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逸峯

(中國社會科學家)

鎖定
黃逸峯(1906年-1988年11月27日)又名黃承鏡,江蘇東台人,僅用5年時間完成了12年的學習,學生時代即投入革命活動。久經考驗的共產主義忠誠戰士,著名社會科學家,故居系清末建築,位於江蘇省東台市台城東亭南路廣濟橋旁,現存兩進10間。
別    名
黃承鏡
所處時代
中國當代
民族族羣
出生地
江蘇東台
出生日期
1906年
逝世日期
1988年11月27日
主要成就
促進共產主義事業
本    名
黃逸峯
稱    號
社會科學家,共產主義忠誠戰士

黃逸峯生平概述

黃逸峯故居 黃逸峯故居
1925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三次被迫離黨又再次入黨。大革命失敗後,歷任中共南京市委書記、南通特委書記、江蘇省委候補委員、全國鐵總秘書長等職。抗日戰爭爆發,利用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戰地黨政委員會中將設計委員的合法身份,到蘇北從事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活動,為配合新四軍創建蘇中根據地作出了重要貢獻。還曾經從虎口中救出周恩來。歷任新四軍聯抗部隊司令、蘇北參議會議長、中共興東泰特區地委書記、蘇中軍區一分區司令員等職,積極投入對敵偽頑的軍事鬥爭。抗戰勝利後,歷任北平軍調處執行部中共方面交通處長、東北鐵路總局副局長、東北人民解放軍鐵道縱隊司令員兼黨委書記等職,創建人民軍隊第一支鐵道兵部隊,從鐵路運輸方面保證了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建國以後,歷任上海鐵路局局長兼黨委書記、華東軍政委員會交通部長兼黨組書記(1951年8月兼任上海航務學院(今上海海事大學前身)院務委員會主任委員)。後任中國科學院上海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和上海社會科學院院長、院黨委副書記、學術委員會主任、名譽院長以及市政協常委等職。1988年11月27日逝世於上海

黃逸峯生平事蹟

黃逸峯原名黃承鏡,1906年7月22日(農曆6月初6)出生於東台城裏一個商人家庭,父親黃仰塘,經營木行,母親黃徐氏,為東台城名醫徐石卿的妹妹,一生嫺靜温柔,善良淑惠。家庭生活小康。黃逸峯姐弟7人,他排行老三。5歲的黃逸峯,被父親送到秀才蔡召然先生主持的東台私塾啓蒙讀古文,歷時8年。這期間,他勤奮學習,成績優異,深得塾師歡心。12歲時,在南通師範教語文的表兄説服黃逸峯父親,帶黃逸峯進南通師範附屬小學讀書直至畢業。
東台黃逸峯故居
東台黃逸峯故居(32張)
1922年下半年,黃逸峯考進南京東南大學附中初中班,第二年便跳級進入高中班,學習期間,受五四運動影響,結識大學生中的早期共產黨員宛希儼等,思想開始左傾,在校內成立進步組織——“合作社”,出版《合作週刊》,被推為合作社社長和週刊編輯,在南京學生羣眾中嶄露頭角。1924年8月,黃逸峯考入上海中國公學大學部讀書,1925年春又考入上海復旦大學商學院,並經常到左派創辦的上海大學去聽課,其間,參加著名的“五卅”運動,投身在聲援工人鬥爭的行列,在鬥爭中不斷增長才幹,並於8月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10月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這是他革命生涯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此時,他還兼任復旦大學團支部書記,成為學校學生運動出色的領導者和組織者。1926年8月,黃逸峯考入暨南商科大學就讀,同時任校共青團支部書記和上海學生聯合會主席等職務,成為上海大學生中的帶頭人。
1927年春天,對於上海人民來説極不平常,上海工人三次武裝起義,就象一所大學校,培育了黃逸峯,如同一座大熔爐,錘鍊了黃逸峯,剛剛跨出校門走向社會的黃逸峯,經受了血與火的嚴峻考驗,接受了革命風暴的戰鬥洗禮。第三次武裝起義勝利後,黃逸峯被選為上海市閘北區市民代表會議主席。就在上海人民慶祝勝利之時,蔣介石背叛革命,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政變當天,黃逸峯從國民黨26軍2師司令部救出了被蔣介石密令扣留的周恩來,深得黨中央的嘉許,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陳獨秀為此專門接見並讚揚了黃逸峯。
1927年的夏天,白色恐怖籠罩全國,21歲的黃逸峯受中共江蘇省委的委派,化名黃國材,任中共南京地委書記,因叛徒出賣,剛剛工作一個多月即被捕,入獄兩個月被保釋。同年10月下旬,擔任中共江蘇省委農委外埠工作部秘書長的黃逸峯,根據省委指示,回家鄉東台幫助創建中共東台縣委,開闢黨的地下工作。1928年1月底,中共東台縣委誕生,為東台革命歷史翻開新的一頁。1928年3月下旬,黃逸峯再度回東台巡視工作,並幫助組織農民暴動,不幸被捕。後在黨內“左”傾錯誤影響下,他又被迫失去黨組織關係,流亡異國他鄉。從南洋回國後,黃逸峯一面積極尋找黨組織,一面投入上海的抗日救亡活動中,但1937年冬,他又一次被迫離開上海,溯江西、香港碾轉廣西桂林,任廣西大學會計學教授。
到1938年夏,他利用暑假機會,赴武漢尋找黨組織,來到八路軍駐武漢辦事處,與在漢口工作的周恩來、董必武葉劍英等同志接上黨組織關係,要他與廣西的黨組織取得聯繫,回桂林後他認為到蘇北地區創立抗日隊伍的基礎較好,並設計了一個去敵後開展游擊戰的計劃,從而得到進步民主人士梅龔彬的支持,將其引見給時任國民黨戰地黨政委員會副主任李濟深,李對黃逸峯的計劃,頗為欣賞,當即以黃逸峯廣西大學教授身份,委以少將設計委員,待機派往敵後。
1939年夏,國民黨戰地軍政委員會決定成立各地分會,李濟深以蔣介石名義晉升黃逸峯為魯蘇戰區黨政分會中將委員,令其回蘇北組建黨政委員會魯蘇戰區黨政分會,開展敵後抗戰工作。當時的蘇北,軍事形勢錯綜複雜,政治舞台風起雲湧。日偽佔據了主要城鎮和交通幹線,咄咄逼人;國民黨第24集團軍總司令兼江蘇省政府主席韓德勤消極抗日,積極反共,排斥異己;統兵3萬的魯蘇皖邊區遊擊總指揮李明揚、江蘇税警總團陳泰運擁兵自重,一心保地盤,求生存;陳毅指揮的新四軍挺進縱隊剛剛到達,尚立足未穩。黃逸峯憑藉自己在蘇北地區的威望,利用蔣介石大印的委任狀,單槍匹馬活動於韓、李、陳之間,很快打開了局面。在陳毅的指揮下,他勸説李、陳二部與共產黨合作,實現了統一戰線,取得了黃橋決戰的偉大勝利,確立了新四軍在蘇北的領導地位。黃橋大捷後第4天(1940年10月10日),“魯蘇皖邊區遊擊總指揮部直屬縱隊,魯蘇戰區遊擊指揮部第三縱隊聯合抗日司令部(簡稱‘聯抗’)”宣告成立,黃逸峯出任司令員。這支特殊部隊部隊以新四軍和李、陳二部各一個連隊為基礎,召募蘇中各地愛國青年踴躍參軍,不到一月,官兵已過千人。黃逸峯擔任聯抗司令員後成了統一戰線工作的驍將。他奔走呼號於各派政治力量之間,並以東道主身份主持召開了著名的“曲塘和會”。同年11月,他被選為蘇北參政會議長。
1946年初,黃逸峯受命擔任國共和談北平軍調部中共代表團交通處少將處長,是我黨歷史上第一批授予軍銜的將軍之一。作為特別執行小組中共方面的首席代表,在處理“安平事件”中,他運用大量事實揭露了美軍首先向我方無理挑釁的真相,在談判中他堅定沉着,鬥爭有方,不辱使命,不負眾望,得到了周恩來的讚譽。
解放戰爭期間,黃逸峯擔任東北鐵路局副局長兼鐵路學院院長、東北野戰軍鐵道縱隊司令員兼黨委書記。為了配合前方戰場需要,黃逸峯接管東北鐵路、搶修鐵道、培育鐵路專業人才。隨着遼瀋戰役平津戰役的打響,黃逸峯率領鐵道縱隊,頂着敵人飛機的轟炸,冒着密集的炮火,不畏艱險,搶修鐵道橋樑,確保解放大軍的通行,戰時物資的供應,成為人民解放軍解放全中國名副其實的“開路先鋒”。
在東北鐵路總局工作期間,當時東北鐵路是中國和蘇聯共管的,在中國工作的蘇聯同志絕大多數是友好的,與中國同志友誼深厚。但是也有個別蘇聯人以“救世主”自居,態度驕橫,甚至發展到公然在宴會中調戲中國姑娘。為維護中國人的國格和人格,黃逸峯當即嚴厲痛斥了那個傢伙。卻由此種下禍根,這傢伙回國後競惡人先告狀,告到斯大林那裏。後來毛澤東訪問蘇聯時,斯大林向毛澤東反映“黃逸峯瞧不起蘇聯人”。為此,黃逸峯交了一筆高昂的學費,對他的政治生涯產生了人們意想不到的影響。
然而,正當重任在肩的黃逸峯在交通事業上幹得紅紅火火的時候,發生了意想不到的“薛承風事件”,使黃逸峯從政治的峯巔一下子跌入了底谷。但卻因此讓他有機會實現了從書生到將軍、從將軍到學者的人生轉折。當他在上海經濟研究所發表了研究論文和專著,特別在中國近代經濟史的研究領域不斷擴大、深入之時,又發生了史無前例的“文革”,在10年浩劫中,黃逸峯受到張春橋等人的殘酷迫害,身心倍受摧殘。但他對黨對革命矢志不渝。
1953年1月19日,中共中央華東局暨上海市委機關報——《解放日報》,公開發表了《關於開除反黨分子黃逸峯的決定》。1月23日,《人民日報》發表題為《壓制批評的人是黨的死敵》的社論,並公佈了開除黃逸峯黨籍的決定。這就是五十幾年前轟動一時的“黃逸峯事件”。

黃逸峯傳奇一生

1927年,在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裝起義中,他率領工人糾察隊率先攻下閘北區第五警察署,為起義勝利立下首功。蔣介石叛變革命後,劉峙部隊進駐閘北,即將黃逮捕。這是黃逸峯革命生涯中的第一次被捕。
“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中,周恩來曾被扣押。黃逸峯得知後,冒險從虎口營救出周恩來,並親自護送他到江浙區委秘密機關,交給區委書記羅亦農。為此,時任總書記陳獨秀專門接見了黃。
1927年6月,中共江蘇省委調派黃逸峯擔任南京地委書記,恢復和重建被破壞殆盡的南京黨組織。他到南京後還沒來得及開展工作就被捕,兩個月後獲保釋放。次年2月,江蘇省委為發動蘇北農民暴動,任命黃逸峯為南通特委書記。因叛徒告密,他到任伊始又被國民黨逮捕。幸有朋友事先幫助毀滅了暴動嫌疑證據,黃僅被判10個月徒刑。
1929年3月他刑滿釋放,任全國鐵路總工會秘書長。此時組織上開始懷疑他政治動搖,割斷了與他的聯繫。碰巧,暹羅華僑新民學校在上海招聘教員,他投考被錄取。1930年歲暮,黃逸峯揮淚離開祖國,開始了流亡南洋的生活。在南洋,他組織進步教職員成立“曼谷學會”,創辦《沸力週刊》,進行抗日宣傳和共產主義宣傳,先後遭到暹羅政府三次逮捕,1934年被變相驅逐出境。
從南洋回國後,黃逸峯考入京滬、滬杭甬鐵路局機務訓練班,畢業後分配到鐵路局機務處任幹事。他組織鐵路青年社,領導鐵路青年職工開展反貪污和抗日救亡活動。鐵路局國民黨特別黨部於1936年冬又一次在南京逮捕了他,雖然很快獲釋,但由於拒絕陳立夫勸他加入國民黨的“美意”,他最後被迫離開了鐵路局。
從1927年到1936年,黃逸峯七次被捕,住過國民黨的大牢,吃過外國人的官司。面對威逼利誘,他威武不屈,沉着機智,既沒有喪失共產黨員的立場,又保全了自己。10年中被捕七次而不變色、消沉,黃逸峯的傳奇經歷在革命史上恐怕是很少見的。
1941年3月,經陳毅等介紹,黃逸峯被批准重新入黨,並奉命成立新四軍“聯抗”部隊,擔任司令員兼政委。1947年,鑑於黃逸峯是黨內少有的熟悉鐵路業務的人才,他被調派到東北鐵路部門工作,擔任東北人民解放軍鐵道縱隊司令員,為修復東北鐵路、配合遼瀋戰役立下了特殊功勞。上海解放後,他負責接收上海鐵路,出任第一任上海鐵路局局長,後調任華東軍政委員會交通部部長兼黨組書記,併兼任下屬的華東交通專科學校校長。

黃逸峯推薦閲讀

黃逸峯是一名1925年入黨的老黨員,抗日戰爭時期就擔任過地委書記、軍分區司令員等領導職務;上海解放後,任新中國第一任上海鐵路局局長,後調任華東軍政委員會交通部部長兼黨委書記,併兼任下屬的華東交通專科學校校長。
“黃逸峯事件”發生的具體經過是:
1951年12月3日,《人民日報》“讀者來信”專欄發表了一篇題為《上海華東交通專科學校存在混亂現象》的文章,批評校領導不去設法改善教學上的設備,卻花了20億元人民幣(舊幣)蓋了一座大禮堂,在開學典禮時,大肆鋪張浪費,等等。文章末尾的署名為“上海華東交通專科學校一羣學生”。校方看到《人民日報》刊登的這篇文章以後,認為文中所作的批評“不符合事實,是蓄意破壞學校名譽”,當即向兼任校長反映。一向不管學校具體事務的黃逸峯在聽了彙報以後,指示追查投稿人,並組織職工學生聯名給《人民日報》寫信要求更正。校方查出福建籍學生薛承鳳是該文的作者後,對其施加種種壓力,逼令其退學。薛承鳳面對校方的巨大壓力,向《人民日報》寫信申訴,説學校領導壓制批評。《人民日報》接到薛承鳳的信後,認為事態嚴重,將薛的來信轉給中共中央華東局辦公廳處理。華東局紀律檢查委員會與有關各部門共同組成檢查組,前往華東交通專科學校調查這一事件。檢查組進校以後,黃逸峯對檢查組採取不予理睬的傲慢態度。檢查組經過初步調查,建議給黃逸峯以黨內警告的處分,並要黃在《解放日報》上作公開檢討。黃又拒絕檢討,將事情鬧僵。接着,華東局派組織部負責人到北京向中央彙報,毛澤東聽到黃逸峯壓制批評的情況後,在一份材料上寫下了“壓制批評,輕則開除黨籍,重則交人民公審”的批示。這樣,黃逸峯一下子就成為壓制羣眾批評的典型。1953年1月,黃逸峯受到了開除黨籍和撤消一切行政職務的嚴重處分,正是由此而來。
在1949年3月,中國共產黨即將成為全國範圍的執政黨的前夕,毛澤東在中共七屆二中全會的報告中就告誡全黨,要警惕權力的腐蝕。他強調:“我們有批評和自我批評這個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武器。我們能夠去掉不良作風,保持優良作風。”為落實二中全會的精神,中共中央於1950年4月19日作出了《關於在報紙刊物上展開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決定》。可以認為,這是中共中央為加強黨執政後的自身建設採取的一項重要舉措。當年對“黃逸峯事件”所作嚴厲處置,正是中央為防止黨員被權力腐蝕,不論職位高低都必須接受人民羣眾公開監督的堅定決心的體現。應該説,20世紀50年代前期,勤政、清廉的黨風,是與充分發揮人民羣眾對執政黨的監督作用分不開的。
1978年11月,受胡喬木同志委託,黃逸峯以73歲的高齡肩負起恢復重建上海社科院的繁重任務,在短短的三年內,便迅速奠定了上海社科院的科研基礎,成就斐然。其間,他潛心於清朝洋務運動的研究,獨樹一幟,著述頗豐,他的《舊中國的民族資產階級》等專著豐富了中國近代經濟史的研究,《中國近代經濟史論專集》的出版,在全國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在經濟史研究崗位上,黃逸峯精神煥發,不顧年老體弱,日夜操勞,忘我地工作,直到1980年9月26日在上海交通大學講學時,突然中風,暈倒在講台上,一病不起。1987年5月27日,中共中央組織部批示:“同意恢復黃逸峯1941年重新入黨前的黨籍,黨齡從1925年10月連續計算,參加革命工作時間從1925年8月參加共青團算起。”
1988年11月27日,黃逸峯與世長辭,時在上海工作的江澤民、朱容基、曾慶紅、陳至立、夏徵農等領導和500多位人士參加了黃逸峯的遺體告別儀式。黃逸峯“聯抗”老戰友祝玉林撰寫的《悼念黃逸峯》,概括了黃逸峯的一生業績。
屈指相知六十秋,蘇中風雨憶同舟。
論功抗日持聯合,野戰軍興傳運籌。
推行新制立前哨,鐵路交通展大猷。
“三反”浮雲昭雪日,一編撰著卧牀頭。
鑽研經濟排干擾,獨向申江苦探求。
噩耗傳來腸寸斷,哀哀公志未能酬。

黃逸峯百年誕辰

2006年7月22日,是久經考驗的共產主義忠誠戰士、著名社會科學家、原上海社會科學院院長黃逸峯誕辰100週年紀念日。東台市舉行黃逸峯紀念生平展覽暨《文武將軍黃逸峯》電視專題片首映式,隆重紀念黃逸峯將軍誕辰100週年。上海社會科學院的領導,黃逸峯將軍夫人及其子女,將軍生前好友和同事出席了紀念活動。
黃逸峯原名黃承鏡,1906年7月22日出生於台城,是我國著名社會活動家。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東台地區第一個中共黨員,離休前任上海社會科學院名譽院長。他創建了東台最早的共青團組織,併為中共東台地下黨組織的建立和蘇中農民運動的發展,做出了貢獻。大革命前後,歷任新四軍“聯抗”部隊司令員、北平軍調處我方交通處少將等職。解放後,歷任上海鐵路局局長、華東交通部部長、上海社科院院長。他曾遭受國內外反動勢力七次逮捕而忠貞不屈,也曾三次被迫脱黨而對黨矢志不渝。
當天上午,與會全體人員集中觀看了電視專題片《文武將軍黃逸峯》,參觀了坐落於明清一條街上的黃逸峯故居及黃逸峯將軍生平事蹟展。展覽分熱血青年、播火東台、營救恩來等七部分,以詳實的史料和真實的歷史照片,多角度地再現了黃逸峯將軍光輝、戰鬥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