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香飄四季

(1963年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香飄四季》是陳殘雲長篇小説。1963年5月由作家出版社廣東人民出版社同時出版。陳殘雲的代表作之一。
小説反映瞭解放後的珠三角水鄉人民建設新農村的急切願望,展示了青年農民改造大自然的昂揚鬥志以及他們純美温馨的愛情。 [1] 
中文名
香飄四季
作    者
陳殘雲
出版時間
1963年5月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廣東人民出版社

香飄四季摘要

《香飄四季》作品人物形象個性鮮明,藝術風格清朗自然,鄉土氣息濃郁。出版後成為熱門小説,暢銷一時,不僅在省內家喻户曉,在中國也產生了較大影響。

香飄四季創作背景

陳殘雲 陳殘雲
著名作家陳殘雲撰寫的長篇小説《香飄四季》,想必現今很多讀者還印象深刻。作者上世紀五十年代到廣東省的東莞麻涌公社蹲點體驗生活。他光着腳板走遍了河道交織的村落,在農民兄弟家同吃同住同勞動,收集了大量素材,創作了這部膾炙人口的佳作。作者筆下的各種人物有血有肉,水鄉景色美麗而醉人。這部小説把個香飄四季的東莞麻涌寫到香飄四海,把東莞麻涌人寫到名揚四方。
50年過去了,陳殘雲在小説中描寫的水鄉現今變得怎麼樣了?懷着探究的衝動,前幾天特地到與廣州開發區一江之隔的東莞市麻涌鎮走了一趟———
尋找搖櫓運蕉、蕉林小艇、河涌水寮涼棚等水鄉美景。
隨着農村城市化的進程加快,惜日的嶺南水鄉風情已漸漸消失。得到當地政府的曾主任及陳老師大力支持才能找回一些殘存的小景。
作品描繪了東莞麻涌的美麗風情,通過音舞詩畫等多種藝術形式謳歌改革開放30年來麻涌所展現出的“新香飄四季”的面貌,頌揚麻涌人不守一隅、敢於改革、不拘一格、勇於創新的精神

香飄四季內容概要

小説描寫了50年代農業合作化運動中珠江三角洲一個鄉村的變化。東湧村是一個出名的窮村,“有子莫當耕田哥,有女莫嫁東湧郎”。
黨支部書記林耀坤、社主任許火照帶動復員軍人何津、婦女幹部許鳳英等骨幹,響應黨的號召,領導全村羣眾,堅定地走合作化道路。根據東湧的自然條件和生產情況,他們首先進軍鹽鹼地蛇窩,排溝灌水,改變土質,合理密植糧食喜獲豐收。他們還採納經驗豐富的老農的建議,大力種植香蕉,發展畜牧業。辛勤勞動的汗水換來了豐碩的果實,東湧村獲得了空前的好收成,摘掉窮帽,變成富村,人們的精神面貌也煥然一新。
小説表現廣大農民羣眾在黨領導下以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的精神,改天換地、建設社會主義的英雄氣概和壯麗圖景。主人公許火照是一個僱農的兒子,他在飢餓中長大,從土改中得到鍛鍊,在農業合作化運動中成熟,他對黨的事業的忠誠,集中表現在立下雄心壯志,定要摘掉東湧的窮帽子,鬧出一個好景象來。黨委書記區忠在工作中愛護培養許火照,及時地提醒鼓勵他在實際鬥爭中克服“軟弱”、“老好人”、原則性不強等弱點。許火照在克服缺點的過程中,逐漸堅持原則,成熟起來。在討論密植問題時,他堅持自己認為正確的意見。當徐炳華想講排場撐面子而鋪張浪費時,許火照一變“老好人”態度,制止了徐炳華胡亂花錢違反勤儉辦社方針的作風。他抵制敵對分子的破壞活動,表現了共產黨人應有的警惕性和戰鬥性。
小説中還有三位女性。作者集中塑造了許鳳英這個新時代農村的新人形象。她在平凡生活中具有不平凡的抱負,努力用先進思想武裝自己,生產勞動帶頭,不避艱苦,而又聰靈秀美。小説還從她的生活道路中提出一個新的問題:農村青年應該如何樹立新的戀愛觀?許鳳英不計較個人的利害得失,不盲目羨慕城市的物質生活,具有美好的理想,純潔的心靈,寬闊的胸懷和熱愛鄉土的情感。她率直地批評何水生的缺點,堅拒徐富的物質引誘,規勸許細嬌不要貪慕虛榮,而自己則耐心等待和期望着能夠跟她一輩子共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何津。從而顯示出農村女青年新的思想素質。葉肖容在許火照和黨組織的耐心幫助下,走出狹小的家庭,投入集體的生產勞動,重新煥發青春活力,並發展成為一個共產黨員。這一人物及其家庭關係的變化,顯示了社會主義新農村中一種新型的家庭倫理關係的開始建立。許細嬌慕虛榮、貪享受,好逸惡勞,加上港澳“香風”的影響,物質生活的誘惑,使她從動搖而蜕變,以至於三次受騙,飽嘗了嚮往腐朽生活的苦酒才終於醒悟過來。
小説中還有幾個頗有個性的醜惡人物形象:老奸巨猾的徐金貴、滿腹詭計的徐光祖、流氓無賴的爛頭海和許三財。他們從説怪話發牢騷到暗中搗亂,從吃吃喝喝到聚眾賭博,從偷蕉杉的破壞活動到企圖偷逃,一度把東湧村鬧得烏煙瘴氣。東湧人在黨組織領導下,壓下“黑風”邪氣,迎來了農業生產的高潮。作者通過小説告訴讀者,戰鬥在農村第一線的幹部羣眾都是普通勞動者,他們平凡而偉大,他們是創造歷史的真正英雄、真正動力。
平凡,因為他們是普通勞動者,和藹可親;勤勞勇敢;偉大,由於他們有着不可奪的雄心壯志,有着迎接困難,敢於鬥爭的韌勁和氣概。比如,書中寫許火照領導羣眾疏河開渠,改造鹼地,他日以繼夜,掘泥、挖土,苦鬥不歇,生活在集體中為人表率。他三去廣州,吃自帶糧,住騎樓下,保持勞動人民克勤克儉的本色。平凡的事情裏面,閃爍着人物非凡的光輝,有了這些平凡的人和事,祖國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才會四季飄香。
小説充溢着濃郁的生活氣息,使讀者開卷不禁置身於華南農村文化氛圍之中。蕉林掩映的南方水鄉的秀美景色,栩栩如生的、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從生活中提煉出來的生動的文學語言,字裏行間流溢出的充盈的激情,都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香飄四季大型組歌

“水天一色,綠悠悠的蔗林,綠悠悠的蕉林,綠悠悠的世界……”這是大型組歌《香飄四季》的序曲,描繪的是已故著名作家陳殘雲小説《香飄四季》原創地———麻涌的美麗風情。目前已經創作完成的大型組歌,是全省紀念改革開放30週年的第一份獻禮。
《香飄四季》組歌是一台集美聲民族通俗“三聲部”的音樂、朗誦、舞蹈節目,謳歌改革開放30年來麻涌展現出來的“新香飄四季”的面貌,頌揚麻涌人不守一隅、敢於改革、不拘一格的精神。組歌分別描繪了麻涌過去、今天和未來的情境和寄望,熱情謳歌麻涌人傑地靈、物華天寶、和諧騰飛的圖景,表達了麻涌人進一步解放思想,求索科學發展的決心和對幸福生活的嚮往。
《香飄四季》組歌共8個曲目,依次為,序曲:《本色》,第一章:《香風鄉情》、《永遠的故事》,第二章:《精靈寶地》、《麻涌一家親》,第三章:《明天不遙遠》、《幸福船歌》,尾聲:《香飄四季》。2007年11月份,組歌進入錄製階段。著名歌唱家李素華、唐彪廖百威穆紅劉春紅和著名歌手宋雪萊、常安、喬建軍、絕妙男聲等傾情演繹。同時還邀請了梅花獎得主王虹、孫金華為組歌進行配樂朗誦。2008年3月11日,《羊城晚報》“花地”欄目全文刊發了組歌及刊登了題為《“新香飄四季”:改革開放“而立”歌》的專稿。目前,組歌進入唱片籌備、MTV拍攝。《香飄四季》組歌還將以音舞詩畫的形式在東莞玉蘭大劇院舉行公演。此外,組歌將參加第十屆廣東省藝術節。它將成為廣東對外形象宣傳的一張重要名片。
廣東省文聯副主席、音協主席劉長安説,《香飄四季》大型組歌推出本身就是很有意義的,組歌的創作貫穿了包括我們各級黨委政府對文化工作的重視和繁榮文化這方面所採取的一些舉措,體現了我省各級黨委對文化建設的重視,“東莞市、麻涌鎮確實很有氣魄。”東莞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王道平説,《香飄四季》大型組歌的推出,是麻涌響應省委號召開展解放思想學習討論活動在文化領域的體現,也是表現改革開放30年偉大成果的重要舉措。

香飄四季作者簡介

陳殘雲是廣州北郊石馬村人,1914年農曆2月29日出生。6歲喪父,家貧,小小年紀便隨母親下田幹活,砍柴,摸魚蝦,替別人看牛,以補家用。直到9歲 進村私塾讀書,每天放學後,仍上山割一擔柴草回家,週日以及農忙時節都幫家裏幹活。他就常和農家的孩子們一起,加之他的母親十分善良開朗,在他幼小的心靈播下了深愛窮苦的農民兄弟,平和善良的美的種子。
其他重要作品:詩集《鐵蹄下的歌手》。散文集《珠江岸邊》、《南大門風光》。小説集《風砂的城》、《深圳河畔》、《山谷風煙》。電影劇本《珠江淚》、《羊城暗哨》、《南海潮》(與蔡楚生王為一合編)。粵劇《粵海忠魂》(與黃寧嬰望江南合著)。1993年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陳殘雲文集》共10卷。

香飄四季作品鑑賞

小説通過活生生的形象,以充盈的激情、樸素的墨、樂觀精神、風趣的語言,來着意刻畫走上合作化道路的東湧村農民在新的時代艱苦創業所獲得的新成就,來描繪當年農民精神風貌的變化。作者借夥泰老頭的話,一再強調“一要勤,二要儉”的思想,客觀地指出我們還是一個貧窮落後的國家,寫出了窮根的由來,同時也反映了主觀能動性的作用及其同改變客觀現實的因果關係。何津和許風英有一段對話,道出了一條樸素而鐵鑄的真理:“我們的國家是個窮國家”,但是,“窮人不是天生的,窮村、窮國,更不是天生的,大家有志氣,好好幹,總幹得出個出頭日子。”這些話具有生活邏輯的力量,也是貫穿着全書的基本思想。作者把這一重大主題,同樸素的藝術手法、雋美的生活情調熔為一體。在人物塑造方面,首先,作者善於在華南農村的特定環境、民俗風情等文化背景中,塑造一系列普通勞動者和實幹家的鮮明而生動的形象。小説在當年特有的勞動鬥爭生活和建設高潮中表現農村新人的成長和他們所取得的成績。在眾多個性鮮明的人物中,許火照頗有典型意義。他在具體工作中作為社主任關係到全社生產的發展,在日常生活中又是一家之主,影響着另外兩個人物(妹妹許鳳英、妻子葉肖容)的活動,因而作者對他投入筆墨最多,給讀者的印象也比較鮮明。
其次,作者遵循着生活的邏輯,把人物置於典型環境所產生的矛盾鬥爭中,令人信服地展示了人物性格逐步得到發展的過程。小説通過田頭紮營、蛇窩苦戰、廣州運肥、家庭生活以及察覺榮茂老闆和徐金貴的勾結等情節、場景,把許火照那種“對困難不畏縮,對窮苦不絕望,對一切不如意的事情不怨天尤人”的堅忍、樂觀、克勤克儉、沉着樸實的性格深刻而生動地表現了出來。
這是一個在當時文學創作中難得的實於家形象。葉肖榮入黨的那天晚上,夫妻一番對話,樸素的思想、樸素的語言,卻分外感人肺腑,淋漓盡致地表達了許火照服從組織、一輩子跟着黨的無產階級思想感情。作者還善於運用富於情趣的日常生活細節、場景來反映人物性格和相互關係。例如葉浩和許火照等人對弈一節,就生動地表現了他們的生活情趣和性格特徵。以下棋喻生產,從一盤棋來體現複雜的人事,用意頗為深刻。黨委書記區忠這個人物,雖用筆不多,卻令人難忘。作者採用白描手法,表現這個黨委書記平易近人的樸實作風,以及善於把深邃的思想、問題的關鍵通過平凡的生活現象傳達給別人的領導藝術。小説描寫區忠和幹部下象棋,談棋經,閒筆不閒。一位可近可親的農村黨的基層幹部的形象躍然紙上。區忠風趣地指出:“世上許多事情,下棋也好,打仗也好,生產也好,辦社也好,不深入鑽研,不經過艱苦奮鬥,馬馬虎虎,飄飄浮浮,説空話,吹大炮,是不會勝利的。”區忠從不端着架子、擺起面孔訓人,然而深刻的警語卻使主觀飄浮的支部書記林耀坤由衷折服:“這情況你説中了我。”這一形象的塑造對當年的浮誇冒進的時弊頗有針砭的意義。此外,白描手法也使性格粗獷、作風爽朗的徐炳華這一人物為小説生色不少。其次,小説的語言藝術是相當出色的。作者藝術地運用廣東語言,經過加工提煉,從而表達出新的觀念,並帶上鮮明的地方色彩。人物語言是性格化、地方化的。作者善於運用地方成語和現代一些新的語言成分,來創造一系列活生生的農民形象,顯示出小説在語言的描繪力和表現力方面有獨創之處。小説中出現的許多入俗而又脱俗的口頭語,經過挑選、琢磨,頗為形象生動。作者把豐富的現實生活語言與農民羣眾的語言,提煉成性格化的語言。如刻畫許金全的好得有點“漏氣”,徐炳華的粗得沒有“隔夜愁”許多方言用得很好,形容寒潮來時的天氣是“趕狗不出門”,介紹對象説“搭線”,走路叫“打路”,非常形象親切,有些就是當地農民通用的口頭禪。第三,作者曾經提到:小説的“故事性不強,沒有一個故事貫串到底,是因為找不到一個故事能概括大躍進中的生活,想不到一條出路,因此只好用幾個愛情故事串連起來,這是個很大的不足。”現在看來,用散文筆法來寫小説,雖有散漫之嫌,但也不失為一種藝術可能性的探索。
小説濃郁的地方色彩和優美的文學語言,是明顯得益於散文筆法的。最後,小説的地方色彩濃郁,除了借重於地方語言提煉外,還與取材、表現手法相關。與別的長篇小説不同,這部作品寫華南農村一年四季的生活,又是很不尋常的一年,用的是記事的形式,但平淡中有味道,平淡中見色彩。作者有意穿插了不少地方特有的風物人情,作品從頭到尾充滿着歡樂的情調,從而使小説浸染上濃郁的水鄉的色彩。打開小説,如同走進秀色滿眸的南國天地,滿地是蕉杉、果木,田野一片金黃,迎面樸來陣陣稻香,一派南國多姿多彩的秀美景色。小説的缺陷主要是:迎合時弊的外加的階級鬥爭線索;人民內部矛盾的處理略嫌簡單;故事結構不夠緊湊集中;對方言俚語的採用有些地方失當,帶來生僻難懂的問題。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