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滕王閣

(“江南三大名樓”之一)

鎖定
滕王閣,位於江西省南昌市東湖區沿江路,地處贛江東岸、贛江撫河故道交匯處,為南昌市地標性建築、豫章古文明之象徵。始建於永徽四年(653年),為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嬰任江南洪州都督時所修,現存建築為1985年重建景觀;因初唐詩人王勃所作《滕王閣序》而聞名於世;與湖南嶽陽岳陽樓、湖北武漢黃鶴樓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是中國古代四大名樓之一、“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樓”之一,世稱“西江第一樓 [12-14]  [21] 
滕王閣主體建築高57.5米,建築面積13000平方米;其下部為象徵古城牆的12米高台座,分為兩級;台座以上的主閣取“明三暗七”格式,為三層帶回廊建築,內部共有七層,分為三個明層、三個暗層及閣樓;正脊鴟吻為仿宋特製,高3.5米 [15] 
2004年,包含滕王閣在內的江西省南昌市滕王閣旅遊區國務院批准列入為第五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名單。 [11]  2018年10月29日,包含滕王閣在內的江西省南昌市滕王閣旅遊區被全國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正式批准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2] 
中文名
滕王閣
外文名
Pavilion of Prince Teng
地理位置
江西省南昌市東湖區仿古街58號
投用時間
1989年10月8日
開放時間
08:00-18:30
建築面積
13000 m²

滕王閣歷史沿革

永徽四年(653年),滕王李元嬰江南洪州都督,於洪州建閣名“滕王閣” [16] 
唐上元二年(675年),洪州都督閻伯嶼重修滕王閣,王勃寫成《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 [3] 
唐代滕王閣圖 唐代滕王閣圖
唐大中二年(848年),滕王閣毀於大火,江西觀察使紇幹於次日在原址上重建,同年八月竣工。 [4] 
宋大觀二年(1108年),江西洪州知府範坦重建滕王閣。
宋代滕王閣圖 宋代滕王閣圖
初,滕王閣幾經戰亂破敗不堪。
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重修滕王閣,閣高五丈六尺。
元代滕王閣圖 元代滕王閣圖
嘉靖五年(1526年),都御史陳洪謨重建滕王閣,閣凡七間,高四十有二尺,視舊有加。
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滕王閣毀於大火,江西左布政使王在晉、大中丞王佐發起募資重建。 [4] 
順治五年(1648年),清軍圍攻南昌,滕王閣毀於兵火。 [4] 
清順治十一年(1654年),江西巡撫蔡士英重建滕王閣。 [4] 
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滕王閣毀於大火,由安世鼎重建。 [4] 
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滕王閣毀於大火,安世鼎重建。 [4] 
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滕王閣毀於大火,由中丞宋犖重建。 [4] 
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滕王閣毀於大火,江西巡撫張志棟重建。 [4] 
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滕王閣毀於大火,惟“御碑亭”倖存,江西巡撫郎廷極重建。 [4] 
清雍正九年(1731年),滕王閣毀於大火。 [4] 
清乾隆元年(1736年),江西總督趙宏恩、巡撫俞兆嶽重建滕王閣。 [4] 
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滕王閣毀於大火,後重修。 [4]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滕王閣毀於大火,江西巡撫傅繩勳重建。 [4] 
清末滕王閣照片 清末滕王閣照片
清咸豐三年(1853年)四月,太平天國起義軍翼王石達開奉命出征安慶賴漢英胡以晃率軍進攻南昌,圍城三月,滕王閣毀於兵火,後重建。
光緒末年(1908年),滕王閣毀於大火。 [4] 
宣統元年(1909年),重建滕王閣,規模減小。
1983年10月1日,滕王閣重建工程正式奠基。
滕王閣夜景 滕王閣夜景
1985年10月22日,滕王閣重建工程正式開工。
1989年10月8日,重建的滕王閣正式落成並對外開放。
今日滕王閣

滕王閣建築格局

滕王閣總體外觀

滕王閣主體建築高57.5米,建築面積13000平方米;其下部為象徵古城牆的12米高台座,分為兩級;台座以上的主閣取“明三暗七”格式,為三層帶回廊仿宋式建築,內部共有七層,分為三個明層、三個暗層及閣樓;正脊鴟吻為仿宋特製,高達3.5米。勾頭、滴水均特製瓦當,勾頭為“滕閣秋風”四字,而滴水為“孤鶩”圖案;台座之下,有南北相通的兩個瓢形人工湖,北湖之上建有九曲風雨橋。 [15] 
滕王閣
一級高台之上為二級高台(城牆台座),由高台登閣有三處入口,正東登石級經抱廈入閣,南北兩面則由高低廊入閣。正東抱廈前,有青銅鑄造的“八怪”寶鼎,鼎座用漢白玉打製,鼎高2.5米左右,下部為三足古鼎,上部是一座攢尖寶頂圓亭式鼎蓋。

滕王閣內部結構

主閣:主閣的梁枋彩畫採用宋式彩畫中的“碾玉裝”為主調,輔以“五彩遍裝”及“解綠結華裝”。室內外所有梁枋各明間用“碾玉裝”,各次間用“五彩遍裝”。
一層
滕王閣一層檐下有四塊橫匾,正東為“瑰偉絕特”九龍匾,內容選自韓愈的《新修滕王閣記》;正西為“下臨無地”巨匾;南北的高低廊檐下分別為“襟江”、“帶湖”二匾;一層內置有根據明朝馮夢龍所著《醒世恆言》中的名篇《馬當神風送滕王閣》的故事而創作的漢白玉浮雕《時來風送滕王閣》,西梁枋正中掛有白棟材同志書“西江第一樓”金匾。 [5]  [18] 
二層
第二層正廳的牆壁上,是大型丙烯壁畫《人傑圖》,畫高2.55米,長20餘米。
《百蝶百花圖》 《百蝶百花圖》
三層
第三層是一個迴廊四繞的明層,也是閣中一個重要層次。 [6]  中廳屏壁有丙烯壁畫《臨川夢》一幅,取材於湯顯祖在滕王閣排演《牡丹亭》的故事。 [7] 
四層
第四層主要體現“地靈”的主題;正廳的牆壁上,是丙烯壁現《地靈圖》。 [5] 
五層
第五層為迴廊四繞的明層。廊檐下四塊金匾,內容出自《滕王閣序》。 [5] 
六層
第六層是滕王閣的最高遊覽層。其東、西重檐之間,高懸着蘇東坡手書“滕王閣”金匾各一塊。 [5] 

滕王閣建築特色

滕王閣在組織空間、佈置空間和擴大空間方面,創造性的解決了聲、影 、光 、色的一系列難題,從而產生了一種特殊的藝術意境;充分地體現了中國古典建築審美的特點,通過意境虛景與實景融為一體,交織出一幅絢麗多姿而又變幻莫測的風景圖畫。 [17] 
從平面方向看,滕王閣建築羣形成了閣、廊、亭的排列順序,組羣建築的藝術處理隨着組羣的性質與規模大小產生各種不同方式;滕王閣的主體建築是閣本身,通過與輔亭壓江亭和挹翠亭以及起連接作用的迴廊構成了一種類似音樂的節奏感,給遊人以音樂的美感。 [17] 

滕王閣歷史文化

滕王閣相關詩文

王勃《滕王閣序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物華天寶,龍光射牛鬥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雄州霧列,俊採星馳。台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都督閻公之雅望,棨戟遙臨;宇文新州之懿範,襜帷暫駐。十旬休假,勝友如雲;千里逢迎,高朋滿座。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紫電青霜,王將軍之武庫。家君作宰,路出名區;童子何知,躬逢勝餞。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儼驂騑於上路,訪風景於崇阿。臨帝子之長洲,得仙人之舊館。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迴;桂殿蘭宮,列岡巒之體勢。披繡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駭矚。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迷津,青雀黃龍之舳。雲銷雨霽,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遙襟俯暢,逸興遄飛。爽籟發而清風生,纖歌凝而白雲遏。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四美具,二難並。窮睇眄於中天,極娛遊於暇日。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望長安於日下,目吳會於雲間。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 [23] 
嗟乎!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嘗高潔,空餘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慕宗愨之長風。舍簪笏於百齡,奉晨昏於萬里。非謝家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他日趨庭,叨陪鯉對;今茲捧袂,喜託龍門。楊意不逢,撫凌雲而自惜;鍾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
嗚乎!勝地不常,盛筵難再;蘭亭已矣,梓澤丘墟。臨別贈言,幸承恩於偉餞;登高作賦,是所望於羣公。敢竭鄙懷,恭疏短引;一言均賦,四韻俱成。請灑潘江,各傾陸海云爾: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19]  [22] 
主要詩文
時間
作者
文學作品
唐代
明代
《滕王閣看演〈牡丹亭〉二絕》
清朝

滕王閣相關人物

王勃
滕王閣王勃雕像 滕王閣王勃雕像
王勃(約650~約676年),字子安,絳州龍門縣(今山西省河津市)人。唐朝文學家,儒客大家,文中子王通之孫,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共稱“初唐四傑”。
王勃聰敏好學,六歲能文,下筆流暢,被贊為“神童”。九歲時,讀秘書監顏師古《漢書注》,作《指瑕》十卷,以糾正其錯。十六歲時,進士及第,授朝散郎、沛王(李賢)府文學;其人擅長五律和五絕,著有《王子安集》等。

滕王閣軼事典故

唐上元二年(675年)九月初九日(重陽節),洪州都閻伯璵在此閣大宴賓客,原擬由其婿撰寫閣序,準備以此向眾人炫耀他的文采。湊巧的是,王勃遠道去交趾探父,途經洪州,也參與閻伯璵的宴會。閻伯璵假裝客氣請王勃執筆作序,而這位當世才子毫不推辭,頃刻之間揮筆成文。開始時間都督大為不快,離席嘆息,等到有人告知佳句層出,方轉憂為喜。自“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之千古絕句而出,文驚滿座,閻伯璵也大喜過望,於是聲情並茂的《滕王閣序》成為傳世名篇。當時的滕王閣閣高九丈,共3層,閣東西長有八丈六尺,南北寬四丈五尺,還有兩亭,南邊的叫“壓江”,北邊的叫“挹翠”。後又增建“迎恩亭”,為接恩詔拜御賜之地。閣中有詩文、碑拓、圖畫等。王勃所作《滕王閣序》“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亦高懸閣內。 如今滕王閣其景色遠勝於昔。自南浦公園至滕王閣之間有1800米長的沿江綠化帶,在閣下西側有綠沙洲,此即詩中“江渚”。而下望贛江,波光粼粼,與西山隔岸相對,暮色之中,偶見鶩飛其間,此即序中“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景色。原來洪州八景的“南浦飛雲”、“章江曉渡”、“龍沙夕陽”等景觀至今猶在。如在春夏之交登閣遠眺,廬山五老峯、大日山依稀可見。 [20] 

滕王閣風俗文化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滕王閣在古代被人們看做是吉祥風水建築,古謠雲:“藤斷葫蘆剪,塔圮豫章殘”。“藤”諧“滕”音,指滕王閣;“葫蘆”,乃藏寶之物;“塔”,指繩金塔;“圮”,倒塌之意;“豫章”亦即南昌。這首古謠的意思是,如果滕王閣和繩金塔倒塌,豫章城中的人才與寶藏都將流失,城市亦將敗落,不復繁榮昌盛。 [9] 
在中國古代習俗中,人口聚居之地需要風水建築,一般為當地最高標誌性建築,聚集天地之靈氣,吸收日月之精華,俗稱:“文筆峯”。滕王閣坐落於贛水之濱,被古人譽為“水筆”,古人云:“求財去萬壽宮,求福去滕王閣”。可見滕王閣在世人心目中佔據的神聖地位,歷朝歷代無不備受重視和保護。 [21] 
同時,滕王閣也是古代儲藏經史典籍的地方,從某種意義上來説是古代的圖書館。而封建士大夫們迎送和宴請賓客也多喜歡在此,貴為天子的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在鄱陽湖之戰大勝陳友諒後,曾設宴閣上,命諸大臣、文人賦詩填詞,觀看燈火。 [10]  [21] 

滕王閣所獲榮譽

2004年,包含滕王閣在內的江西省南昌市滕王閣旅遊區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為第五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名單。 [11] 
2018年10月29日,包含滕王閣在內的江西省南昌市滕王閣旅遊區被全國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正式批准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2] 

滕王閣參觀信息

滕王閣地理位置

滕王閣位於江西省南昌市東湖區榕門路仿古街58號 [1] 

滕王閣開放時間

07:30-18:45(夏)08:00-17:15(冬)

滕王閣交通線路

公交線路:南昌市乘南昌公交25路南昌公交26路南昌公交38路南昌公交39路南昌公交52路南昌公交170路至滕王閣站下車即可到達。
地鐵:南昌地鐵1號線滕王閣站2號出入口(到景區西南大門的人傑廣場)或萬壽宮站3號出入口步行至滕王閣景區正門。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