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馬昊

(明朝官員)

鎖定
馬 昊(1465~1534),本姓鄒,字宗大,號東溪,寧夏(今寧夏銀川)人,祖籍江蘇句容,戰國著名思想家鄒衍之後,明朝官員。
明朝弘治十二年(1499年)進士,官至資善大夫都察院右都御史
本    名
馬昊
別    名
鄒昊
宗大
東溪
所處時代
明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寧夏
出生日期
1465年
逝世日期
1534年
主要成就
平定方四起義、曹甫起義、廖麻子起義

馬昊人物生平

馬昊早期經歷

馬昊幼與羣兒戲,端坐高踞,指示方略,觀勝以為樂,長者異之。
十六歲,喪父,家道中落,馬昊抄書為業供養母親,見千户優待秀才,説:“秀才亦人,爾我奚弗若彼哉。”於是跟隨周生讀書,家貧夜無燈油,於是借廟中燈讀之。周生言於巡撫賈公,賈公嘉其志,給燈油紙筆,後選為衞學生。陳福慶奇之,以女妻之。

馬昊治理有方

弘治八年(1495年)中舉人。弘治十二年(1499年)登進士,授行人,得到時在兵部馬文升的器重,數訪邊事。
正德三年(1508),任江西道監察御史巡按山西。升山東按察司僉事,因忤逆宦官劉瑾而被降到真定府(今河北正定推官。境內數有盜,馬昊教吏士習射,廣設方略,平定盜賊。再坐累貶謫開州判官。真定吏民伏闕請留,乃免。

馬昊平定蜀亂

正德六年(1511),馬昊改任四川按察司僉事。馬昊長身驍捷,善騎射,知兵法。這時,省內有方四起義曹甫起義等多股農民起義軍,總制洪鐘四川巡撫林俊剿辦不力,全省形勢日益嚴峻。馬昊至,閲所部,笑着説:“將不知兵,其何以戰?”因此決定選擇健卒一千人,編為若干分隊,各隊設隊長,分領訓練。就在這時,曹甫圍攻江津(今屬重慶),馬昊隨同林俊馳援,一舉大敗農民軍,“俘斬及焚死者二千餘人”,使曹甫從此一蹶不振。
正德七年(1512),方四攻陷江津,破綦江,圍攻川東重鎮重慶。在緊要關頭,馬昊僅率百騎,連夜舉火奔襲敵營,農民軍以為天兵降臨,在這突如其來的打擊下,不戰自潰。天亮以後,農民軍設伏妄圖報復官兵,虛張左方,伏兵其右,誘馬昊入套。而馬昊則將計就計,表面上以“正兵當左,身率百騎搗其伏,伏潰,趨左,左亦潰”。方四奔婺川(今貴州務川),與曹甫相攻,眾遂散,方四被明軍俘獲。馬昊在鎮壓過程中立了大功,升川東道兵備副使。馬昊與總兵官楊宏擊敗曹甫
曹甫投降,餘黨廖麻子又乘機收攏殘部再度起事,連陷銅梁榮昌,四川再度告急。此時洪鐘已被召還,新任巡撫高崇熙膽小怕事,主張招撫。廖麻子假裝接受招撫,高崇熙撤出諸軍,並讓出開州的臨江市(今臨江鎮)碼頭一帶地方,時間為三年。為了讓農民軍放心,還派一副使張敏前往同駐彈壓,實際上是充當人質。馬昊堅決反對這一極端錯誤的做法,認為臨江市地據川楚襟喉,西扼重慶、敍州,東連湖北襄陽,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如果用以“資賊”,將後患無窮。但巡撫貪生怕死,只顧保全個人官位,並不考慮守土之責,對於馬的反對置之不理。馬昊無奈,只能在自己的職權範圍內,加緊練兵,嚴密佈防,以備不測。
正德八年(1513),得到喘息機會的農民軍,果然殺張敏再舉反旗。朝廷處分了高崇熙,同時升馬昊為右僉都御史,接任四川巡撫,並任命彭澤為總督軍務大臣,與馬昊一起承擔川省剿辦事宜。實際上馬昊已早有準備,立即率領他親手訓練的精兵五千人馬,先在中江重創農民軍,解除了成都的危局。廖麻子本人僅率殘部敗逃劍州(今四川劍閣),被遊擊閻勳追斬於陣。然而農民軍餘部又推舉喻思俸為新首領,表面上向總兵官陳珣投降於富村,暗中卻偷度長江,乘北岸官軍不備,襲殺都指揮姚震,逃入大巴山老巢。不久出走大安鎮,陳珣不敢前。而陝西兵被擊潰,起義軍於是越寧羌,犯略陽。陳珣軍鼓譟,起義軍夜走,度廣元,為官軍所遏,還至通州(今四川達州)、巴州招集餘黨。諸將稱病不擊賊,詔逮陳珣,且讓馬昊。馬昊乃與彭澤督諸軍,獲喻思俸於西鄉山中,復平內江叛賊駱松祥。至此,四川全省亂局平定,馬昊因功進副都御史

馬昊平叛西南

正德十年(1515年),亦不剌入侵松藩,番人磨讓六少等乘機作亂,作為嚮導,川西大震。張昊招土番為內應,發兵掩擊之。千户張倫等夜率熟番攻破叛軍,俘獲磨讓六少,亦不剌遁去。馬昊以松潘地險阻,番人往往邀劫饋運,乃督參將張傑等修築牆柵,自三舍堡至風洞關,凡五十里。賜敕褒之。
烏蒙(今雲南昭通)、芒部二府接壤的筠連(今屬四川)、珙縣(今屬四川)等處的千里山區,諸蠻僰人子、羿子、仲家子、苗子、倮、佫等雜居其中。僰人子普法惡,通漢語,曉符錄。妄言彌勒出世,自稱蠻王,煽動諸夷作亂。流民謝文禮、謝文義應之。都指揮杜琮戰敗,謝文義奪其甲冑。
正德十二年(1517年),馬昊親率指揮曹昱部進山圍剿。他相度山形、地勢,絕敵水源,一戰而收全功,普法惡中流矢死。論功再進右都御史,蔭子馬夢鶴錦衣衞百户

馬昊晚節不保

馬昊自恃“有才氣、能應變,揮霍自喜,所向輒有功”,而產生驕傲自大的官場習氣,一心追求名位利祿而“鋭意立功名”。亦不剌遁走,馬昊移兵攻小東路番寨未下,茂州(今四川茂縣)羣蠻害怕入侵,於是糾集生苗圍城堡。參將芮錫等討之,兵敗,指揮龐昇等皆死。又曾遣副總兵張傑、副使吳澧擊松潘南北二路番,不利,亡軍士三千餘人,匿而不報。普法惡平定後,不置戍守,於是班師。請改高縣為州,設長吏,增高、珙、筠連田租千八百石,令指揮魏武度田奪降人業給之軍民。而珙縣知縣步梁窺馬昊意,誘殺降人阿尚。杜琮以亡胄故,怨恨謝文義,悄悄使人購其頭。於是謝文義乘羣蠻怨,煽動叛亂,高縣、慶符失陷。杜琮率兵御之,又敗,死傷七百人。自黎州雅州以西,天全六番相繼叛亂。南京給事中孫懋巡按御史盧雍、黎龍等先後參劾馬昊。
正德十四年(1519年),將馬昊押送京師問罪,但行至河南境,他自稱有病,請求回家治養。明武宗看在他過去功勞的份上,以寬大為懷,準其要求,遂中途返回故里。
明世宗繼位,追究馬昊前過,又被重新逮捕問罪,但仍寬大處理,只是“尋削籍歸”。楊一清胡世寧推薦他復出,但被桂萼所駁而止。家居長安,自號東溪居士。
嘉靖七年(1529),上書複姓,得到批准。
嘉靖十三年(1534),去世,年七十歲。 [1-2] 

馬昊人物評價

彭澤:早用馬公,蜀平久矣。
明史》:有才氣、能應變,揮霍自喜,所向輒有功。

馬昊家族成員

曾祖:鄒保保,洪武二十三年(1390)解馬長於寧夏,從馬姓。
曾祖母:鈕氏
祖父:馬豫
祖母:周氏
父:馬俊
母:劉氏
生母:楊氏
子:馬夢鶴,蔭錦衣衞百户
子:馬夢陽,蔭國子生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