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金瑬

鎖定
金瑬(朝鮮語:김유/김류,1571年—1648年),朝鮮王朝中期大臣。字冠玉,號北渚,本貫順天,是西人黨的一員。
金瑬在宣祖朝以科舉入仕,至光海君時官至江界府使,因大北派當權而賦閒在家,密謀政變,扶植綾陽君李倧,在1623年取得成功,是為仁祖反正,事後策靖社勳第一,封“昇平府院君”。丁卯胡亂後拜相,但因在追崇元宗的問題上忤逆仁祖而免職。丙子胡亂前夕起用為領議政兼八道都巡察使,但其父子在丙子胡亂中表現欠佳,戰後兒子金慶徵被賜死,自己亦被罷官。後又兩度被任命為領議政,因反對仁祖處死愍懷嬪而去職。
1648年,金瑬去世,諡號文忠,配享仁祖廟庭。有《北渚集》傳世。
本    名
金瑬
冠玉
北渚
所處時代
朝鮮王朝中期
民族族羣
朝鮮人
出生日期
1571年
逝世日期
1648年
主要作品
《北渚集》
主要成就
發動仁祖反正
爵    位
昇平府院君
諡    號
文忠

金瑬人物生平

金瑬早年經歷

金瑬家系圖 金瑬家系圖
金瑬是輔佐朝鮮太宗李芳遠奪位的佐命功臣金承霔的後代,不過到他出生時,已經淪為一個普通兩班官僚家庭,其高祖父金若鈞官至繕工監正,祖父金粹濂官至定州牧使,祖父金金壎官至察訪,都是中下級官職。父親金汝岉在壬辰倭亂爆發後,作為都巡邊使申砬的從事官,犧牲於忠州彈琴台之戰 [1]  隨後又喪母,服喪完畢後,金瑬於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朝鮮宣祖二十八年)參加科舉,在初試中奪魁,宣祖看到他的試卷“多使兵家語”,認為他可能“知兵”,尤為賞識,但在殿試中失利,於是以父蔭授康陵參奉。翌年十月庭試文科亞元(榜眼)及第,權知承文院副正字。 [2-3] 
丁酉再亂爆發後,金瑬以復仇召募使從事官的身份南下。他“剛而疾惡”,得罪了不少人,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宣祖三十一年)被司憲府持平李必亨揭發在父親戰死的忠州彈琴台下“挾妓張樂縱酒”,受到從仕版除名(即被禁錮)的處分。 [4-5]  其後不斷有人為他上疏辯解,直到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宣祖三十四年)正月右承旨金時默(丁酉再亂時的復仇召募使)上疏為金瑬辯解,稱此事子虛烏有,金瑬才得以重返官場。 [6]  此後,金瑬歷任藝文館檢閲兼春秋館記事官(史官)、承政院注書、藝文館待教、奉教、刑曹佐郎、忠清道都事、全州判官等職。光海君即位後,金瑬作為從事官隨都體察使李恆福至平安道一帶巡視,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朝鮮光海君二年)歸來以後任侍講院司書、弘文館修撰、副校理。翌年因抵制鄭仁弘從文廟黜享李彥迪李滉的企圖而遭罷官,不久在李恆福的推薦下起用為江界府使,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光海君六年)回到漢城,升嘉善大夫。 [7]  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光海君八年)作為聖節使出使明朝 [8] 

金瑬策劃政變

金瑬歸國後,朝鮮的政治環境日益險惡,大北派掀起廢母庭請,向光海君請願廢黜仁穆大妃,金瑬沒有參加,因而再被逐出政界,賦閒家中。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光海君十年),有一支帶着匿名書的箭射在慶運宮(仁穆大妃幽禁處),內稱金瑬與洪瑞鳳、金尚憲、張維、趙希逸舉行“三清結義”(金瑬家住三清洞),圖謀推翻光海君,不久被領議政奇自獻、左議政樸承宗證明這是許筠的誣告,他們才無事。 [9] 
自此以後,金瑬開始與申砬的兒子申景禛及李曙、具仁垕等武臣密謀政變,推翻光海君,並拉上了王族綾陽君李倧(申景禛、具仁垕的親戚)。天啓二年(1622年,光海君十二年)又與李貴崔鳴吉、張維等西人文士合流,金瑬被推為大將,為政變的總指揮。 [10]  翌年三月發難,李倧取代李琿而立,是為仁祖,這場政變也就被稱為“仁祖反正”。事後,金瑬以靖社首功封“昇平府院君”,其子金慶徵亦錄勳靖社功臣二等,封順興君。 [11-12] 

金瑬官居宰輔

終仁祖一朝,金瑬始終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反正後,他就出任兵曹判書兼判義禁府事,負責肅清大北派餘黨。天啓四年(1624年,朝鮮仁祖二年)發生李適之亂,金瑬主張處死還在接受審理的奇自獻等三十多人,以免為敵所用。 [13]  隨後,金瑬扈從仁祖南逃公州,還都後任右贊成,翌年兼吏曹判書,並負責迎接明朝詔使姜曰廣王夢尹,途中還赴皮島謁見明東江總兵毛文龍,相處甚歡,併為毛文龍撰寫頌德碑文。天啓七年(1627年,仁祖五年)丁卯胡亂時任八道都體察使,護送仁祖入江華島,還都後繼續處理西北防務,並於九月拜相,任右議政,翌年七月升左議政 [14] 
其時西人分化為申欽、吳允謙、金尚容等“老西”(主張起用其他黨派)和樸炡、羅萬甲、李基祚、姜碩期等“少西”(主張強化西人優勢地位),金瑬站“老西”,李貴站“少西”。 [15]  兩人逐漸勢成水火,李貴甚至公然將金瑬比作尹元衡李爾瞻 [16]  崇禎四年(1631年,仁祖九年),仁祖欲追封生父定遠君李琈為王,李貴支持,而金瑬反對,由此得罪仁祖,被迫辭職,後在家養病。李貴病重之際,金瑬於崇禎六年(1633年,仁祖十一年)二月復出,任左議政,後任右議政。翌年八月再因在元宗(定遠君)祔廟問題上忤逆仁祖而被罷官,並辭去各項兼差。 [17-18] 
崇禎九年(1636年,仁祖十四年),朝鮮與清朝的關係日益惡化,仁祖試圖起用金瑬來打開困局,遂於三月二十日任命金瑬為上四道都體察使 [19]  ,兩個月後兼下四道,從而總管朝鮮八道軍政 [20]  ,七月十四日拜為領議政,金瑬上疏辭職,仁祖不許。 [21]  十二月,丙子胡亂爆發,金瑬隨大駕入南漢山城,其子金慶徵則以檢察使赴江華島,負責守衞王族及大臣家眷。據説金瑬以為清軍無法渡海,所以才舉薦兒子守江華島。 [22]  [27]  結果金瑬無法突圍,在小除夕兵敗於南漢山城北門;金慶徵則未能守護江華島,導致王族和大臣家眷成了清軍俘虜,身在江華島的金瑬夫人柳氏、兒媳樸氏、孫媳鄭氏也都自殺殉節。 [23-24]  其孫金震標被擄往清朝,後被仁祖專門指示贖還。 [25]  崇禎十年(1637年,仁祖十五年)正月三十日,仁祖被迫出降,向清太宗皇太極行三跪九叩之禮,朝鮮成為清朝屬國。清軍撤走後,金慶徵被羣臣要求以死謝罪,仁祖看在金慶徵是金瑬獨子的份上,不忍處死,但終究拗不過反對之聲,於九月將金慶徵賜死 [26]  [27]  ,金瑬也一直受到台諫彈劾,在八月被削奪官爵。 [28]  一年後恢復昇平府院君之爵位。 [29] 

金瑬晚年去世

此後,仁祖多次秘密召見具仁垕並詢問:“金公無不平意耶?”讓他注意觀察金瑬的動向,對金瑬的賞賜也比以前多出數倍。金瑬也閉門謝客,處事低調。 [26] 
順治元年(1644年,仁祖二十二年)三月,金瑬參與處理沈器遠謀反案,封寧國功臣,四月復拜領議政。但金瑬不出仕,同時也被台諫彈劾,故不久即免官。翌年二月,仁祖第三次任命金瑬為領議政,贊成仁祖立鳳林大君李淏為世子。順治三年(1646年,仁祖二十四年)二月因反對仁祖處死愍懷嬪姜氏而辭職。順治五年(1648年,仁祖二十六年)閏三月初五日病逝,享年七十八歲。仁祖聞訊輟朝,素膳五日,賜諡“文忠”,後配享仁祖廟庭。 [30-32] 

金瑬軼事典故

金瑬幼作奇詩

金瑬七八歲時,曾寫下“軍聲動天地”的詩句,有人對此感到驚異,其“濟物威眾”的資質在幼年時就有徵兆。 [37] 

金瑬因畫得君

仁祖年少時,祖父宣祖讓諸王子王孫作畫,仁祖畫了一匹在柳樹下的馬。其後宣祖將沒有署名的王子王孫的書畫作品出示給重臣李恆福觀看。李恆福挑了仁祖的畫作並帶回家。後來出任都體察使時,又出示給其下屬從事官金瑬,問他畫得如何,金瑬覺得畫筆很稚嫩,對該畫評價不高,可李恆福卻説:“我不這麼認為,希望你拿回去,必須要找到畫主再給他。”金瑬就把這幅畫拿回家並掛在客廳,每逢來客就問,但過了很久都沒人認領。
有一次雷雨天,還是綾陽君的仁祖臨時到金瑬家中避雨,之前他與金瑬並沒有交情。仁祖看到掛在客廳上的畫,就説:“這畫我看見過呀!”金瑬問他是誰畫的,仁祖不明説,只請求取走畫,金瑬不給。其後仁祖又來拜訪並索取畫作,金瑬還是不給,但念在他身為宗室王孫,出於情面還是回訪了仁祖,就這樣一來一往之中,仁祖和金瑬的情誼就逐漸確立並穩固了,以至於共謀政變,推翻光海君,金瑬居功第一,被封為昇平府院君。有一次仁祖在酒宴中對金瑬説那畫是他畫的,金瑬大驚,然後找李恆福(當時已故)的兒子詢問情況,才得知了李恆福讓他追隨仁祖成就大事的用意,並佩服李恆福能看出畫中王者氣象的慧眼。 [33] 

金瑬濫殺報應

李適起兵後,與他曾有過往來的奇自獻等數十人被捕下獄,以免內應。李適逼近漢城,仁祖逃亡公州,金瑬將這些人全部處斬,被批評為濫殺無辜之舉。後人認為金瑬絕嗣就是他在李適之亂時濫殺無辜的報應。 [38] 

金瑬歷史評價

  • 崔鳴吉:金瑬當局之日,人或短之,而瑬權兼將相,頗有威風,故國有所恃,而人亦憚之。 [34] 
  • 朝鮮正祖:昇平府院君金瑬,攀附之功,經濟之策,蔚然為中興名臣。 [35] 
  • 朝鮮王朝實錄》:瑬嚴毅有器局,早負公輔之望。癸亥策靖社元勳,為一代宗臣。判吏曹,典文衡,兼都體察使,五入相府。追崇及姜獄時,皆守正不撓,終又贊成大計,以定國本,可謂偉矣。然性好自用,短於從善。丙、丁之難,授敗子以重任,終致家國之覆敗,可勝痛哉! [31] 

金瑬主要作品

金瑬有《北渚集》九卷傳世。 [36] 
參考資料
  • 1.    李景奭:《白軒集》卷三十九,《領議政昇平府院君金公諡狀》:平陽府院君承霔事我太宗大王,策佐命功,諡襄景公。初名乙寶,遇旱使公禱輒雨,特改其名,寔公之鼻祖也。高祖諱若鈞,繕工監正;曾祖諱粹濂,由武藝升通政,為定州牧使,贈兵曹判書;祖諱壎,察訪,贈左贊成;考諱汝岉,魁謁聖科,資兼文武,擢拜義州牧使,壬辰之變,戰於忠州死之。
  • 2.    金堉:《潛谷遺稿》卷十三,《領議政昇平府院君贈諡文忠金公墓誌銘》:乙未,魁別科解額,宣祖覽公制,謂筵臣曰:“年少書生,用兵家語,無乃知兵者耶?”赴殿試不利,除康陵參奉。丙申,擢文科第二名。
  • 3.    李景奭:《白軒集》卷三十九,《領議政昇平府院君金公諡狀》:壬辰,遭外艱,甫過朞而丁內憂。……嘗魁監試解額,又冠別試,宣祖覽其科制,謂筵臣曰:“年少儒多使兵家語,亡亦知兵者耶?”朝廷錄死事孤,除康陵參奉。中丙申文科第二名,選補槐院。
  • 4.    《朝鮮王朝實錄·宣祖實錄》卷141,三十四年九月十五日條  .國史編纂委員會[引用日期2021-08-29]
  • 5.    《朝鮮王朝實錄·宣祖實錄》卷97,三十一年二月十八日條  .國史編纂委員會[引用日期2021-08-29]
  • 6.    《朝鮮王朝實錄·宣祖實錄》卷141,三十四年正月二十二日條  .國史編纂委員會[引用日期2021-08-29]
  • 7.    宋時烈:《宋子大全》卷一百六十,《昇平府院君金公神道碑銘》:仁弘詆斥李文元、李文純不合文廟祀,太學生論削仁弘儒籍,因致卷堂,公與同僚亦空館而出。時仁弘方被寵幸,遂革公職。已而用體府薦,升通政,守江界,甲寅還朝,加嘉善。
  • 8.    《朝鮮王朝實錄·光海君日記》卷35,八年正月二十七日條  .國史編纂委員會[引用日期2021-08-29]
  • 9.    李景奭:《白軒集》卷三十九,《領議政昇平府院君金公諡狀》:戊午,賊臣筠射檄西宮,將網打一世士類,目以三清結義,三清即公之所居洞也。光海方且鞫問,乃集兵衞闕。公與洪相公瑞鳳、金相公尚憲、張相公維、趙參判希逸共待拿命,適首相奇自獻自鞫廳直向嶺東,行且陳疏,疏意指斥賊筠,以此趁未之鞫,且樸承宗與爾瞻相軋,欲發筠奸,以及爾瞻,揭榜城門,懸爵賞募能告者。有武人閔仁佶素與筠善,知筠事甚細,乃疏陳其狀,事得寢。
  • 10.    李景奭:《白軒集》卷三十九,《領議政昇平府院君金公諡狀》:相臣孝純、承宗、弘耇、挺等率百官庭請,兩司合啓,不參庭請者,並請遠竄,公名亦在其中,斥公以其心所在,明若觀火,不參庭請,有不可論雲。是時倫紀斁絕,天地閉塞,公常燕居痛慨,志在匡復。平城申相景禛適來見公,公知其人沉毅,可與同事,乃涕泣言曰:“古今安有無母之國乎?李氏宗社朝暮移於莽、卓之手,吾輩以世祿之臣,奈何畏滅族之誅?坐視其危亡而莫之救乎?況吾二父同死於國,吾二人不同死於社稷,其何以見先人於地下乎?”申公扼腕促膝曰:“此吾志也。”公仍謂曰:“欲舉大事,必先戴真主,然後事乃濟矣。”申公即指今上龍潛時君號而答曰:“先王諸孫中,文武神聖,無可與比,殆天意也。”公曰:“此乃宗社臣民之福也!”遂定大計,相勉以死日,夜與之謀畫者,平城及完豐府院君李公曙、綾城府院君具公宏、綾川府院君具公仁厚等也。辛酉秋,完豐出宰長湍,新置重鎮,麾下卒且數百餘人,公使子慶徵再往湍,為之約。壬戌,延平李公貴及完城崔相公鳴吉、新豐張相公維等又與之合謀,勢益張。公為諸公所推大將,號令出於公。
  • 11.    《朝鮮王朝實錄·仁祖實錄》卷3,元年閏十月十八日條  .國史編纂委員會[引用日期2021-08-29]
  • 12.    李景奭:《白軒集》卷三十九,《領議政昇平府院君金公諡狀》:是年冬,策勳公為第一,賜“奮忠贊謨立紀明倫靖社功臣”號,超拜輔國崇祿大夫昇平府院君判義禁府事,兼帶仍舊。
  • 13.    《朝鮮王朝實錄·仁祖實錄》卷4,二年正月二十五日條  .國史編纂委員會[引用日期2021-08-29]
  • 14.    李景奭:《白軒集》卷三十九,《領議政昇平府院君金公諡狀》:公以本兵之長,又兼軍門,扈駕而南也,常寢處於行宮之門……上駐駕公州,方賊之未及傳首也,議守山城,以委之公……賊既就滅,車駕還都,公勞瘁病劇,乞遞兵判……未幾,拜議政府右贊成,兼帶如故……乙丑,兼吏曹判書。……是年秋,辭遞吏判而拜贊成。……丙寅春,復拜吏判。翰林學士姜曰廣、給事中王夢尹,奉詔來,公為儐,詔使見公周旋中禮,敬重之,和進詩章。輒稱其絕妙。及其歸後,因我使行,寄公以書卷葛布,曾所罕覯也。公西儐時,以朝命見都督毛文龍於島中,公嘗為毛撰其碑文,毛甚禮貌之,所言皆從。丁卯春,金兵入平山,大駕將出巡江都,完平以都體察使,闢公為副使……俄拜八道都體察使。四月還,以我國險阻山城為最,遣從事李景曾於兩西,審形便之尤者,圖畫以來,建明於朝。兩西及畿輔山城,盡令修築。西民之播流者,募屬幕府,稱以牙兵,給糧而養之。事定後各送於本土,又就兩西空曠之地,廣設屯田,歲得谷萬餘石,饋兵賑饑,多有賴焉,西民頌其德。……進拜議政府右議政,仍兼都體察使……戊辰夏,拜左議政兼世子傅。
  • 15.    李建昌:《黨議通略》捲上:又變為老西、少西,勳西中金瑬主老,李貴主少。老西申欽、吳允謙、金尚容務欲幷用西、南,而三司樸炡、羅萬甲、李基祚、姜碩期皆慕尚憲之風,自名少西。
  • 16.    《朝鮮王朝實錄·仁祖實錄》卷21,七年七月二十四日條  .國史編纂委員會[引用日期2021-08-29]
  • 17.    宋時烈:《宋子大全》卷一百六十,《昇平府院君金公神道碑銘》:自癸亥以來,私親崇奉之議,相持未決,適有以中朝宋户部書歸示延平者,延平進御,上以問諸大臣,公曰:“自初至今,廷議皆以為不可。凡事順乎天理,合乎人情,則異論何從而生乎?周平王太子早卒,而桓王立,當時去周公不遠,而猶不追崇,此甚明證矣。”上曰:“將奏請天朝,天朝不許,則予亦無憾矣。”公曰:“天朝若以外國之事,而泛然許之,則豈合於人心乎?”上教政院曰:“大臣有與李貴不和者,終始排抑。”蓋李公主張甚力故云。公即出江上辭遞。六月,金兵入清北,上一日再召,公即出視事。未幾,復謝病辭祿。癸酉二月,復為左相……甲戌秋,上欲躋祔私廟,而以祧出成廟為未安,議以為世室,公將諫止……上嚴旨遞職。
  • 18.    李景奭:《白軒集》卷三十九,《領議政昇平府院君金公諡狀》:四月,上引見大臣,議追崇之禮,公力諫,上下嚴教,公惶恐卽出江上,陳疏待罪,三告而遞,體察之任猶帶焉。六月,金兵入清北,一日再召,公顛倒詣闕,未幾疾作,至秋始瘳,杜門屏居。癸酉春,復為左揆兼都體察使……甲戌秋,有元宗祔廟之命,公又上箚諫。翌日,嚴教又下,公出城外待罪,再辭而踏啓字,並遞本職及兼帶,扈衞大將尋亦特遞。
  • 19.    《朝鮮王朝實錄·仁祖實錄》卷32,十四年三月二十日條  .國史編纂委員會[引用日期2021-08-29]
  • 20.    《朝鮮王朝實錄·仁祖實錄》卷32,十四年五月二十六日條  .國史編纂委員會[引用日期2021-08-29]
  • 21.    《朝鮮王朝實錄·仁祖實錄》卷32,十四年,七月十四日條  .國史編纂委員會[引用日期2021-08-29]
  • 22.    鄭載侖:《公私見聞錄》下:丙子之亂,朝廷以江都為金城湯池,將避兵於此,擇守臣可以守禦者。金昇平瑬舉其子慶徵為檢察使,率家屬偕入。及城陷,金公闔門受禍最酷,慶徵又以失守賜死,金公始以江都為遺種處,反作取禍之基。若使金公一以死生付之於天,毋論夷險,聽天所命,則天未必死之,雖死,與其死於罪,孰若死於國事哉?
  • 23.    宋時烈:《宋子大全》卷一百六十,《昇平府院君金公神道碑銘》:配柳夫人……江都之變,有問者,則指面前刀子笑曰:“只有此耳!”竟以丁丑正月廿五日,閉門引決,得年六十五,朝廷旌表其門。
  • 24.    李喜朝:《芝村集》卷二十二,《參議贈參判順寧君金公墓誌銘》:丙子虜亂,入江都,翌年正月城陷,公之祖妣柳氏、妣樸氏、配鄭氏皆殉節。
  • 25.    《朝鮮王朝實錄·仁祖實錄》卷35,十五年七月初七日條  .國史編纂委員會[引用日期2021-08-29]
  • 26.    鄭載侖:《公私見聞錄》下:仁祖丁丑還都後,金領相瑬獨子慶徵以江都失守賜死。仁朝憂金公或過於隱痛,頻招具綾川密問:“金公無不平意邪?”賜與比前倍簁。蓋台臣請慶徵失守之罪,仁祖以元勳獨子,不忍置法,不許久而始允之,其令具公探知者,聖心不安於行法,而金公釋權謝客,誠得自處之道,若以此時仍據兵權,武士盈門,則畢竟亦有不可知者雲。
  • 27.    《朝鮮王朝實錄·仁祖實錄》卷35,十五年九月二十一日條  .國史編纂委員會[引用日期2021-08-29]
  • 28.    《朝鮮王朝實錄·仁祖實錄》卷35,十五年八月初四日條  .國史編纂委員會[引用日期2021-08-29]
  • 29.    《朝鮮王朝實錄·仁祖實錄》卷37,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條  .國史編纂委員會[引用日期2021-08-29]
  • 30.    金堉:《潛谷遺稿》卷十三,《領議政昇平府院君贈諡文忠金公墓誌銘》:公自己卯以來,杜門謝客,奉朝請而已。甲申三月,沈賊造反,公先事指揮,翦其羽翼,卒擒巨魁。四月,拜領議政,引咎乞解。上曰:“卿功高德厚,輿望素重,弘濟之任,舍卿其誰?”策勳一等,賜“效忠奮義炳機決策寧國功臣”號,公八上箚辭免。上曰:“擔當指揮之功,極重且大,今此錄勳,少無不可。”終不允。冬,公以疾辭位,上遣承旨敦諭曰:“予中夜無寢,憂悶俱極,卿勿困我,速出論道。”兩司恐公復出,發簡為一會,而論議不一,屢會還罷,終以請遞論啓即停,憲府又請削勳。公出往江上,章凡二十上。上知公意已決,勉副之。乙酉二月,復拜領議政。四月,昭顯世子卒,諸孫幼弱,人皆憂慮。六月,上引見大臣、六卿、三司長官,曰:“予之所患,作歇無常,時事日漸艱危。國有長君,社稷之福。予欲擇儲而立之。”公對曰:“聖上之計,出於宗社大計,請廣詢於羣臣。”上曰:“領相決之,大臣雖多,誰能任之?“公曰:“臣奉聖上撥亂反正者,為宗社也,決策于山城,為宗社也。今日之事,亦系宗社,臣何敢異議?”上曰:“予有二子而有優劣,大臣定之。”公曰:“此非臣等所敢定。然立嫡以長,古之道也。”上曰:“卿言是矣。”……丙戌春……下教暴揚昭顯嬪罪惡,令禁府考律以啓。公與諸宰陳曲全之道,翊日,又再啓。上震怒曰:“以今日之事觀之,則李重馨似無大罪,放送。”公起出待命。上特遞內局提調,以台論有錯毒之説,而內局不為問安也。公陳疏自劾曰:“主張論議者,臣也;不為問安者,臣也;構出啓草者,臣也。臣即罪之首也。”五辭而遞。未幾湖西逆獄起,公聞變詣闕,再陳疏乞解兼帶,上不許。丁亥冬,疾作;戊子,益篤,上遣醫給藥,候問交道,閏三月初五日卒於正寢,春秋七十八。……訃聞,上震悼,輟朝,素膳五日,賜衣衾以斂,遣官致祭,世子亦致襚,親臨哭吊,官庀事,以其年五月二十四日,葬於安山先兆,贈諡曰文忠。
  • 31.    《朝鮮王朝實錄·仁祖實錄》卷49,二十六年閏三月初五日條  .國史編纂委員會[引用日期2021-08-29]
  • 32.    《朝鮮王朝實錄·孝宗實錄》卷6,二年四月十三日條  .國史編纂委員會[引用日期2021-08-29]
  • 33.    樸世採:《南溪集》卷十,《記白沙先生傳畫事》:昇平(金瑬)暇日造公(李恆福)陪語,久之公出一丈幅畫以示,仍問曰:“此畫何如?“蓋其畫為畫一馬繫於柳樹下,且書所畫年月日於右方者也。昇平諦視之,似是手生者所寫,對曰:“以愚所見,不知其為善品。”公笑曰:“吾意則不然,幸令公持去,必推畫主以與之。”昇平敬諾齎歸。所寓適在京城內道旁,乃揭其畫於壁上,客至輒詢之,久而莫能知其主者。一日天陰雷雨驟至,有闖門而入者,昇平迓之,座與語,非素際也,雨勢仍注,遂相對移時。客就視壁上所揭畫識之曰:“此殆吾所曾見者歟!”昇平問曰:“不識公曾見於何處,又能知畫之者否?”客皆不明言,第欲得以袖歸,昇平亦不許。少頃,侍婢進酒饌頗豐潔,相與酬酢而罷。蓋所謂客,即仁祖大王方為宗室綾陽君時也。昇平入,謂夫人曰:“吾家方苦乏食,夫人何以有此饌耶?“對曰:“妾夜夢天雨甚,傳説車駕來幸,及至座與語。一如今日客來之狀,妾心異之,故敢有此設耳。”未數日,仁祖又來訪款語,愈欲得畫以歸,昇平又不許。然念既為近屬公子屢屈,不可不一謝,乃造門焉。自此往返,情義密勿,遂與翊戴,共成中興大業,竟亦不知其畫出於某人也。至反正後,仁祖置酒別殿,命諸元勳入見,從容良久,教於昇平曰:“向時卿所揭壁上畫馬一幅,未知得於何人耶?此正予少時膺先王命而寫之者。”昇平起拜對曰:“臣嘗為故相臣李恆福從事,遊好甚篤,因以得比福耳。”又述其語大略。既出,乃招公子並男問其得之之故,對曰:“宣廟於末年一日賜先人私對,且令諸王子王孫出見,遂以其所書及畫示之,先人遍觀諸書畫,獨得此幅而歸,宣廟許之,是其曲折也。”於是昇平始大悟,知公之傳畫意有所在雲。
  • 34.    《朝鮮王朝實錄·仁祖實錄》卷36,十六年二月初十日條  .國史編纂委員會[引用日期2021-08-29]
  • 35.    《朝鮮王朝實錄·正祖實錄》卷36,二十一年八月十七日條  .國史編纂委員會[引用日期2021-08-29]
  • 36.    《韓國民族文化大百科辭典·北渚集》  .韓國學中央研究院[引用日期2021-08-29]
  • 37.    金堉:《潛谷遺稿》卷十三,《領議政昇平府院君贈諡文忠金公墓誌銘》:七、八歲,作詩曰:“軍聲動天地”,識者異之,其濟物威眾已兆於幼稚時。
  • 38.    樸亮漢:《強懶代筆》捲上:甲子,李適以平安兵使起兵叛,京師震動。平日與適相識者皆囚之,其數甚多,而初非有干連者,只是危疑之際,或慮其相應有變也。及適兵漸逼,大駕去邠向公州。臨發,金昇平瑬發其囚者,盡斬之,至今以甲子亂斬為至冤極痛。外王父(尹趾完)嘗言“昇平之無後必由於亂斬”為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