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師師

(北宋歌妓)

鎖定
李師師,生卒年不詳,北宋末年歌妓 [4]  [13] 東京開封府(今河南省開封)人。多見於野史、筆記小説。據傳,李師師曾深受宋徽宗喜愛,得到過宋朝著名詞人周邦彥的垂青,更傳説曾與《水滸傳》中的燕青交好,傳説愛慕燕青。由此可見,其事蹟頗具傳奇色彩,也間接證明了李師師的才情容貌非常人能及。
李師師是汴京名妓,是文人雅士、公子王孫競相追捧的對象,在仕子官宦中頗有聲名,連宋徽宗也聞其名而想一睹芳容。李師師與宋徽宗的故事也傳為佳話。
有説法是,李師師後來進入宮廷並被宋徽宗冊封為李明妃、瀛國夫人;也有説法是,李師師從未進過宮廷。 [2]  [11] 
北宋末年宋徽宗被擄,關於李師師的下落有多種説法 [12]  ,其下落成為了千古之謎。
別    名
王師師
飛將軍
所處時代
北宋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汴京(今河南開封)
本    名
李師師
性    別

李師師人物簡介

李師師,汴京(今河南開封)人,北宋歌妓 [4]  [13]  。擅長歌舞,深諳詩詞,在諸多仕子官宦中頗有聲名。是文人雅士、官宦富商爭相追捧的對象。事蹟多見於野史、小説。小説《水滸傳》對她有過描寫。
她原本是汴京城內經營染房的王寅的女兒,三歲時父親把她寄名佛寺,老僧為她摩頂,她突然大哭。老僧人認為她很像佛門弟子,因為大家管佛門弟子叫“師”,所以她就被叫做王師師。在王師師四歲時,父親因罪死在獄中。父母雙亡的她因此流露街頭,一位李姓歌妓 [2]  見她是個美人坯子,於是將她收養,並隨其姓改名為李師師,教她琴棋書畫、歌舞侍人。 [2] 
後來,李師師成為汴京名妓,是文人雅士、公子王孫競相爭奪的對象,最後連宋徽宗也聞其名而想一睹芳容。高俅王黼自然慫恿宋徽宗,並信誓旦旦地保證不會走漏消息。

李師師相關爭議

歷史上曾有過兩個李師師。
第一個李師師約出生於公元1062年左右,是東京城內經營染房的王寅的女兒,師師天生一副美聲唱法的好嗓子,加上養母的悉心指點,不滿15歲的小孩,就已經是“人風流、歌婉轉”,在首都各教坊中獨領風騷,高樹豔幟。根據各種資料來看,和李師師有過交往的歷史名人中有北宋著名詞人張先晏幾道秦觀周邦彥以及宋徽宗趙佶等人。李師師最擅長的是“小唱”,所唱多“長短句”,即今之宋詞。 [3] 
羅忼烈先生的《兩小山齋論文集》中有此考證。有記載張先曾專為李師師創作新詞牌師師令》並有一詞雲:
謝寧版李師師
謝寧版李師師(4張)
“香鈿寶珥。拂菱花如水。學妝皆道稱時宜,粉色有、天然春意。蜀綵衣長勝未起。縱亂雲垂地。
都城池苑誇桃李。問東風何似。不須回扇障清歌,唇一點、小於珠子。正是殘英和月墜。寄此情千里”。
詞中描述,當時的李師師尚屬未成人的小姑娘,假設此時李師師為12歲;而張先生於990年卒於1078年,終年89歲,即使他於85歲高齡時作的《師師令》一詞,那麼李師師最遲於公元1062年出生。不論如何,李師師初出道時,張先足有80餘歲高齡了,秦樓歌坊中又多流傳他的詞作,年老望重,由他專為李師師創作新詞牌《師師令》,如同著名音樂製作人要捧紅一歌壇新人,自然毫不費力,何況李師師本身也靈心慧質、能歌善舞。
據以上推測李師師在公元1080年前後就紅極一時了。此時秦觀(1049-1100)文采風流名動一方,李師師對他也曾一度迷戀,二人交往比較頻繁。秦觀作《一叢花》詞贈李師師:“年來今夜見師師。雙頰酒紅滋。疏簾半卷微燈外,露華上、煙嫋涼口。簪髻亂拋,偎人不起,彈淚唱新詞。
何晴版李師師
何晴版李師師(8張)
佳期誰料久參差。愁緒暗縈絲。相應妙舞清歌夜,又還對、秋色嗟諮。惟有畫樓,當時明月,兩處照相思。”
才子佳人,互相愛慕,本是一段佳話,但奈何秦少游自是花花文人,李師師長在倡家,所以註定是一段沒結局的故事。儘管有“簪髻亂拋,偎人不起,彈淚唱新詞”的感慨與痴情。
晏幾道也曾作《生查子》詞寫她的色容:
“遠山眉黛長,細柳腰肢嫋。妝罷立春風,一笑千金少。
歸去鳳城時,説與青樓道:遍看穎川花,不似師師好。”
秦觀之後,和李師師交往最密切的文人當數週邦彥了。周邦彥(1056-1121),字美成,號清真居士,妙解音律、工於文詞,因其詞句綺麗絕倫,京城歌妓無不以唱他的新詞為榮。初見李師師時,周邦彥便覺相見恨晚,即填了一首《玉蘭兒》記錄他對李師師的印象:
“鉛華淡佇新妝束,好風韻,天然異俗。彼此知名,雖然初見,情分先熟。
爐煙淡淡雲屏曲,睡半醒,生香透玉。賴得相逢,若還虛度、生世不足。 ”(《大宋宣和遺事》)
師師喜歡他的文采,樂於和他接近,交往日久,二人關係甚為密切。 宋人陳鵠耆舊續聞》中記載:“美成至角伎李師師家,為賦《洛陽春》雲,
‘眉共春山爭秀,可憐長皺。莫將清淚濕花枝,恐花也如人瘦。
清潤玉簫閒久,知音稀有。欲知日日依欄愁,但問取亭前柳。’”
從中不難看出周邦彥對李師師的讚美和同情,並規勸她找個知心之人出嫁,以解愁苦。可見,二人友誼深厚,絕非一般。此時的李師師,久居煙花之地,自然厭倦,不能説沒有從良成家之念,《洛陽春》一詞寫出她心事,自是對這詞歡喜無限,寫此詞的周邦彥也儼然成了她的知心愛人。況且周邦彥只比她大6歲左右,屬同輩中人。然而並不是想嫁就能嫁得出去的,因為李師師的歌妓身份太特殊了。她又遇到了一生中另一個重要人物:宋徽宗趙佶。可是,宋徽宗趙佶生於1082年,1100年19歲時即位,根據資料1109年第一次見到李師師,此時宋徽宗28歲,李師師48歲,宋徽宗如何貪歡好色,也決不會肯同一個48歲的母親輩的老婦來往。
所以,如果認為李師師出生於公元1062年左右,那麼她同宋徽宗趙佶有戀情那是不可能的,那些故事也純屬子虛烏有。可是,李師師和宋徽宗趙佶交往的故事實在太多了,很多前人的小説、筆記中都有記述,前文説的南宋張端義的《貴耳集》中記述的故事便是一例,南宋無名氏的《李師師外傳》及明代梅鼎祚《青泥蓮花記》也都詳細記述了李師師和宋徽宗趙佶交往,於是便有了第二個李師師。
第二個李師師約出生於公元1090年左右。
馬蘇版李師師
馬蘇版李師師(4張)
據張邦基《墨漫錄》説:“政和間,李師師、崔念奴二伎,名著一時”。可見政和年間(1111-1118),李師師紅極一時。而師師“門第尤峻”,像他這樣的人已無緣邀請她來作藝飲酒了 [4]  ,只得寫了兩首詩酸酸地“追往昔”。迎人桃出隔牆花,可以想見她的金錢巷住宅門前有株垂柳,柳條的枝葉幾乎正對垂着珠箔的門簾,隔着圍牆有一株櫻桃掩映在碧紗窗上,花枝伸出圍牆,似乎在歡迎來客。他當然不知道:宣和年間李師師“門第尤峻”,與徽宗的垂青是大有關係的。
李師師的生平記述最為詳細的,當數南宋無名氏所作的《李師師外傳》,文中言及李師師與宋徽宗趙佶相遇於大觀三年(1109 年)八月十七。直到宣和二年(1120年)宋徽宗又去找李師師。為了來往方便,趙佶在張迪的建議下修了條“潛道”直通李家。有一次宮內宴會,嬪妃雲集,韋妃悄悄地問趙佶:“是個什麼樣的李家姑娘,令陛下如此喜歡!”趙佶説:“沒什麼,只要你們穿上一般的衣服,同師師雜在一起,她和你們會迥然不同,那一種幽姿逸韻,完全在容色之外”。可見,李師師並不只是容貌美,更重要的是有一種氣質美。再後來,宋徽宗把皇位讓給宋欽宗,自號道君教主,退居太乙宮,同師師的見面就少了。當時金兵同大宋開戰,河北告急,李師師主動將自己的財富捐給河北作軍餉,自己則出家慈雲觀了。
以上便是《李師師外傳》中記述的李、趙交往的情況,其他版本也都類似。《大宋宣和遺事》裏還説李師師曾被冊封為李明妃、瀛國夫人。《大宋宣和遺事》中記載:“徽宗悉聽諸奸簸弄,冊李師師做李明妃,改金錢巷喚做小御街,將賣茶周秀除泗州茶提舉。蓋宣和六年事也。” [11]  以及“後半載,徽宗與林靈素、李明妃,並高俅、楊戩宴於千秋庭。是夜月色如晝,徽宗與林靈素、明妃三人賞月,酒闌,令林靈素宿于禁內。徽宗與李妃寢睡不着,披衣而起,與國師閒話,坐於千秋庭。” [10] 
《翁天脞語》裏也有記載:“山東巨寇宋江,將圖歸順,潛入東京訪師師”。宋江之所以訪師師,是因為他知道李師師和宋徽宗比較熟,所以來託她在徽宗面前説説好話。種種資料表明李師師和宋徽宗趙佶有過交往這一基本事實,王國維老先生也是比較認同的,但國學大師王國維則説李師師從未進過宮廷。 [2] 
宋江起義是宣和元年到三年間的事,“潛入東京訪師師”就算是宣和二年(1120年)的事,以此年李師師27歲推算李師師應是1093年左右出生。當然,《水滸傳》是小説,依此推算李師師的實際出生年份,很不科學,但也總不至於太離譜。我們知道《水滸傳》為施耐庵所著,但很多人包括金聖嘆都認為施耐庵只寫到大聚義即前七十回,後面為其弟子羅貫中所續。羅貫中另著有《三國演義》,對歷史掌故頗有研究,雖説是小説,但一些關於年份方面的事,總是大差不多的。如果接受了李師師出生於公元1090年左右這樣一個觀點的話,亦可解讀不少和李師師相關的軼事,特別是和宋徽宗趙佶的交往等。當然,還有一些事情只能另作他解了,比如張先師師令》中的“師師”必然不會是宣和年間的李師師,因為張先1078年就已去世;同樣秦觀詞中所寫的“師師”也不可能是宣和年間的李師師了,因為秦觀1100年去世時李師師才10歲左右;那麼他們所説的“師師”有可能是“張師師”或“趙師師”了?但李師師和周邦彥的交往應該是真實的,但這樣一來,李師師20餘歲正走紅的時候,周邦彥已是年近60垂垂老矣,他那首著名的《少年遊》(並刀如水)也不可能是寫給李師師的了,因為據羅忼烈先生考證那是周邦彥年輕時所作。
周邦彥詞《少年遊》:並刀如水,吳鹽勝雪,纖手破新橙。錦幄初温,獸香不斷,相對坐調笙。
低聲問:向誰行宿?城上已三更,馬滑霜濃,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宋朝北南交替的時候,出過一位詩人劉子翬。絕大多數史書裏記載他生於1100年,錢鍾書先生的《宋詩選注》註明他的生卒年代是1101年至1147年,這些都不重要,宋室南渡後多活一年少活一歲,和李清照一樣,不過是添減家國之恨罷了。劉子翬在詩壇上的成就大概不如同朝代的蘇軾黃庭堅之輩,這不能怪他天資不夠,是他的學堂太過忙碌,沒有相應的時間和精力寫詩填詞,因為正是他培養出了宋朝一代理學家朱熹朱老夫子,也算是育人有方。他還有另外一些學生,想必成績不如朱熹,或者人生的際遇沒有抓住,大都默默無聞。包括他自己,身後的風光也盡被朱熹佔去,後世很多讀書人往往先知其徒,再知其人。《宋史》434卷有他的傳記,身後遺下文集《屏山集》20卷,胡憲為之序,朱熹作跋,當年自是風光一時。錢先生的《宋詩選注》選了劉子翬三首詩,前面兩首是《江上》、《策杖》,後面是組詩5首《東京紀事》,最後一首如下:
輦轂繁華事可傷,師師垂老過湖湘; 縷衣檀板無顏色,一曲當時動帝王。
詩裏的“師師”當然責無旁貸的描寫宋朝名妓李師師,實際上這是一首簡單明瞭的詩作,裏面只出現了兩個人物,一是歌妓李師師,二是帝王——宋朝第八個皇帝徽宗趙佶。
這裏姑且按照詩人劉子翬的説法“當年一曲動帝王”,起碼徽宗聽過李師師小姐的演唱會,並且親切接見過。可是後來,政局突變。徽宗皇帝在司馬光的“元佑黨人”和王安石的“新法派”之間來回搖移,每一次樹起一派,就要打壓另一派,這樣當然吃虧的是老百姓,金性堯先生甚至認為李師師也“被宋政府抄過家”。緊接着,北宋滅亡,徽欽二帝迤邐北去到位於如今黑龍江於依蘭縣城西北的“五國城”坐井觀天,李師師隨着逃難人流南渡長江,漂泊與山川湖海之間,過着顛沛流離的日子。而當詩人劉子翬在湖南境內與她偶然相遇時,李師師已經年過六十,垂垂老矣。劉子翬乍見當年名動京師的風雲人物,如今徒經喪亂,惶惶如過江之鯽,難以自保,跋涉在兩湖的嶂山霧嵐中,縷衣檀板早已失落,不亦悽慘!金性堯先生説:“從一曲當年到垂老湖湘,中間就包含着東京與杭宋兩朝掌故”。

李師師相關作品

李師師李師師外傳

李師師連環畫
李師師連環畫(7張)
宋代傳奇小説。出自《琳琅秘室叢書》。作者不詳。收入魯迅校錄的《唐宋傳奇集》。本篇寫李師師原是北宋東京染匠王寅的女兒﹐4歲時父母俱亡﹐由倡家李姥收養。及長﹐色藝雙絕。經內侍官張迪引薦,結交了假稱是大商人趙乙的宋徽宗﹐前後受賜金銀財寶器用食物非常多。徽宗退位後﹐師師將其所賜金銀獻給官府作為抗擊金人的軍餉﹐並賄請張迪轉求徽宗准許她出家當道士。不久﹐金人攻陷東京﹐大漢奸張邦昌為討好主子﹐把她獻到金主帥闥嬾之前。師師在痛斥張邦昌之後吞金而死。
這篇小説和大多數宋代傳奇不一樣﹐不寫歷史故事而寫當代的現實題材。它描寫宋徽宗窮奢極侈﹐荒淫失政﹔勾畫張迪不顧人民死活﹐極力阿諛逢迎的醜惡嘴臉。特別是塑造了一個向來被視為低賤卻為抗擊侵略者慷慨解囊﹐在敵人面前表現得大義凜然的歌妓形象,這對當時那些賣國求榮的投降派來説﹐無疑有深刻的諷刺﹑批判意義。它的結構謹嚴﹐語言雅潔﹐描寫細膩﹐是宋人傳奇中一篇不可多得的好作品。
張端義貴耳集》和《宣和遺事》均載有李師師軼事。後來的《水滸傳》也根據這些記載﹑傳説記敍了這個故事。

李師師水滸傳

在《水滸傳》中,李師師絕對是引人注目的角色。她在宋江受招安中起了穿針引線的關鍵作用,就因為她是“天子心愛的人”。《靖康稗史》也説“侯蒙上書,未若師師進言”,小説的構思倒並非空穴來風。
李師師在歷史上確有其人,與宋徽宗也真有過一段感情。但《水滸傳》中的李師師基本上是小説家的虛構,人們自然希望瞭解那個真實的李師師。關於李師師,除了宋代筆記野史裏的雪泥鴻爪,最集中的材料有兩種。一是南宋平話《宣和遺事》,一是清初著錄的《李師師外傳》,兩者都是與《水滸傳》相去不遠的小説家言。相對説來,後者是明代所作,自不足以徵信;倒還是《宣和遺事》,因説本朝史,總得有基本史實作為故事的背景與骨幹,去偽存真,還可以沙裏淘金。

李師師失蹤之謎

1125年,宋徽宗禪位給太子趙桓,太子尊徽宗為道君太上皇帝,住在太乙宮內,專奉道教。不久,金兵大舉入侵,宋軍節節敗退,宋徽宗與宋欽宗在靖康之難成了金人的俘虜。金軍本想連李師師一起俘虜,但沒有成功。
宋朝南渡後,李師師下落不明。有人説她捐出財物資助宋軍抗金,自己在慈雲觀出家做了道士;有人説她被金軍掠走,她蓬頭垢面,不肯盥洗更衣去見金人,乘人不備,吞金簪自殺;也有人説她隨便嫁了個商人為妾,後來在錢塘江淹死了。

李師師民間傳説

戚美珍版李師師 戚美珍版李師師
宋徽宗趙佶一生生性輕浮,除了愛好花木竹石、鳥獸蟲魚、釧鼎書畫、神仙道教外,還嗜好女色如命,後來更是終日沉湎其中,放浪形骸,不能自拔。徽宗的後宮中妃嬪如雲,數量驚人,史書記載有“三千粉黛,八百煙嬌”。但是與這些妃子日夜纏綿,朝夕相擁,再美味的佳餚吃多了也會膩煩,再綺麗的景緻眼熟了也不再新奇。一日,他閒得無聊,在一個團扇上提筆寫了“選飯朝來不喜餐,御廚空費八珍盤”十四個字,忽然文思枯竭,讓一位大學士續下一句。那人特別會揣摩趙佶的心思,就續了句“人間有味俱嚐遍,只許江梅一點酸”。甜酸爽口的楊梅當然會解御廚八珍之膩。趙佶的人間女色“一點酸”就是名滿京師的青樓歌伎李師師。
李師師,生卒不詳,北宋末年東京名伎。本姓王,四歲時亡父,因而落入倡籍李家,改名李師師。據載,她氣質優雅,通曉音律書畫,芳名遠揚開封城。可能由於童年淒涼的生活在李師師心裏刻上了深深的烙印,成名之後,她給人的感覺始終總是淡淡的憂傷,她喜歡悽婉清涼的詩詞,愛唱哀怨纏綿的曲子,常常穿着乳白色的衣衫,輕描淡妝,這一切都構成了一種“冷美人”的基調,反而更加迷人。徽宗對李師師早就有所耳聞,一日便穿了文人的衣服,乘着小轎找到李師師處,自稱殿試秀才趙乙,求見李師師,終於目睹了李師師的芳容:鬢鴉凝翠,鬟鳳涵青,秋水為神玉為骨,芙蓉如面柳如眉。徽宗聽着師師執板唱詞,看着師師和樂曼舞,幾杯美酒下肚,已經神魂顛倒。李師師温婉靈秀的氣質使宋徽宗如在夢中。
從此以後,徽宗就經常光顧李師師的青樓,於是金屋藏嬌,香温玉軟,二人極其繾綣。 [2]  李師師也不敢招待外客。有權勢的王公貴族也只能迴避三舍,她的青樓門前已是冷落車馬稀,但有一人李師師自己不能割捨,他就是大税監周邦彥。周邦彥也是一名才子,他風雅絕倫,博涉百家,並且能按譜制曲,所做樂府長短句,詞韻清蔚,是當時的大詞人。有一次宋徽宗生病,周邦彥趁空幽會李師師。二人正耳鬢廝磨之際,忽報聖駕前來,周邦彥一時無處藏身,只好匆忙躲到牀鋪底下。宋徽宗送給李師師一個從江南用快馬送到的新鮮橙子,與她邊吃邊調情。這天由於徽宗身體沒全好,才沒留宿。徽宗走後,周邦彥填了一首詞《少年遊·感舊》譏諷:“並刀如水,吳鹽勝雪,纖指破新橙。錦幃初温,獸香不斷,相對坐調箏。低聲問:向誰行宿?城上已三更,馬滑霜濃,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這首詞將徽宗與李師師的情事細節傳神地表現出來。後來徽宗痊癒,再找李師師宴飲,他不禁惱羞成怒,第二天上朝時,就讓蔡京以收税不足額為由,將周邦彥罷官免職押出京城。李師師冒風雪為周邦彥送行,並將他譜的一首《蘭陵王》唱給宋徽宗聽。李師師一邊唱,一邊流淚,特別是唱到“酒趁哀弦,燈映離席”時,幾乎是泣不成聲。宋徽宗也覺得太過嚴厲了,就又把周邦彥招了回來,任命他為管音樂的大晟府樂正。至於李師師,後來也被召進了宮中,冊為李明妃。
但金兵進逼開封,徽宗將皇位讓給太子欽宗後,李師師失去靠山,被廢為庶人,並被驅出宮門,地位一落千丈。據傳她為了免禍,自乞為女道士。不久,東京淪陷,北宋滅亡。金兵俘虜徽、欽二帝和趙氏宗室多人北返,李師師的下落也變得眾説紛紜,撲朔迷離了。
李師師的名字在野史傳聞及人們茶餘飯後的閒聊中,也是津津樂道的話題,她的故事也隨之帶上了一層傳奇乃至神秘的色彩。由於李師師色藝雙全,貌若天仙,同時琴棋書畫無所不通。文人的筆記小説中記載着她與不少文人的交往,如張端義《貴耳錄》、張邦基墨莊漫錄》,都記載了她與大詞人周邦彥、晁衝之的來往和詩詞酬答的故事。
李師師出宮之後,到金兵擄二帝北上之前,她的下落有兩種版本:《三朝北盟會編》説她被驅逐之後,接着又被抄家;而《李師師外傳》中説她自知富有,抄家是難免的,便主動將自己的財富捐給河北作軍餉。不管如何,兩種説法的結局是一樣的,即曾經名噪一時、富甲一方、權勢傾天的李師師成了一貧如洗的平民女子。
而“靖康之恥”後的李師師下落,更有如下三種説法:

李師師第一種説法

以死殉國。《李師師外傳》記載説,金人攻破東京後,金主也久聞李師師的大名,讓他的主帥撻懶去尋找李師師,但是尋找多日也沒有找到。後來在漢奸張邦昌的幫助下,終於找到了李師師。李師師不願意伺候金主,先是用金簪自刺喉嚨,但是沒有成功,於是又折斷金簪吞下自殺。臨死之前,她大罵張邦昌:“告以賤妓,蒙皇帝眷,寧一死無他志。若輩高爵厚祿,朝廷何負於汝,乃事事為斬滅宗社計?”清朝人士黃廷鑑琳琅秘室叢書》也據此稱讚她的殉國行為是大丈夫氣概的表現,“師師不第色藝冠當時,觀其後慷慨捐生一節,饒有烈丈夫概,亦不幸陷身倡賤,不得與墜崖斷臂之儔,爭輝彤史也”。認為這一行為將在歷史上永放光芒。後世的通俗小説多沿襲這一説法。但小説作者主要是借人借事來抒發亡國的感慨,沒有什麼事實依據,因而學者多對此説持有異議。魯迅在《中國小説史略》中將《李師師外傳》稱為傳奇,宋之在《皇帝與妓女》一書中認為“外傳的作者所寫的是傳奇,恐怕是感慨多於事實,作者大概是想借李師師的忠義以諷世”。鄧廣銘東京夢華錄注》認為此書“一望而知為明季人妄作”。蔡東藩宋史通俗演義》、李逸候《宋官十八朝演義》也都認為是作者借李師師諷世。

李師師第二種説法

老死江湖。《青泥蓮花記》記載:“靖康之亂,師師南徙,有人遇之湖湘間,衰老憔悴,無復向時風態”。張邦基《墨莊漫錄》書中稱李師師被籍沒家產以後,流落於江浙一帶,有時也為當地士大夫唱歌,“靖康間,李生與同輩趙元奴及築毯吹笛袁綯、武震輩,例籍其家。李生流落來浙,士大夫猶邀之以聽其歌,憔悴無復向來之態矣”。清初陳忱水滸後傳》繼承了這一説法,説李師師在南宋初期,流落臨安(杭州),寓居西湖葛嶺,操舊業為主“唱柳耆鄉‘楊柳外曉風殘月’”。宋代評話《宣和遺事》也有類似記述,但添加了“後流落湖湘間(今湘南一帶),為商人所得”。宋人劉子翬《東京記事詩》雲:“輦轂繁華事可傷,師師垂老過湖湘,縷金檀板今無色,一曲當年動帝王”。是説在湖南境內與李師師偶然相遇,李師師已經垂垂老矣,過着顛沛流離的生活。 [6]  這個説法,悽悽切切,充滿惆悵之感,頗有“門前冷落車馬稀”和“落花時節又逢君”的苦味,很可能是時人的借托。

李師師第三種説法

被俘北上。稱李師師在東京失陷以後被俘虜北上,被迫嫁給一個病殘的金兵為妻,恥辱地了結殘生。清人丁躍亢《續金瓶梅》等書皆宗其説。但也有人提出異議,當時金帥撻懶是按張邦昌等降臣提供的名單索取皇宮婦女的,李師師早已當上了女道士,自然不在此例,所謂是“師師必先已出東京,不在求索之列,否則決不能脱身”。
縱觀以上種種説法,似乎以第二種説法較為可信。東京失陷前,李師師已廢為庶人,當了女道士,説她匿於民間,流落於江浙。總之,小説家為潤飾其作,點綴人物,各取所需,所以所取李師師的歸宿種種不一;追根朔源,主要由於李師師是與亡國君主有關係的女子。皇帝與歌妓,貴賤懸殊,其情事也必涉及國事,有關她的傳聞,不免有許多臆測和訛傳的成分,因而她的歸宿究竟如何,恐怕永遠是難解之謎了。

李師師人物評價

李師師,北宋末年色藝雙絕的知名歌妓,她慷慨有快名,號為“飛將軍”。又因李師師一身正氣,敢愛敢恨,有“紅妝季布”之稱。 [5]  她的事蹟在筆記野史、小説評話中多有記述。較早的可見張端義貴耳集》 、張邦基墨莊漫錄》 、宋代評話《宣和遺事》。相傳李師師還為保護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畫卷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李師師人物總結

多版本李師師
多版本李師師(4張)
天性麗質 造化獨鍾 直教人百轉千般嘆
東京汴梁,林立層層酒樓,處處齋館,上至達官貴人,下到平民百姓,穿梭往來,一派繁華景色。
其中有座礬樓,雕樑畫棟極是華麗,吸引無數富商豪門,王孫公子、文人騷客來此遊玩歡宴。東京城酒樓無數,可唯有這礬樓盡日絲竹聲聲,人頭攢動,門庭若市。之所以有如此景象盡皆因為礬樓之中有一位絕色美女,喚作李師師。
市井傳言這李師師身世頗有些坎坷,是個挺可憐的人。她原本不姓李的,乃東京城裏一個叫王寅的染布匠的女兒,他的老婆剛剛生下李師師的時候,便去世了。王寅便用豆漿代替奶水喂她,竟使這個女孩活了下來——所以有後代賣豆漿的聰明之人,用上了這個例子打廣告,説是“喝豆漿,聰明又漂亮,好比李師師”。王寅為了祈求女兒平安,按照當地的習俗,送她到廟裏舉行捨身入寺廟的儀式,因為當時做活佛弟子的,在風俗習慣上都被稱呼為“師”,王寅便給她取名叫作“師師”。師師四歲的時候,王寅因為為朝廷染布延期入獄,後來去世了,師師成了一個孤兒,幸好礬樓的李婆婆收養了她,從此她便在礬樓裏住下來,也改姓李,叫李師師。等她長大的時候,不僅模樣兒長得美麗,技藝也出眾,聲名漸漸地越來越響,後來竟而成為了東京城裏最有名氣的藝伎。在東京城市提及礬樓李師師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可偏偏李師師因為紅透了整個東京城,自是常人不能一見的,所以能一睹芳容的,只有那些達官顯貴了,偶有那些知書達禮之人也會受到格外的禮遇,被請進樓中小敍。於是乎東京城內又無端多了無數聲無可奈何的長嘆。
這日,著名的大學士秦少游慕師師之名,也來到礬樓,李婆婆慌忙命人傳來李師師。師師見罷秦少游,不禁慟容,師師稱得上是柔媚無雙,加上眉間那顆美人痣,真是風情萬種,人見人愛。言談之間又極有悟性,詩文酬唱不必説,琴棋書畫又得上乘。最撩人的是她唱曲的嬌聲,有勾人魂魄之力。秦大學士還為師師寫下一首《一叢花》詞 [8] 
年時今夜見師師,雙頰酒紅滋。
疏簾半卷微燈外,露華上、煙嫋涼颸。
簪髻亂拋,偎人不起,彈淚唱新詞。
佳期誰料久參差。
愁緒暗縈絲。
想應妙舞清歌罷,又還對、秋色嗟諮。
惟有畫樓,當時明月,兩處照相思。
可秦觀何曾想到,李師師日後竟成為一位芳名永駐、身世飄轉,千秋歷史極難評説的人物。
一曲新詞動帝王
日子一天一天地過去,時光流轉之間,李師師的生活卻在不經意之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一天,礬樓來了位四十來歲的貴雅客人,自稱商人趙乙,此人生得是面白如玉,風度翩翩,眼波之中一股小視一切的神氣透射出來。誰又能想到,這位找上門來,自稱趙乙的竟是宋徽宗。
眾所周知,大宋的徽宗皇帝趙佶是個很精通詩詞歌賦、琴棋書畫的高手,他既是皇帝,也是個不折不扣的風流才子,儘管有後宮佳麗無數,但時間久了他也覺得沒意思了,挺生厭的。這下便有討好皇帝的人,唆使他化裝成平民百姓,偷偷溜出皇宮去尋花問柳。有個叫張迪的太監,在他淨身進宮前喜歡出入煙花柳巷,他自然也知道李師師的芳名,便把這些告訴了徽宗皇帝。
徽宗一聽,興奮得很,馬上準備厚禮送給李媽媽,然後帶着幾十個人馬微服出訪,去到了李師師所在的青樓。徽宗自稱“趙乙”,拿着兩匹紫茸、兩端霞毿、兩顆瑟瑟珠、二十鎰白銀上門求見。師師的人生,從此寫就一段傳奇。 [9]  李師師因為自己是“名人”的緣故,對客人都不怎麼放在眼裏,何況她覺得就算送再多的錢給媽媽又如何,還不過是個發了點財的暴發户,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只是慕我的名來到這裏,既是為我傾倒,那我才是老大,我説了算,我不答理你就不答理你,你能把我怎麼着?徽宗左等右等,都不見師師出來,心急得很,又不好發作,便只能靜靜地等待。正焦急之間,忽聽簾外細步輕搖,纖影晃動,一個極是動聽的聲音問道:
“李媽媽,客人可還在麼?”
那聲音如怨如慕,如泣如訴,如煙波流散,如東風撫蘭,鑽入耳中,沉入心底,竟是説不了的受用。
簾瓏輕挑,李師師衝完了涼,懶洋洋地步入房中,徽宗一見剛出浴完畢的美女,簡直驚呆了,他實在是不相信天底竟有如此美麗的女子。
李師師看向徽宗時,也驀然發現此人與常人極不相同,生得俊朗不説,眉宇之間也頗是威嚴,當是高貴人物,可終究猜不透此人來歷,知道自己已是怠慢,忙盈盈下拜,走到琴前,專為徽宗唱了一曲《萬里春》:
千紅萬翠,簇定清明天。為憐他種種清香,好難為不醉。
我愛淙如何?我心在個人心裏。便相看忘卻春風,莫無些歡意"。
李師師的歌喉琴藝,在東京,是少有匹敵的。聽了她柔綿婉約的彈唱,趙乙如痴如醉,彷彿墜入夢中,以手不自覺地和拍相擊。宋徽宗看着李師師輕佻微逗、眉目傳情,早已忘記了自己是皇帝,便與李師師百般調笑起來。
起初,師師只當趙乙是個捨得大把撒鈔的商人,並沒完全放在心上。直到徽宗微服私訪的消息在滿京城傳開,李姥和師師才猛然驚覺,那個一擲千金的客人趙乙,竟然就是才藝絕世的風流天子宋徽宗。自此之後,師師閉門謝客,紅闈香燭只為君燃。 [9]  徽宗解下龍鳳鮫綃絲帶,送給師師作定情信物。因為徽宗還要去早朝,所以天色微明之時,便匆匆告別了。
宋徽宗到李師師這裏來的次數多了,也便招致很多非議。有個叫賈奕的小官吏和師師情誼匪淺,酒後醋意大發,竟痛快淋漓地寫了闕詞,説什麼“滿掬沉檀噴瑞煙,報道早朝歸去晚迴鑾,留下鮫綃當宿錢”,語含譏諷。因為這事,賈奕惹怒了徽宗,險些引來殺身之禍。最終徽宗將他遠遠地貶到瓊州去了。 [9] 
《於文龍水滸人物譜》中的李師師 《於文龍水滸人物譜》中的李師師
絲帶拿在手中,再看看那瀟瀟灑灑的瘦金體,李師師想到與自己同牀共枕的竟是當今皇上,不禁嚇了一身的冷汗。但轉念一想:“皇帝既然肯來看我,則必定不會忍心殺我的。如果他真有一天殺了我,大家都知道是因為皇帝放蕩引起的,對他的聲威有損,這是他最為忌諱的,所以他絕不會對我下毒手的”。
儘管徽宗與李師師的事傳了出去,可徽宗並沒有把她怎麼樣。第二年的元月,皇帝反而還派人送來了一把名琴給李師師,又送了銀子給李媽媽。三月,皇帝又換衣服微服來到了青樓,與李師師共享魚水之歡,還為她居住的小樓題名為“醉杏樓”。皇帝與李師師秘密往來的事情,皇宮內部也有傳聞。皇后鄭氏勸諱皇帝説:“歌妓之流地位低下身份卑賤,不宜跟皇上龍體接近。而且夜裏微服出行,也怕會出意外,但願陛下能自愛。再説,皇上作為一國之君,萬人之表,此事在民間泛傳,其何以禁?”皇帝聽了,覺得有道理,便沒有再去李師師那裏了,時間長達一年之久,但是暗地派人給她送禮,卻從未停止過。
微宗皇帝曾經説過,論才、論貌、論人品,後宮嬪妃無一人能及李師師,他也曾經與皇后嬪妃閒聊説起李師師,對於談及寵愛她的原因打過一個比喻:“假如從你們嬪妃當中挑出一百人,把釵環首飾卸下來,換上素妝,讓她同樣打扮,混在一起,人們一眼就能認出她與你們的不同,她那種氣韻風采,不是僅僅能從面貌和身段上的美去體會的”。
所以,一年未見,皇帝特別想念李師師,終於,宣和二年的時候,皇帝又瞞過後宮嬪妃,溜出去與李師師幽會。因為這樣躲躲閃閃的終歸不便,於是張迪又獻一計:在離宮旁邊秘密地挖一地道通向青樓,如此不易為外人察覺聖上的行徑,也可保聖上的安全。於是,離宮一帶被列為禁區,作為御林軍的禁地,而地下挖的通道則直接通到了李師師的門口,徽宗便常常從地道里走過去與李師師幽會。
一個歌伎竟能得一個皇帝的垂愛,當真是罕有之事。
徽宗是中國最無能的統治者之一,他寵信蔡京、童貫,在他的統治期間還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他過了二十五年荒淫腐敗的皇帝生活,北宋朝廷在他的統治之下已搖搖欲墜,而他最終死在了恥辱的俘虜浪途中。微宗喜歡詩詞,在文學藝術方面有着極高的造詣,和李後主一樣,活着極是天真幼稚,雖然他的詞作很平庸,沒有像李後主那樣留下絕世詩作,但北宋時期文學藝術的繁榮也一定程度上有其功勞。
作為官方文化的代表的他,拋棄軍國大事不理,而沉溺於李師師的軟玉温香中,本身便是北宋滅亡的標誌。作為下層女子的李師師,自然也不敢對作為當朝統治者的皇帝有絲毫反對,只能與他“同牀異夢”。
而李師師的悲悽也從徽宗的到來而開始了。
試想,皇帝寵信的女子又有哪個敢吃了熊心豹膽前來招惹呢?
當時還有一位震爍古今的女子,便是號稱婉約詞宗的李清照了,她那首在極度悲痛中寫成的《鳳凰台上憶吹簫》,風靡了京城,到處有人吟唱她的“多少事,欲説還休。新來瘦,非幹病酒,不是悲秋”。“唯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
曾經與李清照有過一面之交的李師師, 因為她是皇上寵幸過的,雖是歌姬,住的西樓上下,一切東西物件都用黃緞子蓋了的,哪裏還有人敢來問津,把個多情的李師師弄成了孤家寡人,獨守着煙花樓,夜夜聽別的歌妓們唱歌,她只能遙望宮禁,獨自淚下。
李清照的這首詞,成了李師師愛不釋手的寶貝,讀一遍哭一遍,覺得李清照字字句句寫到她的心坎兒上,彷彿是按着尺寸為她寫的一般。
至於天下的哀男怨女們,都拿這詞當成相思之苦的最好表達,一時間傳抄無數,清照填此詞時的悲哀心情,反而變得風馬牛不相干了。
天下多少事就是這樣被改變了原來面目的。
閨閣帳中 繡牀底下 不眠夜妙得少年遊
大家都還是命要緊,李師師再美也只能想一想了。
李師師的家中已是門前冷落車馬稀,但內中卻有一人是李師師自己不能割捨的,他就是周邦彥。
周邦彥號美成,錢塘人,生得風雅絕倫,博涉百家,且能按譜制曲,所作樂府長短句,詞韻清蔚,在宋神宗的時候就做了朝廷的太樂正。他和李師師時常往來,李師師以善歌聞名,為她作曲寫詞的就是周邦彥。
有一天皇后生日,他估計皇帝不會來李師師那裏,便溜來與李師師幽會,結果不巧得很,皇帝卻偏偏還是來了,還拎來幾斤潮州柑給李師師嚐嚐,説是快馬加鞭從廣東帶去的,新鮮得緊;周邦彥一頭鑽進了牀底躲避。李師師用剪子剝了幾顆,二人一起吃了,然後又在一起呆了個半天,把周邦彥給急的。好在皇帝還記得皇后生日,覺得應該回去陪她,便走了。周邦彥從牀底爬出來,與李師師談唱一番,又把剛才聽到的事寫成了一首詞《少年遊》,曰: 並刀如水,
吳鹽勝雪,
纖指破新橙。
錦幃初温,
獸香不斷,
相對坐調箏。
低聲問:
向誰行宿?
城上已三更,
馬滑霜濃,
不如休去,
直是少人行。
誰又能想到,這流傳天下的《少年遊》竟是周邦彥在牀底下冥思得來的,天下之大,真是無奇不有了。
周邦彥才華橫溢,李師師亦非泛泛之輩。歌妓大多有些學識,文人與之交流時心情放鬆,靈感紛至,往往能寫出諸多美文,周邦彥也總是在歌妓身上獲得靈感。當時的周邦彥雖是師師的常客,但他已年老,見師師與他結成詞曲知己,他為師師寫新詞,師師替他唱新詞,兩個人一個精詞,一個工曲,一寫一演,一唱一和。周邦彥當時是開封府的小小監税官,可文名浩大,工於音律,能自度曲,以《東京賦》馳名文壇。
傾盡多少才子淚
與皇帝心愛的女人糾纏。周邦彥的晦運也從那首少年遊開始了。
這日,徽宗再次來到李師師所在的礬樓,師師一時興起,把周邦彥的那首《少年遊》唱了出來。這詞題得情景真切,清麗芋綿,李師師十分喜愛,常依着譜,練習歌唱。
宋徽宗一聽,説的竟全是那天在李師師房內的情事,還以為是李師師自己作的,正準備誇獎幾句,李師師隨口説出是周邦彥譜的,話一出口就知錯了,臉色頓顯侷促不安。宋徽宗看了李師師的表情,就知那天周邦彥一定也在房內,臉色頓時變了,心想:朝中大臣明知李師師是我的外寵,還敢再來,那還了得,如果不嚴加懲處,必定會使李師師門户頓開。
當天怏怏地回到後宮,就派心腹收羅周邦彥平日所寫的豔詞,作為罪證,説他輕薄,不能在朝為官,把他貶出東京。
處理完這件事後,宋徽宗心中高興,便又來到李師師的家中,李師師卻外出未歸,一直等到初更,才見李師師回來
“師師,你到哪裏去了,我苦等了好幾個時辰!”
李師師回來了,滿臉愁容,宋徽宗以為她身子不適,起身安慰。別看宋徽宗是九五之尊的帝王,治國事不行,但於這惜香憐玉上,還是個行家:“是不是你親眷之中有人窮苦無依?拿出些銀兩……”
沒等宋徽宗安慰的話説完,李師師款款跪下,淚流滿面:“請皇上恕妾之罪!周邦彥被押解出京!妾念他為妾譜了許多歌詞,今為妾填詞而獲罪,且又年事高邁,好生不忍,所以到都門以杯酒相送!”
安以軒版李師師
安以軒版李師師(8張)
宋徽宗心裏一怔。天子親自治罪的人,李師師居然敢去送行,可見她的膽識。再説,周邦彥又有什麼罪呢,自己只是因為他來到了礬樓一次便尋了藉口打發的。
宋徽宗心裏這樣想,口裏卻問道:"周邦彥説了些什麼?"
李師師是何等機警的女子!見宋微宗這樣問,她覺得周邦彥的命運有了轉機:“心裏好生懊悔呢。他説他是罪有應得,天子聖明呢。臨行,他還為妾教唱了他的新詞《蘭陵王》”。
“真的啊,你還背得下來麼?”徽宗有點佩服周邦彥了。
“容妾理弦而歌吧!”李師師站起,理了理烏雲般的頭髮,取下琵琶,唱出哀而不怨的《蘭陵王》:
柳蔭直,煙裏絲絲弄碧,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登臨望故國,誰讖京華倦客,長亭路,年去歲來,應折桑條過千尺,閒尋舊蹤跡,又酒趁哀弦,燈映離席。
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剪,風快半篙波暖,回頭迢遞便數驛,望人在天北悽側。恨堆積,漸別浦縈迴,津堠岑寂。斜陽冉冉春無極,記月榭攜手,露橋聞笛,沈思前事似夢裏,淚暗滴。
李師師一邊唱,一邊用紅巾擦淚,特別是唱到:“酒趁哀弦,燈映離席”時,幾乎是歌不成聲,宋徽宗聽了,也覺悽然,他自己也是個大有慧根的人,第二天就降旨復召周邦彥為大晟樂正,想不到經此一事反而使周邦彥天天與徽宗混在一起,填詞作詩。有道是:女媧補天已荒唐,又將荒唐演大荒,曹老頭説得極是。
兩首詞居然讓周邦彥的人生大起大落,當真是有趣得很。
宋徽宗如果不當皇帝,一定是個相當不錯的藝術家。他琴棋書畫無所不通,詩詞歌賦無所不精,花鳥魚蟲無所不愛。他的書法自成一格,後世稱為"瘦金書",他的水墨丹青,追溯起來,竟是國畫寫意的開山祖。只可惜他屁股下坐的偏偏卻是龍椅
難醒千古逍遊夢
在李師師的一生中,還有一個人讓她的生命大放異彩,那便是當年梁山泊上的英雄好漢—浪子燕青了。
梁山泊英雄燕青因被官軍追捕而誤入師師家。不知是怎麼回事,她與燕青,雖然是萍水相逢、不期而遇,但她對燕青卻有一種自然而然的親近感。她知道,梁山泊聚集了一大批和當今皇上作對的人,聽出入青樓之中的人們説,這些人都是殺人不眨眼的漢子,可是重義氣,從不濫殺無辜。可官家呢?自己老實本分的父親不是叫他們害死了麼?與梁山泊的綠林好漢相比,官家才是殺人不眨眼的魔鬼!再説,燕青身上,不光沒有一絲兒魔鬼的影子,那清俊儒雅,不是那些權貴老爺、紈絝子弟所有的。據施耐庵先生的《水滸傳》記載,此人乃天巧星轉世,梁山泊排名三十六位,撲術是天下揚名,泰安州曾打敗了擎天柱任原。可謂是文武全才。燕青與李師師的交往,是為了梁山泊招安,為了精忠報國,是無可比擬的大事。如果説,趙佶是一個荒淫的統治者,周邦彥是一個咬文嚼字的酸文人,那麼,燕青就是一個捨己為人的平民英雄。
只可惜,李師師與燕青那一次相逢之後便沒有了各自的消息。
元宵的花燈,是北宋都城東京的一大奇觀。屆時家家門口有燈,特別是官宦人家、青樓妓院門口,花燈的製作從形狀到色彩,更是花樣翻新,爭奇鬥妍。這一年,宋徽宗忽發奇想,要炫耀他的“盛世”的光彩,命全城百姓人等,從十二月初一就開始裝點花燈,直到次年正月十五日止,名之曰預賞元宵。金錢巷內的青樓,都掛出了繽紛的花燈,人出人進,熱鬧得很。唯有李姥姥門口,雖有異樣華貴的花燈,但卻大門緊閉,顯得冷冷清清。對於李師師門前的冷清,人們早就習以為常了。誰還敢效法周邦彥呢?
李師師插圖 李師師插圖
但只有一個人例外。他就是燕青。
梁山頭領宋江一心想着為國家出力,想盡了所有的辦法和路子,想要親面徽宗以表忠心,無奈徽宗周圍小人眾多,哪裏有機會?後來想到了李師師!因為燕青與李師師相識,於是便由燕青帶宋江來見,宋江託師師代向皇上致意,説宋江情願歸順朝廷。
在宋徽宗時常光顧的礬樓,在李師師的閨閣裏,李師師接待了宋江。
酒間,宋江委婉地表達了農民起義軍願以抵禦外侮為重,到邊關禦敵以報國的心情。三盞過後,宋江豪情勃發,就在李師師的書案上,揮毫寫下了他表剖心跡的《念奴嬌》:
天南地北,問乾坤何處,可容狂客?
借得山東煙水寨,來買鳳城春色。
翠袖圍香,鮫綃籠玉,一笑千金值。
神仙體態,薄倖如何消得!
回想蘆葉灘頭,蓼花汀畔,皓月空凝碧。
六六雁行連八九。只待金雞消息。
義膽包天,忠肝蓋地,四海無人識。
閒愁方種,醉鄉一夜頭白。
對宋江表明心跡的陳述,李師師沒有用心去聽,她的心思都在燕青身上,在宋江揮毫題詩的時候,李師師那雙明如秋潭的眸子,始終不離燕青的臉。燕青何嘗不明白李師師的心意!可男子漢大丈夫,在此國事危難之時,應思報效國家,沉溺煙花,壯夫不為!何況大事在身,哪裏容得情絲纏繞!
當宋江、燕青在海棠帶領下打算下樓時,李師師無限幽怨地對燕青説:
“兄弟,天涯浪跡,要多保重,姐身雖污,素心尚在,相見有日,忘……”
説到後來,已經是淚濕粉頰了。
燕青回過頭來,想説點什麼,但又不知説什麼好,他又望了李師師一眼,只説了一句:"善自保重!"就轉身追趕宋江去了。
後來徽宗果聽師師枕中語,派人往梁山泊招安,還在徽宗面前為燕青討了一紙赦書。
韻事自有後人評
那麼,李師師的下場究竟怎樣呢?
這可以説是個謎團吧!
前面説了李師師不可能追隨周邦顏或是徽宗,對於是否跟着燕青去了,也無法肯定。
有這樣幾種説法:
金國的統帥達賴領着的大軍攻破東京城,擄走了徽宗,金國的老大更是命令達賴:“東京城裏有家青樓裏有個美麗的歌妓叫李師師,聽説是一個和趙佶那廝有一腿的女人,我久聞她的芳名了,給我把她找出來,帶到我這裏來讓我看看,重重有賞”。於是,等金國大軍攻下東京城俘虜了徽宗、欽宗兩位皇帝后,便到處搜查李師師的下落,當時“著名的叛徒張邦昌對東京城比較熟悉,也知道李師師一貫喜歡活動的地方,便帶着金兵們一起找,很快就把李師師給抓到了,並把她帶回了軍營。
在軍營裏李師師見到了張邦昌,大罵:“告以賤妓,蒙皇帝眷,寧一死無他志。若輩高爵厚祿,朝廷何負於汝,乃事事為斬滅宗社計? ” 意思是説,我只不過是個低賤的歌妓,受過皇上的寵愛,到如今都感恩不盡,如今皇上給抓住了,我願意以死來報答他,絕不苟且偷生,但你們這幫人高官厚祿,朝廷有什麼對不起你們的地方,但你們卻幹出了叛君賣國的勾當?李師師不願意伺候金人,趁人不注意的時候,拔下頭髮上彆着的金簪自刺喉嚨,不死,又折斷金簪吞下去,這才死了。
被金兵俘虜監禁的徽宗皇帝趙佶,聽到李師師的死訊後,很傷痛,寫了一首詩悼念她,曰:
苦雨西風嘆楚囚,
香銷玉碎動人愁。
紅顏竟為奴顏恥,
千古青樓第一流。
還有一種説法:宋室南渡後,李師師輾轉來到江市,流落在湖廣一帶,艱難無以自存,經離亂受盡折磨後的李師師已心緒蕭索,容顏憔悴,依靠賣唱度日。南渡士大夫慕其盛名,常邀她參加酒會,席上她唱得最多的一首歌是:
輦彀繁華事可傷,師師垂老遇湖湘;
縷衫檀板無顏色,一曲當年動帝王。
另外關於李師師的餘生還有三種不同的説法:
其一:
李綱主持東京保衞戰時,她將全部家財捐贈出來,助宋軍抗金。靖康之難中她逃出東京,到慈雲觀中做了女道士。
其二:
金軍攻破東京後,金主垂涎李師師,降臣張邦昌千方百計尋找,不惜重金懸賞,最後終於找到她。她蓬頭垢面,不肯盥洗更衣去見金人,乘人不備,吞金自殺。
其三:
李師師南渡後,士大夫多把她當作紅顏禍水,不肯與她交往,她窮愁潦倒,嫁給商人為妾,溺死在錢塘江中。
遊戲《逆水寒》李師師舞蹈的動捕演員唐詩逸
遊戲《逆水寒》李師師舞蹈的動捕演員唐詩逸(8張)
據《耆舊續聞》載,李師師在南徙途中,竟意外地碰到周邦彥,兩人互訴衷腸,淚流滿面。李師師準備跟隨周邦彥,但“師師欲委身而未能也”,因為周妻死活不從。兩人就此話別,各自消失在逃難的人羣中。李師師寓居杭州三年後,有人給她帶來一封信,是周邦彥寫的《解連環》,詞末曰:“水驛春回,望寄我江南梅萼。拚今生,對花對酒,為伊淚落。” [7] 
開封市北關外尚有李師師墓。
對她一生的所做所為,有這樣一首詩作了高度的概括:
芳跡依稀記汴梁,當年韻事久傳揚;
紫宮有道通香窟,紅粉多情戀上皇。
孰料胡兒驅鐵馬,竟教佳麗死紅羊;
靖康奇恥誰為雪,黃河滔滔萬古殤。
李師師的身影竟牽連着三個不同的文化領域。作為宋朝皇帝宋徽宗趙佶,無疑是和李師師走得最近的。另外,一個是梁山泊的好漢浪子燕青,一個則是宋朝的名詞人周邦彥。可以説在李師師的身旁,既圍繞着官方文化,也圍繞着平民文化;既圍繞着文人的文化,也圍繞着武俠的文化,這樣就促成了李師師本身獨特的文化背景
李師師的愛情把歷史文化、俠義文化和宋詞文化連在了一起。
李師師沒有融入了北宋的任何一種文化,相反的,倒是她成了北宋文化的歸宿。
岳飛挺槍高歌,“抬望眼,仰天長嘆,壯懷激烈”;蘇東坡扁舟赤壁,“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辛棄疾壯志難酬,“醉裏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作為宋朝文化的集中代表的“宋詞”在山河破碎的南宋,終於開始了它的豪邁和奔放。
而在北宋時,宋詞的主要風格,只是敍述羈旅情愛的婉約風格。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留下的卻是一句“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立志革新的政治家王安石唯只能徘徊於仕與隱、進與退的行廊裏,一邊“夢闌時,酒醒後,思量着”。或許,他們的豪情萬丈已經被銘入碑冊,但他們的一絲遊嘆都被流傳民間。文人墨客記住的,是他們附在“楊柳岸,曉風殘月”後的一陣文化騷亂。在李師師的歌與樂之間,他們的詞作從黃河滲入西湖,由着千百年動盪的車馬,載到了私塾先生的啓蒙課本里,然後,再到二十一世紀的黑板上。
岳陽樓沉默了,《清明上河圖》沉默了,而中國文化沒有沉默,他還在沸騰,還在奔湧。
北宋,那座威武的東京城,在女真族的馬蹄聲中,轟然倒塌。隨着趙構杭州城的一聲哀號,北宋文化徹底的崩潰了。
如果説李清照給了北宋文化一個空格,那麼李師師便抱着她的琴瑟為它畫上了一個句號,一個讓宗澤、岳飛、韓世忠都無可奈何的句號。徽宗踏着這個句號走向了死亡,燕青踏着這個句號走向了江湖,周邦彥則沒有觸到這個句號。
李師師終是死了,是死在歷史的角落裏,是死在了金朝的兵戈叢中,還是燕青的懷裏,已不得而知。
但至少,和北宋一樣,李師師是短暫而且華麗的。
少年身價冠青樓,玉貌花顏世罕有。萬乘當時垂睿眷,何憂壯士不低頭!這樣的讚譽對師師來講並不過份。
李師師也是幸運的。她給了趙佶情感上的滿足,她給了燕青一紙赦書, 她給了周邦彥一杯別離酒,同時,也給了自己神秘傳奇的妝飾。
太委婉的北宋,在金朝將卒“南朝無人矣”的嘲笑聲中,湮沒在了黃河沖流來的泥沙下。
那裏沒有趙佶,因為他的屍骸在遙遠的東北。
那裏沒有燕青,因為他是一個不由得拘束的浪子。
那裏沒有周邦彥,因為他的最後一聲嘆息是在遙遠中散去。
那裏卻不一定沒有一個李師師,她在温柔富貴中生來,也在温柔富貴中死去。枕着北宋都城煙花般的繁榮,孤獨的死去。或許,其實她根本就不需要皇帝、俠客和文人,她要的,只是她永不會朽老的容貌。她要的,只是她口中唱出的最優美最華麗的詞調
注:李師師所居礬樓,一説寫作“樊樓”,今取前者。
李師師下落不明,所以關於她以後的傳言具皆列上,以供參考。

李師師藝術形象

李師師影視形象

年份
李師師扮演者
劇名/片名
1975
香港邵氏電影《蕩寇志
1986
香港無線電視劇《林沖
1986
李穠
新加坡電視劇《盜日英雄傳
1989
內地電視劇《李師師
1990
香港無線電視劇《飛越官場
1991
台灣中視電視劇《一代名伎李師師
1995
韓再芬
內地黃梅戲電視劇《李師師與宋徽宗》
1996
內地電視劇《水滸傳
1998
趙越
內地電視劇《清明上河圖
2000
香港電視劇《千僖金瓶梅
2001
內地電視劇《一腳定江山
2004
內地電視劇《浪子燕青
2004
內地電視劇《江山美人
2008
內地電視劇《清風明月佳人
2009
內地電視劇《龍虎山客棧
2011
內地電視劇《水滸傳
2018
內地電視劇《神醫安道全

李師師遊戲形象

李師師在遊戲《逆水寒》中的形象
李師師在遊戲《逆水寒》中的形象(9張)
2018年遊戲《逆水寒》(動捕演員:唐詩逸,配音:馮駿驊 [1]  )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