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周邦彥

(北宋文學家、音樂家,婉約派詞人)

鎖定
周邦彥(1056年 [52]  -1121年 [31]  或1058年-1123年 [6]  ),字美成,號清真居士,杭州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文學家、音樂家、官員 [52] 宋詞婉約派”的代表詞人之一 [46] 
周邦彥自少性格疏散,但勤於讀書。宋神宗時成為太學生,撰《汴都賦》,歌頌新法,受到神宗賞識,升任太學正。此後十餘年間,在外漂流,歷任廬州教授、溧水縣令等職。宋哲宗親政後,周邦彥回到開封,任國子監主簿、校書郎等職。宋徽宗時一度提舉大晟府,負責譜制詞曲,供奉朝廷。後又外調順昌府、處州等地。後在南京應天府逝世,享年六十六歲。獲贈宣奉大夫
周邦彥精通音律,曾創作不少新詞調。作品多寫閨情羈旅,也有詠物之作。格律謹嚴,語言曲麗精雅,長調尤善鋪敍。為後來格律詞派詞人所宗,其作品在婉約詞人中長期被尊為“正宗”。舊時詞論稱他為“詞家之冠” [1]  ,近人王國維稱其為“詞中老杜 [14]  ,是公認“負一代詞名” [56]  的詞人,在宋代影響甚大。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
別    名
周美成
美成
清真居士
所處時代
北宋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杭州錢塘
出生日期
1056年(一説1058年)
逝世日期
1121年(一説1123年)
主要成就
婉約派集大成者
主要作品
蘭陵王·柳
瑞龍吟·章台路
滿庭芳·風老鶯雛
本    名
周邦彥
官    職
大晟府提舉
追    贈
宣奉大夫

周邦彥人物生平

周邦彥博學多才

周邦彥生於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年) [52]  嘉祐三年(1058年) [2]  。《宋史》説他年少時“疏雋少檢”(意指生活放浪,不守禮節),不為州里推重,但他頗為勤學,因而得以博涉百家之書。 [3] 

周邦彥獻賦獲賞

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年),十九歲的周邦彥前往荊州遊歷,次年(1077年)再遊長安,暮秋後回到荊州。元豐元年(1078年)夏,周邦彥自荊州東歸杭州。 [6] 
元豐二年(1079年)八月,神宗詔增太學生額,周邦彥遂“以布衣西上”,自杭州經天長(今安徽天長)赴京師開封,為太學外舍生。 [6]  [52]  當時開封繁庶,奢靡之風盛行,士人寄情聲色,歌舞作樂。周邦彥向為習俗所染,曾步入坊曲,有過冶遊豔事。其《少年遊》《一落索》《鳳來朝》《望江南》一類的豔詞,大都創作於此後的數年中 。 [52] 
元豐六年(1083年)七月,周邦彥向神宗獻上長達七千字的《汴都賦》,神宗覽後大感驚奇,召他到政事堂,命翰林學士李清臣邇英閣朗誦。賦中多古文奇字,李清臣多不識得,只好讀其偏旁。 [25]  [52]  這是一篇摹仿漢代《兩都賦》《二京賦》的大賦,其規模也像漢賦。賦中用假設的人物“發微子”和“衍流先生”的對話來逐步開展對於汴都描寫與頌揚,其間也表示讚許王安石的新政,因而大獲賞識。 [4] 
獻賦之舉傳播之後,周邦彥名動天下。到元豐七年(1084年)三月,他直升為試太學正 [26]  但以後“居五歲不遷”,更加致力於文學創作。 [4]  在太學的後期,他創作了許多懷鄉詞。 [52] 

周邦彥坎坷仕途

元豐八年(1085年)神宗死後,舊黨執政。元祐二年(1087年)春,周邦彥被排擠出京城,任廬州(今安徽合肥)教授。他先於二月底攜家眷回杭州,三月方赴廬州就職。 [5]  次年(1088年)秋赴荊州,亦擔任類似教授的官職。 [52] 
元祐八年(1093年),周邦彥轉知溧水縣(今江蘇溧水),於春中到任。 [5]  [53]  在溧水任內為政“敬簡”,直到南宋時期,仍有百姓能稱道其事蹟。在理政同時,周邦彥仍“不妨舒嘯”,佚詩和詞頗多 [53]  ,其詞為當地百姓所傳頌。 [27] 
紹聖三年(1096年)二月,周邦彥在溧水秩滿,提前離任,重遊荊州。次年(1097年),放逐舊黨、開啓“紹聖紹述”的宋哲宗召回了周邦彥,任命他為國子主簿。 [5]  [53] 
元符元年(1098年)六月,哲宗召對周邦彥於崇政殿,命他再誦《汴都賦》,隨後授其為秘書省正字 [5]  [6] 
元符三年(1100年),哲宗崩,宋徽宗即位。臨朝聽政的神宗向皇后再度打擊新黨,起用元祐舊臣。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春,周邦彥告假南歸。崇寧元年(1102年),徽宗親政,傾向新黨,周邦彥回京任校書郎 [53]  [5] 
崇寧三年(1104年),校書郎秩滿,乞假南歸。返京後任考功員外郎。大觀元年(1105年),轉任衞尉少卿宗正少卿 [53]  [5]  同年,徽宗設大晟府,命周邦彥等討論“古音審是”。 [6] 
大觀元年(1107年),周邦彥兼議禮局檢討。大觀二年(1108年)冬至大觀三年(1109年)夏,一度乞假南歸。大觀四年(1110年),禮書修成,周邦彥因修書有功,得“展兩官”。 [6]  [53] 
政和元年(1111年),周邦彥以直龍圖閣出知河中府(今山西永濟)。但徽宗想要讓他修完《政和新修五禮序》 [29]  ,於是將他留在朝中,遷官衞尉卿,直到政和二年(1112年),才讓周邦彥以奉直大夫、直龍圖閣出知隆德府(治今山西長治),並管勾學事。 [5]  [6]  [53] 
政和四年(1114年),知隆德府秩滿,翌年(1115年)調知明州(今浙江寧波)。在任未久,即於政和六年(1116年)再度被調回開封,拜秘書監。政和七年(1117年),進官徽猷閣待制,接替蔡攸提舉大晟府。 [5-6]  [53] 
後來,由於不願與宰相蔡京一黨合作,周邦彥又被逐出朝廷,於重和元年(1118年)出知真定府(治今河北正定),次年(1119年),改知順昌府(今安徽阜陽)。 [5]  [53] 

周邦彥病逝南京

宣和二年(1120年),周邦彥被調知處州(今浙江麗水),不久後被罷職,授提舉南京(今河南商丘)鴻慶宮。但他未就職,並從杭州遷居睦州 [5]  十月,方臘起義爆發,周邦彥重返杭州,後更避難於揚州。 [53] 
宣和三年(1121年) [31]  ,一稱宣和五年(1123年),周邦彥赴鴻慶宮就任,不久後即病逝於南京鴻慶宮齋廳,享年六十六歲。獲贈宣奉大夫 [6]  後歸葬臨安府南蕩山(今浙江杭州西南郊周浦一帶)。 [53] 

周邦彥主要影響

周邦彥

  • 藝術風格
周邦彥 周邦彥
周邦彥是婉約詞之集大成者,繼承前人,吸收提煉,發揚光大,為婉約詞的發展作出了貢獻。“北宋婉約作家,周最晚出,薰沐往哲,涵泳時賢,集其大成”(唐圭璋《唐宋詞鑑賞詞典·前言》)。周邦彥創出整飭字句的格律派之風,使婉約詞在藝術上走向高峯。
周邦彥一生在政治上雖然沒有大起大落,但是在新舊黨爭的旋渦邊緣,不免俯仰沉浮,難以自全,羈旅行役的漂泊感與滄桑感便成為他詞作的一個重要主題。如《滿庭芳·夏日溧水無想山作》便是這方面的傑作:
風老鶯雛,雨肥梅子,午陰嘉樹清圓。地卑山近,衣潤費爐煙。人靜烏鳶自樂,小橋外、新綠濺濺。憑闌久,黃蘆苦竹,擬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飄流瀚海,來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長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聽、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時眠。 [46] 
周邦彥雖然早期也有潦倒奔走之日,但仕途一直處於上升狀態,逐步做到知府,直至成為宋徽宗設立的大晟府的“音樂官員”,上寵下捧,過着舒適的“專業創作”生活。身為婉約詞人的他,詞的內容既被蘇軾翻新到極致,他必然要在藝術技巧上出奇制勝。他本人精音樂,又搞過“專業創作”,因此能精雕細琢,研音煉字,在審訂詞調方面做了不少精密的整理工作,擴展了音樂領域,在填詞技巧上有不少新創舉。他更能自己度曲,創造了《六醜》等新詞牌。總之,他繼承了柳永秦觀等人成就,開了格律詞派的先河,為詞的藝術形式作出了貢獻。
周邦彥詞在藝術技巧上確實高出一籌。過去、現在、未來的景象相交錯,技法多變卻又前後照應,結構嚴密而又委婉曲折。
周邦彥的詞,藝術形象比較豐滿,語言比較穠麗。他善於精雕細琢,在雕琢中能時出新意,給人以比較深刻的印象。他還善於把古人詩句溶化到自己的詞作裏,作到巧妙自然。他的詞在藝術風格上具有渾厚、典麗、縝密的特色。其詞風對南宋的史達祖姜夔吳文英周密張炎等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前收蘇、秦之終,復開姜、史之始”(白雨齋詞話),開啓了南宋之後的格律詞派,在詞史上具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 藝術貢獻
周邦彥的詞作,內容不外乎男女戀情、別愁離恨、人生哀怨等傳統題材,反映的社會生活面不夠廣闊。他的成就主要在於兼收幷蓄,博採諸家之所長,又摒棄它們的弊端,引導詞的創作逐步走上富豔精工的道路。在他的詞中,既有温庭筠的穠麗,韋莊的清豔,又有馮延巳的纏綿、李煜的深婉,也有晏殊的藴藉和歐陽修的秀逸。至於柳永的鋪敍綿密乃至是淫冶惻豔以及蘇軾的清曠豪達,都能使後人窺知一二。同時,對於婉約詞和豪放詞的某些缺點,他也儘量避免。因此,周邦彥的詞深得後人讚賞,併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7] 
1.促進詞體聲律模式的進一步規範化、精密化
《清真集》 《清真集》
在北宋,以蘇軾為代表的詞風在大力開拓詞的表現領域的同時,又往往成為“曲子中縛不住者”,表現出作為文字作品的詞與音樂逐漸分離的趨向。而周邦彥卻是朝另一個方向發展,極端重視詞與音樂的配合,使詞的聲律模式進一步規範化、精密化。應該説兩種方向各有其成就。在提舉大晟府時,周邦彥以他的音律知識並吸收民間樂工曲師的經驗,蒐集和審定了前代與當時流行的八十多種詞調,確定了各詞調中每個字的四聲,連同為仄聲的上、去、入都不容混用,並創制了《六醜》《華胥引》《花犯》《隔浦蓮近拍》等不少新調。他所作的詞,格律自然是十分嚴謹,如《繞佛閣·暗塵四斂》的雙拽頭 [7] 
暗塵四斂,樓觀迥出,高映孤館。清漏將短,厭聞夜久籤聲動書幔。桂華又滿,閒步露草,偏愛幽遠。花氣清婉,望中迤邐城陰度河岸。
詞中“斂”字上、去通讀,“迥”、“動”、“迤”三字陽上作去,“出”清入作上,這樣每個字都合四聲,讀來抑揚變化而和諧婉轉,絕無吐音不順而顯得拗口的地方。這種詞本身即富有音樂美,同樂曲能夠完美配合。所以,當時上至貴族、文士,下至樂工、歌女,都愛唱周邦彥的詞。 [7] 
2.極講究“章法”,即整篇結構
自柳永以來,長調逐漸流行。但這類詞篇幅長,佈局的講究很費心思。而不少人寫長調時,或是中間填上些麗藻充數,或前緊後松,或為了一兩句佳句而敷衍成篇。在這方面,柳永的長處在善於井井有條地展開鋪敍,蘇軾的長處在以奔放的情緒一脈貫穿,而周邦彥要比他們更講究章法,能精心地把一首詞寫得有張有弛,曲折迴環 [7] 
如《蘭陵王·柳》,這首詞三疊三換頭,聲韻格律極複雜;而周邦彥寫來十分工穩妥切,所以尤為樂師所愛。據毛開《樵隱筆錄》稱,直到南宋初,還“都下盛行”,“西樓南瓦皆歌之,謂之‘渭城三疊’。”其內容只是寫客中送別,抒發倦遊之情和惜別之情,而層次安排極富匠心。第一節由眼前之景引出回憶,再轉回自身,點明送別主題,接着又翻回到屢屢折柳送客的往事,開闔變化之間,寫足了客居京華的百無聊賴;第二節起筆宕開,追思舊遊,很快以“又”字接上昨夜別宴場景,嘆息舊交又少一人,然後借想象寫朋友離去、彼此在相隔中相望的情景;第三節以二個短句起頭,在急促的節奏中湧出一腔哀怨,隨後節奏放慢,描繪離舟去後斜陽日暮,自己猶徘徊不忍去的情形,再展開往日温馨友情的追思,最後用“淚暗滴”的現實收束。這種反覆迴環、層層渲染的章法,就像中國的古典園林藝術,曲折變化,避免了一覽無餘的毛病。在周邦彥的詞中,如《瑞龍吟·章台路》《六醜·薔薇謝後作》等許多長調詞,大抵都有這樣的特點。 [7] 
3.重視語言的錘鍊,做到既渾成自然,又精緻工巧
這表現於幾個方面:
一是他善於化用典故和前人詞句,能把它們融化在全篇中,顯得天衣無縫,不留痕跡,所以張炎在《詞源》中説他“善於融化詩句”,“採唐詩,融化如自己者,乃其所長”。這種例子很多,甚至像《西河·金陵懷古》隱括了劉禹錫《石頭城》《烏衣巷》兩首七絕和古樂府《石城樂》,卻也寫得非常完整流貫,沒有讓人覺突兀不自然的地方。 [7] 
二是他在善於運用典雅語言的同時,也善於運用淺俗的口語和民間俚語,如《萬里春》:
千紅萬翠,簇定清明天氣。為憐他、種種清香,好難為不醉。
我愛深如你,我心在、個人心裏。便相看、老卻春風,莫無些歡意。
而最難得的,是周邦彥無論用雅語還是俗語,都能夠化雅為俗,化俗為雅,使它們在一首詞中融為一個整體,不顯得突出礙眼。 [7] 
三是他對事物的觀察很細膩,對意象的選擇很講究,所以語言的表現力很強,如《蘇幕遮·燎沉香》上闕:
燎沉香,消溽暑。鳥雀呼晴,侵曉窺檐語。葉上初陽幹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
後三句歷來受人推崇,因為它傳神地描摹出了雨後初晴的清晨荷葉在水面迎風挺立那種動態的、疏朗而秀拔的風姿。“一一風荷舉”讀起來是很淺的句子,實際每個字經過了細心的推敲。再如《玉樓春·桃溪不作從容住》中“煙中列岫青無數,雁背夕陽紅欲暮”,在色彩的渲染和空間的佈列上,可謂極工緻精巧。 [7] 
總之,周邦彥的詞雖説在題材和情感內涵方面沒有提供更多的新東西,但在藝術形式、技巧方面都堪稱北宋詞的又一個集大成者,為後人提供了許多經驗。因此,南宋以後的姜夔、張炎、周密、吳文英等人都十分推重周邦彥,陳鬱甚至稱他為“二百年來以樂府獨步” [9]  。直到清代的常州詞派,還奉他為詞之“集大成者”,認為學詞的最高境界,就是到達他的“渾化”(賙濟《宋四家詞選序》)。就連近代學者王國維,也把周邦彥比作“詞中老杜 [14]  。這説明在詞的藝術形式和語言技巧上,周邦彥確有出色的貢獻與深遠的影響。 [7] 

周邦彥

周邦彥以詞聞名,亦擅屬文。宋人陳師道説:“美成箋奏、雜著俱善,惜為詞掩。” [49]  張端義説:“美成以詞行,當時皆稱之。不知美成文章大有可觀。惜以詞掩其文也。” [50]  陳鬱説:“(美成詩)自經史中流出。當時以詩名家如晁補之張耒皆自嘆以為不及。” [51] 
周邦彥最初成名之作是《汴都賦》,樓鑰《清真先生文集序》中説他“由諸生擢為學官,聲名一日震耀海內”。又説:“哲宗始置之文館,徽宗又列之郎曹,皆以受知先帝之故,以一賦而得三朝之眷”。 [44] 

周邦彥

周邦彥的詩集在元代即已散佚,現存詩作,如詠戰馬《天賜白》(七古)、詠古烈士《過羊角哀左伯桃墓》(五古),及其它古體詩,風骨凜然,絕無綺羅香澤之氣,知宋代文人頗嚴詩詞之別,不在閨房作《生民》《清廟》之詩,懸“杏壇講學”之圖。但這也並不證明這些文人不關心國家大事、民生疾苦。近人論詞,有的以作品中有否反映當時社會情況為優劣標準,倒是證明這些批評家自己不知道某一時代的社會風尚。須知,宋人在詩中寫景、敍事、説理、論道,就是不談情説愛,而在詞中,則讚美女性,訴相思,敍離恨。北宋人一般不在詞中反映社會問題,直到南宋,才在詞中談論國家大事。因此,像周邦彥這樣一位言情聖手,在他的詩中絕對看不到他在詞中所表達的情調與觀感,這就很可以看出宋代文人一般的風尚。 [43] 

周邦彥

在書法上,周邦彥也頗有造詣。他擅長寫正書行書,曾有手寫詞稿藏於張宓家中,今已不存。 [55] 

周邦彥歷史評價

周邦彥

強煥稱周邦彥的詞“摹寫物態,曲盡其妙”。 [45] 《片玉詞·序》
陳振孫:清真詞多用唐人詩語,檃括入律,渾然天成;長調尤善鋪敍,富豔精工,詞人之甲乙也。 [8] 直齋書錄解題
沈義父:凡作詞當以清真為主。蓋清真最為知音,而無一點市井氣,下字運意,皆有法度,往往自唐、宋諸賢詩句中來,而不用經、史中生硬字面,此所以為冠絕也。 [10]  樂府指迷
陳鬱:……二百年來以樂府獨步。貴人學士市儇妓女知美成詞為可愛,……。 [9]  藏一話腴

周邦彥

劉肅:周美成以旁搜遠紹之才,寄情長短句,縝密典麗,流風可仰。其徵辭引類,推古誇今,或借字用意,言言皆有來歷,真足冠冕詞林,歡筵歌席,率知崇愛。 [10]  陳元龍集註本《片玉集序》
張炎:①古之樂章、樂府、樂歌、樂曲,皆出於雅正。粵自隋、唐以來,聲詩閒為長短句,至唐人則有《尊前》、《花間》集。迄於崇寧,立大晟府,命周美成諸人討論古音,審定古調。淪落之後,少得存者,由此八十四調之聲稍傳。而美成諸人又復增演慢曲、引、近,或移宮換羽,為三犯、四犯之曲,按月律為之,其曲遂繁。美成負一代詞名,所作之詞,渾厚和雅,善於融化詩句,而於音譜且閒有未諧,可見其難矣。 [23]  ②詞欲雅而正,志之所之,一為情所役,則失其雅正之音。耆卿、伯可不必論,雖美成亦有所不免。如“為伊淚落”,如“最苦夢魂,今宵不到伊行”,如“天便教人,霎時得見何妨”,如“又恐伊,尋消問息,瘦損容光”,如“許多煩惱,只為當時,一晌留情”,所謂淳厚日變成澆風也。 [34]  [56] 均引自《詞源

周邦彥

王世貞:美成能作景語,不能作情語;能入麗字,不能入雅字以故價微劣於柳。然至“喚起兩眸清炯炯,淚花落枕紅綿冷”。其形容睡起之妙,真能動人。 [33] 藝苑卮言
曹溶:豪曠不冒蘇辛,穢褻不落周柳者,詞之大家也。 [35] 《詞話·序》

周邦彥

彭孫遹:美成詞如十三女子,玉豔珠鮮,政未可以其軟媚而少之也。(金粟詞話
賙濟:美成思力,獨絕千古,如顏平原書,雖未臻兩晉,而唐初之法,至此大備。後有作者,莫能出其範圍矣。讀得清真詞多,覺他人之作,都不十分經意。鈎勒之妙,無如清真。他人一鈎勒便薄,清真愈鈎勒愈渾厚。 [22] 介存齋論詞雜著
戈載:清真之詞,其意淡遠,其氣渾厚,其音節又復精妍和雅,最為詞家之正宗。 [10]  《宋七家詞選》
劉熙載:①周美成詞,或稱其無美不備。餘謂論詞莫先論品。美成詞信富豔精工,只是當不得一個貞字。是以士大夫不肯學之,學之則不知終日意縈何處矣。②周美成律最精審,史邦卿句最警煉,然未得為君子之詞者,周旨蕩而史意貪也。 [11]  均引自《藝概

周邦彥近現代

周邦彥詩意圖
周邦彥詩意圖(3張)
馮煦:陳氏子龍曰:“以沉摯之思,而出之必淺近,使讀之者驟遇之如在耳目之前,久誦之而得雋永之趣,則用意難也。以儇利之詞,而制之必工煉,使篇無累句,句無累字,圓潤明密,言如貫珠,則鑄詞難也。其為體也纖弱,明珠翠羽,猶嫌其重,何況龍鸞?必有鮮妍之姿,而不藉粉澤,則設色難也。其為境也婉媚,雖以驚露取妍,實貴含蓄不盡,時在低迴唱嘆之餘,則命篇難也。”張氏綱孫曰:“結構天成,而中有豔語、雋語、奇語、豪語、苦語、痴語、沒要緊語,如巧匠運斤,毫無痕跡。”毛先舒曰:“北宋詞之盛也,其妙處不在豪快而在高健,不在豔冶而在幽咽。豪快可以氣取,豔冶可以言工,高健幽咽,則關乎神理,難可強也。”又曰:“言欲層深,語欲渾成。”諸家所論,未嘗專屬一人,而求之兩宋,惟片玉、梅溪(指史達祖),足以備之。周之勝史,則又在渾之一字,詞至於渾而無可復進矣。 [21] 《宋六十一家詞選·例言》
陳廷焯:詞至美成,乃有大宗。前收蘇、秦之終,後開姜、史之始,自有詞人以來,不得不推為巨擘 [10]  白雨齋詞話
陳世宜:周邦彥集詞學之大成,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凡兩宋之千門萬户,清真一集,幾擅其全,世間早有定論矣。 [10]  聲執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對周詞的評價以貶低居多:
  • 美成深遠之致,不及歐、秦,唯言情體物,窮極工巧,故不失為第一流之作者。但惟創調之才多,創意之才少耳。詞之《雅》、《鄭》,在神不在貌。永叔、少遊,雖作豔語,終有品格,方之美成,便有淑女與倡伎之別。 [38] 
  • 周美成詞多作態,故不是大家氣象。 [11] 
而在《清真先生遺事》中,王國維則從工力、聲調等方面讚美周詞:“以宋詞比唐詩,則東坡似太白,歐、秦似摩詰,耆卿(柳永)似樂天,方回、叔原則大曆十子之流,南宋惟一稼軒可比昌黎,而詞中老杜,非先生不可。讀先生之詞,於文字之外,須更味其音律。今其聲雖亡,讀其詞者,猶覺拗怒之中,自饒和婉,曼聲促節,繁會相宣,清濁抑揚,轆轤交往,兩宋之間,一人而已。” [14] 
夏敬觀:耆卿多平鋪直敍,清真特變其法,一篇之中,迴環往復,一唱三嘆 [11]  《手評樂章集》
夏孫桐:清真詞平寫處與屯田(柳永)無異,至矯變處自開境界,其擇言之雅,造句之妙,非屯田所及也!(《清真詞釋》引 [12] 
王易:殿北宋之末,而集其大成,有二人焉:曰周邦彥、李清照。……美成詞,誠能匯前此晏、歐、秦、柳之長,而成一大派;樹後此姜、史、吳、張之鵠,而開其大宗。 [13] 詞曲史
遊國恩:到北宋後期,以周邦彥為代表的大晟詞人更以典雅工麗之詞為這沒落王朝點綴昇平,把宋詞引向了脱離現實的道路。南宋中葉以後的詞家如姜夔、吳文英、王沂孫、張炎等,雖面目各有不同,主要是繼承周邦彥的詞風繼續發展的。 [47] 《中國文學史》
葉嘉瑩:①顧曲周郎賦筆新,慣於勾勒見清真。 不矜感發矜思力,結北開南是此人。當年轉益亦多師,博大精工世所知。更喜謀篇能拓境,傳奇妙寫入新詞。早年州里稱疏雋,晚歲人看似木雞。多少元豐元枯慨,烏紗潮濺露端倪。 [14]  ②周邦彥是個結北開南的人物,他是集結了北宋的大成,而開拓了南宋先聲的人物。……他不是以感發取勝,變成了以思力取勝了。 [14]  均引自《唐宋詞十七講

周邦彥主要作品

周邦彥詞集

周邦彥的詞集有南宋楊澤民方千里陳允平三家的和詞。其詞集在宋代時已有單刻傳世,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卷21著錄有《清真詞》2卷、《後集》1卷,曹杓註釋。現存周邦彥詞集有兩種版本:一為《片玉集》10卷,宋陳元龍集註(《宋刊片玉集》),有《疆村叢書》本、《宛委別藏》本、《景印宋金元明詞》本。為流傳至今周詞舊注的較好較早的注本;一為《清真集》2卷、集外詞1卷,有元刊本、汲古閣刊本、《四庫全書》本、王鵬運四印齋刻本、西泠詞萃本。 [15]  [48] 
中華書局1981年出版有吳則虞校點本《清真集》,三聯書店香港分店1985年出版羅忼烈清真集箋註》。 [48]  中華書局又於2002年出版孫虹等《清真集校注》。200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有《清真集》。《全宋詞》第二冊收其詞180餘首。 [15] 
周邦彥代表詞作
《蘭陵王·柳》
《隔浦蓮近拍·中山縣圃姑射亭避暑作》
《西河·金陵懷古》
《六醜·薔薇謝後作》
《齊天樂·綠蕪凋盡台城路》
《瑞龍吟·章台路》
《花犯·粉牆低》
《少年遊·朝雲漠漠散輕絲》
《蘇幕遮·燎沉香》
《少年遊·並刀如水》
《玉樓春·桃溪不作從容住》
《滿庭芳·風老鶯雛》
《風流子·新綠小池塘》
《關河令·秋陰時晴漸向暝》
《過秦樓·水浴清蟾》
《大酺·春雨》
《浣溪沙·雨過殘紅濕未飛》
《渡江雲·晴嵐低楚甸》
《解語花·上元》
《浣溪沙·樓上晴天碧四垂》
《瑣窗寒·暗柳啼鴉》
《解連環·怨懷無託》
《氐州第一·波落寒汀》
《蝶戀花·早行》
《夜飛鵲·別情》
《尉遲杯·離恨》
《風流子·楓林凋晚葉》
《拜星月慢·夜色催更》
《點絳唇·台上披襟》
《憶舊遊·記愁橫淺黛》
《繞佛閣·暗塵四斂》
《應天長·條風布暖》
《瑞鶴仙·悄郊原帶郭》
《浪淘沙慢·曉陰重》
《夜遊宮·葉下斜陽照水》
《菩薩蠻·梅雪》
《還京樂·禁煙近》
《燭影搖紅·芳臉勻紅》
《點絳唇·傷感》


表格參考資料 [16-17] 

周邦彥文集

周邦彥的文集有南宋樓鑰編的《清真先生文集》24卷,但元人編的《宋史·藝文志》集類所著錄《清真居士集》只有11卷。宋人有見其文者。其成名作《汴都賦》因為收在《皇朝文鑑》之中,流傳至今。他的別的文章如《操縵錄》5卷,《清真雜著》3卷,皆已不傳。 [48] 

周邦彥詩集

周邦彥的詩集在元代即已散佚。清初厲鶚馬曰琯等因編《宋詩紀事》,輯得其佚詩6首。後清末丁立中得六首,王國維得斷句詩2首。近人羅忼烈復從《永樂大典》等書,多方搜輯,共得古近體詩34首。 [48] 

周邦彥軼事典故

周邦彥精通音律

周邦彥在宋代“以樂府獨步,學士、貴人、市儈伎女皆知其詞為可愛” [18]  。當時歌女以能唱周詞而自增身價。南宋末年,詞人張炎(彼時離周邦彥生活的時代已近二百年)遇見名伎沈梅嬌、車秀卿,猶能唱周詞,可見其社會影響 [19]  。這與周邦彥妙解音律相關。周邦彥的歌詞聲音諧美,順口悦耳,非其它生硬俗濫的作品可比。他的堂名“顧曲”,即用三國時周瑜“曲有誤,周郎顧”的典故,可見其對音樂造詣的自負。

周邦彥情迷師師

據《耆舊續聞》(南宋人陳鵠著)等書記述。周邦彥與當時的青樓花魁李師師往來密切。有一次,宋徽宗生了點小病,李師師以為他不會來了,就悄悄地約了周邦彥。哪知道周邦彥剛到不久,宋徽宗就來了。情急之下,周邦彥趕緊鑽到牀下躲了起來。宋徽宗特地給李師師帶來了江南新進貢的鮮橙,李師師親手剝了鮮橙二人分食。三更時分,宋徽宗要回宮了,李師師還叮囑他説“已經三更了,馬滑霜濃,你要小心了。”這一切,都被躲在牀下的周邦彥看見聽到了。 [48]  [6] 
宋徽宗走了以後,周邦彥鑽出來,乘興把他聽到的寫成了一首《少年遊·並刀如水》:
並刀如水,吳鹽勝雪,纖指破新橙。錦幄初温,獸煙不斷,相對坐調笙。
低聲問:向誰行宿?城上已三更。馬滑霜濃,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48]  [6] 
這首詞將他同李師師求歡的心情比作露水,心像刀割,在雪壓城門之際恨不能“勝”徽宗,看着李師師的纖指剝去橙子皮而無言面對現實的殘酷,只求能在師師的“錦幄”下求的一時“初温”,情緒綿綿,對面坐下聽師師彈琴弄弦。悄悄地發問:晚上住哪兒?引用李師師對徽宗説過的話“城上已三更,馬滑霜濃”,借指李師師的用意是打發徽宗回去,於是在徽宗“休去”後,才得來這“少人行”的絕好相會時機。贊師師的機智。李師師很喜歡,笑納了。天將拂曉,周邦彥才獨自匆匆歸去。(另有一種説法《少年遊·並刀如水》中的譯文是:路滑霜濃,很少有人行走,不如就別走了吧。這裏是挽留徽宗“休去”。) [6] 
誰知有一次在與宋徽宗雲雨之後,李師師竟然忘情地把《少年遊》這首詞當着徽宗的面唱了出來,宋徽宗一聽,就明白那天在李師師家的事被人知道了。他問李師師填詞的人是誰。李師師不敢隱瞞,説是周邦彥。於是,第二天,宋徽宗就下令把周邦彥貶出京城。 [6] 
宋徽宗又去李師師家的時候,李師師不在。過了一會兒,李師師回來了,但眼睛紅紅的,顯然是哭過了。宋徽宗問她去了哪裏,李師師説送人去了。宋徽宗馬上問她,是不是送周邦彥去了。李師師點點頭。宋徽宗問:“他又寫了什麼東西沒有?”李師師説填了一首《蘭陵王·柳》。宋徽宗讓她唱來聽,李師師就唱道:
柳陰直,煙裏絲絲弄碧。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登臨望故國。誰識,京華倦客?長亭路,年來歲去,應折柔條過千尺。
閒尋舊蹤跡。又酒趁哀弦,燈照離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風快,半篙波暖,回頭迢遞便數驛,望人在天北。
悽惻,恨堆積。漸別浦縈迴,津堠岑寂。斜陽冉冉春無極。念月榭攜手,露橋聞笛。沉思前事,似夢裏,淚暗滴。
宋徽宗聽了以後,覺得周邦彥確實是個人才,就赦免了他,讓他做了大晟府提舉。這一傳聞被認為“出於附會”,不足為據。一些人還認為,李師師一事的主角應是李邦彥,後經誤傳才被張冠李戴於周邦彥頭上。 [6] 

周邦彥寄詞楚雲

周邦彥在姑蘇時,曾與營妓嶽楚雲相戀。大觀三年(1109年),周邦彥“從京師過吳”,聽説岳楚雲已經嫁人。在蘇州守臣蔡巒子所設的款待筵席上,周邦彥正好見到了嶽楚雲的妹妹,於是作《點絳唇》詞一首,讓她轉交給嶽楚雲。其詞曰:
傷感遼鶴歸來,故鄉多少傷心地。寸書不寄,魚浪空千里。憑仗桃根,説與淒涼意。愁無際。舊時衣袂,猶有東門淚。
據説嶽楚雲得詞後,悲傷不已,“感泣累日”。 [6]  [28] 

周邦彥人際關係

周邦彥親屬

  • 父輩
錢塘周邦式、周邦彥家族世系圖,取自張耀徵主編《周氏源流志》 錢塘周邦式、周邦彥家族世系圖,取自張耀徵主編《周氏源流志》 [24]
父親:周瓛 [24] 
叔父:周邠,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年)進士。官至朝請大夫、輕車都尉。與蘇軾有詩詞酬唱往來。 [6]  [24] 
  • 兄長
周邦式,字南伯。元豐年間進士。歷任提舉江東常平、淮南運判、尚書度支郎、提點淮西刑獄。積官中大夫 [24] 
妻子
王氏,與周邦彥相得,有賢淑之名。逝世後周邦彥為她作《祭王夫人文》。 [52] 
  • 兒子
周邦彥有子二人:長子周芳,次子周莘。徙居奉化縣,為汝南安城周氏“奉化派”。 [24] 

周邦彥友人

遊酢,在周邦彥任秘書郎時與其在開封交遊。 [53] 

周邦彥史料索引

關於周邦彥生平,主要見《東都事略·文藝傳》及《宋史》卷444《文苑傳6》 [20]  。《鹹淳臨安志·人物傳》《清真先生文集序》等也有記述。近代以來,還有《清真先生遺事》《清真居士年譜 [6]  等文獻整理其生平。

周邦彥人物爭議

周邦彥生卒年

關於周邦彥的生卒年,主要有兩種説法:
  1. 嘉祐元年(1056年)生,宣和三年(1121年)卒。大部分文獻資料持此説,如唐圭璋編纂《全宋詞》“周邦彥”條 [31]  ,成生、趙治中《周邦彥年譜》 [52]  [53] 
  2. 嘉祐三年(1058年)生,宣和五年(1123年)卒。如近人陳思撰《清真居士年譜》 [2] 

周邦彥人品詞風

歷代詞家對周邦彥的作品有不同的評價,但這些爭論主要體現在詞風雅俗之辨的層面上,到明清乃至近代以後,曹溶 [36] 劉熙載 [37] 王國維 [38]  等人的議論已隱然有譏諷人格的意味。但隨着認識的深入,王國維在考證《清真先生遺事》之餘,認為“先生立身頗有本末”,更譽之為“詞中老杜,則非先生不可”。 [32] 
否定説
新中國成立後,有的人受20世紀中期政治環境的影響,對周邦彥其人其詞痛加撻伐;或沿襲《宋史》及宋人筆記之説,以“疏放少檢”四字為周邦彥畫像,對其詞的肯定也有限,以下列舉數説 [32] 
  • 遊國恩在《中國文學史》中表示清真詞“迎合那個腐朽王朝裏縱情聲色的士大夫們的胃口、由於內容的單薄與無聊”而“只能在藝術技巧上爭勝” [39] 
  •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中國文學史編寫組編寫的《中國文學史》認為周邦彥是“長期過着放浪生活、在職務上又不得不直接以文藝去奉侍皇帝和貴族的詞人”,而其詞“不過是把一些尋花問柳的生活用華麗的辭藻裝潢起來,加以美化,而且,有時總不免要透露出一些色情的底子來” [40] 
  • 謝桃坊《北宋文化低潮時期的周邦彥詞》一文認為周邦彥具有“封建士大夫的卑劣意識”,而“品格和意趣的低下正是清真詞的根本缺陷”。
此外,如劉大傑中國文學發展史》(1982)與陸侃如馮沅君中國詩史》(1999) [41]  等,以《宋史》及張端義《貴耳集》、周密《浩然齋雅談》、王灼《碧雞漫志》諸書所記為據,認為周邦彥為人放蕩,評價其作品時亦不免語帶微諷,就連他的博涉書史,也成了會帶來不良影響的“流毒”。上述諸説影響甚廣,令相當一部分人對周邦彥形成了人品不佳且清真詞格調不高的綜合印象。21世紀以來,有學者重提周邦彥人格卑下之説,並提出了他比附新黨、媚事權貴的新論。 [32] 
肯定説
與上述諸説相反,吳世昌劉揚忠羅忼烈錢鴻瑛等學者在大力肯定清真詞藝術成就之外,延續王國維《遺事》一文考辨史實的思路,對周邦彥的生平事蹟精研細究,着重澄清宋人筆記小説鑿空造臆之謬,認為其辭賦詩文皆可為其政治態度與思想品格輔證,進而斷定“邦彥算得上一個立身有本末的正直文人” [42]  [32] 

周邦彥影視形象

2007年電視劇《清風明月佳人》:劉大為飾周邦彥。 [54] 

周邦彥後世紀念

按《鹹淳臨安志》記載,周邦彥墓在臨安府的南蕩山。 [30]  其位置大致位於今浙江杭州西南郊周浦一帶。 [53] 
參考資料
  • 1.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一百九十八·集部五十一》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1-11-06]
  • 2.    《清真居士年譜》:仁宗嘉佑三年戊戌 居士生。
  • 3.    《宋史》卷444《周邦彥傳》:疏雋少檢,不為州里推重,而博涉百家之書。
  • 4.    《宋史》卷444《周邦彥傳》:元豐初,遊京師,獻《汴都賦》餘萬言,神宗異之,命侍臣讀於邇英閣,召赴政事堂,自太學諸生一命為正,居五歲不遷,益盡力於辭章。
  • 5.    《宋史》卷444《周邦彥傳》:出教授廬州,知溧水縣,還為國子主簿。哲宗召對,使誦前賦,除秘書省正字。歷校書郎、考功員外郎,衞尉、宗正少卿,兼議禮局檢討,以直龍圖閣知河中府。徽宗欲使畢禮書,復留之。逾年,乃知隆德府,徙明州,入拜秘書監,進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未幾,知順昌府,徙處州,卒,年六十六,贈宣奉大夫。
  • 6.    《清真居士年譜》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1-09-01]
  • 7.    章培恆,駱玉明 主編.中國文學史 中: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10:407-410
  • 8.    (宋)周邦彥 著;孫安邦,孫蓓 解評.周邦彥集:山西古籍出版社,2007-02:102
  • 9.    張瀠文 著.南宋理宗詞壇研究:南開大學出版社,2014-07:182
  • 10.    王輝斌.唐宋詞史論稿:武漢大學出版社,2018-08:151,167-168,175
  • 11.    郭預衡 主編;熊憲光,萬光治 編.中國古代文學史長編 3: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02:315
  • 12.    葉嘉瑩 著.唐宋詞十七講:嶽麓書社,1989-02:315
  • 13.    王易 著.中國詞曲史:中國書籍出版社,2017-03:120
  • 14.    葉嘉瑩.迦陵文集 第9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07:306-309
  • 15.    王強.《周邦彥詞新釋輯評》:中國書店出版社,2006-1
  • 16.    傅璇琮、李克.《婉約詞 豪放詞》:北方聯合出版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09:第144頁
  • 17.    周邦彥 叁拾肆首  .龍榆生先生紀念網[引用日期2013-11-29]
  • 18.    《藏一話腴·乙集捲上》:周邦彥字美成,自號清真,二百年來以樂府獨步。貴人學士市儇妓女知美成詞為可愛,而能知美成為何如人者,百無一二也。
  • 19.    《歷代詞話》卷8《南宋二》引張叔夏(張炎)《國香》詞自序:沈梅嬌,忽於京師見之,把酒相勞苦,猶能歌周清真意難忘、台城路二曲,因屬餘紀其事,詞成以素羅帨書之。
  • 20.    《宋史·卷四百四十四·列傳第二百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9-04-27]
  • 21.    張紅 著.考調論詞 兩宋二十二名家詞選:南開大學出版社,1997-08:155-156
  • 22.    夏承燾 著.唐宋詞欣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12:93
  • 23.    文化部文學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 編.中國古代樂論選輯:人民音樂出版社,1981-05:255
  • 24.    張耀徵 主編.周氏源流志:中國文史出版社,2006-06:167-168
  • 25.    《文獻通考》卷237“經籍考六十四”:《汴都賦》己載《文鑑》,世傳賦初奏御,詔李清臣讀之,多古文奇字,清臣誦之如素所習熟者,乃以偏傍取之爾。
  • 26.    《資治通鑑後編》卷85:(元豐七年)三月……壬戌,詔以太學外舍生錢塘周邦彥為試太學正。邦彥獻洛都賦,文采可取,故擢之。
  • 27.    《序跋集萃》(不分卷):溧水為負山之邑,官賦浩穰,民訟紛沓,似不可以絃歌為政。而待制周公,元祐癸酉春中為邑長於斯,其政敬簡,民到於今稱之者,固有餘愛。而其尤可稱者,於撥煩治劇之中,不妨舒嘯。一觴一詠,句中有眼,膾炙人口者,又有餘聲,聲洋洋乎在耳側,其政有不亡者存。餘慕周公之才名有年於茲,不謂於八十餘載之後,踵公舊蹤,既喜而且愧。……暇日從容式燕嘉賓,歌者在上,果以公之詞為首唱,夫然後知邑人愛其詞,乃所以不忘其政也。(毛刻《片玉詞》汲古閣本,強煥所作序言)
  • 28.    《歷代詞話》卷6引《夷堅支志》:周美成在姑蘇,與營妓嶽楚雲相戀。後從京師過吳,則嶽已從人矣。因飲於太守蔡巒席上,見其妹,乃賦點絳唇詞寄之雲:“遼鶴歸來,故人多少傷心事。短書不寄。魚浪空千里。 憑仗桃根,説與相思意。愁無際。舊時衣袂。猶有東風淚。”楚雲得詞,感泣累日。
  • 29.    《續資治通鑑》卷91:(政和元年)三月,癸亥朔,御製書《政和新修五禮序》,議禮局請刻石於太常寺,許之。
  • 30.    《鹹淳臨安志》卷87:周都尉邠墓 周待制邦彥墓 並在南蕩山……。
  • 31.    《全宋詞·周邦彥》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1-09-02]
  • 32.    馬莎.暨南中文新知文叢 周邦彥及其學術史考論:暨南大學出版社,2017-12:14-15
  • 33.    婉約詞:九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1-11-06]
  • 34.    《詞源》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1-11-06]
  • 35.    《詞話·序》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1-11-06]
  • 36.    明·曹溶《詞話·序》:豪曠不冒蘇辛(蘇軾、辛棄疾),穢褻不落周柳(周邦彥、柳永)者,詞之大家也。
  • 37.    清·劉熙載《藝概·詞概》:周美成詞,或稱其無美不備。餘謂論詞莫先於品,美成詞信富豔精工,只是當不得個貞字。是以士大夫不肯學之,學之則不知終日意縈何處矣。
  • 38.    《人間詞話》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1-11-06]
  • 39.    遊國恩等 主編.中國文學史:第3冊.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3:69
  • 40.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中國文學史編寫組 編.中國文學史:第2冊.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614
  • 41.    陸侃如、馮沅君.中國詩史.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99:527
  • 42.    《文學評論》編輯部 編.文學評論叢刊·第18輯(本詞條所引內容取自劉揚忠《周邦彥佚文佚詩淺議》).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3:176
  • 43.    吳世昌 著;吳令華 編.吳世昌全集 第4冊 第4卷 詞學論叢: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01:133
  • 44.    《攻媿集》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1-12-05]
  • 45.    《歷代詞話·卷六·宋三》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1-12-05]
  • 46.    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研究所 編著.中國古代文學史 第2版 中: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9-11:281-284
  • 47.    中國文學史:第五編 宋代文學(公元960-1279年)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2-01-06]
  • 48.    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 編.中國大百科全書 中國文學 2: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2-09:1291-1292
  • 49.    《古今詞話·詞評·上卷》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2-01-06]
  • 50.    趙其鈞 著.中國古典詩詞曲鑑賞:黃山書社,2006-11:305
  • 51.    (清)陶元藻 輯;蔣寅 點校.全浙詩話 外一種 第2冊:浙江古籍出版社,2017-05:254
  • 52.    成生,趙治中.周邦彥年譜(上).麗水學院學報,1991(02):56-60
  • 53.    成生,趙治中.周邦彥年譜(下).麗水學院學報,1991(03):45-49+89
  • 54.    資料:電視劇《清風明月佳人》主演介紹  .新浪網.2007-11-08[引用日期2022-02-08]
  • 55.    劉天琪 主編.中華大典 藝術典 書法藝術分典 1:嶽麓書社,2017-11:416
  • 56.    《詞源》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2-04-06]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