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城隍廟

(上海市黃浦區道教宮觀)

鎖定
上海城隍廟,位於上海市黃浦區方浜中路249號,坐北朝向南,內部有大門、二門、戲樓、大殿、寢宮、東西廊廡,沿中軸線依次排列,總面積約三千餘平方米。 [2-3] 
傳説逢三國時吳主孫皓就建有神祉。 [4]  自唐代起,上海地區就建有城隍廟。 [7]  1994年,上海城隍廟恢復。 [10]  1995年1月31日,上海城隍廟正式對信徒開放。 [7]  廟內主體建築有大殿、元辰殿、父母殿、關聖殿、文昌殿等9個殿堂,殿堂建築屬南方紅牆泥瓦的典型大式建築,在建築風格上仍保持着明代格局,殿宇宏偉,飛檐聳脊,彩椽畫棟、翠瓦朱檐,氣勢莊嚴。 [3] 
城隍廟道觀、老城隍廟小吃、荷花池、湖心亭及九曲橋,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上海“老城廂” 旅遊文化名片。 [15]  2012年1月,中央文明辦、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旅遊局授予上海城隍廟道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全國文明單位)稱號。 [19]  2013年,上海城隍廟被授予“第二屆全國創建和諧寺觀教堂”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8]  2019年,上海城隍廟獲“五星級文明和諧寺觀教堂”稱號。 [20] 
中文名
城隍廟
外文名
Town God‘s Temple of Shanghai
地理位置
上海市黃浦區方浜中路249號
佔地面積
約 3000 m²
開放時間
全天開放 [1] 
主要建築
大殿、元辰殿、父母殿、關聖殿、文昌殿等

城隍廟歷史沿革

上海城隍廟 上海城隍廟
傳説逢三國時吳主孫皓就建有神祉。 [4] 
自唐代起,上海地區就建有城隍廟。唐代,上海地區稱為華亭縣,在當時華亭縣的西面建有華亭縣的城隍廟。
明永樂年間(1403—1424年),時任上海知縣張守約將上海城內供奉金山神主博陸侯霍光的金山神祠改建為上海城隍廟,供奉上海城隍秦裕伯。
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當地鄉紳集資構建,鑿池造亭,堆疊山石,修成東園(又稱內園),歸入城隍廟,使城隍廟廟基擴大到12畝有餘。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6月19日,英軍佔據上海城隍廟五日,廟內被破壞一空。
清咸豐三年(1853年),清軍攻破上海城以後,在上海城內展開激戰,城隍廟廟宇以及西園又遭受重大損失。
清咸豐十年(1860年),進入上海城的外國軍隊駐紮在城隍廟的西園(豫園),將豫園內的蘭景破壞殆盡。
清同治四年(1865年)、清同治七年(1868年),時任上海知縣王宗濂,巡道應寶時先後倡捐修葺廟宇。經過十個月的修復,城隍廟煥然一新,恢復壯觀景緻。
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時任上海知縣王承暄募捐頭門、二門、轅門大殿以及戲樓鼓樓等。
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漕運頒懸“保釐蒼赤”匾額。
清宣統元年(1909年),時任知縣李超瓊募捐重修大殿寢宮。
民國十一年(1922年),城隍廟大火,由公款公產處負責重修。
民國十三年(1924年)7月15日,城隍廟失火,大殿全部為火所毀。
民國十五年(1926年)4月,城隍廟開工重建,歷時20個月,於民國十六年(1927年)11月竣工。
1949年,上海解放以後,除城隍廟大殿以外,各殿相繼關閉,但各殿神像依舊保留。
1956年,上海市宗教局開展城隍廟整治工作,撤消了邑廟董事會和包殿制,關閉了玉清宮,文昌殿,並且縮減廟內人員。
1966年4月,上海城隍廟的宗教活動停止。“文化大革命”全面發動後,城隍廟內部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神像全部被毀。 [7] 
1994年,上海城隍廟恢復。 [10] 
1995年1月31日,上海城隍廟正式對信徒開放。
2000年,上海城隍廟修復一期工程基本結束。 [7] 

城隍廟建築格局

上海城隍廟
上海城隍廟(2張)
城隍廟坐北朝向南,內部有大門、二門、戲樓、大殿、寢宮、東西廊廡,沿中軸線依次排列,廟內主體建築有大殿、元辰殿、父母殿、關聖殿、文昌殿等9個殿堂,總面積約三千餘平方米。大殿、中殿改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大殿高16米,寬13.7米,進深21米。歇山頂,彩椽畫棟,翠瓦朱檐,華麗輝煌。大殿前有照壁、牌坊、戲台、碑亭。大殿祀霍光,中殿祀秦裕伯,兩側花廳奉城隍父母,後殿奉城隍夫人,樓上為寢宮。 [2-3] 
城隍廟殿堂建築屬南方紅牆泥瓦的典型大式建築,在建築風格上仍保持着明代格局,殿宇宏偉,飛檐聳脊,彩椽畫棟、翠瓦朱檐,氣勢莊嚴。城隍廟的建築採用的是懸山式屋頂,屋頂用的是綠色琉璃瓦頂,檐下用的是三昂七踩斗拱,三幅雲昂嘴,耍頭呈象鼻狀。這些殿堂建築主要由硃紅、黛綠兩種顏色構成,硃紅色的柱子、門扇、窗,黛綠色的屋頂,給人以莊嚴肅穆的氣氛。而硃紅色的正門,上點綴黃色的門釘,配上黛綠屋頂,使檐下更為森肅清冷,整個建築外觀更加明確生動。整個建築色彩偏暗,硃紅、黛綠兩色與地面的灰色、植物的綠色及天空的藍色相映,使整個區域內顯得靜謐、莊嚴。 [3] 

城隍廟主要建築

城隍廟山門照壁

山門,是廟觀的大門,在明朝嘉靖十四年(1535年)建造的,已經有四百五十年以上的歷史了。山門的柱子是石柱,山門的橫樑是木材製作的。上面有四個金色大字“保障海隅”,原來是由明代上海縣知縣馮彬題寫的。現在的字是在1994年上海城隍廟恢復開放的時候,根據歷史照片重新書寫的。山門前面有二個石獅子。
在廟門的對面有個照壁,照壁前面還有二根旗杆。旗杆上平時掛着“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的旗幟。在旗杆前面就是照壁。照壁是用青灰色的青磚雕刻而成的。對着大門的一面中間是一隻神獸的圖樣。 [11] 

城隍廟儀門

儀門 儀門
儀門是過去官衙的第二道正門,大門上方高懸着一把大算盤,上面刻有八個大字:“人有千算,天只一算”。儀門兩旁木屏上鐫刻一副對聯:“為善不昌,祖宗有餘殃,殃盡必昌;作惡不滅,祖宗有餘德,德盡必滅”。 [9] 

城隍廟城隍廟大殿

城隍廟大殿正門上懸“城隍廟”匾額,並配以對聯“做個好人心正身安魂夢穩,行些善事天知地鑑鬼神欽”。大殿內供奉金山神主漢代博陸侯霍光大將軍坐像,左首為文判官,右首為武判官,次為日巡與夜查,日巡、夜查以下為八皂隸。第一對立柱懸有對聯“威靈顯赫護國安邦扶社稷,聖道高明降施甘露救生民”以讚揚城隍神的功績,上懸匾額“牧化黎民”。第二對立柱上懸“刻薄成家難免子孫浪費,姦淫造孽焉能妻女清貞”的對聯以警示世人。 [2] 

城隍廟霍光殿

霍光大將軍坐像 霍光大將軍坐像
霍光殿供奉的霍光神像,牌位上書“金山神主傅陸侯霍光大將軍”,兩側八位皂吏,分別為是升錢、房昌、朱明、楊福、王昌、金齊、嘉周、和祥陶。 [2] 

城隍廟太歲殿

太歲殿,又稱元辰殿、六十甲子殿。元,為“善”,元辰,就是指吉利時日的意思。太歲神是中國的年歲神靈,與每一位中國人的年運有關。中國古代子以天干地支循環相配由甲子起至癸亥結束,以六十為一週,故也稱六十甲子,後道教以六十甲子配以神名,從而形成了道教元辰信仰。因六十甲子神靈是星神,故也稱太歲神。在民間,指人們把某年在六十元辰中所對應的太歲神稱為當年的值年太歲,本人出生之年的所對應的太歲神稱為本命太歲。信徒禮拜本命太歲,祈求年年平安,吉祥如意的儀式,就稱為順星。 [2] 

城隍廟三官殿

三官殿中供奉的是主管天上事務、地上事務和水中事務的神靈,號天官、地官和水官,合稱三官。因為他們的誕辰分別為上元、中元、下元節,所以被稱為三元三官大帝。 [9] 

城隍廟月老殿

月老殿內供奉月老(主姻緣)、藥王爺孫思邈(主身體健康)、車神(主路途平安)。 [2] 

城隍廟慈航殿

上海城隍廟慈航殿 上海城隍廟慈航殿
慈航殿內供奉眼母娘娘(主治眼疾)、慈航大士(主平安)、天后娘娘(主出海平安)。慈航殿門上懸有對聯“善惡到頭總有報,舉頭三尺有神明”,匾額“慈航普渡”。 [2] 

城隍廟財神殿

上海城隍廟財神殿 上海城隍廟財神殿
財神殿內供奉文昌帝君(主功名利祿)、關聖帝君(主平安)、財神(主財運)。財神殿門上懸有對聯“生財有道義為先,學海無涯苦做舟”,上懸匾額“福佑眾生”。 [2] 

城隍廟城隍殿

上海城隍廟 上海城隍廟
城隍廟內最後一進殿為城隍殿。城隍殿兩側懸有對聯以讚揚城隍神公正無私“禍福分明此地難通線索,善惡立判須知天道無私”,上懸匾額“威靈顯赫”。殿內另有一幅贊神對聯“天道無私做善降祥預知吉凶禍福,神明有應修功解厄分辨邪正忠奸”橫批“燮理陰陽”。城隍殿中央供奉上海縣城隍神紅臉木雕像,正襟危坐。城隍殿內仿照明代縣衙公堂陳設,儀仗森嚴。城隍殿西面為娘娘殿,供奉上海縣城隍神夫人儲氏。 [2] 

城隍廟父母殿

上海城隍廟 上海城隍廟
城隍殿東首為父母殿,殿內供奉上海縣城隍神父母。 [2] 

城隍廟文昌殿

上海城隍廟文昌殿 上海城隍廟文昌殿
文昌殿內供奉文昌帝君,左右二童子稱天聾、地啞。關聖殿內供關聖帝君,左右供周倉、關平二位將軍。 [2] 

城隍廟戲樓

上海城隍廟 上海城隍廟
戲樓下為通道,台前為四根方形石柱支撐,台口正上方斗拱下懸一橫匾,上書“一曲昇平”四字。額枋、雀替等雕有精美圖案,台口有雕花木籠一對,屋頂為重檐式,上層為八角攢尖頂,有八條戧脊,亭子式,下層為歇山頂,斗拱數層,精巧玲瓏。後台及左右耳房頗為寬敞,舞台兩側建有兩層看樓,中央廣場寬闊,可容納千餘觀眾,舞台為四方形伸出式。台口兩側圍有木製欄杆。
舊時,城隍廟在一年中盛事極多,如新春、梅花會、元宵、城隍誕辰、城隍奶奶生日、三巡會、立夏、蘭花會、中元節、菊花會等,大多有戲班演戲。此台為上海地區建築較為精緻的古戲台之一,現已不存。 [5] 

城隍廟歷史文化

城隍廟城隍文化

“城”原指挖土築就的高牆,“隍”原指沒有水的護城壕。古人造城是為了保護城內百姓的安全,所以修了高大的城牆、城樓、城門以及壕溝、護城河。古人認為與人們的生活、生產安全密切相關的事物都有神在,於是城和隍被神化為城市的保護神。
城隍神是中國唯一的城市專有神靈,唐末五代時期被納入道教的神靈系統。道教稱城隍是“剪除兇惡、保國護邦”之神,並管領陰間的亡魂。其神往往由去世的地方官、功臣、正直者、行善者、神能者充任。道教許多法事活動中,都要請城隍神到場,如建壇“超度亡魂”,只有發文書(城隍牒)知照城隍後,才能拘解亡魂到壇;舉行求雨活動時,要交付《城隍檄》,通知城隍遵照執行;各類法事結束後,道士還要發“回牒”給城隍,表示法事結束,請他歸位,對他的積極協助要予以“言功遷賞”。甚至道士傳度授籙時,也要送牒通知城隍神。 [12] 
上海城隍廟 上海城隍廟
城隍廟是江南重要的道教廟宇,與武漢龍王廟、南京夫子廟並稱為“長江三大廟”。傳説逢三國時吳主孫皓就建有神祉,明永樂年間擴建為城隍廟。城隍神是城市的保護神,又稱城隍爺,是漢民族民間和道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祉之一。中國最遲到南北朝時期就已經有了祭祀城隍神的記載;自唐代開始,民間已普遍祀奉城隍神。
城隍歷史上均確有其人,能夠成為城隍神的人,或是一些有政績的地方官,或是國家的功臣,或是生前行善的正直之士。總之,他們都為了國家和百姓做出了功績,而被供奉為本地的城隍神。
秦裕伯像 秦裕伯像
明初,朱元璋略定中原,大封功臣,除賜封開國功臣們不同的爵位之外,還敕封各地城隍神為“顯佑伯”。城隍就此由護衞神變為陰界監察系統,道教因之而稱城隍神職司為剪除凶逆,領治亡魂等。 [3] 

城隍廟活動建設

2013年4月1日(農曆癸巳年二月廿一),“癸巳年城隍華誕慶典”之“祭城隍儀”在上海城隍廟隆重舉行,市、區有關部門領導、社會各界人士及信徒代表一千餘人蔘加禮儀。 [17] 

城隍廟相關人物

晚清張鶴是上海城隍廟道士,其好琴、善書畫,琴學上受業於浦城祝桐君,並在其師的影響下撰輯《琴學入門》。為方便古琴教學,在減字譜旁附上工尺、點拍。張鶴對琴曲題材的選擇以傳遞淡泊之志為主,並且強調彈奏的過程中須“依永和聲”與“合其板拍”,時時觀照呼吸氣息,以達到“心手相應”的境界。 [16] 

城隍廟文化價值

在近代,老城隍廟以其特有的歷史內涵和文化魅力理所當然地成為中西文化碰撞和交融的載體。從某種意義上説,上海城隍廟及其文化是每一個上海人的銘記,也是中華文化在上海城市裏積澱的靈魂。那些在時空裏漸趨遙遠的歷史積澱,因着城隍廟的存在而為世人熟悉和觸碰。因此,在近代文人的視域裏,城隍廟無疑是滲入眾人靈魂的銘記和懷想;而在都市人的世界裏,城隍廟及站在城隍廟裏的人都無形地成為一種被異化了的世俗文化,被歷史輕輕地湮沒。 [18] 

城隍廟所獲榮譽

2012年1月,中央文明辦、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旅遊局授予上海城隍廟道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全國文明單位)稱號。 [19] 
2013年,上海城隍廟被授予“第二屆全國創建和諧寺觀教堂”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8] 
2019年,上海城隍廟獲“五星級文明和諧寺觀教堂”稱號。 [20] 

城隍廟旅遊信息

城隍廟地理位置

城隍廟位於上海市黃浦區方浜中路249號。 [6] 

城隍廟開放時間

全年全天開放。 [6] 

城隍廟交通路線

地鐵:地鐵10號線和14號線“豫園路”站出,步行可達。 [13-14]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