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宛希儼

鎖定
宛希儼(1903年~1928年),字畏如,是一名革命烈士,曾作為中共地下党進行活動。湖北省黃梅縣宛大屋人。幼隨父讀書,14歲入武昌啓黃中學,後為學生會主席。 1921年考入南京東南大學,翌年5月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 1923年7月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並被選為社青團南京地方執行委員會委員。 1924年受組織指示加入國民黨,協助建立國民黨南京區黨部,並任第一區常委。後調任國民黨江蘇省執行委員兼青年部長。 1925年初,中共南京黨小組改為南京黨支部,任書記。1928年1月,省委派宛希儼去贛州兼任贛南特委書記,直接領導農民武裝起義。3月下旬,特委機關被破壞,主要負責人全部被捕。4月初,宛希儼在贛州英勇就義,犧牲時年僅25歲。
中文名
宛希儼
別    名
字畏如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日期
1903年
逝世日期
1928年
畢業院校
南京東南大學
職    業
革命者
出生地
湖北省黃梅縣宛大屋
性    別
筆    名
斯年

宛希儼人物生平

宛希儼,湖北省黃梅縣宛大屋人。幼隨父讀書,14歲入武昌啓黃中學,後為學生會主席。
1921年考入南京東南大學,翌年5月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
1923年7月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並被選為社青團南京地方執行委員會委員。
1924年受組織指示加入國民黨,協助建立國民黨南京區黨部,並任第一區常委。後調任國民黨江蘇省執行委員兼青年部長。
1925年初,中共南京黨小組改為南京黨支部,任書記。6月初,奔走於南京各校發動罷課遊行示威同曹壯父吳致民等人領導和記蛋廠工人罷工,聲援上海“五卅”反帝鬥爭。在南京求學期間,曾與吳致民、李子芬、梅龔彬等人利用寒暑假返鄉多發起組織黃梅平民教育促進會、社青團小組、少年黃梅學會,開展羣眾運動和反霸鬥爭。後赴廣州出席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後調武漢,任中共武漢地委宣傳部長,協助董必武主辦《楚光日報》,任主編。
1926年,先後籌備召開國民黨漢口特別市第一、二次代表大會,併為大會執行主席、市黨部執行委員兼常委和宣傳部長。北伐軍佔領武漢後,任中共中央軍委機要處主任秘書和警衞團政治指導員,並主編中共中央機關報漢口《民國日報》。曾將毛澤東《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一文易以《湖南農村鬥爭內容之分析》為題,首載於該報。漢口“一三”慘案發生,宛和李國煊一面以漢口特別市黨部代表身份出面調停,一面在《民國日報》上連篇披露慘案真相,報道武漢及湖北全省人民羣眾抗議活動的消息。“四.一二”事變後,以《民國日報》為陣地,揭露蔣介石、許克祥、夏鬥寅等叛變革命罪行,登載郭沫若《且看今日之蔣介石》一文。不久,奉命帶領警衞團部分戰士和部分中央工作人員離開武漢奔赴南昌,任中共江西省委常委兼宣傳部長。7月28日在南昌小校廠三益巷與劉伯承聶榮臻等密商武裝起義有關事宜,會後佈置準備。根據中共組織決定,宛未公開參加起義,而與陳潭秋一起留南昌堅持地下鬥爭,恢復江西省委和各縣黨組織。其間曾在南昌郊區秘密訓練一批中國黨的地下工作者。
1927年三八節當天,黃慕蘭與中共中央機關報《民國日報》主編、 [1]  中共中央軍委機要處主任秘書和警衞團政治指導員宛希儼結婚。國共分裂之後,宛、黃夫婦被命令轉入地下工作,用米湯在《聖經》中密寫文件、去小旅館對接頭暗號……至此,黃慕蘭開始了“潛伏”人生。
1928年1月,省委派宛希儼去贛州兼任贛南特委書記,直接領導農民武裝起義。3月下旬,特委機關被破壞,主要負責人全部被捕。4月初,宛希儼在贛州英勇就義,犧牲時年僅25歲。

宛希儼人物事蹟

1919年5月至6月,武漢地區掀起響應北京“五四”運動的羣眾性反帝愛國運動。在惲代英、林育南的領導下,宛希儼和同學們走上街頭,沿街散發傳單,呼籲民眾共同反對侵略者與賣國賊,要求北京政府拒絕籤和約,給學生以愛國自由。在武漢學生聯合會的組織下,各校開始罷課,並於6月1日舉行示威遊行。湖北督軍王佔元、省長何佩瑢調集大批軍警鎮壓學生運動,釀成“六一”慘案。慘案發生後,熱血沸騰的宛希儼積極投身於學生運動的浪潮,他和同學們一起通過各種形式抗議軍警暴行,鼓動商界罷市、工人罷工,聲援學生運動。湖北當局懾於羣眾運動的迅猛發展,被迫釋放了慘案中被捕的學生,公葬死難學生並優撫其家屬,賠償慘案造成的全部損失。武漢地區的學生反帝愛國鬥爭取得了最終的勝利,也使宛希儼經受了一場鬥爭的洗禮,他由此發現“全國人民之大團結”才能“為大規模之運動”,逐漸認識到無產階級的偉大力量。 [2] 
1920年春,宛希儼加入林育南、謝遠定、李書渠等人發起的健學會。5月,他與陳學渭等人發起成立了以“本互助的精神,切實做人和研究適用的學術為宗旨”的進步社團——武昌人社。健學會和人社都是在惲代英首倡的互助社影響下成立的小團體。10月,惲代英親自參加健學會,與會員一道閲讀進步書刊。宛希儼受惲代英、林育南等人的影響,逐漸接受社會主義思想,並開始閲讀有關理論書籍。其中,惲代英送與他的《共產主義ABC》,宛希儼愛不釋手,常常廢寢忘食地反覆閲讀。通過學習,宛希儼心裏長期存在的一些疑問,漸漸地找到了答案。
1921年9月,宛希儼考入南京東南大學。在這裏,他更加勤奮而系統地學習馬克思主義學説,思想認識有了很大提升。1922年5月,宛希儼加入了社會主義青年團,1923年7月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並被選為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南京地方執行委員會委員。後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他以個人身份加入了中國國民黨,並於次年參與協助建立國民黨南京區黨部,兼任第一區黨部常委。這一時期,由於宛希儼等人的努力,南京國共兩黨在許多重要活動中都實現了合作。 [1] 
宛希儼還利用寒暑假回鄉探親機會,與旅滬、旅寧的黃梅縣同學吳致民、熊映楚、王一飛、李子芬等人發起建立黃梅平民教育促進會、少年黃梅學會,組織羣眾、進步青年學習革命理論,同時籌建黃梅黨團組織,領導開展羣眾運動和反霸鬥爭。1924年5月,中共黃梅縣委成立,宛希儼兼任縣委宣傳部部長。在縣委的領導下,黃梅縣的農運、青運迅速蓬勃開展。1925年初,中共南京小組分為中共南京支部和中共浦口支部,同屬中共上海地委領導。宛希儼任南京支部書記,主持南京黨組織的工作。8月,國民黨江蘇省黨部在上海正式成立,宛希儼當選為執行委員兼青年部部長。 [3] 
1925年5月,“五卅”反帝愛國運動在上海爆發,當時正在上海的宛希儼親身經歷了這場鬥爭。他回到南京後,立即向東南大學學生會作了報告,旋即奔走於南京各學校,籌備召開全市學生大會,聲援“五卅”運動。6月3日上午,南京各界萬餘人在公共體育場集會。會上,宛希儼報告了上海“五卅”慘案經過,號召各界同胞一致奮起,積極聲援。會後,各校學生手執小旗、臂纏黑紗,上街遊行示威,一路上呼口號、散傳單,聲勢浩大。到達下關時,正值英商和記蛋廠工人下班,宛希儼當即派學生攔住工廠大門向工人作演講。在學生們的宣傳下,次日上午,和記蛋廠工人集體罷工。 [1-2] 
此後,宛希儼和曹壯父、吳致民等人以東南大學學生會的名義,常駐下關指揮罷工運動。為使鬥爭進一步深入,他們把政治罷工和爭取改善工人生活條件的切身利益結合起來,向買辦資產階級提出增加工資待遇等13項復工條件,並在下關大舞台成立工會,組織動員全市30萬工人蔘加大罷工。面對英方鎮壓,宛希儼等4人出任調查委員,撰寫《南京和記案調查報告》,刊登在上海《民國日報》上,嚴正駁斥了英帝國主義的狡辯。 [3] 
1925年11月3日,全國學生總會在北京舉行全國臨時代表大會,反對帝國主義與北洋軍閥政府密謀的關税會議。宛希儼代表南京學生前往出席,被推選為審查委員會委員,並代表大會授權在記者招待會上報告此次學生會議對時局問題的看法。他的講話義正詞嚴,説服力強,給全體與會記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年底,宛希儼赴廣州,出席1926年1月1日召開的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後,被國民黨中央宣傳部調至武漢工作。 [2] 

宛希儼巧做黨的喉舌

回到武漢後,宛希儼受命協助中共武漢地委委員董必武創辦《楚光日報》,並任主編。
《楚光日報》於1926年3月24日正式創刊,是在中共武漢地委的實際領導下以民間報紙名義公開發行的四開日報。社址最初設在錦春裏2號(今漢口銘新街3號)。《楚光日報》由董必武以“郭炯堂”的化名創辦,名義上是國民黨湖北省黨部的機關報,但因其主編宛希儼和工作人員龔孟賢、劉竹賢、祖山竹、秦君俠都是共產黨員,所以實為湖北共產黨組織創辦的第一份日報。北伐軍進入武漢以前,該報以“灰色面目”出現,慎重而巧妙地反映中國共產黨的主張。北伐軍進駐武漢以後,該報先成為國民黨“中央黨部所轄之報紙”,後才明確為國民黨漢口特別市黨部的大型日報,實際是共產黨的喉舌。 [2] 
董必武十分器重宛希儼,事無鉅細,均與之商討,更將辦報的重任委託於他。由於當時的湖北還處在北洋軍閥的統治之下,若在報紙上宣傳馬克思主義,就會遭到查禁。董必武告訴宛希儼,《楚光日報》開始不要辦得太紅、太革命,先讓報紙站住腳跟,取得陣地,然後一步步發展。宛希儼根據董必武辦報的指導思想,報紙創刊初期,其評論的色彩並不濃重;而取得合法地位後,則開始大量報道工人運動、農民運動的消息,不斷揭露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並宣傳共產黨的主張及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思想。宛希儼還常常深入工人、農民和學生中,及時瞭解他們的生活狀況和思想動態,並親筆撰寫反映羣眾鬥爭的報道文章,或在社會新聞版上經常刊登有關消息。6月9日,該報頭版頭條刊登了“漢口各界漢案週年紀念大會”啓事,以顯著位置刊出漢口“六一一”慘案(1925年6月11日,英國士兵在漢口射殺聚會羣眾,死40人,傷數十人——編者注)紀念宣傳大綱,旗幟鮮明地提出了“收回租界”“撤銷領事裁判權”“廢除一切不平等條約”“嚴懲殺人兇手”等口號。同時還在題為《再論複驗紅契與民間疾苦》的社論中揭露軍閥吳佩孚對湖北人民的橫徵暴斂和各省軍閥爭奪地盤、荼毒民生的罪行。 [2] 
《楚光日報》以其鮮明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立場和通俗易懂的文字,贏得了廣大讀者的歡迎,日銷售量一度高達7000餘份;同時也引起了湖北當局的注意。1926年7月和8月,《楚光日報》兩次被漢口警察廳查封,宛希儼和編輯夏綺被拘捕,後經營救出獄,報紙被迫停刊。10月,北伐軍佔領武昌後,《楚光日報》移交國民黨漢口特別市黨部主辦,直至1927年汪精衞叛變後最終停刊。 [2] 
北伐戰爭高潮到來前夕,宛希儼按照中共中央關於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相關部署,籌備召開了國民黨漢口特別市第一次代表大會和第二次代表大會。宛希儼是兩次大會主席團的執行主席,會上均被選為國民黨漢口市黨部執行委員、常委兼宣傳部部長。 [2] 
北伐軍佔領武漢三鎮後,國民黨中央黨部和國民政府開始分批從廣州遷往武漢。為適應形勢需要,中共中央秘書廳、中央組織部、中央軍委等機關也由上海遷到武漢。11月下旬,宛希儼調至《漢口民國日報》任主編。 [2] 

宛希儼撰發檄文討蔣

《漢口民國日報》是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以國民黨中央黨部、湖北省黨部、漢口特別市黨部三家名義創辦,受中共中央直接領導的大型革命報紙。其編輯方針系由瞿秋白、蔡和森領導的中共中央宣傳部制定,由董必武主持具體工作。沈雁冰回憶稱,這份報紙“實際上直接受黨中央宣傳部的領導,是黨中央的機關報”。該報於1926年11月20日正式發刊,平時出對開3大張,遇有革命紀念活動,還加出半張特刊。其社址設在當時的武漢散生路忠信二里4號(今漢口江漢路泰寧街2號),宛希儼、高語罕和沈雁冰先後擔任總編。當時,全報社不過20餘人,絕大多數都是共產黨員。 [2] 
《漢口民國日報》並無專職記者,“為求題材豐富,消息靈通起見”,從上海、北京、天津、廣州、重慶等地聘請業餘兼職通訊員撰稿,或由有關單位直接供稿。從內容看,《漢口民國日報》公開宣傳中國共產黨的主張、綱領和政策,揭露帝國主義、封建軍閥和土豪劣紳的罪惡,揭發和批判國民黨右派破壞統一戰線、破壞革命事業的陰謀活動,並以大量篇幅發表國內外革命運動的消息,特別是農民運動、工人運動以及青、婦、學、商各界革命活動的消息;報道北伐戰爭勝利的喜訊以及國民革命軍進入長江、黃河流域後武漢風起雲湧的大好革命形勢;宣傳農講所為革命培養幹部的典型事例。 [2] 
1927年1月3日,英帝國主義在漢口租界調水兵上岸武力驅趕集會羣眾,造成“一三”慘案。慘案發生後,宛希儼等人一面以國民黨漢口特別市黨部代表的身份出面交涉,一面則在《漢口民國日報》上連篇披露慘案真相,報道武漢及湖北全省人民羣眾抗議活動的消息,並奮筆疾書了社論《收回租界問題》。 [2] 
而就在同日,蔣介石乘國民政府第二批成員到達南昌之機,召開了國民黨中央執委會政治會議第六次臨時會議,背棄廣州原議,提出將國民政府搬到南昌,以便於他對國民政府進行控制。面對蔣介石叛變革命的陰謀,《漢口民國日報》發表了宛希儼署名的社論《要求中央黨部國民政府立即遷鄂》《現在大家應該注意的是什麼?》等文章,揭露並批判蔣介石違抗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關於遷都武漢的決定,擅自主張遷都南昌、欲將國民黨中央和政府置於其北伐軍總司令部控制之下、叛變革命進行分共的陰謀活動,指出其對革命運動的危險性,提出了鬥爭任務是要促進黨的統一、軍事的統一,由黨指揮軍隊。同時還指出,國民黨內的矛盾,不是國民黨與共產黨的問題,而是國民黨自身的矛盾問題,與其造謠説國民黨“共產化”,不如説共產黨“國民黨化”,如果國民黨丟棄民主化、革命化的使命,丟離社會主要基礎農工,無異於宣告自己死亡。不僅如此,1927年3月19日,他以《蔣介石竟反對恢復黨權》為標題,詳細報道南京市國民黨黨部被無理宣佈解散,九江市黨部、市總工會被武裝搗毀,4位負責人被慘殺的反動暴行,指名抨擊蔣介石。27日,宛希儼在《漢口民國日報》發表社論,首次公開提出“打倒蔣介石”的口號。郭沫若在南昌所寫的討蔣檄文《請看今日之蔣介石》,也被宛希儼拿到《漢口民國日報》上發表。 [2] 
批蔣之外,羣眾運動也是《漢口民國日報》關注的重點。3月,由毛澤東在武昌都府堤撰寫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開始在武漢陸續發表。宛希儼以《湖南農村鬥爭內容之分析》為題,於1927年3月4日和5日在《漢口民國日報》上連續發表毛澤東的報告。為突出農民鬥爭的意義,宛希儼在發表這篇報告時,特意加了一個副標題“為封建勢力與民主勢力之消長”。報告發表後對當時的農民運動起了極大的指導與推動作用。 [2] 
4月,宛希儼被調至武漢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任機要科長,協助秘書長林祖涵展開工作。不久,汪精衞發動反革命政變。為此,中共中央在武漢召開緊急會議,分析國內外的嚴重局勢,決定到南昌組織武裝起義。宛希儼服從革命需要,投筆從戎。他奉命為起義做準備工作:一方面指示各級工作人員轉入地下活動,一方面整理文件,清理槍支彈藥。直到接到周恩來的指示後,他才與愛人黃慕蘭和部分中央機關工作人員一起,攜帶着文件和部分武器,搭乘去九江的船隻,離開了武漢。 [2] 

宛希儼戰鬥到最後

船抵九江後,宛希儼因病在廬山住了幾天,於1927年7月27日到達南昌。陳潭秋向他傳達了黨中央的決定,即陳潭秋任中共江西省委書記,宛希儼任省委常委兼宣傳部部長。28日,領導南昌起義的中共前敵委員會派劉伯承、聶榮臻來到小校場三益巷(今陳家井6號),同中共江西省委宛希儼、黃道等人舉行秘密聯席會議,商討有關武裝起義的問題。劉伯承、聶榮臻在會上傳達了前委在南昌舉行武裝起義的行動計劃,希望省委做好工作,組織羣眾配合起義。宛希儼、黃道代表江西省委表示:一定發動羣眾,堅決支援起義部隊,配合鬥爭,保證起義順利進行。 [2] 
會後,中共江西省委在松柏巷女子中學召開了省、市黨團員骨幹分子會議。宛希儼代表省委在會上作動員報告,他説:“蔣介石、汪精衞先後叛變革命,大革命失敗了,我們共產黨人和革命羣眾到處慘遭屠殺。但是,革命者是殺不絕的。這次賀龍、葉挺部隊集中到南昌,要在南昌舉行武裝起義,這是黨中央決定的,前委具體佈置的。我們黨員和革命團體要做好配合起義的準備,保證起義勝利。”宛希儼最後要求大家回去立即行動起來,但要嚴格保守秘密,嚴防敵人破壞。此後,各級組織紛紛召開相應會議,為配合武裝起義做好準備。起義前夕,根據黨的決定,陳潭秋、宛希儼等江西省委領導成員轉入地下鬥爭,不公開參加起義。 [2] 
8月1日,南昌起義的槍聲打響,並取得勝利。5日,起義軍撤離南昌,國民黨反動派瘋狂反撲,朱培德部明令封城,大肆搜捕屠殺革命者,全城籠罩在白色恐怖之中。陳潭秋、宛希儼等省委領導繼續留在南昌,巧妙隱蔽身份,堅持地下鬥爭。當時,中共江西省委機關設在南昌一家姓徐的醬園店中,店主徐老夫婦的兒子、媳婦都是共產黨員。陳潭秋化名徐國棟,公開身份為這家店鋪的二老闆;宛希儼則化名徐國樑,扮作小店員。如遇國民黨警察、特務來店盤查,全由陳潭秋和宛希儼應付,他們對答如流,沒有引起軍警們的懷疑。 [2] 
在這段時期,宛希儼的主要任務,是和陳潭秋等恢復中共江西省委和各級黨組織。在白色恐怖下,宛希儼無所畏懼,繼續開展工作。他根據中共中央“八七”會議的精神,為省委起草文件,並通過秘密交通送到各地黨組織負責人手裏。宛希儼還編寫了《如何做艱苦細緻的秘密工作》的小冊子,闡述了保密與安全紀律的重要性,規定了秘密工作的要求和開展地下鬥爭的條件,並親自到一些秘密聯絡點,挑選並培訓人員開展地下工作,這些對於指導當時的地下鬥爭起到了很大作用。此外,他還將全國各地秋收暴動的勝利消息編成小冊子,下發到基層,使在極端困難條件下堅持鬥爭的同志們受到極大鼓舞。在大家的努力下,他們不僅與南昌城內的秘密機關有聯繫,還與方誌敏所在的中共贛東北特委、贛西南特委以及井岡山前委都保持了聯繫。在當時險惡的環境中,省委機關安然無恙,工作從未停止。 [2] 
1928年2月,為了進一步發動農民武裝暴動,中共江西省委將全省黨組織劃分為贛東、贛南、贛西、贛北4個特委,宛希儼奉命到贛南兼任中共贛南特委書記。2月13日啓程前,他來到醫院,向剛剛生產結束的妻子黃慕蘭告別。他們在《漢口民國日報》工作時相識,兩人志同道合,經董必武介紹於1926年冬在武漢結婚。來江西后,黃慕蘭任省委秘書兼交通員。而如今,這對革命伴侶即將分離,宛希儼告訴妻子:“我奉中共中央指示,調到贛南特委工作,如果此行順利,就來接你們母子上山;如有萬一,你要服從黨的安排,把孩子送回黃梅老家,交給祖父祖母撫養,長大成人好繼續革命。” [2] 
宛希儼到贛南以後,通過一系列艱苦細緻的工作,終於建立起了贛南地區的革命武裝,大餘、于都、信豐、萬安等地先後爆發了農民暴動。對此,國民黨反動派一方面調動大批軍隊進行鎮壓,一方面指使警察、特務在贛州城內進行搜查。3月下旬,中共贛南特委機關遭到破壞,宛希儼等20多名黨員領導幹部不幸被捕。 [2] 
在獄中,宛希儼嚴詞拒絕了敵人的利誘勸降,經受了種種酷刑折磨,保持了一名共產黨人堅貞不屈的崇高氣節。1928年4月4日,宛希儼在贛州城內衞府裏英勇就義,年僅25歲。 [2] 

宛希儼革命歷程

宛希儼,字畏如,筆名斯年,1903年2月10日出生於湖北省黃梅縣獨山宛大屋。父親宛瑤峯是前清廩生,以教書為生,思想比較開明。宛希儼自幼隨父攻讀,1917年考入武昌啓黃中學,並任學生會主席。五四運動時期,他組織同學積極參加武漢和黃梅的學生運動,走上街頭,喚起民眾,共同反對賣國賊。他還加入林育南、謝遠定、李書渠等人發起的“健學會”,並與陳學渭等發起成立“武昌人”社,經常與惲代英、林育南等人一起活動,閲讀進步書刊,討論社會問題……在他們的影響下,逐漸接受社會主義思想。
1921年秋,宛希儼考入南京東南大學,結識江南一批革命青年,加入馬克思主義研究會,共同研讀馬克思主義著作。1922年5月,他在南京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1923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10月,與謝遠定、沈澤民同被選為團南京地方執行委員會委員。1925年初,中共南京黨支部建立,宛希儼被選為支部書記。
為執行中國共產黨的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關於《國民運動及國民黨問題》的決議案,宛希儼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組建國民黨南京區黨部,並任第一區常委。後來國民黨南京區黨部改為市黨部,宛希儼改任國民黨江蘇省執行委員兼青年部長。從這時起,宛希儼初露鋒芒,成為南京學生運動和工人運動的中心人物。
宛希儼性機敏,善辭令,富有演説才能,常代表南京學聯出席全國學生總會。為反對“學潮派”復古思想,他常在報刊上發表文章,針對這一派別的反動傾向進行猛烈攻擊,影響很大。繼而他又參加反對國家主義派的鬥爭。一次,東南大學舉行辯論會,討論社會主義和國家主義哪一種最適合中國國情,宛希儼上台發言,説理透徹,辭鋒鋭利,駁得國家主義派無言以對,使社會主義派獲得勝利。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逝世。22日,南京全市舉行追悼孫中山先生籌備會,宛希儼擔任主席,4月21日、22日,全市10萬人參加追悼孫中山先生活動,惲代英、何香凝、楊杏佛被邀請在大會上演講。由於宣傳工作做得好,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追悼會開得很成功。追悼會上,印發紀念冊,宛希儼主張將《嚮導》週刊上一文轉載,臨時印刷,被國民黨右派抽掉,反覆交涉,幾至決裂。通過宛希儼巧妙安排,由一位同志改頭換面,另作一文,達到了刊登目的。
1925年5月,上海爆發了五卅反帝愛國運動。宛希儼在上海目睹詳情回南京後,召開了黨團員會議。在黨團組織領導下,東南大學學生首先通電聲援,並上街遊行演講,向政府要求嚴重交涉。宛希儼旋即奔赴南京各學校,組織召開全市學生大會。
6月3日,全市大中學校師生,各界愛國團體共三萬餘人集會聲援,由宛希儼擔任主席。他詳細地報告了上海五卅慘案經過,號召各界同胞一致奮起,聲援上海被害同胞,對英、日帝國主義實行經濟絕交。會後,列隊遊行。接着成立南京學界上海慘案後援會,組織募捐團募捐。4日,宛希儼等組織萬餘羣眾在東南大學集合,赴英、日領事署示威,去下關一帶遊行;向英商和記洋行工人演講,號召罷工。
6月5日,南京市正式成立工會,領導全市30萬工人大罷工。此時,洋行大班馬嘉德、二班伯克對工人運動進行百般破壞,用洋錢收買工人,組織工頭搗亂,宛希儼為鼓動工人與洋行大班二班進行不屈不撓的鬥爭,他跨上講台演説,他説:“大家看到我們工會的力量了吧?一個工人沒有參加工會之前,好像一滴水很容易被烈日曬幹,參加了工會,組織起來,就像無數的水珠匯成了大河,永遠不會乾涸。什麼走狗流氓,什麼封建軍閥,什麼帝國主義,都擋不住我們工人運動的滾滾洪流……。”他的講演,鼓舞了到會人員鬥爭,卻刺痛了敵人的心。敵人暗中使用流氓行刺,宛希儼幾遭不測。
和記洋行工人罷工堅持42天,洋行老闆不得不答應接受工人提出的要求。但等工人復工後,洋行老闆又突然宣佈停產,裁減工人。工人不服,英商調來海軍陸戰隊會同印度巡捕房開槍鎮壓,26個工人受傷,造成南京慘案。宛希儼等四人,出任調查委員,寫出《南京和記案調查報告》,刊登上海《民國日報》上,嚴正駁斥了洋行老闆和英艦艦長的狡辯。
11月3日,全國學生總會在北京舉行全國臨時代表大會,反對關税會議,反對北洋軍閥政府。宛希儼代表南京學生前往出席。大會授權他舉行記者招待會,報告大會對時局問題的看法。宛希儼説:“關税會議明明是‘五卅’以後的帝國主義對中國進攻的一種新方式,是變形的侵略;我們應該喚起民眾,力爭關税自主,反對關税會議。”“對於這次反奉戰爭,我們應當採取的態度是:促成反奉的聯合戰線;同時注意防止直係軍閥的再起。”他的講話,觀點鮮明,邏輯嚴密,説理透徹,受到全體與會記者的歡迎。
1927年春,宛希儼調任中共漢口地委宣傳部長,協助董必武創辦《楚光日報》。《楚光日報》是國民黨湖北省黨部的機關報,於1926年3月24日創刊,董必武化名任經理,宛希儼擔任主編,工作人員都是共產黨員。
《楚光日報》一問世,就以獨特的內容、新穎的編排形式和通俗活潑的語言,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在當時武漢的大小報紙中獨樹一幟,在勞動人民和知識青年中擁有大量的讀者,成為一份非常受人歡迎的報紙,發行量創武漢報紙的最高紀錄。
《楚光日報》全部編輯人員只有三人,宛希儼雖是主編,但撰稿、編輯、校對、發行事無鉅細,都得親自幹。他還經常到工人中去,創辦夜校,建立俱樂部,瞭解他們的疾苦。他與學生、社會青年交朋友,瞭解他們思想動態;有時步行到郊區,考察農村農民情況。
《楚光日報》公開大量地反映工人、農民、貧苦知識分子的生活,描述他們苦難,分析他們貧困原因;公開宣傳革命,號召工人、農民、學生團結起來打倒封建軍閥,武漢軍閥非常仇視《楚光日報》,查封了報社,拘捕了宛希儼。經多方營救,宛希儼被保釋出獄。在羣眾的呼聲下當局不得不同意《楚光日報》復刊。
北伐軍攻佔武漢後,《楚光日報》由國民黨漢口特別市黨部接辦,董必武開始着手籌辦全國性的大型日報——《漢口民國日報》。
1926年11月20日,《漢口民國日報》創刊,董必武擔任報社經理,宛希儼為主編。
《漢口民國日報》是中國共產黨幫助國民黨創辦的報紙,報紙的實權掌握在共產黨手裏,直接受中共中央宣傳部領導,成為中共中央喉舌。
1927年1月3日,英帝國主義製造了漢口一三慘案。慘案發生後,宛希儼在反英示威大會上激昂憤慨地説:“此次漢口慘案,絕非偶然衝突,就各方面的報告看來,都足以證明英帝國主義者顯繫有意向我革命的民眾挑釁……今日之反英,實為爭全民族之生存,實為自救,自救之道如何?首在收回英租界與對英經濟絕交”。他回報社後,奮筆疾書《收回租界問題》的社論。
1927年2月,毛澤東從湖南考察農民運動回武漢後,在國民黨湖北省黨部禮堂作農運報告,宛希儼聽後,認為這個報告對指導全國農民運動有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乘着到農講所講課的機會,徵求毛澤東的同意,將這篇光輝歷史文獻以《湖南農村鬥爭內容之分析》為題,在3月4日、5日的《漢口民國日報》上首次發表。
宛希儼利用《漢口民國日報》,對蔣介石的反共分裂行為進行了猛烈的抨擊。3月8日,宛希儼為《漢口民國日報》撰寫的社論《從我們的立場上説出來的幾句話》,對蔣介石2月5日發表在南昌《革命軍日報》上的演講詞逐條進行駁斥。3月19日,在《漢口民國日報》上,以《蔣介石竟反對恢復黨權》的大標題,詳細報道南昌市黨部被無理宣佈解散,九江市黨部、市總工會、第六軍政治部被手持刀械的流氓數百人搗毀,四位負責同志被慘殺的反動暴行,公開指名抨擊蔣介石。
為團結武漢市全市新聞記者,大力宣傳革命思想,增進輿論權威,宛希儼和鄧瘦秋、陳啓修等人發起成立武漢新聞記者聯合會,宛希儼擔任籌委會主任。1927年3月20日,聯合會正式成立,宛希儼被選為執委會負責人,將會上通過的《擁護中央全體會議恢復黨權》、《質問蔣介石摧殘革命輿論》等議決案,全文在《漢口民國日報》上發表。
宛希儼主編的《漢口民國日報》在宣傳羣眾,教育羣眾認識革命,參加革命方面,建立了卓著功勳;它在黨的鬥爭史上和革命報刊史上,留下了光輝的篇章。
1927年4月,宛希儼調武漢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任機要科長,協助林祖涵工作。
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後,宛希儼奉命到江西工作,任中共江西省委常委兼宣傳部長。
7月28日,南昌黨的前敵委員會派劉伯承、聶榮臻前來三校廠三益巷(現陳家6號)和中共江西省委宛希儼、黃道等開秘密聯席會,商討有關武裝起義的問題。劉伯承、聶榮臻在會上分析了南昌的形勢,傳達了前委在南昌舉行武裝起義的行動計劃。希望省委做好工作,組織羣眾配合這次起義。宛希儼、黃道等表示:一定發動羣眾,支援起義部隊,配合起義鬥爭,保證起義順利進行。
會後,中共江西省委在松柏巷女子中學召開了省、市黨團員活動分子會,宛希儼在會上作了動員。他指出:“蔣、汪先後叛變革命,大革命失敗了。我們共產黨人和革命羣眾到處慘遭屠殺,但是,革命者是殺不絕的。這次賀、葉部隊集中到南昌,要在南昌舉行武裝起義,這是黨中央決定的,前委具體佈置的。我們黨團員和各革命團體要作好配合起義的準備,保證起義勝利。”宛希儼最後要求大家回去立即行動起來,但要嚴格保守秘密,嚴防敵人破壞。會後各級組織,各革命團體負責人,紛紛召開了相應的會議,為配合武裝起義做好各種準備。
南昌起義前夕,陳潭秋、宛希儼等根據黨的決定轉入地下鬥爭,不公開參加起義。
1927年8月1日,黨領導了著名的南昌起義,宛希儼高呼:我們有了自己的軍隊,將來會有自己的政權。幾天之後,隨着局勢的變化,起義部隊撤出南昌,國民黨反動派捲土重來,對革命人民進行瘋狂反撲,關閉城門,在城內搜捕了整整七天。宛希儼巧妙地隱蔽了自己的身份,積極開展工作。
當時,中共江西省委機關設在南昌一家姓徐的醬園店中,店主徐老夫婦很好,他的兒子媳婦都是共產黨員。陳潭秋、宛希儼以這家老闆徐老先生侄兒名義在他家當店員。陳潭秋化名徐國棟,扮成二老闆,宛希儼化名徐國樑扮着小店員。街坊鄰居,都以為他們是來城逃避鄉里農會鬥爭的地主。這段時期,宛希儼的主要任務,是和陳潭秋共同恢復中共江西省委和各縣黨的組織,傳達中共中央的精神。
宛希儼還經常化裝下鄉,有時裝作收賬的,有時裝作賣貨的,走村串户,乘機和散在各地的黨組織保持聯繫,把省委和中共中央的指示傳達給他們。
為了宣傳八一起義的重要意義,貫徹黨的八七會議精神,發動農民組織武裝,開展土地革命鬥爭,中共江西省委將全省黨的組織劃分為贛東、贛南、贛西、贛北四個特委,宛希儼奉命到贛南特委工作,兼任特委書記。
1928年2月13日,宛希儼離開南昌時,其妻黃慕蘭正在醫院生孩子,尚未出院,他前去告別。宛希儼與黃慕蘭是在《漢口民國日報》社認識的,一個任報社總編輯,一個為報紙文藝版編輯。兩人志同道合,經董必武介紹,於1926年冬在武漢結婚。來江西后,黃慕蘭是省委秘書兼交通員。他們是革命的伴侶,“同志加夫妻”,怎能不去告別呢?宛希儼望着剛出生的嬰兒和孱弱的妻子,輕聲地説:“我奉黨中央指示,到贛南特委工作,如果此行順利,就來接你們母子上山。如有萬一,你要服從黨的安排,把孩子送回黃梅老家,交給祖父祖母撫養,長大成人好繼續革命。”
宛希儼到贛南後,通過一段艱苦的發動工作,贛南武裝力量終於建立起來了。他和同志們一起戰鬥在贛南的羣山峻嶺之中,帶領農民抗租抗税,在大埠、于都、信豐、萬安等縣舉行了一系列的農民暴動……農民運動的興起,引來了反動勢力的瘋狂鎮壓。中共贛南特委機關在敵人的一次大肆搜捕中遭到破壞,宛希儼不幸被捕。1928年4月4日宛希儼犧牲於贛州城內衞府裏,時年25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為了紀念宛希儼烈士,黃梅縣縣政府撥專款在他的家鄉修建宛希儼烈士紀念館,興建希儼小學。 [4] 

宛希儼革命伴侶

宛希儼妻子黃慕蘭 宛希儼妻子黃慕蘭
逃離包辦婚姻的黃慕蘭,決心以革命志士秋瑾為榜樣。北伐前夕,她毅然剪掉長髮,在漢口投奔宋慶齡、何香凝領導下的婦女運動,擔任了漢口婦女部的部長。這位19歲的婦女運動領袖,不僅人長得漂亮,顧盼生輝,而且有文化、交際廣,有魄力,活動能力強,在武漢三鎮很出名。很多優秀男士都對她展開了追求。郭沫若把她化身為長篇小説《騎士》中的女主人公金佩秋。據説茅盾寫《蝕》也借鑑過她的故事。 [1] 
1927年三八節當天,黃慕蘭與中共中央機關報《民國日報》主編、中共中央軍委機要處主任秘書和警衞團政治指導員宛希儼結婚。他們沒有婚禮儀式,結婚的消息由董必武在一次會議上宣佈,只是在報上登了簡單的結婚啓事,表示公開否定過去的包辦婚姻 [1] 
1927年風雲多變。國民黨“分共”、寧漢分裂、寧漢合流,南昌起義,接踵發生。國共分裂之後,宛、黃夫婦被命令轉入地下工作,用米湯在《聖經》中密寫文件、去小旅館對接頭暗號…… 至此,黃慕蘭開始了另一種不同凡響的“潛伏”人生。 [1] 
1928年,兒子出生才三天,丈夫宛希儼就被調往贛西南領導土地革命和武裝鬥爭,4個月之後即犧牲。直到7個月後,黃慕蘭才在無意之間獲悉丈夫犧牲的消息。“希儼犧牲時才滿26歲,這是我生命遭受到的最嚴重的打擊,這麼一個年輕充滿活力的生命從此消失了,他的音容笑貌和往日對我的關愛與幫助,時時在我心頭湧現。我只有忍痛節哀,更加發憤地努力工作和學習,以在革命實踐中的奉獻繼續完成他未競的事業,來報答他對我的恩情,告慰他的在天之靈。” 多年以後,白髮蒼蒼的黃慕蘭,在自傳中寫到希儼,依舊悲從心湧 [1] 
1928年12月,黃慕蘭接到地下黨組織調令,秘密前往上海任中央委員會機要秘書,成為中央特科成員。赴命之前,她強忍着喪夫別子的巨大哀傷,把剛斷奶的兒子送回宛希儼的父母家撫養。 [1] 

宛希儼人物紀念

黃梅是革命老區、紅十五軍誕生地。據不完全統計,在歷次革命鬥爭中,全縣為革命犧牲的幹部羣眾達2.5萬餘人,湧現出了李子芬、宛希儼、宛希先、吳鐵漢、鄧雅聲、沈建華、熊映楚等一大批革命先烈,全縣在冊烈士達3758人。
我縣圍繞“褒揚烈士、教育羣眾”的主旨,不斷加強零散革命先烈紀念設施的修繕和集中管護工作。2012年以來先後投入280餘萬元,維修改造和重建了柳林烈士陵園、鄧雅聲烈士紀念地、宛希儼宛希先烈士陵園、烏珠尖抗日烈士墓、吳鐵漢烈士墓、松林山烈士陵園、沈建華烈士紀念碑等7處零散紀念設施。2013年至今,又投入300萬元新建了黃梅革命英烈園,遷葬了近600座散葬烈士墓,實現了將分散在全縣各地的散葬烈士墓進行集中遷葬、集中管護的目標,也使200餘位長年存放在縣烈士紀念館的烈士忠骨得以入土為安,為祭奠革命先烈、弘揚革命精神提供了重要場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