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雙膝過肩

鎖定
席地而坐,雙膝屈起,兩手抱腿,膝關節過肩 [1] 
雙膝過肩出自《跳高選材》,胡鴻飛描述朱建華的腿身比 [7] 
在《白沙文史》 [33]  中,古人對此有最早的描述——雍正年間海南黎族李馬二兩膝過肩 [34] 
雙膝過肩與否可以粗略地判斷腿身比,判斷方法包括抱膝坐地 [1]  和下蹲。
三國演義》中,“雙手過膝 [2]  ”用於誇張描述劉備的臂長;而“雙膝過肩”則反映出一個人身短腿長
雙膝過肩與否、腕線過臀線 [3-4]  與否、腕線過會陰與否皆可粗略地判斷腿身比(一字馬高舉過頭例外)。而得出精確的腿長數據須測量坐高等,得出精確的腿身比須依據馬氏軀幹腿長指數 [5-6] 
中文名
雙膝過肩
含    義
身短腿長
腿    長
雙膝過肩-雙膝過頭
臂    長
腕線過會陰-腕線過臀線-雙手過膝

雙膝過肩原始出處

論優秀跳高選手的選材方法 論優秀跳高選手的選材方法
取自《論優秀跳高選手的選材方法》 [1]  和《跨越生命的橫杆 胡鴻飛自述》 [7] 胡鴻飛描述朱建華的腿身比。
跨越生命的橫杆 胡鴻飛自述 跨越生命的橫杆 胡鴻飛自述
原文為“兩膝過肩”,經百度腿身比吧吧主改編為“雙膝過肩”,之後在網絡廣泛流傳。

雙膝過肩古人描述

黎族人李馬二兩膝過肩 黎族人李馬二兩膝過肩 [33]
在《白沙文史 第3輯》 [33]  和《白沙縣誌 [34]  中,古人對“兩膝過肩”有最早的描述——雍正年間,儋縣白馬井鎮竹古村人李馬二,蹲下左右兩膝過肩,好象兩人。
注:李馬二海南黎族人。

雙膝過肩粗略判斷腿身比

粗略判斷腿身比
粗略判斷腿身比(4張)
(1)雙膝過肩與否、腕線過臀線 [3-4]  與否、腕線過會陰與否皆可粗略地判斷腿身比(一字馬高舉過頭例外)。而得出精確的腿長數據須測量坐高等,得出精確的腿身比須依據馬氏軀幹腿長指數 [5]  [6] 
判斷方法:一是抱膝坐地 [1]  ,二是下蹲
同等腿身比,不同頭身比 同等腿身比,不同頭身比 [42]
(2)抱膝坐地或下蹲姿勢粗略判斷腿身比時,同等馬氏指數,身高頭全高比值(即頭身比)較大的人視覺效果不及較小的人。由於頭身比與身高正相關 [42]  ,所以通常情況下,高個子視覺效果不及矮個子,成年人視覺效果不及兒童。
頭身比與身高的相關係數 頭身比與身高的相關係數 [42]

雙膝過肩年齡性別差異

雙膝過肩年齡差異

我國研究資料表明,人體各部長度的年增長比(各年度增長值/身高年增長值×100)均隨年齡的增長而變化,這就決定了人體各部長度/身高×100指數也隨年齡的增長而有所增加。
年齡差異
年齡差異(2張)
如圖冊所示,城市男生的[(身高-坐高)/身高]×100指數在7-13歲時隨年齡增加而增大,13歲以後,隨年齡的增加而減小。與此相反,身高坐高指數在7-13歲時隨年齡的增加而減小,13歲以後則隨年齡的增加而增大。城市女生的情況與城市男生相似。所不同的是,由於女生青春期發育較男生早,這兩項指標的曲線隨年齡增加而變化的轉折點比城市男生早一年 [8] 
男少年“雙膝過肩”的身體形態
男少年“雙膝過肩”的身體形態(3張)
因此,13歲左右的男少年相對容易出現“雙膝過肩”的身體形態。

雙膝過肩性別差異

馬氏軀幹腿長指數,等於[(身高-坐高)/坐高]×100 [5]  。對於成年人來説,亞洲男性平均僅為85.10(中腿型),亞洲女性平均僅為83.41(亞短腿型) [9]  ;歐美男性平均為90.77(亞長腿型),歐美女性平均為89.16(中腿型) [10]  。因此,成年人中較少出現“雙膝過肩”的身體形態,而男性相對女性容易些。

雙膝過肩運動員

雙膝過肩跳高

“雙膝過肩”的跳高運動員們
“雙膝過肩”的跳高運動員們(3張)
田徑項目中,跳高運動員的(坐高/身高)×100指數最小,而下肢長下肢各環節的長度與身高之比最大,説明跳高運動員軀幹短,下肢長,這是跳高運動員的突出特點 [11] 
我國優秀跳高運動員身體形態特徵
我國優秀跳高運動員身體形態特徵(2張)
著名教練員胡鴻飛説,理想的跳高運動員應當具備身材細長的條件,尤其強調腿長。他挑選的男運動員坐高腿長的差數一般為零,特別好的,如朱建華達-4釐米,女運動員的要求低一些,差數一般為+2釐米 [12]  朱建華11歲時身高156cm,坐高76cm,馬氏指數105.3 [13]  。1982年8月,朱建華身高193.7釐米,坐高97.5釐米,腿長96.2釐米,馬氏指數98.67 [12]  。1983年10月,朱建華身高194.6釐米,腿長不變,坐高98.4釐米,馬氏指數97.76 [41] 
世界水平跳高運動員形態模式 世界水平跳高運動員形態模式 [13]
索托馬約爾、巴爾希姆等腿身比更大。

雙膝過肩中長跑

我國有研究認為,馬氏指數低於80對大學生中長跑影響較大,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馬氏指數越高,中長跑比賽成績越高,但馬氏指數的提高會帶來其他抑制因素的影響,比如身體運動協調性、技巧因素不易掌握等 [35] 
肯尼亞1500米選手基普羅普身高190cm 肯尼亞1500米選手基普羅普身高190cm
《Competitive Performance of Kenyan Runners Compared to their Relative Body Weight and Fat》中,32名參加國際長跑項目(10000米、半程馬拉松馬拉松和山地跑)的肯尼亞優秀男女長跑運動員數據如下 [36] 
項目
女(n=7)
男(n=25)
平均值
最小值
最大值
平均值
最小值
最大值
身高(cm)
164.7
156.6
178.0
168.0
154.7
179.2
坐高(cm)
83.5
81.0
91.5
84.7
81.0
89.3
身高-坐高(cm)
81.2
75.6
86.5
83.3
73.7
89.9
坐高指數
50.6
50.0
52.0
50.5
49.0
52.0
馬氏指數
97.6
92.3
100.0
98.0
92.3
104.1
而在《The Physique of Young Males in East Africa from the Biosocial Point of View》中,423名肯尼亞男性身高平均值為170.93cm,馬氏指數平均值為102.61,不僅身高大於長跑運動員,而且馬氏指數也大於長跑運動員 [37] 

雙膝過肩籃球

黑人籃球運動員坐高指數可達45左右 黑人籃球運動員坐高指數可達45左右 [15]
(一)波蘭青年國家隊球員(包括五個年齡組:U-14、U-15、U-16、U-18、U-20)的馬氏指數如表所示 [16] 
項目
U-14
(n=32)
U-15
(n=24)
U-16
(n=21)
U-18
(n=17)
U-20
(n=15)
身高(cm)
186.6
187
190.8
193.9
197.2
坐高(cm)
94.2
94.9
98.3
100.3
101.5
身高-坐高(cm)
92.4
92.1
92.5
93.6
95.7
馬氏指數
98.09
97.05
94.10
93.32
94.29
(二)參加1978年英聯邦運動會的12名印度男籃運動員平均值:身高185.6cm,坐高93.3cm,馬氏指數98.93。對照組的59名印度大學生平均值:身高170cm,坐高88.9cm,馬氏指數91.23 [17] 
參加印度東北地區大學錦標賽(2005-06)的42名男籃運動員,年齡在18-25歲之間,測量平均值為:身高178.13cm,坐高89.27cm,馬氏指數99.54 [18]  。而印度東北地區20-30歲男性農民馬氏指數平均值為94.65(K.N. Dewangan,2005) [19] 
大衞·湯普森和15名美國黑人高中全明星籃球運動員的馬氏指數 大衞·湯普森和15名美國黑人高中全明星籃球運動員的馬氏指數 [20]
(三)15名美國黑人高中全明星籃球運動員的馬氏指數平均值為101,如圖所示:
籃球運動員普遍出現“雙膝過肩”
籃球運動員普遍出現“雙膝過肩”(27張)
NBA球星大衞·湯普森該指數達到115(J.H.Spurgeon & H.V.Meredith,1980) [20] 

雙膝過肩雙膝過頭

“雙膝過頭”原始出處
“雙膝過頭”原始出處(2張)
如果説雙膝過肩反映出一個人身短腿長,那麼雙膝過頭則是雙膝過肩的極端。
在《世界跳高三女傑》 [21]  中,作者誇張地形容約蘭達·巴拉斯的腿身比——“坐在地上,雙膝比頭竟高出一大截”。
“雙膝過肩”究極版——“雙膝過頭”
“雙膝過肩”究極版——“雙膝過頭”(11張)
其實,約蘭達·巴拉斯也只是雙膝過肩,並未雙膝過頭(正常人幾乎不可能)。不過,歷史上確實有人做到了,他就是NBA球員、蘇丹丁卡人馬努特·波爾馬努特·波爾從未申請過任何腿長記錄,但他的腿長、腿身比遠勝過所有申請過腿長記錄的女人。
注:受社會文化態度影響 [22-23] 儘管澳洲土著東非人腿身比極端值男性大於女性 [24-26] 但申請腿長記錄的白種人黃種人女性卻層出不窮 [27] 而且測量的都是俗語中的“腿長”(腰圍高臍高髂嵴高 [31-32]  [38-40] 數值很大測量方法也不嚴謹 [5]  [28-29]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