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鳳凰亭

鎖定
鳳凰亭,又名薰萊亭,位於廣東省東莞市橋頭鎮徑聯村蒲瓜嶺,建於明朝嘉靖年間,迄今已有400多年曆史。1993年6月,被列為市一級文物保護單位。
中文名
鳳凰亭
地理位置
廣東省東莞市
景點級別
一級文物保護單位
別    名
薰萊亭

目錄

鳳凰亭簡介

《西寧府新志》載:“當登臨絕頂,縱目遠眺,羣山翠嵐,三川煙雲。鳳凰亭雄偉壯觀,亭閣回欄。繞欄回望,西寧的全景則盡收眼底。”

鳳凰亭特色

鳳凰亭遠景 鳳凰亭遠景
亭長和寬均為4米,高7米,木石結構,雙層雙進。前堂由4條紅石柱支撐,瓦面四角習檐,歇山頂,四邊雕刻龍鳳花草,正面花檐篆刻“福祿壽全”4字。亭頂塑有兩隻金鳳凰和一個寶葫蘆,雙鳳面朝葫蘆而立,似振翅欲飛,引頸高歌。由於金鳳凰張嘴而立,薰風吹來,發出婉轉動聽的鳴聲。
鳳凰亭 夜景
鳳凰亭 夜景(1張)
亭內有一塊金匾,上書“薰萊亭”三字,匾前二棟上刻“千秋顯赫,萬代英靈”八字。亭後堂為單房,以兩根紅石柱為支撐;亭正中牆壁有“玉書圖”彩繪壁畫,栩栩如生。畫前設一神台,擺放着三塊紅石,上書“清景公”,供人朝拜,亭外有3株古榕,盤根錯節,枝繁葉茂,其中有一株古榕樹的枝丫上岐生出一棵小葉樹,頗有幾分奇觀。
鳳凰亭 風景圖
鳳凰亭 風景圖(18張)
該亭要清朝年代作過重修;文革時,亭頂雙鰲及寶葫蘆被作“四舊”拆除。由於年久失修,亭子破舊並現險情,在東莞市文化局和鎮黨委、政府及逕聯村委會的重視下,邀請上級有關部門領導和專家經多次勘察和反覆論證後,報經廣東省文化廳文物處批准,於2002年1月進行修葺,同年9月竣工。鳳凰亭修復後,引來不少遊人。

鳳凰亭歷史由來

相傳400多年前,逕聯村後的逕貝山上每天清晨鳥啼聲婉轉動聽,村人發現蒲瓜嶺一棵大榕樹下有一對金鳳凰翹首高歌。消息傳出,全村人震驚,都來觀看。結果,金鳳凰在人們頭上盤旋三圈後飛去。為了吸引鳳凰歸回,村人用了27天的時間建成了讓鳳凰棲息的鳳凰亭。可亭子建成後,鳳凰卻不再飛回。恰好這時,有一白鬚老人(傳説仙人)途經亭子,他告訴村人因為建亭時鋤斷了鳳凰草,鳳凰便不再回來。後來在白鬚仙人的指點下,村人在亭頂上塑了一對金鳳凰,每當薰風吹入鳳嘴,便聞呼呼作響之音,如同鳳凰鳴叫。村人雖然再也見不到鳳凰,卻可日日聽到鳳凰的叫聲。幾百年以來,鳳凰啼叫不休。每年農曆7月28日和端午節前夕,凡有結婚、讀書、做生意的人無不到此添香祈福,鳳凰亭從此香火不斷。
位於西寧的南山,又叫鳳凰山,山上有亭,名叫鳳凰亭,亭上有一橫額,上書“河湟引鳳”。相傳南涼時有鳳凰飛臨其上,故名鳳凰台。這和當時流傳的“龍現於長寧,麒麟遊於綏羌”同為附會之説,但由此而來的西寧古八景之一的“鳳台留雲”卻成為西寧的一大勝景。詠歎鳳凰山的那首《鳳台留雲》卻至今仍然廣為傳誦:“鳳台何日鳳來遊,鳳自高飛雲自留。羌笛一聲吹不落,纖纖新月掛山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