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朱楊柱

鎖定
朱楊柱(Zhu Yangzhu [11]  ),男,漢族,江蘇沛縣人,中共黨員,博士學位。1986年9月出生於江蘇省徐州市沛縣大屯街道朱大莊村 [15]  ,2005年9月入伍,2006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四級航天員,陸軍上校軍銜。曾任戰略支援部隊航天工程大學副教授。2020年9月,作為航天飛行工程師入選為中國第三批航天員。2022年6月,入選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行任務乘組 [4]  。朱楊柱是國防科技大學培養的首位博士航天員,也是中國首位非飛行員出身的職業航天員 [6] 
2023年5月30日,搭載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六運載火箭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成功 [8]  ,同日下午,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與空間站組合體成功實現自主快速交會對接,神舟十六號航天員乘組從飛船返回艙進入軌道艙,入駐“天宮” [9]  。7月20日,朱楊柱圓滿完成出艙活動全部既定任務,成為中國首個出艙活動的航天飛行工程師。 [16] 
北京時間2023年10月31日8時11分,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着陸場成功着陸,現場醫監醫保人員確認航天員景海鵬、朱楊柱、桂海潮身體健康狀況良好,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22]  2024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授予朱楊柱同志“英雄航天員”榮譽稱號並頒發“三級航天功勳獎章”。 [30] 
中文名
朱楊柱
外文名
Zhu Yangzhu [11]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江蘇沛縣
出生日期
1986年9月
畢業院校
國防科技大學 [5-6] 
江蘇省沛縣中學 [15]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軍    銜
陸軍上校

朱楊柱人物履歷

1986年9月,朱楊柱出生於江蘇省徐州市沛縣大屯街道朱大莊村。 [15] 
2005年,朱楊柱參加高考,同時從江蘇省沛縣中學高中畢業。 [15]  報考並進入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航天科學與工程學院(空天科學學院前身)
2009年,本科畢業的朱楊柱選擇繼續在學院深造,跟隨易仕和教授攻讀研究生 [5] 
2015年9月博士畢業前,朱楊柱在國防科技大學度過了本科、碩士、博士十年大學光陰,隨後在原解放軍理工大學爆炸衝擊防災減災國家重點實驗室攻讀博士後,也是解放軍63926部隊工程師,研究方向為實驗空氣動力學航天氣動光學。曾任戰略支援部隊航天工程大學副教授 [3-4] 
2020年9月,作為航天飛行工程師入選為中國第三批航天員 [4] 
2022年6月,朱楊柱入選神舟十六號乘組,在第三批航天員中率先執行任務 [4]  [10] 
2023年5月30日,朱楊柱和神舟十六號乘組航天員乘坐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升空,隨後進入中國空間站 [7-9]  ;10月31日,神舟十六號航天員乘組安全順利出艙。 [24]  同日,乘坐任務飛機平安抵達北京。 [26] 
2024年1月19日下午,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在北京航天城舉行神舟十六號航天員乘組與記者見面會。景海鵬、朱楊柱、桂海潮3名航天員從太空返回80天后首次正式公開亮相。 [28-29] 
2024年1月19日,朱楊柱在記者見面會上回答記者提問

朱楊柱獲任職務

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63926部隊工程師,研究方向為實驗空氣動力學航天氣動光學。
曾任戰略支援部隊航天工程大學副教授 [3-4] 
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四級航天員,陸軍上校軍銜 [4] 
神舟十六號乘組:景海鵬(中)、朱楊柱(右)、桂海潮(左) 神舟十六號乘組:景海鵬(中)、朱楊柱(右)、桂海潮(左)

朱楊柱飛行歷程

朱楊柱執着追夢

2009年,本科畢業的朱楊柱選擇繼續在學院深造,師從知名航天專家易仕和教授。從本科的飛行器系統與工程專業,到空氣動力學、光學等多學科交叉知識,該研究方向後來也貫穿了他碩士和博士的全部階段。朱楊柱通過持續努力也收穫回報,他用湖南省優秀碩士論文、全軍優秀博士論文為研究生生涯畫下句號 [6] 
朱楊柱身為空氣動力學專業博士後、曾任大學教員、作為中國首位航天飛行工程師執行載人飛行任務——對他來説,這絕不僅僅是幸運,更不是偶然,而是執着追夢十餘載的成果。
打小,朱楊柱心中就有一個藍天夢。他中學時代的母校——江蘇省徐州市沛縣中學是飛行員選拔基地之一,學校裏配置了一些飛行訓練器材。他在學習之餘,就熱衷練習那些飛行器材,尤其是有高難度的固定滾輪玩得特別溜。
種種原因,他沒能成為飛行員,但高考填報志願時堅決填報國防科技大學飛行器系統與工程專業。他説:“上不了天,那就研究上天的東西。”
大學期間,朱楊柱先後攻讀流體力學專業碩士和博士學位,參與研究的項目獲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畢業後,他被分配到某工程大隊。給腳手架刷過漆,搭建過工棚,裝過暖氣,支過混凝土模板……第一年,這位曾長期泡在實驗室裏研究高科技的高材生,帶着一羣戰士天天在深山峽谷中摸爬滾打,踏踏實實地在工地上幹了一年。
之後,他申請攻讀博士後,師從“八一勳章”獲得者錢七虎院士。
2017年,朱楊柱被推薦進入航天工程大學,負責建設力學基礎實驗室,在開展科研工作同時完成教學大綱和人才培養方案制定 [10] 

朱楊柱入選航天員

朱楊柱就在大學搞科研的時候,少年時代的飛天夢想再次點燃。一次不經意間,朱楊柱得知第三批航天員招選擴大範圍,向相關領域招收航天飛行工程師。他所在的學校也在其中。
“雖然不能駕駛戰機翱翔藍天,但是如果能飛向更高更遠的太空,豈不是更加令人嚮往。我一定要試一試。”朱楊柱説。
經過一輪又一輪嚴格的選拔後,他順利過關,最終成為中國第三批航天員 [10] 

朱楊柱刻苦訓練

通天之路,從來沒有捷徑。
手控交會對接,被稱為“太空穿針”。剛開始,沒有空中飛行經驗的朱楊柱操控起來非常吃力。航天員公寓裏,放置的那台手控交會對接桌面式訓練器成了他課後加練的地方。經過上千小時的訓練,他最後形成了肌肉記憶,實現了手控交會對接的精準操作。
大多數航天員面對水下訓練都需要克服各種各樣的挑戰,有狹小密閉空間帶來的束縛感,有水下波紋導致的眩暈感,以及體力不支等等。朱楊柱遇到的挑戰則是上腳限位器。將厚重的鞋子近乎盲操作地卡進腳限位器2釐米左右的卡槽縫裏,原本就是個高難度的技術活。他的腳型比較小,穿着艙外服配套的鞋子後,腳在鞋裏晃盪,上腳限位器更加困難。經過反覆試驗,他穿上兩雙厚襪子、兩雙薄襪子後,鞋子終於合腳了 [10] 
朱楊柱在訓練中

朱楊柱執飛太空

2023年5月29日,經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飛行任務總指揮部研究決定,神舟十六號航天員乘組由景海鵬、朱楊柱、桂海潮3名航天員組成。航天駕駛員景海鵬和航天飛行工程師朱楊柱來自航天員大隊,主要負責直接操縱、管理航天器,以及開展相關技術試驗 [1-2] 
2023年5月30日9時31分,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航天員乘組狀態良好,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7-8]  ,同日下午,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與空間站組合體成功實現自主快速交會對接,神舟十六號航天員乘組從飛船返回艙進入軌道艙,入駐“天宮” [9] 
2023年7月20日21時40分,經過約8小時的出艙活動,神舟十六號航天員景海鵬、朱楊柱、桂海潮密切協同,在空間站機械臂支持下,圓滿完成出艙活動全部既定任務,航天員景海鵬、朱楊柱已安全返回空間站問天實驗艙,出艙活動取得圓滿成功。航天員出艙活動期間,完成了核心艙全景相機B在軌支架安裝及抬升、夢天艙全景相機A和B解鎖及抬升等任務,全過程順利圓滿。航天員朱楊柱成為中國首個出艙活動的航天飛行工程師。 [16] 
神舟十六號乘組出征
2023年9月18日,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天宮課堂”第四課定於9月21日下午15時45分開課,神舟十六號航天員景海鵬、朱楊柱、桂海潮將面向全國青少年進行太空科普授課。中央廣播電視總枱面向全球現場直播。 [17]  朱楊柱化身“太空教師”精彩開講。 [19] 
北京時間2023年10月29日,神舟十六號、神舟十七號航天員乘組進行交接儀式,兩個乘組移交了中國空間站的鑰匙。截至2023年10月29日,神舟十六號航天員乘組已完成全部既定任務,將於10月31日乘坐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返回東風着陸場。 [18] 
神舟十六號乘組和神舟十七號乘組會師 神舟十六號乘組和神舟十七號乘組會師
北京時間2023年10月30日20時37分,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與空間站組合體成功分離。後續,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將在地面指令控制下擇機再入返回,在中國空間站出差的航天員景海鵬、朱楊柱、桂海潮即將踏上回家之旅。 [20] 
北京時間2023年10月31日8時11分,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着陸場成功着陸,現場醫監醫保人員確認航天員景海鵬、朱楊柱、桂海潮身體健康狀況良好,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21]  [23]  [25]  [27] 
神舟十六號航天員朱楊柱安全順利出艙

朱楊柱榮譽表彰

朱楊柱在大學學期期間,先後攻讀流體力學專業碩士和博士學位,參與研究的項目獲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10] 
2024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授予朱楊柱同志“英雄航天員”榮譽稱號並頒發“三級航天功勳獎章”。 [30] 

朱楊柱個人生活

朱楊柱家庭生活

朱楊柱,出生於沛縣大屯街道朱大莊村,父母早年靠務農為生,儘管家境貧寒,卻努力供養出了三個讀書的兒子。朱楊柱是家中長子,從8歲開始,他每天放了學就幫着家裏放羊,一邊放羊,一邊看書,直到天黑才回來。家裏有了蘋果,朱楊柱會把一個蘋果分成五份,兩份留給爸媽,兩份留給弟弟。
父母眼中的朱楊柱,熱愛學習,懂事上進。進入高中後,面對加重的課業和升學壓力,他每天預習好第二天的功課,有時晚上學到12點,第二天照常早早起牀。“他知道,對於農村孩子,只有讀書才能實現夢想。”朱耿德説。
朱楊柱那時一個月的生活費是20元,每逢週末回到家,生活費總有剩餘,“大學考上軍校後,他還省下國家發放的補貼,寄回家給弟弟交學費”。朱家出了三個“高材生”傳為佳話,朱楊柱的二弟朱楊龍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三弟朱陽光畢業於蘇州大學,兩人都是材料領域碩士研究生 [12] 
朱楊柱從小就對藍天充滿嚮往,父母的家國情懷很濃厚,耳濡目染下,一顆航天報國的種子早早在心裏萌芽 [6] 
朱楊柱空閒時會約同學騎行。曾從長沙騎行到婁底,花了14個小時 [5] 
本科畢業10週年的時候,朱楊柱特意帶着妻子和孩子回到長沙,跟老師和同學們相聚。“不管走多遠,只要一有機會,我就想回到科大,回到長沙,這是我的第二故鄉。 [5] 
朱楊柱生活
關係
姓名
備註
父親
朱耿德
務農為生
母親
周瑞俠
務農為生
二弟
朱楊龍
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
三弟
朱陽光
畢業於蘇州大學 [12] 

朱楊柱人物語錄

“因為心裏有夢,我會按照飛行員的標準要求自己,嘗試挑戰極限。”朱楊柱説。然而,大四那年,有一次招飛機會,他卻因為種種原因與之“擦肩”,一度成為遺憾 [5] 
朱楊柱説他的長期堅持努力與母校的教育分不開。“科大從精神上給予我豐厚的滋養,教我在逆境中堅持,在順境中進取。即便我畢業後,母校的師長同學依然在工作學習中給予我關心和支持。 [5] 
2023年5月29日,首次公開亮相的朱楊柱説:“作為航天飛行工程師,我將在指令長的帶領下,完成好空間站組合體的日常使用、維護和維修任務,開展好載荷照料和實(試)驗工作,確保空間站更加高效、穩定、安全、長久地運行。 [10]  ”同時朱楊柱表示:“感恩偉大的新時代,因為正是中國夢給我們帶來了航天夢,我更是幸運的趕上了一個新時代,讓每一位努力奮鬥的人都有機會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和價值。感恩所有的相遇,2021年初,我們三批18名戰友光榮地加入了航天員隊伍,這兩年多來我從一名普通的大學老師成長為一名飛天戰士,這是事業成就的,更是時代哺育的,所以在這裏首先要感謝黨的教育和悉心培養,要感謝兢兢業業、默默無聞的全體教員和廣大科研人員,當然也要感謝我們指令長,既教我們飛行,又教我們做人。更要感謝千千萬萬的航天工作者,是你們的無私奉獻和默默託舉,鑄就了偉大的航天夢想。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我深深地為我們偉大的祖國感到無比驕傲和自豪。 [13] 
每個人都是追夢人,無論我們的夢想是什麼,只要有勇於追夢的決心、勤於圓夢的毅力,就一定能夠實現。軍校是一個能夠綻放青春、實現夢想的舞台,歡迎大家來這裏。讓我們一起攜手前行,為我們的強軍夢努力奮鬥!(作為2024年中國軍校形象代言人發言) [31] 
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飛行任務 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飛行任務

朱楊柱社會活動

2024年招生季,軍委機關推選朱楊柱為2024年中國軍校形象代言人。 [31] 

朱楊柱人物評價

陽光、剛毅、柔軟、敦厚 [5]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教師張光宇 評
朱楊柱曾在中國國內一流的防護工程科研團隊開展博士後研究,迅速轉變研究方向刻苦攻關;也曾在高校擔任教員,快速成長為團隊的教學骨幹……無論身處什麼崗位和環境,他總能積極面對、主動適應。
朱楊柱是國防科大培養的首位航天員,也是中國首位非飛行員出身的職業航天員。這次出征,他還將作為中國首位航天飛行工程師,執行空間站轉入應用與發展階段的首次載人飛行任務,並在太空開展相關技術試驗。朱楊柱邁出了科技人員“飛天”的第一步,這是極具象徵意義的事件,未來中國將有更多的科技人員前往空間站探索浩瀚宇宙 [5]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 評

朱楊柱人物影響

  • 紀念郵封
2023年5月30日,中國集郵有限公司發行《中國空間站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印有朱楊柱等神舟十六號乘組航天員照片的紀念封和個性化郵票 [14] 
《中國空間站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紀念郵封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