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四大名妓

鎖定
中國古代四大名妓分別為柳如是、蘇小小、李師師陳圓圓。是指中國古代四位有名的歌妓 [1]  [3-4]  [16] 
全    名
四大名妓
別    名
四大名伎
民族族羣
人    物
柳如是、蘇小小、李師師、陳圓圓
身    份
歌妓 [1]  [3-4]  [16] 

四大名妓柳如是

柳如是
柳如是(8張)
柳如是名隱,字如是,小字蘼蕪,號河東君,本名楊愛,因讀辛棄疾詞:“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故取字如是,歌妓才女,“秦淮八豔”之一。柳如是是嘉興人,生於明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被輾轉販賣,幼年不幸,身世不清。四五歲時被賣到江南名妓徐佛的歸家院中,被徐佛收養,幼即聰慧好學。之後又被賣到吳江周道登家為婢,由於明慧無比,不久便被周道登看中而收為姬妾。年逾花甲的周道登非常喜歡她,常常將柳如是“抱置膝上,教以文墨”。周道登死後,柳如是被遣出周道登家,再次被賣入名妓徐佛的歸家院中。後賣藝於青樓,易名柳隱 [1-2]  [5] 
柳如是以絕世才貌,與復社、幾社、東林黨人相交往,常着儒服男裝與眾文人雅集,縱談天下大勢,並多有詩歌唱和。在此期間曾與明末清初愛國詩人陳子龍相愛,因陳子龍家人反對被迫分手。 [2]  明崇禎十一年(1638),20歲的柳如是結識了原朝廷禮部侍郎、28歲即得探花的錢謙益。崇禎十四年(1641),柳如是嫁給錢謙益。錢謙益娶柳如是後,為她在虞山蓋了壯觀華麗的“絳雲樓”和“紅豆館”,金屋藏嬌。兩人同居絳雲樓,讀書論詩相對甚歡。錢謙益戲稱柳如是為“柳儒士”。 [1] 
崇禎帝自縊,清軍佔領北京後,南京建成了弘光小朝廷,柳如是支持錢謙益當南明禮部尚書。不久清軍南下,兵臨城下之時,柳如是曾勸錢謙益投水殉節,但錢謙益竟然以水太冷為由拒絕。柳如是即奮身跳入荷花池,以身殉明未遂,錢謙益偷生降清,後錢謙益降清赴任至京,柳如是羞於與之同去,堅留常熟家中。而此前錢謙益赴任南京弘光朝禮部尚書時,如是曾戎服控馬,與錢謙益並肩前往。錢謙益被清廷封為禮部侍郎翰林學士,柳如是一直沒有放棄勸説錢謙益離開清廷,錢謙益半年後稱病辭歸。之後,柳如是協助錢謙益聯絡南明永曆勢力共商抗清,並盡全力資助抗清義軍。 [1-2]  [5] 
柳如是博覽羣籍,能詩文,善書畫。陳寅恪先生讀她的詩詞,曾有“瞠目結舌”之感。柳如是不僅精通史書典故,慧解文字,而且能詩善詞,工書擅畫,在晚明名士名姝中享有盛譽。她一生著述甚多,流傳下來的詩集有《戊寅草》、《湖上草》、《柳如是詩》、《紅豆村莊雜錄》、《河東詩文集》、《梅花集句》、《東山酬唱集》等,此外還有31篇文藻清麗的尺牘和不少風格獨特的書法、繪畫作品。
柳如是擅長近體七言詩,詩風“凌清而澗遠,宏達而微恣”(陳子龍:《戊寅草序》)。明人鄒流綺評論閨閣名家詩詞,列柳如是為眾家之首,贊她的詩或輕盈和麗,或清遙幽怨,“閒情淡致,風度天然,盡洗鉛華,獨標素質”。她的尺牘步追魏晉江、鮑,“豔過六朝,情深班蔡”,用典匠心獨運,措辭不卑不亢,含英咀華,字字珠璣,頗有晚明小品之風。汪然明説“三十一篇新尺牘,篇篇藴藉更風流”,概非虛言。其書畫在當時同輩諸名姝雅士中也頗負盛名,她的字深得虞、褚之法,書勢險勁、灑脱,人稱“鐵腕懷銀鈎,曾將妙蹤收”;她的畫“淡墨淋漓,不減元吉、子固”,嫺熟簡約,清麗有致,尤工白描花卉。 [5] 
錢謙益至83歲卒,柳如是在其夫死後兩月,為保家業而懸樑自盡。柳如是死後未能與錢謙益合葬,被族人逐出錢家墳地,柳如是墓在常熟虞山腳下,一座孤墳。 [6]  墓碑上刻了五字——河東君之墓。 [15] 

四大名妓蘇小小

蘇小小
蘇小小(7張)
蘇小小是南北朝齊朝時期的歌妓。蘇小小家先世曾為東晉官,從江南姑蘇流落到錢塘後靠祖產經營,成了當地較為殷實的商人,她的父母只有她這麼個女兒,十分寵愛,因她長的嬌小,所以叫小小。蘇小小十五歲時,父母謝世,於是變賣家產,帶着乳母賈姨移居到城西的西泠橋畔。她們住在松柏林中的小樓裏,每日靠積蓄生活,盡情享受于山水之間。因小小玲瓏秀美,氣韻非常,在她的車後總有許多風流倜儻的少年跟隨。沒有父母的管束,蘇小小也樂得和文人雅士們來往,常在她的小樓裏以詩會友,她的門前總是車來車往,蘇小小成了錢塘一帶有名的詩妓。蘇小小平時喜歡乘坐自己設計的油壁香車遊覽西湖,有一次在白堤遊玩時偶遇騎着青驄馬的宰相的公子阮鬱,兩人一見鍾情。隨後阮鬱到蘇小小家拜訪,小小對阮鬱很是愛慕,從此與阮鬱形影不離,每日共同遊山玩水。為表達愛慕之情,蘇小小口吟《同心歌》一首:“妾乘油壁車,郎跨青驄馬。何處結同心?西陵松柏下。”阮鬱的父親聽説阮鬱在錢塘整日與歌妓混在一起,非常生氣,把阮鬱逼回了家。 [3] 
蘇小小整日企盼,見整日形影不離的愛人久久未歸,於是心生抑鬱,終日苦悶,最終病倒了。幸而有昔日結交的文人雅士相伴,陪蘇小小聊天,助其走出了陰鬱的生活。在一個晴朗的秋天,在湖邊她見到一位模樣酷似阮鬱的人,卻衣着儉樸,神情沮喪,詢問後才知此人叫鮑仁,因盤纏不夠而無法趕考。蘇小小覺得此人氣宇不凡,必能高中,於是贈銀,資助他進京趕考,鮑仁感激不盡,滿懷抱負地奔赴考場。鮑仁應試及第,任滑州刺史,專程來向蘇小小道謝,卻趕上她的葬禮,鮑仁撫棺大哭,在她墓前立碑曰:錢塘蘇小小之墓。鮑仁根據她的遺願“生於西泠,死於西泠,埋骨西泠,不負好山水”,將其葬於西泠橋畔,後人又在墓上建造“慕才亭”。蘇小小的墓建成後,唐代詩人李賀白居易等都曾到墓地拜謁,並作詩紀念這位才女。 [3] 

四大名妓李師師

李師師,汴京人,北宋歌妓,擅長歌舞,深諳詩詞,因慷慨有快名,號為“飛將軍”,又因一身正氣,敢愛敢恨,有“紅妝季布”之稱。 [13-14] 
李師師
李師師(4張)
李師師原本是汴京城內經營染房的王寅的女兒,在襁褓時,她的母親就死了,父親用豆漿當奶餵養她,才活了下來。三歲時王寅把她寄名佛寺,老僧為她摩頂,她突然大哭。老僧人認為她很像佛門弟子,因為大家管佛門弟子叫“師”,所以她就被叫做王師師。在王師師四歲時,父親因罪死在獄中,她因此流露街頭,一位李姓歌妓 [9]  見她是個美人坯子,於是將她收養,並隨其姓,改名為李師師,並教她琴棋書畫、歌舞侍人。 [9]  [12] 
李師師天生一副美聲唱法的好嗓子,加上養母的悉心指點,在首都各教坊中獨領風騷,高樹豔幟。李師師最擅長的是“小唱”,所唱多“長短句”,即今之宋詞。後來,李師師成為汴京名妓,是文人雅士、公子王孫競相追捧的對象。最後連宋徽宗也聞其名而想一睹芳容,後來宋徽宗經常光顧李師師的青樓,於是便金屋藏嬌,李師師也不敢接待外客,名花解語,香温玉軟,兩人極盡繾綣。《大宋宣和遺事》説李師師曾被冊封為李明妃、瀛國夫人,國學大師王國維則説李師師從未進過宮廷。金兵進逼開封,宋徽宗將皇位讓給太子宋欽宗後,李師師失去靠山,被廢為庶人,並被驅出宮門,地位一落千丈,據傳她為了免禍,自乞為女道士。 [8-10] 
周邦彥和李師師也是舊交,一個寫詞一個唱曲很是投合,李師師不能割捨,一次宋徽宗生病,周邦彥趁空兒看望李師師。兩人正在暢敍之時,忽傳聖駕到。躲避不及,周邦彥藏在了牀下。宋徽宗同李師師説了會話,李師師給皇上剝了個橙子,而後又唱了一曲,徽宗走了。周邦彥為此填了一首詞,這首詞就是《少年遊》:“並刀如水,吳鹽勝雪,纖手破新橙。錦幄初温,獸香不斷,相對坐調笙。低聲問:向誰行宿?城上已三更,馬滑霜濃,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徽宗再來時,李師師把這首詞唱了出來。宋徽宗知曉其意,回去讓蔡京以收税不足為由,將周邦彥的税官免職押出京城。李師師知曉,冒着風雪去為周邦彥送行。周邦彥走後,李師師並無顧忌,將周邦彥譜的一首《蘭陵王》唱給宋徽宗聽。“登臨望故國,誰識京華倦客,長亭路,年去歲來,應折柔條過千尺。”李師師邊唱邊流淚,當唱到“酒趁哀弦,燈映離席”時,幾乎泣不成聲。宋徽宗沒有惱怒,反把周邦彥招了回來,封他為大晟樂正,命定正雅樂。 [8] 
李師師的結局一説金兵進逼,宋徽宗退位,李師師卻將所得金銀獻給官府作為抗擊金人的軍餉。金人攻陷汴京,宮廷遭殃,百姓塗炭。張邦昌為討好金人,要把李師師獻給金主帥闥嬾。李師師絕不屈從,痛斥張邦昌,大罵:“告以賤妓,蒙皇帝眷,寧一死無他志。若輩高爵厚祿,朝廷何負於汝,乃事事為斬滅宗社計? ” 意思是説,我只不過是個低賤的歌妓,受過皇上的寵愛,到如今都感恩不盡,如今皇上給抓住了,我願意以死來報答他,絕不苟且偷生,但你們這幫人高官厚祿,朝廷有什麼對不起你們的地方,但你們卻幹出了叛君賣國的勾當?李師師不願意伺候金人,趁人不注意的時候,拔下頭髮上彆着的金簪自刺喉嚨,不死,又折斷金簪吞下去,這才死了。 [8]  [11] 
還有説李師師隨便嫁了個商人,終了一生。據《耆舊續聞》載,李師師在南徙途中,竟意外地碰到周邦彥,兩人互訴衷腸,淚流滿面。李師師準備跟隨周邦彥,但“師師欲委身而未能也”,因為周妻死活不從。兩人就此話別,各自消失在逃難的人羣中。李師師寓居杭州三年後,有人給她帶來一封信,是周邦彥《解連環》,詞末曰:“水驛春回,望寄我江南梅萼。拚今生,對花對酒,為伊淚落。”另有一種説法:靖康之難後,李師師隨逃難的人羣流落江南。《青泥蓮花記》稱:“靖康之亂,師師南徙,有人遇之湖湘間,衰老憔悴,無復向時風態。”《墨莊漫錄》的説法與此相近:“李生(指師師)流落來浙,士大夫猶邀之以聽其歌,然憔悴無復向來之態矣。”受盡折磨後的李師師已心緒蕭索,容顏憔悴,沒有了往日的神態,靠賣唱度日,有時也為當地士大夫唱歌,兩者的區別是一説流落湖南,一説流落浙江。“輦轂繁華事可傷,師師垂老過湖湘。縷衣檀板無顏色,一曲當時動帝王。”這是詩人劉子翬的一首詩,是説在湖南境內與李師師偶然相遇,李師師已經垂垂老矣,過着顛沛流離的生活。 [8]  [10-11] 

四大名妓陳圓圓

陳圓圓原姓邢,名沅,字圓圓,又字畹芳,隸籍梨園,是梨園的歌妓,為吳中名伶。陳圓圓出身於貨郎之家,6歲那年父母雙亡,由姨夫家收養,從此改姓陳,後被姨夫家賣入梨園。 [7] 
陳圓圓
陳圓圓(3張)
當時明崇禎帝有一妃子姓田,其父田畹擔心女兒人老色衰失寵於皇帝,便到江南物色美女,以此來籠絡皇帝。當田畹遇到才色絕佳的陳圓圓後,將其贖走帶到京城,並收為義女,由田妃引薦入宮。此時明帝國已搖搖欲墜,身心交瘁的崇禎帝已無心思享用美色。陳圓圓入宮三個月後仍未能得到皇帝的歡心,只好又回到田府。田畹本想以陳圓圓的美貌博取皇帝的寵愛,以換取崇禎帝對自己的信任,不想卻達不到目的。明末時局動盪,內憂外患,內有李自成大軍由南一路北進直逼京城,外有清軍兵臨山海關。危急時刻,崇禎帝封吳三桂為總兵鎮守天下第一關。戰亂年代,手握幾十萬兵權的吳三桂自然成了達官顯貴們爭相巴結的人物,在吳三桂赴任之前,長袖善舞的田畹也在府中宴請兵權重握的吳將軍。田畹在府中設宴款待這位權傾一時的軍頭,自然由陳圓圓歌舞相伴,吳三桂為陳圓圓的美豔風姿所傾倒,當即與田畹道出心裏話。田畹能攀上這個權傾朝野的軍頭親家何樂不為,當即應允,吳三桂隔日便到田府迎親。 [4] 
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吳三桂的父親吳襄住在北京為李自成所拿。李自成督吳襄手書勸降吳三桂,吳三桂接書後掂量一家老小性命,意欲降李自成,他帶兵走至灤州,忽報愛妾為李自成手下大將劉宗敏掠去。衝冠一怒為紅顏,吳三桂疾歸山海關,襲破李自成大軍,投書多爾袞,打開山海關關門降清。吳三桂重得陳圓圓後寵愛有加,圓圓也一心伺夫,陪同吳三桂進山西、渡黃河、入潼關、去西安、定雲南。吳三桂被清廷封為“平西王”,陳圓圓一度“寵冠後宮”。 [6] 
後來陳圓圓年老色衰,加上吳三桂另有寵姬,陳圓圓萌發退隱之意,她向吳三桂提出在王府僻靜處建一座庵,讓她吃齋唸佛,吳三桂欣然同意。陳圓圓從此在庵里布衣素食,不再過問宮中諸事,卻留心時局變化。康熙十二年,清廷下令撤蕃,吳三桂起兵反清。康熙十七年,吳三桂在衡陽稱帝,國號大周。稱帝不到半年,吳三桂就在當年的8月18日病死。吳三桂死後,陳圓圓偕吳三桂小兒子吳應麒等秘密離開雲南,潛入岺鞏縣的密林山洞,臨走時密語庵內親信,待清兵來攻打時,便將她的衣物頭飾投之蓮花池中,對外宣稱自殺。清康熙二十八年,陳圓圓在貴州病逝。 [7]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