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第三批航天員

鎖定
第三批預備航天員選拔工作於2018年5月啓動,經過初選、複選、定選三個階段。於2020年9月完成選拔,包括7名航天駕駛員、7名飛行工程師、4名載荷專家。 [5]  [9] 
2023年5月29日報道,經過兩年多的刻苦訓練,中國第三批航天員已完成了既定的訓練內容,通過了飛行資格評定,均具備執行飛行任務的能力和條件。 [9] 
2024年4月24日,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經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飛行任務總指揮部研究決定,執行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行任務的航天員乘組由葉光富李聰李廣蘇3名航天員組成。其中李聰李廣蘇是第三批航天員。 [13] 
中文名
中國第三批航天員 [4] 
選拔類型
航天駕駛員航天飛行工程師載荷專家 [5] 
選拔階段
初選、複選、定選
人    數
18名(含1名女性) [5] 
入選時間
2020年9月 [15] 
上一批
中國第二批航天員
下一批
中國第四批預備航天員

中國第三批航天員發展歷程

第三批預備航天員選拔工作於2018年5月啓動,經過初選、複選、定選三個階段。從約2500名候選對象中選拔出符合條件的18名預備航天員,在經過系統的訓練後,將參加空間站運營階段各次飛行任務。 [5] 
為滿足我國空間站工程任務需要,第三批預備航天員在航天駕駛員基礎上,增加了航天飛行工程師和載荷專家兩個類別。此次選拔的航天員主要是飛行工程師和載荷專家。 [4-5] 
2020年10月1日,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批預備航天員選拔工作日前結束,共有18名預備航天員(含1名女性)最終入選,包括7名航天駕駛員、7名航天飛行工程師和4名載荷專家,他們將成為我國航天員隊伍的新成員,踏上建設航天強國、接續飛天夢想的新徵程。 [4-5] 
2021年3月,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楊利偉透露:2020年底,我國已完成第三批航天員的選拔工作,一共18名。截至2021年3月,第三批共18名航天員已經報到,並準備投入訓練。第三批航天員主要將服務於空間站運營的飛行任務,他們中既有空軍飛行員,也有來自科研院所的航天飛行工程師,還有來自科研單位的載荷專家。 [2-3] 
2021年6月17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陳善廣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發射直播中透露,第三批航天員已經選拔完成,其中也有女性航天員。 [1] 
2022年6月16日,我國第三批10名航天員赴巴丹吉林沙漠開展野外生存訓練。 [6] 
2022年11月28日,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行任務新聞發佈會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季啓明介紹了第三批預備航天員的訓練情況和第四批預備航天員的選拔進展。他表示,第三批航天員已完成全部基礎科目的訓練和大部分專業技術科目的訓練,部分第三批航天員已開始後續任務的針對性訓練。 [8] 
2023年5月29日報道,經過兩年多的刻苦訓練,中國第三批航天員已完成了既定的訓練內容,通過了飛行資格評定,均具備執行飛行任務的能力和條件。 [9] 
2024年4月24日,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經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飛行任務總指揮部研究決定,執行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行任務的航天員乘組由葉光富李聰李廣蘇3名航天員組成。其中李聰李廣蘇是第三批航天員。 [13] 

中國第三批航天員主要任務

第三批航天員需開展8大類、近百項、400餘個科目的訓練,經過刻苦訓練,他們已完成了全部基礎科目和大部分專業技術科目的訓練內容。按照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後續任務的規劃,部分第三批航天員已開始後續任務的針對性訓練,在不久的將來,他們將會陸續加入空間站任務的飛行乘組,並逐漸成為主力軍。 [7] 

中國第三批航天員成員介紹

照片
簡介
任務執行
朱楊柱 朱楊柱
朱楊柱,男,漢族,籍貫江蘇沛縣,中共黨員,博士學位。1986年9月出生,2005年9月入伍,2006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四級航天員,陸軍上校軍銜。曾任戰略支援部隊航天工程大學副教授。2020年9月,作為航天飛行工程師入選為中國第三批航天員。 [10] 
桂海潮 桂海潮
桂海潮,男,漢族,籍貫雲南施甸,中共黨員,博士學位。1986年11月出生,2020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2020年9月,作為載荷專家入選為中國第三批航天員。 [10] 
神舟十六號 [10] 
唐勝傑 唐勝傑
唐勝傑,男,漢族,籍貫甘肅定西,學士學位。1989年12月出生,2008年9月入伍,2013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四級航天員,空軍中校軍銜。曾任空軍航空兵某旅飛行中隊中隊長,被評為空軍一級飛行員。2020年9月入選為我國第三批航天員。 [12] 
江新林 江新林
江新林,男,漢族,籍貫河南杞縣,學士學位。1988年2月出生,2006年9月入伍,2010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四級航天員,空軍中校軍銜。曾任空軍航空兵某旅飛行大隊副大隊長,被評為空軍一級飛行員。2020年9月入選為我國第三批航天員。 [11-12] 
神舟十七號 [11] 
李聰 李聰
李聰,男,漢族,籍貫河北邯鄲,學士學位。1989年10月出生,2009年9月入伍,2011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四級航天員,空軍中校軍銜。曾任空軍航空兵某旅飛行大隊副大隊長,被評為空軍二級飛行員。2020年9月入選為我國第三批航天員。 [13] 
李廣蘇 李廣蘇
李廣蘇,男,漢族,籍貫江蘇沛縣,學士學位。1987年7月出生,2006年9月入伍,2011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四級航天員,空軍中校軍銜。曾任空軍航空兵某旅飛行大隊副大隊長,被評為空軍一級飛行員。2020年9月入選為我國第三批航天員。 [13-14] 
神舟十八號 [13] 

中國第三批航天員出艙統計

中國第三批航天員出艙統計表(截止至2024年5月28日)
姓名
總計次數
備註
朱楊柱
1
1、2023年7月20日21時40分,神舟十六號航天員密切協同,在空間站機械臂支持下,圓滿完成出艙活動全部既定任務,航天員景海鵬、朱楊柱已安全返回空間站問天實驗艙。 [16] 
唐勝傑
1
1、2023年12月21日21時35分,神舟十七號航天員密切協同,完成了天和核心艙太陽翼修復試驗等既定任務,航天員湯洪波、唐勝傑已安全返回問天實驗艙 [17] 
江新林
1
1、2024年3月2日13時32分,神舟十七號航天員密切協同,重點完成了天和核心艙太陽翼維修工作,航天員湯洪波、江新林已安全返回問天實驗艙 [18] 
李廣蘇
1
1、2024年5月28日18時58分,神舟十八號乘組航天員密切協同,完成了空間站空間碎片防護裝置安裝、艙外設備設施巡檢等任務。航天員李廣蘇首次執行出艙活動任務。 [33] 
第三批航天員出艙活動

中國第三批航天員在軌時長

中國第三批航天員在軌時長統計表(截止至2024年4月30日)
姓名
在軌時長
備註
朱楊柱
154天
神舟十六號在軌154天 [20] 
桂海潮
154天
神舟十六號在軌154天 [20] 
唐勝傑
187天
神舟十七號在軌187天 [19] 
江新林
187天
神舟十七號在軌187天 [19] 

中國第三批航天員參與任務

中國第三批航天員神舟十六號

2023年5月30日9時31分,搭載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六運載火箭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約10分鐘後,進入預定軌道,航天員乘組狀態良好,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21]  航天員乘組由景海鵬、朱楊柱、桂海潮3名航天員組成。 [22] 
這是我國第三批航天員首次執行飛行任務,也是我國航天員隊伍“新成員”——航天飛行工程師和載荷專家的“首秀”。 [23] 
2023年9月21日下午,“天宮課堂”第四課在中國空間站開講,新晉“太空教師”——神舟十六號航天員景海鵬、朱楊柱、桂海潮為廣大青少年帶來一節精彩的太空科普課。 [24] 
神舟十六號乘組返回地面前手持高清相機通過飛船繞飛拍攝空間站組合體全景照片。 [32] 
朱楊柱、桂海潮參與神舟十六號任務
朱楊柱、桂海潮參與神舟十六號任務(5張)
2023年10月31日8時11分,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返回艙穩穩着陸,首次包含了航天駕駛員、航天飛行工程師、載荷專家3種航天員類型的“博士乘組”回家了! [25] 

中國第三批航天員神舟十七號

2023年10月26日11時14分,搭載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七運載火箭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約10分鐘後,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26]  湯洪波、唐勝傑、江新林3名航天員領命出征。 [27] 
神舟十七號航天員乘組將通過出艙活動進行艙外試驗性維修,這是一項極具挑戰性的工作,會將艙外活動的能力和水平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28] 
唐勝傑、江新林參與神舟十七號任務
唐勝傑、江新林參與神舟十七號任務(4張)
2024年4月30日17時46分,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着陸場成功着陸,現場醫監醫保人員確認航天員湯洪波、唐勝傑、江新林身體狀態良好,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29] 

中國第三批航天員神舟十八號

2024年4月25日20時59分,搭載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八運載火箭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約10分鐘後,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太空出差三人組”——葉光富、李聰、李廣蘇3名航天員狀態良好,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30] 
李聰、李廣蘇參與神舟十八號任務
李聰、李廣蘇參與神舟十八號任務(5張)
神舟十八號將上行實驗裝置及相關樣品,將實施國內首次在軌水生生態研究項目,以斑馬魚和金魚藻為研究對象,在軌建立穩定運行的空間自循環水生生態系統,實現我國在太空培養脊椎動物的突破。 [31]  還將在目前空間站已有的空間碎片防護措施基礎上,通過出艙活動,對艙外管路、電纜及關鍵設備安裝碎片防護加固裝置,視情開展艙外巡檢,進一步保障空間站安全。 [34] 
5月28日電 神舟十八號航天員葉光富、李聰、李廣蘇密切協同,於28日完成首次出艙活動,用時約8.5小時,刷新了中國航天員單次出艙活動時間紀錄。 [35]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