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空間站

(中國國家級太空實驗室)

鎖定
中國空間站(英文:China Space Station,縮寫:CSS,又稱:天宮空間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成的國家級太空實驗室。 [175-176] 
中國空間站軌道高度為400~450千米,傾角42~43度,設計壽命為10年,長期駐留3人,最大可擴展為180噸級六艙組合體,以進行較大規模的空間應用。1992年,中國政府就制定了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發展戰略,建成空間站是發展戰略的重要目標。 [1-2]  [38]  [48]  [93]  [97]  [102]  [109-111]  [115]  [130]  [137]  [145-146]  [182] 
北京時間2023年10月19日,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與長征二號F遙十七運載火箭組合體已轉運至發射區,“神箭”將再啓新徵程,奔赴浩瀚宇宙。 [200]  北京時間2023年10月26日11時14分,搭載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七運載火箭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約10分鐘後,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航天員乘組狀態良好,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202]  2023年11月28日,中國空間站全貌高清圖像首次公佈。 [206]  北京時間2024年1月12日16時02分,天舟六號貨運飛船順利撤離空間站組合體,轉入獨立飛行階段。將於近期擇機受控再入大氣層,貨運飛船絕大部分器件將在再入大氣層過程中燒蝕銷燬,少量殘骸將落入南太平洋預定安全海域。 [215] 
2024年3月,中國空間站首批材料艙外暴露實驗完成。 [219] 
中文名
中國空間站
外文名
China Space Station
別    名
天宮空間站
所屬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投用時間
2022年前後
總質量
60噸至180噸
軌道高度
400千米
軌道傾角
42 度
參考資料: [135]  [183]  [206] 

中國空間站研製規劃

中國空間站發展戰略

1992年9月21日,中國政府決定實施載人航天工程,並確定了三步走的發展戰略。
第一步,發射載人飛船(即神舟號飛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試驗性載人飛船工程,開展空間應用實驗;
第二步,在第一艘載人飛船發射成功後,突破載人飛船和空間飛行器的交會對接技術,並利用載人飛船技術改裝、發射一個空間實驗室,解決有一定規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
第三步,建造載人空間站,解決有較大規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 [11] 

中國空間站目標任務

空間站擬按長期載3人狀態設計,運營階段每半年由載人飛船實施人員輪換,而初期將採用人員間斷訪問方式。載人空間站建成後,將成為中國空間科學和新技術研究實驗的重要基地,在軌運營10年以上。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的空間站建設,初期將建造三個艙段,包括一個核心艙和兩個實驗艙,每個規模20多噸。基本構型為T字形,核心艙居中,實驗艙Ⅰ和實驗艙Ⅱ分別連接於兩側。
核心艙前端設兩個對接口,接納載人太空船對接和停靠;後端設後向對接口,用於貨運飛船停靠補給。站上設氣閘艙用於太空人出艙,配置機械臂用於輔助對接、補給、出艙和科學實驗。
隨後,空間站運營期間,最多的時候,將有一艘貨運飛船、兩艘載人飛船。整個系統加起來將達90多噸。
中國空間站具備開展能力。在運營階段,將可以根據科學研究的需要增加新的艙段,擴展規模和應用能力。
空間站的一個核心艙和兩個實驗艙,將由大型運載火箭長征五號B發射;貨運飛船載人飛船增加則由中型運載火箭長征七號發射。 [9-10] 
中國空間站未來將形成“三大艙段”+“三艘飛船”的組合體,也就是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夢天實驗艙、天舟五號貨運飛船、神舟十四號、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同時在軌的、總重超過100噸的空間站組合體。 [147] 
2023年5月29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強表示,為進一步支持在軌科學實驗、為航天員的工作和生活創造更好的條件,將適時發射擴展艙段,將空間站基本構型由“T”字型升級為“十”字型。該項目正在進行方案階段研製工作。 [187]  [201] 

中國空間站分步實施

  • 規劃部署
1992年,中國政府就制定了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發展戰略,建成空間站是發展戰略的重要目標。 [38]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力學所研究員胡文瑞在做客上海科協大講壇時表示,按照載人航天階段性規劃,中國空間站有望於2022年投入運轉,而根據空間站“五艙”結構,首艙或可在2018年前後上天。 [3] 
空間站工程將繼續使用已有的神舟飛船、長征2F火箭、發射場和着陸場。大型空間站的艙室將由正在開發的長征五號火箭發射,核心艙和兩個實驗艙都是密封加壓艙,核心艙前部的5個對接口平時與一艘神舟飛船、兩個空間實驗艙(即夢天問天)以及貨運飛船天舟對接,最後留有1個對接口供宇航員出艙活動使用。
建設大型空間站是中國載人航天三步走戰略的第三步,這個階段中國將掌握近地軌道空間組裝、近地軌道長時間有人駐留等技術。 [4] 
中科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戰略規劃研究室副主任張偉表示:“中國載人航天事業在2020年將進入載人空間站階段,神舟系列載人飛船、天舟一號貨運飛船、核心艙天和以及實驗艙夢天問天已箭在弦上。到2024年,(上述空間站)有望成為全世界唯一在軌運行的空間站。”
  • 初期研製
中國空間站早期預測圖 中國空間站早期預測圖
2014年9月10日,第27屆太空探索者協會年會在北京召開。年會中方組委會主席楊利偉稱,中國在2016年9月15號發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隨後2016年10月下旬發射神舟11號載人飛船和天舟一號貨運飛船,並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對接,將在2022年前後完成中國空間站的建造。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董事長雷凡培在中國航天事業創建60週年之際透露,中國計劃2018年前後發射空間站試驗性核心艙,2022年前後發射20噸級艙段組合的空間站。到2031年國際空間站退役並墜毀時,中國有可能成為全球唯一擁有空間站的國家 [184] 
雷凡培表示,中國空間站建設方案已確定。空間站包括一個核心艙和兩個實驗艙,有多個交會對接口,能實現多飛行器同時對接。2018年前後,空間站試驗性核心艙將由長征五號重型運載火箭送入軌道。2022年前後,中國將研製併發射基本模塊為20噸級艙段組合的空間站。
2017年4月20日,中國載人航天副總指揮張育林接受採訪表示,空間站任務進展順利,核心艙和兩個實驗艙都按照計劃加緊研製,總體上講,各項研製工作的關鍵技術均已突破,初樣階段的工作正有序進行。按照計劃,在2019年左右要進行核心艙的發射。 [6] 
空間站建成後,每年與載人飛船貨運飛船對接若干次進行補給,在400千米左右的軌道高度上維持設計壽命十年的運行。屆時,中國將成為繼俄羅斯之後,以一國之力獨自完成空間站建設的國家,航天員在空間站駐留可達一年以上。 [7] 

中國空間站基本過程

2010年9月,中央專門委員會批准實施載人空間站工程。
2012年3月,天宮空間站完成了立項綜合論證轉入方案設計階段,首先將空間站組合體作為一個整體進行系統方案設計,得到對各組成艙段的技術要求,然後再據此開展各艙段方案設計。
2014年6月,天宮空間站結束方案設計階段工作轉入初樣研製階段,首先開展了天宮空間站系統詳細方案設計,然後各艙段並行開展詳細方案設計和試驗測試驗證工作。
2019年9月,天和核心艙首先完成初樣研製轉入正樣研製階段。
2020年12月,問天實驗艙完成初樣研製轉入正樣研製階段。
2021年4月,夢天實驗艙完成初樣研製轉入正樣研製階段 [177] 
2022年11月29日至30日,由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中國電科等央企參與建設的中國空間站迎來全面建造完成關鍵一役。 [163] 
2022年12月31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新年賀詞中宣佈,“中國空間站全面建成” [178] 
2023年8月,中國藉助空間站工程,以天舟系列貨運飛船為平台,成功實現了在空間站發射微納衞星。 [198] 

中國空間站系統組成

中國空間站包括天和核心艙夢天實驗艙問天實驗艙載人飛船(即已經命名的“神舟”號飛船)和貨運飛船(天舟飛船)五個模塊組成。各飛行器既是獨立的飛行器,具備獨立的飛行能力,又可以與核心艙組合成多種形態的空間組合體,在核心艙統一調度下協同工作,完成空間站承擔的各項任務。
2022年5月26日消息,按照計劃,中國空間站將於2022年底完成T字構型建造,艙內活動空間超過110立方米,將配置2個航天員出艙艙口和1個貨物氣閘艙,並提供6個睡眠區和2個衞生區,可實現長期3人、短期6人駐留。 [98]  [148-149] 
T字構型建造 高清示意圖 T字構型建造 高清示意圖 [98]

中國空間站核心艙

總長16.6米,最大直徑4.2米,起飛質量22.5噸。 [128]  核心艙模塊分為節點艙、生活控制艙和資源艙。
主要任務包括為航天員提供居住環境,支持航天員的長期在軌駐留,支持飛船和擴展模塊對接停靠並開展少量的空間應用實驗,是空間站的管理和控制中心。 [16] 
核心艙有五個對接口,可以對接一艘貨運飛船、兩艘載人飛船和兩個實驗艙,另有一個供航天員出艙活動的出艙口。

中國空間站實驗艙

問天實驗艙總長17.9米,直徑4.2米,發射重量達23噸。 [129] 
空間站夢天實驗艙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空間站夢天實驗艙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2張)
空間站核心艙以組合體控制任務為主,夢天實驗艙以應用實驗任務為主,問天實驗艙兼有二者功能。問天實驗艙、夢天實驗艙先後發射,具備獨立飛行功能,與核心艙對接後形成組合體,可開展長期在軌駐留的空間應用和新技術試驗,並對核心艙平台功能予以備份和增強。 [106] 
  • 問天實驗艙
問天實驗艙軸向全長17.9米(相當於6層樓房高度),這一長度超越了國際空間站的任意艙段,比之天和一號核心艙16.6米的軸向長度還要長1.3米,該艙段與夢天實驗艙同為當今世界軸向長度最長的單體載人航天器。
問天實驗艙末端短桁架是一個非常巧妙的設計,它與國際空間站桁架用於太陽翼安裝目的相同,同時利用問天艙與夢天艙對置佈局形成的近40米橫向跨度,起到類似國際空間站桁架結構的作用,使得太陽翼有效化解了相互遮擋的難題。短桁架末端還可以用於核心艙太陽翼的轉位安裝,從而最大限度提高天宮空間站太陽翼整體受曬率,進而提高空間站整站三艙的發供電能力。 [77] 

中國空間站貨運飛船

最大直徑約3.35米,發射質量不大於13噸。貨運飛船是空間站的地面後勤保障系統。
主要任務:
一是補給空間站的推進劑消耗,空氣泄漏,運送空間站維修和更換設備,延長空間站的在軌飛行壽命;
二是運送航天員工作和生活用品,保障空間站航天員在軌中長期駐留和工作;
三是運送空間科學實驗設備和用品,支持和保障空間站具備開展較大規模空間科學實驗與應用的條件。
貨運飛船命名為天舟貨運飛船,採用模塊化設計,具有全密封貨艙、半密封/半開放貨艙、全開放貨艙三種構型,可以把不同的載荷包括小型艙段運輸上去,由航天員和機械臂將其裝配到空間站上。
發射該飛船的是新研製的長征七號運載火箭
天舟二號是中國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發射的首艘貨運飛船。 [83] 
2021年5月29日晚,中國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準時點火發射天舟二號貨運飛船。這是空間站貨物運輸系統的第一次應用性飛行 [37] 天舟二號為空間站送去6.8噸物資補給。天舟二號飛船在軌運行期間,進行了一系列拓展應用試驗。
2022年3月27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完成空間站組合體階段全部既定任務,已於北京時間3月27日15時59分撤離空間站核心艙組合體。後續將在地面控制下擇機再入大氣層。 [83] 
2021年9月20日15時,長征七號遙四運載火箭搭載天舟三號貨運飛船,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 [52-53]  天舟三號貨運飛船入軌後順利完成入軌狀態設置,於北京時間2021年9月20日22時08分,採用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模式成功對接於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後向端口,整個過程歷時約6.5小時。天舟三號裝載了航天員生活物資、艙外航天服及出艙消耗品、空間站平台物資、部分載荷和推進劑等,與天和核心艙及天舟二號組合體完成交會對接後,轉入三艙(船)組合體飛行狀態。 [54] 
北京時間2022年11月12日10時03分,搭載天舟五號貨運飛船的長征七號遙六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發射,天舟五號貨運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並進入預定軌道,飛船太陽能帆板順利展開工作,發射取得成功。後續,天舟五號貨運飛船將與在軌運行的空間站組合體進行自主快速交會對接。 [144]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北京時間2023年9月11日16時46分,已完成全部既定任務的天舟五號貨運飛船,順利撤離空間站組合體,轉入獨立飛行,將按計劃於9月12日受控再入大氣層,貨運飛船絕大部分器件將在再入大氣層過程中燒蝕銷燬,少量殘骸將落入南太平洋預定安全海域。 [199] 
北京時間2024年1月17日22時27分,搭載天舟七號貨運飛船的長征七號遙八運載火箭,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發射,約10分鐘後,天舟七號貨運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並進入預定軌道,之後飛船太陽能帆板順利展開,發射取得圓滿成功。後續,天舟七號貨運飛船將與在軌運行的空間站組合體進行交會對接。天舟七號貨運飛船入軌後順利完成狀態設置,於北京時間2024年1月18日1時46分,成功對接於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後向端口。交會對接完成後,天舟七號將轉入組合體飛行段。 [217-218] 

中國空間站航天員

中國的第一、二批航天員都是從現役空軍飛行員中選拔,主要承擔航天器駕駛任務。空間站將開展太空科學實驗,除了良好的身體素質這個共性要求外,未來需要不同類型的航天員,尤其是工程師和科學家,這是未來選拔航天員的一個主要方向。
2020年10月1日,第三批18名預備航天員加入航天員隊伍,包括7名航天駕駛員、7名航天飛行工程師和4名載荷專家,他們參加空間站運營階段各次飛行任務。 [15] 

中國空間站未來艙段

  • 巡天望遠鏡
巡天望遠鏡 巡天望遠鏡 [173]
中國空間站工程巡天望遠鏡(China Space StationTelescope,簡稱“CSST”),是中國空間站工程最重要的空間科學設施,是中國迄今為止規模最大、指標最先進的空間天文望遠鏡,也將是未來十年世界上最重要的空間天文觀測儀器之一 [172]  。中國首個大型巡天空間望遠鏡計劃於2023年發射,開展廣域巡天觀測,將在宇宙結構形成和演化、暗物質和暗能量、系外行星與太陽系天體等方面開展前沿科學研究 [173] 

中國空間站空間實驗室

空間實驗室是開展空間試驗活動的載人航天飛行器,規模上小於空間站,是空間站的雛形。空間實驗室的主要任務是:突破並掌握飛行器空間交會對接及組合體控制技術;突破航天員中期駐留、飛行器長期在軌自主飛行、再生式生保和貨運飛船補加等關鍵技術;驗證天地往返運輸飛船的性能和功能;先期考核空間站建造相關關鍵技術。 [17] 
中國的天宮一號是交會對接目標飛行器,天宮二號是為了載荷要求進行改裝,原本還有天宮三號,但研製隊伍通過優化設計和挖潛,將天宮三號的試驗任務全部合併到了天宮二號上進行,這樣就節省了天宮三號和為天宮三號服務的飛船的成本,轉而直接發射空間站的試驗核心艙,以實現低成本、跨越式的發展。 [18] 
  • 天宮一號
天宮一號”重約8.5噸,主要任務是作為交會對接目標,完成空間交會對接飛行試驗;保障航天員在軌短期駐留期間的工作和生活,並保證航天員安全;開展空間應用、航天醫學試驗、空間科學實驗和空間站技術試驗;初步建立能夠短期載人、長期無人獨立可靠運行的空間試驗平台、為建造空間站積累經驗。 [19] 
2011年9月29日21時16分03秒,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從酒泉衞星發射中心升空,設計壽命兩年,實際在軌四年半,超期服役並開展多項拓展技術試驗。2016年3月16日,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正式終止數據服務,全面完成了歷史使命。天宮一號在軌運行1630天,不但完成了既定使命任務,還超設計壽命飛行、超計劃開展多項拓展技術試驗,為空間站建設運營和載人航天成果應用推廣積累了重要經驗。 [20] 
  • 天宮二號
天宮二號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相同,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的重量約為8.6噸,分為兩個艙。前艙為實驗艙,是全密封環境。後艙則是資源艙,主要內置推進系統、電源系統,以及保障動力和能源供應。 [21] 
2019年7月19日晚,天宮二號返回地球。從2016年9月發射至此,它的運行天數,定格在“1036”這個數字上。天宮二號作為中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在接近三年的工作時間裏都共搭載14項應用載荷,以及航天醫學實驗設備和在軌維修試驗設備,開展了60餘項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此外,天宮二號還與天舟一號貨運飛船配合,首次實現了中國航天器推進劑在軌補加任務,全面突破和掌握了相關技術,對後續空間站階段的推進劑補加進行了完整驗證,並使中國推進劑補加系統性能指標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22] 
中國空間應用系統在空間站艙內安排了14台高水平的科學實驗櫃,每台實驗櫃都是一個小型的太空實驗室;空間站艙外安排了3個大型載荷掛點、兩個暴露實驗平台以及與空間站共軌飛行的巡天空間望遠鏡等“旗艦型”研究設施 [166] 

中國空間站組合體全景

11月28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發佈了神舟十六號飛行乘組返回地面前手持高清相機通過飛船繞飛拍攝的空間站組合體全景照片。這是我國首次在軌獲取以地球為背景的空間站組合體全貌圖像,也是中國空間站的第一組全構型工作照。 [207] 
空間站組合體全景照片

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

中國空間站前期工作

中國空間站建造階段歷次任務詳見詞條:天和核心艙
  • 前期歷程
2008年9月,神舟七號升空,實現航天員太空行走;
2011年9月,天宮一號空間實驗室發射升空。
2011年11月神舟八號發射升空,實現無人對接。
2012年6月神舟九號發射成功,實現中國首次載人交會對接。
2013年6月神舟十號發射成功,完成再一次載人交會對接任務。
2014年9月10日,楊利偉稱,將在2022年前後完成中國空間站的建造。
2016年9月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發射升空。 [12] 
2016年10月神舟十一號載人艙發射升空,與天宮二號對接。
2017年3月2日,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科技委主任包為民表示,中國空間站核心艙已於2016年底完成總裝,進入整艙測試階段,預計2018年發射升空。
2017年4月20日天舟一號貨運飛船發射升空,完成與天宮二號對接和推進劑補加試驗。
  • 準備工作
2018年3月31日,從中國航天員中心獲悉,隨着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進入空間站時代,航天員已全面開展空間站任務訓練。 [28] 
2018年10月23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強第五屆載人航天(國際)學術大會表示,中國空間站關鍵技術攻關完成,中國“天和號”空間站核心艙將首次以1:1實物形式(工藝驗證艙)參加第十二屆珠海航展。 [29] 
2018年11月6日,中國空間站“天和”號核心艙亮相珠海航展,首次以1:1實物形式(工藝驗證艙)出現於公眾面前。核心艙包括節點艙、生活控制艙和資源艙三部分,有3個對接口和2個停泊口。核心艙主要用於空間站的統一控制和管理,以及航天員生活,具備長期自主飛行能力,能夠支持航天員長期駐留,支持開展航天醫學和空間科學實驗。 [30] 
2019年7月,中國空間站核心艙完成了初樣階段綜合測試、真空熱試驗等大型試驗,即將轉入正樣階段。“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完成了初樣艙體階段生產,正在開展總裝工作。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完成了初樣階段研製工作,正在進行飛行產品生產、發動機可靠性增長試驗航天員系統開展了長期載人飛行綜合模擬驗證、出艙活動水下驗證等大型地面試驗,第三批預備航天員選拔的初選工作已完成,艙外航天服正在進行飛行產品生產。 [31] 
2019年11月17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周建平在第四屆(2019)中國人因工程高峯論壇上説,中國將在2022年前後完成空間站建造並開始運營,空間站的近期規模為100噸,可載3人。 [11]  [14] 

中國空間站技術驗證

  • 長征五號B首飛
空間站的核心艙命名為“天和”,是中國空間站的管理和控制中心,全長16.6米,最大直徑4.2米,發射質量22.5噸,可支持3名航天員長期在軌駐留,支持開展艙內外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是中國研製的最大的航天器。 [23] 
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是為中國近地空間站運營和後續載人月球探測等任務研製,全長8.8米,發射質量21.6噸,具備高安全、高可靠、適應多任務和模塊化設計特點,主要用於驗證氣動熱防護、再入控制和羣傘減速回收等關鍵技術。 [23]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截至2020年1月20日,空間站核心艙初樣產品和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經過大約一週的海陸運輸,已先後安全運抵文昌航天發射場,將分別參加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發射場合練及首飛任務,標誌着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任務即將拉開序幕。 [23] 
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主要用於空間站艙段等近地軌道大型航天器發射任務,是在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基礎上改進研製的新型火箭,根據空間站任務要求新研製了大型整流罩,並對全箭進行了適應性改造。火箭全長約53.7米,芯一級直徑5米,捆綁4個直徑3.35米助推器,整流罩長20.5米、直徑5.2米,採用無毒無污染的液氧、液氫和煤油作為推進劑,起飛質量約849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不小於22噸。 [24]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為載人空間站工程新研製的長征五號B遙一運載火箭,按照流程完成出廠前各項研製工作,於2020年2月5日安全運抵文昌航天發射場,後續將與先期運抵的空間站核心艙初樣產品一同參加發射場合練,之後執行首飛任務。 [24] 
此外,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載人飛船系統總設計師張柏楠在2019年3月11日表示,2022年前中國飛船將告別“訂製”,開始小批量生產。 [25] 
2020年5月5日18時,為中國載人空間站工程研製的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首飛任務取得成功,為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任務奠定了重要基礎。
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成功後,中國將先後發射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進行空間站基本構型的在軌組裝建造;期間,規劃發射4艘神舟載人飛船和4艘天舟貨運飛船,進行航天員乘組輪換和貨物補給。中國空間站核心艙已完成正樣產品總裝,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正在開展初樣研製;空間科學應用載荷已陸續轉入正樣研製,執行空間站建造階段四次飛行任務的航天員乘組已經選定,正在開展任務訓練。中國第三批預備航天員選拔工作將於2020年7月前後完成。 [5] 
  • 天和核心艙飛行
按照空間站建造任務規劃,2021年和2022年中國將接續實施11次飛行任務,包括3次空間站艙段發射,4次貨運飛船以及4次載人飛船發射,於2022年完成空間站在軌建造,實現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發展戰略第三步的任務目標。 [2] 
2021年1月,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天舟二號貨運飛船、空間應用系統核心艙任務,分別順利通過主管部門組織的出廠評審,標誌着中國空間站建造即將轉入任務實施階段。 [2] 
2021年2月16日,從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獲悉,執行中國空間站建造階段載人飛行任務的首批航天員乘組已進入強化衝刺訓練階段;經過一年的艱苦訓練,已基本完成預定科目訓練,正在着重開展出艙活動等訓練 [32] 
2021年4月23日上午,空間站天和核心艙與長征五號B遙二運載火箭組合體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垂直轉運至發射區,意味着中國空間站建設大幕已經開啓 [34] 
2021年4月29日,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長征五號B遙二運載火箭已完成推進劑加註,計劃於29日中午11時許發射空間站天和核心艙 [33] 
2021年4月29日11時,長征五號B遙二運載火箭搭載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 [35] 
2021年5月18日,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4月29日發射入軌的空間站天和核心艙,近日先後完成交會對接、航天員駐留、機械臂等平台功能測試,以及空間應用項目設備在軌性能檢查,各項功能正常、運行狀態良好,已進入交會對接軌道,後續將繼續開展與天舟二號貨運飛船交會對接的準備工作。 [36] 
  • 天舟二號飛行
2021年5月,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完成在軌測試驗證 [36]  。5月29日晚,中國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準時點火發射天舟二號貨運飛船。這是空間站貨物運輸系統的第一次應用性飛行 [37] 
  • 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行
2021年6月16日上午,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行任務新聞發佈會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召開 [38]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助理季啓明介紹説,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行任務作為中國空間站階段的首次載人飛行,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行任務承上啓下,十分關鍵。總體來看,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行任務有四大特點,將為後續空間站建造及應用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積累寶貴經驗 [39] 
2021年6月17日9時22分,搭載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二運載火箭,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此後,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將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3名航天員送入太空,飛行乘組狀態良好,發射取得成功 [41] 
2021年6月17日,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入軌後順利完成入軌狀態設置,於北京時間2021年6月17日15時54分,採用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模式成功對接於天和核心艙前向端口,與此前已對接的天舟二號貨運飛船一起構成三艙(船)組合體,整個交會對接過程歷時約6.5小時。這是天和核心艙發射入軌後,首次與載人飛船進行的交會對接。 [42] 
北京時間2021年6月17日18時48分,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先後進入天和核心艙,標誌着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 [44]  。後續,航天員乘組將按計劃開展相關工作。 [43] 
2021年6月17日,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陳善廣在直播中透露,在這次的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和建造階段,女航天員劉洋王亞平都會參與到飛行任務中,此外第三批航天員已經選拔完成,其中也有女性航天員。 [40] 
2021年7月4日,神舟十二號航天員進行中國空間站首次出艙活動。按計劃,在神舟十二號任務期間,航天員會開展兩次出艙活動及艙外作業。 [46] 
2021年7月4日,神舟十二號航天員進行中國空間站首次出艙活動。 [46]  北京時間2021年7月4日14時57分,經過約7小時的出艙活動,神舟十二號航天員乘組密切協同,完成出艙活動期間全部既定任務,航天員劉伯明、湯洪波安全返回天和核心艙,標誌着中國空間站階段航天員首次出艙活動取得成功。 [47] 
9月16日,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撤離空間站組合體 [49]  。北京時間2021年9月16日8時56分,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與空間站天和核心艙成功實施分離。神舟十二號航天員乘組已在空間站組合體工作生活了90天,刷新了中國航天員單次飛行任務太空駐留時間的紀錄 [49]  。9月17日13時30分許,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反推發動機成功點火後,安全降落在東風着陸場預定區域 [50] 
  • 天舟三號飛行
2021年9月18日10時25分,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從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後向端口分離,並繞飛至前向端口完成自動交會對接,整個過程歷時約4小時。空間站天和核心艙與天舟二號貨運飛船組合體狀態良好,後續將先後迎接天舟三號貨運飛船、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的訪問 [51] 
2021年9月20日15時,長征七號遙四運載火箭搭載天舟三號貨運飛船,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 [52-53] 
  • 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
2021年10月,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經空間站階段飛行任務總指揮部研究決定,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3名航天員將執行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由翟志剛擔任指令長 [55] 
2021年10月,據介紹,在完成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及工程全系統綜合評估後,工程將全面轉入空間站建造階段。
建造階段共規劃實施6次飛行任務,首先發射天舟四號貨運飛船,運送補給物資,為隨後實施的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行任務做準備;神舟十四號乘組在軌駐留期間,將先後發射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與天和核心艙對接,進行艙段轉位,在2022年底前完成空間站三艙組合體建造;隨後實施天舟五號貨運補給和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行任務,神舟十五號乘組將與神舟十四號乘組開展在軌輪換。對空間站狀態進行全面評估後,將轉入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
後續,將擇機發射巡天空間望遠鏡,與空間站共軌長期獨立飛行,開展巡天觀測,短期停靠空間站進行補給和維護升級。 [56] 
2021年10月14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強在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新聞發佈會上表示,歡迎其他國家的航天員進入中國空間站,展開國際合 [57] 
北京時間2021年10月15日21時40分,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乘組出征儀式,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問天閣廣場舉行。21時42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指揮、空間站階段飛行任務總指揮部總指揮長李尚福下達命令,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3名航天員領命出征,即將開啓為期6個月的飛行任務。 [58] 
出征儀式
2021年10月16日0時23分,搭載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三運載火箭,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按照預定時間精準點火發射,約582秒後,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將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3名航天員送入太空,飛行乘組狀態良好,發射取得成功。 [60] 
2021年10月16日6時56分,採用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模式成功對接於天和核心艙徑向端口,與此前已對接的天舟二號、天舟三號貨運飛船一起構成四艙(船)組合體,整個交會對接過程歷時約6.5小時。按任務實施計劃,3名航天員隨後將從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進入天和核心艙。 [59] 
2021年10月16日6時56分,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與空間站組合體完成自主快速交會對接 [59]  。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進駐天和核心艙,中國空間站開啓有人長期駐留時代 [61] 
2021年10月16日,完成了中國空間站首個活細胞研究。 [221] 
2021年10月22日,中國空間站核心艙無容器材料科學實驗櫃在軌科學實驗樣品交接儀式在京舉行,空間應用系統總指揮、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主任高銘,向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等分系統單位移交了核心艙科學實驗櫃在軌科學實驗樣品,這也是中國空間站首批在軌科學實驗樣品。 [62] 
2021年12月,中國空間站的關鍵技術的驗證進展順利。
北京時間2021年12月9日15:40,“天宮課堂”第一課正式開講,時隔8年之後,中國航天員再次進行太空授課。“太空教師”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在中國空間站為廣大青少年帶來了一場精彩的太空科普課,這是中國空間站首次太空授課活動。 [64] 
2021年12月,聯合國官網發佈了2021年12月3日中國常駐聯合國(維也納)代表團致聯合國秘書長的照會。照會嚴正指出,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發射的星鏈(Starlink)衞星先後兩次接近中國空間站,中國空間站出於安全考慮在2021年7月1日和2021年10月21日實施了緊急避碰機動。 [70] 
2021年12月初,中國常駐聯合國(維也納)代表團向聯合國秘書長提交普通照會表示,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發射的星鏈衞星,在2021年先後兩次接近中國空間站,對中國空間站搭載的航天員生命健康構成危險。出於安全考慮,中國空間站組合體針對有關美國衞星,兩次實施“緊急避碰”。 [69] 
2022年,神舟十三號返回後,將繼續開展發射貨運飛船、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以及中國空間站首個實驗艙等多項任務。 [67] 
北京時間2022年1月6日凌晨,機械臂成功捕獲天舟二號貨運飛船。6時12分轉位試驗開始,天舟二號貨運飛船與天和核心艙解鎖分離後,在機械臂拖動下以核心艙節點艙球心為圓心進行平面轉位;爾後,反向操作,直至貨運飛船與核心艙重新對接並完成鎖緊。6時59分,經過約47分鐘的跨系統密切協同,空間站機械臂轉位貨運飛船試驗取得成功,這是中國首次利用空間站機械臂操作大型在軌飛行器進行轉位試驗。 [71-72] 
北京時間2022年1月8日7時55分,經過約2小時,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在地面科技人員的密切協同下,在空間站核心艙內採取手控遙操作方式,完成了天舟二號貨運飛船與空間站組合體交會對接試驗。試驗開始後,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從核心艙節點艙前向端口分離,航天員通過手控遙操作方式,控制貨運飛船撤離至預定停泊點。短暫停泊後,轉入平移靠攏段,控制貨運飛船與空間站組合體精準完成前向交會對接。 [73-74] 
2022年1月27日,臨近春節,中國空間站航天員們在400千米的高空與地球上的喀喇崑崙邊防戰士們互動通話,看到,中國空間站的年味兒,佈置起了節日氛圍,春節還能吃到三種餡的餃子。 [75] 
中國空間站的年味兒 中國空間站的年味兒 [75]
2022年2月12日消息,自中國空間站核心艙發射入軌以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每日在官網發佈中國空間站近/遠地點、傾角等軌道基本參數。為便於各方開展空間目標避碰等軌道分析工作,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每日在官網發佈中國空間站TLE軌道根數,供各航天實體參考使用。 [76] 
2022年3月4日消息,中國空間站2022年將全面建成,首次實現6名航天員同時在軌。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空間站光學艙系統總設計師張柏楠透露,2022年,中國載人航天空間站工程進入空間站建造階段,將完成問天實驗艙、夢天實驗艙、神舟載人飛船和天舟貨運飛船等6次重大任務,全面建成空間站,實現首次6個航天器組合體飛行,首次航天員駐留達到6個月,首次兩個乘組6名航天員同時在軌。 [80] 
2022年3月,執行空間站建造階段2次載人飛行的航天員乘組已經選定,正在開展任務訓練。 [81] 
3月19日,中國空間站將支持大規模科學研究,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應用系統總指揮高銘介紹,在重要領域進行了長期、系統的規劃,研製了一大批科學研究設施,支持在軌開展1000餘項研究項目,探索人類如何在太空長期生存。 [82] 
2022年3月31日18時40分,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受控再入大氣層,飛船絕大部分器件被燒蝕銷燬,少量殘骸落入南太平洋預定安全海域。 [94] 
北京時間2022年4月16日0時44分,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與空間站天和核心艙成功分離,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在空間站組合體工作生活了183天,刷新了中國航天員單次飛行任務太空駐留時間的紀錄。 [84] 

中國空間站關鍵突破

2022年4月17日下午3時,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中國空間站建造進展情況。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空間站任務總師孫軍介紹,對空間站平台設備和航天員健康等狀態進行全時的監測,同時也對空間環境、空間目標碰撞等情況加強監視和預警,採取必要的規避措施,2022年2月份以來,已向全世界公佈空間站運行軌道供世界各航天實體進行碰撞預警計算。 [85]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郝淳表示,中國全面突破了空間站建造的關鍵技術。 [86] 
中國空間站建造分關鍵技術驗證和建造兩個階段實施,分別規劃了6次飛行任務,其中關鍵技術驗證階段主要任務目標是,突破並掌握空間站建造和運營相關的一系列關鍵技術。自2020年以來,成功實施了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天和核心艙神舟十二號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天舟二號天舟三號貨運飛船等6次飛行任務。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的成功,標誌着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任務完美收官,階段任務目標全面實現,為中國空間站組裝建造和長期運營奠定了堅實基礎。正在組織對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進行全系統綜合評估,滿足要求後全面轉入空間站建造階段。2022年共計劃實施6次飛行任務,完成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建造完成後,將轉入應用與發展階段。
6次任務:5月發射天舟四號貨運飛船;6月發射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3名航天員進駐核心艙並在軌駐留6個月;7月發射空間站問天實驗艙,與天和核心艙對接;10月發射夢天實驗艙與核心艙對接,之後空間站三艙形成“T”字基本構型,完成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隨後將發射天舟五號貨運飛船和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神舟十五號飛行乘組由3名航天員組成,與神舟十四號航天員在軌輪換後,在軌駐留6個月。 [87] 
  • 天舟四號飛行
2022年4月20日5時02分,天舟三號貨運飛船從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後向端口分離,繞飛至前向端口,並於9時06分完成自動交會對接。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和天舟三號組合體狀態良好。 [89] 
2022年4月24日,國家航天局公佈的信息顯示,2022年,中國空間站將完成在軌建造任務。 [90]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北京時間2022年5月10日01時56分,搭載天舟四號貨運飛船的長征七號遙五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發射,約10分鐘後,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2時23分,飛船太陽能帆板順利展開工作,發射取得成功。後續,天舟四號貨運飛船將與在軌運行的空間站組合體進行交會對接。 [95-96]  11月9日14時55分,已完成既定任務的天舟四號貨運飛船,順利撤離空間站組合體,轉入獨立飛行階段 [142] 
  • 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行
2022年6月4日,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行任務發佈會通報:神舟十四號任務期間,將全面完成以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為基本構型的太空空間站建造,建成國家太空實驗室。神十四將繼續開展天宮課堂,並將首次利用位於問天實驗艙的氣閘艙實施兩到三次出艙活動。 [99]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在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與空間站組合體成功實現自主快速交會對接後,航天員乘組從返回艙進入軌道艙。按程序完成各項準備後,航天員陳冬成功開啓天和核心艙艙門,北京時間2022年6月5日20時50分,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依次全部進入天和核心艙。後續,航天員乘組將按計劃開展相關工作。 [102] 
2022年6月5日20時50分,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順利進駐天和核心艙。航天員們在一個月的時間內,有序開展了載人環境建立、空間站平台維護與照料、空間科學實驗等工作。為後續機械臂操作、出艙活動、艙段轉移等工作做好了充分準備。 [104] 
  • 問天實驗艙飛行
2022年7月18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研製的問天實驗艙與長征五號B遙三運載火箭組合體已轉運至發射區,後續將按計劃開展發射前的各項功能檢查和聯合測試等工作。 [107] 
2022年7月22日,中國空間站問天實驗艙任務組織發射前系統間全區合練。 [108] 
北京時間2022年7月24日14時22分,搭載問天實驗艙長征五號B遙三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發射,發射取得成功。 [109-110] 
2022年8月10日報道,中國空間站艙外機械臂開展了在軌測試,空間站組合體狀態穩定,航天員身心狀態良好,正在為後續的出艙任務進行準備。 [113] 
2022年9月18日消息,2022年,中國空間站工程還有3次重大發射任務:①10月,夢天實驗艙將發射升空、與中國空間站核心艙對接,中國空間站建造將全面完成,國家太空實驗室建成。②天舟五號貨運飛船將發射,運送更多“太空物資”。③年底,三名航天員將乘坐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與神舟十四號會合,屆時中國空間站將有6名航天員共同在軌駐留。 [118] 
2022年10月,夢天實驗艙發射升空、與中國空間站核心艙對接,中國空間站建造將全面完成,國家太空實驗室建成。 [119] 
北京時間2022年9月30日12時44分,經過約1小時的天地協同,問天實驗艙完成轉位。問天實驗艙轉位完成後,空間站組合體由兩艙“一”字構型轉變為兩艙“L”構型。 [120] 
  • 夢天實驗艙飛行
2022年10月,從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獲悉,中國空間站建造已進入收官階段,按計劃,年底前將實施夢天實驗艙、天舟五號、神舟十五號飛行和神舟十四號返回等4次任務,完成空間站建造。 [122] 
2022年10月底,夢天實驗艙發射後,將加入中國空間站。2022年底前,中國空間站將最終完成“T字構型”建造任務。 [125-126]  2022年底,將發射天舟五號貨運飛船和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實現6名航天員同時在空間站工作。 [127]  10月25日上午,夢天實驗艙與長征五號B遙四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進行了垂直轉運 [132] 
北京時間2022年10月31日15時37分,搭載空間站夢天實驗艙的長征五號B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發射,夢天實驗艙與火箭成功分離並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成功。 [133-134]  11月1日,夢天實驗艙與空間站組合體在軌完成交會對接 [139]  。11月3日,空間站夢天實驗艙順利完成轉位,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與其相擁形成T字基本構型 [137-138]  標誌着中國空間站“T”字基本構型在軌組裝完成,向着建成空間站的目標邁出了關鍵一步。 [140]  [150] 
  • 天舟五號飛行
2022年11月12日,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長征七號遙六運載火箭已完成推進劑加註,瞄準11月12日10時03分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天舟五號貨運飛船。 [143]  11月12日12時10分,天舟五號貨運飛船入軌後順利完成狀態設置,採取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模式,成功對接於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後向端口,中國航天員首次在空間站迎接貨運飛船來訪。交會對接完成後,天舟五號將轉入組合體飛行段。此次任務中,首次實現了兩小時自主快速交會對接,創造了世界紀錄。 [146]  [151] 
中國“天宮”新居配齊 三艙合“T”逐夢太空
  • 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行
北京時間2022年11月29日23時08分,搭載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五運載火箭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飛行乘組狀態良好,發射取得成功。飛船入軌後,將按照預定程序,與空間站組合體進行自主快速交會對接,神舟十五號乘組將與神舟十四號乘組進行在軌輪換。在空間站工作生活約6個月期間,將進行多次出艙活動,完成艙內外設備安裝、調試、維護維修、組合體管理、空間科學與技術實(試)驗等各項任務。 [152] 
2022年11月30日7時33分,神舟十五號3名航天員順利進駐中國空間站,與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首次實現“太空會師”。 [154] 
2022年12月2日晚,神舟十四、神舟十五號航天員乘組進行交接儀式,兩個乘組移交了中國空間站的鑰匙。中國空間站正式開啓長期有人駐留模式。 [156] 
2023年2月10日00時16分,經過約7小時的出艙活動,神舟十五號航天員費俊龍、鄧清明、張陸協同,完成出艙活動全部既定任務,安全返回問天實驗艙,出艙活動取得成功。這是中國空間站全面建成後航天員首次出艙活動。
同時,空間站貨物出艙安裝任務也於前期陸續開展。能量粒子探測器、等離子體原位成像探測器等載荷已完成出艙安裝,全面驗證了艙外載荷安裝流程和空間站貨物氣閘艙、轉移機構等部件的功能性能。 [169]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北京時間2023年6月3日21時29分,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與空間站組合體成功分離。 [191] 
  • 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行
2023年5月30日9時31分,搭載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六運載火箭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約10分鐘後,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航天員乘組狀態良好,發射取得圓滿成功,同日下午,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與空間站組合體成功實現自主快速交會對接,神舟十六號航天員乘組從飛船返回艙進入軌道艙,進駐中國空間站。 [188]  [190] 
2023年7月20日21時40分,經過約8小時的出艙活動,神舟十六號航天員景海鵬、朱楊柱、桂海潮密切協同,在空間站機械臂支持下,圓滿完成出艙活動全部既定任務,出艙活動取得圓滿成功。 [208] 
2023年9月21日下午15時45分,“天宮課堂”第四課開課,神舟十六號航天員景海鵬、朱楊柱、桂海潮面向全國青少年進行太空科普授課。 [209] 
北京時間2023年10月31日8時11分,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着陸場成功着陸,航天員景海鵬、朱楊柱、桂海潮身體健康狀況良好,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210-211] 
  • 神舟十七載人飛行
北京時間2023年10月26日11時14分,搭載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七運載火箭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約10分鐘後,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航天員乘組狀態良好,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202] 
北京時間10月30日20時37分,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與空間站組合體成功分離。分離前,神舟十六號航天員乘組與神舟十七號航天員乘組開展了工作交接,完成了在軌工作經驗交流、上行物資及下行樣品轉移安裝等工作。神舟十七號乘組正式接管空間站 [212] 
  • 天舟六號貨運飛船
北京時間2024年1月12日16時02分,天舟六號貨運飛船順利撤離空間站組合體,轉入獨立飛行階段。將於近期擇機受控再入大氣層,貨運飛船絕大部分器件將在再入大氣層過程中燒蝕銷燬,少量殘骸將落入南太平洋預定安全海域。 [215] 

中國空間站飛行動態

中國空間站空間動態

  • 拍攝影片
2021年12月17日,中央廣播電視總枱發佈2022年紀錄片片單,其中包括《飛越蒼穹》。該片是一部以中國空間站為題材的紀實巨幕影片。 [66] 
《窗外是藍星》 《窗外是藍星》 [101]
2022年6月,由神舟十三號太空出差三人組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拍攝的中國空間站8K超高清短片《窗外是藍星》震撼發佈。茫茫宇宙,繁星璀璨。窗外藍星,格外耀眼。星辰大海,征途萬里。未來,我們已經啓程! [100] 
2022年9月,工作間隙,“神十四”乘組航天員用視頻的方式記錄下了他們在空間站的首箇中秋節。 [117] 
  • 緊急避碰
第一次緊急避碰
美國星鏈-1095衞星自2020年4月19日起穩定運行在平均高度約555千米的軌道上。2021年5月16日至6月24日,該衞星持續降軌機動至平均軌道高度382千米後,保持在該軌道高度運行。7月1日,該衞星與中國空間站間出現近距離接近事件。出於安全考慮,中國空間站於7月1日晚主動採取緊急避碰,規避了兩目標碰撞風險。
第二次緊急避碰
2021年10月21日,美國星鏈-2305衞星與中國空間站發生近距離接近事件。鑑於該衞星處於連續軌道機動狀態,機動策略未知且無法評估軌道誤差,存在與空間站碰撞風險。為確保在軌航天員安全,中國空間站於當日再次實施緊急避碰,規避了兩目標碰撞風險。 [68] 
  • 專題報道
2022年10月4日,中央廣播電視總枱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推出:《中國空間站——太空中最閃亮的星》。 [121] 
  • 飛躍北京
2022年10月16日晚7時,天文愛好者拍到中國空間站飛過北京的畫面。 [123-124] 
  • 神舟十五號對接
北京時間2022年11月30日5時42分,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入軌後,成功對接於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前向端口,整個對接過程歷時約6.5小時。 [153]  2022年11月30日7時33分,神舟十五號航天員乘組從飛船返回艙進入軌道艙,翹盼已久的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順利打開“家門”,兩個航天員乘組“勝利會師”。 [155] 
  • 在軌交接
2022年12月2日晚,神舟十四號、神舟十五號航天員乘組進行在軌交接儀式,兩個乘組移交了中國空間站的鑰匙,6名航天員分別在確認書上簽字,中國空間站正式開啓長期有人駐留模式 [157] 
神舟十四號、神舟十五號乘組在軌交接儀式
成功分離
2022年12月4日11時01分,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與空間站組合體成功分離。 [158] 
2022年12月18日,中國業餘衞星組織CAS-10(希望4號)衞星將與中國空間站分離並進入運行軌道 [160-161]  。同月,銅川籍小衞星智星三號A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成為中國首顆由空間站系統釋放的商業微小衞星 [162] 
艙外輻射生物學暴露實驗
2023年6月9日~10日,空間站夢天實驗艙空間輻射生物學暴露實驗裝置經由機械臂抓取,從貨物氣閘艙出艙,經過中轉位,順利安裝至既定的艙外暴露平台,裝置開機工作正常。 [194] 
太空流體力學基礎實驗
2023年8月15日,中國載人航天發佈了一段新的視頻,神舟十六號航天員在軌開展了大量基礎科學研究的任務,流體力學是其中的重要內容,其成果可以應用到生物醫學、材料科學和工程應用等領域。這段新發布的視頻中,就記錄了航天員更換顯微流變樣品、觀測膠體聚集相變等方面的工作畫面。 [196] 
發射天舟七號貨運飛船
北京時間2024年1月17日22時27分,搭載天舟七號貨運飛船的長征七號遙八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發射,約10分鐘後,天舟七號貨運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並進入預定軌道,之後飛船太陽能帆板順利展開,發射取得圓滿成功。後續,天舟七號貨運飛船將與在軌運行的空間站組合體進行交會對接。 [216] 

中國空間站對外合作

2016年,聯合國與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簽署《利用中國空間站開展國際合作諒解備忘錄》,商定利用中國空間站為各國提供科學實驗機會,並在未來為他國航天員或載荷專家提供在軌飛行機會。 [13] 
2018年5月28日,中國常駐維也納聯合國和其他國際組織代表團聯合國外層空間事務辦公室,在維也納共同舉辦中國空間站國際合作機會公告發布儀式,正式開啓中國空間站國際合作,盛情邀請世界各國積極參與,利用未來的中國空間站開展艙內外搭載實驗等合作。 [13] 
2019年6月12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和聯合國外層空間事務辦公室在維也納聯合宣佈,來自17個國家的9個項目從42項申請中脱穎而出,成為中國空間站科學實驗首批入選項目。這標誌着中國空間站國際合作進入新階段。 [1] 
2022年4月18日,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表示,當前,中國正在組織實施同聯合國外空司合作的中國空間站首批國際合作項目。中方願與所有致力於和平利用外空的國家和地區一道,開展更多的國際合作與交流。中國空間站歡迎外國航天員來訪。 [88] 
2022年4月18日,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表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自立項實施以來,始終堅持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共同發展的原則,與法國、德國、意大利、俄羅斯、巴基斯坦以及聯合國外空司、歐洲航天局等多個航天機構和組織簽署了合作協議,實施了形式多樣的合作項目,取得了豐碩的合作成果。中國空間站是歷史上此類項目首次向所有聯合國會員國開放。已經有17個國家、23個實體的9個項目成為中國空間站科學實驗首批入選項目。 [92] 
2022年4月24日是“中國航天日”。據俄羅斯塔斯社24日報道,俄國家航天集團公司總經理羅戈津當天在相關活動上以視頻方式向中國國家航天局表示祝賀。他還表示,俄方高度評價俄中就落實太空項目開展的合作。 [91] 
2022年11月1日,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已有17國項目確定入選中國空間站。 [136] 

中國空間站科普科研

  • 太空授課
從天宮一號到中國空間站,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發展始終與科普教育緊密相連,“天宮課堂”更是成為傳播太空知識、播種航天夢想的重要平台。載人航天飛行乘組將持續開展“天宮課堂”等一系列在軌授課活動,為廣大青少年朋友奉獻更加豐富多彩的太空科普盛宴。 [103] 
2021年12月2日,記者從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獲悉,為發揮中國空間站的綜合效益,中國首個太空科普教育品牌“天宮課堂”即將正式推出,中國空間站首次太空授課活動將於近日面向全球進行直播。空間站作為國家太空實驗室,也是重要的太空科普教育基地,藴含着得天獨厚的豐富教育資源,對激發社會大眾特別是青少年弘揚科學精神、熱愛航天事業具有特殊優勢。
2013年6月20日,航天員王亞平在聶海勝、張曉光協助下進行首次太空授課,全國6000餘萬中小學生觀看授課直播,產生巨大社會反響,在一代人心中播下追逐航天夢想的種子。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進駐空間站組合體後,社會公眾特別是青少年對中國航天員再次進行太空授課充滿了期待。
“天宮課堂”將結合載人飛行任務,貫穿中國空間站建造和在軌運營系列化推出,授課將由中國航天員擔任“太空教師”,以青少年為主要對象,採取天地協同互動方式開展。
同時,將通過媒體、“學習強國”平台和載人航天工程網廣泛徵集授課內容、互動提問和創意建議,擇優納入“天宮課堂”籌劃實施,歡迎社會大眾特別是青少年踴躍參與。 [63] 
神舟十二號飛行乘組由於是首批進駐航天員,在軌工作十分繁忙,再加上在軌時間只有3個月,相對較短,因此主要是擇機與地面進行天地連線,到了神舟十三號飛行乘組時期就正式開啓了名為“天宮課堂”的太空授課活動。前兩批航天員都是在天和核心艙進行天地連線或太空授課活動。 [105] 
2022年10月12日16時01分,“天宮課堂”第三課在中國空間站開講,神舟十四號飛行乘組新晉“太空教師”陳冬、劉洋、蔡旭哲為廣大青少年帶來一場精彩的太空科普課,這是中國航天員首次在問天實驗艙內進行授課。 [159] 
“天宮課堂”第四課於2023年9月21日15時48分正式開課,神舟十六號航天員景海鵬、朱楊柱、桂海潮在中國空間站夢天實驗艙為廣大青少年帶來一場精彩的太空科普課,介紹了微重力環境下的燃燒、水的表面張力,以及角動量守恆現象等內容。授課長約一小時,並取得圓滿成功。 [213] 
  • 植物生長實驗
2022年7月28日,載有實驗樣品擬南芥種子和水稻種子的實驗單元,由航天員安裝至問天實驗艙的生命生態通用實驗模塊中,並於7月29日啓動實驗。
已成功啓動了擬南芥和水稻的種子萌發,擬南芥幼苗已長出葉子,高杆水稻幼苗已長至30釐米左右高,矮杆水稻也有5-6釐米高,生長狀態良好,後續將完成擬南芥和水稻在空間站從種子到種子全生命週期的實驗,並在實驗過程中由航天員採集樣品、冷凍保存,最終隨航天員返回地面進行分析。 [116] 
截至2022年11月,擬南芥生長週期比較短,第一批生長的幾個擬南芥,已經完成了從種子到種子的過程。水稻可以看到一些綠的小穗,實際上就是水稻已經開始第一次在太空裏結穗。 [141] 
  • 業餘無線電載荷
中國空間站搭載業餘無線電載荷(CSARC),是由中國無線電業餘愛好者俱樂部(CRAC)、上海航天系統工程研究院(ASES)和哈爾濱工業大學(HIT)提出。有效載荷將為世界各地的無線電愛好者提供資源,以便與航天員進行聯繫或相互交流。它還將成為一項規則,激勵學生追求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方面的興趣和職業,並鼓勵更多人對業餘無線電感興趣 [171] 
  • 雙光子顯微鏡軌驗證實驗
2022年11月12日,空間站雙光子顯微鏡搭乘天舟五號貨運飛船成功運抵中國空間站,成為世界首台進入太空的雙光子顯微鏡。2023年2月,神舟十五號航天員乘組完成了雙光子顯微鏡的安裝、調試和首次成像測試,神舟十五號航天員乘組使用由中國自主研製的空間站雙光子顯微鏡開展在軌驗證實驗任務並取得成功 [174] 
  • 微重力物理科學實驗
2023年7月,神舟十六號航天員乘組與地面科研人員密切配合,開展了流體物理實驗、冷原子干涉儀設置等多項在軌實驗,空間站內大規模空間科學實驗有序展開。 [195] 
  • 材料艙外暴露實驗
2024年3月,中國空間站材料艙外暴露實驗裝置及首批實驗材料樣品已完成艙外暴露實驗,已成功取回至空間站內。預計2024年5月,新一批科學實驗樣品將由航天員安裝至材料艙外暴露實驗裝置內,出艙開展新一輪暴露實驗。 [219] 
  • 腦電測試研究
2024年,神舟十七號航天員乘組在中國空間站順利進行了在軌腦電測試實驗。 [220] 

中國空間站技術創新

中國空間站節能技術

中國空間站研發面臨很多技術上的挑戰,將以更先進的控制技術、能源技術、再生技術,將空間站打造成節能典範。
要為航天員的生活、工作、實驗提供很好的條件,保證滿足空間科學研究的需要,相應對空間站規模和性能提出要求。這就需要利用最新的科技成果,提高空間站對人的保障能力;掌握更好的控制技術,進一步提升空間站姿態穩定度、微重力水平。
空間站要長期運營,需考慮經濟性問題,如何通過綠色、再生技術等,提高空間站物資循環利用率,減少地面補給需要,實現資源再利用,譬如,用廢水、尿液製造氧氣,對二氧化碳等人體廢棄物進行的再生去除等。
空間站還需要更大規模的供電能力。光電和太陽能在地面都有應用,空間上會更重視利用太陽能發電,進一步提高太陽電池發電效率,提高儲能電池效率及壽命、可靠性安全性。

中國空間站文明進步

2022年空間站建好後,將隨即投入正常運營,開展科學研究和太空實驗,促進中國空間科學研究進入世界先進行列,為人類文明發展進步作出貢獻。考慮到當前需求和耗費等因素,中國不搞國際空間站這麼大規模的空間站,考慮的規模是適度的,可以滿足重大科學研究項目的需要,而擴展能力的設計將使我們能根據科學前沿的發展需求,提供更為強大的支持能力。
中國空間站建設將瞄準掌握空間站建造技術,用與時代同步的技術,建造有中國特色、時代特徵的空間站。中國的空間站也將為全球科學家提供科學研究和實驗機會,滿足最新最好的空間探索及空間資源利用等科研需要,使中國載人航天發展進入探索科學前沿、開發空間資源、造福人類社會的新階段。

中國空間站雙重保障

報警系統和預警系統雙重保障
空間站建成後,航天員需要長期在軌執行任務,所以在空間站內部特別設計了一套報警系統。聲光電的這種報警系統,如果真的是發生了故障,可以及時去通報航天員,然後就算航天員在休息,也可以通報航天員,然後進行處置。
除此之外,為了進一步保障航天員的安全,在地面系統也配置預警設備,對空間站進行實時監測。有了報警系統和預警系統的雙重保障,這樣一來即便在太空中,航天員也能夠實現與地面人員同步的作息時間。
如果在軌發生了故障,我地面也可以及時進行處置。所以相當於這種地面和天上一體化的設計,最終保證後續的航天員在軌可以達到這種同步的作息,不需要再有一個航天員專門不睡覺來進行值守,這個是可以實現的。 [45] 

中國空間站雙機械臂

機械臂是空間站的“明星”部件之一。後續發射的問天實驗艙將配置一個小機械臂。空間站配置的大小兩個機械臂,分工各有側重,又相互配合,可滿足空間站任務的需求。
小機械臂有三方面突出的特點:一是更加精巧,小機械臂的重量和長度均約為大臂的一半,負載能力約為大臂的八分之一,相應的目標適配器也更加輕巧,小臂的運動和操控靈活。二是更加精準,小臂的末端定位精度更高,位置精度、姿態精度優於大臂,能夠完成精度要求更高的精細操作。三是可與大臂級聯工作,也就是小機械臂可被大機械臂抓取形成組合機械臂,艙外作業覆蓋範圍更廣,通過大範圍轉移滿足去往不同位置進行精細作業的需求。
小機械臂擔負任務:首先,與大機械臂相似,小機械臂通過目標適配器連接分離切換,可實現獨立艙外爬行,完成航天員出艙活動支持、艙外狀態檢查等任務。其次,小機械臂可發揮自身精巧、精準的特點,完成精度要求更高的各類載荷和平台設備的艙外安裝、維護和照料等精細操作。大小機械臂可協同開展艙外操作任務,完成互巡互檢的自身維護工作,有效提高了機械臂系統的可靠性。 [101] 
近日,中國空間站艙外機械臂開展了在軌測試,空間站組合體狀態穩定,航天員身心狀態良好,正在為後續的出艙任務進行準備。 [114] 
2023年1月7日,中國空間站機械臂立大功,空間站標準載荷首次出艙成功:能量粒子探測器現已安裝至問天實驗艙外。 [164] 

中國空間站所獲榮譽

中國空間站社會榮譽

時間
榮譽
2021年12月
“中國空間站開啓有人長期駐留時代”入選2021年度國內十大科技新聞。 [65] 
2022年2月
“天宮開講科普課,掀起全民航天科普浪潮”入選2021年度十大科普事件 [78-79] 
2023年12月
“中國空間站”入選2023全球十大工程成就 [214] 

中國空間站文化特色

  • 紀念郵票
中國郵政於2022年12月25日發行《中國空間站》紀念郵票一套4枚。郵票表現內容為:(1)天地往返;(2)空間科學;(3)出艙活動;(4)太空家園 [170] 
天地往返 天地往返
空間科學 空間科學
出艙活動 出艙活動
太空家園 太空家園
中國空間站 中國空間站
中國空間站首日封 中國空間站首日封
  • 紀念封
中國空間站天舟五號貨運飛船發射成功 中國空間站天舟五號貨運飛船發射成功
中國空間站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行發射成功 中國空間站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行發射成功
中國空間站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行任務 中國空間站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行任務
  • 紀念幣
2023年1月9日,中國人民銀行發行中國空間站建成金銀紀念幣一套,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貨幣 [168]  [165] 
中國空間站建成金銀紀念幣
金紀念幣(正面) 金紀念幣(正面)
金紀念幣(背面) 金紀念幣(背面) [168]
銀紀念幣(正面) 銀紀念幣(正面)
銀紀念幣(背面) 銀紀念幣(背面)
  • 名稱標識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負責人稱,自發布之日起,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啓用新的標識,載人空間站貨運飛船有關文件與宣傳文稿一律使用新的規範名稱和代號。 [10] 
  • 名稱代號
載人空間站命名為“天宮”,貨運飛船命名為“天舟”。中國載人空間站整體名稱及各艙段和貨運飛船共5個名稱具體如下:
載人空間站命名為“天宮”,代號“TG”;
核心艙命名為“天和”,代號“TH”;
實驗艙Ⅰ命名為“問天”,代號“WT”;
實驗艙Ⅱ命名為“夢天”,代號“MT”;
貨運飛船命名為“天舟”,代號“TZ”。 [8] 
  •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官方標識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官方中文標識及英文標識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官方中文標識及英文標識(2張)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標識主造型既像一個漢語書法的“中”字,又類似空間站的基本形態,尾部的書法筆觸似騰空而起的火箭,充滿中國元素和航天特色 [10]  ,結構優美、寓意深刻。同時,命名中國載人空間站整體名稱及各艙段和貨運飛船等5個名稱,既注重了單個名稱的內涵,又強調了保持全套名稱的系統性、協調性和互補性。 [131] 
  • 飛行任務標識
2022年8月,夢天實驗艙、天舟五號貨運飛船、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將於2022年接續造訪太空完成空間站建造階段全部飛行任務,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正式發佈後續三次飛行任務標識。 [112] 
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和建造階段飛行任務標識
長征五號B火箭首次飛行任務標識 長征五號B火箭首次飛行任務標識
天和核心艙飛行任務標識 天和核心艙飛行任務標識
問天實驗艙飛行任務標識 問天實驗艙飛行任務標識
夢天實驗艙飛行任務標識 夢天實驗艙飛行任務標識
天舟貨運飛船4次飛行任務標識 天舟貨運飛船4次飛行任務標識
天舟貨運飛船4次飛行任務標識 天舟貨運飛船4次飛行任務標識
天舟貨運飛船4次飛行任務標識 天舟貨運飛船4次飛行任務標識
天舟貨運飛船4次飛行任務標識 天舟貨運飛船4次飛行任務標識
神舟載人飛船4次飛行任務標識 神舟載人飛船4次飛行任務標識
神舟載人飛船4次飛行任務標識 神舟載人飛船4次飛行任務標識
神舟載人飛船4次飛行任務標識 神舟載人飛船4次飛行任務標識
神舟載人飛船4次飛行任務標識 神舟載人飛船4次飛行任務標識
參考資料: [115] 
  • 天宮畫展
中國空間站舉辦“全球拍天宮”攝影作品展。自2021年11月16日,啓動“全球拍天宮”。
2023年春節期間,特殊攝影作品展在中國人的“太空家園”舉辦,神舟十五號飛行乘組的航天員費俊龍、鄧清明、張陸介紹説,展出的這21幅“全球拍天宮”攝影作品,每一張都是攝影師在地球上抓拍到的中國空間站過境時的經典瞬間,角度獨特,構思巧妙 [167] 
中國空間站建造大事記 中國空間站建造大事記 [178]

中國空間站發展成果

截至2023年8月,空間站已安排在軌實施了110個空間科學研究與應用項目,涉及空間生命科學與人體研究、微重力物理和空間新技術領域,獲得原始實驗數據近100TB,下行了近300個實驗樣品,部分項目已取得階段性應用成果。 [197] 

中國空間站官方直播

2023年4月23日消息,中國空間站首次慢直播天宮之鏡2023年4月24日10:00上線。 [180] 
2023年4月24日是第八個中國航天日,中央廣播電視總枱聯合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共同推出中國空間站獨家直播《天宮之鏡》。 [181] 

中國空間站總體評價

中國要把空間站建成開展大規模空間科學實驗與應用的太空實驗基地。張偉指出,“與前期任務相比,中國載人航天事業將更加開放,包括國際和國內兩個方面。與此同時,有望產出一大批重大科學成果,突破一大批核心關鍵技術,獲得無法估量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例如,開展國際前沿的量子調控與光傳輸研究將有力促進世界量子通信技術的發展,甚至引發通信革命。“ [26] 
空間科學研究的應用前景十分廣闊。張偉分類介紹説,比如空間生物學研究應用方面,可以為培育優良物種、探索疾病機理、研發生物藥物、改進人類健康而服務;微重力流體與燃燒研究應用方面,可以促進新型清潔能源開發、改善地球環境;空間材料研究應用方面,開展空間材料加工、先進材料製備等研究,探索和揭示材料物理和化學過程規律,可以改進地面材料加工與生產工藝,研發與生產先進材料,推動工業技術進步。 [26] 
“大家可能不知道,日常生活中的方便麪、耐克鞋氣墊都是從航天員的食物和穿戴用品中民用化而研製出來的,而先進超聲診斷與遠程醫療技術等,更是空間科學研究給人類帶來的福音,國際空間站開發的靶向藥物輸送技術已經用於乳腺癌治療臨牀試驗,預計將獲得廣泛應用。”張偉表示,“科學發展、技術進步歸根到底是為了服務國家、造福民眾。” [26] 
中國空間站向世界開放,展現了中國航天越來越強大的實力。中國有着幾千年的“問天”夢。從1970年東方紅一號衞星成功發射拉開中國探索宇宙奧秘的序幕,中國航天通過自力更生、自主創新,不斷打破國外技術的封鎖和壟斷,解決了一大批“卡脖子”的關鍵難題,大大縮小了與世界的差距。從神舟飛船載人遨遊太空到“嫦娥”奔月探索未知,從北斗衞星組網導航到“天宮二號”搭建中國“太空之家”,中國航天取得了一項項舉世矚目的成就,完成了眾多人類探索創舉。眾多國家申請參與中國空間站合作,充分印證了中國航天的實力,表明中國航天技術和經驗正在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認可。
中國空間站向世界開放,是促進人類和平利用太空的一次生動實踐。外太空是屬於全人類共同的財富,而不是個別國家或個人的私產;和平探索利用外太空是世界各國平等享有的權利。20世紀以來,人類寫下了宇宙探索的輝煌篇章。然而個別大國卻對他國航天事業一味持敵視態度,大搞技術壟斷,孤立乃至阻斷他國航天事業發展,甚至不惜將外太空軍事化,封鎖人類進一步探索外太空的夢想。世界多國參與中國空間站合作項目,是人類探索未知、延展視野的又一次全球合作行動。世界各國通過中國空間增進互信合作,將積累更多航天技術和經驗,推動人類航天事業達到新的高峯。
中國空間站向世界開放,彰顯了太空治理中的中國責任與擔當。中國十分重視太空探索和航天科技創新,同時也願同世界各國攜手合作,和平探索開發和利用太空。中國空間站向世界敞開合作大門,是歷史上此類項目首次向所有聯合國會員國開放,無論國家、組織還是私營實體、學術機構,均可平等參與,充分體現出中國以開放包容的心態與世界分享中國航天事業發展的經驗和技術,生動詮釋了中國航天合作的多邊主義理念。與此同時,中國空間站合作也充分關注了發展中國家需求,提供了眾多利用中國空間站開展應用實驗的機會,將有效幫助發展中國家跨越航天技術發展鴻溝,共同參與太空治理,實現太空和平開發利用 [27] 
建設和運營空間站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科技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在近地軌道建造和運營空間站,可以長期開展有人蔘與的、大規模的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能夠極大地促進空間科學、生命科學等空間技術發展,輻射帶動相關領域技術創新。中國空間站的建造運營將為人類開展深空探索儲備技術、積累經驗,是中國為人類探索宇宙奧秘、和平利用外太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的積極貢獻 [38]  。(央視網 評
中國空間站不同階段構型一 中國空間站不同階段構型一 [151]
中國空間站不同階段構型二 中國空間站不同階段構型二 [15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