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隨何

鎖定
隨何,生卒年不詳。西漢初年人,漢高祖劉邦軍中的謁者(主管傳達稟報的人),被派去説服九江王英布降漢。為英布分析了天下的形勢,並在楚國使者來時説英布已降漢,使英布投降。滅楚後,劉邦貶低他的功勞,他用分析推理的手段為自己的功勞辯護。官至護軍中尉 [21]  [27] 
(概述圖片參考資料 [24] 
全    名
隨何
所處時代
漢朝
民族族羣
漢族
主要成就
説服九江王英布降漢
職    位
謁者→護軍中尉

隨何人物生平

隨何受命出使

漢三年(前205年),劉邦攻打楚國,在彭城之戰中遭遇大敗,退兵至下邑呂澤營地 [23]  ,在此諮詢張良的建議之後,就打算派人去策反英布。 [3]  劉邦到達虞縣的時候,對左右的近侍説:“像你們這些人,不配共同謀劃天下大事。” [1] 
謁者(負責傳達稟報的人)隨何近前説:“我不明白陛下所説的是什麼意思。”劉邦説:“誰能替我出使九江國,讓英布發兵背叛楚國,把項羽牽制在齊國幾個月,我奪取天下也就萬無一失了。”隨何説:“臣請求出使。”劉邦就給了他二十人一同出使淮南地區的九江國。 [2] 

隨何策反英布

到達後,因為九江國的太宰在朝內主事,等了三天也沒能見到九江王英布。隨何趁機遊説太宰説:“大王不召見我,一定認為楚國強大,漢國弱小,這正是我出使的原因。倘若我得以召見,我的話要是説的對呢,那正是大王想聽的;我的話説的不對呢,讓我們二十人躺在斧頭下的砧板之上,在九江國鬧市上受死。以表明大王背漢向楚之心。”太宰這才把話轉告九江王英布,英布接見了他。 [4] 
隨何説:“漢王派我恭敬地上書大王駕前的原因,是因為我私下奇怪大王為什麼和楚國那麼親近呢?” [5] 
英布説:“因為寡人面向北以臣子的身份侍奉他。” [6] 
隨何説:“大王和項王都列位為諸侯,北向而以臣子的身份侍奉他,一定是認為楚國強大,可以把您的國家託付給他。項王攻打齊國時,他親自揹負着築牆的工具,身先士卒,大王應當出動淮南全部人馬,親自率領着他們,做楚軍的前鋒,如今只派四千人去幫助楚國。面北而侍奉人家的臣子,難道應該是這個樣子嗎?劉邦在彭城作戰,項王還未曾出兵齊國,大王就應該調動淮南所有的人馬,渡過淮河,幫助項王與劉邦日夜會戰於彭城之下。大王擁有萬人之眾,卻沒有一個人渡過淮河,這是垂衣拱手地觀看他們誰勝誰敗。把國家託付給人家的人,難道就應該是這個樣子嗎?大王實際上是掛着歸向楚國的空名,卻熱衷於依靠自己,我私下認為大王這樣做是不可取的。可是,大王不背棄楚國,是認為漢國弱小。楚國的軍隊即使強大,卻揹負着天下不義的名聲,因為他背棄盟約而又殺害義帝。可是楚王憑藉着戰爭的勝利自認為強大,劉邦收攏諸侯之後,回師駐守城皋、滎陽,從蜀、漢運來糧食,深挖壕溝,高築壁壘,分兵把守着邊境要塞,楚國要想撤回軍隊,中間有梁國相隔,深入敵人國土八九百里,想打,那麼又打不贏,攻城又攻不下,老弱殘兵輾轉運糧千里之外;等到楚國軍隊到達滎陽成皋,劉邦的軍隊卻堅守不動,進攻又攻不破,退卻又逃不出漢軍的追擊。所以説楚國的軍隊是不足以依靠的。假使楚軍戰勝了漢軍,那麼諸侯們自身危懼,必然要相互救援。一旦楚國強大,恰好會招來天下軍隊的攻擊。所以楚國比不上漢國,那形勢是顯而易見的。如今大王不和萬無一失的漢國友好,卻自身託付於危在旦夕的楚國,我私下替大王感到糊塗。我不認為淮南的軍隊足夠用來滅亡楚國。只要大王出兵背叛楚國,項王一定會被牽制,只要牽制幾個月,劉邦奪取天下就可以萬無一失了。我請求給大王提着寶劍歸附漢國,漢王一定會分割土地封賜大王,又何況還有這淮南,淮南必定為大王所有啊。因此,漢王敬重地派出使臣,進獻不成熟的計策,希望大王認真地考慮。” [7] 
英布説:“請讓我接受您的意見。”暗中答應叛楚歸漢,只是沒敢泄露消息。 [8] 
當時楚國的使者也在九江國,正迫不及待地催促英布出兵,就住在賓館裏。隨何徑直闖進去,坐在楚國使者的上席,説:“九江王已歸附漢王,楚國憑什麼讓他出兵?”英布一臉錯愕。楚國使者起身要走。隨何趁機勸英布説:“事情已到不可迴轉的地步,可以就此殺死楚國的使者,不能讓他回去,然後我們趕快向漢靠攏,協同作戰。”英布説:“就按照你的指教,出兵攻打楚國罷了。”於是殺掉使者,出兵攻打楚國。 [9] 
楚國便派項聲龍且進攻淮南地區,項羽留下來進攻下邑。戰爭持續了幾個月,龍且在淮南的戰役中,打敗了英布的軍隊。英布想帶兵逃亡漢營,又怕楚王項羽的軍隊攔截殺掉他,所以,和隨何從隱蔽的小道逃歸漢營。 [10-11] 

隨何據理力爭

項羽死後,天下平定,劉邦置酒設宴,卻在宴席上貶低隨何的功勞,説隨何是迂腐的儒生,治理天下怎麼能任用腐儒。隨何跪着進言説:“當陛下帶兵攻打彭城時,楚王還沒離開齊國,陛下調動步兵五萬,騎兵五千,能憑這點兵力奪取淮南嗎?”劉邦説:“不能。”隨何説:“陛下派我和二十人出使淮南,一到,陛下就如願以償,這是我的功勞比步兵五萬,騎兵五千還要大呀!然而陛下卻説我是腐儒,治理天下不能任用腐儒,這是什麼意思呀?”劉邦説:“我正在謀劃您的功勞。”於是就任命隨何為護軍中尉 [12] 

隨何人物評價

劉淵“吾每觀書傳,常鄙隨陸無武,絳灌無文。”(《晉書·劉元海載記》) [13] 

隨何史料記載

[西漢]司馬遷·【史記】:高祖本紀 [14] 留侯世家 [15] 黥布列傳 [16] 
[東漢]班固·【漢書】:高帝紀上 [17] 韓彭英盧吳傳 [18] 張陳王周傳 [19] 

隨何軼事典故

隨何借名指代

由於隨何出眾的辯才,後世常將其與同時代口才非凡的陸賈相提並論,二人並稱為“隨陸”,在後來的文藝作品中此二人也常被用來指代那些能言善辯的説客
例如明代馮夢龍的白話小説《醒世恆言·第三卷:賣油郎獨佔花魁》中三次提到隨何的名字: [20] 
1、【劉四媽道:“老身是個女隨何,雌陸賈,説得羅漢思情,嫦娥想嫁,這件事都在老身身上。”】
2、【劉四媽,你的嘴舌兒好不利害,便是女隨何,雌陸賈,不信有這大才。説着長,道着短,全沒些破敗,就是醉夢中,被你説得醒,就是聰明的,被你説得呆,好個烈性的姑姑,也被你説得他心地改。】
3、【這才是:數黑論黃雌陸賈,説長話短女隨何,若還都像虔婆口,尺水能興萬丈波。】

隨何有關成語

隨何相關考辨

唐朝顏師古在註解《漢書》時,認為劉邦本意是打算褒獎隨何,擔心羣臣不服氣,所以故意當眾折辱,好讓隨何能夠自己陳述他的功勞。 [22] 
參考資料
  • 1.    《史記·卷九十一·黥布列傳第三十一》:漢三年,漢王擊楚,大戰彭城,不利,出梁地,至虞,謂左右曰:“如彼等者,無足與計天下事。”
  • 2.    《史記·卷九十一·黥布列傳第三十一》:謁者隨何進曰:“不審陛下所謂。”漢王曰:“孰能為我使淮南,令之發兵倍楚,留項王於齊數月,我之取天下可以百全。”隨何曰:“臣請使之。”乃與二十人俱,使淮南。
  • 3.    《史記·卷五十五·留侯世家第二十五》:至彭城,漢敗而還。至下邑,漢王下馬踞鞍而問曰:“吾欲捐關以東等棄之,誰可與共功者?”良進曰:“九江王黥布,楚梟將,與項王有郄;彭越與齊王田榮反梁地:此兩人可急使。而漢王之將獨韓信可屬大事,當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則楚可破也。”漢王乃遣隨何説九江王布,而使人連彭越。及魏王豹反,使韓信將兵擊之,因舉燕、代、齊、趙。然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
  • 4.    《史記·卷九十一·黥布列傳第三十一》:至,因太宰主之,三日不得見。隨何因説太宰曰:“王之不見何,必以楚為強,以漢為弱,此臣之所以為使。使何得見,言之而是邪,是大王所欲聞也;言之而非邪,使何等二十人伏斧質淮南市,以明王倍漢而與楚也。”太宰乃言之王,王見之。
  • 5.    《史記·卷九十一·黥布列傳第三十一》:隨何曰:“漢王使臣敬進書大王御者,竊怪大王與楚何親也?”
  • 6.    《史記·卷九十一·黥布列傳第三十一》:淮南王曰:“寡人北鄉而臣事之。”
  • 7.    《史記·卷九十一·黥布列傳第三十一》:隨何曰:“大王與項王俱列為諸侯,北鄉而臣事之,必以楚為強,可以託國也。項王伐齊,身負板築,以為士卒先,大王宜悉淮南之眾,身自將之,為楚軍前鋒,今乃發四千人以助楚。夫北面而臣事人者,固若是乎?夫漢王戰於彭城,項王未出齊也,大王宜騷淮南之兵渡淮,日夜會戰彭城下,大王撫萬人之眾,無一人渡淮者,垂拱而觀其孰勝。夫託國於人者,固若是乎?大王提空名以鄉楚,而欲厚自託,臣竊為大王不取也。然而大王不背楚者,以漢為弱也。夫楚兵雖強,天下負之以不義之名,以其背盟約而殺義帝也。然而楚王恃戰勝自強,漢王收諸侯,還守成皋、滎陽,下蜀、漢之粟,深溝壁壘,分卒守徼乘塞,楚人還兵,間以梁地,深入敵國八九百里,欲戰則不得,攻城則力不能,老弱轉糧千里之外;楚兵至滎陽、成皋,漢堅守而不動,進則不得攻,退則不得解。故曰楚兵不足恃也。使楚勝漢,則諸侯自危懼而相救。夫楚之強,適足以致天下之兵耳。故楚不如漢,其勢易見也。今大王不與萬全之漢而自託於危亡之楚,臣竊為大王惑之。臣非以淮南之兵足以亡楚也。夫大王發兵而倍楚,項王必留;留數月,漢之取天下可以萬全。臣請與大王提劍而歸漢,漢王必裂地而封大王,又況淮南,淮南必大王有也。故漢王敬使使臣進愚計,願大王之留意也。”
  • 8.    《史記·卷九十一·黥布列傳第三十一》:淮南王曰:“請奉命。”陰許畔楚與漢,未敢泄也。
  • 9.    《史記·卷九十一·黥布列傳第三十一》:楚使者在,方急責英布發兵,舍傳舍。隨何直入,坐楚使者上坐,曰:“九江王已歸漢,楚何以得發兵?”布愕然。楚使者起。何因説布曰:“事已構,可遂殺楚使者,無使歸,而疾走漢併力。”布曰:“如使者教,因起兵而擊之耳。”於是殺使者,因起兵而攻楚。
  • 10.    《史記·卷九十一·黥布列傳第三十一》:楚使項聲、龍且攻淮南,項王留而攻下邑。數月,龍且擊淮南,破布軍。布欲引兵走漢,恐楚王殺之,故間行與何俱歸漢。
  • 11.    《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是時九江王布與龍且戰,不勝,與隨何間行歸漢。
  • 12.    《史記·卷九十一·黥布列傳第三十一》:項籍死,天下定,上置酒。上折隨何之功,謂何為腐儒,為天下安用腐儒。隨何跪曰:“夫陛下引兵攻彭城,楚王未去齊也,陛下發步卒五萬人,騎五千,能以取淮南乎?”上曰:“不能。”隨何曰:“陛下使何與二十人使淮南,至,如陛下之意,是何之功賢於步卒五萬人騎五千也。然而陛下謂何腐儒,為天下安用腐儒,何也?”上曰:“吾方圖子之功。”乃以隨何為護軍中尉。
  • 13.    晉書●卷一百一●載記第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4-02-19]
  • 14.    三家注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4-02-19]
  • 15.    三家注史記●卷五十五●留侯世家第二十五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4-02-19]
  • 16.    三家注史記●卷九十一●黥布列傳第三十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4-02-19]
  • 17.    漢書●卷一上●高帝紀第一上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4-02-19]
  • 18.    漢書●卷三十四●韓彭英盧吳傳第四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4-02-19]
  • 19.    漢書●卷四十●張陳王周傳第十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4-02-19]
  • 20.    醒世恆言●第三卷:賣油郎獨佔花魁  .百度小説[引用日期2024-02-19]
  • 21.    倉修良 主編.《史記辭典》:山東教育出版社,1991年6月:第723頁
  • 22.    《漢書·卷三十四·韓彭英盧吳傳第四》:項籍死,上置酒對眾折隨何曰:“腐儒,為天下安用腐儒哉!”〔師古曰:“高祖意欲襃賞隨何,恐羣臣不服,故對眾折辱,令其自數功勞也。”〕
  • 23.    《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呂后兄周呂侯為漢將兵,居下邑。漢王從之,稍收士卒,軍碭。漢王乃西過樑地,至虞。使謁者隨何之九江王布所,曰:“公能令布舉兵叛楚,項羽必留擊之。得留數月,吾取天下必矣。”隨何往説九江王布,布果背楚。楚使龍且往擊之。
  • 24.    林林(編)曹同煜(繪).連環畫《西漢演義》第十二:氣英布: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14年7月
  • 25.    隨陸無武,絳灌無文——《成語辭海》  .知網閲讀[引用日期2024-04-20]
  • 26.    老婆舌頭——《漢語方言大詞典·第二卷》  .知網閲讀[引用日期2024-04-20]
  • 27.    隨何——《中外歷史人物詞典》  .知網閲讀[引用日期2024-04-20]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