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梁若琳

(著名數學家丘成桐的母親)

鎖定
梁若琳,女,又名梁煥馨 [10]  ,廣東梅縣 [11]  ,系著名學家丘成桐的母親 [2]  ,書香閨秀,是林風眠老師梅州中學資深良師梁伯聰的掌上明珠。丘成桐後來的刻苦自勵與其嚴父慈母良好而深刻的影響不無關係。 [3] 
中文名
梁若琳
別    名
梁煥馨
國    籍
中國
籍    貫
廣東梅縣

梁若琳人物經歷

梁若琳,是梅州城區最後一位秀才梁伯聰之女,出身於紅杏坊的書香門第,未出閨門就受到傳統中華文化的薰陶,後來時常規勸與告誡子女不可對做人準則有任何逾越,希望他們將來名留史冊。這樣的激勵,伴隨了丘成桐的成長。 [1]  [14] 
梁伯聰畢生以教育為業,培養出林風眠、李金髮、鍾皎光等一大批名人。同時,梁氏是書香世家,家學淵源深厚,梁伯聰的女兒梁若琳從小受到父親的薰陶,養成傳統中華文化婦女美德。1940年,梁若琳與蕉嶺縣文福鎮白湖村羊岃自然村人丘鎮英結婚。1949年,他們在汕頭生下兒子丘成桐,同年移居香港。 [14] 
1963年,梁若琳的丈夫丘鎮英長期積勞成疾,猝然離世,家中經濟陷入困境,14歲的丘成桐一下子成熟起來。如果説父親引導了丘成桐的志向,母親則賦予丘成桐堅毅的個性。梁若琳本打算依靠由她撫養長大的弟弟維持生活,但這位弟弟提議丘成桐兄妹不要念書,去養鴨子。梁若琳便斷然回絕了他的資助。當時她已經43歲,因長期營養不良患有貧血症,但她極力支撐家庭,保證孩子們能夠繼續唸書。 [4] 
丘成桐在1992年所寫的《懷念母親》一文中寫道:“母親堅持要供養我們繼續讀書。母親的決斷令我深受鼓舞。以後不畏強權,建立自己的信心,也是受母親的影響和薰陶的結果。”“母親一輩子的期望,就是要看到我們兄弟姐妹的成長。她不單要我們成長,還要我們有成就,不但要我們有成就,還要我們在歷史上留名。”這樣的激勵,伴隨了丘成桐的成長。 [4] 
在《丘成桐詩文集》的序言中,丘成桐寫道:餘生也貧,父母師友,待我之深恩,不可忘。餘無父親,無以知古今德業,無以思來者。餘無母親,無以得哺育,無以至剛強。餘無良師,無以知當世之學,無以知所處。餘無賢妻,無以安家業,無以固良知。至於兄弟姊妹親子,手足深情,骨肉連心,一生所寶也。 [4] 
由丘成桐根據母親生前介紹所寫的《懷念母親》一文中,記載了丘鎮英與梁若琳結緣的由頭:“二十一歲時,由父母雙方之老師介紹認識父親。”丘成桐在此次數學大會上接受採訪時也表示,“當時我父親在蕉嶺、母親在梅縣,我想是我父親的一個老師撮合他們”。 [14] 
梁伯聰與丘鎮英的翁婿情摯,梁若琳與丘鎮英的夫妻情深,在《懷念母親》一文中也有着最鮮明的體現:“外祖父梁伯聰為前清秀才,在廣東省立梅州中學任教三十多年,桃李滿天下。外祖父好吟詩作畫,與父親常有唱和,可謂門第清華之家。”“外祖父又極為欣賞父親丘鎮英,在父母訂婚時還賀詩一首,我們小時候均能背誦。婚後,母親和父親一直很恩愛,母親對父親一直温柔體貼,這都是從小受外祖父薰陶的緣故。” [14] 

梁若琳家屬成員

曾祖父:梁心鏡,清朝舉人,曾在福建任州官,人稱刺史公。 [17] 
祖父:梁國璋 [16] 
叔祖父:梁國瑞、梁國璿 [17] 
父親:梁伯聰 [3] 
公公:丘集熙 [13] 
丈夫:丘鎮英 [3] 
兄弟:梁挺生 [8]  、梁京熹 [8]  、梁諤士 [10]  、梁海平 [9] 
兒子:丘成桐丘成棟 [5] 
孫子:丘明誠丘正熙(丘成桐之子) [5] 
侄子:梁欽聖(梁挺生之子) [18] 
丘鎮英、梁若琳夫婦共育有8個子女,其中2個兒子丘成桐、丘成棟都是著名數學家。 [4]  [6] 
丘成桐曾在《那些年,父親教導我的日子》文章中寫道:“我父親丘鎮英在廣東省的蕉嶺縣長大,我母親是梅縣人,所以我們家中以客家話交談。我的祖父丘集熙曾做過丘逢甲的幕僚,並創辦學校和行醫。” [12] 

梁若琳人物紀念

2018年12月22日,卡拉比-丘理論發展40年國際會議在廣東梅州市蕉嶺縣舉行。丘成桐宣佈設立丘鎮英獎學金和若琳獎學金,每年資助10名考入全國排名前20大學的蕉嶺中學生。 [7] 
2023年,丘成桐承諾將邵逸夫獎之獎金捐贈給香港中文大學,以其母親之名支持香港中文大學數學科學研究所設立“梁若琳博士後基金”。 [15]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