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1424年

鎖定
中國紀年
1424年,明朝永樂二十二年
永樂年間,明朝國勢強盛,經濟持續發展,史稱永樂盛世。
中文名
1424年
外文名
In 1424
性    質
時間
歷史年代
明朝永樂二十二年
大事記
朱鼐鉉永樂二十二年改封平涼府

1424年本年年表

大事記
2、滿家灣: 相傳明永樂年間(公元1403—1424年),滿氏由山西洪洞縣遷此立莊,時因村址臨滹沱河,故名滿家灣。
3、1424年開始明成祖朱棣龍歸大海。
4、李敏,字資明,號白沙,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生,初居新寧白沙,後徙縣城。自幼敏慧好學,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中舉,4年後(1424年)登榜進士,先後任南京行人,福建道監察御史
5、離這些大廳不遠是埃德温·柳特恩的作品--著名的玩偶之屋,這棟房子於1424年被贈與了王后瑪麗。其中有40個房間,冷熱水輸水管道,15個浴室,配備了電梯和照明設備。
6、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朝廷“詔天下都司衞所修治城池:(《明史》卷八),此時應當是桃渚城內遷的最好時機。
7、徐初,本籍會稽,是中國明朝官員,於1424年上任福建巡撫,是明清時代地方軍政官員,主要從事福建之軍政事務,品等為正一品以上,是明清兩代較有權勢的官職,由永樂年間至光緒年間服務。
8、1424年五次率兵親征,打擊居於漠北的蒙古貴族對內地的侵擾和破壞, 這就是明成祖遠征漠北之戰
9、1424年重建圓通寶殿。
出生 瓦迪斯瓦夫三世(1424年10月31日-1444年11月10日)亞蓋隆王朝的波蘭國王(1434年瓦迪斯瓦夫三世-1444年在位)和匈牙利國王(稱烏拉斯洛一世,匈牙利語:I. Ulászló;1440年起)。
瓦迪斯瓦夫三世是波蘭和立陶宛的統治者亞蓋洛的長子,繼承了其父的波蘭王位。他在教皇尤金四世的支持下,與德意志兼匈牙利國王阿爾布雷希特二世的遺孀伊麗莎白為爭奪匈牙利王位進行內戰,最終從阿爾布雷希特年幼的兒子拉迪斯勞斯手中奪取了匈牙利的王冠
朱瞻墡(1424年-1478年),明仁宗第五子、母誠孝昭皇后張氏 。永樂22年(1424年)受封。宣德四年(1429年)到封地長沙,因英宗第七子吉簡王朱見浚入主王府。在正統元年(1436年)遷徙到封地襄陽(今湖北襄樊)。
逝世 拜裏米蘇拉或拜裏迷蘇剌 (馬來語:Parameswara 1344年─1424年),著名的滿剌加蘇丹國(馬六甲王朝)創始人。依據馬來史記(Sejarah Melayu)原為室利佛逝,巨港(現今印尼蘇門答臘)東南區域的王子,傳統信奉印度教混合佛教。據説其祖先為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大帝。
明成祖朱棣(1360年-1424年),明朝第三代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生於應天(今江蘇南京)。
朱志堩(逝世於1424年)是明朝秦藩王朱尚炳之子,在永樂十年襲封秦王,諡號秦僖王。朱志堩在永樂二十二年死,因無兒子,所以他的弟弟秦懷王朱志均繼承他。
朱楨(1364年-1424年)是明太祖第六子,母妃胡氏。他在洪武三年(1370年)被封為楚王,死後諡曰昭,故又稱楚昭王
楚王府位於武昌。他在1385年受命與湯和周德興領兵鎮壓銅鼓和思州(兩地在今貴州省內)的少數民族叛亂。1397年被任命為討伐古州(在今貴州省內)少數民族叛亂的主帥。他在1424年去世後,由兒子朱孟烷繼承王位。

1424年歷史大事

成祖第五次北征
永樂二十二年(1424)正月初七,阿魯台又進犯大同、開平(今內蒙古多倫一帶)。大同、開平守將先後奏報敵情,而羣臣也勸成祖北征,於是成祖決意親征蒙古。初九,徵山西、山東、河南、陝西、遼東五都司及西寧(今青海西寧)、鞏昌(今甘肅隴西)、洮(今甘肅臨潭)、岷(今甘肅岷縣)各衞的士兵,以三個月為期限會合於北京及宣府(今河北宣化)。三月初二,諭諸將親征,命柳升、陳英領中軍,張輔、朱勇領左掖王通徐亨領右掖,鄭亨孟瑛領左哨,薛祿、譚忠領右哨,陳懋金忠領前鋒。四月初四,車駕由京師出發。命皇太子監國,以大學士楊榮金幼孜扈從,楊士奇等留京輔佐皇太子。二十五日,車駕到在隰寧,有探報言:阿魯台去年秋天聽説大軍來到就遠遠逃走。到冬天,大雪積至丈餘,牲畜大多死雲,其部曲也四散離去。近來,聽到朝廷又出兵,就逃到達蘭納穆爾河(今蒙古和林東北,或曰即庫庫諾爾海。亦作答蘭納木兒)。成祖認為敵人一定離大軍不遠,命諸將速進。五月初五,車駕進駐開平,適逢大雨,士卒有後到而受濕寒的,成祖命諸將撫卹士卒。當時由於連年用兵,白骨遍野。成祖於十五日命柳升等率軍士收拾道中遺骨,並親自為文祭奠。六月初一,車駕到祥雲屯。初三,到翠玉峯,命前鋒陳懋金忠探查敵情回奏。初十,車駕至金沙濼,陳懋等帶回所得九匹馬。十七日,到達天馬峯,陳懋派人奏言:臣等已到達蘭納穆爾河,不見敵人蹤跡,懷疑敵人逃走已經很長時間了。成祖又派張輔、王通等分兵窮搜山谷,仍毫無發現,皆領兵返回。二十日,陳懋等也因糧盡而還。於是張輔奏言:望給臣等一月口糧,以率騎兵深入,必可擒獲敵人。但是,楊榮金幼孜勸成祖應班師回京,成祖採其議。二十二日,商議分兵兩路,成祖率騎兵東行,命鄭亨等領步兵丁行,約定會合於開平
成祖朱棣死於榆木川
朱棣(1360-1424),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母孝慈高皇后馬氏(一説為嬪妃所生)。朱棣自立為帝,改元永樂,開始了長達二十二年的土建專制統治。永樂十九年(1421)遷都北京。朱棣在位期間,曾五次親征漠北,沉重打擊了蒙古貴族的割據勢力,進一步加強了對蒙古地區的統治;先後六次派遣鄭和下西洋(今南洋及印度洋沿岸),從而增強了我國與亞、非(最遠抵達東部非洲)各國在政治、經濟和文化上的交往;對內則實行削奪藩王兵權,強化中央集權專制;倡編《永樂大典》,對保存我國古代文化典籍具有積極的意義。朱棣開始重用宦官,成為明中期以後宦官專權的始作俑者。永樂二十二年(1424)七月十八日,朱棣卒於第五次北征蒙古回師途中的榆木川(今內蒙古烏珠穆沁東南),年六十五。八月初十日,靈柩至京,皇太子迎入仁智殿,加殮納梓宮。九月十日,被奠諡為體天弘道高明廣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廟號太宗。葬長陵。事隔百餘年後,嘉靖十七年(1538)改諡為啓天弘道高明肇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廟號成祖。
仁宗即位
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永樂皇帝朱棣死,太子朱高熾即位,改元洪熙,是為仁宗。朱高熾能承繼大統,經歷了坎坷的道路。他生於洪武十一年(1378),是朱棣的嫡長子,洪武二十八年(1395)被明太祖朱元璋冊封為燕世子。他身體肥胖,有足疾,行走不便,不善騎射,為人寬厚仁慈。但朱棣卻不太喜歡他的這個以寬厚仁孝出名的長子,他對次子高煦印象好,認為很像自己。永樂二年(1404)四月,終於正式宣佈立高熾為太子,但圍繞皇位繼承問題的鬥爭並未結束。朱高熾在皇位的爭奪戰中屢遭風險,如履薄冰。可嘆的是,如此艱難得來的皇帝寶座,他僅享用了近九個月,便於洪熙元年五月突然病逝。
立皇太子
永樂二十二年(1424)十月十一日,仁宗立皇長子瞻基為皇太子,冊胡氏為其妃。又封第二子瞻垍為鄭王,第三子瞻墉為越王,第五子瞻墡為襄王,第六子瞻(土岡)為荊王,第七瞻墺為淮王,第八子瞻塏為滕王,第九子瞻土自為梁王,第十子瞻埏為衞王。
仁宗進楊士奇楊榮楊溥黃淮蹇義金幼孜夏元吉等秩;又進大學士楊榮工部尚書,從此文淵閣者均相繼進尚書,閣職漸重(大學士正五品,經正四品的知府還低。尚書正二品,兼尚書後,品級才符合執政官地位。為什麼不提高大學士的品級?這顯然是受太祖不準設置宰相的祖訓約束。清朝不受此拘束,大學士初為滿員一品、漢員二品,雍正時一律為正一品。)。設南京守備。官吏謫隸軍籍者,均放還鄉。許解縉家屬還鄉,旋以其子為官。分畿內民所養官馬給各衞所,以減輕人民負擔。用夏在吉言,取消禁用金銀交易之禁。建文諸臣家屬在教坊司、錦衣衞浣衣局及習匠、功臣家為奴者,均釋放為民,聽其還鄉;因言事謫戍者照此辦理。阿魯台聞成祖死,遣使貢馬。
從徵官軍賞格的制定
永樂二十二年(1424)正月二十五日,朱棣詔定從徵官軍賞格:一品、二品鈔二十錠,三品、四品十錠,五品九錠,六品、七品八錠,九品五錠,未入流並辦事人才等各三錠;其將軍、力士、校尉、旗軍等各十錠。
朱棣論武德
永樂二十二年(1424)五月十四日,朱棣在北征途中召諸將告諭:古謂武有七德,禁暴亂為首。又謂止戈為武,是説帝王之武以止殺而非行殺。我為天下主,華夷之人,皆吾赤子,豈間彼此。今罪人唯阿魯台,其脅從之眾有歸降者,宜悉間撫綏,無令失所。非持兵器攻我軍者,悉縱勿殺。以體我體天愛人之意。
申嚴越訴之禁
永樂二十二年(1424)五月十四日,皇太子諭刑部、都察院官:軍民詞訟,自下而上陳告,已有定律,今頑民動輒赴京越訴,及逮問,十之五六不實,雖平民終無罪,但道路往返數千裏,不耐辛苦而死者多。今後所告非重事,全部發巡按監察御史及按察司理問,無干涉者就遣寧家,有罪者赴京。
周叔光、王均亮起事
永樂二十二年(1424)五月,麗水(今浙江麗水)、政和(今福建松政之南)二縣山民周叔光、王均亮聚眾起事。巡按御史王復奏請朝廷派兵圍剿。成祖以此事問楊榮,楊榮答道:這是愚民無知的表現,他們中有的是苦於有司無道,有的是衣食所迫,不得已才聚集於山谷,以求苟活。如果派兵雲鎮壓,就會使其更加齊心奮戰,應派使臣去招撫才好。成祖採納其建議,派使招撫,果然平息。
請罷西洋寶船等事
永樂二十二年(1424)八月初五,釋前户部尚書夏原吉等於獄,恢復原官職。並以時政相諮詢。夏原吉首先講到東南地區因漕運而民力睏乏,請以南京為京師,以省供給之費,並罷西洋取寶船、迤西(雲南西部諸府)市馬及雲南、交趾採辦金珠數事。
汰文官冗員
永樂二十二年(1424)八月十二日,仁宗朱高熾命吏部汰文官冗員。諭曰:古稱官不必備。如今文官過冗,賢否混淆,廉污無別,君子小人並處。且老病昏懦之人在位,徒糜廩祿,何裨政理!其在內諸司令堂上正官,在外令巡按監察御史及按察司,明公廉察,凡賢材之人留用,貪刻庸鄙及老疾者,悉送吏部罷黜。自今吏部任人宜精選勿濫。同月十七日,採納吏部尚書蹇義的奏議,詔命文官年七十致仕還鄉,如其人鄙猥闒葺或有疾而未及七十者,罷免為民。
復置三公及三孤官
洪武年間曾設置三公官,以李善長太師徐達太傅。三孤官無兼領者。建文、永樂時,則罷公、孤官。永樂二十二年(1424)八月十六日,新即位的仁宗又恢復三公及三孤官,由公、候、伯、尚書兼任。太師、太傅、太保官階為正一品,少師、少傅少保官階為從一品。命蹇義少保,仍兼吏部尚書,加英國公張輔太師,兩人皆二俸俱給。
用鈔中鹽例的制定
仁宗朱高熾曾諭户部尚書夏原吉:鈔法阻滯,是因散出太多,宜設法收納。民間鈔少,鈔法自通。當議收納之法。原吉奏陳:若許有鈔之家中鹽,收納錢鈔不難。高熾説:此為一時權宜之法,待鈔法通即止。但必稍寬為則,民樂依從。遂命夏原吉吏部尚書蹇義等定各處中鹽例。永樂二十二年(1424)九月初一日,原吉等奏:滄州鹽每引鈔三百貫,河南、山東每引一百五十貫,福建、廣東每引一百貫。輸鈔不問新舊,支鹽不拘質次。高熾允其速行。
官司所用物料不許科派
永樂二十二年(1424)九月初十日,工部奏修軍器,請求向百姓課徵面漆,仁宗朱高熾命給鈔購置。並諭曰:近年丹漆、石青之類,所司不究物宜,一概徵諸郡縣,郡縣再逼迫小民完納,商販乘時射利,踴價自肥,以致民費千百,朝廷僅得十一。自今官司所用物料,在所產地計值購買,有科派病民者,罪不容誅。
增諸王歲祿
永樂二十二年(1424)九月十三日,贈諸王歲祿:周府加米五千石,通前二萬石,全支本色;慶府原祿一萬石,全支本色;寧府加米九千石,通前一萬石,全支本色;代府加米一千五百石,通前二千石,全支本色;沈府加米七千石,通前一萬石,內本色米六千石,餘折鈔;唐府加米一千七百石,通前二千石,全支本色;魯府加米二千石,通前五千古,全支本色;遼府加米一千石,通前二千石,全支本色;肅府加米五百石,通前一千石,全支本色;秦府原祿一萬石內加米四千五百石,通前五千石支本色,餘折鈔;伊府加米一千七百石,通前二千石,全支本色;靖江王加米七百石,通前一千石,全支本色。漢、趙二府各加米二萬石,通前三萬石,仍歲加鈔十萬貫。另各加黃金、鈔幣有差。
黎利入寇茶籠州、清化
永樂二十二年(1424)九月十三日,交趾黎利騷擾乂安的茶籠州,交趾都司都督同知方政被其擊敗,昌江衞指揮同知伍雲因孤軍深入而戰死。隨後,黎利又攻清化,都指揮陳忠也戰敗而死。當初,太監山壽鎮守交趾時與黎利關係很好,回朝後力言黎利可以招降,並以死來擔保。於是,派山壽帶敕授黎利清化知府。但是,敕書未到而黎利已經騷擾清化。黎利得到敕書後仍然毫無降意,不斷四處劫掠。
南京守備設置
永樂二十二年(1424)九月十六日,高熾令設南京守備,以襄城伯李隆充任,兼領中軍都督府事。此為南京樞要之職。
陳瑄奏陳時政
永樂二十二年(1424)九月二十日,平江伯陳瑄奏陳時政七事:重國本,擇賢能,蘇民力,興學校,整軍伍,謹邊防。高熾多采行。時有人言陳瑄奏陳多為尋常之事,高熾説:出自武臣,雖為尋常之事,亦難能可貴。同時加以獎賞,以導不言之臣。
罷革兩京户部行用庫
初設兩京户部行用庫,專理倒易新鈔,兼收民間金銀。永樂二十二年(1424)十月初一日,朱高熾採納户部尚書夏原吉言,罷金銀交易之禁,並廣收民間鈔入官,凡昏爛鈔幣全部焚燬。又增加肆門攤諸税,折收舊鈔。遂革罷兩京户部行用庫。待鈔法通後仍復其舊。
增京官及軍士月廩
永樂二十二年(1424)十月,諭户部尚書郭資:往年百官軍士扈從,每月給米五斗。如今建都北京,這些人都有家室,恐怕不夠維持其生計。常常是遵紀守法者被飢寒所困擾,而貪贓枉法者則肆無忌憚。於是,命令增發京官及軍士月廩。
阿魯台遣使來貢
永樂二十二年(1424)十一月初二日,阿魯台聞成祖死,仁宗繼位,便遣使來貢馬。仁宗下詔宥其罪,接受其貢馬。從此,阿魯台仍然每年遣使朝貢。
御史分巡天下
永樂二十二年(1424)十一月十二日,仁宗朱高熾令遣監察御史湯氵熒等十四人分巡天下,考察官吏。並告諭:國以民為本,民安則國安。近年來,在外為一方父母官的不體察朝廷安民之意,侵擾盤剝,使得民不聊生,現在令你們分行考察。但是,人的才器是不同的。有的人專事諂媚,而不理政事,以致於百姓身受其害;有的人沉靜篤實,不善逢迎,而為政簡易,百姓對其心悦誠服;有的人濫用刑罰,巧取豪奪,卻能夠做成一些事情;有的人廉潔無私,謹言慎行,但是卻無所作為。你們應當心中明白,具實報告。不要被小人迷惑,不要屈服於權勢,不要對親故存有私心,當眾審理,秉公而斷。御史是我的耳目,應當不辜負我的期望。一定要先自治,才可治人。如果拋棄廉恥,違背禮法,那麼我也不會寬恕你們。你們此行當自勉!又各賜鈔二十錠,做為旅費。
虞謙上書言事
永樂二十二年(1424)十一月,召浙江巡按御史虞謙還京,擢大理寺卿虞謙應詔上書言七事:一,用人。用得其人則國運興,不得其人則國運衰。二,興學校。教育的根本在於都是的模範作用,不在於儲備而在於得人。三,端風憲。都察院是監督綱紀之官,現在專門靠其治獄辦案,不是設置此官的本意。四,廣儲蓄。因連年用兵,京師睏乏,應事先儲備以防萬一。五,惜民力。畿內百姓,被牧養官馬所困擾,應將其分給無馬的郡縣。六,通鈔法。鈔法不行,是由於出多而入少,應當多方收斂而不輕易放出,則自然流通了。七,治奸宄。畿內百姓中盜賊很多,應將其編為裏甲,使其互相察覺。仁宗認為其言切中時務,命商議實行。
書三司官姓名於西序
永樂二十二年(1424)十二月初十日,仁宗朱高熾吏部尚書蹇義等:庶官賢否,軍民休慼所繫。昔唐太宗書剌吏名於屏,朝夕省覽,遇有善政,各疏於下,故當時百官皆思奮勵,致治太平,以至鬥米三錢,外户不閉。皇考亦嘗書外官姓名於武英殿兩廊。今五府、六部,朝夕接見,得詢察其賢否。其三司官,我既不識,又不知姓名,雖或聞其賢否,久則易忘,人臣有善而上忘之,誰肯自勉!有不善而上忘之,誰復知戒?如此,保以忘治!於是,命書天下都司及布、按二司官姓名於奉天門之西序。
黃驥上疏嚴貢省事
永樂二十二年(1424)十二月,禮科給事中黃驥因為曾經三次出使西域,於是上疏言:西域的貢使,多是商人假託的。無賴小人,加入其隨從行列,乘機役使他人,運貢物到京師,得到優厚的賞賜。番人慕利,月月入貢,以致於百姓失業,妨害農耕。待其貢使返回時,運送所帶貨物的車輛達一百多,丁男不足,就役使婦女。而且侮辱驛官,鞭打夫隸,無人敢與之對抗。請敕諭陝西行都司,只有哈密諸國王遺使入貢的,才准許其來京,且只准正、副使可以乘驛馬,陝西民力大概可稍微緩解一些。至於西域所產,只有馬匹是邊關確實需要的,應就近交給甘肅軍士,其它如磵砂、梧桐、鹼之類,皆無益國用,請一切不要接受。這樣,則來入貢的人自然就稀少,浮費更加節省。仁宗嘉納之,並令立即商議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