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對雪

(唐代杜甫詩作)

鎖定
《對雪》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這首詩作於安史之亂詩人被陷長安之時,抒寫對雪獨坐的情景。首聯寫唐軍慘敗的場景和自己困居長安的愁緒,中間兩聯轉寫雪景和自己生活困窘的情景,尾聯再寫到對時局和家人的憂念。詩人有層次地抒發了對世亂時危的憂慮、貧寒交加的窘迫以及牽掛親人的憂思,並將沉痛、苦悶、憂愁、無聊等種種複雜心情,與薄暮亂雲、急雪迴風的景象交融在一起,形成悲涼傷感的濃重氣氛。全詩以“愁”貫穿,繪景兼寓時局,含蓄藴藉又貼切自然;敍事淺近,以細節突出典型環境,語意凝厚。
作品名稱
對雪
出    處
《全唐詩》
作    者
杜甫
創作年代
唐代
作品體裁
五言律詩

對雪作品原文

對雪
戰哭多新鬼,愁吟獨老翁
亂雲低薄暮,急雪舞迴風
瓢棄樽無綠,爐存火似紅
數州消息斷,愁坐正書空 [1] 

對雪註釋譯文

對雪詞句註釋

⑴戰哭:《後漢書·陳寵傳》載,陳寵為廣漢太守,“先是雒縣城南,每陰雨,常有哭聲聞於府中。積數十年,寵聞而疑其故,使吏案行。還言:‘世衰亂時,此下多死亡者,而骸骨不得葬,儻在於是?’寵愴然矜嘆,即敕縣盡收斂葬之。自是哭聲遂絕。”新鬼:指在陳陶、青坂之戰新近犧牲的戰士。
⑵老翁:杜甫自稱。
⑶薄暮:接近日落,傍晚。
⑷迴風:旋轉的風。
⑸瓢:指酒瓢,古時取酒之具。樽:盛酒器。綠:酒的代稱,因酒色綠。
⑹火似紅:指有爐而無火。
⑺數州:包括髮生戰事和親人所在的地區。消息:指戰事進行情況和妻子弟妹的近況。
⑻書空:指手在空中虛劃字形。《晉書·殷浩傳》載,東晉中軍將軍殷浩,北伐失利,被黜放,談詠不絕,整天往空中書寫“咄咄怪事”四字。 [2]  [3-5] 

對雪白話譯文

戰爭失敗為許多新戰死的人哭泣,我這孤獨的老人愁苦地低吟。
傍晚時分散亂的烏雲低垂,急雪在迴旋的風中狂舞。
扔掉酒葫蘆杯中沒有滴酒,火爐空在卻覺得爐火殷紅。
好多州郡消息被隔斷,哀愁地坐着用手在空中划着字。 [2] 

對雪創作背景

此詩寫於唐肅宗至德元年(756),和《月夜》《春望》等篇一樣都是作者身陷長安時的作品。當時杜甫在逃難途中被安史叛軍抓住,解往長安。在長安時,杜甫不斷聽到戰敗的消息。這年十月二十一日,丞相房琯率軍進攻盤踞長安的安史叛軍,戰於陳陶,唐軍大敗,死傷四萬餘人。房琯本欲率餘部與叛軍對壘,但在監軍宦官邢廷恩的催促下,兩天後再次倉促出戰,又敗於青坂,傷亡慘重。陳陶之戰,唐軍大敗,叛軍大勝,杜甫在《悲陳陶》一詩中有這樣的描寫:“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陳陶澤中水。野曠天清無戰聲,四萬義軍同日死。”叛軍來勢囂張,長驅直入,佔領了唐王朝的許多地區,杜甫寫作此詩時,長安已淪陷,詩人也落入賊手,求死不得,求生艱難,只好忍氣吞聲在賊軍手下苟且度日。心中苦況,敢怒而不敢言,焦急而又無奈。全國形勢依然是一片混亂,動盪不定,老杜流落長安,失去了與親人的聯繫;天下百姓也和杜甫一樣流離失所,苦不堪言。面對如此複雜艱險的形勢,詩人愁思滿懷而又無可奈何。 [2]  [6]  [7] 

對雪作品鑑賞

對雪整體賞析

這首詩的內容是寫一個冬天的黃昏,風雪交加,詩人在困境中獨坐;面對着當前叛軍猖獗,官軍屢敗的國家形勢,想到自己生活的艱難,心情十分愁苦。全詩沉着悽婉,極其細緻地表現了詩人對環境的感受和對國事的深切關注。在寫作上,首尾用賦,中述情景,在詠雪寫景詩中別具一格。
開頭兩句即對仗,以對照手法寫出詩人對國事的憂慮和困居長安的愁苦心情。“戰哭”句,用東漢陳寵事。這個由於骸骨未收而陰天鬼哭的故事,在古典詩文中,常被用來形容因戰爭而造成大量死亡的慘景,如李華弔古戰場文》:“往往鬼哭,天陰則聞”,詩人《兵車行》:“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都是“戰哭”一句最好的註釋。“多新鬼”三字,則是對官軍陳陶、青坂兩次大敗的沉痛概括。五個字,寫出了官軍傷亡的慘重,滲透着作者的悲憤之情。
第二句,由國事而轉入寫自己。其實這時作者才四十五歲,正是壯盛之年、但由於長期政治失意,生活潦倒,已折磨得老氣橫秋,同時也因心境悲愁,自感衰老,竟以垂垂老翁自許了。老翁而曰“獨”,不只和上文的新鬼之“多”形成強烈的對照,表達出自己的痛悼之情,而且還暗示出自己處境的艱難。處境既不佳,心緒又極壞,百無聊賴,只有作詩排遣,這就是“吟”。這個“吟”字,正是詩人一種無可奈何心情的流露,正所謂“長歌之哀,過於痛哭”(柳宗元對賀者》),詩人所“吟”的,正是對國家命運的深深憂慮,是對自己羈愁老境的無限痛苦,所以為“愁吟”。
三、四兩句推開愁情而轉寫雪景。寫一個冬天的黃昏,陰雲密佈,天色晦暗,北風呼嘯,一場大雪正紛紛揚揚地飄落。朔風捲着雪花,漫天飛舞。這種景色,對於憂愁獨坐的詩人來説,就更覺其不堪忍受了。這兩句雪景描寫,意境曠茫遼遠,而其用意,則在於借這種境界來展示詩人孤獨寂寞的心緒。這種借風雪來襯托人物的內心世界,是古典詩歌一種常用的表現手法。此篇所描寫的亂雲低渡,急雪飛舞的雪景,既點醒詩題,同時又借“亂雲”“薄暮”“急雪”“迴風”這些景物來渲染出環境氣氛的陰沉悽暗,烘托出詩人孤獨悲涼的心情。
風雪交加,天色昏暗,窗口獨坐,對景傷情,自然容易使人想到借酒澆愁,借爐取暖了。於是就有了下面兩句生活窘境的描寫。酒瓢扔在一邊,酒罈早已空底朝天了;爐子呆在一旁,也早不見半點火星了。明明是爐膛無火,然而詩人卻異想天開,説是“爐存火似紅”,冷冰冰的爐膛裏好象有一團紅紅的炭火。這和安徒生童話中的那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在冷極的雪夜擦燃一根火柴,覺得自己彷彿坐在一個裝着閃亮的大火爐的面前一樣,完全是一種幻覺。可是這種幻覺,和人的生活、人的需要、人的意願是有密切關係的。它就像長途跋涉的人找不到水喝,而夢見石頭底下流出一股清泉來一樣,是人們的希望和明知希望不能實現時的心理的特殊的反映形式。而這種亦真亦幻的描寫,比平鋪直敍更能深刻地揭示人物的內心活動,使人更容易體會到詩人生活的困苦,從而收到更為強烈的藝術效果。
結尾兩句收回放開的筆鋒,由雪景、困境再寫到對時局和家人的憂念。此時,叛軍軍勢正鋭,河北各州盡為所據,“每破一城,城中衣服、財賄、婦人皆為所掠。男子、壯者使人負擔,羸、病、老、幼皆以刀槊,戲殺之”(《資治通鑑》)。在這種情況下,詩人除了憂念國家之外,自然更加掛念羈留在敵佔區而無消息的弟妹了。詩人曾經在《得舍弟消息二首》中具體地訴説了這種驚恐不安的心情:“烽舉新酣戰,啼垂舊血痕。不知臨老日,招得幾人魂?”“生理何顏面,憂端且歲時。兩京三十口,雖在命如絲。”然而,在當時並沒有什麼辦法,唯有獨抱幽懷,愁坐書空而已。“書空”,用晉人殷浩的典故。這裏則是用來表示詩人內心極度苦悶而又無能為力的心情。它和詩人《清明二首》“寂寂系舟雙下淚,悠悠伏枕左書空”的“書空”用意相同。王嗣奭説:“琯賢相,天下望其有為,今乃敗衄,故書空以為怪事。”(《杜臆》)其説雖可通,但與上句數州消息斷絕,語意辭氣不相連屬,所以仍覺不妥。
這首五律,在結構上有些特別。一般律詩常常是上段寫景,下段寫情;或上段寫情,下段寫景。此篇卻是外虛中實,即首尾兩聯抒情,中間兩聯寫景。這在詠雪律詩的寫法上是一種獨創。全詩以“愁”貫穿,繪景、敍事、抒懷無不表現出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繪景兼寓時局,含蓄藴藉又貼切自然;敍事淺近,以細節突出典型環境,語意凝厚。杜甫五言一改六朝時期“優柔善人,婉而多風”的藝術特色,“才力標舉,縱橫揮霍”,詩風為之一變。尤其是“感時傷亂憂黎元”(沈德潛《説詩醉語》)之作,感情真摯,不愧為詩之大家。 [6]  [8] 

對雪名家點評

元代方回瀛奎律髓》:他人對雪必豪飲低唱,極其樂。唯老杜不然,每極天下之憂。
明代鍾惺唐詩歸》:一“似”字寫得荒涼在目,此老真精於窮者。
明末清初王嗣奭《杜臆》:“亂雲”一聯,寫雪景甚肖,而自愁腸出之,便覺悽然。此詩起興於雪,則“亂雲”二句,興也;而首尾皆賦也,別是一格。曰“愁吟”,曰“愁坐”,正以愁思之極,不覺其復也。
清代仇兆鰲杜詩詳註》:此詩中間詠雪,前後俱嘆時事,正是有感而賦古耳。前曰“愁吟”,傷官軍之新敗;末雲“愁坐”,傷賊勢之方張。
清代朱之荊《增訂唐詩摘鈔》:他詩多前寫景,後寫情,此獨外虛中實,亦變格也。
清代浦起龍讀杜心解》:上提傷時之意,遞到雪景;下借對雪之景,兜回時事。雖似中間詠雪,隔斷兩頭,實則中皆苦況,正是琯攝兩頭也。
清代楊倫杜詩鏡銓》:李子德雲:苦語寫來不枯寂,此盛唐所以擅長。正如善畫者,枯木寒鴉,一倍有致。邵雲:沉着悽婉(“戰哭”四句)。寫意中妙(“爐存”句)。
清代沈德潛《唐詩別裁》:三四句對雪之景,餘俱感懷。
清代洪仲《苦竹軒杜詩評律》:餘嘗謂老杜此詩題外來題外去。語雖近誕,友人轉為知言,總因此老鑄題之妙耳。若如今人作此對雪,下必贅題曰懷某事,則亦何所更伸吾喙哉!因想今人詩味之短,以鑄題長;古人詩味之長,以鑄題短。
清代萬俊《杜詩説膚》:劈頭一句何等悽慘傷心,此知者又獨老翁一人,此老必至愁死矣。看其對雪久坐之時,強裁詩以排遣,聊咄咄以書空。殆所謂“酌彼金壘”者乎?
近代李慶甲瀛奎律髓匯評》:查慎行:此老杜陷賊中作,非豪飲低唱時也。觀起結自見。何焯:樽無酒,爐無火,變換得妙。紀昀:“尊無綠”三字乃湊對下句,實不大方。此亦繫於所遇。 [5]  [8]  [9] 

對雪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嘗自稱少陵野老。舉進士不第,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存詩一千四百多首,有《杜工部集》。 [10] 
參考資料
  • 1.    彭定求.全唐詩(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45
  • 2.    楊佐義.全唐詩精品譯註匯典(上).長春:長春出版社,1994:654-655
  • 3.    胡光舟.中國曆代名詩分類大典(3).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90:512-513
  • 4.    韓成武.少陵體詩選.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04:29-30
  • 5.    周蒙.全唐詩廣選新注集評(4).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4:98-99
  • 6.    夏松涼.杜詩鑑賞.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86:150-153
  • 7.    徐昌才.萬丈紅塵一寸心 盪漾在唐詩裏的世態人情.北京:文化發展出版社,2016:217-219
  • 8.    穆傑.古詩詞鑑賞 冬之卷.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73-75
  • 9.    陳伯海.唐詩匯評(上).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1091
  • 10.    夏徵農.辭海(縮印本).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