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韓流

(韓國流行文化的一種統稱)

鎖定
廣義的韓流包括韓國服飾、飲食等等;狹義的韓流則通常指韓國電視劇、電影、音樂等娛樂事物的地區性影響。
20世紀90年代,韓流進入中國。1993年韓國電視劇《嫉妒》在中央電視台播出,這是韓劇第一次登陸內地熒屏;1997年電視劇《愛情是什麼》在央視的熱播帶動了韓國娛樂文化湧入中國並以此為契機逐漸形成韓流;新世紀後隨着《藍色生死戀》、《大長今》等經典劇集更是將韓流推向最高峯。
中文名
韓流
外文名
한류
定    義
韓國流行文化
形成時間
20世紀90代中後期
劇集代表
大長今》、《來自星星的你》等
歌曲代表
江南style》、《Nobody》等

韓流韓流發展

韓流始祖李貞賢 韓流始祖李貞賢
韓國百變天后李貞賢是把韓流引入中國第一人,並引起轟動,其次是韓國電視連續劇《愛情是什麼》在中國播放。隨着韓國歌手在中國舞台的出現,“HOT”、“NRG”等韓國流行組合歌手的名字在中國傳播開來,引起了一些青少年對韓國影視明星和歌手的興趣和關注,形成了一股韓國流行歌曲、電視劇以及韓國影視明星的“熱潮”。中國一些報刊把這一現象稱為“韓流”,韓國媒介則把這一叫法接了過去。“韓流”似乎越湧越急,並向越南蒙古中國香港、中國台灣等國家和地區擴散。“韓流”滾滾,其內容也在不斷擴大,日趨多樣,一些青少年從喜歡看韓國電視劇,聽韓國勁歌,“追星”,進而發展到追求韓國的商品。與此同時,一部《大長今》也將韓國飲食帶到我們身邊,韓式烤肉韓國泡菜等漸漸走進我們的餐桌.一些青少年為了“追星”,甚至專程到韓國旅遊,體驗“韓流”發源地的文化氛圍和情趣。不過,韓國文化界和經濟界的一些人士對“韓流”能持續多久表示懷疑。他們認為,“韓流”現象只是在青少年中出現的一種現象,而青少年沒有收入來源,他們的經濟能力很有限。此外,他們還擔心中國政府會對韓國大眾文化過多地進入採取限制措施,並憂慮韓國文化界拿不出更多的吸引力的精品而使“韓流”失去後勁,最終導致曇花一現。

韓流演員

上世紀九十年代末以來,韓國電視劇、電影逐漸走進了人們的視線,隨着《藍色生死戀》、《冬日戀歌》、《對不起,我愛你》、《大長今》等劇集在亞洲範圍內熱播併成功掀起韓流熱潮,許多韓國一線演員成為“韓流明星”。裴勇俊崔智友張東健元斌宋承憲宋慧喬全智賢蘇志燮金喜善等均為最早一批人們耳熟能詳的韓國演員,隨着《我的女孩》、《原來是美男啊》、《花樣男子》、《秘密花園》、《來自星星的你》等的熱播,又有玄彬李準基李敏鎬金賢重張根碩李鍾碩金秀賢等深受年輕觀眾追捧。

韓流歌曲

江南style》、《sorry sorry》、《nobody》、《GEE》、《可愛頌》、《NONONO》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神曲”,從而可知韓國歌曲的影響力。韓國有許多著名歌手深受人們喜愛和追捧,如鄭智薰寶兒李貞賢李孝利蔡妍張娜拉樸載相安七炫G-DRAGON等,許多歌手在韓國樂壇、亞洲樂壇甚至世界樂壇都有一定的影響力。

韓流歌手組合

韓流組合一直是韓流的前沿,深受青少年的喜愛。代表組合如:H.O.T酷龍fin.k.l東方神起SS501Super Junior少女時代BIGBANG神話infiniteWonder GirlsEXO2PMSHINeeSISTARmiss Af(x)A PinkT-araCNBLUEFTISLANDBEAST等等。韓國有專業的經紀公司對偶像團體進行挖掘、培訓及包裝,像SMJYP、YG、DSP、CUBE、CJ這類實力強大的韓國經紀公司推出的組合,一般都會成為K-POP STAR。

韓流衰落原因

自2005年下半年以來,韓流文化開始出現蕭條。很多方面沒有了2005年之前的韓流文化的火暴。其原因,分析有以下內容:
1、韓國本國國內娛樂事業的蕭條。和韓國經濟近幾年的蕭條一樣,韓國本土娛樂事業也發展緩慢,固定的套路使韓流文化變得十分單一。歌曲上除了多人伴舞的舞曲和長相迷人的俊男美女的慢曲演唱之外沒有更多的發展,電視劇上,觀眾也疲軟於青年男女的糾纏的愛情故事,韓國電影中模仿中國香港好萊塢痕跡過重,劇本單一,場面不夠宏偉,難得與美國電影進行持久戰的對抗。
2、中國本地有部分電視台等地方媒體開始限制韓流文化。
3、韓國明星來中國演出有許多耍大牌事件,韓國電視劇以及韓國的娛樂節目中許多民族主義過重,傷害中國觀眾心理的台詞,影響着中國觀眾的收視心理。

韓流各地韓流

韓流香港韓流

《藍色生死戀》 《藍色生死戀》
1996年,韓國電影《隔世情緣》在香港上映後,韓國電影開啓了香港這個大門,但第一股潮流沒有持續很久。後來,亞洲電視及有線電視陸續播放多套韓劇,為其後韓流在香港的盛行奠下基礎。
2001年韓國電影《我的野蠻女友》在香港熱映,使港人再次留意到韓國電影,也是韓流在香港也更為旺盛,同年香港有線電視播放的韓劇《藍色生死戀》廣受歡迎,2002年亞洲電視也購入同系列的《冬日戀歌》播放。之後新城電台商業電台等推出由《香港韓流第一人》劉偉恆主持的《韓流襲港》、《大韓風》等韓流電台節目,專播放韓國音樂及介紹韓流,“韓風”自此在香港漸為人認識。
2004年,無線電視先後播出《天國的階梯》、《浪漫滿屋》等韓劇,深受香港市民歡迎。2005年《大長今》在香港最轟動及最有影響力,創下香港從1991年設立收視率統計以來的最高收視率紀錄,不少香港人開始奉韓國藝人為偶像。90年代末期,韓國音樂追隨着第一波韓流也登陸香港,其流行多變的風格更受到年輕人的追捧,韓國音樂人、韓國偶像團體也逐漸走進香港人的視線中。

韓流台灣韓流

1995年,台灣最霹靂衞星電視台成立並開始播放韓劇,其播出的韓劇以台灣閩南語配音或以韓語原版的形式播出。隨後,在八大電視公司開始播出國語配音的韓劇並逐漸興起一股韓國熱。其他的電視台陸續跟進播出韓劇,唱片公司也引進韓國的唱片,也有電視台自制介紹韓國料理、旅遊的電視節目,更有綜藝節目穿插介紹韓國文化及流行乃至於簡單韓語教學的單元。甚至有一些電視台不再自制電視劇而外購韓劇播出以節省成本。因此也有藝人呼籲政府限制韓劇及日劇的播出以保護本土娛樂文化。
原先由於台灣韓國於1992年斷交之後所終止的航線,在2004年起復航,讓韓流更加興盛,多家旅行社推出前往韓國觀光的旅行團。然而,因為台韓斷交時韓國政府的態度以及一些國際體育比賽時韓國隊的表現,通過媒體讓有些台灣人對韓國留下負面印象。

韓流內地韓流

《冬季戀歌》 《冬季戀歌》
香港台灣一樣,內地的韓流亦形成於20世紀90年代末期。中韓兩國1992年8月24日正式建交,1993年韓國電視劇《嫉妒》在中央電視台在播出,這是韓劇第一次登陸內地熒屏,隨後內地陸續播出過幾部韓國電視劇,韓國娛樂文化開始在內地萌芽。1997年電視劇《愛情是什麼》在央視的熱播帶動了韓國娛樂文化湧入中國並以此為契機逐漸形成韓流。引入韓國電視劇、電影,舉辦中韓歌會等各種形式的文化交流促進了韓流的蓬勃發展,1999年,北京記者用“韓流”一詞形容這一現象,之後該詞被媒體廣泛使用,韓國媒體及學界也相繼借用韓流一詞形容本國文化輸出的盛況,後來該詞又延伸至西方,使得英語中增加了新詞彙“Hallyu”。
由於韓流在內地盛行,內地演員、導演張國立曾經猛烈批評韓流使中國大陸演藝界受到打擊,並建議政府以強硬手段擊退韓流。另外,由於端午節事件、高句麗歷史爭端、韓國古裝劇對中國東北地區的描寫、2002年韓日世界盃等各種原因,民間也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對韓流極度厭惡和蔑視,內地很多論壇內反韓流情緒高漲。

韓流日本韓流

韓流在日本形成熱潮源於韓劇《冬日戀歌》在NHK電視台的播出。其後,《美麗的日子》等多出韓劇在日本播出受到歡迎。不少韓國藝人亦成功打進日本市場,當中最成功的例子包括寶兒李秉憲宋承憲崔智友東方神起SS501等。日本的一些電視台開始與韓國的電視台合作製播戲劇;如TBS推出元斌深田恭子合演的《Friends》,以及崔智友與竹野內豐合演的《輪舞曲》等。
與此同時,日本同樣存在着反韓情緒,有些人憎惡韓國文化,他們以漫畫等方式抗議韓流,《嫌韓流》就是例子,更有日本人抗議電視台大量播放韓國電視劇集和節目。

韓流韓流影響

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韓國的流行歌曲、影視作品等向中國席捲而來,中國媒體形象的稱之為“韓流”。“
由於過分追求韓流導致的悲劇越來越多,因此,我們對於韓流需要更加科學、客觀的態度。先進的學習,不正確的忽略。讓韓流成為生活的調劑品而不是全部。
韓流不僅僅是一種文化現象,其與經濟、政治等密切相關。韓流作為文化現象來説,擴大了韓國文化的影響力,但作為文化產業來説,更是給韓國創造了大量的經濟價值。影視作品出口,韓國品牌服飾、化妝品的走俏等,都給韓國帶來滾滾財源。而韓流對韓國旅遊業的發展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如韓劇《冬日戀歌》在亞洲各國播出後,其拍攝地春川市南怡島成為旅遊熱點。而此前,南怡島僅是北漢江上的一座私人小島,遊人罕至。《冬日戀歌》帶火春川市和南怡島的旅遊也是大出韓國人的意料,韓國各級政府卻從此得到啓示,紛紛邀請影視公司到本地來設外景地,影視劇拍結束後,建設的拍攝場歸地方政府所有,地方政府則將其開闢為旅遊觀光地,給地方政府帶來旅遊收入和旺盛的人氣。另一部韓劇《大長今》也為韓國的旅遊業做出了重大的貢獻,據韓國官方統計,在《大長今》的效應下,到韓國旅遊的外國遊客增加了15%。中韓於1992建交,因為韓流的影響,兩國間的外交有了更廣闊的民間基礎。2007年4月份,温家寶總理訪韓時,在兩國都有較高人氣的韓流明星張娜拉作為中韓交流年形象大使在青瓦台受到了温總理的接見。韓流已然成為韓國文化外交的重要方式,通過韓流,不僅塑造了韓國的文化形象,也擴大了韓國的影響力。
2023年11月21日,韓國總統尹錫悦抵達倫敦,對英國展開國事訪問。查爾斯三世會見尹錫悦時大談“韓流”。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