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上海工人三次武裝起義

鎖定
隨着北伐戰爭的勝利進軍,五卅運動後暫處低潮的上海工人運動重新高漲起來。為以實際行動迎接北伐軍進軍上海,建立代表民意的新上海市民政府,1926年秋至1927年春,中共中央和上海區委發動組織上海工人,連續舉行了三次武裝起義。1926年10月24日,舉行第一次武裝起義,但由於倉促發動很快遭到失敗。中共中央和上海區委總結第一次起義失敗的教訓,利用1927年2月北伐軍佔領杭州的大好形勢,舉行第二次起義。但由於海軍配合起義的計劃泄露,且上海附近的白崇禧部隊拒絕援助,起義被鎮壓。隨即中共中央和上海區委着手準備第三次武裝起義。首先決定聯合組成起義最高指揮機關—特別委員會,由陳獨秀、羅亦農、趙世炎、周恩來出任委員,起義總指揮由周恩來擔任。1927年2月26日,特別委員會會議決定在總同盟罷工基礎上進行武裝暴動。經過周密準備,如組建武裝工人糾察隊,進行秘密的軍事訓練,在市民中開展廣泛政治動員,召開市民代表會議等。3月21日,上海工人總同盟罷工,並隨即轉為武裝起義。經過30個小時英勇戰鬥,共殲敵5000餘人,繳獲5000多槍支等大量武器彈藥,第三次武裝起義取得成功。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的勝利,是大革命時期中國工人運動的一個壯舉,也是北伐戰爭時期工人運動發展的最高峯,為在中國開展城市武裝鬥爭作了大膽的嘗試。 [1] 
參考資料
  • 1.    中國中共黨史學會編.中國共產黨歷史系列辭典:中共黨史出版社、黨建讀物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