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台城

(南京市玄武區的景區)

鎖定
台城位於南京市玄武區北極閣北麓、玄武湖以南,是從解放門向西延伸出的一段明城牆,這段城牆下設有南京明城垣史博物館。這段城牆以條石為城基,城基之上用明初燒製的城磚包砌,長253.15米、高20.16米(其中條石城基高7.36米、城磚部分高18米),西端寬9.8米,東端寬10.3米。
明太祖朱元璋築應天府城時,原計劃將這段城牆向西修至鼓樓崗並與石頭城相接,明朝洪武十九年(1386年)“新筑後湖城”,這一段城牆便遭廢棄。明代後多將這段城牆附會為東晉至南陳時期的台城建康宮),並訛傳。
中文名
台城
地理位置
南京市玄武區解放門8號 [1] 
開放時間
11月1日—次年3月31日:日間票 8:30-17:00;晚間票 17:00-21:00; 4月1日—10月31日:日間票 8:30-17:00;晚間票 17:00-22:00 [1] 
門票價格
免費
始建年代
明朝洪武十九年(1386年)

台城歷史沿革

台城段明城牆 台城段明城牆
元朝至正十三年(1353年)朱元璋攻取定遠後採納馮國用:金陵龍蟠虎踞”適宜建都的建議。三年後攻下集慶,改名應天府
元朝至正十七年(1357年)朱升提出“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建議,南京明城牆的建造正式拉開序幕。如今的南京城即明初的都城所在,是中國歷史上唯—建造在江南的統一全國的都城城牆。明南京城東連石頭,南貫秦淮,北帶玄武湖,城周35.267千米,包括南京歷代都城於其中,不僅成為中國第一大城垣,也為世界第一大城垣。
元朝至正二十六年八月(1366年8月),改築應天府城,並在鐘山(即紫金山)之南建造新宮,此為第一期工程。
元朝至正二十七年、明太祖吳元年(1367年)9月一期工程完工;第二期工程自1369年至1373年,以築新城為主,向北拓寬舊城直至江邊;第三期工程繼續進行至1386年12月“新筑後湖城”止,建造聚寶門三山門通濟門各主要城門以及後湖城和主要街道。
台城段明城牆 台城段明城牆
明太祖朱元璋耗費二十多年時間,調動全國一部、三衞、五省、二十八府,一百五十二州縣共二十餘萬工匠修築城牆,同時在五省燒製城磚,建成面積43平方千米,京城城牆全長35.267千米千米,囊括了六朝時的建康城和南唐時的金陵城,高14-26米,上寬2.6米,最寬處19.75米,下寬14.5米左右,垛口13616個,窩鋪200座。
明朝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都城建造完工後,朱元璋帶着他股肱大臣和皇子登紫金山觀察城的形勢,皇四子朱棣提出“紫金山上架大炮,炮炮對準紫禁城”的潛在擔憂。同時,城南的雨花台和北面的幕府山留在城外,對都城防守極為不利。於是朱元璋下令建造外郭城牆,以彌補京城城牆之缺憾,外郭城180裏,各段用磚砌的部分加起來約40裏,外部土城高度約在8-10米,上寬6-8米。

台城地理位置

南京市玄武區解放門8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