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傳內容簡介
編輯- 《貝多芬傳》
貝多芬出生於貧寒的家庭,父親是歌劇演員,性格粗魯,酗酒,母親是個女僕。貝多芬本人相貌醜陋,童年和少年時代生活困苦,還經常受到父親的打罵。貝多芬11歲加入戲院樂隊,13歲當大風琴手。17歲喪母,他獨自一人承擔着兩個兄弟的教育的責任。1792年12月,貝多芬離開了故鄉波恩,前往音樂之都維也納。不久,痛苦叩響了他的生命之門,從1796年開始,貝多芬的耳朵日夜作響,聽覺越來越衰退。起初,他獨自一人守着這可怕的秘密。1801年,他愛上了一位名叫朱麗埃塔的姑娘,但由於自己的殘疾(此時他已耳聾)以及朱麗埃塔的自私、虛榮,兩年後她嫁給了一個伯爵。肉體與精神的雙重摺磨,都反映在他這一時期(《幻想奏鳴曲》《克勒策奏鳴曲》等)的作品中。席捲歐洲的革命波及了維也納,貝多芬的情緒開始高漲,這時的作品有《英雄交響曲》《熱情奏鳴曲》。
[3]
1806年5月,貝多芬與布倫瑞克小姐訂婚,愛情的美好產生了一系列偉大的作品。不幸的是,愛情又一次把他遺棄了,未婚妻和另外的人結婚了。不過這時貝多芬正處於創作的極盛時期,對一切都無所顧慮。他受到了世人矚目,與光榮接踵而來的是最悲慘的時期:經濟困窘,親朋好友一個個死亡離散,耳朵也已全聾,和人們的交流只能在紙上進行。面對生活苦難,似乎沒有什麼能使貝多芬屈服,他以自己的創作風格扭轉了維也納當時輕浮的風氣。1827年3月26日,貝多芬在風雪交加的日子嚥下了最後一口氣。
[3]
- 《米開朗基羅傳》
該傳記分上下兩編,上編“戰鬥”,下編“捨棄”和尾聲“死”。1475年3月6日,米開朗基羅出生於卡森蒂諾地方的卡普雷賽,父親是法官,母親在他6歲時便去世,米開朗基羅被寄養在一個石匠的妻子家裏。13歲時,他進入多梅尼科·吉蘭達約的畫室。據説由於他的成績優秀,他的老師為之嫉妒。一年後他們分手了,米開朗基羅轉入一所雕塑學校。不久,由於宗教信仰的衝突,他離開了那裏,先後到過威尼斯、羅馬等名城,雕塑水平不斷地得到了提高。
[3]
1505年3月,米開朗基羅被教皇尤利烏斯二世徵召去替他造陵墓。不久,又讓他去畫西斯廷教堂的天頂畫。此後幾年,他一直受着歷任教皇的差遣,攜帶着痛苦去創作他並不滿意的作品。1527年,米開朗基羅捲入了一場革命的旋渦,差一點喪命。革命結束後,教皇克雷芒又將他從隱避地找了出來,米開朗基羅不得不重新為他所抗拒的人勞作。1537年9月,克雷芒教皇駕崩,米開朗基羅原以為從此能安安靜靜地做自己的事了,但他剛到羅馬,又被他的新主人—— 保羅三世抓住了。似乎命運註定他只能在無休止的干涉中替別人幹活。1564年2月12日,米開朗基羅站了一整天來創作《哀悼基督》。14日他開始發燒,18日下午5時,這位傑出的雕塑家兼畫家終於永遠地離開了人間。
[3]
- 《托爾斯泰傳》
托爾斯泰2歲喪母,9歲喪父,青少年時代的托爾斯泰,不僅常為思想苦惱,還為自己丑陋的相貌感到絕望。1851年,托爾斯泰來到高加索,羣山環抱的清明環境使他紛亂的大腦清醒過來。第二年,他創作出了《童年》《少年》《青年》和《一個地主的早晨》等優秀作品。俄土戰爭期間,托爾斯泰曾親臨戰場,常常處於危險之境。在這樣的環境中,他仍然寫出了《塞瓦斯托波爾紀事》那樣令人激賞的作品。這一時期的托爾斯泰是比較充實而快樂的。1862年托爾斯泰結婚了,幸福的家庭生活使他有足夠的時間與精力創作出震動19世紀整個小説界的鉅著:《戰爭與和平》與《安娜·卡列尼娜》。但是,托爾斯泰是苦惱的:他本人擁有地位和財富,但他時常為自己富裕的生活感到羞愧難安;他同情下層民眾,又對他們缺乏信心。因此,他厭倦自己的生活,決心和自己的社會決裂,但又得不到人們的支持。在精神上,他一直是孤獨的。82歲的時候,他選擇了出走,並病死於一個小火車站上。
[3]
名人傳創作背景
編輯1886年,羅曼·羅蘭懷抱着崇高的社會理想和熱情,考取巴黎高等師範學校,但周圍的現實卻讓他苦悶困惑,於是他給俄國偉大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寫信尋求生活的答案。托爾斯泰很熱情地寫了一封二三十頁的回信,並指出:“一切使人們團結的,是善與美;一切使人們分裂的,是惡與醜。”托爾斯泰“慈祥”的言行對羅曼·羅蘭的一生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20世紀初,在物質利益決定一切,欺小凌弱和暴力成為國際秩序的時代,需要的是高貴的精神,甘願自我犧牲,以痛苦為人類獻祭的榜樣。羅曼·羅蘭把社會變革與進步的希望寄託在“英雄”人物的身上,他要為他心中理想的精神鉅子立傳,讓人們“呼吸到英雄的氣息”,為我們的精神世界創造光輝奪目的太陽。他制訂了詳細的創作計劃,並先後寫成《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托爾斯泰傳》等名人傳記。
[4]
名人傳人物介紹
編輯貝多芬是一個有偉大心靈的音樂大師,性格激昂,具有偉大的人格,有對音樂超常的天賦,能夠捕捉音樂的靈感,抓住大自然的精髓。在不幸耳聾後,在肉體上和精神上的雙重重壓下,他仍保持着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巨大的創造力和較高的道德標準,以頑強的毅力投入到音樂的創作中去,譜寫出了一系列輝煌的作品。
[9]
米開朗琪羅是一個極其矛盾的悲劇人物。他內心豐富,思想唯美,在藝術上的創造力無與倫比。對自己喜愛的工作,他有主見、有計劃、有獨到的見解,以無窮的精力永遠追求藝術上的盡善盡美。他的意志不是英雄式的,他的精神軟弱無力,容易膽怯,優柔寡斷,謹小慎微,只能掙扎而沒有勇氣和力量去奮鬥。
[9]
托爾斯泰在文學上是一個巨匠,他想法獨特、大膽、精力充沛,對藝術永不放棄。有時會顯露出貴族出身的驕傲和自大。是一位真誠可靠、勇於盡責、胸中燃燒着熱情之火和愛國之心的人,為了自己的祖國他甘願奉獻出自己的生命。
[9]
名人傳作品鑑賞
編輯名人傳作品主題
《名人傳》裏的三人,一個是德國的音樂家貝多芬,一個是意大利的雕塑家、畫家、詩人米開朗琪羅,另一個是俄國作家、思想家、文學家列夫·托爾斯泰,雖然各自的事業不同,貢獻不同,所處時代和國家也不同,但他們都是偉大的天才,都是各自領域裏的偉人。他們在肉體和精神上經歷了人生的種種磨難,卻為創造不朽的傑作貢獻了畢生的精力。他們或有病痛的折磨,或有悲慘的遭遇,或有內心的慌感矛盾,或三者交疊加於一身,深重的苦惱,簡直令人窒息,毀滅理智。他們之所以能堅持自己艱苦的歷程,全靠他們對人類的愛,對人們的信心。貝多芬供大家享樂的音樂,是他用痛苦換來的歡樂。米開朗基羅給後世的不朽傑作,是他一生血淚的凝聚。
[2]
貝多芬是國際上的“音樂大咖”,在以往的經歷中人們對於貝多芬並不陌生,但是所瞭解的貝多芬就是一位音樂家,是音樂才子。在《名人傳》當中,讓人們瞭解了在卓著藝術成就背後的曲折人生。在幼年時期的貝多芬展現了卓越的音樂才華,於是他成為了父親炫耀的工具,每日被逼着練習鋼琴。在十歲的時候,母親撒手人寰,於是開始了艱辛的謀生之路,二十歲的時候情場失意,身體上又出現了問題,不幸失聰,這對於貝多芬來講是一種毀滅性的打擊,不僅對自己的工作帶來了嚴重影響,讓貝多芬這位音樂才子只能在淒涼的生活中度日如年,也成為了貝多芬被敵人污衊的理由。可見,命運帶給貝多芬的快樂並不多,然而在艱難坎坷的環境中,貝多芬並沒有因為困難而放棄自己的音樂夢想,用生命的餘光創作了世人皆知的《歡樂頌》。雖然世界沒有帶給貝多芬快樂,但是貝多芬卻將快樂帶給了世界。在《名人傳》當中,貝多芬不是高高在上的音樂才子,而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悲傷也有哭泣的普通人。
[5]
米開朗琪羅和托爾斯泰也同樣擁有自己悲慘的命運,但是在悲慘的歷程中卻造就了非凡的藝術貢獻。這使得人們在拜讀《名人傳》的過程中可以不知不覺的想起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在《名人傳》當中所講述的三位名人,都經歷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痛苦,然而也創造了常人所不能創造的藝術成就,正如作者羅曼羅蘭所言“英雄的偉大並不在於他的體魄,而在於他的心靈與品格”。
[5]
在貝多芬、米開朗琪羅、托爾斯泰的身上人們看不到強健的體魄,看不到美貌與容顏,但是人們卻可以看到隱藏在平平外貌之下的堅韌的心,他們之所以被世人稱之為名人,是因為他們不顧一切的追求自己的夢想,是因為他們在磨難當中依舊沒有忘記自己的夢想,依舊沒有拋棄自己的理想抱負。除了具備堅韌的意志,人們還可以看到在他們心中的那種大愛,他們心中的愛是對眾生的愛,是對世界的愛,是對夢想的愛,是心繫天下的胸懷,是上善若水的品質。如托爾斯泰,八十二歲高齡之際,可以説進入了彌留階段,但是他卻對周圍的所有人呼籲:“生長在大地上的千百萬森林都在受苦受難,為何大家一定要只照顧托爾斯泰呢?”作為一名文學藝術工作者,托爾斯泰的思想是偉大的,在他的內心中充滿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所以馬不停蹄的發揮自己的力量去為人們爭取幸福美好的生活,儘管最終的結果是失敗,但是他的事蹟卻在人類星河中熠熠生輝。
[5]
名人傳藝術特色
《名人傳》繼承了法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優良傳統,直麪人生和社會,緊跟時代前進的步伐;同時又借鑑了現代主義文學的創作經驗,拓展了現實主義的表現領域,無論在當時還是在後世都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其在藝術上的貢獻是巨大的。
[10]
洋溢着旺盛的激情
《名人傳》有崇高的寫作目的,創造精神世界中的太陽,呼吸英雄們的氣息,讓人們在痛苦、失望的現實中獲得心靈上的一種支撐。作品洋溢着一股強烈的激情。 每一個閲讀此書的讀者都會感受到作品中無法抑制的熱情,會為作者那非常富有感召力的語言而怦然心動。
[1]
人道主義精神
《名人傳》是人物傳記,作者傾注了自己全部的激情,成功地讓人分擔他們的痛苦、失敗、誠摯、成功。在結構上,《貝多芬傳》《米開朗基羅傳》《托爾斯泰傳》看起來各自獨立,相互之間沒有任何聯繫,但是卻有內在的一致性。這種一致性不僅源於在精神上的相似,而且源於歐洲統一的思想和人道主義精神。
[1]
多側面表現人物
《名人傳》多側面表現人物在身體與精神上所遭受的磨難,他們對苦難的持續抗爭,及其在抗爭中所爆發出的激情。作者筆下的英雄都經歷了長期的磨難,有激流一般的生命力,體現了用痛苦換取歡樂的追求。為突出英雄的本質,作者捨棄了對人物生平的知識性介紹,集中精力把握人物高度統一的精神品格。
[1]
貝多芬、米開朗基羅、托爾斯泰,這些被羅曼·羅蘭尊為英雄的人,他們或受病痛的折磨,或由遭遇的悲慘,或因內心的惶惑矛盾,或三者交疊加於一身,深重的苦惱幾乎窒息了呼吸,毀滅了理智。他們之所以能堅持自己艱苦的歷程,全靠他們對人類的愛,對人類的信心。貝多芬“用痛苦換來歡樂"的音樂;米開朗基羅以一生的心血奉獻出震撼心靈的傑作;托爾斯泰始終關心萬千生靈的偉大與渺小,藉以傳播愛的種子和寬容的理想。
[1]
《名人傳》中的名人都是世界級的藝術大師。他們的人生豐富多彩,他們的作品精深宏大,他們的影響歷經時代而不衰。緊緊把握住這三位擁有各自領域的藝術家的共同之處,着力刻畫了他們為追求真善而長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以感人肺腑的筆墨,寫出了他們與命運抗爭的崇高勇氣和擔荷全人類苦難的偉大情懷。抓住傳主最主要的性格特徵,使之成為統領全篇的靈魂,產生動人心魄的力量。
[1]
名人傳作品影響
編輯在這三部傳記中,羅曼·羅蘭沒有對這三位在文學藝術界擁有“泰斗”身份的傳記主人翁做任何仰視性的敍述,也沒有像大多數傳記作家一樣按部就班地追溯名人們的創作歷程,而是緊緊地把握住這三位偉大藝術家的相通之處,着力刻畫了他們為追求真、善、美而長期忍受孤獨、誤解和苦難的心路歷程。他頌讚他們為“英雄”——“並非以思想或強力稱雄的人,而只是靠心靈而偉大的人”,並以感人肺腑的筆墨,寫出了他們與命運頑強抗爭的崇高勇氣和承受全人類苦難的偉大情懷。因此可以説,這部《名人傳》是作者為讀者譜寫的一曲偉大的命運交響詩。它無論在當時還是後世,都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5]
[7]
名人傳作品評價
編輯《中考新導引》主編陳蓉:從結構上看,《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托爾斯泰傳》看似各自獨立、互不相干,實際上卻有着內在的一致性。這種一致性既源於三位傳主在精神上的相似,也源於羅蘭另一重要的思想,即歐洲統一的思想和人道主義精神。《名人傳》是一部獨具魅力的人物傳記,著者傾注他全部激情,成功地讓讀者在傳記中跟三位大師接觸,分擔他們的痛苦、失敗;也分享他們的誠摯、成功。《名人傳》最突出的地方就是,多側面地去表現傳主們在身體上和精神上遭受的磨難,他們對無限苦難的不懈抗爭,以及在抗爭中爆發出來的生命激情。綜觀三傳,羅蘭的英雄有着共同的命運圖式和方向:經歷長期的磨難,激流一般的生命力,體現生之意志的藝術創造和用痛苦換取歡樂的追求。
[2]
名人傳出版信息
編輯出版時間 | 譯者 | 出版社 |
---|---|---|
1934年 | 傅雷譯《貝多芬評傳》《托爾斯泰傳》《米開朗琪羅傳》(名人傳) | 《國際譯報》、上海商務印書館 |
1998年 | 傅雷譯 | |
2001年 | 陳筱卿譯 | |
2003年 | 張冠堯、艾珉譯 | |
2007年 | 張貞宣、房天明譯 | |
胡大勇譯 | ||
袁莉、仇紅軍譯 | ||
2008年 | 徐展改寫(青少版) | |
郭昌京、黃君豔、史娜譯 | ||
樸海宇譯 | ||
易俊譯 | ||
2009年 | 鄧金玉譯 | |
鄭淑梅譯 | ||
孫興盛譯 | ||
2010年 | 郭琳改編(青少版) | |
劉超譯 | ||
於鑫譯《貝多芬傳》(名人傳) | ||
宋璐璐、杜剛譯 | 吉林出版社 | |
謝洪敏譯 | 吉林人民出版 | |
2011年 | 趙啓東譯 | |
殷雪梅、王麗琴譯 | ||
謝鵬敏、關玲 | ||
2012年 | (美)彼得·艾克什蘭校譯 | |
2013年 | (美)彼得·艾克什蘭校譯(彩插勵志版) |
名人傳作者簡介
編輯羅曼·羅蘭(1866年1月29日-1944年12月30日),20世紀的法國現代文學家、傳記作家、音樂評論家、社會活動家。羅曼·羅蘭1866年生於法國克拉姆西,1889年畢業於巴黎高等師範學院史學系,他創作了《約翰·克利斯朵夫》《母與子》(又名《欣悦的靈魂》)等作品,並獲得1915年諾貝爾文學獎。他一生堅持自由、真理、正義,為人類的權利和反法西斯鬥爭奔走不息,被稱為“歐洲的良心”。
[3]
- 參考資料
-
- 1. 朱永文主編. 初中生語文新課標必讀中外名著讀練考[M]. 北京:海豚出版社, 2008.01:141-142
- 2. 陳蓉主編. 中考新導引 語文 學生用書[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16.01:27-29
- 3. 羅曼·羅蘭.《名人傳》[J].新作文(高中版),2016,(C2):78-79
- 4. 林巖.《名人傳》名著導讀[J].萬象,2019(11):24-39.
- 5. 鍾瀾.《名人傳》之價值探尋及其啓示[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19(01):27.
- 6. 《名人傳》導讀[J].作文週刊(八年級讀寫版),2022,(16):1-2
- 7. 陳玉中.名人傳[J].中學生閲讀與作文,2011,(11):13-14
- 8. 羅曼·羅蘭;傅雷. 名人傳[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9.03:初版序
- 9. 三部時代英雄的交響曲——《名人傳》導讀[J].萬象,2022(Z2):77-80+87.
- 10. 張定遠主編. 中外名著讀練考[M]. 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 2007.03: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