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丘鎮英

鎖定
丘鎮英(1911年—1963年), 丘成桐之父,廣東蕉嶺人,著名教育家。1935年畢業於廈門大學,翌年進入日本早稻田大學深造。 [1] 
丘鎮英先生與錢穆凌道揚張發奎等學者深交,著書《西洋哲學史》留世,是內地在港知名教師。曾先後執教於香江書院、崇基學院香港中文大學的前身)等校。 [1-2] 
中文名
丘鎮英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11年
逝世日期
1963年
畢業院校
廈門大學、日本早稻田大學
出生地
廣東省梅州市蕉嶺縣
代表作品
丘鎮英教授文集》《西洋哲學史》等

丘鎮英簡介

丘鎮英(1911—1963),丘成桐之父,廣東省梅州市蕉嶺縣文福鎮白湖村人。古梅州石窟都丘氏始祖二十二世。其八世祖與丘逢甲八世祖為同胞兄弟。著名教育家。1935年從廈門大學經濟系畢業,翌年進入日本早稻田大學深造。抗戰爆發後回國。1945年8月,蕉嶺遭受特大水災,當時丘鎮英任聯合國善後救濟廣東分署第六工作隊隊長,積極發動人員調撥大量糧食物資賑濟蕉嶺災民,並籌集資金在家鄉羊岃村的君坑河修築堤壩,最大程度減少了水災隱患。1949年,丘鎮英攜全家遷居香港。1954年秋到香港沙田崇基書院(香港中文大學前身之一)擔任哲學教授。那段日子,丘鎮英每星期都會在家裏舉辦“講論會”,與學生們暢談中外文史,時而孔孟、時而禪宗、時而西方哲學。1963年,丘鎮英因不滿當時從教的香江學院埋沒青年學生前途的做法,毅然辭職賦閒在家。丘鎮英愛好談論哲學,並與錢穆等文學大家交好。 [3-5] 

丘鎮英人物經歷

丘鎮英相關圖片
丘鎮英相關圖片(7張)
1921年上城區公學(後改名大成學校)後考入縣立中學,1930年畢業後考入中央軍校八期,因病退學治療,後考入廈門大學政治系,1935年畢業。1937年七七事變後,在蕉嶺一邊宣傳抗日,一邊教學育才,他參加了不少抗日救亡活動。1949年舉家遷香港。從教《西洋經濟史》《中國經濟史》《中國諸事研究》《西洋哲學史》《中國哲學史》《中國近代史》《經濟地理》《中國上古史》,是內地在港知名教師。中國科學院晨興數學中心設立丘鎮英基金會,用於世界頂尖級數學家來華舉辦講座和從事學術研究,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數學家張壽武教授曾作首場“丘鎮英學術講座”。
其祖源世系是:“一世:名諱字號諡均未傳於現存最早的老譜——丘濱、丘鈇、丘裕1590年編撰的《鎮邑丘氏族譜》是為古梅州石窟都大坑頭丘氏始祖~二世:文興(創兆)~三世:應隆~四世:宗仁~五世:均慶~六世:希進~七世:傑~八世:惟述~九世:敬~十世:孔與~十一世:園~十二世:守玉~十三世:紹益~十四世:先逵~十五世:永念~十六世:蘭芳~十七世:穆仁~十八世:彥鳳~十九世:達球~二十世:恆標~二十一世:集熙~二十二世:鎮英~二十三世:成桐……”。

丘鎮英人物軼事

梁伯聰的女兒梁若琳從小受到父親的薰陶,養成傳統中華文化婦女美德。1940年,梁若琳與蕉嶺縣文福鎮白湖村羊岃自然村人丘鎮英結婚。1949年,他們在汕頭生下兒子丘成桐,同年移居香港。 [6] 
由丘成桐根據母親生前介紹所寫的《懷念母親》一文中,記載了丘鎮英與梁若琳結緣的由頭:“1932年,由父母雙方之老師介紹認識父親。”據陳昶椿的兒子陳聯泰回憶:丘鎮英與梁若琳的介紹人陳昶椿曾在梅州中學教書,梁若琳是他的學生。他覺得梁若琳很有家教,很有禮貌,就介紹了她和同是蕉嶺人的丘鎮英認識了。 [6] 
梁伯聰與丘鎮英的翁婿情摯,梁若琳與丘鎮英的夫妻情深,丘成桐在《懷念母親》一文中寫道:“外祖父梁伯聰為前清秀才,在廣東省立梅州中學任教三十多年,桃李滿天下。外祖父好吟詩作畫,與父親常有唱和,可謂門第清華之家。”“外祖父又極為欣賞父親丘鎮英,在父母訂婚時還賀詩一首,我們小時候均能背誦。婚後,母親和父親一直很恩愛,母親對父親一直温柔體貼,這都是從小受外祖父薰陶的緣故。” [6] 
丘成桐從小耳濡目染,文學修養也很出眾。據丘成桐回憶,父親時常督促他和兄弟們勤練書法,要求他們念唐詩、宋詞,背誦古文。這些文章已經成為他做學問和做人的態度。 [6] 
在抗戰時期,丘鎮英在蕉嶺積極參加抗日救亡運動。1945年抗戰勝利後,就到了汕頭任聯合國救濟總署廣東分署專員,兼第六工作隊隊長。適逢粵東及蕉嶺災民遭特大水災,與分署劉健聯繫,提出撥出鉅款、大米等物資,救濟了粵東災民及興修了水利,深得人民愛戴。 [15] 

丘鎮英個人作品

饒宗頤先生曾為《丘鎮英教授文集》作序,在鎮英園哲學史廣場上,饒宗頤所作《丘鎮英教授文集》序中寫道:“蕉嶺丘氏,以詩世其家……及餘執教香海,識滄海後人鎮英教授,以詩論交,既欣德之有鄰,又喜其能嗣家聲,為斯文彪蔚。梅州多雅士,競以詩鳴,君尤軼羣穎出。” [6] 

丘鎮英家庭背景

高祖:丘創兆 [7] 
岳父:梁伯聰 [8] 
妻子:梁若琳 [8] 
父親:丘集熙 [9] 
叔父:丘集唐,丘集熙之弟,清代秀才 [15] 
兒子:丘成桐丘成棟 [10] 
孫子:丘明誠丘正熙(丘成桐之子) [11-13] 
丘氏四傑:即丘逢甲、丘鎮英、丘成桐、丘成棟。丘成桐與抗日保台志士丘逢甲都是蕉嶺文福人,同為丘氏始祖五氏均慶後裔。 [14]  丘鎮英的父親是清末秀才、鎮平督學丘集熙,曾任丘逢甲的幕僚,並創辦學校和行醫。 [9]  [15]  丘鎮英的妻子梁若琳,書香閨秀,是梅州歷史上最後一位秀才梁伯聰的掌上明珠 [14]  丘鎮英夫婦共育有8個子女,其中2個兒子丘成桐、丘成棟都是著名數學家 [4]  丘成桐曾在《那些年,父親教導我的日子》文章中寫道:“我父親丘鎮英在廣東省的蕉嶺縣長大,我母親是梅縣人,所以我們家中以客家話交談。我的祖父丘集熙曾做過丘逢甲的幕僚,並創辦學校和行醫。” [9] 

丘鎮英人物紀念

為紀念丘鎮英1945年對於家鄉的救災功績,用生動事例激勵教化後人,蕉嶺縣指導文福鎮將人文故事進行梳理,致力於將丘鎮英所築堤壩原址延伸打造成集家風家訓傳承和人文思想教育於一體的鎮英園。在打造鎮英園的時候,將丘成桐院士寫的文章《那些年父親教導我的日子》《懷念母親》進行段落的節選在項目的親水平台中展現,體現丘成桐院士對父母的思念之情。 [3] 
2005年,為了支持香港學校的通識教育,讓學生和大眾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丘成桐拿出200萬港幣在母校香港中文大學設立了“丘鎮英基金”,基金利息作為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歷史系和哲學系邀請國際知名的文學、史學及哲學大師訪港,以及學生交流的經費。 [16] 
2007年,丘成桐先生成立“丘鎮英基金”,紀念父親對崇基學院的貢獻和對自己的培養,同時更為繼承父親“融合中國和西方文化”的願望,支持和邀請世界頂尖級數學家來華舉辦講座和從事學術研究。 [1] 
2007年7月26日,由丘成桐個人捐資成立、以他父親的名字命名的中科院晨興數學中心丘鎮英基金會,種子基金為100萬元人民幣,主要用於邀請傑出的數學家來晨興作研究、演講等。 [16] 
2018年12月22日,卡拉比-丘理論發展40年國際會議在廣東梅州市蕉嶺縣舉行。丘成桐宣佈設立丘鎮英獎學金和若琳獎學金,每年資助10名考入全國排名前20大學的蕉嶺中學生。 [17]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