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珙縣

鎖定
珙縣,四川省宜賓市轄縣,位於宜賓市境南部、四川盆地南緣,處於川、滇、黔三省結合部,東經104°38′~105°02′、北緯27°53′~28°31′之間,屬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區,春早冬暖,濕度偏大,幅員面積1149.5平方千米。 [13]  [17]  截至2022年末,珙縣常住人口為32.9萬人。 [12]  截至2023年6月,珙縣轄10個鎮、3個鄉, [23]  珙縣人民政府駐巡場鎮濱河西街南一段190號。 [24] 
珙縣歷史悠久,從出土的新石器時代“石斧”分析,在殷商或者更早時期珙縣地界就有人類活動。先秦時期,珙縣是“僰侯國”的中心區域。大夏明玉珍天統元年(1362年)改為珙州,是珙縣建置州縣之始。明洪武四年(1371年)降州為珙縣。1949年,屬宜賓轄縣。珙縣因自秦以來是滇川的必經要衝和境內的“千古之謎”僰人懸棺而素有“神韻僰都、咽喉重鎮”之稱。境內有省級風景名勝蜀南温泉,A級旅遊景區:龍茶花海、鹿鳴茶海景區、石板溪娃娃魚生態園等。 [7]  [17]  [39-40] 
2022年,珙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06.15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3.7%。 [12] 
中文名
珙縣
外文名
Gong County
別    名
僰都
珙州
行政區劃代碼
511526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四川省宜賓市
地理位置
宜賓市境南部、四川盆地南緣
面    積
1149.5 km²
下轄地區
10個鎮、3個鄉
政府駐地
巡場鎮中心路19號
電話區號
0831
郵政編碼
644500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人口數量
32.9 萬(2022年末常住人口)
著名景點
僰人懸棺
僰人石堡寨羣
龍茶花海
火車站
金沙灣站巡場站
車牌代碼
川Q
地區生產總值
206.15 億元(2022年) [11] 

珙縣歷史沿革

珙縣一角 珙縣一角 [1]
珙縣歷史悠久。從出土的新石器時代“石斧”分析,在殷商或者更早時期珙縣地界就有人類活動。史料記載,先秦時期即有僰人等居住於此,屬於“僰侯國”的中心區域。
漢,為南廣縣境,據考古發現,漢初南廣縣治所在今沐灘鄉傅家壩。
唐,置鞏、薛(薩)羈縻州。
宋,為羅計。
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大夏天統元年(1362年),改下羅計長官司(今珙泉鎮)為珙州(西南有珙溪遂為州名,亦説唐置鞏州,鞏近珙)。
明洪武四年(1371年),降州為縣,名珙縣,沿襲至今。
清,為敍州府轄縣。
民國,為四川省(敍州、下川南道、永寧道、第六行政督察區等)轄縣。
1949年12月10日,珙縣解放,屬宜賓(專區、地區、市)轄縣。 [20] 

珙縣行政區劃

珙縣區劃沿革

1992年9月,珙縣撤區並鄉建鎮,設8鎮13鄉。
2006年,珙縣調整鄉鎮行政區劃:撤銷陳勝鄉,併入底洞鎮;撤銷保平鄉,併入下羅鄉;撤銷中山鄉,併入沐灘鄉;撤銷寶山鄉,併入孝兒鎮。鄉鎮行政區劃建制由21個鄉鎮(8個鎮、13個鄉)調整為17個鄉鎮(8個鎮、9個鄉)。 [21] 
2014年,撤銷下羅鄉,設立下羅鎮;撤銷曹營鄉,設立曹營鎮;撤銷沐灘鄉,設立沐灘鎮。 [22] 
2019年,撤銷仁義鄉和恆豐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孝兒鎮管轄,撤銷石碑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曹營鎮管轄,撤銷下羅鎮,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上羅鎮管轄。 [2] 

珙縣區劃詳情

截至2023年6月,珙縣轄10個鎮、3個鄉。 [23]  珙縣人民政府駐巡場鎮濱河西街南一段190號。 [24] 
鎮(鄉)
下轄區劃
文聚社區、麟泉社區、新城社區、壩底社區、官沱社區、下壩社區、荷花社區
魚竹村、紅旗村、德襪村、鳳天村、高橋村、三江村、中心村、高羅村、永福村、張永村
南井社區、新橋社區、龍祥社區、安民社區、桂花坳社區、杉木樹社區、白皎社區、清溪社區
新林村、金龍村、中壩村、鞍子村、金河村、三合村、餘箐村、塘壩村、天池村、溪尾村、白家村、汾洞村、塘坎村、興太村、德田村、芙蓉村、跳墩村
寧泰社區
龍窩村、蓮花村、通木村、中和村、中安村、燕坪村、鞏舟村、李復村、天堂村、正平村、寶山村、洪溪村、雙油村、張德村、豐田村、武林村、上洛村、中洛村、洛感村、楊義村、黃柏村、仁義村、慄香村、尖峯村、玉峯村、羅家村
聖浦社區
水竹村、羅通村、惠民村、鹽井村、頂古村、板栗村、普新村、同義村、芭蕉村、錦繡村、兩河村、陳泗村、富源村、源建村、文化村、大地村、周家村、利民村、瑞民村
榕泉社區
下羅村、汪家村、麻柳村、代家村、大民村、思源村、新合村、七星村、龍洞村、新龍村、星光村、莊稼村、石竹村、田家村、團勝村、梧桐村、秧田村、合理村、保平村、農利村、興龍村、公平村、糧壩村、石板溪村
南園社區
金光村、通達村、紅衞村、九龍村、合作村、民權村、飛躍村、麻塘壩村、先鋒村、順景村、龍泉村、翻身村
人和社區
俄塘村、火石村、泰和村、孟獲村、油嶺村、花園村、風硐村、羣益村、高臘村
花田社區
魚田村、花樹村、團聚村、青山村、和平村、四合村、長埂村、柏楊村、百花村、白玉村
新民社區
黃泥村、中山村、同樂村、新建村、共騰村、犀牛山村
鳳鳴村、鹿鳴村、龍勝村、雲新村、福寧村、曙光村、紅光村、紅衞村、飛龍村、司堡村
青龍村、隘口村、楊家村、鳳凰村
武營社區、天堂村、黃桷村、楊叉村、寨子村、王武寨村
前進社區、白仁村、幸福村、躍進村
參考資料 [23] 

珙縣地理環境

珙縣位置境域

珙縣位於宜賓市境南部、四川盆地南緣,處於川、滇、黔三省結合部,東經104°38′~105°02′、北緯27°53′~28°31′之間,北與高縣連界,距宜賓市翠屏區46千米;南與大雪山相連,距雲南省威信縣縣城69千米;西靠筠連縣,東南、東北與興文縣長寧縣連界。南北相距67.8千米,東西最寬處41.5千米。幅員面積1149.5平方千米。 [13]  [17] 

珙縣地形地貌

珙縣屬山區縣,地勢南高北低,地形為狹長形,海拔最高處1642米,是靠雲南省界的王家鎮四里坡;最低處310米,是珙泉鎮郊外的獅子灘。境內層巒疊嶂,山脊多呈鋸齒形,長崗狀;地體多由石灰岩和紫色頁岩組成,岩溶地形特徵明顯,多溶洞、漏斗、石筍、石灰岩等。丘陵和平壩面積小,以中低山地為主,有少數岩溶沖積壩,西北面有部分丘陵。平壩主要分佈在巡場、上羅、洛亥等鄉鎮,主要有青山壩、大寨壩、海棠壩、麻糖壩、上羅壩、下羅壩、巡場壩等。丘陵則分佈於珙縣。山區、丘陵、平壩的比例大體為7.5:1.5:1。 [13] 

珙縣氣候

珙縣屬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區,春早冬暖,濕度偏大。年度平均氣温18.2℃,較歷年年平均氣温17.6℃偏高0.6℃,年極端最高氣温37.8℃,較歷年極端最高氣温40.0℃偏低2.2℃;年極端最低氣温1.9℃,較歷年極端最低氣温-1.9℃偏高3.8℃;年總降水量1143.6毫米,較歷年平均降水總降水量1154.0毫米偏少1%,年日照總時數829.8小時,較歷年平均日照978.3小時偏少15%。 [13] 

珙縣水文

珙縣境內有大小溪河79條,總長638千米,呈樹枝狀布及珙縣,其中常年性河流7條,總長158.38千米。溪河流向多變,主幹流從東南流向西北貫穿縣境。主要水系南廣河和洛浦河均注入長江。 [13] 
  • 南廣河水系
南廣河珙縣境內段全長60.95千米,河寬50至150米,最深水位20米左右,灘陡流急,能通航。流域面積2553平方千米,年平均流量70.67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徑流量22.3億立方米。
南廣河流域有鄧家河、建武河、洛亥河、王家河、巡場河等五條支流。 [13] 
鄧家河:是南廣河上游的主要支流。境內流程8.5千米,河寬40至60米,通航木船。流域面積537.4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18.6立方米/秒,年平均徑流量8.86億立方米。 [13] 
建武河:境內流程4.23千米,河寬20至40米,流域面積208.9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6.62立方米/秒,年平均徑流量2.1億立方米。 [13] 
洛亥河:河流全長41.6千米,境內流程21.3千米。流域面積318.2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12.5立方米/秒,年平均徑流量3.94億立方米。 [13] 
王家河:全長18900米,河寬5至15米,流域面積66.3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2.52立方米/秒,年平均徑流量7940萬立方米。可利用落差710米,水能理論藴藏量8275千瓦,可開發水能資源2540千瓦。 [13] 
巡場河:巡場河在珙縣境內流程13.5千米,流域面積98.15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1.99立方米/秒,年平均徑流量6300萬立方米。 [13] 
  • 洛浦河水系
洛浦河珙縣段長31千米,流域面積389.51平方千米;年平均流量10.35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徑流量3.26億立方米。 [13] 

珙縣土壤

珙縣土壤母質比較複雜,有石灰岩風化物、紫色頁岩和泥岩合成風化物、黃石砂岩風化物、沿河沖積物等等,形成的土壤類型也比較多,主要有水稻土、潮土、紫色土、黃壤、石灰土、山地黃棕壤等六大類。 [20] 

珙縣自然資源

珙縣水資源

珙縣水資源總量26.17億立方米,其中縣境內水資源8.82億立方米(每平方千米產水量76.8萬立方米,人平佔有水量2574立方米),地下水儲量2.53億立方米,過境水量14.78億立方米。水力資源理論藴藏量為8.21萬千瓦,水能可開發量為3.51萬千瓦。 [19] 

珙縣生物資源

珙縣巡場高架橋 珙縣巡場高架橋
珙縣現存原始植被較少,大部分為人工植被和原始植被的次生植被。以杉樹、松樹為主的人工植被是珙縣植物的特點。共有喬木、灌木、草本等林草植物92科、210屬、420種。有經濟林木、果樹:桑樹、油桐、梔子、油茶、茶樹、漆樹、白瞞樹、檫樹、棕樹、黃柏、杜仲。竹類:毛竹、黃竹、慈竹、綿竹、雞爪竹、麻竹、甜苦竹、羅漢竹、白夾竹。灌木:映山紅、山茶、馬桑、鳥泡、鹽膚木、野薔薇、八仙花、野牡丹、懸鈎子等。草本:蕨、黑本、鐵芒箕、芭茅、草莓、絲茅等。 [19] 
珙縣境內瀕危的野生陸生動物主要有金錢豹、黑熊、野豬、山羊。珙縣野生水生動物資源比較豐富,境內主要河流南廣河、洛浦河分佈的魚類有:鯉魚、巖原鯉、鯽、小口白甲、黃顙魚、鯰魚、赤眼鱒、四川白甲、中華倒刺巴(青波)、翹嘴紅、瓣結魚、烏鱧、鱖魚(母豬殼)、蛇鮈、土鯰、中華鰟鮍(菜板魚)、青穗魚、華腺、似鮈、黃鱔、泥鰍、麻缸鰍、桃花鰺、黑尾鰺。罕見的魚類有:長吻鮠(江團肥沱)、銅魚(水蠛子)、鰻鱺(青鱔、白鱔)、南方馬口魚、棒花魚、吻鮈、稀有白甲(沙魚)、鱉(團魚)、大鯢等。 [20] 

珙縣礦產資源

縣城 夜景 縣城 夜景
珙縣境內礦產資源儲量豐富,已探明的有煤,鐵,磷,鉀,銅,鉛,鋅等礦,還有冰洲石,石英砂,耐火粘土,石灰石,水泥配料,鑄石原料等14種。頁岩氣儲量2.1萬億立方米以上、煤炭儲量12.5億噸以上、玄武岩儲量10億噸以上、高品位石英砂儲量0.5億噸以上、石灰石儲量353億噸以上。 [18-19] 

珙縣人口

珙縣人口數量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珙縣常住人口為339200人。 [6] 
截至2022年末,珙縣户籍人口總户數為13.46萬户,總人口42.66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5.27萬人,鄉村人口27.39萬人;男性人口22.13萬人,女性人口20.52萬人。全年出生人口3469人,死亡人口3861人。常住人口為32.9萬人,城鎮化率為53.3%。其中:城鎮常住人口為17.5萬人,鄉村常住人口為15.4萬人。 [12] 

珙縣民族構成

2021年,珙縣有少數民族2.27萬人,其中苗族2.16萬人、土家族226人、彝族204人、壯族147人、回族77人、布依族60人、白族40人,其他少數民族299人。 [20] 

珙縣經濟

珙縣綜述

縣城夜景
縣城夜景(3張)
2020年,珙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71.18億元,是2015年的1.9倍,年均增長7.7%。 [8] 
2021年,珙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91.47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8.2%。 [14] 
2022年,珙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06.15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3.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2.34億元,增長3.5%;第二產業增加值86.63億元,增長2.1%;第三產業增加值87.18億元,增長5.2%。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15.9%、22.8%和61.3%。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5.3:42.6:42.1調整為15.7:42.0:42.3。 [12] 
2022年,珙縣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5.45億元,增長15.8%,其中税收性收入9.09億元,增長17.4%。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支出32.26億元,增長2.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7.5%。 [12] 

珙縣第一產業

2022年,珙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6.97億元,比上年增長3.8%;農林牧漁業增加值 33.07億元,增長3.6%。農業:全年農業產值29.34億元,比上年增長3.9%。農作物總播種面積82.29萬畝,增長1.9%。糧食播種面積54.59萬畝,增長1.3%,糧食產量 18.81萬噸,下降3.6%,其中:小春糧食產量0.88萬噸,增長0.8%;大春糧食產量17.93萬噸,下降3.8%。全年經濟作物播種面積27.7萬畝,增長2.9%,其中:油料播種面積12.26萬畝,增長3.7%,產量1.57萬噸,增長6.5%;煙葉產量1877噸,增長1.2%;蔬菜播種面積12.63萬畝,增長2.5%,產量33.13萬噸,增長2.2%;茶葉產量1.1萬噸,增長2.1%;水果產量0.84萬噸,下降1.9%。林業:全年林業產值1.76億元,比上年增長16.3%。全年完成造林面積26公頃,零星植樹32萬株。全年木材產量6.7萬立方米,竹材採運47.2萬根,採集林產品1.17萬噸。牧業:全年牧業產值23.55億元,比上年增長3.3%。全年生豬出欄52.6萬頭,增長1.4%;肉牛出欄1.62萬頭,增長3.9%;羊出欄1.25萬頭,增長10.3%;家禽出欄236.91萬隻,增長1.8%;兔出欄72.66萬隻,增長8.2%。全年主要肉類總產量4.48萬噸,增長0.9%,其中:豬牛羊肉產量4.1萬噸,增長2.7%;禽蛋產量5856噸,下降5.7%;蠶繭產量11686噸,增長0.1%。生豬年末存欄數33.74萬頭,下降2.4%。漁業:全年漁業產值1.2億元,比上年增長1.5%。水產品產量5943噸,增長0.6%。農林牧漁專業及輔助性活動產值1.13億元,比上年增長8.3%。 [12] 

珙縣第二產業

珙縣 珙縣
2022年,珙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2户。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產值121.2億元,同比下降1.6%。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4.1%,規模以上工業實現銷售產值117.7億元,同比下降1.8%。從主要工業產品產量看,陶質磚產量1685.3萬平方米,同比增長9.3%;發電量48.5億千瓦時,增長7.7%;天然氣產量29.2億立方米,增長6.1%;水泥產量356.7萬噸,同比下降7.8%;石灰石產量2356.1萬噸,下降3.9%;平板玻璃產量691.6萬重量箱,下降0.3%。規模以上工業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64.3億元,同比下降2.6%;實現利税總額22.9億元,下降25%;實現利潤總額17.8億元,下降24.2%。 [12] 
2022年,珙縣擁有資質等級三級及以上建築企業36家。全年房屋建築施工面積155.5萬平方米,下降8.5%;房屋建築竣工面積48.6萬平方米,增長8.2%,其中住宅竣工面積40.4萬平方米,下降6.1%。 [12] 

珙縣第三產業

2022年,珙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5.68億元,比上年增長0.1%,按經營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56.35億元,下降0.5%,鄉村消費品零售額29.33億元,增長1.3%;分行業看,批發業實現零售額25.9億元,增長1.6%;零售業實現零售額47.98億元,增長1.3%;住宿業實現零售額2.95億元,下降13.6%;餐飲業實現零售額8.85億元,下降5.1%。 [12] 
2022年,珙縣A級旅遊景區共接待遊客7萬人次,A級旅遊景區旅遊總收入130萬元。 [12] 
2022年,珙縣郵政電信業務總量36223萬元;郵政行業業務收入6806萬元,其中快遞業務收入2405萬元;電信業務收入24853萬元。年末全縣電話用户總數43.04萬户,其中固定電話用户5.46萬户,移動電話用户37.58萬户。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户12.73萬户。 [12] 
2022年,珙縣貨物進出口總額514萬元,比上年增長20.3%。其中,出口514萬元,增長20.3%。全年完成省外引進產業項目新增實際投資51.98億元,完成率113%;新簽約項目17個,協議總投資98.48億元;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12個,完成率100%。 [12] 
截至2022年末,珙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175.87億元,比年初增加21.76億元,增長14.1%,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133.56億元,比年初增長12.7%。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154.17億元,比年初增加30.9億元,增長25.1%,其中,短期貸款22.67億元,比年初增長97.12%,中長期貸款129.36億元,比年初增長19.92%。 [12] 
截至2022年末,珙縣證券交易總開户數30092户。累計實現證券交易額67.1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8.25%。 [12] 

珙縣交通運輸

珙縣公路

截至2023年7月,珙縣公路里程2273.49萬千米(國道里程12.3千米,省道里程168.731千米,縣道里程375.92千米,鄉道里程658.711千米),橋樑107個。 [36] 
珙縣境內有宜威高速、宜敍高速、宜彝高速,宜威高速在珙縣境內共設有底洞、上羅、洛表、洛亥四個高速收費站和一個服務區。 [37-38] 

珙縣鐵路

截至2023年7月,宜珙鐵路營運里程60.74千米。 [36] 

珙縣政治

主要領導(僅列黨政主要領導)
職務
姓名
縣委書記
縣委副書記、縣長
截至2024年3月 [15-16] 

珙縣社會事業

珙縣科學技術

2022年,珙縣新增高新技術企業4家,科技型中小企業86家,國家級眾創空間1家,市級眾創空間3家。企業研發經費加計扣除所得税減免705.45萬元,本級財政科技投入934萬元。共申請專利15件,發明授權2件,實用新型授權125件,外觀設計授權37件。 [12] 

珙縣教育事業

截至2022年末,珙縣共有各級各類學校125所(未含村小教學點69個),在校生61992人,教職工4247人(其中中職229人),專任教師3712(其中中職223人)。其中,中等職業教育學校1所,畢業生959人,招生1371人,在校生4026人;普通高中2所,畢業生1537人,招生1938人,在校生5318人;初中10所,畢業生4454人,招生4712人,在校生13758人;小學24所,畢業生5135人,招生3609人,在校生28314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招生42人,在校生81人。幼兒園87所(民辦63所),離園幼兒3722人,入園幼兒2930人,在園幼兒10495人。義務教育階段學齡兒童入學率100%。 [12] 

珙縣體育事業

珙縣體育中心 珙縣體育中心
截至2022年末,珙縣有體育場地設施641個(體育中心1個,城市健身廣場10處,鄉鎮農民健身活動中心8個,燈光球場11個,5人制社會足球場地7個,村級農民體育健身工程248個,全民健身路徑75條,農村社區廣場13個以及學校、機關、廠礦企業等體育健身場地若干),體育場地面積75.21萬平方米,人均體育場地面積2.30平方米。2022年由於疫情影響舉辦(承辦)縣級以上全民健身賽事和活動次數13次,參與人數達17.6萬人次。 [12] 

珙縣文化事業

截至2022年末,珙縣共有羣眾文化館1個,鄉鎮文化站17個,電影院1個,藝術表演團體146個,圖書館1個,圖書總藏量220千冊。文物管理所1個,掛牌珙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1個,共有非遺保護項目101項,其中國家級1項、省級6項、市級17項、縣級77項;確定了122名代表性傳承人,其中省級4人,市級12人,縣級106人,形成了國家級、省級、市級、縣級“四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體系。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2個,省級2個,市級1個,縣級3個。新建貧困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11個。 [12] 
截至2022年末,珙縣有廣播電視轉播台1個,縣級應急廣播平台1個,鎮級應急廣播平台13個,地面數字電視基站18個,應急廣播村村響基站17個,村級應急廣播系統161套,社級應急廣播終端600個,廣播電視公共服務網點107個。全縣廣播綜合覆蓋率95.44%,電視綜合覆蓋率98.63%,有線廣播電視用户數1.25萬户。 [12] 

珙縣衞生事業

截至2022年末,珙縣共有醫療衞生機構255個,其中:縣級醫療機構5個(含礦山急救醫院分院),疾控中心門診部1家 ,衞生院13家,民營醫院12家(含市級審批康怡精神病醫院1家),社區衞生服務站8家,村衞生室186家,診所29家,醫務室1家。全縣醫療衞生在崗人員總數2816人,其中衞生技術人員2446人,佔總數的87%。衞生技術人員中,執業醫師(含執業助理醫師)912人,佔37.2%;執業護士1312人,佔53.6%。2022年全縣各級醫療、保健機構共有實有牀位2530張,其中:縣級醫療保健機構1282張,佔50.7%;鄉鎮衞生院517張,佔20.43%;民營醫院731張,佔28.9%。全年醫療總診療174.29萬人次,住院7.6萬人次。 [12] 

珙縣社會保障

截至2022年末,珙縣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67663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人數165779人,減少1644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31285人,增加1920人。參加生育保險人數16980人,增加1526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28753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數311330人。參加城鎮職工失業保險人數15651人,增加522人。 [12] 

珙縣歷史文化

珙縣地名由來

曹學佺在《蜀中廣記》説:“珙縣,西南夷部羅計、羅星地也。唐為羈縻薩、鞏二州。‘鞏’音近‘珙’,故名。或曰:‘珙,玄玉也。’有石似之。”珙縣得名一説是唐置鞏州,當時在全國還有好幾個地方都以鞏州命名,鞏近珙,為了有所區別,將鞏州改為了珙州,明洪武四年(1371年)降珙州為珙縣。二説是因境內多珙石、西南有珙溪而得名。 [25] 

珙縣民風民俗

珙縣是少數民族地區待遇縣,民族特色濃郁,文化底藴深厚。羣眾文藝“大比武”、珙州文化“大趕場”、傳統民俗“大遊行”以及“紅紅火火過大年”元宵晚會,是珙縣春節系列文化活動的壓軸大戲,也是珙縣羣眾文化活動的品牌項目。每年農曆正月、五月、十月,羅渡苗族鄉、觀鬥苗族鄉、玉和苗族鄉分別舉辦花山節、苗場節、苗年節,苗族同胞身着盛裝載歌載舞歡慶節日。古老的民族文化、多元的地方文化,塑造着“神韻僰都·傳奇珙縣”獨特的人文魅力。 [26] 

珙縣僰文化

僰文化,是珙縣具有唯一性的文化。歷史上的“僰人”,是一個有着悠久歷史、勤勞智慧、英勇善戰的民族,為開發古代西南地區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清嘉慶版《宜賓縣誌》記載,商朝末年,僰人首領曾率領部屬助周滅紂,參加了牧野之戰,建立戰功,被周天子封為僰候,在今宜賓一帶建立了僰候國,從此繁衍生存。《珙縣誌》(舊志)記載“珙本古西南夷服地,秦滅開明氏,僰人居此,號曰僰國”。珙縣今亦被稱為“古僰國”“古僰之鄉”“古僰聖地”或“僰鄉”“僰都”“中華僰人故里”。 [7]  [27] 

珙縣風景名勝

名稱
介紹
圖片
隘口石坊
隘口石坊位於珙縣玉和苗族鄉隘口村,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石牌坊始建於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是清代貢生謝正業奉皇命為其母建立的貞節牌坊,石坊為五檐四柱三門式石牌坊,坊體南北向,石質仿木結構,坊上遍佈雕刻裝飾,分別用陰刻、線刻、浮雕、鏤雕、圓雕、透刻等不同手法刻有鐫文、對聯和龍鳳、花卉、飛禽、瑞獸、人物等圖案造型,石坊的每一塊石頭都是前後兩面雕刻和透刻,構圖內容為古代節孝忠義及神話傳説故事,造型各異,雕刻技藝精湛巧妙,石坊匾額、柱上有篆、楷、草、隸多種字體與石雕造型相映生輝,被譽為“川南第一坊”。 [32] 
隘口石坊 隘口石坊
僰人石堡寨羣
僰人石堡寨羣位於珙縣羅渡鄉天堂村鄧家河畔,俗稱“石堡寨”,寨羣分佈在天堂壩方圓約1.4平方千米的範圍內,由七座各建於拔地而起的石灰岩孤峯頂部的石堡寨組成。寨羣總體分佈為三片,天堂壩南為“大寨”,壩東為“彭家寨羣”(內含8個分寨),壩西為“方巖寨羣”(含方巖寨、躬背寨、尖巖寨、馬鞍寨、小寨)。三片呈犄角之勢,構成立體防禦網,其間有小道互通。僰人石堡寨羣以其獨特的軍事體系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對研究古代僰人的歷史發展和消亡過程提供了重要的物證,是僰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27] 
僰人懸棺
僰人懸棺是明代以前的古代崖葬墓羣,為僰文化重要的歷史遺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主要集中在珙縣洛表鎮麻塘壩,距宜賓115千米,處於蜀南竹海、興文石海等風景名勝區重要川南旅遊環線上。麻塘壩懸棺是珙縣僰人懸棺的核心部分,該壩南北狹長,東西兩側奇峯挺拔,在棺材鋪、獅子巖、九盞燈、大洞口、鄧家巖、三仙洞、珍珠傘和老鷹巖等處山崖絕壁上集中分佈懸棺160多具以及大量的樁孔遺蹟和紅色彩繪巖畫。懸棺巖畫有許多紅色彩繪壁畫,內容豐富,線條粗獷,構圖簡練。 [33] 
龍茶花海
龍茶花海位於珙縣巡場鎮龍塘村,景區以茶花景觀為主,是融僰、苗等文化休閒體驗項目為一體的人文自然風景區,被讚譽為“世界最大的人工種植茶花基地”。景區內種植茶花6000餘畝、380多個名貴品種,每年12月初起到次年5月,幸福紫薇、海角櫻花、垂絲海棠、十八學士、快活林等景點色彩斑斕;牡丹映月、七彩茶梅、鴛鴦鳳冠、玉帶紫袍等各色花朵飛紅落霞。2019年1月,正式被確定為國家4A級景區。 [34] 
石板溪娃娃魚生態園
石板溪娃娃魚生態園位於珙縣上羅鎮育賢村,是一個以溶洞探奇、漁業觀光、古生物科普、戲水品魚為主的獨特景區。主要景觀有石板溪大溶洞(大溶洞內共有7處主要景點:知魚堂、鯢齒匯、靈洞觀音、廻龍宮、卧龍背、見龍潭、魚翔閣),龍洞彎瀑布、原生態溪流疊水等,洞外是觀賞魚養殖池,洞內則養殖有數萬尾珍稀的娃娃魚,溶洞深處有靈洞觀音。大溶洞是一個純天然的石灰岩洞穴,以洞幽、石奇、空間宏闊、景觀瑰麗而著稱。2018年成功創建為AAA級旅遊景區。 [32]  [35] 

珙縣地方特產

名稱
介紹
圖片
洛表豬兒粑
洛表豬兒粑具有清香、軟糯、彈性,收汗不粘手、爽口不粘牙,肉餡油而不膩,糖餡甜而清香的特點。蒸熟後的豬兒粑,晶瑩剔透、明亮柔潤、皮薄如蟬翼,可以看到裏面的餡兒。豬兒粑是老百姓春節團年時必有的一道小吃,曾被譽為“巴蜀名小吃”。 [29-30] 
洛表豬兒粑 洛表豬兒粑
底洞豆腐乾
底洞豆腐乾源於明末,已有四百多年曆史,相傳一孫姓人家在川南五尺道旁開設驛站,提供食宿,最初主要經營豆花飯,為了方便客商攜帶和延長保質期,將豆腐改制成豆腐乾。豆腐乾在製作過程中會添加食鹽、茴香、花椒等調料,外形薄如紙翼,色澤紅潤,口感鮮香醇厚。2017年2月,被宜賓市人民政府列為“宜賓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29] 
底洞豆腐乾 底洞豆腐乾
珙石雕
珙石雕是流傳於珙縣的一種民間手工雕刻藝術。珙石,亦稱墨玉,色澤黑而明亮,質地純而細潤,硬度較軟,用手觸摸頓有冰涼之感。珙石屬海相沉積岩中的變質石,常夾生在石灰岩層的黑色泥土中,成塊狀,分佈在珙縣洛浦河流域的底洞、珙泉及巡場地區的石灰岩地帶,是一種製作雕刻工藝品的優質石材。珙石雕的製作手法主要有方雕、圓雕、鏤雕、浮雕、線刻等。2006年9月,珙石雕被宜賓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宜賓市非物質文化遺產”;2007年3月,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佈為“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31] 
珙石雕 珙石雕
上羅粉蒸牛肉
上羅粉蒸牛肉的牛肉源自上羅本地散養黃牛,上羅人把米粉加上特製香料,和切成小塊的牛肉充分融合攪拌,放入竹製蒸籠裏用大火蒸40分鐘左右。出鍋後撒上紅彤彤的海椒面、花椒麪和翠綠的葱花、香菜,味道鮮嫩醇香、麻辣適口。 [29] 
上羅粉蒸牛肉 上羅粉蒸牛肉

珙縣著名人物

李如金
黃翰苑
楊惠安
參考資料 [28] 

珙縣榮譽稱號

省級金融生態環境示範縣 [3] 
2011年
第四屆四川省文明城市 [4] 
2017年
2020年四川首批新型智慧城市示範城市 [5] 
2021年
國家衞生鄉鎮(縣城) [9] 
2022年
四川省第三批城鄉社區治理試點區(市、縣) [10]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