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遇

鎖定
陳遇(1313-1384),中行,靜誠先生,高祖陳義甫為曹縣人,遂宋高宗南渡,徙居建康(今江蘇省南京市)。 [1]  [4] 
陳遇博學多才。元末為温州教授,後棄官歸隱。朱元璋渡長江,秦從龍薦陳遇,遂留參密議,八次授官皆不受。 [3]  洪武十七年(1384年)秋九月十九日病逝,享年七十有二,明太祖震悼,遣中官諭祭,加東園秘器,賜葬紫金山長林之原,右春坊大學士董倫撰墓誌。 [4] 
陳恭,洪武十七年(1384年)中舉人 [8] 宣德年間官至大理寺少卿 [10] 正統元年升至通政司右通政 [14]  贈陳遇為中議大夫贊治尹大理寺右少卿。正統十四年陞至工部尚書 [4]  [17] 
中行
靜誠先生
所處時代
元末明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建康
出生日期
1313年
逝世日期
1384年
主要成就
輔佐朱元璋,明朝第一開國功臣
本    名
陳遇
官    職
温州教授

陳遇人物生平

陳遇,字中行,高祖陳義甫,從宋高宗南渡,舉家從山東曹縣遷至建康(今江蘇省南京市),是宋龍圖閣待制翰林學士,累官至金紫光祿大夫,諡文忠。曾祖陳執中,宋理宗朝為武功大夫、淮南諸路兵馬都統制。祖父陳汶德,元舉進士,為溧陽縣判官。父陳辛之,元淮南鹽課提舉。陳遇資稟純粹,識度超遠,博通經史,尤邃於先天之學,元朝末年,他在温州府學教授任上,看不慣官場上爾虞我詐,便在江東明道書院當山長,子弟多從之,平時閒居一室,署名“靜誠”,人們由此敬稱他為“靜誠先生”。後見各路義軍羣雄競起,乃歸建康 [1]  [3-4] 
龍鳳二年(1356年)三月,朱元璋渡江,攻克集慶(今江蘇南京) [9] 南台侍御史秦從龍推薦陳遇的學行才識,曰:“陳遇有輔翼才,宜置左右,使效裨益。” [1]  [4]  [2] 
四月八日,朱元璋書信聘請陳遇曰:“予因胡入馭,海宇瓜分,豪傑興兵,共爭疆域,干戈四起,黎庶流亡,天命歸予,提兵東渡,遂取台城,歷思自古英雄創業誠難,獨理轅門,雖有將士帷幄,惜無軍師恆側席以求賢,定太平以開國,比聞老先生世居江左,學貫三史六經,博覽兵書百技,才兼文武,超越等倫,賢哲天生,實我良輔。崇儒重道,今古皆然,湯文曾徵伊呂先生,猶聘孔明,予不敢以前代明王自期,先生當以伊呂孔明奮起,倘以生民為念,須弘恤患之心,應天順人,敷陳遠略,非欲奮爪牙以黷武,其實資文德以安民,取成大業,列爵胙土以報功德,子孫傳襲,與國終始,豈不偉與!與其韜光晦跡以全己,其如濟時行道以成仁,拱俟車塵,起展素藴,幸勿辭拒,以慰下懷。” [1] 
陳遇到來,和朱元璋交談,朱元璋大悦,禮待加厚,稱“先生”而不直呼其名,留他籌謀帷幄,陳遇越來越受親信,朱元璋多次親臨他的住處。 [1]  [4] 
龍鳳十年(1364年),朱元璋為吳王,賜冠帶,授供奉司丞,陳遇推辭。 [1]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即皇帝位,陳遇陳述治道以復中國先王禮教首務三,明太祖賜肩輿一乘,選衞士十人,其出入。 [1] 
洪武三年(1370年),奉命到兩浙廉察民隱,回來報告後,明太祖賜給金銀玉帛,任命為中書左丞,陳遇又推辭。 [1] 
洪武四年(1371年召對華蓋殿,明太祖賜坐,命草擬《平西詔》,授禮部侍郎,兼弘文館大學士,陳遇又辭去。當時西域進貢黑馬一匹,明太祖甚奇,召入看,陳遇引用西漢的典故進諫,明太祖大悦,賜大銀一錠,任陳遇為太常少卿,陳遇又推辭,明太祖不許,沉吟良久,還是從了陳遇。 [1] 
陳遇生病,明太祖賜藥,命中官太醫院官給陳遇看病治療。當時微寒,明太祖又特賜錦被及上供米,陳遇病好了後,入謝。明太祖多次嘉獎,連稱陳遇為君子。 [4] 
洪武十一年(1378年),明太祖任命陳遇為禮部尚書,陳遇又堅決推辭,明太祖曰:“士之有志節者,功名不足以介意,其卿之謂乎!朕不強卿,以成卿之名也。”自以來每燕閒,就召見陳遇,問古今得失,賜勞必厚。陳遇來坐久了,就必賜宴,命用皇家馬匹送其回家 [4]  [3]  ,當時功臣因過錯而遭到譴責,陳遇皆力救解,使得多半人都得到諒解。明太祖嘗諭曰:“先生有子着來帶刀隨侍朕,當重用。”陳遇對曰:”臣三子皆幼,俟其讀書成立以圖補報。”明太祖悦,賜對衣兼金。當此時,寵遇之隆,雖公侯卿大夫無與比者。 [1] 
洪武十七年(1384年)秋九月十九日,陳遇病逝,享年七十有二,明太祖震悼不巳,遣中官諭祭,加東園秘器,賜葬紫金山長林之原,右春坊大學士董倫撰墓誌。 [4] 
陳遠,字中復,嘗隨陳遇侍明太祖。永樂初,為翰林待詔 [5] 
陳恭,洪武十七年(1384年)中舉人 [8] 宣德二年五月二十八日由工部郎中陞任大理寺右少卿 [10] 正統元年三月十八日升至通政司右通政 [14]  ,時因陳恭貴,贈陳遇為中議大夫贊治尹大理寺右少卿,妻周氏贈為恭人,陳恭又尋楊士奇撰陳遇墓表 [4]  正統九年十二月一日陞工部右侍郎 [15]  ,正統十三年十一月二十日,明英宗從陳恭奏請,賜陳恭誥命,封贈其祖父母、父母、妻。 [16]  正統十四年十月七日陞工部尚書 [17]  景泰二年正月二十九日,明代宗從陳恭之請,賜誥命,封贈其祖、父母、父母、妻。 [7] 

陳遇人物評價

倪謙:九霄雲盡六龍飛,啓沃深勞補萬機。鳳駕屢過諸葛徑,魚竿獨慕子陵磯。朝端勳舊俱丹轂,馬上山人尚白衣。完璧莫傷歸夢早,聖皇諭祭古今稀。儒門奕葉舊簪纓,高步風雲際聖明。剪刈羣雄資翊贊,奠安四海屬經營。生前節義辭高爵,歿後哀榮冠列卿。愧我鄉人生最晚,清風時仰靜誠名。 [13] 
李贄:夫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此常理也。然世間固有謀其政而不在其位者,則常理之所未有,從古之所未有,而於靜誠陳公僅見之矣。後此若姚恭靖(指姚廣孝),亦可謂能處身於遇主之際者,而戀戀一少師之榮,終身役役於殿陛而不肯去,則亦稍優於劉誠意(指劉基)而已矣,其視公不太遠乎?鳴呼!胡惟庸之藥,不待嘗也。天官之九級,不待歷歷下上也。故吾以陳靜誠為我朝名臣之第一人也。 [11] 
焦竑陶弘景張良古賢無比,蓋自況也。然梁武功業視漢高何如?而以子房自待耶?李韓公(指李善長)、劉誠意,勳庸茂矣而不免於禍,獨先生言行本朝而爵不得加其身,功濟蒼生而史不得泄其謀,豈直一時之馮翼哉!謂今之子房可也。 [12] 

陳遇畫作

陳遇不僅是博究經史、有治國之才的儒士,而且還是工於寫照、兼擅山水的丹青妙手。他曾為明太祖恭寫御容,而獲譽“妙絕當時”。他於洪武十六年(1383年)畫的一幅《喜報圖》立軸,2009年在北京瀚海拍賣會上以56萬元拍出。 [3] 
《喜報圖》 《喜報圖》
巨幅對軸《文會圖》,台北故宮博物院院長蔣復璁鑑賞,日本長崎畫家荒木千洲(1807~1876)鑑賞並題跋,2022年西泠春拍8月17日至21日在杭州拍賣。 [6] 
《文會圖》一 《文會圖》一
《文會圖》二 《文會圖》二

陳遇親屬成員

高祖父
陳義甫
龍圖閣待制翰林學士,遂宋高宗南渡,累官至金紫光祿大夫,諡文忠 [4] 
曾祖父
陳執中
宋理宗時為武功大夫、淮南諸路兵馬都統制 [4] 
祖父
陳汶德
進士,為溧陽縣判官 [4] 
陳辛之
元淮南鹽課提舉 [4] 
陳遠,字中復
嘗隨陳遇侍明太祖。永樂初,為翰林待詔 [4] 
亡妻
王氏
出身於金華王氏,世族 [4] 
繼妻
周氏
出身於維揚周氏,世族 [4]  景泰二年正月二十九日, [7]  贈為恭人 [4] 
長男
陳杰
早夭。 [4] 
次男
陳學 [4] 
-
三男
陳德
早夭。 [4] 
四男
陳恭
永樂三年(1405)中舉人,參修《永樂大典》,宣德年間官至大理寺少卿,正統年間升至工部尚書 [4] 
長孫
陳綱 [4] 
-
次孫
陳紀 [4] 
三孫
陳純 [4] 
四孫
陳綬 [4] 
五孫
陳紹 [4] 
六孫
陳綜 [4] 
參考資料
  • 1.    《國朝獻徵錄卷之一百十六·陳靜誠先生遇傳》:陳遇,字中行,先世曹人,高祖義甫,宋翰林學士,徙居建康,子孫因家焉。曾祖執中,淮南諸路兵馬都統制。祖考汶德,漂陽縣判。考辛之,元淮南鹽課提舉。遇資稟純粹,識度超遠,博通經史,尤邃於先天之學,元末為江東明道書院山長,開教永嘉,子弟多從之。及中原板蕩,乃歸建康,扁所居之室曰靜誠,人因號曰靜誠先生。 太祖高皇帝渡江,御史秦元之薦遇學行才識,因以書聘之曰:「予因胡元入馭,海宇瓜分,豪傑興兵,共爭疆域,干戈四起,黎庶流亡,天命歸予,提兵東渡,遂取台城,歷思自古英雄創業誠難,獨理轅門,雖有將士帷幄,惜無軍師恆側席以求賢,定太平以開國,比聞老先生世居江左,學貫三史六經,愽覽兵書百技,才兼文武,超越等倫,賢哲天生,實我良輔。崇儒重道,今古皆然,湯文曾徵伊呂先生,猶聘孔明,予不敢以前代明王自期,先生當以伊呂孔明奮起,倘以生民為念,須弘恤患之心,應天順人,敷陳遠畧,非欲奮爪牙以黷武,其實資文德以安民,取成大業,列爵胙土以報功德,子孫傳襲,與國終始,豈不偉與!與其韜光晦跡以全己,其如濟時行道以成仁,拱竢車塵,起展素藴,幸勿辭拒,以慰下懷。」蓋丙申四月八日也。既見,與語,大悦,遂命籌謀帷幄,益見親信,幸其第者三。甲辰,上即王位,賜冠帶,授供奉司丞,不受。戊申,上即帝位紀元,遇陳治道以復中國先王禮教首務三,授翰林學士,皆不受,乃賜肩輿一乘,選衞士十人,贊其出入。洪武庚戌春,承命往兩浙廉察民隱,還朝,密有所陳,賜白金綵叚,除中書左丞,力辭。辛亥,召對華蓋殿,賜坐,命草平西詔,賞齎有加,授禮部侍郎兼弘文館大學士,復辭。時西域進黑馬一疋,甚奇,召入看,遂引漢故事諫上,大悦,賜大銀一錠,除太常少卿,又辭,上不許,沉吟良久,從之。戊午,復除禮部尚書,又固辭,上曰:「士之有志節者,功名不足以介意,其卿之謂乎!朕不強卿,以成卿之名也。」自是每燕閒,轍召問古今得失,嘗值暑,賜歸,時功臣少有過譴,遇力救解,多所全釋。上嘗諭曰:「先生有子著來帶刀隨侍朕,當重用。」對曰:「臣三子皆幼,俟其讀書成立以圖補報。」上説,賜對衣兼金。當是時,寵遇之隆,雖公侯卿大夫無與比者。甲子秋,病作,太醫院官省視,尋卒。上震悼不巳,遣中官諭祭,賜葬鐘山祖塋之次,上所賜詩文翰墨甚多,並遇所著述,嘗毀於火,故所存無幾,今見《世德錄》雲:子欽、誠,俱早卒,恭由鄉貢仕至工部尚書,文章政事,克世其家
  • 2.    《國朝獻徵錄卷之一百十六·陳靜誠先生遇傳》:太祖初下建康,聞土人秦原之、周良卿、丘某三人,素有德行,以禮延請,詢以政事,號曰三老,敬之甚厚。不久,以原之南台侍御史,即薦陳遇中行於 太祖,遂三顧聘之,帷幄師臣,以定天下。原之於 太祖亦,猶鮑叔薦管仲於齋桓,可謂有知人之明,足以國初名臣矣,惜乎無所考,其世次及歷官行巳之始終不能作傳,可憾也。
  • 3.    南京記憶 | 陳遇:一介布衣傲王侯  .南京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辦公室網站.2021-06-24[引用日期2022-12-06]
  • 4.    楊士奇《東裏續集卷二十九·贈中議大夫贊治尹大理寺右少卿陳君墓表》:士有效用於國,深被簡知而不為爵祿所縻,從容自得,不枉其道,必其智識明正審內外之辨,察事幾之微,確乎中而不奪此,不謂之豪傑可乎?我國家龍興之初,有若金陵陳中行先生者,殆其人歟!先生諱遇,中行其字,天資純粹,自少篤學,愽究經史,元至正中授江東明道書院山長、温州路教授,遠近從者紛集講下。元綱不振,兵亂四作,遂棄官歸隱,閒居一室,安澹守約名,其室曰靜誠,鄕裏遂以靜誠號之。先生憫世亂益甚,毎夙興焚香叩天,願早生仁聖以活創殘。我太祖高皇帝定鼎金陵,時南䑓侍御史秦元之素知先生,入言於上曰:陳遇有輔翼才,宜寘左右,使效禆益。卽日召見,與語,大恱,禮待加厚,稱先生而不名。日侍帷幄,贊幾務,車駕𦍒其第者三。命之官,輙辭。臣民旣推戴上登大寳,所承諮問,悉保國安民大計。先生竭心攄誠,多所獻替,命為學士翰林者再,皆固辭。嘗奉宻命偕中官趙信徃視淅江,還奏稱旨,賜白金。又命為禮部侍郞,又固辭。間遘疾,賜藥,命中官挾太醫院官視療。時微寒,特 賜錦被及上供米,旣療,入謝,上嘉奬連稱君子者三。又除禮部尚書,又固辭。自是不復強之以職,毎召見,錫勞必厚,或坐乆必賜宴,間命廐馬送歸。先生秉義懷忠,非正道不陳,羣臣以過被譴者,率為解釋,上亮其誠,未嘗為忤數,諭之曰:卿老不欲仕,有子令帶刀侍衞”,叩首以子㓜辭。蓋靜澹恬退,始終一志,前後所得賜問宸翰頗多,眷待之厚,亞於勲戚,蓋春秋七十有二而卒,卒於洪武甲子九月十九日。訃聞,遣中官賜𥙊,加東園秘噐,及賻命塟鍾山長林之原。右春坊大學士董倫為誌,其葬陳之先家於曹,宋龍圖閣待制義甫從髙宗南渡,累官金紫光祿大夫,沒,謚文忠,始家建康。至理宗朝,武功大夫淮南諸路兵馬都統制執中先生,曾祖也。祖文德,元舉進士,授溧陽州判。考辛之,淮南塩課提舉,妣某氏。娶金華王氏,繼維揚周氏,皆世族。子男四:孟傑、孟學、孟德、恭,三女,傑、德俱早卒,女皆有歸。孫男六:綱、紀、純、綬、紹、綜,女四。恭舉鄉貢,進士累官,今為通政司左通政,有才名,於時朝廷以恭貴,累贈先生中議大夫贊治尹大理寺右少卿,周氏贈恭人。於是恭奉事狀拜求表墓,餘聞先生志尚清逺,興韻蕭散,味道之餘,遊心繪事,嘗寫髙皇帝御容,妙絶當時,然未嘗自名,世亦無䏻得之者。
  • 5.    《東裏續集卷二十九·贈中議大夫贊治尹大理寺右少卿陳君墓表》:先生有弟中復,洪武中嘗隨入侍,永樂初授翰林待詔,餘數得晤語,其為人端重清雅,不苟言笑,間出論議,娓娓近道,亦妙繪事,為文皇帝所重。時中復子孟顒以善書從餘翰林,簡靜脩㓗,絶口不道繪事,餘間與中復語及之曰:「此兒頗有志操,不屑意鄙事走也。少年在先兄側戲弄筆墨,先兄叱曰:『吾豈他無一長,汝乃習其下者!』今雖老,毎思前言,未嘗不內愧,然無及矣。」嗟夫!先生履素操㓗,識明義正,革運之際,躬荷知遇,卒完所守以沒,雖一藝所耽,昔人不免春苑池之屈,先生浩然之存不為時屈,非一丗之豪哉!逮其後來,如中復父子,猶嗣承無忝,又可以觀先生之刑於家也。惜其遭際對越之間,必有禆國及民之實,旣不自言其當時,耆舊知先生者,又物故巳盡,遂泯無傳,故特書其大槩,俾恭刻石墓道。
  • 6.    2022西泠春拍8月17日至21日在杭州盛大啓幕  .揚子晚報網.2022-08-18[引用日期2022-12-06]
  • 7.    《英宗睿皇帝實錄 卷二百 景泰二年 正月 二十九日》:○賜工部尚書陳恭誥命,並封贈其祖父母父母妻,從恭請也。
  • 8.    《江寧府志卷十二》:洪武十七年舉人,陳恭,江寧籍,靜誠先生遇子,工部尚書
  • 9.    《太祖高皇帝實錄 卷四 丙申歲 三月 十日》:○庚寅 上進兵集慶,未及城五里,諸軍鼓譟而進,元兵皆破膽,行台御史大夫福壽督兵出戰,我師擊敗之,福壽閉城拒守,大軍傅城下,將士以雲梯登城,城中莫能支,遂克之。
  • 10.    《宣宗章皇帝實錄 卷二十八 宣德二年 五月 二十八日》:○陞行在工部郎中陳恭為行在大理寺右少卿
  • 11.    李贄《續藏書》:李贄曰:夫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此常理也。然世間固有謀其政而不在其位者,則常理之所未有,從古之所未有,而於靜誠陳公僅見之矣。後此若姚恭靖,亦可謂能處身於遇主之際者,而戀戀一少師之榮,終身役役於殿陛而不肯去,則亦稍優於劉誠意而已矣,其視公不太遠乎?鳴呼!胡惟庸之藥,不待嘗也。天官之九級,不待歷歷下上也。故吾以陳靜誠為我朝名臣之第一人也。
  • 12.    焦竑《焦氏筆乘》 :噫!陶弘景稱張良古賢無比,蓋自況也。然梁武功業視漢高何如?而以子房自待耶?李韓公、劉誠意,勳庸茂矣而不免於禍,獨先生言行本朝而爵不得加其身,功濟蒼生而史不得泄其謀,豈直一時之馮翼哉!謂今之子房可也。
  • 13.    《倪文僖集卷七·陳恭侍郎父靜誠先生輓詩》: 九霄雲盡六龍飛,啓沃深勞補萬機。 鳳駕屢過諸葛徑,魚竿獨慕子陵磯。 朝端勳舊俱丹轂,馬上山人尚白衣。 完璧莫傷歸夢早,聖皇諭祭古今稀。 儒門奕葉舊簪纓,高步風雲際聖明。 剪刈羣雄資翊贊,奠安四海屬經營。 生前節義辭高爵,歿後哀榮冠列卿。 愧我鄉人生最晚,清風時仰靜誠名。
  • 14.    《英宗睿皇帝實錄 卷十五 正統元年 三月 十八日 》:命行在工部尚書李友直提督京倉糧儲,行在大理寺右少卿陳恭改行在通政司右通政。
  • 15.    《英宗睿皇帝實錄 卷一百二十四 正統九年 十二月 一日》:陞提督易州山塲柴炭通政司左通政,陳恭為工部右侍郎。
  • 16.    《英宗睿皇帝實錄 卷一百七十二 正統十三年 十一月 二十日》:賜工部右侍郎陳恭誥命,並封贈其祖父母、父母、妻,從恭奏請也。
  • 17.    《英宗睿皇帝實錄 卷一百八十四 正統十四年 十月 七日》○甲寅,陞南京兵部侍郎徐琦為本部尚書,仍參贊機務;工部右侍郎陳恭為本部尚書,仍督理柴炭。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