15、印度供奉的大象:南宋時期國力強盛,鄰國多有朝拜。
16、 南宋的皇宮:位於今鳳凰山旁,如今利羣捲煙廠的位置,皇宮緊挨着鳳凰山建造,起到容易守護不容易被攻打的作用。
17、六步橋三省六部官員每天上下朝的必經之路。
18、 腳店:相當於我們現在的旅館小店,主要是供客人歇腳休息、喝茶聊天的地方。
第五幅作品是一幅大型的立體彩金木雕櫥窗式藝術壁掛《南宋宮廷大儺圖》,儺文化是我們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就是舊時迎神賽會、驅邪避魔時所跳的舞,起源於原始的巫舞,跳舞時驅邪法師頭戴熊皮面具、手執兵器或法器,身旁又附有眾多男童而儺儺起舞。
一樓最後一幅作品,雕塑彩繪《貨郎出街》,南宋的杭州已是全國最,大的城市經濟已比較發達,尤其是吳山一帶手工藝亦發展迅速,各種買賣生意興隆,因此就有貨郎車貨郎擔,車上針頭線腦、日用百貨、兒童玩具一應俱全,就猶如800多年後今天的小型超市,往後看各位看到有一個“三聖橋”,相傳歷史上三位聖人孔子、孟子孫武在不同時期都曾邁步過此橋,故此得名,如今“三聖橋”以改名為“通江橋”。

城隍閣二樓

“甌塑”因產於浙江温州,由於温州舊時稱作“東甌”因此得名,民間也稱“油泥塑”,至今已有800年得歷史,整個展廳共佈置了11幅大型壁塑,反映了與杭州吳山有關的歷史事件、人物和故事。
第一幅《孫權收寶島》
台灣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在新石器時代晚期,東南沿海閩浙一帶古越人,便渡海去台灣開發,據現有文獻中最早最明確記載的是距今已有1770多年的,公元230年三國時期的東吳皇帝孫權,派大將軍衞温率萬人船隊到達夷州(今台灣)進行開發和管理,這在台灣的發展史上有着重要的意義。
第二幅《大江風采》
錢塘江是浙江的母親河,它不僅造就杭州這個歷史悠久風景秀絕的城市,也孕育誕生於期的燦爛文明,位於錢塘江入海口的杭州是中國七大古都之一,先後有兩個王國、王朝在此建都。最上面看到的是大禹,大禹治水來到杭州時,杭州還只是一片汪洋大海,只有餘杭才是如今杭州的一個雛形,他來會稽當時的諸侯共同探討治水的方案。左邊我們看到是秦始皇,在他統一中國第十三個年頭之後,開始了慢慢的東巡,當他來到杭州時吳山、寶石山一類的小山,已經露出了小小的島嶼,他把御船停在寶石山的邊上,把纜繩系在一塊突起的岩石上,後人就把它稱為秦纜石。這是杭州境內先人留下的最早遺蹟。接着我們看到的是康熙,他四次微服私訪,四次來到了杭州,他當時是在吳山的大觀台上看到整個杭州的江、湖、城、池,因此有了吳山詠大觀,後人就把它稱為“吳山大觀”。
第三幅《宋孝宗砸匾》
宋孝宗是南宋的第二個皇帝,公元1162年6月即位,他能尊重知識,對於皇親國戚也嚴加管束,被後人稱為南宋的“中興英主”據記載,杭州玉皇山旁有鳳凰亭,亭匾原為南宋愛國詩人張孝祥所書,而孝宗繼室之弟夏執中想借權勢來名留千古,因此把自己書寫之匾換上,一天孝宗偶然行至鳳凰亭,見亭匾已換,盛怒之下當即令人將夏執中所寫的亭匾取下就地砸毀,仍掛回了張孝祥所書的原匾。
第四幅《乾隆除惡霸
乾隆是清代最有作為的皇帝,他在位六十年史稱“乾隆盛世”,他極喜愛江南巡視,南巡杭州時,他化名高天賜投宿於吳山腳下的王潤興客店,次日,乾隆帝叫王潤興陪他上吳山遊玩,來到茗香樓附近,看到一茶室環境清幽且茶香撲鼻,於是坐下來喝茶,不料被三個一貫在吳山橫行的惡霸所困,乾隆一面示意王潤興拿他的御扇去吳山腳下六步橋浙江巡撫衙門報信,一邊巧妙的於三各惡霸周旋,最終讓三名惡霸得到應有的懲處。
第五幅《一詞識柳永
北宋大詞人柳永的《望海潮》一詞是千百年來無數描寫杭州風光詩詞中最負盛名的一篇,據記載,柳永和孫何為布衣之交,孫何出任兩浙轉運使駐於杭州門禁甚嚴,柳永赴嚴州任小官時,途經杭州欲見不得,故作《望海潮》一詞交於以往相識的歌女楚楚,請其有機會參加轉運使的宴慶活動時唱給他聽,在中秋那天轉運使舉行慶宴,楚楚出場唱罷,孫何即問是誰作的歌詞,一聽出自柳七之手,立即派人將柳永請來與席,共盡故友之歡。
第六幅《兵圍韓王府》
這是千百年來發生在吳山腳下最驚心動魄的一場宮廷政變,南宋中期開禧年間的當朝太師、平章軍國重事、平原郡王韓侘胄,在為他最寵愛的四姨太“滿頭花”舉行生日慶典的時候,所有依靠輔升官的大小官員全都趕來送禮,但其實以楊皇后為後台,以史、張等為首的反韓陰謀集團,以楊皇后假擬聖旨一舉取得禁軍司令、殿前司主管公事夏震的同意,派兵包圍了韓王府準備刺殺韓太師,韓王府總管周筠最先發現情況有異,但慶典夜韓王觀舞興濃竟不理會周的哭告,最終在凌晨四更,韓太師竟無警惕的更衣入朝,車至六部橋旁既被禁軍劫持,由夏震宣旨將韓處死,使韓黨頃刻瓦解。
毆塑對面是高10米,寬8米的巨型青田石線刻組畫《西湖古代名人》,它以流暢的刀功用線條生動地描繪了歷代與杭州西湖有關的古代名人及傳説和民間故事,各位看中間就是11個古代傳説及民間故事,最突出的一幅所講述的就是龍飛鳳舞到錢塘明珠西湖的由來,還有虎跑泉湧、濟公背婦、錢王射潮等、左右兩側各14位,一共28位與杭州有關的古代名人,如白居易、蘇軾、岳飛、范仲淹等,右側中間各位看到的身穿官袍的“周新”,那就是城隍廟裏所供奉的“城隍之神”了。 第七幅《施全秦檜
南宋大賣賊、四大奸臣之一“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害死抗金名將岳飛後,宋高宗以宋金和議告成,賜宰相秦檜甲第就在吳山之東望仙橋的東側,從此,望仙橋就成了秦檜上下朝的必經之路,但普天下愛國軍民對這個賣國鉅奸充滿了刻骨的仇恨。紹興二十年正月,殿前司小校杭州人施全手持斬馬刀埋伏在望仙橋意圖行刺秦檜,但刀砍中轎柱讓秦檜逃過一劫,當施全想抽刀再砍時已被隨從軍士擒住,幾天後被斬於市,施全雖死,但他的壯烈之舉與悲壯結局,卻贏得了杭州人民長久的崇敬與懷念。
第八幅《温日觀罵賊》
温日觀是元代西湖邊瑪瑙寺的和尚,他善畫葡萄而流名畫史,元初江南佛教總管楊璉真伽和尚是盜挖南宋六陵的罪魁,作惡累累的惡魔,當他知温日觀是畫葡萄出名的丹青高手,便向其索畫並請喝酒,温日觀對於這個人皆切齒的惡魔,不但拒不一起喝酒也拒不繪畫,而且還當面痛罵楊璉真伽為“掘墳之賊”,盛怒之下的楊璉真伽,下令痛打温日觀,但温日觀不畏強暴,痛打之下仍罵聲不絕。反映了文人的氣節。
第九幅《怒毀魏閹祠》
明天啓年間,明王朝政治嫉妒腐敗,明熹宗皇帝昏庸沉湎聲色不事朝政,以至於朝中一切大權皆為大宦官太監魏忠賢獨攬,為控制朝政實施自己陰謀篡權的野心,魏忠賢不惜大開殺戒,一些忠臣義士被殺被貶朝野一片恐怖,各地的一些門下死黨都紛紛為其修建了豪華的魏忠賢生祠,全國竟一下子出現了23處之多,塑造魏忠賢像時更是不惜巨資,用最昂貴的材料裝飾,像身用進口的沉香木雕琢,腸腑內臟皆以金玉珠寶充實,口眼手足精製得可以轉動,宛如有生命之人。而當時明朝邊陲烽火連天遼東戰事更急,死守血戰在疆場的將士發不出軍餉得不到增援,國庫空空大明江山岌岌可危,公元1627年,崇禎帝繼位後,順應民心下令搗毀全國魏忠賢生祠,立即得到了全國上下的熱烈響應,無需動員也無須工錢,幾千士民文人羣起攻而怒毀魏祠,一代惡魔終得到應有下場。
第十幅《吳山清韻》
吳山是座俗山,山勢平緩高不過百米,是西湖羣山中位於市區而又最可親近的一峯。吳山的故事傳説很多很多,就像一個杭州人演示民風民俗的大舞台,那時杭州人及外地來杭的人,幾乎沒有一個不去吳山的,許多文人、醫家、釋道等的活動也是在吳山及周圍舉行,也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又雅又俗的種種傳説與佳話。如畫中所出現的徐文長、陳洪緩、郭璞等多不勝數。
第十一幅《胡雪巖助銀》
楊乃武和小白菜為清末三大奇案之一,在江南早已家喻户曉,在楊乃武慘遭不白身陷囹圄並被判死刑的時候,楊的姐姐變賣家產四處投訴,但由於官場黑暗不但是弄得傾家蕩產,而且案情變得更加嚴烈無法昭雪,在走投無路的無情打擊下,楊的姐姐決定冒死去京城告地狀,就在楊的姐姐身無分文無法上京的絕望時,杭州的紅頂商人胡雪巖,伸出了援助之手資助銀資,使楊的姐姐得以行赴京城告狀,最終使楊乃武冤案得以平反昭雪。

城隍閣茶樓

城隍閣茶樓 城隍閣茶樓
吳山城隍閣聳立於吳山之巔,建成以來就成為杭州標誌性景觀之一。三至六樓為茶室,城隍閣茶樓有中國傳統的古傢俱點綴其間,屋宇平台寬闊,是賞月、觀茶、品茗的絕佳之處,遊客到此品茗時還可享受江南絲竹民樂演奏及專業的茶藝表演,可謂是茶樓一大特色,近年來接待過不少中央領導與國內外貴賓,2002年8月被評為“杭州名茶樓”。
針對企業、團隊、及個人等不同的消費羣體,城隍閣茶樓還提供了各種系列的套茶、商務套餐等, 內容豐富、形式多樣。

城隍閣城隍廟

位於城隍閣景區內的城隍廟(周新祠)裏面供奉的是城隍閣老爺周新。“城隍之神”周新,是明朝永樂年間(1403-1424)的浙江按察使。周新祠俗稱“城隍廟”,門前橫匾上“冷麪寒鐵”四字,是當今書法家朱關田的手筆。這裏順便説一下城隍的來歷,據説,城是指城池的城牆,隍是指城外的溝壑為祈求城池的安寧我國在春秋後期就出現了祭祀城隍神的活動。生前在某地任職的賢良正直的文官武將,常常被作為城隍神而得到供奉。城隍廟的門口有一口大鐘,相傳這口大鐘是由胡雪巖的十三姨太所贈送的平安鍾,據説敲三下我們着眼前的這口平安鍾就可以保平安,而且現在我們在這裏敲平安鍾也是免費的。
殿內新塑神像共三座,其中一尊便是周新, 周新的座像總高五米,身邊站立的分別是手執兵器和印鑑的文武官員,每個高3.8米,三尊像共用金箔20兩帖面。周新像的造型參造了上海城隍廟的原型,頂部是神龕,它長2.5米,寬2.8米
城隍廟內有6幅畫
左一:執法如山,冷麪寒鐵。
周新,原名日新,字志新,廣東海南人,明朝永樂元年(1403)任監察御史,剛正不阿,懲治貪官,為人正直感言,連豪門都怕他三分,為萬民所稱道“冷麪寒鐵”。
左二:救災免税,懲治貪官
永樂10年(1412),浙江遭水災,損失嚴重,地方官員隱報災情,橫徵暴斂,周新體恤民情,申奏朝廷,懲治貪官,為萬民讚頌,同時不畏豪門。
左三:生為直臣,死為直鬼
周新在杭州,判斷疑案,昭雪冤獄,善政多,家喻户曉。後來,明永樂十年 ,明成祖的寵臣,錦衣衞指揮紀綱因事派千户到浙江搜刮民財,千户依仗權勢,橫行霸道,被周新痛斥,千户回京哭訴,紀綱嚮明成祖誣告周新,説他在外目無皇上,明成祖聽了大怒,下令將周新解京問罪,在皇帝面前,他慷慨陳詞,列舉千户罪行,結果明成祖還是將他處死,臨刑前,周新大呼:“生為直臣,死為直鬼。”
右一:微服私訪,洞察民情
永樂三年(1405),周新任浙江按察使,常常微服私訪,洞查民情,為民伸申冤理枉,周新上任後,首先清除了衙門中一班為非作歹、欺壓百姓的官員和差役。他常常微服出巡,有一次故意觸犯縣官,被捕下獄,使自己有機會了解冤案、錯案。出獄後他親自查問口供,逐案落實,貪官污史聞風喪膽。
右二:治理湖面,勤儉持家
為治理西湖的湖水水面,收回被割佔的西湖水域,周新一家勤儉持家,有一次一個他的手下人送了他一隻烤鵝,他將那隻烤鵝高高的掛在自家門前,當有人來送禮的時候,他將那人領到拷鵝前指着拷鵝説:“我是窮苦人家出生,連拷鵝也吃不上。”這樣就沒有人敢再來送禮了。如此一來,連豪門也怕他三分。
右三:錯殺好人,夢見城隍
因千户的案件周新被明成祖殺害,百姓憤憤不平,明成祖為了平息民憤,也為了穩固自己的江山就慌稱自己有一天做夢夢見周新做了杭州的城隍,痛惜自己錯殺好人,於是就為他建了一座城隍廟用來祭拜賢良正直的他現在百姓每年都會來這裏祭拜他,有2個方面一個是為了紀念賢良正直的周新另一個是為了表示對封建統制者的不滿的情緒。

城隍閣建築特色

城隍閣為七層仿古建築,面積3789平方米,高41.6米。它通過各層的多個翹角,體現凌空飛昇的氣勢,頂部又設計成飛閣,象徵鳳凰展翅和仙山瓊閣,從而讓人聯想起“龍飛鳳舞到錢塘”的神話傳説,堪稱江南第四大名樓
城隍閣建築整體造型具有南宋和元代的建築風格,它的洞門,用蘑菇石砌造而成,底部呈塊石狀壘築的堅實基座,象徵着古老的杭州城牆所藴涵的悠久歷史。它的斗拱、欄杆和排門的雕刻,採用香樟、椴木和美國洋松製作。城隍閣的建造,起到了為西湖山水風光補景的宏觀效果,它平衡了整個湖光山色大面貌的造景佈局,在功能上不僅可以登臨觀光,而且又與山、湖、城相互呼應、相互配合,使得人們不論是從西湖遠眺,還是從城區各個方向觀望,都有美好的視角。尤其是它作為吳山廣場的背景和延安路的對景,城隍閣優美的造型、飛動的氣勢,將成為杭州的標誌性建築。城隍閣的設計、建造,不僅考慮到建築與西湖及城市的聯繫,還增配了服務設施。在它的一樓和二樓,集中展示了具有濃郁杭州地方特色的歷史文化與民俗風情;在它的三樓到六樓,則以休閒、觀景和接待為主要功能,懸掛有豪華宮燈,配置了高檔紅木傢俱,三樓為大眾茶室,並設有文藝演出舞台;四樓以茶點款待來賓;五樓設有咖啡座;六樓為貴賓接待室並有珍貴工藝品陳列。 登上69米高的山頂,再登上城隍閣頂的觀鳳台憑欄遠眺,北望西子湖,波平如鏡,輕舟盪漾;東眺市區,高樓廣廈,櫛比鱗次,繁華街市,盡收眼底;南觀錢塘江,波濤滾滾,片片帆影,消失在雲水之間;西覽羣山,松聲竹韻山峯沉浸在煙雲霧靄之中。倘若夜間在此眺望,全城燈光閃爍,與天上皓月朗星相爭輝,真是山河壯麗,風光無限。

城隍閣建築設計

城隍閣為七層仿古建築,整體造型具有南宋和元代的建築風格,面積3789平方米,高41.6米。它通過各層的多個翹角,體現凌空飛昇的氣勢,頂部設計成飛閣,象徵鳳凰展翅和仙山瓊閣,從而讓有聯想起“龍飛鳳舞到錢塘”的神話傳説。
一樓
城隍閣一樓採用了江南特有的木雕、線刻和彩塑工藝美術手法,精心製作了八幅反映南宋時期杭州的風土人情、西湖民間故事和歷代與西湖有關的名人工藝品:雕塑彩繪《鬥茶圖》、東陽木雕《西湖天下景》、雕塑彩繪《西湖龍舟竟渡》、立體硬木彩塑畫《南宋杭城風情圖》、青石線刻《西湖古代名人》、青石線刻《西湖民間故事》、彩金木雕《南宋宮庭大儺圖》、雕塑彩繪《南宋貨郎車》。特別是三維大型立體硬木彩塑畫《南宋杭城風情圖》,曾榮獲中國工藝美術品百花獎優秀創作設計一等獎,整件作品長31.5米,高3.65米,深2米,以杭州歷史上最輝煌的南宋為時代和社會背景,對當時作為京城的臨安府也就是杭州的皇城宮闕、官署民舍、街巷河橋、店鋪瓦子、廟塔園墅以及社會各階層的日常生活、文化活動場景作了詳盡的再現和描述。觀賞《風情圖》猶如憑欄眺望一座氣象宏偉、內容豐富的中國古代名城。
二樓
不但能夠看到這座名城的街市景象,還可以從杭州“城”裏看到“城”外,再從“城”外看到“城”裏。山川城舍間,和風梳柳,麗日映花,車來人往,歌舞昇平,一派祥和安適的江南古都春景。作品刻意表現貫通杭城南北的“天街”沿路的繁盛景象和春季裏市民百姓的各種節慶風俗活動。天街兩旁商鋪林立,買賣熱鬧,街道上來來往往的人羣摩肩接踵、熙熙攘攘;沿街酒樓約有近百家,茶肆、歌館難以計數。天街周圍則分佈着各式商業集市,如藥市、花市、燈市、米市、柴市、魚市、珠子市……一派繁忙景象。全圖共有三千五百多個當時裝束的人物,他們個個穿戴有致,姿態萬千,有貨郎、小販、漁翁、樵夫、郎中、看相等各業人物;更有勾欄雜劇、木偶戲、相撲、雜耍、踩高蹺、舞蠻刀等賣藝人員,以及炫耀春風得意的狀元騎馬遊市大出風頭的場面,真可謂是畫中有戲,戲中有畫,讓人愈看愈感到興味盎然。
城隍閣二樓用非凡的手筆,採用浙江温州著名的甌塑工藝,佈置了11幅大型壁塑,它從不同的側面反映了與吳山有關的歷史事件,人物和故事,有著名的帝王將相和才子佳人,也有發生在近代的傳奇故事楊乃武與小白菜
三樓以上
三樓以上則以休閒、賞景、接待、品茗為主,曾接待了李瑞環李嵐清喬石等中央領導同志和國際友人。登上城隍閣憑欄遠眺,北望西子湖,波平如鏡,輕舟盪漾;東眺市區,高樓廣廈,櫛比鱗次,繁華街市,盡收眼底;南歡錢塘江,波濤滾滾,片片帆影消失在雲水之間;西覽羣山,松聲竹韻,山峯沉浸在煙雲霧藹之中。倘若夜登城隍閣,全城燈光閃爍,與天上的皓月繁星相爭輝,其情其景蓋徐渭“八百里湖山知是何年圖畫,十萬家燈火盡歸此處樓台”道盡。

城隍閣建造結構

城隍閣
城隍閣(2張)
城隍閣主頂頂端為葫蘆狀寶瓶造型;城隍閣四個副頂頂端設鳳凰造型,整座樓閣彷彿一羣展翅翱翔的鳳凰,又如仙山瓊閣倚天聳立,令人神往。
城隍閣二層東楹柱懸明代徐渭名聯“八百里湖山知是何年圖畫;十萬家煙火盡歸此處樓台”;城隍閣底層大廳南、西、北三面,倚壁設燈光櫥窗展示大型硬木彩塑《南宋杭城風情圖》,對面嵌壁青石線刻畫描繪杭州歷代名賢畫像和10個民間神話故事;三到頂層都有休閒服務設施。上吳山,登城隍閣,舉目四望,穹宇莽蒼,大地坦蕩,湖山秀靚,城市興旺,好一處名不虛傳的人間天堂! [1] 

城隍閣周邊景點

城隍閣伍公山

吳山歷史上被賦予了豐富的商業經濟和民俗文化內涵。山上香市,山下集市,香市、廟會向室區延伸。當年風俗,遊春必到吳山,山上賣茶的,沽酒的,賣各種麪食的,賣蓑衣餅的,刻圖章賣字畫的,捏麪人的,賣花鳥魚蟲的應有盡有,熱鬧非凡。吳山歷來有香市傳統文化習俗,有民謠雲:“小辮兒哥哥扎紅繩,城隍山上看龍燈,看好龍燈看戲文,看好戲文吃餛飩,吃好餛飩遊四門,回去 媽拷一頓”。這首民謠説的就是老底子杭州吳山廟會的熱鬧場景。隨着歷史的變遷,這樣的場景已基本不復存在。
伍公山景區東連鼓樓,南接市委黨校,北通河坊街,西與城隍閣景區接壤,佔地約4公頃。伍公山主要分為五大區域,分別是伍公廟、民俗休閒區、州治紀念場地、引導區、停車場
1.伍公廟:
參考《伍公廟志》等歷史文獻記載,結合現有伍公廟遺蹟,規劃保護性修建,形成三進完整的建築佈局。建築採用年代較早時期的歷史建築風格,力求古樸典雅,體現杭州最古老的廟宇的悠久歷史。建築內外陳列碑刻、雕像等歷史人文資料。
2.民俗休閒區:
利用原有50年以上有保留價值的民居,因山就勢,修整後作為服務、營業用房,供市民喝大碗茶、小吃、打牌、遛鳥休息場所。
3.州治紀念場地:
在現有林下硬土地立州紀念石,周邊放置隋朝秦漢朝代特色的裝飾、石獸雕像等設施。採用生態式地坪做法,保護樹木,不鋪花崗岩,為老百姓提供晨練的好場所。有廟會活動的時候這兒搭建古色古香的戲台、看戲、舞龍燈。
4.停車場:
停車場是吳山風景區的主要停車場,面積2900平方米,可容納27輛大客車或55輛小車,停車場配置管理和小賣亭。
5.引導區:
從停車場通往東嶽廟、伍公廟的通車道路,是一條交通過渡帶,這兒保留二塊路邊休息場地,放置坐凳和市民逛廟會造型雕塑同時作為練功場地。保留山坡上的另二塊練功台地。增加林間地被、補植護坎藤草植物。

城隍閣阮公祠

吳山阮公祠景區有五組建築。一處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寶成寺,2001年寺廟被修繕一新,“寶成禪寺”為佛教建築。第二處是阮公祠,現有建築為光緒年間由重陽庵改建,保存尚好,阮公祠進祠石階規模宏大,大門痕跡及落地範圍依可辨。第三處是石觀音閣舊址(是杭州市規劃局2004年首批公佈的75幢歷史建築保護名單之一)——粉牆黛瓦,入口處的騎樓、石刻門匾的四合院、精雕細刻的挑廊欄杆、牛腿,樸實無華的門窗及木構架,以及整座依山而築的建築,將清式民居風格的建築特點一覽無餘的呈現在您的面前。特別是“觀音閣南面山坡的摩崖石刻旁的一處石雕觀音石窟,相傳為五代與宋代時期雕琢。
第四處是元寶心66號(為杭州市規劃局2004年首批公佈的75幢歷史建築保護名單之一)——這裏“柳暗花明又一村”,青山環抱,漂亮裸露的岩石靜卧在二層粉牆黛瓦的民居旁,環境幽雅。第五處是寶成寺北邊一幢二層坡屋面磚混結構建築。站在“寶成禪寺”山腳下往上看,該建築位於“寶成禪寺”正立面景觀的右上角(山凹處)。如果對該建築外立面進行改造,使之與環境協調,會增加“寶成禪寺”正立面景觀空間(尤其是“寶成禪寺”正立面右半部)的深度,並豐富“寶成禪寺“正立面景觀。該處建築合理的外部裝修,能起到意想不到的補景作用。
吳山阮公祠景區位於吳山城隍閣南面,系吳山風景區用地。該範圍內歷史遺蹟較多,有唐代古泉青衣祠和摩崖石刻,清初的觀音閣、清代的阮公祠;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寶成寺麻曷葛刺造像;有市級文保點——感化巖刻詩;也有幾處具有濃郁民俗文化的景點,如:觀音洞(百姓燒香雲集處),還有豐富的自然景觀,如眾多的泉眼——青衣泉(市級文保點)、雨泉、洗心池等,以及豐富、奇特的喀斯特地貌景觀。
吳山阮公祠景區北與吳山伍公山景區遙相呼應;西與吳山城隍閣景區——城隍閣以及吳山廟會區接鑲;南被眾多人文歷史、自然文化景觀環繞,如:吳山三茅觀、江湖匯觀亭景觀、瑞石古洞景點(吳山喀斯特地貌景觀的典型代表)、白鹿亭“潑水觀音”、元代摩崖石刻“採芝巖”、宋代書法家米芾所書摩崖石刻“第一山”等;東面景區界限大都楔入市區。這些都賦於了吳山阮公祠景區豐富的人文歷史、民俗文化內涵,成為吳山阮公祠景區文化獨有的一大特色。
吳山阮公祠景區石景多姿多彩,是喀斯特地貌景觀的突特表現,南宋詩人陸游稱:喀斯特地貌奇觀“崖如伏,徑如驚蛇,大石磊磊,或如地湧而立,或如空翔而下,翩翩如將奮,或森林如欲博。”瑞石古洞,歸雲洞、寶成寺旁採之巖以及雨泉等處均為喀斯特地貌的典型表現:有的似刀削斧劈,有的似奇獸異物,有的坦蕩平整,人們通常稱之為青芙蓉、駝峯等等。
青衣洞旁有天然石樑橫架於巖斷裂處,宋時洞旁有石如玉、紅白相間,匠人常取此石製作手飾。瑞石洞旁有飛來石,仿若凌空而降,擱置在垂雲峯頂,故有“城南小靈鷲”之稱。“十二生肖石”景點亦稱“巫山十二峯”有俊石十二,如山峯離立,筆架、曰香爐,曰香爐、曰棋盤、曰象鼻······。該組石景酷似十二生肖,故杭州人俗稱“十二生肖石”。
歷代文人在吳山題詠甚多,對鑑賞吳山阮公祠景區風光起着點景和遐想的提示作用,有的摩崖石刻書法,造像為藝術價值極高的珍品。特別在奇峯異石集中的地方,題字題名尤多,如寶成寺南面小徑(阮公祠景區界線)山坡上氣勢雄偉的“第一山”摩崖石刻為宋大書法家米芾所書。“滌凡池”、“月波池”、“青芙蓉”、“栽藥圃”等等都集中在奇峯怪石集中處。“感化巖”旁的摩崖石刻,鐫刻有蘇東坡《寶成院題牡丹詩》,詩旁有明成祖化年間吳東昇題刻的“歲寒松竹”四字,以酷似古梅的岩石裂紋代表“梅”字,耐人尋味。其旁還有現代著名佛教居士,書畫家黃元秀題刻“古今如身幻 乾坤與物齊。”
吳山阮公祠景區寶成寺麻曷葛刺造像,是元代在杭州城區藏傳佛教造像,在巖壁上共刻有三龕七尊佛像,其造型體現了藏傳佛教密宗的藝術特色,藏語“瑪哈葛拉”即大日如來佛大自在的化身,是元代崇奉之戰神,在佛龕側題有舍財建造佛像人的身份,意願和至治二年立石等字,這是紀年題記的麻曷葛刺造像,在我國造像史上來有重要的地位。此為國家級的文保單位。
吳山阮公祠景區內的感化巖…巖壁上鐫刻有蘇東坡的“笛唱詞釋迦院牡丹呈趙卒”詩,詩旁有“歲寒松竹”四個大字,歲寒三友獨缺“梅”字,而在松竹兩字下邊岩石的裂縫酷似古梅榴彈枝,以此裂紋帶畫,以畫代字,耐人尋味,在其旁邊的一塊巖壁上,還有現代書畫家的題刻。所以感化巖是一處集歷史名人詩刻和書法鐫刻的精華。“感化巖詩刻”是市級文保點。
吳山經五十年代大規模植樹造林,現已形成茂密的香樟林,古樹名木得以保證。吳山阮公祠景區內植被葱鬱,植物景觀較為優美宜人。

城隍閣三茅觀

三茅觀景區是吳山景區三大(伍公山景區、阮公祠景區、三茅觀景區)整治重點項目之一。伍公山景區整治工程已於2006年10月1日完工,並向老百姓開放;阮公祠景區整治工程於2007年10月1日完工免費開放。吳山三茅觀景區整治工程是2008年市重點工程,是一處以人為本,為老百姓服務的整治工程;在保護山林環境、古樹名木前提下,處理好建築與環境、民俗活動與景觀空間佈置的關係;完善吳山景區,發掘、延續和保護吳山景區內濃郁的民俗文化活動、吳山傳統建築風貌、山林綠化特色和吳山喀斯特地貌特徵形成的可圈可點的自然石林景觀,再現吳山三茅觀景區部分歷史景緻,提升吳山景區質量和人氣的重要工程。吳山三茅觀景區整治規劃內容為:完善景區基礎設施,整治環境,保護和挖掘歷史遺蹟以及歷史建築修繕,增添現代旅遊休閒設施等。
吳山三茅觀景區位於吳山景區的南面,北與吳山城隍閣景區、吳山阮公祠景區接壤;西與浙江革命烈士紀念館相連;東面景區大都鍥入市區,與南宋皇城遺址、南宋太廟遺址相貼;南面與鬱鬱葱葱的五雲山山林腹地景觀相切。
三茅觀原名三茅堂,南宋紹興二十年(1150年),因東都舊名賜額“三茅寧壽觀”。殿名太元,內奉徽宗御畫茅君像。三茅真君是指秦漢時得到成仙的茅氏三兄弟:長盈、次固、季衷。宋時此觀極為顯赫,歷朝賜是觀的御書有:高宗《黃庭度人經》,寧宗“道紀堂”字,理宗《養生論》。紹興年間(1131年---1160年),賜古器三種:一宋鼎,為宋孝武帝孝建元年作;又一為唐鍾,本唐澄清觀舊物,上有河東薛此銘;另一則是褚遂良小楷《陰符經》。近志則增以吳道子《南方星君像》、玉靶劍、七寶數珠、軒轅鏡為觀中七寶,一時連山都以七寶為名。
時並於觀後築“七十二”瑤台,遍植桃花,春時郊祭,時有“瑤台萬玉”之稱,為當時“吳山八景”之一。
抗戰時三茅觀為日軍拆毀,然而其規模甚大的遺蹟仍依稀可辨 ,水池、小橋、巨石構建仍存。石壁間近十方摩崖石刻均已漫漶,僅存一方明萬曆時重刻的紹興年間賜額寧壽觀的尚書省牒文。
牒文為:牒奉敕宣賜寧壽觀,牒到準敕,故牒。紹興二十年。尚書省奉赦賜題臨安府七寶山三茅堂,太師尚書僕射中書門下平章(押),參知政事餘(押)。籤書樞院事參知政事巫(押),紹興二十年天牒。
元朝時三茅觀毀於兵火,明初重建。時觀內設有書館,少年于謙曾就讀於此。
三茅觀東上為江湖匯觀亭,《名勝志》雲:山中亭榭繁多,最勝者為江湖一覽亭。由於封山育林,江湖匯觀亭周圍的樹木鬱鬱葱葱,枝葉繁茂,遮擋了在亭上眺望錢塘江和西湖的視線,在三茅觀整治中,對該亭進行了整修,總體提升,使視野更開闊,重現了江湖一覽的景緻。
三茅觀南面歷史文化遺蹟極為豐富,有許多摩崖石刻、洞泉以及眾多的石林景觀。
其中“吳山第一峯”石刻尤為突出,據説那金主完顏亮一日讀柳永的詞《望海潮》,不由得起了南侵的念頭,他派人潛入杭州畫了一張西湖圖,帶回金國後製成一扇屏風,仍不覺過癮,又在畫上添上自己,正策馬立於吳山山頂並題詞其上,詩中有“提兵百萬西湖上,立馬吳山第一峯”之句。於是吳山就有了第一峯的美稱。
由三茅觀景區南側下,沿雲居山南麓遊步道可達石佛院。石佛院建於五代吳越國時,原北宋汴京開寶寺有仁王院,僧慧照大師隨高宗南渡,紹興五年(1135年),奏請權建寺於七寶山,紹熙三年(1192年)賜額。石佛院造像又稱仁王講寺造像,寺毀於清咸豐年間太平軍兵火,現存造像三龕五尊。中為西方三聖立像,居中者為阿彌陀佛,高6米,為杭城最高石刻造像;左邊大勢至菩薩,高4.41米;右邊觀世音菩薩,殘高3.39米。三聖兩側為智者大師,高5.24米;行修大師,高2.62米,均結跏趺坐於圓形佛龕中。
浙江體育會摩崖石刻題記位於雲居山巔東側。辛亥革命後,原光復會成員浙江軍政要人朱瑞呂公望葉頌清等為緬懷先烈,於秋瑾殉難五週年之際,舉行紀念會,重建秋瑾創辦的體育會,並在雲居山岩壁刊刻題記一則。上刻“雲山萬古”和“中華雲年,浙江體育會成立,聖水寺僧犬休捐山地,王君湘泉贈山岩供摩崖用,因題四字,以志不忘。永康呂望記,寧海葉頌清書”及“逸趣”字樣。1990年,市園文局在摩崖處建保護亭,改為浙江省省級文保單位。
由江湖匯觀亭南下,在山腳處有一方形水池,長年小涸,這就是白鹿泉。相傳宋紹興年間劉敖夢鹿得泉,即以之自號。泉上鐫刻一鹿,清代有道士別蓄一泉此得名。在水池石壁東面,昔日曾刻有一線刻觀音立像。因年歲累積,石壁上長滿青苔,不留意時,不易辨識,雨後或經潑水,陽光下線刻凹槽處積水後,立像痕跡就很明顯,所以附近百姓俗稱“潑水觀音”,原像於上世紀70年代被毀,2003年重修。

城隍閣門票價格

門票30元/會員價25元
備註:
1、70歲以上老人10元/張(參考)
2、兒童半價
3、開園閉園時間:07:30-22:00

城隍閣交通信息

城隍閣地鐵

乘坐杭州地鐵7號線吳山廣場站下步行前往即可。

城隍閣公交

吳山廣場(公交站):
4W(吳山廣場——九溪)
7W(吳山廣場——靈隱)
吳山廣場北(公交站):
小蓮清風專線510(武林廣場西——外環線【逆時針運行】)
8(三廊廟——德勝東村)
25(吳山廣場北——蔣村公交中心站)
35(紅門局西——黃家村公交站)
38(吳山廣場西——朝暉五區)
40(吳山廣場北——三里亭公交站)
59(吳山廣場北——採荷路秋濤路口)
127(惠興中學——復廣直街東)
187(吳山廣場北——北景園小區)
275(吳山廣場北——丁橋公交站)
1014(吳山廣場北——朝暉六區東)
8208(鳳山門公交站——大關小區)
8212(吳山廣場北——九堡和華公交站)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