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表的水被太陽曝曬汽化,然後上升到了空中,許許多多的水蒸氣在一起,凝聚成雲,此時相對濕度為100%,當遇到冷空氣則液化,與空氣中的塵埃為凝結,形成雨滴(熱帶雨)或冰晶(中緯度雨),越來越大,當氣温降到一定程度時,空氣的水汽過飽和,於是就下雨了。要是遇到冷空氣而沒有凝結核,水蒸氣就凝華成冰或雪,就是下雪了。如果温度急劇下降,就會結成較大的冰團,也就是冰雹。
冰雹大多出現在冷暖空氣交匯激烈的公曆2~5月份,也可能在盛夏強烈而持久的雷暴中降落
[10]
。中國各地每年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雹災。尤其是北方的山區及丘陵地區,青藏高原東部,雲貴一帶,地形複雜、天氣多變、冰雹多、受害重,對農業危害很大。猛烈的冰雹打毀莊稼,損壞房屋,人被砸傷、牲畜被砸死的情況也常常發生;特大的冰雹甚至比柚子還大,會致人死亡、毀壞大片農田和樹木、摧毀建築物和車輛等。具有強大的殺傷力。雹災是中國嚴重的自然災害之一。
冰雹是一種堅硬的球狀、錐狀或形狀不規則的固態降水。它是一些小如綠豆、黃豆,大似栗子、雞蛋的冰粒。
[1]
- 中文名
- 冰雹
- 外文名
- Hail(stone)
- 定 義
- 球狀或形狀不規則的固態降雨
- 俗 稱
- 雹子“霸子”
冰雹形成條件
編輯在冰雹雲中強烈的上升氣流攜帶着許多大大小小的水滴和冰晶運動着,其中有一些水滴和冰晶併合凍結成較大的冰粒,這些粒子和過冷水滴被上升氣流輸送到含水量累積區,就可以成為冰雹核心,這些冰雹初始生長的核心在含水量累積區有着良好生長條件。
雹核在上升氣流攜帶下進入生長區後,在水量多、温度不太低的區域與過冷水滴碰並,長成一層透明的冰層,再向上進入水量較少的低温區,這裏主要由冰晶、雪花和少量過冷水滴組成,雹核與它們粘並凍結就形成一個不透明的冰層。
這時冰雹已長大,而那裏的上升氣流較弱,當它支託不住增長大了的冰雹時,冰雹便在上升氣流裏下落,在下落中不斷地併合冰晶、雪花和水滴而繼續生長,當它落到較高温度區時,碰並上去的過冷水滴便形成一個透明的冰層。
這時如果落到另一股更強的上升氣流區,那麼冰雹又將再次上升,重複上述的生長過程。這樣冰雹就一層透明一層不透明地增長;由於各次生長的時間、含水量和其它條件的差異,所以各層厚薄及其它特點也各有不同。最後,當上升氣流支撐不住冰雹時,它就從雲中落了下來,成為我們所看到的冰雹了。
當雲中的雨點遇到猛烈上升的氣流,被帶到0℃以下的高空時,便液化成小冰珠;氣流減弱時,小冰珠回落;當含水汽的上升氣流再增大,小冰珠再上升並增大;如此上下翩騰,小冰珠就可能逐漸成為冰雹,最後落到地面。
②積雨雲必須發展到能使個別大水滴凍結的温度(一般認為温度達-12~-16℃)。
③要有強的風切變。
④雲的垂直厚度不能小於6~8千米。
⑥雲內應有傾斜的、強烈而不均勻的上升氣流,一般在10~20米/秒以上。
冰雹災害特徵
編輯冰雹主要特徵
①局地性強,每次冰雹的影響範圍一般寬約幾十米到數千米,長約數百米到十多千米。
②歷時短,一次狂風暴雨或降雹時間一般只有2~10分鐘,少數在30分鐘以上。
③受地形影響顯著,地形越複雜,冰雹越易發生。
④年際變化大,在同一地區,有的年份連續發生多次,有的年份發生次數很少,甚至不發生。
[2]
⑤發生區域廣,從亞熱帶到温帶的廣大氣候區內均可發生,但以温帶地區發生次數居多。主要發生在中緯度大陸地區,通常北方多於南方,山區多於平原,內陸多於沿海。這種分佈特徵和大規模冷空氣活動及地形有關。中國雹災嚴重的區域有甘肅南部、隴東地區、陰山山脈、太行山區和川滇兩省的西部地區。
冰雹地理分佈
冰雹活動不僅與天氣系統有關,而且受地形、地貌的影響也很大。中國地域遼闊,地形複雜,地貌差異也很大,而且我國有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使大氣環流也變得複雜了。因此,我國冰雹天氣波及範圍大,冰雹災害地域廣。根據有關資料對中國冰雹災害的空間格局進行對比分析,有下述四方面的認識。
(1)雹災波及範圍廣。雖然冰雹災害是一個小尺度的災害事件,但是我國大部分地區有冰雹災害,幾乎全部的省份都或多或少地有冰雹成災的記錄,受災的縣數接近全國縣數的一半,這充分説明了冰雹災害的分佈相當廣泛。
(2)冰雹災害分佈的離散性強。大多數降雹落點為個別縣、區。
(4)中國冰雹災害的總體分佈格局是中東部多,西部少,空間分佈呈現一區域、兩條帶、七個中心的格局(圖3)。其中一區域是指包括我國長江以北、燕山一線以南、青藏高原以東的地區,是中國雹災的多發區;兩帶指中國第一級階梯外緣雹災多髮帶(特別是以東地區)和第二級階梯東緣及以東地區雹災多髮帶,是中國多雹災帶;七個中心指散佈在兩個多雹帶中的若干雹災多發中心:東北高值區、華北高值區、鄂豫高值區、南嶺高值區、川東鄂西湘西高值區、甘青東高值區、喀什阿克蘇高值區。
從區域自然災害系統論角度理解,冰雹災害是冰雹的孕災環境與致災因子、受災體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災害。降雹與暴雨都是強對流天氣過程,受地形約束,常相伴發生,因此暴雨和地形成為冰雹災害孕災環境的主要因素。冰雹災害的強弱及區域分異首先取決於降雹的特點,從我國降雹的區域分佈看,降雹高值區呈現一區兩帶的特點:一區指青藏高原多雹區;兩帶指南方多雹帶和北方多雹帶,前者主要分佈在海拔1000~2000米的雲貴高原,向東延伸到湘西、川鄂邊界,後者從青藏高原的北部出祁連山、六盤山經黃土高原和內蒙古高原連接。
中國冰雹成害的區域分異與冰雹致災(降雹)的區域分異相比較,有明顯的向東、向南、向西擴展的趨勢,具有以下三個明顯的差異。其一,從大區域看,冰雹災害多發區和冰雹致災最高頻區截然不同,前者為人口稠密的華北—長江中下游一帶,後者則為人口稀少的青藏高原地區。其二,冰雹成害與致災均存在兩條多髮帶,但前者較後者位置更偏東,特別是在東部形成南北向的多雹災帶。其三是多雹災區域均位於多降雹帶內,且呈現團塊狀分佈。由此可見,我國冰雹災害的區域分異深受人類活動範圍的影響,呈現中東部多、西部少的空間格局特點。再從區域的降雹和雹災空間分異對比看,降雹僅僅是一個自然過程,受災體性質的變化使得冰雹致災的高值區不一定是成災高值區。雖然受災體並不是造成災情的直接動力,但是它使得冰雹災害的災情產生相對的擴大或縮小。
中國冰雹最多的地區
中國冰雹最多的地區是青藏高原,例如西藏自治區東北部的黑河(那曲),每年平均有35.9天冰雹(最多年曾下降53天,最少也有23天);其次是班戈31.4天,申扎28.0天,安多27.9天,索縣27.6天,均出現在青藏高原。
冰雹時間分佈
總體來説,中國冰雹災害的時間分佈是十分廣泛的。儘管一日之內任何時間均有降雹,但是在全國各個地區都有一個相對集中的降雹時段。有關資料分析表明,我國大部分地區降雹時間70%集中在地方時13~19時,以14~16時之間為最多。湖南西部、四川盆地、湖北西部一帶降雹多集中在夜間,青藏高原上的一些地方多在中午降雹。另外,我國各地降雹也有明顯的月份變化,其變化和大氣環流的月變化及季風氣候特點相一致,降雹區是隨着南支急流的北移而北移,而且各個地區降雹的到來要比雨帶到來早一個月左右。
一般説來,福建、廣東、廣西、海南、台灣在3~4月,江西、浙江、江蘇、上海在3~8月,湖南、貴州、雲南一帶、新疆的部分地區在4~5月,秦嶺、淮河的大部分地區在4~8月,華北地區及西藏部分地區在5~9月,山西、陝西、寧夏等地區在6~8月,廣大北方地區在6~7月,青藏高原和其他高山地區在6~9月,為多冰雹月(圖4)。另外,由於降雹有非常強的局地性,所以各個地區以至全國年際變化都很大。
中國冰雹災害的受災體分析
中國冰雹災害的區域分異深受受災體的影響,通過對中國現有冰雹案例進行逐一的歸類和分析,研究結果表明:我國冰雹災害的主要受災體類型有6大類、20種亞類,其中以糧食作物受災次數最多。從動態變化角度看,有以下四種亞類值得注意:一是玉米,受災的位次(與其他作物比)呈現上升,這與我國玉米種植的廣泛性以及地膜玉米種植發展有關。通過地膜來提早作物的生長期,無疑加大了冰雹成災的時間段。二是棉花,受災次數顯著增加,尤其在棉花的一些主要種植區。可見,作物品種和作物面積的變化直接影響到災情的放大或縮小。三是蔬菜、水果、花卉受災增加,隨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邊緣帶的蔬菜、瓜果、林果、尤其是花卉的發展,加上大棚技術的廣泛使用,使其受雹災發生的幾率加大。可見土地經濟作物產出的變化直接影響到受災體的易損性程度。四是通信受災次數猛增,隨着國家通信事業的迅猛發展,特別是近幾年網絡的興起,使得冰雹受災體的易損性放大。
冰雹主要分類
編輯1.輕雹:多數冰雹直徑不超過0.5釐米,累計降雹時間不超過10分鐘,地面積雹厚度不超過2釐米。
2.中雹:多數冰雹直徑0.5~2.0釐米,累計降雹時間10~30分鐘,地面積雹厚度2~5釐米。
3.重雹:多數冰雹直徑2.0釐米以上,累計降雹時間30分鐘以上,地面積雹厚度5釐米以上。
冰雹產生危害
編輯冰雹災害是由強對流天氣系統引起的一種劇烈的氣象災害,它出現的範圍雖然較小,時間也比較短促,但來勢猛、強度大,並常常伴隨着狂風、暴雨等其他天氣過程。中國是冰雹災害頻繁發生的國家,冰雹每年都給農業、建築、通訊、電力、交通以及人民生命財產帶來巨大損失。
許多人在雷暴天氣中曾遭遇過冰雹,通常這些冰雹最大不會超過壘球大小,它們從暴風雨雲層中落下。然而,有的時候冰雹的體積卻很大,曾經有80磅的冰雹從天空中降落,當它們落在地面上會分裂成許多小塊。最神秘的是天空無雲層狀態下巨大的冰雹從天垂直下落,曾有許多事件證實飛機機翼遭受冰雹襲擊,科學家仍無法解釋為什麼會出現如此巨大的冰雹。
據有關資料統計,中國每年因冰雹造成的經濟損失達幾億元甚至幾十億元。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着天氣雷達、衞星雲圖接收、計算機和通信傳輸等先進設備以及多種數值預報模式在氣象業務中大量使用,大大提高了對冰雹活動的跟蹤監測預報能力。
冰雹預測防範
編輯冰雹是春夏季節一種對農業生產危害較大的災害性天氣。冰雹出現時,常常伴有大風、劇烈的降温和強雷電現象。一場冰雹襲擊,輕者減產,重者絕收。氣象台站根據天氣圖、衞星雲圖分析和雷達監測,雖能提前作出預報,但準確中仍然不是很理想。經過長期的觀察實踐,人們總結了一些常見的預測冰雹的經驗。
冰雹常見經驗科普
辨風向:下雹前常常出現大風而風向變化則烈。農諺有“惡雲見風長,冰雹隨風落”、“風擰雲轉、雹子片”等説法。另外如果連續刮南風以後,風向轉為西北或北風,風力加大時,則冰雹往往伴隨而來因此有“不刮東風不下雨,不刮南風不降雹”之説。
[4]
觀雲態:各地有很多諺語是從雲的顏色來説明下冰雹前兆的,例如"不怕雲裏黑烏烏,就怕雲裏黑夾紅,最怕紅黃雲下長白蟲","黑雲尾、黃雲頭,冰雹打死羊和牛",因為冰雹的顏色,先是頂白底黑,然後中部現紅,形成白、黑、紅亂絞的雲絲,雲邊呈上黃色。從雲狀為冰雹前兆的説法還有"午後黑雲滾成團,風雨冰雹齊來","天黑悶熱烏雲翻,天河水吼防冰雹"等,説明當時空氣對流極為旺盛,雲塊發展迅猛,好象濃煙股股地直往上衝,雲層上下前後翻滾,這種雲極易降冰雹。
[4]
聽雷聲:如果雷聲持續,連續不斷,就很可能下冰雹。這是因為冰雹雲中橫閃比豎閃頻數高,範圍廣,閃電的各部分發出的雷聲和回聲,混雜在一起,所以聽起來就會有連續不斷的感覺。
[4]
識閃電:一般冰雹雲中的閃電大多是雲塊與雲塊之間的閃電,即"橫閃",説明雲中形成冰雹的過程進行得很厲害。故有"豎閃冒得來,橫閃防雹災"的説法。
[4]
看物象:各地看物象測冰雹的經驗很多,如貴州有"鴻雁飛得低,冰雹來得急"、柳葉翻,下雹天"山西有"牛羊中午不卧梁,下午冰雹要提防"、"草心出白珠,下降雹穩"等諺語。像廣西就有“柳葉翻,下雹天”等諺語。要注意以上經驗一般不要只據某一條就下斷語、而需綜合分析運用。冰雹形成必需有以下條件:冰雹的形成需要以下幾個條件。①大氣中必須有相當厚的不穩定層存在。②積雨雲必須發展到能使個別大水滴凍結的高度(一般認為温度達-12~-16℃)。③要有強的風切變。④雲的垂直厚度不能小於6~8千米。⑤積雨雲內含水量豐富。一般為3~8 g/m3,在最大上升速度的上方有一個液態過冷卻水的累積帶。⑥雲內應有傾斜的、強烈而不均勻的上升氣流,一般在10~20米/秒以上。 冰雹來臨前的雲圖1--暴熱黑雲起,雹子要落地; 黑雲起了煙,雹子在當天。冰雹來臨前的雲圖2--黑黃雲滾翻,冰雹在眼前冰雹來臨前的雲圖3 --黑黃雲滾翻,將要下冰蛋。
[4]
冰雹氣象預報
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着天氣雷達、衞星雲圖接收、計算機和通信傳輸等先進設備在氣象業務中大量使用,大大提高了對冰雹活動的跟蹤監測能力。當地氣象台(站)發現冰雹天氣,立即向可能影響的氣象台、站通報。各級氣象部門將現代化的氣象科學技術與長期積累的預報經驗相結合,綜合預報冰雹的發生、發展、強度、範圍及危害,使預報準確率不斷提高。
為了儘可能提早將冰雹預警信息傳送到各級政府領導和羣眾中去,各級氣象部門通過各地電台、電視台、電話、微機服務終端和災害性天氣警報系統等媒體發佈“警報”“緊急警報”,使社會各界和廣大人民羣眾提前採取防禦措施,避免和減輕了災害損失,取得了明顯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冰雹防治措施
中國是世界上人工防雹較早的國家之一。由於中國雹災嚴重,所以防雹工作得到了政府的重視和支持。至2013年,已有許多省建立了長期試驗點,並進行了嚴謹的試驗,取得了不少有價值的科研成果。開展人工防雹,使其向人們期望的方向發展,達到減輕災害的目的。
人工防雹常用的方法有:
③在地面上向雹雲放火箭打高炮,或在飛機上對雹雲放火箭、投炸彈,以破壞對雹雲的水分輸送;
農業生產常用方法有:
①在多雹地帶,種植牧草和樹木,增加森林面積,改善地貌環境,破壞雹雲條件,達到減少雹災目的;
②增種抗雹和恢復能力強的農作物;
③成熟的作物及時搶收;
冰雹雹災事件
編輯2015年6月11日凌晨,北京市房山區琉璃河鎮中東部,遭冰雹襲擊致村莊受災嚴重,農田、果樹、蔬菜等受損。其中路村、北白、南白、石村災害較為嚴重,路村杏、葡萄幾近絕收,所幸沒有人員受傷。昨天,房山區政府官方微博發佈消息稱,在初步瞭解災情後,琉璃河鎮有關部門趕赴受災各村查看災情。目前,災害統計工作和農業保險出險工作正在進行中。現場果樹幾近絕收。
[6]
2016年3月19日至20日,廣東韶關、清遠多地連續遭遇強降雨和冰雹襲擊,其中韶關城區因持續的強降水,導致多個地段出現較為嚴重的內澇現象。韶關市三防辦20日晚通報稱,19日19時至20日9時,該市實測雨量達到50毫米以上的站點有28個,時段最大雨量發生在樂昌市黃圃鎮97.7毫米,局部出現了1到3釐米的冰雹。20日下午韶關市國土資源局和氣象局也於聯合發佈地質災害預警信息,多個區域地質災害預警等級為3級。
[7]
- 參考資料
-
- 1. 氣象詞典:冰雹 .中國氣象局官方網站.2010-05-06[引用日期2013-03-16]
- 2. 冰雹 .河南門户[引用日期2013-03-22]
- 3. 廣西桂北兩縣突降冰雹 大如雞蛋砸壞車輛(組圖) .中國經濟網.2016-04-10[引用日期2016-04-10]
- 4. 冰雹的前兆及成因 .河池科協之窗.2009-11-06[引用日期2009-11-06]
- 5. 河南洛陽遭冰雹襲擊 市民車頂蓋棉被護車 .網易[引用日期2015-05-08]
- 6. 原標題:北京房山多村遭冰雹襲擊 當地果樹幾近絕收(圖) .中國網.2015-06-12[引用日期2015-06-12]
- 7. 廣東多地遇冰雹襲擊 冰雹湯圓大密集落下(圖) .中國經濟網[引用日期2016-03-21]
- 8. 陝西商南遭遇冰雹襲擊 最大冰雹直徑40毫米 .網易新聞[引用日期2018-05-16]
- 9. 這是冰雹不是雪!墨西哥這個地方遭冰雹襲擊造成民宅受損 ._新聞頻道_央視網(cctv.com)[引用日期2019-07-07]
- 10. 關於強對流天氣,你瞭解多少?- .中國應急信息網[引用日期2022-06-27]
- 11. 冰雹 .中國氣象科普網[引用日期2022-08-15]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