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內生五邪

鎖定
內生五邪是指疾病在發展過程中,由於臟腑經絡及精氣血津液的功能失常而產生的化風,化寒,化濕,化燥,化火病理變化。因為病起於內,又與風寒濕燥火外邪所致病的臨牀徵象類似,故分別為內風,內寒,內濕內燥內火,統稱為內生五邪。
中醫病名
內生五邪
別    名
寒濕燥火
常見發病部位
虛火上炎牙痛咽痛齒衄、顴紅升火等症
濕內燥
起於內

內生五邪風氣內動

概念:又稱“內風”,即肝風內動。指在疾病過程中,或因陽盛,或因陰虛,或血虛,或熱極傷及營血,以致陰虛不能制陽,陽升無制,或筋脈失其濡養,從而出現動風的病理狀態。故説:“內風乃身中陽氣之變動”。
形成及表現,主要有如下五類:

內生五邪一是肝陽化風

多由情志所傷,肝氣鬱結,鬱久化火而亢逆,或暴怒傷肝,肝氣亢逆,或操勞過度,耗傷肝腎之陰,以致陰虛陽亢水不涵木,浮陽不潛,繼而陰不制陽,肝之陽氣升動無制,便亢而化風,形成肝風內動。輕則可見筋惕肉瞤,肢麻震顫,眩暈欲僕,或為口眼喎斜,重則半身不遂,甚則血隨氣升,而見卒然仆倒,或為閉厥,或為脱厥。

內生五邪二是熱極生風

又稱熱甚動風,多由邪熱熾盛,煎灼津液,傷及營血,燔灼肝經,筋脈失其柔順,陽熱亢盛,則化而為風,多見於熱性病極期。可見痙厥,抽搐,鼻翼煽動,目睛上吊,並伴有高熱神昏譫語等症。

內生五邪三是陰虛風動

多因熱病後期,陰津耗傷;或久病耗傷,津液及陰氣虧虛所致。陰液枯竭,無以濡養筋脈,陰氣大傷,失其涼潤柔和之能,則變生內風,即虛風內動。可見筋攣肉瞤,手足蠕動等症。並見低熱起伏,舌光少津,脈細如絲等陰竭表現。

內生五邪四是血虛生風

多由生血不足,或失血過多,或久病耗傷營血,導致肝血不足,筋脈失養,或血虛無以榮絡,則虛風內動。可見肢體麻木不仁,筋肉跳動,甚則手足拘攣不伸等症。

內生五邪五是血燥生風

多由久病耗血,或年老精虧血少,或長期營養缺乏,生血不足,或瘀血內結,新血生化障礙所致。津枯血少,失潤化燥,則肌膚失於濡養,經脈氣血失於和調,於是血燥而變生內風。可見皮膚乾燥,或肌膚甲錯,並有皮膚瘙癢或落皮屑等症。

內生五邪寒從中生

內生五邪概念

又稱“內寒”。指機體陽氣虛衰,温煦氣化功能減退,虛寒內生,或陰寒之邪瀰漫積滯的病理狀態。

內生五邪形成

多因先天稟賦不足,陽氣素虛,或久病傷陽,或外感寒邪,過食生冷,損傷陽氣,累及脾腎,脾腎陽虛,温煦氣化失職所致。

內生五邪表現

一是陽虛陰盛,陰盛則內寒自生,可見虛寒及血脈“收引”之症,如面色蒼白,形寒肢冷,或筋脈拘攣,肢節痹痛等。二是陽虛氣衰,氣化功能減退或失司,陽不化陰,代謝活動障礙或減退,從而導致陰寒性病理產物如水濕、痰飲等積聚或停滯。可見尿頻清長,涕、唾、痰、涎稀薄清冷,或大便泄瀉,或為水腫等病證。

內生五邪濕濁內生

內生五邪概念

又稱“內濕”。指由於脾的運化功能和輸布津液功能障礙,從而引起濕濁蓄積停滯的病理狀態。

內生五邪形成

多因過食肥甘,嗜酒或恣食生冷,內傷脾胃,致使脾失健運,不能為胃行其津液,或素體肥胖,或喜靜少動,或情志抑鬱,以致氣機不利,津液輸布障礙,因而水液不化,聚而成濕所致。濕濁內生亦與腎陽虛,温煦氣化失職有關。

內生五邪表現

常隨濕濁阻滯部位不同而異。如濕濁留滯經脈之間,則可見頭昏悶重如裹,肢體重着或屈伸不利;濕犯上焦,則胸悶咳嗽;濕阻中焦,則脘腹脹滿,納呆,口膩或甜,舌苔厚膩;濕滯下焦,則腹脹便溏,小便不利;水濕泛溢於皮膚肌腠,則發為水腫。

內生五邪津傷化燥

內生五邪概念

又稱“內燥”。指機體津液不足,人體各組織器官和孔竅失其濡潤,因而出現乾燥枯澀的病理狀態。

內生五邪形成

多因久病傷陰耗液;或大汗、大吐、大下,或亡血失精,導致陰虧津少;或温熱病變熱盛傷陰耗津等所致。

內生五邪表現

內燥病變以肺、胃、大腸為多見,可見津液枯涸及陰虛內熱病證,如肌膚乾燥不澤,起皮脱屑,甚則皸裂,口燥咽乾唇焦,舌上無津,甚或光紅龜裂,鼻幹目澀少淚,爪甲脆折,大便燥結,小便短赤等。如以肺燥為主,則應兼見乾咳無痰,甚則咯血;以胃燥為主,則胃陰津虧,可伴見舌光紅無苔;如若腸燥,則應兼見便秘等症。

內生五邪火熱內生

內生五邪概念

又稱“內火”、“內熱”。指由於陽盛有餘,或陰虛陽亢,或氣血鬱結,鬱久化熱化火,或病邪鬱結,從陽化熱化火,因而產生火熱內擾,機能亢奮的病理狀態。

內生五邪形成

一是陽氣盛化火,即病理性的陽氣亢盛,稱為“壯火”。又稱“氣有餘便是火”。二是邪鬱化火,如外感風、寒、燥、濕等病邪人裏,鬱結從陽化熱化火,或痰飲、瘀血、結石食積蟲積等鬱而化火。三是五志過極化火。四是陰虛火旺,多由津液虧耗,陰氣大傷,陰虛陽亢,則虛熱、虛火內生。

內生五邪表現

凡陽盛、邪鬱化熱化火及五志過極化火,多為實熱實火,可見高熱,午後潮熱,面紅目赤,尿赤,便幹,唇舌生瘡等症。若屬虛火陰虛內熱,多見全身性虛熱徵象,如五心煩熱,骨蒸潮熱,面部烘熱,消瘦,盜汗等症。醫學敎育網蒐集整理而陰虛火旺,則其火熱徵象多集中於機體某一部位,可見虛火上炎牙痛咽痛、齒衄、顴紅升火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