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杜工部集

鎖定
《杜工部集》是唐代詩人杜甫的詩文集,因杜甫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因而得名。現存詩1400餘首,文30餘篇。在世界文學史上也佔有重要地位。杜甫與李白齊名,並稱為“李杜”。他的詩歌立足於忠厚,其風格雄渾高古,自成一家,被尊稱為“詩聖”。他的詩標誌着中國古典詩歌現實主義的最高峯。 [1] 
書    名
杜工部集
作    者
杜甫
類    別
詩文集
創作年代
唐代

杜工部集創作背景

杜甫的祖父杜審言曾任修文館直學士,為當時的“文章四友”之一,是初唐的著名詩人。父親杜閒曾任兗州司馬、奉天縣令。杜甫的青少年時代正逢唐代的開元盛世,社會安定,文化繁榮。由於家學淵源,杜甫在少年時代就對詩歌有濃厚的興趣,經常吟詩做賦,交遊於文人雅士之間。
杜甫在20歲時,走向社會,開始到各地漫遊。他首先來到吳越等地,到過金陵、蘇州、杭州和浙東一帶,江南的山光水色,名勝古蹟,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擴大了他的視野。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735年),杜甫24歲時曾赴洛陽參加進士考試,他有詩説:“歸帆拂天姥,中歲貢舊鄉。忤下考功第,獨辭京兆堂。”此次考試落第,他又到名山在川間漫遊。
唐玄宗天寶五年(746年),杜甫35歲,他懷着“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政治理想來到長安。次年,又一次參加進士考試,但又失敗了。這時,唐玄宗身居皇宮,迷戀聲色,不問朝政,大權落在口蜜腹劍的宰相李林甫手中,政治黑暗,社會不安。這次科場失敗,對杜甫的打擊極深,他已人到中年,政治上沒有出路,生活上也遇到困難,寫過“有儒愁餓死,早晚報平津”一類抒發積憤的詩篇。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杜甫曾向權貴獻過詩,如《贈翰林張四學士》,也曾向唐玄宗獻過《三大禮賦》、《封西嶽賦》,在《進封西嶽賦表》中他訴苦説:“臣本杜陵布衣,年過四十,經術淺陋,進無補於明時,退嘗困於衣食……”但不管他如何懇求也沒有得到皇帝的恩賜。此時,杜甫奔走在達官貴人之間,受盡世態炎涼之苦,飽嘗人世辛酸,過着“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的生活。這時杜甫追求富貴的幻想破滅了,他對社會、對上層統治階級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而窮困生活使得他有機會接近貧苦百姓,瞭解他們的悲苦生活,為他的創作找到了素材。這時期,杜甫寫過很多有名的詩篇,如反映統治集團發動窮兵黷武戰爭給人民帶來災難和痛苦的《兵車行》,揭露和諷刺帝王宮中腐朽淫糜生活的《麗人行》。富貴貧賤,上下懸殊,詩人用詩歌揭露了現實社會的不平。
天寶十四年,杜甫44歲時被初次任命為河西縣尉的小官,但是他沒有赴任。同年11月又任命他為右衞率府胄曹參軍,這是一個看守兵器、管理門禁的微末官職。杜甫迫於生計,接受了。這期間,他抽空回來奉先縣(今陝西蒲城)探望家屬。當他進入家門,遇見的是:“入門聞號啕,幼子餓已卒。吾寧舍一哀?里巷亦嗚咽。所愧為人父,無食致夭折。”這次生活上遭受的打擊,對杜甫來説是非常慘痛的。憤怒出詩人,他按捺不住內心的悲憤,終於用詩的語言進行了控訴,寫出了震撼千古的長篇傑作《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這首詩寫了詩人回家途中、到家後的感觸見聞,揭露了當時社會的貧富懸殊和對立。作者用形象性的語言描繪生活,抒發感慨,寫出了富者窮奢極欲,“況聞內金盤,盡在衞霍室。中堂舞神仙,煙霧蒙玉質。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勸客駝蹄羹,霜橙壓香橘”。寫貧者屍填溝壑:“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榮枯咫尺異,惆悵難再述。”這時詩人面對現實無能為力,只有浩歌當哭,把滿腔悲憤用詩歌來發泄了。這篇長詩既是當時社會生活的縮影,也是杜甫走上現實主義創作道路的標誌。
安史之亂發生後,安祿山的叛軍先後攻佔了洛陽、潼關、長安。唐玄宗逃回四川,皇太子李亨在靈武即位,是為唐肅宗。此時杜甫把家眷安頓在羌村,隻身奔赴靈武,不幸途中為叛軍所俘虜,被拘回長安。
唐肅宗至德二年(757年)四月,杜甫逃出長安奔往鳳翔,得以謁見肅宗,被授任左拾遺。這是在皇帝身邊供職的人,是從八品的諫官。他就任後不久,因營救房琯。而忤怒肅宗。皇帝為疏遠他,批准他回鄜州探親。杜甫在回家路上親眼看見了村鎮遭受戰爭破壞的慘狀,他寫了著名的《北征》、《羌村三首》等詩篇。同年九月,長安、洛陽先後收復,杜甫隨朝廷回到長安,仍任左拾遺之職。杜甫度過了一段短暫的安定生活,寫了幾篇歌功頌德的作品。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年),杜甫終於因為受到房琯事牽連,被貶為司功參軍,這是一個管理地方文教工作的官職。
杜甫從48歲到成都,中間幾度遷移,到57歲離開夔州,期間的10年中是杜甫創作精力最旺盛的時期,他現存的1400多首詩中大部分寫於此時,其中有很多是流傳千古的名篇,這些詩,有的反映了現實生活,有的抒發感懷,有的詠歎古蹟,有的懷念故人……內容豐富,藝術上乘,如著名的詩篇《劍門》、《蜀相》、《野老》、《客至》、《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戲為六絕句》、《春夜喜雨》、《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有感五首》、《旅夜書懷》、《秋興八首》、《詠懷古蹟五首》、《壯遊·》、《又呈吳郎》、《登高》等等。唐代宗大曆五年(770年),杜甫在奔波於湘江的客舟中,貧病而死,終年59歲。繼李白之後,中國文學史上又一顆燦爛的巨星隕落了,而他詩歌的光輝卻永遠地照耀着中國和世界的詩壇。
杜甫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偉大詩人。一千多年以來,多少詩人繼承他的傳統,學習他的作品,從中汲取營養,不斷豐富着中國文學史上的新篇章。杜甫的《杜工部集》,注本有清人仇兆鰲《杜詩詳註》、錢謙益《杜工部集箋註》、楊倫杜詩鏡銓》等。 [2] 

杜工部集作品縮寫

杜甫詩歌作品中貫穿着一條愛國思想的紅線,正因為愛國,他才關心政治,關心社會動態。他對唐王朝的盛世,曾在詩中由衷地歌頌過:“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齊紈魯鎬車班班,男耕女織不相失……”(《憶昔》)面對最高統治者——帝王的窮兵黷武、養癰蓄患、生活腐朽、政治黑暗,他在詩中無情地評議:“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樹萬落生荊杞”(《兵車行》);“主將位益崇,氣驕陵上都。邊人不敢議,議者死路衢”(《後出塞》);“紫駝之峯出翠釜,水精之盤行素鱗。犀箸饜飫久未下,鸞刀縷切空紛綸。黃門飛鞚不動塵,御廚絡繹送八珍”(《麗人行》)。這些詩中對唐玄宗不顧人民死活發動開邊戰爭所造成的災難,對唐玄宗盲目信任安祿山而導致的叛亂,對唐代統治集團的奢侈糜爛生活,都一一加以揭露和斥責。
杜甫的愛國思想決不表現在對皇帝個人或一姓王朝的愚忠上,而是以民為貴。他尊重人民,熱愛人民,處處為人民着想。詩人的一生中寫了很多反映人民思想願望和生活疾苦的詩篇,著名的如:《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三吏”、“三別”、《蠶谷行》、《歲晏行》、《負薪行》、《佳人》等等,無不對人民的痛苦生活和不幸命運寄寓深切的同情。杜甫所寫的這一類飽含人民血淚的詩篇中,有許多閃光的詩句,千百年來不斷打動着讀者的心,如“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亂世誅求急,黎民糠餈窄。飽食亦何心?荒哉高粱客。富家廚肉臭,戰地骸骨白”(《驅豎子摘蒼耳》);“哀哀寡婦誅求盡,慟哭秋原何處村”(《白帝》);“無貴賤不悲,無富貴亦足”等等,都是詩人心血的結晶。
杜工部集 杜工部集
杜甫還寫過許多與友人贈答、懷人念舊的詩篇。這些作品也多具有深刻的思想內容,反映了他重情義、念故舊的忠厚品質,如他只是在30幾歲時與李白一度交往,但終生不忘,寫過好幾首懷念李白的詩篇。杜甫對待其他朋友也莫不如此,最著名的《江南逢李龜年》可以説是這一類詩歌中的代表作:
歧王宅裏尋常見,
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
杜甫是詩歌藝術大師,在詩歌創作上他的藝術成就是多方面的。首先,他繼承了中國古典文學中的現實主義傳統,着重於反映現實社會生活,注意挖掘社會生活的本質,取材於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命運和社會事件,經過加工、提煉,形象地再現出來。杜甫生活的時代,安史之亂是主要的政治事件,所以他的詩歌創作中取材於這一事件的作品為數甚多。人們從閲讀中可以體會到當時真實的情形和詩人激動難平的心情。例如,當杜甫聽到唐朝官軍平定安史之亂後,欣喜若狂,立刻寫出《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一詩,驚喜歡快狀歷歷如繪: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詩中有聲有色地描繪了屢經戰亂憂患的人聽到捷報消息的驚喜激動之態,其心理表現傳神入微,形態刻畫惟妙惟肖。全詩感情飽滿,豪邁爽朗,語言流利,筆墨酣暢,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杜甫詩歌創作的題材十分廣泛,在他的筆下幾乎任何事物、種種思想感情都可以用詩歌來體現。他留下的1400多首詩歌有記錄社會政治、懷古詠事、反映親情友情、描繪自然風光、敍寫邊塞軍旅生活、寫田園生活、鑑賞文學藝術等。從詩歌題材的廣闊上看,杜甫的創作成就在唐代是首屈一指的。
杜甫詩歌體裁靈活多樣,他善於通過個別反映一般,善於捕捉典型事物抒發情懷,且古體、近體、樂府歌行都能得心應手,運用自如。古體詩在唐代已有五古七古之分,五古早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完全成熟,七古在唐初才興起,而杜甫對這兩種詩體都能靈活運用,寫出了許多雄沉、奔放、慷慨、激越的詩篇,例如五古《佳人》:
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雲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關中昔喪亂,兄弟遭殺戮;
官高何足論?不得收骨肉。
世情惡衰歇,萬事隨轉燭。
夫婿輕薄兒,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時,鴛鴦不獨宿;
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
侍婢賣珠回,牽蘿補茅屋。
摘花不插發,採柏動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這首詩約寫於唐肅宗乾元二年。當時杜甫貶官華州,正逢關中大旱,餓殍遍野,百姓多離家逃荒,詩人也不得不棄官流落秦州。詩中描寫了戰亂中一個棄婦的不幸遭遇,同時也寄寓詩人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感慨。這首五古,清麗通脱,格調高古,具有漢魏詩歌的風格韻致。
杜甫的近體詩創作成就更大,五律、七律、排律五絕、七絕,他都能熟練運用並加以發展。他創作的近體詩,數量多,質量高,有些詩思想深邃,形式精工,歷來都被認為是唐詩中的典範之作。杜甫的五七言絕句多是傳世之作,風格多樣,色彩斑斕。如“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詩中前兩句寫山清水秀之景,水綠鳥白,山青花紅,但這美景對於一個憂心忡忡的詩人,卻只能勾起他的異鄉漂泊之感。又如“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絕句》)。此詩宛如用語言組成的色彩明麗的油畫,黃、綠、白、青四種顏色相互輝映,淡雅和諧。鳥雀、青天、山巒、航船,畫面有動有靜,遠近相應,使形象有流動感、立體感,給人以美的享受。

杜工部集大師講評

杜甫的一生,是飽經憂患的一生。他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接受儒家思想的影響,熱愛祖國和人民,關心政治,從青年時代起就抱着“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匡時濟世之心走進社會。但是,杜甫一生坎坷,屢次科場失意。他長期過着流離轉徙的生活,使他有機會接觸社會的各個階層,瞭解政治情況,洞察社會動態,體驗民間疾苦。他站得高,看得遠,具有民胞物與的高尚情懷。因此,他的詩歌立足忠厚,其風格雄渾高古,自成一家,被尊稱為“詩聖”。又因為他濃厚的民本思想,站在人民立場,敢於面對社會黑暗,痛陳時弊,把社會上錯綜複雜的各種矛盾、國家的政治動態,都概括在詩歌作品裏,所以又被尊稱為“詩史”。唐代元稹對杜甫的評價甚高,曾説:“上薄風騷,下蓋沈宋,言奪蘇李,氣吞曹劉,掩顏謝之孤高,雜徐庾之流麗,盡得古今之體勢,而兼文人之所獨專矣。詩人以來,未有如子美者。”經過時間的驗證,元稹對杜甫的評價與褒揚毫不過分。
杜甫是詩歌語言大師,他在語言的錘鍊上是着意下了一番功夫的。“語不驚人死不休”,正是他刻苦努力的真實寫照。翻開杜甫的詩集,人們會看到佳句連篇,妙語如珠,使人眼花繚亂,有目不暇接之感。杜甫詩歌語言的最大特色是精確凝練,概括力強,如“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僅用十個字就把封建社會裏貧富懸殊做了鮮明的對比,愛憎分明。又如“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僅用兩句就把戰亂年月漂泊異鄉之人的思家之情表露無遺。杜詩語言的又一特色是豐富多彩,形象鮮明,如“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色彩明快,妙語傳神;又如“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則如一幅細膩逼真的田園風景畫。杜甫詩歌語言的另一特色是質樸自然,明快通俗,如“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四句詩完全是民間流傳的謠諺語言,經作者引入詩中,既通俗易懂又恰切自然。杜甫的詩歌音調美也是一大特色,如“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流連細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鏗鏘悦耳,富有節奏感,讀來琅琅上口。
一部杜甫集,不僅繼承了中國詩歌的優秀傳統,深刻而廣泛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這個特殊時代的社會面貌,而且也表現了詩人雖坎坷潦倒、顛沛流離卻始終熱愛祖國、同情人民的崇高精神。在藝術上,杜詩不僅集前人之大成,而成為輝煌的唐代詩歌的一面旗幟,也是開後世之先路,令百代學習景仰的楷模。杜甫是中國文學史上影響最大的詩人之一。

杜工部集版本信息

《杜工部集》原集60卷,現已佚。現存最早的本子是北宋王洙編的20卷,補遺1卷,併成為杜甫詩文的定本。杜甫詩文的注本很多,較好的有:
1、宋代郭知達 《九家集註杜詩》,中華書局1982年據此影印出版。
2、宋代趙次公《分門集註杜工部詩》,《四部出叢》據此影印出版。
3、清代錢謙益的 《錢注杜詩》,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排印出版。
4、仇兆鰲杜詩詳註》,中華書局1979年排印出版。
5、浦起龍讀杜心解》,中華書局1961年排印出版。
6、楊倫杜詩鏡銓》,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排印出版。
現今選本主要有:
1、馮至杜甫詩選》,作家出版社1956年版。
3、鄧魁英聶石樵《杜甫選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杜工部集作者介紹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祖籍襄陽(今湖北襄陽),生於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杜甫詩作多達一千餘首,真實地反映了唐代由盛而衰的社會生活和歷史面貌,後世稱之為“詩史”。有《杜工部集》,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春望》、《麗人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