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子翬

(宋代理學家)

鎖定
劉子翬(huī)(1101~1147)宋代理學家。字彥衝,一作彥仲,號屏山,又號病翁,學者稱屏山先生。建州崇安(今屬福建)人,劉韐子,劉子羽弟。以蔭補承務郎,通判興化軍,因疾辭歸武夷山,專事講學,邃於《周易》,朱熹嘗從其學。著有《屏山集》。
本    名
劉子翬
彥衝、彥仲
屏山,又號病翁
所處時代
宋代
出生地
建州崇安
出生日期
1101年
逝世日期
1147年12月30日 [1] 
主要作品
《屏山集》

劉子翬人物簡介

劉子翬像 劉子翬像 [2]
劉子翬之父劉韐靖康之難時奉命出使金營,拒絕金人誘降,自縊而死。劉子翬時年30歲,接到噩耗後,悲憤交集,與其兄劉子羽、劉子翼扶柩返里,守制廬墓三年。服除後,以父蔭補承務郎,為興化軍(治今福建莆田)通判,後因體弱多病辭職。辭歸武夷山,主管衝佑觀,講學傳道,常徘徊涕泗於父兄墓地,累日不返。妻死不再娶,事繼母呂氏,教育侄子劉珙,克盡孝友之道。
朱松在建州臨終時,以子朱熹託付劉子翬教養,並對朱熹説,“籍溪胡原仲、白水劉致中、屏山劉彥衝,此三人者,吾友也。其學皆有淵源,吾所敬畏。吾即死,汝往父事之,而唯其言之聽,則吾死不恨矣。”朱熹向劉子翬請教入道門徑和次第,劉子翬告訴朱熹從《易經》中得到入道的門徑,並以“不遠復”三字告誡朱熹。劉子翬待朱熹如子侄,為朱熹之義父,給朱熹取字元晦,希望他成為一個外表不露、道德內蓄之人。朱熹自認為元者四德之首,愧不敢當,就自己改字仲晦。朱熹後來將儒學發揚光大,成為理學大師,得益於劉子翬的悉心培養。
劉子翬無子,以兄劉子羽最小兒子劉玶為後,47歲時病逝,追諡文靖公。遺著由嗣子劉玶編為《屏山集》20卷,朱熹為之作序。宗杲曾作《劉子翬像贊》,稱其“財色功名,一刀兩斷。立地成佛,須是這漢。”

劉子翬文學創作

劉子翬是宋代著名理學家,朱熹就是他的學生。錢鍾書先生稱朱熹是“道學家中間的大詩人”,而稱他是“詩人裏的一位道學家”(《宋詩選注》),在宋代諸多道學和詩歌兼習的作家中,他是沾染“講義語錄”習氣、“頭巾氣”最少的一位。與韓駒呂本中曾幾等交遊唱和,故詩歌造詣頗高。風格比較清爽明快,《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其“風格高秀,不襲陳因”。其五言詩感慨含思,“幽淡卓練,及陶、謝之勝,而無康樂繁縟細澀之態”(《宋詩鈔·屏山集鈔序》)。朱熹在《屏山集跋》中評價説:“先生文辭之偉,固足以驚一世之耳目,然其精微之學、靜退之風,形於文墨,有足以發矇蔽而銷鄙吝之心者,尤覽者所宜盡心也。”(《屏山集跋》)在他的五言,尤其是五言古詩中可以獲得這種印象。他的絕句佳作頗多,寫景抒情擅長以明快的筆調錶現深細的構思,表現出一個理學家特有的格物和體驗工夫。
劉子翬受其父愛國思想影響很深,早年遊秦、洛、趙、魏時,就注意搜訪古蹟,瞭解歷史,以體會國家興衰規律,南渡後雖隱居鄉里,但無時不憂國,唯因病魔纏身,無力請纓,壯志難酬,因而寫入詩中,多以長篇或組詩全景式地反映社會時事,如《望京謠》、《諭俗十二首》等。《汴京紀事》二十首前七首紀國都淪陷,後十三首憶往日繁華,以對比見感憤,殆若“詩史”,歷來為人矚目。

劉子翬哲學思想

在南宋早期,劉子翬是道學的樞紐性人物。在青年時期,他從事過抗擊金兵等軍事、政治活動,壯年以後以居家講學為主。他的思想歷程是前期沉溺默照禪,後期復歸儒學。他為朱熹開示了理學門户,他最終的儒學立場和歸宿對朱熹思想的形成有重要的影響。劉子翬的學問大旨建立在整合理學與禪學思想資源的基礎上,他的哲學論著融禪理而不引佛經,鑄造了以儒包佛的理學體系。 [4] 

劉子翬宋史文載

劉子翬,字彥衝,贈太師韐之仲子。以父任授承務郎,闢真定府幕屬。韐死靖康之難,子翬痛憤,幾無以為生,墓三年。服除,通判興化軍。寇楊勍犯閩境,子翬與郡將張當世畫計備禦,如素服戎事者,賊不敢犯。事聞,詔因任。
子翬始執喪致羸疾,至是以不堪吏責,辭歸武夷山,不出者凡十七年。間走其父墓下,瞻望徘徊,涕泗嗚咽,或累日而返。妻死不再娶,事繼母呂氏及兄子羽盡孝友。子羽之子珙,幼英敏嗜學,子翬教之不懈,珙卒有立。
與籍溪胡憲、白水劉勉之交相得,每見,講學外無雜言。它所與遊,皆海內知名士,而期以任重致遠者,惟新安朱熹而已。初,熹父松且死,以熹托子翬。及熹請益,子翬告以《易》之“不遠復”三言,俾佩之終身,熹後卒為儒宗。子翬少喜佛氏説,歸而讀《易》,即渙然有得。其説以為學《易》當先《復》,故以是告熹焉。
一日,感微疾,即謁家廟,泣別母,與親朋訣,付珙家事,指葬處,處親戚孤弱之無業者,訓學者修身求道數百言。後二日卒,年四十七。學者稱屏山先生。

劉子翬代表作品

劉子翬詩作

白水見梅憶士特
去年看梅時,中郎共開樽。
今年看梅時,獨招中郎魂。
悲歡聚散誰作惱,擬欲問春春不言。
北風
雁起平沙晚角哀,北風回首恨難裁。
淮山已隔胡塵斷,汴水猶穿故苑來。
紫色蛙聲真倔強,翠華龍袞暫徘徊。
廟堂此日無遺策,可是憂時獨草萊。
必源以古風見投詞意甚遠因為賦風吹原上苗勉其殖學待時也
風吹原上苗,青青入無邊。
發生賴陽和,秀潤滋澄漣。
遊車走道旁,忽之如浮煙。
那知丁黃愁,枵腹望果然。
農功日夜急,地產東南偏。
飛霜皓盈疇,豐穗垂連顛。
盤盂薦新嘗,瓊糜失輝鮮。
物生為世用,豈較成後先。
羣芳紅打圍,從渠爭春妍。
汴堤
參差歌吹動離舟,宮女張帆信浪流。
轉盡柳堤三百曲,夜橋燈火看揚州。
汴京紀事二十首
帝城王氣雜妖氛,胡虜何知屢易君。
猶有太平遺老在,時時灑淚向南雲。
汴京紀事二十首
玉璽相傳舜如堯,壺春堂上獨逍遙。
唐虞盛事今寥落,盡卷清風入聖朝。
汴京紀事二十首
聖君嘗膽憤艱難,雙蹕無因日問安。
漢節凋零胡地闊,北州何處是通汗。
汴京紀事二十首
朝廷植黨互相挺,政事紛更屬紀年。
曾讀上皇哀痛詔,責躬猶是禹湯賢。
汴京紀事二十首
聯翩漕舸入神州,梁主經營搖宋休。
一自胡兒來飲馬,春波惟見斷冰流。 [3] 
汴京紀事二十首
內苑珍林蔚絳霄,圍城不復禁芻蕘。
舳艫歲歲銜清汴,才足都人幾炬燒。
汴京紀事二十首
空嗟覆鼎誤前朝,骨配人間罵未銷。
夜月池台王傅宅,春風楊柳太師橋。
汴京紀事二十首
御路丹花映綠槐,瞳瞳日照五門開。
五皇欲與民同樂,不惜千金築露台。
汴京紀事二十首
神霄宮殿五雲間,羽服黃冠綴曉班。
詔許羣臣親受籙,步虛聲裹認龍顏。
汴京紀事二十首
宮娃控馬紫茸袍,笑捻金丸彈翠毛。
鳳輦北遊今未返,蓬蓬艮嶽內中高。
汴京紀事二十首
篤耨清香步障遮,並桃冠子玉簪斜。
一時風物堪魂斷,機女猶挑韻字紗。
汴京紀事二十首
萬炬銀花錦繡圍,景龍門外軟紅飛。
淒涼但有支頭月,曾照當時步輦歸。
汴京紀事二十首
雲芝九幹麥雙岐,盍有嘉生瑞聖時。
玉殿稱觴聞好語,時教張補撰宮詞。
汴京紀事二十首
橋上游人度鏡光,五花殿裹奏笙簧。
日曛未放龍舟泊,中使傳宣趣鄆王。
汴京紀事二十首
天廄龍媒十萬蹄,春池蹴踏浪花飛。
路人爭看蕭衙內,月下親調御馬歸。 [3] 
汴京紀事二十首
盤石曾聞受國封,承恩不與倖臣同。時危運作高城炮,猶解捐軀立戰功。
汴京紀事二十首
梁園歌舞足風流,美酒如刀解斷愁,憶得少年多樂事,夜深燈火上樊樓。
汴京紀事二十首
倉黃禁陌放飛戈,南去我稀北去多。自古胡沙埋皓齒,不堪重唱蓬蓬歌。
汴京紀事二十首
河漢如雲掃泬寥,登東寒鐵響清宵。竹窗驚破高人夢,門外駸駸萬馬朝。
汴京紀事二十首
輦轂繁華事可傷,師師垂老過湖湘。縷衣檀板無顏色,一曲當時動帝王。
別安子允
得酒猶堪尉倦遊,長亭直為故人留,煙塵幾處兵猶鬥,風雨一年春又休。尚記虎頭初擲筆,終憐猿臂未封侯。離歌唱落榆關月,可是君心耐得愁。
病中賞梅贈元晦老友
梅邊無與談,賴有之子至。荒寒一點香,足以酬天地。天地亦無心,受之自人意。韜白任新和,風味要如此。
病中追賦遊武夷
建水日夜淺,清灘自迢迢。漁舠愕已無,忽點淨練遙。老身寄其上,兀若棲危苕。松風知我狂,隨舷助傾搖。探幽神益新,得快意自消。長林翠洞口,微雲粉山腰。那知碧虛遠,一葦卧可超。不須換吾骸,吾慵登焦嶢。病中追餘觀,所得絕富饒。
伯勝文本袖詩見訪輒成長句奉酬盛意
懶逐交遊户晝扃,客來曳履亦逢迎。舊知吾裏多豪雋,親識君家好弟兄。瓜芋滿畦聊卒歲,琴書一榻寄平生。驊騮歷塊終千里,俗眼悠悠未可輕。 [3] 

劉子翬詞作

【驀山溪·寄寶學】
浮煙冷雨,今日還重九。秋去又秋來,但黃花、年年如舊。
平台戲馬,無處問英雄;茅舍底,竹籬東,佇立時搔首。
客來何有?草草三杯酒。一醉萬緣空,莫貪伊、金印如斗。
病翁老矣,誰共賦歸來?芟壠麥,網溪魚,未落他人後。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