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柳永

(北宋詞人)

鎖定
柳永(約984年—約1053年),原名三變,字景莊,後改名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稱柳七,崇安(今福建省武夷山市)人。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 [45]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時學習詩詞,有功名用世之志。鹹平五年(1002年),柳永離開家鄉,流寓杭州、蘇州。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進京參加科舉,屢試不中,遂一心填詞。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歷任睦州團練推官、餘杭縣令、曉峯鹽監、泗州判官等職,以屯田員外郎致仕,故世稱柳屯田。 [43]  約皇祐五年(1053年),柳永在潤州去世。
柳永是第一位對宋詞進行全面革新的詞人, [43]  柳永一生專意於詞的創作,成就顯著,在形式和內容上都有較大創新。他首變五代、宋初詞多以小令為主的模式,專意創作長調,有的甚至是他自創的新調,故李清照稱他“變舊聲作新聲”。柳詞的內容較之前人也有所拓展,其羈旅行役詞,表現了一位下層士大夫文人在仕途掙扎流浪的種種困境,頗能引發人們的共鳴。《雨霖鈴·寒蟬悽切》是其羈旅行役詞的代表作,詞中“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被譽為古今俊句,為時人所稱道。其都市風情詞,從一個側面表現了宋仁宗時代社會的繁榮景象,黃裳説其詞“能道嘉佑中太平氣象,如觀杜甫詩,典雅文華,無所不有”。陳振孫也認為他把“承平氣象形容曲盡”。有詞作《樂章集》存世。 [44] 
(概述圖參考資料 [45] 
全    名
柳永
別    名
柳七、柳屯田
景莊、耆卿
所處時代
北宋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沂州費縣(今山東費縣)
出生日期
約 984年
逝世日期
約 1053年
主要作品
樂章集
柳永詞集
本    名
柳三變
祖    籍
河東(今山西)

柳永人物生平

柳永早年經歷

柳永 柳永
柳永出身於官宦世家,祖父柳崇,世代居住在河東(今山西),曾為沙縣縣丞,在州郡頗有威信。父親柳宜,出仕南唐,為監察御史;南唐滅亡後,柳宜供職北宋,任雷澤縣令,不久,改為費縣縣令、濮州任城令。柳永即出生於其父任所(984年,費縣)。 [2]  [73] 
淳化元年(990年),柳宜入汴京(今開封)上書,柳三變隨父到東京。 [2] 
淳化五年(994年),柳宜以贊善大夫調往揚州(今江蘇揚州),柳永隨往,習作《勸學文》。 [2] 
至道三年(997年),柳宜遷任國子博士,命其弟攜自己的畫像前往故里崇安(今福建省武夷山市人民政府所在地),以慰家母思念,柳永隨叔歸鄉。 [2]  [3] 
鹹平元年(998年),柳永居家鄉,遊覽名勝中峯寺,作《題中峯寺》詩。 [4] 
鹹平三年(1000年),柳永讀到《眉峯碧》詞,甚是喜愛,將它題寫在牆壁上,反覆琢磨,悟出作詞章法。 [58] 
鹹平四年(1001年),柳永在家鄉由家人做主娶妻結婚。 [2]  同年,作詞《巫山一段雲·六六真遊洞》,歌頌家鄉風景武夷山,有“飄飄凌雲之意”。 [58]  [74] 

柳永流寓江淮

鹹平五年(1002年),柳永計劃進京參加禮部考試,由錢塘入杭州,因迷戀湖山美好、都市繁華,遂滯留杭州,沉醉於聽歌買笑的浪漫生活之中。 [2] 
鹹平六年(1003年),孫何知杭州,門禁甚嚴,柳永作《望海潮·東南形勝》詞,前往拜謁。 [2]  [5-6]  此詞一出,即廣為傳誦,柳永亦因此名噪一時。 [2]  [7] 
景德元年(1004年)秋,孫何還京,任職於太常禮院,柳永做《玉蝴蝶·漸覺芳郊明媚》詞,追憶陪孫何遊樂情事。 [58] 
景德三年(1006年),柳永前往汴京路過蘇州、揚州等地。作《雙聲子·晚天蕭索》《臨江仙·鳴珂碎撼都門曉》《擊梧桐·香靨深深》等詞。 [58] 

柳永屢試不第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進入汴京,準備參加春闈科考。 [2]  當時北宋長期處於承平狀態,都城繁華極盛:元宵,皇帝與民同樂;清明,郊外踏青;端午,龍舟競渡;汴京風情,紙迷金醉。柳永凌雲辭賦,將帝都的“承平氣象,形容曲盡”。 [75]  同年作有《傾杯樂·禁漏花深》《木蘭花慢·拆桐花爛漫》《破陣樂·露花倒影》等詞。 [58] 
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春闈在即,柳永躊躇滿志,自信“定然魁甲登高第”。及試,宋真宗有詔,“屬辭浮糜”皆受到嚴厲譴責,柳永初試落第。 [8]  憤慨之下作詞《鶴沖天·黃金榜上》詞,發泄對科舉的牢騷和不滿,但對中舉出仕並未完全絕望。之後,柳永作詞《如魚水·帝裏疏散》《長壽樂·尤紅殢翠》等詞。 [58] 
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年),柳永作有《送征衣·過韶陽》詞。 [58] 
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柳永在京城,作有《玉樓春·昭華夜醮連清曙》《御街行·聖壽》等詞。 [58]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柳永第二次參加禮部考試,再度落第。同時,與相好的歌女蟲娘關係出現裂痕,柳永作《徵部樂·雅歡幽會》詞,抒發失意兼失戀的苦悶情緒。 [2] 
天禧元年(1017年),柳永作有《傾杯樂·上元辭》《望遠行·長空降瑞》等詞。 [58] 
雨霖鈴中的曉風殘月 雨霖鈴中的曉風殘月
天禧二年(1018年),柳永作有《玉樓春·星闈上笏金章貴》詞。 [58]  [72] 
天禧三年(1019年),柳永在汴京第三次參加科考,第三次落榜,而其長兄柳三複及進士第。 [2]  同年,作有《徵部樂·雅歡幽會》詞。 [58] 
天聖二年(1024年),柳永在汴京第四次應試,第四次落第,憤而離京,因與情人蟲娘離別,作《雨霖鈴·寒蟬悽切》詞。而後由水路一路南下,填詞為生,詞名漸盛。 [2]  因漂泊日久,身心疲憊,柳永作《輪台子·一枕清宵好夢》,追憶“卻返瑤京,重買千金笑”,感嘆“芳年壯歲,離多歡少”。 [72] 

柳永漫遊天下

天聖七年(1029年),柳永返回汴京,汴京繁華依舊,但故交零落,物是人非,觸目傷懷,柳永又離開京都,前往西北漂泊。 [2] 
天聖八年(1030年),柳永在西北漫遊期間作有《臨江仙引·上國》《引駕行·紅塵紫陌》等詞。 [58] 
天聖九年(1031年),柳永在關中一帶漫遊,作有《少年遊·參差煙樹灞陵橋》詞。 [58] 
明道元年(1032年),柳永在渭南一帶漫遊,作有《曲玉管·隴首雲飛》《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等詞。 [58] 
明道二年(1033年)春,柳永由渭南抵成都,作有《一寸金·井絡天開》詞。同年秋,他沿長江出三峽,過巫山,作有《離別難·花謝水流倏忽》詞。繼續沿江東下。到湖南時,曾遊洞庭、湘江一帶,有《玉蝴蝶·望處雨收雲斷》《輪台子·霧斂澄江》等詞。在抵達鄂州(今湖北省鄂州市)時,作有《竹馬子·登孤壘荒涼》詞。 [58] 

柳永坎坷仕途

景祐元年(1034年)三月,宋仁宗親政,特開恩科,對歷屆科場沉淪之士的錄取放寬尺度,柳永聞訊,即由鄂州趕赴京師參加恩科考試,與其兄柳三接同登進士第。 [9]  五月,出任睦州(今浙江省建德、桐廬、淳安三縣)團練使推官。暮年及第,柳永喜悦不已,改原名柳三變柳永。上任途中途經蘇州,時范仲淹知蘇州,柳永遂前往拜謁,並作詞進獻。九月,睦州知州呂蔚愛慕柳永才華,向朝廷舉薦,因“未有善狀”受阻。 [2]  [10] 
景祐四年(1037年),柳永調任餘杭(今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縣令,撫民清淨,深得百姓愛戴。 [2]  [11] 
寶元二年(1039年),柳永任浙江定海曉峯鹽監,作有《煮海歌》詩,對鹽工的艱苦勞作予以深刻描述。 [2] 
慶曆三年(1043年),柳永調任泗州(今江蘇淮安盱眙境內)判官。時柳永已為地方官三任九年,且皆有政績,按宋制理應磨勘改官,竟未成行,柳永“久困選調”,遂有“遊宦成羈旅”之嘆。同年秋,柳永獻詞《醉蓬萊·漸亭皋葉下》,因有“太液波翻”等語,不合聖意,改官投訴無果而終。 [12]  八月,范仲淹拜參知政事,頒行慶曆新政,重訂官員磨勘之法。柳永申雪投訴,改為著作佐郎,授西京靈台山令。 [2] 
慶曆六年(1046年),柳永轉官調汴京任著作郎 [2] 
慶曆七年(1047年),柳永再度遊蘇州,作詞贈蘇州知州滕宗諒 [59] 
皇祐元年(1049年),柳永轉任太常博士 [2] 

柳永與世長辭

皇祐二年(1050年),柳永改任屯田員外郎。遂以此致仕,定居潤州(今江蘇鎮江)。 [2] 
約皇祐五年(1053年),柳永在潤州去世。 [2] 

柳永主要影響

柳永創作風格

柳永仕途失意,一生蹉跎困頓,自稱“白衣卿相”,是一位“浪子才人”。他大力創作市井新聲,常以第一人稱的視角來表現內心真實熾熱的情感,同時大量運用俚言俗語來作為“新聲”“新音”,開創了“俚俗詞派”。柳永流連煙花陌巷,為人不夠穩重矜持,不被帝王與上層文人領袖接受和容納,這不僅使其詞風,而且直接影響了他的仕途。歷來認為他的詞中高雅詞少,俗詞居多。 [60] 
題材
戀情詞之濃烈率真
柳永因多年求官不得,長期浪跡民間,深諳男女風情及女性心理特點。所以柳永的詞有大量描寫市民階層男女之間的感情,詞中的女主人公,多數是淪入青樓的不幸女子。這類詞,不僅表現了世俗女性大膽而潑辣的愛情意識,還寫出了被遺棄的或失戀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聲。其詞大量描寫與歌妓的戀情,感情真摯濃烈,明白如話,迴轉曲折,深受民間喜愛,膾炙人口,傳播廣泛。 [60]  在詞史上,柳永第一次筆端伸向平民婦女的內心世界,為她們訴説心中的苦悶憂怨。正是基於這樣的原因,柳永的詞才走向平民化、大眾化,使詞獲得了新的發展趨勢。
以《定風波》為例:
自春來、慘綠愁紅,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鶯穿柳帶,猶壓香衾卧。暖酥消、膩雲嚲,終日厭厭倦梳裹。無那。恨薄情一去,音書無個。
早知恁麼,悔當初、不把雕鞍鎖。向雞窗,只與蠻箋象管,拘束教吟課。鎮相隨、莫拋躲,針線閒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陰虛過。
這首詞民歌風味濃厚。上片採用倒敍手法,寫春日良辰美景,襯托思婦的孤寂之情。她曾與“薄情”者有過一段火熱的戀情生活,“恨薄情一去,音書無個”,一別後音信隔絕,使得她肌膚消瘦,擁衾高卧,觸景傷情,難展愁懷。下片直接抒發思婦的內心活動,後悔沒有留住情郎,辜負了青春光陰。詞中用細節描寫了一幅充滿温馨氣氛的生活畫面:課詩、嬉戲、縫紉,相偎相伴。感情真摯,熱烈潑辣。“針線閒拈伴伊坐”正是遭晏殊嘲諷的詞句,然而這位少婦的舉措,卻直白而熱烈地表現出對功名利祿和世俗仕途的鄙棄,這與柳永《鶴沖天》詞中所反映的思想感情也是一脈相通的。作者為思婦“代言”,全篇多用俚俗口語,以活潑的市民腔調,嘆詠愛情的熾烈與堅貞,不用比興和客觀意象,直抒其情,奔放熱烈,一覽無餘,使得這首詞具有很高的思想藝術價值。 [60] 
《雨霖鈴》是流傳甚廣的“羈旅行役”之作: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摧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説。
《雨霖鈴》為唐教坊舊曲,詞調聲情哀怨、委婉悽惻,柳永在唐五代小令的基礎上,變舊聲為新聲,使這首《雨霖鈴》詞成為宋元時期廣泛流傳的“名曲”之一。詞的上片細膩刻畫了情人離別的場景,抒發難分難捨的別情。詞人並沒有簡單地平鋪直敍,而是通過描寫景物來渲染傷感氛圍,使情景相生相融,刻畫了留戀情濃、欲去還留、欲語無言的矛盾心理。下片以“多情自古傷離別”宕開一筆,後接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瑟瑟深秋,使離別之情更顯淒涼,以景寓情,前後照應,綿密細緻,感情色彩進一步增強。整個畫面着重摹寫想象中別後的悽楚情狀。詞人描繪這幅清麗小幀,通過“念去去”“此去”“經年”“今宵”等,主要採用了“點染”筆法。在時間與思緒上更是結構嚴密,環環相扣,步步推進。“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説”,益見鍾情之殷,離愁之深。全詞遣詞造句不着痕跡,繪景直白自然,場面栩栩如生,情景交融,藴藉深沉,起承轉合如行雲流水,將情人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表達得真誠熱烈,結尾有意猶未盡之感。全篇勾畫了一幅生動的惜別圖,可謂淋漓盡致,讀之令人亦為之沉浸動容。 [60] 
感懷詞之矛盾心態
柳永出身儒學世家,立志於功名用世。年少時即跟隨父親柳宜生活在汴京,正值歌舞昇平,城市繁華,盛極一時,這個時期的柳永一方面準備應試,意氣風發,年少輕狂,一方面體驗着暮宴朝歡的生活,與樂工歌伎交往,自制曲調《合歡帶》雲: [60] 
身材兒、早是妖嬈。算風措、實難描。一個肌膚渾似玉,更都來、佔了千嬌。妍歌豔舞,鶯慚巧舌,柳妒纖腰。自相逢,便覺韓娥價減,飛燕聲消。
桃花零落,溪水潺湲,重尋仙徑非遙。莫道千金酬一笑,便明珠、萬斛須邀。檀郎幸有,凌雲詞賦,擲果風標。況當年,便好相攜,鳳樓深處吹簫。
全詞意味悠長,表面上看是在描寫歌伎與才子的相互思慕之情,實則是詞人本身恃才傲物的自負與自信。還有一首《長壽樂》也大概寫成於這個時候,“定然魁甲登高地”,期盼自己可以試舉成功,步入朝堂,一展宏圖。 [60] 
柳永大約在24歲時入汴京應試,到其35歲左右時已是三次落第。這個時期有一些反映仕途不順的憤慨和牢騷的作品,詞風潑辣大膽,《鶴沖天》作於第一次考試失敗之後,為激情充沛的剖白之詞: [60]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未遂風雲便,爭不恣狂蕩。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且恁偎紅倚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全詞明白曉暢,“白衣卿相”即得名於此。詞人流連“煙花陌巷”,視功名為“浮名”,看似是在表達自己對科舉制度的不滿,以及失意士子的真實感受,直抒蔑視名利之胸臆,但是結合柳永生平經歷來看,倒不如説這是他意外被“落第”之後那一刻的滿腹牢騷與精神落差,即時性的語態也不可被理解為凝固的人生態度。柳永內心實則孜孜以求,非常渴望功成名就,未嘗不想“富貴顯達”,但是面對失意的現實又無可奈何,加之其長期倚紅偎翠,憤怒時便口無遮攔,百無禁忌。但他將這種矛盾心理表現得如此決斷,讓仁宗皇帝更加不能接受,憤激之下,直接讓他“且去填詞”,以至於在以後的仕途上無所作為,更加失意。從某種意義上來説,這反而成就了他的歌詞。 [60] 
柳永應試四次仍未及第,此前其父柳宜已經去世,失去了經濟來源,只能靠專業作詞維持生計。他長期羈旅漂泊,行蹤不定,導致身心俱疲,愈感孤寂,正如《輪台子》詞雲:“一枕清宵好夢,可惜被、鄰雞喚覺”,在秦樓楚館中放縱聲色,發泄怨憤;“自古淒涼長安道”,表達了抒發鬱郁不得志的悲憤和追求無果的失志之悲;“卻返瑤京,重買千金笑”,依然寄情於把酒言歡,從樂工歌伎處尋求一時的精神平衡。這首詞文人氣質濃厚,看似灑脱,卻沒有真正放下心中的功名之念,依舊奔波於改官路上。他將遊歷過的城市山川寫的真切生動,每一次被迫地啓程與離開,都會對曾經的安定美好生活反覆回味。 [60] 
以富麗之筆寫風土民情詞
柳永都市詞的面貌完全不同,他為展現壯麗山河、繁華都市,善用華麗辭藻極力鋪陳,以其描寫城市生活最為傑出的名篇《望海潮》為例: [60]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户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
柳永一生輾轉多個城市,其在杭州短暫生活過,生活體驗經歷真切,故對杭州風景名勝、風土人情極為熟悉。此詞以熱烈奔放、波瀾壯闊的筆墨和華麗辭藻的堆砌,展現了杭州的雄偉壯觀及優美如畫的風景名勝,“錢塘自古繁華”,寫出了杭州富庶景象,寫出了“都會”人煙稠密,刻畫了杭州的“形勝”,突出了杭州的“繁華”和“好景”,令人有身臨其境之感,與柳永同時代的大臣範鎮曾説:“仁宗四十二年太平,鎮在翰苑十餘載,不能出一語歌詠,乃於耆卿詞見之。”黃裳亦云:“予觀柳氏樂章,喜其能道嘉祐中太平氣象。”都指出其都市詞的藝術價值。 [60] 
又如《透碧宵》詞上闋:
月華邊,萬年芳樹起祥煙。帝居壯麗,皇家熙盛,寶運當千。端門清晝,觚稜照日,雙闕中天。太平時、朝野多歡。遍錦街香陌,鈞天歌吹,閬苑神仙。
雖筆調誇張,但高度還原了當時汴京的繁華景象,人民安居樂業以及統治者歌舞享樂的歷史面貌。此類詞既是鮮活的都市風景畫,也是具有歷史考古意義的風土畫,是柳永賦予慢詞的全新意境。 [60] 
詠物詞的屯田筆法
柳永的詠物詞對詠物傳統有明顯突破,在內容上不只是單純的借情思詠物,在形式上也引入了慢詞特徵。通過句型的參差長短,深化了詞“鋪敍展衍”的表現技巧,結構巧妙嚴謹,通過連續的視覺體驗,情感表現的領域得到進一步拓寬。試看代表其早期詠物詞最高水平的慢詞《望遠行》: [60] 
長空降瑞,寒風翦,淅漸瑤花初下。亂飄僧舍,密灑歌樓,迤邐漸迷鶯瓦。好是漁人,披得一蓑歸去,江上晚來堪畫。滿長安,高卻旗亭酒價。
幽雅。乘興最宜訪戴,泛小掉、越溪瀟灑。皓鶴奪鮮,白鷳失素,千里廣鋪寒野。須信幽蘭歌斷,彤雲收盡,別有瑤台瓊榭。放一輪明月,交光清夜。
此詞別具一格,一改其一貫的綺羅香豔、離愁別恨、淒涼悲慘,描寫天然景色即雪情雪景,別有清新瀟灑的情趣韻致,顯示的是平和之音,愉悦之情。從極力的鋪敍渲染中,巧妙化用前人有關“雪”的故事詞句,以“初下”“漸迷”“廣鋪” 為樞紐,隨着空間角度的變換,表現瀰漫的雪景,渾淪一氣、結構巧妙,層折分明。 [60] 
柳永在填詠物詞時講究形神兼具,善於通過所詠物的不同個性、事物特徵,刻畫意象,運筆細膩自然,描摹生動傳神,使讀者從中受到感發。再看柳永自己創調的《黃鶯兒》: [60] 
園林晴晝春誰主。暖律潛催,谷暄和,黃鸝翩翩,乍遷芳樹。觀露濕縷金衣,葉隱如簧語。曉來枝上綿蠻,似把芳心、深意低訴。無據。
乍出暖煙來,又趁遊峯去。恣狂蹤跡,兩兩相呼,終朝霧吟風舞。當上苑柳濃時,別館花深處。此際海燕偏饒,都把韶光與。
柳永詞《鳳棲梧》(黃仲金 書) 柳永詞《鳳棲梧》(黃仲金 書)
此詞看似詠黃鶯,實為抒懷。首先描寫春風駘蕩、流鶯嬌姿、風流倜儻、逍遙自在、歡快熱鬧。下闋突然筆鋒一轉,從“恣狂蹤跡,兩兩相呼,終朝霧吟風舞” 來看,寫黃鸝、寫遊蜂,又句句映照着人物。直至“別館花深處”,流鶯已經難以主春了。“此際海燕偏饒”,佔盡韶光,更有自詡之意。不難看出,這正是柳永懷才不遇的深切感嘆和哀傷的心情。 [60] 
諛聖詞
柳永是北宋時期第一個大力創作諛聖詞的詞人。此類詞作一般在政通人和的社會狀態下,專為皇帝歌功頌德而作,故用詞典雅華麗,高貴雍容,但脱離社會現實,思想價值不高。柳永彙集皇家詞彙廟堂之歌作諛聖詞,用以粉飾太平、歌詠帝王,表現出了其在追求仕進道路上不同於“浪子”的一面。 [61] 
(一)早期諛聖詞與獻頌“蹊徑”
柳永早期諛聖詞,用調穩妥,謹守規矩。此處依吳熊和考證,將其《玉樓春》歸為諛聖詞: [61] 
昭華夜醮連清曙。金殿霓旌籠瑞霧。九枝擎燭燦繁星,百和焚香抽翠縷。
香羅薦地延真馭。萬乘凝旒聽秘語。卜年無用考靈龜,從此乾坤齊歷數。
此詞作於北宋真宗時期柳永的第一次落第時,即其入仕之前。詞的上片鋪陳夜醮場面,自夜鳴奏結仙樂,各色旗幟飄揚,燭光燦如繁星,結構緊湊,極言場面盛大,氣氛熱烈;下片寫奢華場景,“香羅”鋪地,天子親臨祭祀道場,迎候真君,恭聽秘訓。最後兩句是必不可少的諛聖詞套話,祝願國泰民安,與天地共長久。由此開始,因獻頌而賜第的“蹊徑”產生了,爭奏讚頌者絡繹不絕。以此觀之,這也是柳永在急於進仕卻屢遭黜落的情況下進獻《玉樓春》的目的。 [61] 
(二)入仕後諛聖詞及心態
據文獻可證,宋代帝王均喜愛小詞,柳永登第入仕後諛聖詞的創作數量增多,可見其內心實則是正統士大夫意識與民間新聲的不斷碰撞交融的矛盾結合體。他對於仕途還是很看重的,並非完全如其在《鶴沖天》中表現出的風流狂浪樣子。 如《醉蓬萊》: [61] 
漸亭皋葉下,隴首雲飛,素秋新霽。華闕中天,鎖葱葱佳氣。嫩菊黃深,拒霜紅淺,近寶階香砌。玉宇無塵,金莖有露,碧天如水。
正值昇平,萬幾多暇,夜色澄鮮,漏聲迢遞。南極星中,有老人呈瑞。此際宸遊,鳳輦何處,度管絃清脆。太液波翻,披香簾卷,月明風細。
此詞多處借用前人典故詩文,對偶句比比皆是,上闕描寫太平盛世,皇宮中祥和瑞麗的秋景;下片寫皇帝出遊的情景。全詞形式多種多樣,但缺少高貴莊重、富麗堂皇之態,詞意在歌頌皇帝,卻只是為了歌頌換取仕途上的功成名就,一改其往日詞風直白通俗,敢言敢做的風格,因此審美趣味並不高。 [61] 
柳永仕途潦倒,專力作詞,長期流連於煙花柳巷,其讀書治世用世之心仍堅持不懈,全力追求讀書人的終極理想。這些詞作看似“內容空泛,不值一讀”,但它卻真實反映了柳永作為文人士大夫內心深處的執着信念。柳永作為上層文人羣體外的專業詞人,在客觀描摹昇平社會景象時總是“歸去鳳池誇”,證明他渴望在上層官僚羣體裏獲得接受和認可,來平衡他因仕途不順產生的價值缺失感和人生挫敗感。 [61] 

柳永特點

詞調豐富
唐五代時期,詞的體式以小令為主,慢詞總共不過十多首;到了宋初,詞人擅長和常用的仍是小令。與柳永差不多同時期的張先、晏殊和歐陽修,僅分別嘗試寫了17首、3首和13首慢詞,慢詞佔其詞作總數的比例很小;而柳永一人就創作了慢詞87首、調125首,是第一個大量創制慢詞的人。 [69] 
柳永還是兩宋詞壇創用詞調最多的詞人,據統計,在宋詞880多個詞調中 ,屬於柳永首次使用的就有一百多個。詞至柳永,體制始備,令、引、近、慢、單調、雙調、三疊、四疊等長調短令,日益豐富。 [70] 
雅俗並陳
詞是從民間而來,敦煌曲子詞,也多是民間詞,到了文人手中後,漸漸被用來表現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情感。柳永生活在市民階層已漸壯大的北宋中前期,混跡青樓酒館,對市民的生活相當瞭解,柳永表現女性生活、感情的詞作,不僅從音樂體制上改變和發展了詞的聲腔體式,而且從創作方向上改變了詞的審美內涵和審美趣味,即變“雅”為“俗”,使詞從貴族的文藝沙龍重新走向市井。 [69]  [70] 
柳永的羈旅行役詞,又相當的典雅。羈旅行役詞,多和懷才不遇、天涯淪落有關,這一類詞抒發的是士不遇的感情,這本身就屬於“雅”的範疇;在創作手法上,柳永還兼容了詩的表現手法,意境的創造、氣氛的渲染,用典使事,遣詞造句,無不體現了“雅”的特色,使其詞呈現出雅俗並陳的特色。 [69]  [70] 

柳永表現手法

抒情的自我化
晚唐五代詞,除韋莊、李煜後期詞作以外,大多是表現離愁別恨、男歡女愛等類型化情感,採用的主要是“代言”的抒情模式;柳永詞則注意表現自我獨特的人生體驗和心態,採用“代言”的抒情模式,注重自我的情感體驗。其《鶴沖天·黃金榜上》一詞,盡情地抒發了名落孫山後的憤懣不平,也展現了他的叛逆反抗精神和狂放不羈的個性,是這類作品的典型。 [71] 
語言的通俗化
柳永在詞的語言表達方式上,也進行了大膽的革新。他不像晚唐五代以來的文人詞那樣只是從書面的語彙中提煉高雅綺麗的語言,而是充分運用現實生活中的日常口語和俚語。諸如代詞“我”、“你”、“伊”、“自家”、“伊家”、“阿誰”,副詞“恁”、“怎”、“爭”,動詞“看承”、“都來”、“抵死”、“消得”等,柳永都反覆使用。用富有表現力的口語入詞,不僅生動活潑,而且使讀者和聽眾既感到親切有味,又易於理解接受。 [71] 
鋪敍和白描的手法
柳永詞小令由於篇幅短小,只適宜於用傳統的比興手法,通過象徵性的意象羣來烘托、傳達抒情主人公的情思意緒。而慢詞則可以盡情地鋪敍衍展,故柳永將“敷陳其事而直言之”的賦法移植於詞,或直接層層刻畫抒情主人公豐富複雜的內心世界;或鋪陳描繪情事發生、發展的場面和過程,以展現不同時空場景中人物情感心態的變化。與鋪敍相配合,柳永還大量使用白描手法,寫景狀物,不用假借替代;言情敍事,不需烘托渲染,而直抒胸臆。如《定風波·自春來》不加掩飾地吐露了青年女子的生活願望,寫景狀物,運用白描手法,描述十分精細。 [71] 
結構巧妙
同時,柳永善於巧妙利用時空的轉換來敍事、佈景、言情,將一般的人我雙方互寫的雙重結構發展為從自我思念對方又設想對方思念自我的多重空間結構,體現為迴環往復式的多重時間結構,如《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中的“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 [71] 

柳永人物影響

柳永在中國曲史上亦佔有重要的地位,其詞尤其是其俗詞,對宋金以降曲的發展興盛影響很大,甚至後世有人將其推尊為“曲祖” ,如明末清初的李漁就説過“柳七詞多,堪稱曲祖”。 [46] 
柳永是北宋第一個專業詞人,他將民間詞與士大夫詞、焊接小令與慢曲相互融合,大力創作慢詞,從根本上改變了唐五代以來詞壇上小令一統天下的格局,使慢詞與小令兩種體式平分秋色,齊頭並進。豐富了詞調,發展了詞體,使得詞體形式體制更加完備,為宋詞的發展和後繼者在內容上的開拓提供了前提條件。 [47]  同時,作為第一位對宋詞進行全面革新的詞人,柳永對後來詞人影響甚大。南北宋之交的王灼即説“今少年”“十有八九不學柳耆卿,則學曹元寵”;又説沈唐、李甲孔夷、孔榘、晁端禮万俟詠等六人“皆在佳句”,“源流從柳氏來”。即使是蘇軾黃庭堅秦觀周邦彥等著名詞人,也無不受惠於柳永。柳詞在詞調的創用、章法的鋪敍、景物的描寫、意象的組合和題材的開拓上都給蘇軾以啓示,故蘇軾作詞,一方面力求在“柳七郎風味”之外自成一家;另一方面,又充分吸取了柳詞的表現方法和革新精神,從而開創出詞的一代新風。黃庭堅和秦觀的俗詞與柳詞更是一脈相承,秦觀的雅詞長調,其鋪敍點染之法,也是從柳詞變化而出;周邦彥慢詞的章法結構,同樣是從柳詞脱胎。 [40] 
唐五代的閨怨詞,雖然精美,但女性抒情主人公是類型化的。而柳永筆下的婦女,一改唐五代詞中温柔敦厚、怨而不怒的女性形象,大多敢怨、敢怒、敢言和敢愛,具有鮮明的個性和生活氣息。唐五代時期典雅温柔的思戀詞,到了柳永手中,也發生大幅度的轉變。原來多是女性思念男性,而柳詞則多是男性對女性的思戀;以前寫男歡女愛都比較矜持,柳詞則大膽而毫無保留。 [48] 
柳永詞在轉型之外,更多有開拓。在詞人的內心世界層面,他第一次以自我化的男性身份,坦白直率地描寫了在羈旅行役途中的忐忑心緒,也毫不隱諱地表達了對往日京城風流生活的留戀,一改往日詩人提到京城總是身在江湖心存魏闕的思維定勢。在詞人外在的生活世界層面,他像寫生的畫家,描繪了羈旅行役途中所見自然山川的大好風光;又像攝影師,以遠近鏡頭交替的方法,藉着富於代表性的意象,形象地描寫了杭州、蘇州、成都、汴京等城市的風貌,從而大大拓展了詞的藝術空間,把詞從閨怨亭台的狹窄範圍解放出來,而換之以廣闊的大自然背景,以及生氣蓬勃的市民活動場面。 [48] 
柳永對詞境有開拓,在詞的語言、節奏、結構方面也多有探索和新變。最值得關注的,是他長期生活在底層市民之間,以反叛的精神,漠視一般士大夫文人以白話入詞為俗的觀念,大膽吸收民間的俗語、口語入詞。唐五代詞的語言,經過兩百多年的重複使用,已經變得陳詞濫調,若不革新,則會變成死文字。詞的生命也就完結了。幸好柳永及時利用慢詞的形式,吸取了民間的口語,豐富了詞的語言,恢復了詞的生命。他的羈旅行役詞,把白話與雅詞成功揉合,具有雅俗共賞的藝術效應。 [48] 
為了與慢詞的體制相適應,柳永創造性地運用了此前詩詞中很少用的新句式,如領字句、連綿句。柳永是北宋第一個成功大量運用領字的詞人,領字對慢詞的影響極大,它不但影響了慢詞的句式與節奏,還改變了慢詞的結構。柳永是北宋第一個大量運用連錦句的詞人,也是第一個利用連綿句大大改革了詞體結構的詞人,連綿句創造了慢詞的流動性節奏與連貫性結構,皆發人所未發。 [48] 
柳永的慢詞,為後來詞人建立了典範:一是用韻上,柳永慢詞的韻位比較稀疏。唐五代小令韻距緊密,節奏易趨緩滯,而慢詞稀疏的韻距,可延長語句,加上虛字的運用,可淡化意象的濃度,進而強化節奏的前動性。二是在句式句法上,柳永創造性地用對句、排句、領字和連綿句來創造慢詞的連續性與統一性。三是結構上,用層層鋪敍的手法和戲劇性呈現、情景的遞進,形成一種線性結構模式,融敍事、言情、繪景於一爐,而層次分明,易於聽眾接受和理解。 [48] 

柳永歷史評價

北宋詞人黃裳:“予觀柳氏文章,喜其能道嘉佑中太平氣象,如觀杜甫詩,典雅文華,無所不有。是時予方為兒,猶想見其俗,歡聲和氣,洋溢道路之間,動植鹹若。令人歌柳詞,聞其聲,聽其詞,如丁斯時,使人慨然有感。嗚呼,太平氣象,柳能一寫於樂章,所謂詞人盛事之黼藻,其可廢耶。”(《演山集》卷三十五·《書樂章集後》) [34] 
北宋文學家晁補之:“世言柳耆卿曲俗,非也,如《八聲甘州》雲:“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此真唐人語,不減唐人高處矣。”(《侯鯖錄》卷七) [36] 
北宋文學家陳師道:“柳三變遊東都南、北巷,作新樂府,骫骳從俗,天下詠之。”(《後山詩話》) [37] 
宋代詩論家嚴有翼:“小有才而無德以將之,亦士君子之所宜戒也。柳之樂章,人多稱之,然大概非羈旅窮愁之詞,則閨門淫蝶之語;若以歐陽永叔、晏叔原、蘇子瞻、黃魯直、張子野、秦少游輩較之,萬萬相遼。彼其所以傳名者,直以言多近俗,俗子易悦故也。”(《藝苑雌黃》) [17] 
宋代女詞人李清照:①“又涵養百餘年,始有柳屯田永者,變舊聲,作新聲,出《樂章集》,大得聲稱於世;雖協音律,而詞語塵下。”(《詞論》) [18]  ②“露花倒影柳三變,桂子飄香張久成。” [38] 
南宋戲曲學家王灼:“(柳永詞)淺近卑俗,自成一體,不知書者尤好之。”(《碧雞漫志》卷二) [15] 
南宋學者胡寅:“詞曲者,古樂府之末造;然文章豪放之士,鮮不寄意於此者,隨亦自掃其跡,曰浪謔遊戲而已。柳耆卿後出,掩眾制而盡其妙,好之者以為不可復加。”(《酒邊詞序》) [13] 
南宋藏書家陳振孫:“其(柳永)詞格固不高,而音律諧婉,語意妥貼,承平氣象,形容曲盡,尤工於羈旅行役。若其人,則不足道也。”(《直齋書錄解題》) [17] 
南宋詞人張端義:“項平齋所訓“學詩當學杜詩,學詞當學柳詞”,扣其所云,杜詩柳詞,皆無表德,只是實説。”(《貴耳集》捲上·引項平齋語) [35] 
清代詞論家賙濟:“清真詞多從耆卿奪胎,思力沉摯處往往出藍。然耆卿秀淡幽豔,是不可及。後人摭其《樂章》,訾為俗筆,真瞽説也。”(《宋四家詞選》) [19] 
清代文學家吳衡照:“蘇之大,張之秀,柳之豔,秦之韻,周之圓融,南宋諸老,何以尚茲。”(《蓮子居詞話》) [39] 
清代經學家宋翔鳳:“耆卿失意無聊,流連坊曲,遂盡收俚俗語編入詞中,以便伎人傳習,一時動聽,傳播四方。”(《樂府餘論》) [21] 
清代詞論家陳廷焯:①“後人動稱秦、柳,柳之視秦,為之奴隸而不足者,何可相提並論哉!”②“東坡、少遊,皆是情餘於詞;耆卿乃辭餘於情,解人自辨之。”③“《蓮子居詞話》雲:“蘇之大,張之秀,柳之豔,秦之韻,周之圓融,南宋諸老,何以尚茲。”此論殊屬淺陋。謂北宋不讓南宋則可,而以秀豔等字尊北宋則不可。如徒曰秀豔圓融而已,則北宋豈但不及南宋,並不及金元矣。至以耆卿與蘇張周秦並稱,而不數方回,亦為無識。又以秀字目子野,韻字目少遊,圓融目美成,皆屬不切。且以大字目東坡,豔字目耆卿,亦不甚確。”④“耆卿詞善於鋪敍,羈旅行役,尤屬擅長。然意境不高,思路微左,全失温、韋忠厚之意。詞人變古,耆卿首作俑也。”(《白雨齋詞話》) [39]  ⑤“昔人謂東坡詞勝於情,耆卿情勝於詞,秦少游兼而有之。”⑥“秦、柳自是作家,然卻有可議處。東坡詩云“山抹微雲秦學士,露華倒影柳屯田”微以氣格為病也。”⑦“秦寫山川之景,柳寫羈旅之情,俱臻絕頂,有不可以言語形容者。”(《詞壇叢話》) [20] 
晚清詞人鄭文焯:“屯田北宋專家,其高渾處不減清真,長調尤能以沉雄之魄,清勁之氣,寫奇麗之情,做揮綽之聲。”(《大鶴山人詞論》) [33] 
中國近現代詞人夏敬觀:“耆卿多平鋪直敍,清真特變其法,迴環往復,一唱三嘆。故慢詞始盛於耆卿,大成於清真。” [30] 
中國近現代古典文學研究家劉永濟:①“其通俗之作,本代歌妓抒情,自必為此輩所喜聞樂道者,故其所作,傳佈極為廣泛。”②“柳詞除此類外,又多寫羈旅離別之苦及節序風物之麗,後世惟周美成可以並美,故有周、柳之目。”(《唐五代兩宋詞簡析》) [32] 
中國當代詞學家吳熊和:“《樂章集》三卷,又《續添曲子》一卷,詞調增至二百餘,其中一百多調,是首見於柳永詞的。詞人創調之多,兩宋無出其右。柳詞又大都為長調,開闢了詞由小令進入長調的新階段。柳詞固然格調不高。難免有“詞語塵下”之譏,但在詞調方面的這種創立之功,是應受重視的。”(《唐宋語調的演變》) [31] 

柳永主要作品

柳永代表作

柳永著有《樂章集》,宋本為三卷,但久已失傳。較早的版本為明吳訥唐宋名賢百家詞》本和毛晉汲古閣《宋六十名家詞》本,一卷。為之註釋再版者,主要有吳重熹《山左人詞》本、朱祖謀疆村叢書》本、唐圭璋《全宋詞》、薛瑞生樂章集校注》本。 [22]  共存詞212首,詩僅存3首,包括《煮海歌 [56] 題中峯寺》《贈內臣孫可久》。 [68] 

柳永其他作品

體裁
作品
詩歌
《煮海歌》《題中峯寺》《贈內臣孫可久》
《雨霖鈴·寒蟬悽切》《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少年遊·長安古道馬遲遲》《望海潮·東南形勝》《甘草子·秋暮《定風波·自春來》《鶴沖天·黃金榜上》《戚氏·晚秋天》《玉蝴蝶·望處雨收雲斷》《黃鶯兒·園林晴晝春誰主》《雪梅香·景蕭索》《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定風波·佇立長堤》《鷓鴣天·吹破殘煙入夜風》《引駕行·紅塵紫陌》《玉女搖仙佩·佳人》《彩雲歸·蘅皋向晚艤輕航》《古傾杯·凍水消痕》《鳳棲梧·蜀錦地衣絲步障》《憶帝京·薄衾小枕天氣》《女冠子·斷雲殘雨》《蓮令採·月華收》《二郎神·炎光謝》《鶴沖天·閒窗漏永》
[62] 

柳永軼聞典故

柳永傳唱一時

葉夢得的《避暑錄話》記載,柳永為舉子時,經常與歌妓遊玩,他擅長填詞。教坊中的樂工每次得到新的曲調,必求柳永填詞,然後歌才能流行於世,於是聲傳一時。葉夢得在丹徒任官時,曾見一位從西夏歸朝的官員説:“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 [14] 

柳永奉旨填詞

柳永 柳永
史載,柳永作新樂府,為時人傳誦。宋仁宗洞曉音律,早年亦頗好其詞。但柳永好作豔詞,宋仁宗即位後留意儒雅,對此頗為不滿。及進士放榜時,宋仁宗就引用柳永詞“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鶴沖天·黃金榜上》)説:“既然想要‘淺斟低唱’,何必在意虛名”,遂刻意劃去柳永之名。宋人嚴有翼亦載有此事,説有人向宋仁宗推薦柳永,宋仁宗回覆“且去填詞”,並説自此後柳永不得志,遂出入歌館酒樓,自號“奉聖旨填詞柳三變”。 [23] 

柳永流連坊曲

柳永落第後,頻繁地與歌伎交往,教坊樂工和歌伎填詞,供她們在酒肆歌樓裏演唱,常常會得到她們的經濟資助,柳永也因此可以流連於坊曲,不至於有太多的衣食之虞, [14]  [24]  存世柳詞中涉及歌伎情感方面的約150首。歌伎激發了柳永的創作熱情,滿足了他的情感追求,促成了他的創作風格,也奠定了他的文學地位。 [25] 

柳永白衣卿相

柳永年輕時應試科舉,屢次落第,到暮年及第,又轉官落魄,終官不過屯田員外郎。由於仕途坎坷、生活潦倒,柳永由追求功名轉而厭倦官場,沉溺於旖旎繁華的都市生活,以畢生精力作詞,並在詞中以“白衣卿相”自詡。 [26] 

柳永改換名字

柳永多次參加科舉,但並未考中,直到景佑元年才得中進士。其實,在他沒有考中之前,柳永多次用“柳三變”的名字參加科考,但一直落第,因此給自己改名為柳永,改名過後一段時間,他終於得償所願考中進士。 [50] 

柳永蘇柳差異

據《歷代詩餘》引俞文豹吹劍錄》記載,蘇軾在翰林院任職時,有個幕士很會唱歌。蘇東坡問他:“我的詞和柳永詞相比怎麼樣?”幕士答道:“柳郎中(柳永)詞,只合十七八歲的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蘇軾)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 [16] 

柳永人際關係

關係
姓名
簡介
祖父
柳崇
字子高,以儒學著名。當王延政據福建時,聞其名,召補沙縣丞,他以母老辭謝,終身不仕。
父親
柳宜
仕南唐,官監察御史。入宋為沂州費縣令。後登宋太宗雍熙二年梁灝榜進士,官至工部侍郎。
叔父
柳宣
仕南唐,官大理評事。入宋以校書郎為濟州團練推官,後為大理司直、天太軍節度判官。
柳寘
字朝隱,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蔡齊榜進士。
柳宏
字巨卿,宋真宗鹹平元年孫僅榜進士,歷知江州德化縣。天聖中,累遷都官員外郎,終光祿寺卿。
柳寀
官禮部侍郎。
柳察
年十七,舉應賢良,待語金馬門。仕至水部員外郎。
哥哥
柳三複
宋真宗天禧二年王整榜進士。
柳三接
字晉卿,宋仁宗景祐元年張唐卿榜進士,與柳永同榜登第。官至都官員外郎。
兒子
柳涚
字温之,宋仁宗慶曆六年賈黯榜進士,曾官著作郎及陝西司理參軍。
侄子
柳淇
字潤之,柳三接之子,宋仁宗皇祐五年鄭獬榜進士,官至太常博士。相傳柳淇工書。
(以上參考資料) [1] 

柳永人物爭議

柳永作品評價

對柳永詞的評價,自宋代以來就有分歧。南宋戲曲學家王灼在《碧雞漫志》卷二中雖然肯定柳永的詞“序事閒眼,有首有尾,亦間出佳語,又能擇聲律諧美者用之”,但又批評其語言“淺近卑俗,自成一體,不知書者尤好之”。宋代女詞人李清照也在《詞論》中説他“詞語塵下”。正因為柳永擅長使用平民百姓的俚俗辭語,故使得其作品得以廣為流傳,葉夢得在《避暑錄話》卷三中提到“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抑詞”。中國近代江西派詞人夏敬觀在《樂章集跋》中説到:“者詞當分雅俚二類。雅詞用六朝小品文賦作法,層層鋪敍,情景兼融,一筆到底,始終不懈;俚詞襲五代淫波之風氣,開金元曲子之先聲。比於里巷歌謠,亦復自成一格。” [66-67] 

柳永生卒年

關於柳永的生年,有多種説法:儲皖峯的《柳永生卒考》,推測柳永生於宋太宗至道元年(995年)唐圭璋在《柳永事蹟新證》中修正了儲皖峯的説法,推測柳永約生於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按雍熙四年(987年),恐系推算之誤,後來唐圭璋在《徐州師院學報》1979年第3期發表的《論柳永詞》一文即認為柳永生於雍熙二年(985年)。林新樵的《柳永生年小議》,推斷柳永的生年為雍熙元年(984年)前後。在《柳永生年及其行蹤考辨》中,李國庭又將柳永的生年上推四年,以為大約在太平興國五年(980年)前後。李思永的《柳永家世生平新考》,否定了柳永生於柳宜入宋以後的説法,認為柳宜於開寶九年(976年)入宋,一直未回福建,據情理推斷柳永此時當五至七歲,以六歲計,則當生於宋太宗開寶四年(971年)。但周子來在《柳永生年新證》中對此説提出質疑,認為還是唐圭璋的説法較為可信。劉天文的《柳永年譜稿》也同意“984年説”。 [51] 
關於柳永的卒年,在《鎮江府志》中,柳永侄子所作《宋故郎中柳公墓誌》説:“叔父諱永……為泗州判官,改著作郎……授西京靈台令,為太常博士……歸殯不復有日矣,叔父之卒,殆二十餘年。”唐圭璋指出:據《嘉定鎮江府志》卷十四,王安禮於神宗熙寧八年(1075年)守潤,而柳永侄所作的墓誌説那時柳永已死了二十餘年,由此上推,柳永的卒年約在仁宗皇祐五年(1053年),此説為多數人認可。 [51]  不過,湖北文理學院文學院教授王輝斌在《柳永生平訂正》一文則認為,所謂“柳永侄子所作《宋故郎中柳公墓誌》”系偽作,柳永究竟卒於何年雖不可考,但肯定不卒於皇祐五年(1053年)。 [57] 

柳永安葬地

柳永的安葬地有多種説法:
湖北襄陽説:宋人祝穆在《方輿勝覽》中記載:柳永卒於襄陽,死時家無餘財,羣伎合金將他葬於南門外。 [42] 
湖北棗陽説:據説柳永晚年遊歷到湖北棗陽,與教坊樂工和歌伎為伴,靠作曲填詞度日,後來死在棗陽興隆一帶,歌伎們湊錢將他安葬在花山上。宋人曾敏行在《獨醒雜誌》中記載:“(耆卿)既死,葬於棗陽縣花山。遠近之人,每遇清明日,多載酒餚飲於耆卿墓側,謂之‘吊柳會’。”宋人陳元靚在《歲時廣記》中亦載:柳耆卿“掩骸僧舍,京西妓者,鳩錢葬於棗陽縣花山……其後遇清明日,遊人多狎飲墳墓之側,謂之吊柳七”。《棗陽縣誌》也載:“宋詞人柳耆卿墓在興隆鎮花山。” [42] 
江蘇儀徵説:清人王士禎在《分甘餘話》中提到:“柳耆卿卒於京口,王和甫葬之,然今儀真西地名仙人掌有柳墓,則是葬於真州,非潤州也。”儀徵古名真州,柳墓在儀徵仙人掌。明隆慶《儀真縣誌》和清嘉慶《揚州府志》也有記載。 [42] 
江蘇鎮江北固山或銀山説:宋人葉夢得避暑錄話》載:“永終屯田員外郎,死旅,殯潤州僧寺,王和甫為守時,求其後不得,乃為出錢葬之。”但葉夢得並未提及柳永究竟葬於何處。據傳,北固山下有柳永墓。明《丹徒縣誌》、明《鎮江府志》等,都説丹徒土山下有柳永墓,甚至有的還提及墓誌銘殘碑的部分內容。土山,今改為銀山。
以上各説均有史籍記載。現代不少專家更傾向於潤州(今江蘇鎮江)説。西北大學教授薛瑞生是研究柳永生平、著作的專家,他通過考證支持“鎮江説”;中國現代詞學家唐圭璋在《柳永事蹟新證》中排除了柳永墓址“儀徵説”“襄陽説”“棗陽説”等説法,肯定了葉夢得《避暑錄話》的“潤州説”,得到了國內諸多學界同人支持;官桂銓1982年的著作《關於柳永的葬地》通過清代考據家葉名灃的《橋西雜記》中的《柳耆卿墓》一文,再次重申了“潤州説”。 [42] 

柳永後世紀念

柳永祭日

據傳,柳永晚年窮困潦倒,死時一貧如洗,無親人祭奠。歌伎念他的才學和痴情,湊錢替其安葬。每年清明節,又相約赴其墳地祭掃,並相沿成習,稱之“吊柳七”或“吊柳會”,這種風俗一直持續到宋室南渡。 [26] 

柳永紀念館

武夷山柳永紀念館
武夷山柳永紀念館(5張)
柳永紀念館位於武夷山風景名勝區武夷宮古街中段,建成於2004年,佔地面積300平方米,是一座三層樓閣式仿宋民間建築。 [41]  李鋭題寫館額,照壁高懸毛澤東書寫的巨幅柳永詞作《望海潮·東南形勝》。館前草坪上矗立着柳永的全身銅像,旁邊有一方長方形石頭,上面刻寫:“柳永墓冢抔土還鄉記”。紀念館內設有生平館、柳詞書畫館、《巫山一段雲》詞意畫之館和《煮海歌》詞意畫之館。 [27] 

柳永研討會

2001年4月11日,來自日本、韓國、美國、加拿大以及中國內地、香港、台灣的150多位柳學專家學者,聚集在柳永的故鄉——武夷山市,參加由中國韻文化學會、福建省文化廳、武夷山市政府等聯合主辦的“中國首屆柳永學術研討會”。 [49] 

柳永研究著作

2020年10月,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終身教授梁麗芳出版了《柳永及其詞之研究(A Study of Liu Yong and His Lyr⁃ics),這是中國詞學史上第一部用雙語寫成的詞學研究著作。 [48] 

柳永史料索引

柳永本人宋史無傳,他的生平事蹟多散見於地方誌、野史、筆記之中,如宋王闢之澠水燕談錄》卷八、宋葉夢得《避暑錄話》卷下、宋吳曾能改齋漫錄》卷十六、清厲鶚宋詩紀事》卷十三、《四庫全書總目》卷一九八,以及《建寧府志》、《福建通志·文苑傳》、《餘杭縣誌》卷二十一等。 [57] 

柳永藝術形象

柳永文學形象

元代關漢卿著雜劇《錢大尹智寵謝天香》,故事是説柳永與才貌兼備的青樓女謝天香相好,有婚姻之約。柳之好友錢可要柳永去應試,柳託錢照應天香。錢原本要為難天香,但見她才色過人,頓生憐惜之心,為她除了樂籍,收入府中,許她做小夫人。天香進府三年,錢不曾與她親近,她甚為不解。柳永中了狀元,錢可請他到家,説明把天香收在府中是代柳永照應她。謝柳二人頗為感激。柳將謝接回府中。 [55] 
話本《柳耆卿詩酒玩江樓記》,《寶文堂書目》著錄作《柳耆卿記》,孫楷第中國通俗小説書目》作《柳耆卿玩江樓記》,明代洪楩將其輯錄在《清平山堂話本》中,名為《柳耆卿詩酒玩江樓記》。故事內容大致如下:宋代詞人柳永生得風姿俊逸,吟詩作賦、琴棋書畫,無所不通,專愛在花街柳巷,終日與妓為伴。後因人保奏而成為江浙路管下餘杭縣宰。在任期間,於官塘水次處建一樓,題之曰“玩江樓”,以自娛。此處有一歌妓,名周月仙,生得冰剪明眸,意態妖嬈,柳永戀其美色,想與之好,但月仙再三拒絕。後知其與黃員外交好,每夜用船往來。柳永便密令舟人夜間在船內強佔周月仙,月仙不得已而從之,且作詩以自傷,然柳永以此為要挾,強迫周月仙跟從他,後遂如願以償。 [52] 
在明代馮夢龍的《喻世明言》中,有一篇《眾名姬春風吊柳七》,寫的是柳永在汴梁城裏常為樂工歌女填詞,放曠不檢,以妓院為家。數年後,他死於妓院中,歌妓出錢把他安葬。出殯之日,全汴梁城的歌妓為他送葬,哭聲震天,數里可聞。從此,每年清明前後,眾歌妓不約而同前來給其掃墓。 [53] 
明末清初鄒式金作雜劇《風流冢》,寫柳永為浙江餘杭縣尹時,往訪名妓謝天香,謝天香適在家吟詠柳永詞,十分傾倒。宋皇本擬重用柳永,呂丞相認為不可,乃下詔將柳革職。柳謝吟詠為樂,甚為相得。後逝世,謝與眾名妓前往柳墓祭奠。 [54] 
明末清初王元壽著《領春風》,今無傳本,明代戲劇家祁飆佳的《曲品》中説道:“為柳耆卿寫照,風流不減當年。可與周禹錫之《宮花》爭道而馳。” [63] 

柳永影視形象

名稱
年份
類型
飾演者
劇照
《柳永》 [29] 
2013年
越劇
王君安
越劇《柳永》中的柳永 越劇《柳永》中的柳永
《書劍情俠柳三變》 [28] 
2004年
電視劇
林志穎
《天下第一針》
2014年
電視劇
丁正勇
《天下第一針》海報 《天下第一針》海報
《將軍在上》
2017年
電視劇
孫霆
《將軍在上》海報 《將軍在上》海報

柳永流行歌曲

歌曲名
詞作者
原唱者
白衣 [64] 
Darsity
河圖
哭三變 [65] 
恨醉
重小煙
參考資料
  • 1.    唐圭璋著;王兆鵬編.詞學探微:商務印書館,2020:第287-288頁
  • 2.    (宋)柳永著.柳永集: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20.01:第246-248頁
  • 3.    王禹偁《柳贊善寫真並序》:河東柳宜...年五十有八矣...堂有母思其面,而不得歸。浮圖神秀為寫其真,使其弟持還...又從予乞贊。
  • 4.    李思永. 柳永家世生平新考[J]. 文學遺產, 1986(1):22-32.
  • 5.    羅大經《鶴林玉露》丙編卷一“十里荷花”條:孫何帥錢塘,柳耆卿作《望海潮》詞贈之。
  • 6.    按:此處從唐圭璋柳永“冠年寫詞贈孫何”之説。
  • 7.    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一:此詞流播,金主亮聞歌,欣然有慕於“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
  • 8.    《宋史·真宗本紀》:讀非聖之書,及屬辭浮糜者,皆嚴譴之。
  • 9.    《崇安縣誌》:柳三變與兄劉三接同登景祐元年張唐卿榜進士第。
  • 10.    宋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一六:(景祐二年六月)丁巳(初五),詔:幕職、州縣官初任未成考者,毋得奏舉。先是,侍御史知雜事郭勸言,睦州團練推官柳三變釋褐到官才逾月,未有善狀,而知州呂蔚遽薦之,蓋私之也。故降是詔。
  • 11.    明《嘉慶餘杭縣誌》卷二十一:柳永字,仁宗景祐年間餘杭縣令,長於詞賦,為人風雅不羈,而撫民清淨,安於無事,百姓愛之。建江樓於溪南,公餘嘯詠。
  • 12.    宋·王闢之《澠水燕談錄》卷八:柳三變,景祐末登進士第,少有俊才,尤精樂章,後以疾更名永,字耆卿。皇祐中,久困選調,入內都知史某愛其才而憐其潦倒,會教坊進新曲《醉蓬萊》,時司天台奏“老人星見”。史乘仁宗之悦,以耆卿應制。耆卿方冀進用,欣然走筆,甚自得意,詞名《醉蓬萊慢》。比進呈,上見首有“漸”字,色若不悦。讀至“宸遊鳳輦何處”,乃與御製《真宗輓詞》暗合,上慘然。又讀至“太液波翻”,曰:“何不言波澄!”乃擲之於地。永自此不復進用。
  • 13.    龍榆生著.龍榆生講中國韻文史:河海大學出版社,2020.01:第134頁
  • 14.    酈波著.宋詞簡史:學林出版社,2019.03:第92-93頁
  • 15.    張新科主編;王長順,黃元英副主編.中國古代文學 中: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有限公司,2018.08:第124頁
  • 16.    盧盛江,盧燕新.中國古典詩詞曲選粹 元明清詞卷:黃山書社,2018.08:第362頁
  • 17.    王培軍.四庫提要箋註稿:上海大學出版社,2019.01:第206頁
  • 18.    (宋)李清照著.國學典藏 李清照詩詞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06:第108頁
  • 19.    (清)朱祖謀編選;施適輯評.宋詞三百首: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04:第38頁
  • 20.    (宋)柳永著.柳永詞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06:第197頁
  • 21.    昌慶志著.宋元商業文明與文學:黃山書社,2017.06:第297頁
  • 22.    徐俐華主編;陳國代副主編華.武夷文籍擇錄:華藝出版社,2011.05:第181頁
  • 23.    雲根著.中國曆代文化名人詩傳:吉林文史出版社,2020.05:第122頁
  • 24.    南宋·羅燁《醉翁談錄》丙集·卷二:耆卿居京華,暇日遍遊妓館。所至,妓者愛其有詞名,能移宮換羽;一經品題,身價十倍。妓者多以金物資給之。
  • 25.    陳登平. 歌妓在柳永詞創作中的作用[J]. 廈門教育學院學報, 2005, 第7卷(1):22-24.
  • 26.    王馨.柳永詞傳——秦樓狂客的淺斟低唱:文匯出版社,2013年1月:262-266
  • 27.    秦永超編.名山地圖:南方日報出版社,2004.06:第159頁
  • 28.    林志穎戲説柳永  .搜狐網[引用日期2021-02-28]
  • 29.    著名越劇尹派小生王君安領銜主演新編越劇《柳永》福建巡演  .中國新聞網[引用日期2021-02-28]
  • 30.    汪旭編著.宋詞全解:萬卷出版公司,2015.01,第10頁,2015.01:第10頁
  • 31.    吳熊和著.吳熊和詞學論集 詞學研究集成:杭州大學出版社,1999.04:第8頁
  • 32.    劉永濟主編.詞論;宋詞聲律探源大綱 唐五代兩宋詞簡析 微睇室説詞:武漢大學出版社,2013.10:第248頁
  • 33.    (清)蘅塘退士,(清)朱孝臧編.唐詩三百首 宋詞三百首:萬卷出版公司,2017.01:第247頁
  • 34.    張惠民編.宋代詞學資料彙編:汕頭大學出版社,1993:第192頁
  • 35.    張瀠文著.南宋理宗詞壇研究:南開大學出版社,2014.07:第203頁
  • 36.    曾棗莊著.三蘇文藝理論作品選注:巴蜀書社,2017.10:第590頁
  • 37.    何春環著.唐宋俗詞研究: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0.08:第206頁
  • 38.    鄒全榮著.武夷山村野文化:海潮攝影藝術出版社,2003.09:第115頁
  • 39.    (宋)黃庭堅,(宋)秦觀著.黃庭堅詞集 秦觀詞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06:第290-291頁
  • 40.    蔡義江著.唐宋詞精選:浙江文藝出版社,2020.05:第279-280頁
  • 41.    全福之旅,人文南平:柳永故里打個卡  .廣西新聞網[引用日期2023-01-01]
  • 42.    劉克明著.尋古閒譚: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01:第112-113頁
  • 43.    雲根著.中國曆代文化名人詩傳:吉林文史出版社,2020.05:第121-122頁
  • 44.    柳永  .中國社會科學詞條庫[引用日期2024-02-15]
  • 45.    胡云翼著.唐詩宋詞常識:中國友誼出版公司,2019.06:第168頁
  • 46.    沈傳河,陳玉. 柳永"曲祖"説考論[J]. 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39(4):48.
  • 47.    曹志平.論柳永詞的傳播及其文化價值[J].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1, 40(5):123.
  • 48.    柳永對詞體藝術的貢獻  .光明網[引用日期2023-11-15]
  • 49.    首屆柳永學術研討會舉行  .光明網[引用日期2023-11-15]
  • 50.    葉嘉瑩:柳永詞譭譽再評議  .中國作家網[引用日期2023-11-15]
  • 51.    徐公持本書主編.20世紀中國社會科學 文學卷:廣東教育出版社,2021.09:第188-189頁
  • 52.    劉翠翠.宋元小説話本《柳耆卿詩酒玩江樓記》研究[J].長江師範學院學報, 2012(5):132.
  • 53.    (明)馮夢龍編著;東籬子解譯.喻世明言全鑑:中國紡織出版社有限公司,2019.11:第167頁
  • 54.    上海藝術研究所,中國戲劇家協會上海分會編.中國戲曲曲藝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1.09:第509頁
  • 55.    呂薇芬主編.全元曲典故辭典:湖北辭書出版社,2001.12:第770-771頁
  • 56.    劉洪仁著.古代文史名著提要:巴蜀書社,2008.09:第163、165頁
  • 57.    王輝斌.柳永生平訂正[J].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05):79-83+105.
  • 58.    高秀華著.柳永的情感世界與市民文學:廈門大學出版社,2020.08:第411-415頁
  • 59.    李春麗,鬱慧娟著.唐宋詞論稿:吉林大學出版社,2018.07:第48頁
  • 60.    趙珊珊. 晏殊與柳永詞風比較研究[D]. 山東:山東師範大學,2021.第9-21頁.
  • 61.    趙珊珊. 晏殊與柳永詞風比較研究[D]. 山東:山東師範大學,2021.第26-27頁.
  • 62.    柳永著,薛瑞生校注.樂章集校注:中華書局,2012.06.19
  • 63.    齊森華、陳多,葉長海主編.中國曲學大辭典.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12:382
  • 64.    網易雲音樂  .網易雲音樂[引用日期2024-03-09]
  • 65.    哭三變  .酷狗音樂[引用日期2024-03-09]
  • 66.    唐圭璋.詞學論叢·柳永事蹟新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 67.    傅璇琮,王兆鵬.宋才子傳箋證·詞人卷.瀋陽:遼海書社,2012
  • 68.    陳世鎔纂.福州西湖宛在堂詩龕徵錄 上.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05:126
  • 69.    龔賢著.中國古代詩詞藝術專題.北京:九州出版社,2017.04:218-222
  • 70.    吳熊和著.唐宋詞通論.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10:142-147
  • 71.    論柳永詞的表現手法 作 者 : 龍建國 刊 名 : 信陽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出版日期 : 1991 期 號 : 第1期 頁 碼 : 48-53
  • 72.    (宋)柳永著.柳永詞全鑑 典藏版.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20.12:210-213
  • 73.    錦熙.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詞傳.呼和浩特:遠方出版社,2022.08:2
  • 74.    (宋)柳永著;全麗娜譯.樂章集: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19.07:193
  • 75.    李春麗,鬱慧娟著.唐宋詞論稿.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18.07:47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