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儲姓

鎖定
儲姓起源於周朝。據《海陵儲氏支譜》記載:“考儲氏,肇始於周,作相於齊,彪炳史冊世人而知之。”儲姓發源於春秋齊國田氏,起於儲子。泰州《儲氏家譜》記載的儲氏第一世,是唐代的文羲公(儲光羲),居住在毗陵(今常州市),已1300餘年,始祖儲光羲原籍山東,後落户金壇莊城,唐開元年間進士,後擔任監察御史,是田園山水詩派代表詩人之一。 [1]  據江蘇宜興、金壇、安徽潛山、嶽西等地《儲氏宗譜》記載,儲氏莊城一世光羲公後裔在潤州莊城(今屬金壇)繁衍至12世,值宋高宗南渡,時兵戈擾攘,莊城地值通衢,騷擾尤劇,遂散居異地。 [2]  1300多年來,光羲公後人陸續遷徙至大江南北,世系清楚,字輩不亂,被尊稱為“江南儲氏之祖”。
中文名
儲氏
外文名
The surname of Chu
得姓始祖
儲太伯
一世祖
儲光羲

儲姓姓氏源流

1、以祖名字為氏
據《風俗通義》載,春秋時期,齊國有大夫字儲子,孟子結交。儲子的後代很昌盛,其支孫以祖字“儲”為氏,可證儲氏家族最早的淵源是在齊、魯一帶,是儲姓的來源
2、源自上古有儲國
國人以地名為氏。相傳上古時有儲國,儲國人的後代以國號地名“儲”為姓,稱儲氏,世氏相傳。

儲姓始祖

儲子像 儲子像
儲太伯。根據歷來姓氏學者考證,我國的儲氏是齊國和孟子結交的儲子的子孫。關於這段源流,《姓氏考略》和《千家姓查源》上也有記載。儲姓家族歷史悠久,是早在春秋戰國時代便已出名了,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晉以後稱盛於江南各地,尤其在江蘇省南部境地,儲氏是當地的名門望族。望族居河東郡(今山西省夏縣北)。儲氏後人尊儲太伯為儲姓的得姓始祖。

儲姓遷徙分佈

1、歷史上儲姓的遷徙與分佈
宋朝時期,儲姓人口不足1萬,在全國主要分佈於福建、江蘇、河南、浙江等地,福建為儲姓第一大省,約佔全國儲姓總人口的33%。
明朝時期,儲姓大約有2萬6千人,江蘇為儲姓第一大省,約佔全國儲姓總人口的41%。其次分佈於安徽、浙江、寧夏、江西、湖北、湖南等地。
2、當代儲姓的分佈與圖譜
當代儲姓人口大約有23萬,排名第二百六十七位,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018%。自宋朝起1000年中,儲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A形的態勢。儲姓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安徽省安慶市,其次分佈於江蘇、上海、湖南、浙江、天津、陝西等地。儲姓在人羣中分佈頻率示意圖表明:在皖蘇、浙江西北、江西北部、湖北東部和西南、河南東部、山東南部、陝西南端、重慶北段和東南、湘黔大部、廣西、廣東西北、雲南西南,儲姓佔當地人口的比例一般達到0.06%以上,中心地區可達0.3%以上,以上地區覆蓋面積約佔全國總面積的11.6%,居住了大約61%的儲姓人羣。

儲姓歷史名人

儲姓古代名人

儲光羲
儲光羲(約707-約763),祖籍山東,遷居江蘇丹陽。出身官宦之家,勤學聰慧。開元十四年(726年)20歲左右的他中進士,授翰林,歷任縣尉、監察御史等。安史之亂起,叛軍陷洛陽,他不得已受偽官,因之而被繫獄,約於寶應二年(763年)平亂後遇赦,被降職流放客死嶺南。他以山水田園詩著稱於時,詩風質樸、古雅,富有民歌風韻。後人常將其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柳宗元並稱。著作有《九經外義疏》20卷等,皆失傳,詩文集70卷僅存詩集5卷,《全唐詩》輯為4卷。
儲光羲畫像 儲光羲畫像
儲嗣宗
唐詩人。潤州延陵(今江蘇丹陽)人。儲光羲曾孫。大中十三年登進士第,嘗任校書郎。與詩人顧非熊善,頗有詩名。嗣宗推崇王維詩,其詩亦多繪寫山水景緻之篇。元辛文房謂其為詩“苦思夢索,所謂逐句留心,每字著意,悠然皆塵外之想”。《直齋書錄解題》著錄《儲嗣宗集》一卷。
儲嗣宗畫像 儲嗣宗畫像
儲敦敍
北宋晉江人,字彥倫。崇寧(1102-1106年)間進士,歷任龍溪縣丞、甯德縣令,皆有惠政,民為其立生祠。後為賀州通判。著有《玉泉集》。
儲尹之
字思弼,號赤巖,宋元祐三年(1088年)進士,儲尹之為儲光羲15世孫,官台州刺史,任滿後定居寧海。寧海譜上代追溯到曾祖千七公儲旻。據宜興譜記載,儲旻系儲光羲12世孫,這一點兩譜一致,證實儲尹之為儲光羲15世孫。另外對儲尹之堂兄儲興之系下的19世儲寧七、儲寧八的遷徙記載,兩譜亦可找到吻合點。
儲 用
宋代學者,在朝廷做官,為官有惠政,曾得朱熹的讚賞。他從書本上得到治理下的道理,又在實踐中加以運用,他又一心為民,這樣,就取得了很好的政績,為百姓帶來許多好處。當時的大哲學家朱熹,非常誇獎他。
儲 珊
字朝珍,南直隸潁州(治今安徽省阜陽)人,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進士,十七年(1504年)任新鄉縣(河南省)知縣。正德六年(1511年)八月知州儲珊主修《潁州志》脱稿,共6卷。
儲懋
1393年-1452年,明臣。字世績,號澹庵,鎮江人。永樂十二年(1414)舉人,授吏科給事中。正統初以文學充經筵官,轉翰林修撰,與修《實錄》,進侍講。正統十年(1445)十月遷户部右侍郎。正統十四年二月出督福建糧餉。十二月初五日調任禮部右侍郎。景泰二年(1415)十二月初七日進南京户部尚書,時已病不能起,於十八日卒,年六十。
儲巏
明臣。字靜夫,號柴墟,泰州(今屬江蘇)人。成化進士。官太僕卿。正德中,歷左僉都御史、户部左右侍郎。劉瑾數侮大臣,獨對巏敬稱為先生。善詩文,好推引名士。因憤瑾所為,託病辭官歸。後官至吏部左侍郎。卒官。嘉靖初,賜諡文懿。
儲巏畫像 儲巏畫像
儲欣
字同人,清朝宜興人。自幼好學,精通經史。早年無意仕途,以制藝為業。直到60歲,始領康熙鄉薦,一試禮部不遇,遂閉門著書。著有《春秋指掌》30卷,《在陸草堂集》六卷。選編《唐宋十家文全集錄》51 卷。
儲國鈞
清江蘇荊溪(今宜興)人,字長源,號石亭。儲雄文子。獨好為詩,有聞於時。杜門屏跡,絕不與豪貴人通。家貧無以為資,至並日而食,怡然不以為意,惟曰與其徒陸致遠講説古詩人遺法,相吟嘯為樂。著有《一壑風煙集》、《豔碧齋集》、《放 集》。
儲秘書
宜興人,清代學者。乾隆皇帝時的進士,在河南鄭州任知府,他博覽經史,性淡泊,為官順應天意民心,老百姓感到很自在,他自己也有時間著書立説。
儲麟趾
清臣。字履醇。江南荊溪(今江蘇宜興)人。乾隆初年進士,歷官貴州道監察御史太僕寺卿宗人府府丞。乾隆中,上疏批評乾隆帝剛愎自用、武斷,王公大臣拱手無用。以伉直稱於時。後以病歸家。有《雙檢樹軒詩稿》。
儲大文
1665-1743年,儲光羲31世孫,清地理學家。字六雅,號畫山,江蘇宜興人。性聰穎。初以制藝名,後肆力為古文。從祖遊,讀書九峯樓數十年,欣賞稱之為東坡化身。姜宸英見其文,亦嘆為曠代異才。康熙六十年(1721)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編修。告歸後,主維揚之安定書院,學者宗之。著有《存研樓文集》十六卷,《二集》二十五卷,《論形勢居》七卷,又纂有《山西省志》三百餘卷,並行於世。

儲姓近現代

政界:
儲江
原江蘇省第六屆人大常委會主任、黨組書記。宜興南莊鎮人。曾任蘇中區黨委組織部科長兼蘇中區黨委、蘇中行署直屬機關黨總支書記,蘇中興(化)東(台)泰(州)特區黨委代理書記兼蘇中一地委組織部副部長,蘇中黨校組織處長、區黨委民運部科長、區黨委直屬沙溝市委書記,興化縣委副書記,沙溝縣委書記,華中二地委委員兼地委民運部部長,鎮江地委民運部長兼鎮江市委書記。建國後歷任蘇南區黨委紀律檢查委員會檢查處長兼蘇南行署監察委員會副主任,蘇南區黨委紀律檢查委員會副書記兼監委副主任,江蘇省人民政府監委副主任,江蘇省委組織部副部長兼省級機關總黨委書記,省委政法部副部長,蘇州地委第一書記兼蘇州軍分區第一政委,淮陰地委副書記兼地革會副主任,江蘇省委常委兼南京市委書記,南京市革會主任,江蘇省委書記兼省委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一書記、南京市委第一書記、南京警備區第一政委、江蘇省委組織部長等職。1977年出席中共十一大,當選為中央委員。 1982年為江蘇省委顧問、第六屆全國人大代表。 [3] 
儲波
安徽桐城人。大學畢業。1968年參加工作,次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2348工程指揮部助理員、總後勤部化工生產管理局辦公室秘書,岳陽化工總廠辦公室秘書、副科長、副主任,總廠副廠長、黨委副書記,中共岳陽市委副書記、市長,市委書記,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常務副省長,中共湖南省委副書記,代省長、省長。 1997年當選中共十五屆中央侯補委員。 [4] 
文化界:
儲南強
近代進步人士,宜興首 創兩洞經營者。字鑄農,別號簡翁,宜興宜城鎮人。18歲入江陰南菁書院攻讀,與黃炎培、沙彥楷等為同學,畢業回鄉,力主新學,先後創辦“勸學所”及知新小學。武昌起義後,被推為宜興縣民政長,頗有政績。後赴南洋公學(交通大學)任國文教席,後回宜興搞水利建設。 1920年,地方人士請他代任縣長,後謝絕世事,隱居善卷洞、張公洞旁,與僧道相交往。後買下兩洞,意欲修繕成旅遊勝地,苦無經費。後得其友上海某銀行行長及無錫榮德生先生支持,並有兒媳分得遺產兩萬元,由此得以首 創經營兩洞,於1936年完成建設工程,同時完成通往兩洞的公路,對外開放,供人遊覽。解放後,他把兩洞獻給國家。 [5] 
儲安平
江蘇宜興人,儲光羲39世孫,1932年畢業於上海光華大學。1933年起,在南京《中央日報》任副刊編輯。1936年赴英國倫敦大學作研究工作,回國後,先後任《中央日報》撰述、編輯,復旦大學教授,中央政治學校研究員在桂林《力報》任主筆。民國34年春,在湖南辰奚“中國晨報”任主筆。日軍侵佔桂林後,在重慶創辦《客觀》週刊,民國35年春赴上海,創辦《觀察》半月刊,任社長和主編,同時兼復旦大學教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國家出版總署專員,新華書店總店副總經理,出版總署發行局副局長。1957年任《光明日報》總編輯。
儲 峯
男,1939年5月生,上海人。主任醫師。1966年畢業於第四軍醫大學。 現任南匯縣衞生局局長。中國中西醫結合全國農村基層委員會主任委員。上海市中西醫結合 學會常務理事。上海慢性肝炎防治研究中心常委兼市郊分中心主任委員。上海市勞動模範。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政府特殊津貼享受者。從事臨牀醫療、教學、科研30多年, 在流行性出血熱(腎綜合症出血熱)課題研究中,首 創“四個三”診斷要領,形成了一整套 以臨牀、免疫和病毒為中心的診治體系。獲上海市首批醫學領先學科——流行性出血熱診治 特色專科;採用反轉錄聚合酶鏈反應技術(P.C.R),使病死率降低到1.7%—2.3%。搶救成 功率處國內領先,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儲國餘
男,1937年8月生,江蘇宜興人。教授級高工。中共黨員。1961年畢業 於南京工學院動力系。原任電力部西南電力設計院院長,現任中國電力建設工程諮詢西南公 司總經理,西南電力設計工程公司總經理。兼任中國華西工程設計建設總公司(集團)董事長 ;四川省勘察設計協會副理事長;四川省動力工程學會、電工技術學會、諮詢業協會和四川 省工程諮詢協會付理事長等。一直從事電力設計技術管理和組織領導工作,任院長十多年來 ,在改革和經營管理工作中,以科技求發展,以質量求生存,強化內部管理,轉換經營機制 ,提高了整體素質和活力,使該院勘察設計工程產值和利税每年增長,共有38項工程勘察設 計,74項重大科研成果分獲國家級金、銀、銅質獎或省、部級優秀獎,該院三次榮獲中國勘 察設計綜合實力“百強單位”,兩次被電力部,國家電力公司授予“雙文明單位”和被四川 省委、省府授予“省級最佳文明單位”稱號。個人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重點建設先進工 作者”稱號,負責領導完成的“旋轉噴霧煙氣脱硫試驗研究”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個人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儲西維
1941年出生於四川成都,祖籍安徽潛山。優秀教師,攝影家,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成都分會會員,成都市攝影家協會會員。
儲衞容
1943年出生於四川成都,祖籍安徽潛山。桃李滿天下的四川師範大學著名教授,曾替趙紫陽作過翻譯的留美雙碩士,現定居紐約。
儲方天
1976年出生於四川成都,祖籍安徽潛山,以優異成績畢業於紐約大學-科技學院,後進入美國華爾街投資銀行龍頭老大的“高盛”工作,任技術部門的副経理。現定居紐約。
儲 明
1964年出生,安徽霍山縣人,安徽省作家協會會員,著名作家。代表作有長篇小説《酒軒轅》、散文集《母親不願分家》、《大別山與剮水的傳説》。
儲蘭蘭
歌手,演員。女,1983年5月24日出生,畢業於中國戲曲學院,現為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藝術團副團長,北京國粹藝術傳承促進會常務理事,首都大學生京劇團業務團長、青聯委員。
儲智博
影視演員,扮演《潮起潮落》中的周桐又使儲智博在影視界的茫茫大海之中了露出了頭,近來儲智博又嘗試着其它類型的角色,如《大秦腔》中的韓茂臣、韓子生父子(唱戲的);《天橋夢》中的連繩(殺富濟貧的土匪);《五愛街》中的曹開江(賣服裝的個體户);《麗宮》中的許智(大董事長)等等,而1999年儲智博又着實的演了一把軍人,就是海政電視藝術中心和中央電視台聯合攝製的十六集電視連續劇《波濤洶湧》中的中年一代潛艇艇長崔東山。
儲炎慶
儲炎慶(1902----1974),安徽樅陽人。為新中國鐵畫藝術事業創始人,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儲炎慶12歲學鐵匠手藝,在安慶,蕪湖鐵匠鋪幫工。在蕪湖受聞湯天池製造鐵畫啓發,1921年入唯 一能鍛造鐵畫的沈義興鐵鋪做工,試製鐵畫出售,後租店開設了儲永昌鐵鋪,以打鐵,制鐵畫為業。
儲金霞
儲金霞,1945年11月出生,蕪湖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九屆全國人大代表,現任蕪湖儲氏鐵畫工藝品有限公司董事長。 1999 年加入中國民主促進會。1996年任鐵畫研究所所長。 2002 年聘為皖南工藝美術研究院院士。 2006年,加入中國工藝美術學會,任金屬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安徽省工藝美術學會常務理事,安徽省民進企業界會員、聯誼會理事。2007年,被評為"中國民間文化傑出傳承人"榮譽稱號。
儲江偉
儲江偉,現任東北林業大學交通學院院長。研究方向是智能車輛與物流自動化技術。獲得過省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參加過國家、省部級科研課題多項。先後完成有關汽車制動系統及其零部件性能檢測的橫向課題多項,在汽車電控故障診斷等方面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

儲姓進士錄

江南儲氏多為光羲公後裔,尊為“江南儲氏之祖”。
後裔進士錄:儲隱、儲昂、儲福壽、儲福康、儲福寧、儲尹之、儲祈連、儲祈斌、儲秀、儲瓘、儲教、儲文璧、儲文鬱、儲文銞、儲南、儲昌祚、儲顯祚、儲堪、儲曾、儲方熺、儲士、儲振、儲善慶、儲方慶、儲大文、儲鬱文、儲雄文、儲在文、儲龍光、儲元升、儲晉觀、儲 燧、儲麟趾、儲寶書、儲秘書、儲賡芸。

儲姓郡望堂號

儲姓郡望

河東郡:秦置河東郡,治所在今山西省夏縣。據《風俗通》記載:齊大夫儲子之後。望出河東。
潁陽郡:春秋時為“鹿上”,戰國時為“巨陽”,秦代屬“潁州郡”,漢為“細陽”,魏晉為“宋縣”,隋為“潁陽”,唐、宋併入“汝陰”,元屬“潁州”,明改隸“鳳陽府”。

儲姓堂號

盛著堂:此堂為江蘇省宜興市官林鎮儲氏總祠的堂號。宗祠共3座,均在儲巷村,“盛著堂”儲氏系從山東河東郡遷來,世代繁衍,後人建祠祭祀,族人以“五鳳齊飛”(指儲氏上代曾有1家5人同時及第)激勵子孫好學上進求取功名。
學政堂:此堂為江蘇省南通市海安縣儲洋村儲氏家祠堂號。有從華字向後詳細家譜。
世德堂:潛山永鈺公祠。 [6] 
四德堂:嶽西儲氏太忠公祠。

儲姓通用聯

儲姓四言

源自儲國;
望出河東。
——佚名撰儲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出儲姓的得姓源流和郡望。(見上題頭《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號》介紹)
玉泉文集;
汜水詩名。
——佚名撰儲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北宋晉江人儲敦敍,字彥倫,崇寧年間進士,歷官龍溪丞、寧德令,都有惠政,百姓為他立生祠紀念,後官賀州通判。著有《玉泉集》。下聯典指唐代詩人儲光羲,祖籍兗州,遷居延陵,開元年間進士,官安宜尉、汜水尉等,天寶年間任監察御史。其詩多寫田園生活的閒適情趣,風格樸實。有詩集、文集。

儲姓五言

御史家風遠;
潁陽世澤長。
——佚名撰儲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安徽省阜陽市儲氏宗祠聯。全聯説明代儲珊,潁州人,弘治年間進士,官至監察御史。
草要含青色;
節操方松筠
——唐·儲光羲撰儲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唐代詩人儲光羲詩句聯。
方慶舉鴻博;
靜夫雙第一。
——佚名撰儲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清代清源知縣儲方慶,學廣期,宜興人。康熙進士,舉鴻博。有《遁菴文集》。下聯典指明代吏部右侍郎儲鸛,字靜夫,號柴墟,泰州人。九歲能屬文。成化中鄉、會試皆第一。工詩文,好引薦知名士,淳行清修,卒諡文懿。有《柴墟齋集》。

儲姓六言

人品分臧別否;
詩意清骨靈心。
——佚名撰儲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戰國時齊相儲子的事典。孟子在平陸,儲子致幣以交,孟子受之而不報。下聯典指唐代詩人儲光羲。儲光羲,兗州人。開元進士。官監察御史。有正論、文集、詩集。

儲姓七言以上

無錫貞義傳名遠;
建陽善政播惠長。
——佚名撰儲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代名人儲福,無錫人。靖難中,不為叛逆臣,不食而死,追諡貞義。下聯典指宋代建陽知縣儲用,晉江人。字行之。有惠政,朱熹極稱之。
河東世第傳千古;
皖北家聲振萬年。
——此聯為嶽西儲姓宗祠聯
一壑風煙,錚錚留韻;
五松清響,熠熠生輝。
——佚名撰儲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清代詞人儲國鈞,字長源,宜興人。能文章,精詞律,有,《抱碧齋集》、《一壑風煙集》等。下聯典指明代禮部侍郎儲可求,宜興人。幼穎悟,年十五能屬文。洪武初舉明經,任常州府訓導。有《五松清響文集》。
德里昔同居,和協不能愧繩武;
義莊原有志,卑貧無力學希文。
——儲乙然撰儲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安徽省懷寧縣枝梓橋儲氏宗祠聯
平陸安民尊稱宰相
麓川擒賊榮號將軍
功蘆山徵麓川擒賊斬寇勳績繼見古滇
破採石克徐州輔聖翼皇功業始著江浙
此二聯
——佚名撰雲南通海縣儲氏宗祠聯 [7] 
九代簪纓功績著於杞水;
兩朝科第人文肇自荊溪。
——佚名撰雲南通海縣儲氏宗祠聯 [7] 
上聯典指明朝通海儲氏九代世襲守禦指揮史(或同知、僉事),即臨安通海守禦指揮史儲傑 [8]  ——儲綬 ——儲昇——儲銓——儲祥——儲萬鍾——儲寵——儲昌齡、儲昌賢——儲光裕共九代世襲守禦指揮(史、同知、僉事);杞水即杞麓湖,下聯典指:宜興儲氏科第人文典故,古地名“荊溪”即宜興。

儲姓儲氏字輩

遷潛(山)儲氏字輩
莊城(一世祖儲光羲)16世永鈺公傳三房:
長子代賢(今居懷寧、桐城為主):熙福祁永代 明顯孟仲泳 仁義禮智信 忠孝繼先宗 道學萬枝春 茂德誠昭著 詒謨愈久長 本源期克紹 蘭桂應聯芳 崇尚維敦厚 詩書慶吉祥 延興傳祖緒 國朝普隆昌 秀毓承英俊 怡和裕壽康 燻功綿世澤 青簡獻輝煌
次子代俊(今居嶽西為主):熙福祁永代 文安太伯叔 仕浩啓聰明 睿志賢良達 恩光萬枝春 茂德誠昭著 詒謨愈久長 本源期克紹 蘭桂應聯芳 崇尚維敦厚 詩書慶吉祥 延興傳祖緒 國朝普隆昌 秀毓承英俊 怡和裕壽康 燻功綿世澤 青簡獻輝煌
三子代貴(今居潛山為主):熙福祁永代 明顯孟仲泳 仁義禮智信 忠孝繼先宗 道學萬枝春 茂德誠昭著 詒謨愈久長 本源期克紹 蘭桂應聯芳 崇尚維敦厚 詩書慶吉祥 延興傳祖緒 國朝普隆昌 秀毓承英俊 怡和裕壽康 燻功綿世澤 青簡獻輝煌
三房泳裕公一支遷桐城:應得學光宗 啓世振家邦 大遠鴻先著詒謨愈久長 本源期克紹 蘭桂應聯芳 崇尚維敦厚 詩書慶吉祥 延興傳祖緒國朝普隆昌 秀毓承英俊 怡和裕壽康 燻功綿世澤 青簡獻輝煌
永銨公支: 思興日立愛 嵩宏超軒堂 壽原安新啓 鏜必一士錦 之秉光正鍾 運來賢良得 本源期克紹 蘭桂應聯芳 崇尚維敦厚 詩書慶吉祥 延興傳祖緒國朝普隆昌 秀毓承英俊 怡和裕壽康 燻功綿世澤 青簡獻輝煌 [9] 
永銨公支仁義堂儲氏字輩(金寨、霍邱為主):文英宏揚 克正永常 士修有志 宗徳維良 立家傳世 定國守邦 道培厚重 同慶榮昌
天津市區儲氏字輩
萬國同春, 仁、義、禮、智、信;百代賢臣, 温、良、恭、儉、讓。 [10] 
天津郊縣字輩
邦、永、克、世、長、美、景、玉、嘉、瑞、孝、涕、振、雲 [11] 
重慶市儲氏字派
爾 雲 宗 齊 朝, 文 興 正 德 安,道 易 傳 家 遠, 後 代 光 明 全。(系 “湖廣填四川”時從安徽太平(今黃山區)遷入。) [12] 

儲姓儲氏御史

第一世:
始祖儲光羲 祖籍兗州,祖上失傳。行十二,唐開元丙寅進士,尋授翰林二十一年,欽命江南道採訪使,天寶末,仕至監察御史。所著有集七十二卷行於世,崇祀丹陽鄉賢祠,有傳。娶王氏,封恭人。 生卒缺,合葬潤州莊城東邸(今江蘇金壇),有墓銘。子一:儲鍔。
第二世:
儲光羲子儲鍔,諱石,行二;娶李氏;生卒失,合葬父塋左。子五:儲温、儲清、儲淵、儲湛、儲溶。
第三世:
儲鍔長子儲温,字子厲,早亡無嗣。
次子儲清,諱燕客,字子廉,號城南,享年五十七;娶劉氏; 生卒失,合葬父塋前右穴。子一:儲柔。
三子儲淵,字子深,壽六十,娶失,合葬兄側。子一:儲剛。
四子儲湛,字子澄,早亡無嗣。
五子儲溶,前譜失載,考著作郎顧華陽撰羲公集序,其嗣息曰溶、鳳毛、駿骨,非公之孫而誰。
第四世:
儲清子儲柔,諱調宗,行三,字克文,號西橋,壽七十八;娶錢氏,贈宜人;生卒失,合葬祖塋側。子一:儲隱。
儲淵子儲剛,行五,字克武,號東莊,年四十九;娶戴氏;生卒俱失,合葬兄側。子一:儲鄴。
第五世:
儲柔子儲隱,行一,字德晦,唐僖宗朝進士,至檢校郎,享年五十一;娶李氏,封宜人;生卒失,合葬祖塋右。子一:儲灼。
儲剛子儲鄴,行二,字後建,生唐大中二年戊辰七月初二午時,卒後唐天成元年丙戌,壽七十九;娶張氏;合葬祖塋側。(注:鄴舊訛作顯)。子二:儲煥、儲炳。
第六世:
儲隱子儲灼,行二,字章甫,號湛然,以善書薦授中書舍人,壽六十;娶萬氏,封孺人;生卒失,合葬父塋南穴。子一:儲張。
儲鄴長子儲煥,行一,字文甫,號玉泉。享年五十五;娶虞氏;生卒失,合葬祖塋北。子一:儲宏。
儲鄴次子儲炳,字明甫,娶馮氏,生卒葬缺。
第七世:
儲灼子儲張,字維翰,號竹樓,以父蔭任中書舍人,壽七十九;娶李氏,封孺人;生卒失,合葬祖塋側。子二:儲嶽、儲崇。
儲煥子儲宏,行四,字惟大,號梅坡,授承事郎,壽八十一;娶尹氏,封孺人;生卒俱失,合葬祖塋東。子二:儲峨、儲。
第八世:
儲張長子儲嶽,行大一,字百高,號近山,壽六十四;娶於氏;生卒失,合塋父塋西。子一:儲。
儲張次子儲崇,行大二,字仲高,號東山,壽七十四;娶王氏;生卒失。子一:儲謹。
儲宏長子儲峨,行大三,字叔高,號西巖,太學生,享年四十三,生娶卒失,合葬祖塋側。子一:儲誠。
儲宏次子儲,行大四,字季高,太學生。
第九世:
儲嶽子儲,字允和,號仰山,壽七十九;娶李氏;生卒失,合葬父塋側。子四:儲芝、儲蘭、儲q、儲薰。
儲崇子儲謹,字允恭,號景山,壽六十六,生娶卒缺,合葬祖塋側。子一:儲藻。
儲峨子儲誠,字允信,號知幾,壽九十六,生娶卒缺,合葬祖塋右。子二:儲蓀、儲芷。
第十世:
儲長子儲芝,行一,字志靈,號養愚;娶許氏,封安人;生卒失,合葬祖塋東南,有石銘,已廢。子一:儲膺。
儲次子儲蘭,行三,字志馨,壽六十九;娶李氏;生卒失,合葬兄側。子一:儲庠。
儲三子儲q,行八,字志時,享年四十九;娶王氏;生卒失,合葬祖塋西南。子一:儲康。
儲四子儲薰,行□,字志南,號愛山,壽八十三;娶尹氏;生卒失,合葬祖塋。子一:儲廟。
儲崇子儲藻,行七,字志鑑,號省齋,壽九十三,生娶卒缺,合葬祖塋側。子一:儲序。
儲誠長子儲蓀,字志芳,壽六十;娶馮氏;生卒失,合葬祖塋側。子一:儲唐。
儲誠次子儲芷,字志芬,號樂耕,壽六十七;娶朱氏;生卒失,合葬雲陽驛之河北隅,有墓銘。子一:儲廣。
第十一世:
儲芝子儲膺:行萬二,字服之,號仁軒,壽八十,生娶卒缺,合葬祖塋。子一:儲昂。
儲蘭子儲庠:行萬八,字養之,號恬心,享年三十四;娶於氏;生卒葬失。子二:儲昱、儲昌。
儲q子儲康:行萬四,字寧之,享年五十九,生娶卒缺,合葬祖塋。子一:儲景。
儲薰子儲廟,行萬三,字用之,號懷山,壽七十五,生娶卒缺,合葬祖塋。子一:儲薄
儲藻子儲序,行萬九,字訓之,太學生,壽七十;娶楊氏;生卒葬缺。子一:儲晏。
儲蓀子儲唐,行萬五,字元之,號企齋,壽六十六,生娶卒缺,合葬祖塋。子四:儲F、儲昊、儲m、儲星。
儲芷子儲廣,行萬七(丹陽譜訛萬十一),字袤之,號嶧貳W災痙夜徙雲陽,遂定居於彼。生娶卒葬缺。子一:儲晨。
第十二世:
據江蘇宜興、金壇等地《儲氏宗譜》記載,儲氏後裔在潤州莊城(今江蘇金壇)繁衍至十二世,值宋高宗南渡,時兵戈擾攘,莊城地值通衢,騷擾尤劇,遂散居異地。
儲膺子儲昂,行千一,字伯升。第一支:臧林後巷始遷祖。子一:儲詢。武進河莊石橋灣顏村、剡村施橋、湟裏埠村西儲巷、金壇花墳廟巷塘下、尹墅皆其分支。
儲庠長子儲昱,行千十二,字伯正。第二支:金沙儒村巷始遷祖。子一:儲箴。宜興土城、河上、溧陽清庵橋、山南、壽升渡壩裏、上村、蕪湖關口、宣城峽山、太平青山、儲家渡、建平西湖村皆其分支。
儲庠次子儲昌,行千十四,字伯隆。第三支:宜興官林始遷祖。子二:儲竺、儲笙。南莊、北塘、賚村、亳瀆、四分、塘東(南莊分派)、上黃大筱村(北塘分派)、庵壩上(亳瀆分派)皆其分支。
儲康子儲景,行千三,字伯時。第四支:仍居莊城。子一:儲籠。吳期村大房、二房皆其後嗣。
儲廟子儲保行千二,字伯明。第五支:金沙西門始遷祖。子一:儲J。郵塘廟西、藤巷、於墓皆是,若左墓則旁支。
儲序子儲晏,行千五,字伯起。第六支:臧林巷頭始遷祖。子三:儲籩、儲籌、儲。豐義、城內、低壩頭皆其分支;大沙又是豐義之旁支。按城內亦豐義分支,其後若京都、貴州、廣東西、湖南、湖北、揚州、常州南門外、或本邑西鄉散居。
儲唐長子儲F,行千七,字伯昭。第七支:臧林寶門分遷始祖。子一:儲竿。至十九世而儲寧七徙居泰州,儲寧八徒居上海三林塘,後轉徙鶴沙五灶、松江浦南、嘉善姚莊橋、上玉圩平湖是也,可求徙居柚山,餘皆散居臧林近地,若水東雁鎮、龍潭楊笪皆是(寧海始祖尹之系該支十五世後裔)。
儲唐次子儲昊,行千八,字伯位。子一:儲範。前儲巷子孫式微,前此未修譜,今裔孫有儲志,理宜增入。
儲唐三子儲m,行千十三,字伯文。第八支:臧林六宅始遷祖。子一:儲笛。南宅即錢墅,前宅即東魯墅、西魯墅,東宅即八房分,西宅長房即舊糧長前大房、前二房、前三房,後大房即R義瀆,後二房即新屋巷,後三房即後塍竹舍;西宅二房即橋頭,分塘裏、張水、千孟、塘上,皆是西宅三房,今仍名西宅;分大塘、典巷、宅基上 ,又西宅分支也;中宅支分雲南,天順初年有書來,雲軍門生六子,嗣後遂不相聞問;新宅即宜興南門外壩上、浙江錢塘。
儲唐四子儲星,行千十七,字伯曜。第九支:會稽始遷祖,池州石埭安慶祖。子一:儲熙盛。秀山門、九華門皆是,後遷石埭、懷寧,十六世遷轉徙潛山、槎水、舒潭、版舍、嶽西天堂湖鄉、查林河、夾竹河、懷寧、桐城,子孫繁衍,後分遷陝西、湖北、江西、浙江等等、子孫繁衍,實難通考矣。
儲廣子儲晨,行千四,字伯初。第十支:世居丹陽。子一:儲符。縣前三思橋頭有祠,每歲春秋分致祭,若西門外湖頭、宜廳,東門外胡良村、訪仙橋、小李橋、駱駝橋、橫塘鋪皆其分支。 [17] 

儲姓儲姓分支

儲姓宜興儲氏

宜興儲氏始祖為莊城一世儲光羲(公元707-約766)。光羲公五世孫儲鄴,唐廣明元年(880年)買田陽羨居之,始為莊林人,其後復歸金壇莊城。至南宋紹興十六年(1146年),十二世孫排行千字輩昆弟相率,徙居宜興莊林。宜興儲氏,世代聚居於莊村(林)、官村(林)、南莊、豐義一帶。宜城儲氏,由明代萬曆年間從莊林、豐義遷徙而來。儲氏一門,歷代科舉中有傳臚1人、會元3人、解元4人、經魁7人、進士32人、舉人71人,曾出現一次兄弟五人同登進士榜、兩次兄弟三人同登進士榜的盛況。而近現代儲氏望族中教授、研究員等知識分子有數百人。 [13] 

儲姓安徽儲氏

安徽潛山、嶽西、桐城等地儲氏,始祖為莊城一世儲光羲。12世星公徙居浙江會稽,15世祈斌公徙居江南石埭,15世祈斌公傳三房:長子永鎮,次子永銨,三子永鈺(我支祖),永鈺公(我支祖)始遷潛山,尊為遷潛一世祖(潛陽始祖),居潛山縣玉照鄉(今槎水鎮)。公傳三房:長子代賢(今居懷寧、桐城為主),次子代俊(今居嶽西為主),三子代貴(今居潛山為主)。清乾隆中晚期大量族人舉家遠遷,分佈於鄂西北、陝東南,及嶽西周邊等地。 [14] 

儲姓浙江寧海

浙江寧海儲氏,始祖儲尹之,為莊城一世儲光羲後裔。據民國十年(公元1921年)《寧海儲氏大宗祠譜》記載,寧海儲氏始祖為北宋丹陽籍進士、台州刺史儲尹之。傳五世江陰軍務、進士儲國秀,曾有《金字宗譜》遺世,不幸散佚。明萬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始修宗譜,至民國十年(公元1921年)的三百零二年間,共修七次,其中清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譜與清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譜相隔一百零九年,中斷三代。今後裔尚存清光緒戊寅年(公元1878年)譜殘本,民國譜則保存於江蘇省金壇縣文物管理委員會。 [17]  《浙江寧海儲氏宗譜——兼中國儲氏文化史》近日由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家譜部分自遠祖唐代詩人、監察御史儲光羲至2007年凡1300年曆史,文史部分自戰國儲子至2007年凡2300多年曆史。除作為寧海儲氏宗譜外,兼為國內資料較全的儲氏文化史,資料翔實,圖文並茂具有史料和學術價值。 [18] 

儲姓家譜文獻

儲姓安徽家譜

安徽安慶:《儲氏宗譜》,總卷數不詳,存58冊(缺多卷),1924。
安徽安慶:《儲氏宗譜》,總卷數不詳,存65冊(缺卷2之6-28),1924。
安徽潛山、懷寧:《儲氏族譜》,28卷首末各2卷(元善堂),26冊(2105頁),1945。
安徽潛山:《儲氏族譜》,33卷首2卷末1卷(元善堂) ,存22冊(缺卷1, 3-4, 6-7, 9, 11, 13, 15, 17, 20,23, 27, 31),1917。 [15] 

儲姓江蘇家譜

江蘇宜興:《南臧儲氏分支譜》,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儲鳳林修,清光緒十九年(公元1893年)永綏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冊。
江蘇宜興:《官林儲氏分譜》,十二卷,(民國)儲繼周主修,民國六年(公元1917年)存著堂鉛印本二十二冊。
江蘇宜興:《豐義儲氏支譜》,三十八卷,首二卷,(民國)儲壽平、儲之鹿續輯,民國十年(公元1921年)臚歡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四冊。
江蘇泰州:《海陵儲氏宗譜》,六卷,首二卷、末二卷,(清)儲士後纂,清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冊,今僅存卷首上冊、第一~四卷、第六卷,卷末上下冊。

儲姓浙江家譜

浙江常山:《定陽儲氏宗譜》,十八卷。清光緒十七年(公元1891年)油印本十七冊,今缺第六卷。現被收藏在浙江省常山縣東魯鄉。
浙江常山:《定陽儲氏宗譜》,十卷,著者待考,民國十四年(公元1925年)油印本十冊。現被收藏在浙江省常山縣東魯鄉。
浙江常山:《儲氏家譜》,十卷,(民國)翁鴻連續修,民國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冊。現被收藏在浙江省常山縣芙蓉鄉修書村米坑。 [16]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