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

鎖定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是中國空間科學實驗的重大戰略工程之一,於1992年9月21日由中國政府批准實施,代號“921工程”。 [1] 
1992年9月21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批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按“三步走”發展戰略實施。2010年9月25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批准《載人空間站工程實施方案》,載人空間站工程正式啓動實施。 [2] 
2022年7月7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等有關規定,對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標識(中文標識)”“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標識(英文標識)”予以登記備案,並納入官方標誌保護。 [49] 
北京時間2023年10月26日11時14分,搭載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七運載火箭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約10分鐘後,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航天員乘組狀態良好,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79] 
2023年10月31日,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返回艙成功着陸。 [81]  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82] 
2024年,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將統籌推進空間站應用與發展和載人月球探測兩大任務。 [89]  2024年2月,中國載人月球探測任務新飛行器名稱已經確定,新一代載人飛船命名為“夢舟”,月面着陸器命名為“攬月”。 [87]  2024年3月,載人航天工程版月曆公佈,計劃於2024年4月下旬發射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迎接神舟十七號乘組返回。 [90] 
2024年4月24日,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神舟十八號瞄準北京時間4月25日20時59分發射。 [92] 
中文名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
外文名
China Manned Space [31] 
別    名
“921工程”
簡    寫
CMS [31] 
決定實施
1992年9月21日
指揮部門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
標    識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標識 [31]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工程背景

在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衞星東方紅一號上天之後,當時的國防部五院院長錢學森就提出,中國要搞載人航天。國家當時將這個項目命名為“714工程”(即於1971年4月提出),並將飛船命名為“曙光一號”。由於當時技術儲備、大推力運載火箭等因素制約,毛澤東表態“先搞好地球上的事再説”,“714”工程於1975年3月正式宣佈下馬。
1986年,鄧小平同志批准實施“863”計劃,並把發展航天技術列入其中。當時論證了很多方案,最後專家們建議以載人飛船開始起步,最終建成中國的空間站。 [3] 
1987年2月,為發展載人航天技術,國防科工委組建“863計劃航天技術專家委員會”(代號863-2),委員會包括兩個專家組,大型運載火箭及天地往返運輸系統,代號863-204;載人空間站系統及其應用,代號863-205。“863”計劃將中止了11年的載人航天重新提上日程。
1992年1月8日,中央專委會在第5次會議上終於作出結論,“從政治、經濟、科技、軍事等諸多方面考慮,立即發展載人航天是必要的,發展載人航天要從載人飛船起步”。
1992年9月21日,中共中央常委會批准實施載人航天工程,並確定了三步走的發展戰略:
  • 第一步,發射載人飛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試驗性載人飛船工程,開展空間應用實驗。
  • 第二步,在第一艘載人飛船發射成功後,突破載人飛船和空間飛行器的交會對接技術,並利用載人飛船技術改裝、發射一個空間實驗室,解決有一定規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
  • 第三步,建造載人空間站,解決有較大規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
1992年9月21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十三屆常委會第195次會議討論同意了中央專委《關於開展我國載人飛船工程研製的請示》,正式批准實施載人航天工程。出於高度保密的需要,工程代號“921”。在“921工程”的七大系統中,核心是載人飛船,載人飛船則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為主來進行研製。“921工程”正式上馬時中央就提出了“爭8保9”的奮鬥目標, 即1998年要在技術上有一個大的突破,1999年要爭取飛船上天。中國唐家嶺航天城,為中國的載人航天工程完成載人航天的任務做了物質條件的保證。
2010年9月25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批准《載人空間站工程實施方案》,載人空間站工程正式啓動實施。
載人航天工程實行專項管理機制。設立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作為統一管理工程的專門機構和組織指揮部門,也是工程兩總和重大專項領導小組(一組)的辦事機構。辦公室對內行使工程管理職能,在工程兩總直接領導下,負責組織指導、協調各任務單位開展研製建設和試驗任務,在技術方案、科研計劃、條件保障、質量控制、運營管理上實施全方位、全過程、全壽命的組織管理。辦公室對外代表中國政府與世界其他國家(地區)航天機構和組織開展載人航天國際合作與交流。 [4] 
2022年9月21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立項30週年。 [52]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工程進展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大事件表

航天器發射及研製
1992年
載人航天工程研製建設開始全面展開。 [6] 
1999年11月
進行了第一次無人飛行試驗。 [6] 
2001年1月
進行了第二次無人飛行試驗。 [6] 
2002年3月
進行了第三次無人飛行試驗。 [6] 
2002年12月
進行了第四次無人飛行試驗。 [6] 
2003年10月15日
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圓滿完成了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飛船在太空運行14圈,歷時21小時23分。 [6] 
2005年10月12日至17日
進行了第二次載人航天飛行。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乘坐神舟六號載人飛船,在太空運行76圈,歷時4天19小時33分,實現了多人多天飛行。 [6] 
2008年9月25日
21時10分,神舟七號飛船在中國酒泉衞星發射中心搭乘長征二號F型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將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等3名中國航天員送入太空。9月27日16時34分,神舟七號飛船運行第29圈,地面飛控中心下達出艙指令,航天員翟志剛、劉伯明分別着中國自主研製的“飛天”艙外航天服和從俄羅斯引進的“海鷹”艙外航天服,成功地實施了出艙活動。 [6] 
2011年1月14日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載人航天空間出艙活動工程》項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7] 
2011年11月1日
5時58分,承載着首次交會對接任務的神舟八號飛船在中國酒泉衞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6時07分進入軌道。
2011年11月3日
1時45分,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與神舟八號已順利實現首次交會對接。 [8] 
2011年11月16日
18時30分,天宮一號順利實施兩次升軌控制,進入長期管理軌道。 [9] 
2013年6月11日
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駕乘神舟十號載人飛船成功進入太空。 [10] 
2016年9月15日
22時04分09秒,天宮二號酒泉衞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
2016年10月17日
中國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二號FY11運載火箭成功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送入太空。
2016年10月19日
神舟十一號飛船與天宮二號自動交會對接成功。航天員景海鵬陳冬 [32]  進入天宮二號。
發射平台及機構建立
2009年2月
海南航天發射中心的核心區正式破土動工。 [11] 
2011年6月
載人航天工程項目評估中心正式成立。 [12] 
2013年
“長五”、“長七”發射平台通過海上運輸運抵海南文昌發射場。 [13] 
2013年4月19日
“中國載人航天國際合作與交流中心”正式掛牌成立。 [14] 
2014年9月
長征五號和長征七號運載火箭活動發射平台在海南發射場圓滿完成了安裝、試驗任務。 [15] 
航天員培訓及選拔
2009年9月
開始選拔第二批預備航天員。 [16] 
2010年5月
第二批航天員選拔工作結束,共選出5名男航天員、2名女航天員。 [17] 
2010年6月3日
隨着設在俄羅斯莫斯科的“火星500”試驗艙艙門的關閉,王躍和國外五名志願者正式踏上了520天漫長的“火星之旅”。 [18] 
載人月球車
2023年10月25日
中國載人航天官方發佈載人月球車研製新進展,總共有11份方案進入專家評審環節 [76] 
2021年2月16日,中國空間站建造階段載人飛行任務的首批航天員乘組已進入強化衝刺訓練階段;經過一年的艱苦訓練,已基本完成預定科目訓練,正在着重開展出艙活動等訓練。按照空間站建造任務規劃,今明兩年中國將接續實施11次飛行任務,於2022年前後完成空間站在軌建造,實現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發展戰略第三步的任務目標 [5] 
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在長征二號F遙十三運載火箭的託舉下點火升空,開始中國迄今時間最長的載人飛行。這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立項實施以來的第21次飛行任務,也是空間站階段的第二次載人飛行任務。中國朝着建設空間站邁出了重要一步,再次表明中國航天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36] 
北京時間2022年4月16日0時44分,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與空間站天和核心艙成功分離,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在空間站組合體工作生活了183天,刷新了中國航天員單次飛行任務太空駐留時間的紀錄 [42]  。北京時間4月16日9時56分,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着陸場成功着陸,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43-44] 
2022年6月5日,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在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與空間站組合體成功實現自主快速交會對接後,航天員乘組從返回艙進入軌道艙。按程序完成各項準備後,航天員陳冬成功開啓天和核心艙艙門,北京時間2022年6月5日20時50分,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依次全部進入天和核心艙。後續,航天員乘組將按計劃開展相關工作。 [48] 
2022年8月,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也發佈了後續三次飛行任務標識,分別是“夢天實驗艙、天舟五號貨運飛船、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 [50] 
2022年9月,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北京時間2022年9月17日17時47分,經過約5小時的出艙活動,神舟十四號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密切協同,完成出艙活動期間全部既定任務,航天員陳冬、航天員蔡旭哲已安全返回問天實驗艙,出艙活動取得圓滿成功。 [51] 
2022年10月,中國第四批預備航天員選拔工作已於近期啓動。本次共選拔12至14名預備航天員,包括航天駕駛員7至8名,航天飛行工程師和載荷專家共5至6名,其中,載荷專家2名左右。 [53] 
2022年11月29日23時08分,搭載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五運載火箭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約10分鐘後,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航天員乘組狀態良好,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56-57] 
2022年11月30日7時33分,神舟十五號3名航天員順利進駐中國空間站 兩個航天員乘組首次實現“太空會師”。 [58] 
2022年12月,神舟十六號飛船已經在發射場完成了總裝測試工作,進入應急救援待命狀態。神舟十七號和神舟十八號的總裝測試工作也正在進行中。 [59] 
2023年3月12日,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中國空間站已全面建成,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全面進入空間站應用與發展新階段。根據任務安排,2023年將組織發射天舟六號貨運飛船、神舟十六號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這是中國空間站全面建成、轉入應用與發展新階段後的首批飛行任務。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與聯合國外空司共同遴選的首批實驗項目,計劃於2023年開始陸續上行,在中國空間站開展實驗研究。 [60] 
2023年3月13日12時02分,中國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荷魯斯2號遙感衞星發射升空,衞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61] 
2023年4月15日,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神舟十五號航天員乘組進行了第四次出艙活動。在地面工作人員和艙內航天員鄧清明的密切配合下,兩名出艙航天員費俊龍 、張陸圓滿完成全部既定工作,安全返回問天實驗艙。 [62] 
2023年5月29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強表示,近期,中國載人月球探測工程登月階段任務已啓動實施,計劃在2030年前實現中國人首次登陸月球。 [64] 
北京時間2023年5月30日9時31分,搭載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六運載火箭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航天員乘組狀態良好,發射取得圓滿成功。此次任務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進入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的首次載人飛行任務,是工程立項實施以來的第29次發射任務。 [66-68] 
2023年6月4日消息,根據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發展規劃,中國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的研製工作正在有序推進。為發射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和月面着陸器而全新研製的載人火箭,預計在2027年首飛。 [70] 
2023年7月20日晚9時40分,經過約8小時的出艙活動,神舟十六號航天員景海鵬、朱楊柱、桂海潮密切協同,在空間站機械臂支持下,圓滿完成出艙活動全部既定任務,航天員景海鵬、朱楊柱已安全返回空間站問天實驗艙,出艙活動取得圓滿成功。 [72] 
2023年7月22日,中國載人登月火箭長征十號主發動機在航天科技集團六院又完成了一次點火試車,取得連續成功。本次試車驗證了發動機飛行任務剖面,驗證了火箭飛行任務對發動機的要求。此次試車的發動機,由新一代運載火箭使用的大推力液氧煤油發動機改進迭代而來,推力達到130噸級,將用於中國載人登月所使用的長征十號運載火箭的芯一級和助推器。 [73] 
2023年8月18日下午,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召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應用與發展情況介紹會,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林西強介紹稱國家太空實驗室已正式運行,空間應用有序展開、成果頻現。 [74] 
截至2023年8月,空間站已安排在軌實施了110個空間科學研究與應用項目,涉及空間生命科學與人體研究、微重力物理和空間新技術領域,獲得原始實驗數據近100TB,下行了近300個實驗樣品,部分項目已取得階段性應用成果。 [74] 
2023年10月,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計劃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發射,飛行乘組由3名航天員組成,神舟十七號飛船將對接於空間站核心艙前向端口,形成三艙三船組合體。 [71] 
2023年10月25日消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強:我國第四批預備航天員選拔已於2022年全面啓動,計劃選拔12至14名預備航天員,包括航天駕駛員、航天飛行工程師、載荷專家三類,並首次在港澳地區選拔載荷專家。 [75] 
北京時間2023年10月26日11時14分,搭載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七運載火箭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約10分鐘後,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航天員乘組狀態良好,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79] 
2023年10月31日,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返回艙成功着陸。 [81]  經現場醫監醫保人員確認,景海鵬、朱楊柱、桂海潮3名航天員身體狀態良好,即將出艙。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82] 
2023年11月,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消息,長征二號F遙十九運載火箭全面進入總裝狀態。該發“神箭”將在2024年執行神舟載人飛船發射任務。 [83] 
2023年11月,神舟十七號航天員乘組入軌後,開展了一系列航天醫學實驗,除了出差任務,神十七乘組的三名航天員還進行了載荷出艙工作,實驗載荷通過夢天艙貨物氣閘艙的艙門進行自動出艙,展開相關空間暴露實驗 [84] 
載人航天日曆2024.01 載人航天日曆2024.01
2024年1月,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2024年中國將實施4次飛行任務,分別是天舟七號貨運飛船、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天舟八號貨運飛船和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天舟七號貨運飛船和長征七號遙八運載火箭已運抵文昌航天發射場,正在進行總裝和測試,等待年初發射。 [85] 
北京時間2024年1月17日22時27分,搭載天舟七號貨運飛船的長征七號遙八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發射,約10分鐘後,天舟七號貨運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並進入預定軌道,之後飛船太陽能帆板順利展開,發射取得圓滿成功。後續,天舟七號貨運飛船將與在軌運行的空間站組合體進行交會對接。 [86] 
2024年2月,中國載人月球探測任務新飛行器名稱已經確定,新一代載人飛船命名為“夢舟”,月面着陸器命名為“攬月”。4月底,神舟十七號航天員乘組預計將返回地面。 [88] 
2024年3月,載人航天工程版月曆公佈,計劃於2024年4月下旬發射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迎接神舟十七號乘組返回。 [90] 
2024年4月,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經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飛行任務總指揮部研究決定,執行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行任務的航天員乘組由葉光富、李聰、李廣蘇3名航天員組成,葉光富擔任指令長。
2024年4月24日,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神舟十八號瞄準北京時間4月25日20時59分發射。 [92]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飛行任務

載人飛船
1999年11月20日
酒泉航天發射場
第一艘實驗無人飛船
2001年1月10日
酒泉航天發射中心
第一艘正樣無人飛船
2002年3月25日
酒泉航天發射中心
第二艘正樣無人飛船
2002年12月30日
酒泉航天發射中心
第三艘正樣無人飛船
2003年10月15日
酒泉航天發射中心
載人飛船
2005年10月12日
酒泉航天發射中心
載人飛船
2008年9月25日
酒泉航天發射中心
載人飛船
2011年11月1日
酒泉衞星發射中心
無人飛船 [19] 
2012年6月16日
酒泉衞星發射中心
載人飛船
2013年6月11日
酒泉衞星發射中心
載人飛船
2016年10月17日
酒泉衞星發射中心
載人飛船
2021年6月17日
酒泉衞星發射中心
載人飛船 [29-30] 
2021年10月16日
酒泉衞星發射中心
載人飛船 [33] 
2022年6月5日
酒泉衞星發射中心
載人飛船 [47] 
2022年11月29日
酒泉衞星發射中心
載人飛船 [65] 
2023年5月30日
酒泉衞星發射中心
載人飛船 [68] 
2023年10月26日
酒泉衞星發射中心
載人飛船 [77]  [79] 
2024年4月25日

載人飛船 [92] 
貨運飛船
2017年4月20日
文昌航天發射場
無人貨運飛船 [37] 
2021年5月29日
文昌航天發射場
無人貨運飛船 [38] 
2021年9月20日
文昌航天發射場
無人貨運飛船 [39] 
2022年5月10日
文昌航天發射場
無人貨運飛船 [45] 
2022年11月12日
文昌航天發射場
無人貨運飛船 [54] 
2023年5月10日
文昌航天發射場
無人貨運飛船 [63] 
空間實驗室
2011年9月29日
酒泉衞星發射中心
目標飛行器 [41] 
2016年9月15日
酒泉衞星發射中心
太空實驗室 [40]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歷任航天員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系統組成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由航天員系統空間應用系統載人飛船系統、運載火箭系統、發射場系統、測控通信系統、着陸場系統、空間實驗室系統等八大系統組成。 [21] 
系統組成 系統組成
類別
主體單位
負責人
航天員系統
總指揮:鄧一兵,總設計師:宏峯
空間應用系統
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與工程應用中心
總指揮:高銘,總設計師:趙光恆
載人飛船系統
總指揮:何宇,總設計師:張柏楠
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系統
總指揮:荊木春,總設計師:張智
長征七號F運載火箭系統
總指揮:王小軍,總設計師:範瑞祥
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系統
總指揮:王珏,總設計師:李東
酒泉發射場系統
中國酒泉衞星發射中心
總指揮:尚宏,總設計師:陸晉榮
海南發射場系統
中國文昌航天發射中心
總指揮:張振中,總設計師:萬全
測控通信系統
北京測控通信技術研究所
總指揮:席政,總設計師:董光亮
着陸場系統
總指揮:餘培軍,總設計師:匡乃雪
空間實驗室系統
總指揮:何宇,總設計師:朱樅鵬
貨運飛船系統
總指揮:金勇,總設計師:白明生
空間站系統
總指揮:王翔,總設計師:楊宏
光學艙系統
總指揮:龐賀偉,總設計師:張柏楠
資料來源: [22]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發展戰略

第一步,發射載人飛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試驗性載人飛船工程,開展空間應用實驗。
第二步,在第一艘載人飛船發射成功後,突破載人飛船和空間飛行器的交會對接技術,並利用載人飛船技術改裝、發射一個空間實驗室,解決有一定規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
第三步,建造載人空間站,解決有較大規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工程文化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標識

標識創意詮釋:中國載人航天LOGO以現代科技和中國傳統文化符號傳達中國載人航天是“創新、超越、高端”的重大項目,以代表宇宙科技的神秘、廣闊、無限、智慧的航天藍色傳達“現代、超越、宇宙科技無限”並結合中國與宇宙科技的思想。 [23] 
色彩釋義:藍色是科技、冷靜與智慧的象徵,中國載人航天將以嶄新的姿態與您共創科技新起點,以智慧的無限可能性思想和為祖國爭光的心態竭誠為國家服務。 [23] 
結構示意:【中國】 鏗鏘有力的書法體呈現出中國的“中”字,寓意中華民族騰飛的力量。 [23] 
【騰空之力】標誌尾部的書法筆觸如同火箭騰空時刺破蒼穹的烈焰,體現出豪邁拼搏的航天精神。 [23] 
【中國版圖】標誌尾部的書法筆觸由中國版圖輪廓構成。 [23] 
【空間站】標誌圖形創意源於空間站外形——艙體與太陽能板,同時結合成中國的“中”字呈現,體現出航天的屬性特徵。 [23] 
【鯤鵬】標誌整體如同一隻展翅翱翔的大鵬鳥,有逾越天際,志存高遠的自信。 [23]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官方標識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官方標識(中文版)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官方標識(中文版) [80]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官方標識(英文版)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官方標識(英文版) [80]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載人航天精神

在長期的奮鬥中,中國航天工作者不僅創造了非凡的業績,而且鑄就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是“兩彈一星”精神在新時期的發揚光大,是我們偉大民族精神的生動體現,永遠值得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學習。 [24]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工程領導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現任領導

中國載人航天現任工程領導
姓名
職務
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部長、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指揮
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局長、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
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
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
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
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科學首席專家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
參考資料: [28]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歷任領導

總指揮: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張育林許達哲陰和俊雷凡培高紅衞熊羣力
總設計師: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鄭敏陳善廣周雁飛楊利偉 [26-27]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工程意義

20年來,中國攻克並掌握了一大批尖端核心技術,建設形成了基本完整配套的研製試驗體系,並在大型系統工程組織管理方面積累了寶貴經驗;工程帶動諸多領域和行業的創新發展與產業提升,形成了巨大的拉動和輻射效應;凝聚、培養和造就了新一代航天高科技人才隊伍,形成了 “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極大激發了廣大民眾特別是青少年熱愛祖國、崇尚科學、探索未知的熱情。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對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積極而顯著的推動作用,產生了深刻而長遠的社會影響。
  • 維護國家安全利益的需要
載人航天技術源於國防和軍事需求,是冷戰時期前蘇聯和美國軍備競賽的產物,最初目的是提高軍事威懾能力,保持軍備競賽優勢,維護國家傳統安全與現實利益。隨着世界科技的迅猛發展,人類的生存空間與發展視野不斷延伸,國家安全邊界得到拓展,利益空間範圍得到擴大,宇宙空間的戰略意義更加突出,客觀上為載人航天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持續增添新的需求和動力。
  • 鞏固提升大國地位的需要
載人航天是中國航天事業和科技發展的新里程碑,是國際競爭中的重大戰略行動,凸顯中國人的探索與創造能力。載人航天工程作為一個民族勇於探索、敢於超越的重要標誌,對於激發民族自豪感,增強民族凝聚力,使中華民族以新興面貌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意義十分重大。
  • 促進人類文明進步的需要
探索未知世界是人類文明與進步的永恆動力,是人類拓展生存空間的必然選擇。縱觀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其活動疆域和生存空間的每一次拓展,都極大地增強了人類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推動生產力跨越式發展,正如人類從陸地進入海洋、飛向天空一樣,進入外層空間並向深空進發,認識、開發和利用太空資源,是人類不可迴避的歷史使命,對茫茫宇宙不懈探索,將始終伴隨人類向未來更高文明層次邁進。
  • 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
航天產業的技術含量高、產業鏈條長、產業輻射性強,對許多行業領域發展具有很強的帶動作用,可以為經濟發展注入持久動力。載人航天融合眾多學科和高新技術,解決人類在極端環境和高風險條件下的生存、工作等問題,體現了對航天產業的最高要求,推動科技進步,帶動相關產業發展的作用尤為明顯。
  • 飛天之夢將飛得更加高遠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按照中央明確的“三步走”發展戰略,在載人航天精神的指引下,已經走過櫛風沐雨、接續奮鬥的三十年,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隨着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穩步推進,中華民族千年的飛天之夢將飛得更加高遠。 [5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