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隆中

(古代地名、諸葛亮隱居地)

鎖定
隆中,古代地名,東漢時期隸屬於南陽郡(轄境包括今河南南部和湖北北部一帶) [1]  。國務院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名單中,隆中諸葛亮故居位於襄樊(今湖北襄陽市 [24]  。一説在今河南南陽。 [2]  《明嘉靖南陽府志校注》:此漢隆中確屬鄧縣不屬宛,漢時襄陽為南郡屬縣,縣境西止十一里,故《水經注》謂:襄無西。且侯自表:臣本布衣,躬耕南陽,不謂襄陽也。 [32] 
中文名
隆中
別    名
卧龍崗 [3] 
八里岡 [6] 

隆中歷史記載

隆中圖 隆中圖 [33]
三國志》卷三十五 蜀書五:玄卒,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 [13]  《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裴注引《漢晉春秋》曰:亮家於南陽之鄧縣,在襄陽城西二十里,號曰隆中。 [35] 
王隱蜀記》記載:“晉永興中,鎮南將軍劉弘至隆中,觀亮故宅,立碣表閭,命太傅掾犍為李興為文曰:‘天子命我,於沔之陽,聽鼓鼙而永思,庶先哲之遺光,登隆山以遠望,軾諸葛之故鄉。
北魏酈道元撰寫《水經注》的時候,將三顧茅廬坐實:沔水又東徑隆中,歷孔明舊宅北,亮語劉禪雲:‘先帝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即此宅也。’車騎沛國劉季和之鎮襄陽也,與犍為人李安共觀此宅,命安作宅銘雲:‘天子命我於沔之陽,聽鼓鞞而永思,庶先哲之遺光。’後六十餘年,永平之五年,習鑿齒又為其宅銘焉。 [15] 
晉書習鑿齒傳:“吾以去五月三日來達襄陽……每定省家舅,從北門入,西望隆中,想卧龍之吟;東眺白沙,思鳳雛之聲” [16]  ;
《襄陽府志》卷一五《明朝御祭文》:矧藩封之近地,實龍卧之舊鄉。祠廟既遷,禮文斯秩。茲值仲春(仲秋),式修薦事。 [34] 
元代《大元一統志》:“卧龍崗,在南陽縣界內,諸葛孔明躬耕之地。” [25] 
明代《寰宇通志·南陽府》:“卧龍崗,在府城西南八里,漢諸葛孔明躬耕處。” [25] 
《明嘉靖南陽府志校注》亦記載:“卧龍崗在府城西南七里……草廬在其內。諸葛井,在草廬前,青石為牀,有汲綆渠百十道,數竟不能盡。” [19] 

隆中明代官方結論

明嘉靖四年(1525年),河南布政司撫民兼分守汝南道右參政許復禮,向欽差提督撫治鄖陽等處地方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蔣曙正式建議,為南陽武侯祠奏請敕賜廟額祭文及春秋二祭日期。呈文雲:“南陽郡城西南七里許,有阜隆然,綿亙四十餘里,名曰‘卧龍崗’,乃漢丞相忠武侯諸葛孔明躬耕之地也。崗上有草廬故居,廬前有忠武侯廟……”對於此文,明世宗確認南陽卧龍崗“實為亮藏修發跡之所”,”曾親自閲覽並作了指示,之後又經當時的禮部、祠祭清吏司和翰林院的有關部門的審核、撰文等諸多程序,最後於明嘉靖七年(1528年)形成《敕賜忠武侯廟規祭文祭品檄文碑》。 [36]  嘉靖十八年(1539年)三月八日,世宗特遣駙馬都尉鄔景和來宛致祭。 [37]  之後各地爭相效仿,隨即風行全國,成為全國眾多武侯祠堂及諸葛亮後裔,緬懷和敬拜諸葛亮的日期。約定俗成,沿用至今。 [38-39] 

隆中相關學術會議

隆中1990年成都研討會詳情

四川“三國史研究中心”於1990年4月14日在四川大學成立。“研究中心”主任由史學界著名學者繆鋮教授擔任。成都武侯祠博物館譚良嘯、川大方北辰任副主任,呂一飛任秘書長。省市有關部門及《成都大學學報》代表應邀出席了會議。同時舉行了“諸葛亮躬耕地”的專題學術討論,探討的主要問題,簡述於下: [30] 
一、諸葛亮“躬耕之地”不應在南陽郡治宛,《三國志》載諸葛亮《出師表》中自謂:“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按照東漢末年的語言習慣,這個“南陽”應指的是南陽郡,不僅是指南陽郡治宛。持“南陽説”的同志若按當時可以用郡名呼郡治的話,將把“躬耕於南陽”説成是“躬耕於宛”,這勢必造成邏輯上的錯誤。 [30] 
二、 諸葛亮故宅遺址在襄陽而不在南陽,兩晉南北朝時期成書的史籍中,根本沒有見到過南陽宛城有諸葛亮故宅和遺址的記載。但是王隱的《蜀記》、習鑿齒的《漢晉春秋》、陳壽的《三國志》以及裴注等眾多該時期的史籍中,確對襄陽隆中諸葛亮故宅遺蹟的記述甚詳,這些史料是諸葛亮躬耕於襄陽的力證。 [30] 
三、“ 三顧茅廬” 只能在襄陽隆中。東漢末年,各方軍閥混戰,宛(即今南陽)曾先後在袁術、劉表、張繡、曹操之間幾度易手。 劉表所據荊州為東漢末年難得的靜域,且他又提 倡儒學、海內人士紛紛避難襄陽。諸葛亮結交眾多家住襄陽或在襄陽活動的名士,如龐德公黃承彥徐庶孟公威司馬徽等。他與這些人友誼深厚,經常會面。宛縣、襄陽相距一百二十公里,路途如此之遙遠,再加上當時落後的交通條件,若諸葛亮居住宛且而非襄陽,那麼上述的社全關係便很難成立。 [30] 
通過以上幾方面的綜合分析,學者們一致認為,諸葛亮躬耕之地只能在襄陽隆中,不可能在南陽宛縣。但同時也指出,需要把史學研究與保護文化遺址、發展旅遊事業加以妥善的區別對待。兩地的三國曆史遺蹟都是中華大地上馳名遐邇的歷史勝蹟與遊覽勝地。 [30] 

隆中1990年上海研討會詳情

1990年3月15日,華東師大史學所與復旦大學文博系又聯合舉行了“諸葛亮躬耕地”學術座談會。會議由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副會長、華東師大史學所簡修煒教授主持,譚其驤吳澤方詩銘等上海史學界的專家、學者十餘人應邀參加,《文匯報》、《上海旅遊報》、上海人民出版社等單位的編輯、記者也出席了會議。與會專家本着尊重歷史、尊重事實的科學態度,廣徵博引,熱烈討論,取得了一致的意見,認為請葛亮當年躬耕於南陽郡鄧縣的隆中,在襄陽城西二十里。綜合學者們在會議上闡述的意見,主要理由是: [31] 
一、從史料的角度來看,《漢晉春秋》等史籍的記載無可置疑。二、從歷史地理的角度來看,隆中屬南陽郡鄧縣。三、從當時政治、軍事形勢及人口流向等方面看,諸葛亮躬耕地只能在陽隆中。四、《中國歷史地圖集》(東漢部分)的荊州刺史部中,今隆中一帶被明顯地劃在南郡轄區之內,譚其驤先生聲明此處不精確,不清楚,再版會改正。 [31] 
經過熱烈討論,與會學者一致認為:從歷史事實看,諸葛亮躬耕地問題已經非常清楚,希望今後不要再爭論下去了。當然,史學研究與保護文化遺蹟、開發旅遊資源不應混為一談。歷史上諸葛亮的躬耕地只有一處,不能採取“何必辨襄陽南陽”的調和做法;但襄陽隆中和南陽卧龍崗兩地武侯遺蹟都是極有價值的旅遊資源,應該而且完全可以並行不悖,都應當予以妥善保護和積極開發。 [31] 

隆中1996年北京研討會詳情

1996年5月8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秦漢魏晉南北朝史研究室、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共同舉辦的“諸葛亮躬耕地學術座談會”在北京舉行,北京師範大學何茲全、北京大學祝總斌、中國社科院歷史所朱大渭張澤鹹等專家學者參加了座談。與會的專家學者一致認為:根據現存的各種史料判斷,諸葛亮輔佐劉備之前隱居躬耕之地在東漢末年的南陽郡鄧縣隆中,即現在的湖北省襄陽市隆中。諸葛亮的躬耕地隆中,漢末隸屬南陽,諸葛亮自稱“躬耕於南陽”,是完全合乎事實的。 那麼,到隆中改隸襄陽之後,對諸葛亮《出師表》中“躬耕於南陽”一語的解釋,就應該説:這裏的“南陽”,指鄧縣省並、隆中改屬襄陽之前的南陽。 至於今天的南陽市,已不包括隆中在內。 [29] 
會議的主持者最後強調:這次會議只是一次學術討論,學者們希望通過這一類會議,將自己的研究成果,傳達給社會上的廣大羣眾,使人們正確理解諸葛亮“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一説的含義。 諸葛亮躬耕地的問題,在史學界已經討論清楚了。 然而由於這一問題的爭鳴,事實上往往超出學術討論的界限;學術討論的結果,又不免對南陽、襄陽兩地的羣眾心理,乃至經濟利益,產生難以估量的影響。所以,會議的主辦單位及與會的所有專家學者,又希望國家有關部門在風景名勝區設置等問題上,採取慎重的態度,促進兩地旅遊事業共同發展。 [29] 

隆中相關機構對隆中的研究

社科院學術論著提要(1991年)收錄陳可畏的研究成果,對躬耕地的描述為:關於諸葛亮的隱居地點,一説在湖北襄樊市西北15公里的隆中,一説在河南南陽市西的卧龍崗。本文根據〈三國志〉、《襄陽耆舊記〉、《襄陽記》、《漢晉春秋〉等書記載,諸葛亮的隱居地是在隆中。東漢時,隆中居南陽郡鄧縣,故諸葛亮自稱“躬耕於南陽。”至十六國時期,南北相爭,以漢水為界,隆中遂屬於襄陽縣。至元,北方人南下為官,不瞭解歷史情況及其變化,誤以為諸葛亮所稱躬耕之“南陽”是在今南陽市卧龍崗。 [7] 
成都武侯祠主編的《蜀漢勝蹟》對襄陽隆中的描述為:諸葛亮到隆中(漢代屬南陽郡鄧縣,今屬湖北襄樊)住了下來。西晉時(約公元305年),“鎮南將軍劉弘至隆中,觀亮故宅,立碣表聞”。其後五十多年習鑿齒也到隆中瞻仰孔明故居,並著《諸葛武促故宅銘》。 [27]  南陽卧龍崗的描述為:由於諸葛亮在南陽郡居住過,於是後人在今南陽市附會出卧龍崗,並建武侯祠紀念諸葛亮。南陽武侯柯始建於元代,除有武侯祠外,同隆中一樣,也有據諸葛亮隱居生活而建的十景。這十景與武侯祠的殿宇相配合,形成一組建築。 [28] 
辭海編輯委員會編纂的《辭海 地理分冊 中國地理》(1981版)對南陽卧龍崗的描述為舊時訛傳為諸葛亮故居。 [8] 
中宣部學習強國網《前出師表》一文註明:“躬耕於南陽:諸葛亮在襄陽城西二十里之隆中親自耕種以待時,襄陽時屬南陽郡。” [9]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發行《諸葛亮躬耕地新考》(1992年8月)收錄曹文柱文章《今南陽、襄樊兩處的諸葛躬耕遺址皆為後人假託説》一文,講:蜀漢丞相諸葛亮當年隱居躬耕的地點,究竟在今河南南陽的卧龍崗?還是在今湖北襄樊市郊的隆中?長期以來,這是個爭論不休的問題。比較而言,持今隆中地説者的理由似充分一些,但它在若干關鍵之處,又有重蹈野書燕説之弊。……,隆中説的大部分立論是有道理的,諸葛躬耕原址確實未出今襄樊轄區,只不過它不在今天的隆中,而是位於襄樊西北的漢水北岸地域,即後漢河水之北……由於諸葛亮自稱躬耕地在南陽,故而也有人北上南陽的郡治宛城去祭奠這位歷史名……大約在宋末元初階段,南陽人已開始為諸葛建祠,與襄陽一帶的廟宇區別在於,它們只是些“巫現雜”的民間小廟,並未得到官方的認可。隨着諸葛亮的被神化和歷史地位的提高,南陽入為爭地望,自元代起,在取得了封建政府承認後,正式建祠立廟,並陸續仿造了各種遺址。 [10] 
南陽人李兆鈞 [26]  主編的《諸葛亮躬耕地新考》(1992年8月)一文中:根據歷史文獻中只有諸葛亮“躬耕南陽”,而沒有他躬耕襄陽隆中的記載,劉備三顧茅廬的地方應在南陽郡宛縣而不可能在襄陽隆中,及最近發現的明嘉靖年間《河南等處布政使為乞賜祀典題額》碑文雲;“南陽那城西······乃漢丞相忠武侯諸葛孔明躬耕之地也”等,我們認為:(1)一些同志提出的“諸葛亮躬耕地只能在今襄樊隆中,絕不可能在南陽宛縣”的説法,論據不確,難以成立;(2)諸葛亮躬耕地在南陽郡宛縣才是符合歷史實際的結論。 [14] 
南陽人李兆鈞 [26]  《諸葛亮躬耕地新考》(1992年8月)一文中:諸葛亮“躬耕於南陽”之地應在今河南省南陽市境內,而不在湖北襄陽西之隆中。 [11]  在國家文物局——全國博物館年度報告信息系統:南陽武侯祠是劉備“三顧茅廬“發生地,諸葛亮躬耕南陽所在地。 [12] 
南陽當地權威網發文稱:這裏(指《蜀記》)的“沔”指漢水,“沔之陽”即指漢水以北,劉弘在沔北南陽舉行祭祀諸葛亮的活動。這段記載與諸葛亮本人所述的躬耕受三顧地是一致的。 [25] 

隆中歷代碑刻記載

南陽卧龍崗亦稱“隆中”,其歷史文獻記載舉不勝舉。譬如,明代葉桂章《助修武侯祠宇記》雲:“嘉靖乙酉歲仲冬,予奉命使唐府之南陽,暇日拜武侯祠卧龍崗,崗在郡西南可十里許,叢竹蕭蕭,古木森映……地勢四面稍下,惟中崗隆起,故曰隆中,蓋南陽偉觀也。”又如,明代徐學謨《遊隆中記》曰:“跨漢江南北不三百里而近,蓋有兩隆中雲。隆中者,為漢昭烈三顧孔明處。其一距襄陽城西二十里,在今伏龍山中;其一在南陽者,薄城八里,即所謂八里岡,岡勢蜿蜒如帶,高僅數丈,即其上以祀孔明,亦曰隆中。”從上述引文可知,南陽卧龍崗亦稱隆中。 [3]  [6] 
敕賜忠武侯廟規祭文祭品檄文碑 敕賜忠武侯廟規祭文祭品檄文碑
明嘉靖七年(1528年)三月 《敕賜忠武侯廟規祭文祭品檄文碑》:南陽郡城西七里許,有阜隆然,綿亙四十餘里,名曰:卧龍崗,乃漢丞相忠武侯諸葛孔明躬耕之地也。崗上有草廬故居,廬前有忠武侯廟,廟中塑像綸巾抱膝宛然,令人起敬。旁有書院故址。詢之父老,考之郡志,皆雲孔明大節,自唐宋以來,鄉人立祠祀之,血食有年。西北有紫山,相去三十里,乃龐土元隱居之所。傳所謂伏龍、鳳雛正在於此,此亦隆中地。 [4-5]  “為照漢臣諸葛亮之佐先後二帝也,忠貞節義,載在史傳,昭如日星,有不容掩者。但襄陽不過亮與隱士龐士元往來遊息之地,因嬴秦以為南陽郡屬之,故該襄王奏準奉有祀典題額。今隆中(註解37:南陽卧龍崗)實為亮藏修發跡之所,海內之人聞者莫不欲即其地,登其堂,仰見其儀刑。 [21] 
祭諸葛武侯文 祭諸葛武侯文
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十月《祭諸葛武侯文》:“嘉靖已亥三月八日,大明皇帝遣駙馬都尉鄔景和,諭祭於漢武侯諸葛亮曰:養高隆中,非三顧 不起。戮力王室,待二表乃行。觀其褫孟德,走仲達,孔明其人豪也與。惜乎。將星隕地,中道而殂,漢遂不振,皆天也,非人所能為也。表忠有祠,遺祭有儀。靈爽不昧,尚其歆之。”該碑保存完好,現嵌於南陽武侯祠大殿捲棚右山牆。 [23] 
明嘉靖七年(1528年)三月 《敕賜忠武侯廟規祭文祭品檄文碑》:案查正德二年十一月內,該襄府暫理府事光化王奏稱,襄簡王先年慕隆中佳秀,擇為塋葬之地,後任事之人不能體王之意,將諸葛亮廟遷於山之左臂,地既非宜,廟且陋小。隆中東去數十步,有一窩,欲將亮廟那移修建等因。該本部題準行移本府,自備工料,蓋造廟宇,完日另行奏請廟額祭祀。續該光化王奏稱,廟宇已成,乞要請賜廟額及春秋祭祀。又該本部題奉欽依,行移翰林院撰與祭文,賜廟額名‘忠武’,定與祭品,春秋致祭。” 去後。“今該前因案呈到部,看得欽差提督撫治鄖陽等處地方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蔣曙題稱,南陽郡城西,有卧龍崗,乃漢丞相忠武侯諸葛孔明躬耕之地。崗上有草廬故居,廬前有忠武侯廟,又有孔明書院,歲久風雨摧敗,除督令修理外,乞要再加參詳,果合制禮,就便酌定春秋二祭日期,並賜祭文及祠廟題額一節。為照漢丞相忠武侯諸葛亮,避東漢之末運,寓南陽之西崗,躬耕隴畝,不求聞達,其出處之正,輔佐之誠,先儒比之伊呂,則固有不可少者。 [21] 
明嘉靖七年(1528年)三月 《敕賜忠武侯廟規祭文祭品檄文碑》:“賜漢丞相忠武侯諸葛亮春秋祭文:維嘉靖 年 歲 次月 朔日,河南南陽府知府某欽奉朝命,致祭於漢丞相諸葛武侯之神。惟神學術正大,出處光明。功蓋三分,首委身於帝胄,忠宣二表,早發跡於隆中。眷此邦人,永懷風節。念草廬之久敝,復祠宇之更新。茲值春恪修祀事。仰祈靈祝,昭格無窮。” [21] 
元大德四年(1300 年)《漢丞相諸葛忠武侯廟碑》:距南陽治城西七里而遠,有崗曰卧龍,俗以為武侯隱居之所。 [20] 
明正統二年(1437 年) 八月《重修諸葛武侯祠記》:南陽郡城西,有阜隆然而起,曰卧龍崗。漢諸葛武侯嘗居於此,故即其地建祠以祀焉。 [17] 
明正統九年 (1444 年) 一月《鼎建諸葛孔明祠碑記》:當漢之季,諸葛武侯隱於隆中,躬耕畎畝,謳歌梁甫,有伊呂之志操,人莫之知也。惟司馬德操知之,惟徐庶知之,以之薦於先主,遂枉駕三顧於草廬之中,.......去南陽城七里許,有崗焉,曰卧龍;有庵焉,曰諸葛,有井焉,蓋公嘗汲而飲者也。 [18] 
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八月《祭文》維 明嘉靖十八年歲次已亥,八月乙丑朔,越二十有八日壬辰,南陽府知府孫哲謹以牲醴之奠,致告於蜀漢忠武侯諸葛孔明之神。惟公三代遺才,伊呂儔匹。心術事功,青天白日。往寓南陽,躬耕自給。養靜隆中,長吟抱膝。學幾天民,禮樂可述。尊晦隨時,屢顧乃出。恢復至計,數語定盟。韜閒八陣,二表忠貞。兩朝開濟,蹇蹇匪寧。南征北討,大業垂成。天不祚漢,竟隕營星。壯圖短景,遺恨難平。哲也恭膺上命,領牧來斯。瓣香展謁,龍崗之祠。仰瞻遺像,繄我遐思。九京莫作,嗟誰與歸?溪毛澗草,薦酒陳詞。用昭明信,神其鑑之。謹告。 [22] 
唐代裴度《蜀丞相諸葛亮武侯祠堂碑銘並序》碑,立於唐顯宗元和四年(809年),現存於成都武侯祠院內,碑文有:“公是時也,躬耕南陽,自比管樂,我未從虎,時稱卧龍。” [25] 
元代集賢大學士程鉅夫承旨撰文的《敕建南陽諸葛書院碑記》:“南陽城西七里,有崗阜隆然隱起,曰卧龍崗,有井淵然渟深,曰諸葛井者,相傳漢相忠武侯故居。” [25] 
明代史東昌《諸葛忠武侯卧龍崗碑文》,立於明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現存於南陽武侯祠院內,碑文記載:“侯生於漢末,值炎精漸固,羣雄並起,天下忽忽焉不知有劉氏。彼時耕南陽,吟梁甫,高卧龍崗,堂中春睡,窗外日遲,夫豈有一毫求聞達之心哉?” [25] 
明代陳九韶《諸葛武侯祠立會建祀碑》,立於明崇禎五年(1632年),現存於南陽武侯祠院內,碑文記載:“宛(南陽的簡稱)有武侯祠,相傳為抱膝吟梁甫處,茲不具論。但侯精英靈爽,歷漢、唐、宋以迄今,蓋千秋一日也。” [25] 
清代彭而述《重修諸葛丞相忠武侯祠記》,立於順治八年(1651年),現存於南陽武侯祠院內,碑文記載:“建安十二年,昭列三顧諸葛亮於南陽。南陽西七里許,相傳為卧龍崗,即公躬耕舊處。” [25] 
清代鄔景從《南陽卧龍崗記》,立於康熙七年(1668年),現存於南陽武侯祠院內,碑文記載:“距宛城五里,有崗曰卧龍,漢丞相諸葛公抱膝長吟處也,蓋世所稱南陽諸葛廬雲。” [25] 
清代柯彩《重修武侯祠院碑記》,立於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碑文記載:“侯祠宇遍天下,而最著名者有三焉。考其遺蹟,於琅琊,則溯所生也;蜀與滇,報其功而懷其德也;至南陽,又其躬耕養晦地也。亙古及今,遂相傳宛有卧龍崗雲。” [25] 
民國張孚襄《南陽鎮守使遜齋馬將軍禱神靈感記》,立於民國十三年(1924年),現存於南陽武侯祠院內,碑文載:“南陽城西偏,漢丞相武鄉侯故廬在焉,有晉以來,立廟祀之,至於今不改,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禱焉。” [25] 

隆中地理位置

古隆中
參考資料
  • 1.    教育部組織編寫 總主編 温儒敏.義務教育教科書 九年級 下冊.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134
  • 2.    教育部組織編寫 總主編 温儒敏.義務教育教科書 九年級 上冊.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127
  • 3.    應是《草廬對》--南陽市人民政府  .南陽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3-09-18]
  • 4.    柳玉東.卧龍崗武侯祠碑刻:中州古籍出版社,2015.8:63
  • 5.    張方怡.聖賢寂寞:南陽卧龍崗碑碣譯註及鑑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4.9:372
  • 6.    於襄生.隆中志:中國文聯出版社,2007.12:135、136
  • 7.    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科研局.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術論著提要 1991年.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3:183
  • 8.    辭海編輯委員會編纂.辭海 地理分冊 中國地理.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1:411
  • 9.    前出師表  .學習強國[引用日期2023-09-21]
  • 10.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諸葛亮躬耕地新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2.8:282
  • 11.    社會科學文獻.諸葛亮躬耕地新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2.8:145
  • 12.    資訊詳情  .國家文物局[引用日期2023-09-28]
  • 13.    三國志-【西晉】陳壽-免費電子書-在線閲讀-網易雲閲讀  .網易雲閲讀[引用日期2023-10-03]
  • 14.    社會科學文獻.諸葛亮躬耕地新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2.8:57
  • 15.    三顧茅廬與躬耕地問題淺論  .澎湃[引用日期2023-10-09]
  • 16.    二十四史全譯 晉書 第3冊.許嘉璐主編.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4年:1838
  • 17.    柳玉東.卧龍崗武侯祠碑刻:中州古籍出版社,2015.8:36
  • 18.    柳玉東.卧龍崗武侯祠碑刻:中州古籍出版社,2015.8:39
  • 19.    醫聖井諸葛井——歲月積澱下的文化符號-古建中國  .古建家園[引用日期2023-10-10]
  • 20.    柳玉東.卧龍崗武侯祠碑刻:中州古籍出版社,2015.8:27
  • 21.    柳玉東.卧龍崗武祠碑刻:中州古籍出版社,2015.8:64、66
  • 22.    柳玉東.卧龍崗武侯祠碑刻:中州古籍出版社,2015.8:68
  • 23.    柳玉東.卧龍崗武侯祠碑刻:中州古籍出版社,2015.8:73
  • 24.    國務院公報2023年第28號(選擇國務院公報1986年第35號)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23-10-13]
  • 25.    諸葛躬耕地南陽卧龍崗文史碑刻記載--南陽市人民政府  .南陽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3-10-12]
  • 26.    李兆鈞同志逝世  .南陽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台[引用日期2023-10-17]
  • 27.    成都武侯祠博物館編.蜀漢勝蹟.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11
  • 28.    成都武侯祠博物館編.蜀漢勝蹟.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14
  • 29.    吳彤,《“諸葛亮躬耕地學術座談會”在京舉行》,中國史研究動態 ,1996年第8期,21-23頁
  • 30.    陳偉、彭建平,《四川大學“ 三國史研究中心”成立暨 “ 諸葛亮躬耕地”專題學術討論會綜述》,成都大學學報 (社科版),1990年 第 4期,74-75頁
  • 31.    廣陵,上海舉行“ 諸葛亮躬耕地” 學術座談會,《歷史教學問題》,1990年第3期,61-62,共2頁
  • 32.    南陽地區史志編纂委員會總編室編.《明嘉靖南陽府志校注》第3冊:南陽地區史志總編室翻印,1984:祀典第9頁
  • 33.    古隆中  .襄陽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4-01-29]
  • 34.    韓文傑.古隆中歷代碑文註釋與評析.武漢:長江出版社,2011:88-90
  • 35.    章映閣著. 諸葛亮新傳[M]. 1984
  • 36.    “漢醬杯”徵文選登之七 ∣李遠:明世宗欽定御碑賜南陽  .南陽市博物院[引用日期2024-04-22]
  • 37.    諸葛躬耕地南陽卧龍崗歷史記載  .南陽市卧龍區人民政府官方網站[引用日期2024-04-22]
  • 38.    瀫水記憶第3期 | 民俗·諸葛後裔祭祖  .蘭溪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引用日期2024-04-22]
  • 39.    鄉村文化|陽朔:諸葛村“秋祭” 齊誦《誡子書》  .廣西社科聯 廣西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引用日期2024-04-22]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