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毛文龍

(明末歷史人物)

鎖定
毛文龍(1576年-1629年),一名伯龍,字振南,浙江杭州府錢塘縣(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人,明朝末期將領。 [10-11] 
毛文龍年少時不喜讀書,惟喜兵事,有領兵封侯之志。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春,隻身拜訪舅父沈光祚,被薦遼東總兵李成梁。是年,毛文龍參加遼東武舉考試,署鞍山百户,不久升遼陽千總。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升靉陽守備,授加銜都司。遼陽被後金攻陷後,毛文龍寄居沈光祚山東官署。後得王化貞信用,實授都司職。 [10]  天啓元年(1621年),任練兵遊擊,奉命率二百二十人收復鎮江(今丹東),後任副總兵,駐師皮島,升都督僉事、平遼總兵官。 [12] 
天啓四年(1624年)十一月,毛文龍進左都督。薊遼督師袁崇煥稱他“驕縱”,於崇禎二年(1629年)以尚方劍殺毛文龍於旅順口附近雙島 [10] 
概述圖為晚明小説《遼海丹忠錄》所繪的接見後金密使的毛文龍 [13] 
全    名
毛文龍
振南
所處時代
明末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浙江杭州府錢塘縣(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
出生日期
1576年2月10日
逝世日期
1629年7月24日
逝世地
雙島
主要成就
在遼東抵抗後金,多次取得勝利
最高官職
欽差平遼便宜行事掛徵虜前將軍印總兵官、左軍都督府左都督
本    名
毛伯龍
祖    籍
山西平陽府太平縣(今山西省臨汾市襄汾縣)

毛文龍人物生平

毛文龍早年經歷

明萬曆四年正月十一日(1576年2月10日),毛文龍生於浙江杭州府錢塘縣之松盛裏。 [14]  由其伯父毛得春世襲海州衞試百户來看 [15]  ,他的先輩曾立軍功,得此世職。他的祖籍則在山西平陽府太平縣(今山西省臨汾市襄汾縣汾城鎮),因其祖父毛某(號玉山)從事鹽運而定居杭州。 [16]  父親毛偉為監生,在毛文龍九歲時去世,家貧不能自給,隨母居於其舅沈光祚家,由沈光祚撫養長大。 [17]  沈家號稱“杭州甲族”,十分富有 [18]  ,毛文龍在其資助下從小讀書,以科舉為目標。但他並不喜歡這條道路,反而“為人落拓,不治生產,好談兵”,曾與一羣人在酒樓喝酒,醉後拍案叫道:“不封侯,不罷休!”沈光祚有一名客人講解《孫子兵法》和《吳起兵法》,毛文龍求其書閲讀,竟然茅塞頓開,令沈光祚為之驚奇。 [14]  [19] 
毛文龍成年後,“黑麪銀牙,額聳面豐”,同時“習馬步射,尤工火器”,甚至還學過遁甲之法,但就是在舉業上無所長進,便回到祖籍地平陽務農。毛得春的妻子憐憫他,讓他去遼東投奔毛得春。毛得春死後,沒有子嗣,由毛文龍承襲海州衞試百户。 [15]  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二月,時任兵部職方司主事的沈光祚將他推薦給遼東總兵李成梁,李成梁任命他為內丁千總。九月,他在遼東的武舉中考中第六名,署安山(今遼寧鞍山)百户,不久升遼陽千總,三年後升為守備。 [20]  據毛文龍所稱,自己曾在遼東跟蒙古部落打過勝仗,升為萬户 [17]  ,但其功勞經常被嫉妒他的人掩蓋,因此鬱郁不得志。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有敵兵中了毛文龍所設的地雷而撤退,遼陽道予以獎勵,並將他留下。 [15] 
萬曆四十七年(1618年),後金汗努爾哈赤起兵反明,明廷派楊鎬經略遼東,毛文龍獲加銜都司 [17]  翌年,後金在薩爾滸之戰中擊敗明軍,繼而攻陷開原鐵嶺,明廷派熊廷弼代替楊鎬經略遼東,毛文龍在瀋陽遊擊柏世爵的指揮下駐守瀋陽,並施放毒藥以防備後金,又管鐵騎營,在寬奠、靉陽一帶設防,因此對遼東東部山區的地形險要了如指掌。泰昌元年(1620年)十月熊廷弼去職之際,表彰諸將功勞,其中請實授毛文龍都司銜。 [21]  在熊廷弼去職前十天,他在杏山寨(今遼寧錦州太和區杏山街道)擊退敵兵(可能是趁火打劫的蒙古兵),親斬級一顆,部下斬級二顆,這是他見於記載的首次戰功。 [70]  新任經略袁應泰委任毛文龍在山海關造火藥,他兩個月就辦成,因功加遊擊銜。 [20]  [22] 

毛文龍脱穎而出

天啓元年(1621年)三月,遼河以東諸城被後金攻陷,袁應泰等一干文武大員殉難,毛文龍在鞍山堡的親屬及丁毛文儀等一百餘名老幼被擒殺,另有親屬及家丁三百餘人從遼陽逃到遼西的廣寧右屯衞 [23]  在此敗局之下,毛文龍想到自己“遭逢不偶,落魄二十餘年”,感到封侯之志無望達成,心灰意冷,決意南返,為母養老送終,途中遇到薊遼總督文球,聽説新任遼東巡撫(廣寧巡撫)王化貞正在訪求武才,便自薦並謁見王化貞,王化貞委任他為練兵遊擊(一説時任山東左布政使的沈光祚與王化貞關係友善,舉薦了毛文龍)。 [15]  [19]  [20]  五月,王化貞命毛文龍深入遼東淪陷區,伺機奪取鴨綠江口的鎮江堡。五月二十日,毛文龍等197名官兵乘4艘沙船入海,一路沿着遼東半島海岸航行兩個月,聯絡降金漢將楊於渭、單盡忠、劉愛塔等人,策反他們,並在遼東沿海諸島安撫居民,收服一千四百人以上,並擒獲哈店島守將任光先、石城島守將何國用等十人與買牛的女真人二十名,斬獲首級三顆,俘後金船三隻,銅炮二位,鐵炮四位。七月十八日,毛文龍航行至朝鮮龍川之彌串堡地方,暗中聯絡當地官民,策反鎮江中軍陳良策。此前,毛文龍派了一支兵力攻擊雙山的後金將領繆一真,鎮江遊擊佟養真派女真兵一千餘人前去救援,城中兵不滿千,十分空虛。七月十九日,鎮江住民徐六將這一情報告訴毛文龍,毛文龍派千總陳忠率100餘名士兵乘夜渡鴨綠江,陳良策響應於內,內外夾擊之下,佟養真父子共六十餘人於二更被俘。毛文龍聽到鎮江捷報,當即彌串堡入駐鎮江,安撫民眾,並派陳忠前往鹽場等處襲擊繆一真,將其擒殺。在這期間,湯站、險山二堡民眾也將後金守將陳九階、李世科綁起來交給毛文龍,遼東東部山區及南四衞(金州、復州、蓋州、海州)望風響應。 [24-25]  [26]  毛文龍在鎮江收遼民四萬餘人,得兵萬人(其中包含原明軍八百人),於二十七日轉進朝鮮,後移駐朝鮮宣川的一處叫林畔的驛館。 [26-27]  同日,努爾哈赤派二貝勒阿敏、四貝勒皇太極率三千人,於二日後抵達鎮江,擄走曾響應毛文龍的一萬二千人,並殺了不少人,剩下的難民三萬餘人渡江避難於朝鮮。 [25]  [28] 
明廷接到鎮江捷報,深為喜悦,命登萊、天津水師二萬策應毛文龍,王化貞督廣寧兵四萬進據三岔河上,合蒙古軍乘機進取 [26]  ,並安排登萊水師之王紹勳為鎮江副總兵,升毛文龍為參將,作為王紹勳的副手,進駐鎮江或朝鮮義州,作為收復遼東的根據地。 [29]  然而王化貞固然支持毛文龍,遼東經略熊廷弼卻認為毛文龍在尚未聯絡朝鮮並準備好軍馬的情況下輕舉妄動,打草驚蛇,導致後金屠殺南四衞軍民,破壞了他的“三方佈置”大計,不是“奇捷”,而是“奇禍”。 [30-31]  兵科給事中李遇知及登萊巡撫陶朗先等附和此議。 [32-33]  所以,毛文龍不但未獲封賞,反而陷於被逮捕治罪的危險境地。內閣首輔葉向高上疏稱毛文龍無罪,到十月十三日獲得了熹宗認可的旨意。 [34-35]  在此期間,毛文龍還向朝鮮提出進駐義州,接濟兵馬與糧草,以便進攻後金。朝鮮國王李琿深恐此舉“啓我國不測之禍”,婉拒其入駐義州,請其繼續留在宣川、鐵山一帶,也未提供兵馬與糧草。 [36-38]  總之,由於條件不足以及內外掣肘,明軍水陸並進、收復遼東的計劃被一再拖延。
天啓元年(1622年)十月,明熹宗已授毛文龍為平遼副總兵,王化貞亦派六艘船隻運載糧草以接濟毛文龍。 [42]  十月下旬,毛文龍偷襲長奠、永奠、大奠、寬奠、靉陽、鳳凰城等各堡,報稱殺了四千餘後金兵(一説兩、三千人 [40]  )。 [27]  努爾哈赤為解決西征廣寧的後顧之憂,於十一月十八日派阿敏率兵五千,攻打毛文龍。 [39]  阿敏獲得了朝鮮人的引導,渡過結冰的鴨綠江,於十二月十五日突襲林畔。毛文龍未獲得王紹勳的策應,孤立無援 [40]  ,所幸林畔有大小二館,相隔二十里,後金以為毛文龍住在大館,遂以主力圍攻,但實際上毛文龍住的是小館,大館住的是毛文龍的中軍丁文禮,因此丁文禮及陳良策以下一千五百餘人戰死,毛文龍則喬裝成士兵而得以脱逃,一路上七次與後金騎兵交戰,和二十名殘兵突圍至定州(今朝鮮平安北道定州市),三日後又有一批殘兵來投定州,定州守將不納,毛文龍遂出城與之會合,返回彌串堡。 [27]  [39]  [41]  一個月後,努爾哈赤攻入遼西廣寧,毛文龍在廣寧右屯衞避難的親屬與家丁三百餘人被殺。 [23] 
毛文龍所活躍的朝鮮西北地區(取自《大東輿地圖》) 毛文龍所活躍的朝鮮西北地區(取自《大東輿地圖》)

毛文龍開鎮東江

儘管毛文龍在林畔被襲敗、其上司王化貞也因廣寧陷落而下獄論死,但他依然受到重用。天啓二年(1622年)夏,毛文龍“請兵五萬,期搗奴巢” [43]  ,又言“必得兵四萬而後可以有為”,明廷認為辦不到 [75]  ,只是陸續調集閩兵三千、淮兵八千與浙兵三千一百以補充其兵力(其中五千淮兵渡海時遇風漂至各島,沒有抵達 [75]  )。 [44]  熹宗於六月初四日擢毛文龍為平遼總兵官,署左軍都督府都督僉事。 [45]  御史崔呈秀奏請賜毛文龍尚方寶劍,熹宗有意應允,經葉向高勸止才作罷。 [46]  朝鮮則一直受到後金要求其捉拿毛文龍的壓力,一方面拒絕後金的要求,一方面不斷勸毛文龍避入海島。 [47-50]  毛文龍亦欲擇一海島作為根據地,利用後金不習水戰的特點以自保,同時作為後方遊擊的根據地。起初在毛文龍出兵鎮江之際,曾有廣鹿島漁民李景先來投,他在天啓二年(1622年)五月為毛文龍獻計居於朝鮮鐵山之皮島(椵島)。 [20]  毛文龍遂決定在冬季轉進海島。 [50]  十一月初,毛文龍正式入駐皮島。 [51]  由於皮島等島嶼在鴨綠江口之東,故被泛稱為東江,毛文龍所領軍鎮也就俗稱“東江鎮”。 [52] 
就在遷入皮島前後,毛文龍又開始嚮明廷報告其襲擾後金的行動。天啓二年(1622年)八月,毛文龍遣其部將陳忠等襲擊櫻桃堝、湯站,有所斬獲。 [71]  入居皮島不久後的十一月十九日,毛文龍親自帶兵到千家莊,報稱遭遇後金兵三千餘人,自己親斬四級,部將斬八十七級。 [70]  十二月,御史夏之令奏稱“毛文龍孤軍客寄海外,難於急濟,議當撤回”。熹宗大怒,貶其為民,賴葉向高解救得免,仍不許傳抄其奏本。 [74-75]  天啓三年(1623年)二月,在給事中郭鞏的建議下,熹宗正式賜毛文龍尚方劍,以重事權。 [53-54]  同年春夏之際,後金復州守將劉愛塔遣使嚮明投誠,登萊巡撫袁可立命總兵沈有容率舟師與毛文龍會合,伺機應援,事泄不果。後金屠戮並強制內遷居民,南四衞空虛。 [55]  毛文龍部將金州麻洋島守備張盤偵探到金州城內僅有後金軍五六百人守城,因而於七月初二日率部下官兵及壯丁三十餘隊乘夜襲破金州城。同月,毛文龍聽説努爾哈赤要進攻山海關的情報,派遊擊馬應魁和參將易承恩分別領兵從朝鮮滿浦昌城渡鴨綠江、遊擊王輔等領兵從千家莊、遊擊王承鸞領兵從別東、都司杜貴等領兵從水口進攻後金。毛文龍自率馬步兵丁六千餘,至鎮江、湯站等處,安營下寨,接應五路大軍,此役使努爾哈赤於遼陽、甜水站、滿浦、昌城之間疲於奔命,東西救援,應接不暇。 [56]  八月,毛文龍進軍清河,襲擾後金軍於涼馬佃子,報稱斬級二十一顆,奪馬六十七匹。九月,毛文龍從昌城渡鴨綠江,在赫圖阿拉附近的董骨寨、牛毛寨、閻王寨等地展開游擊戰,報稱斬級二百零九顆,生擒四名,奪馬二百八十三匹。閏十月,毛文龍報稱在烏雞關襲破後金,斬級二百二十五顆。 [57]  同年十一、十二月又襲擾白羊口、會安堡等地。 [70]  因上述各種戰功,毛文龍的軍銜升為都督同知。 [15] 

毛文龍襲擾後金

天啓三年(1623年)七月,有一個姓朱的淮安商人從朝鮮會寧輾轉來到皮島,此人之前在遼東做生意時被後金俘虜,後逃到朝鮮會寧居住了一段時間。他告訴毛文龍朝鮮咸鏡道北面的女真部落中有遼民屯種,可以攻打。十月,毛文龍派守備王萬才到朝鮮咸鏡道一帶偵察。天啓四年(1624年)四月,派王輔、時可達等三名遊擊帶兵五千人前往朝鮮咸鏡道,隨後越長白山,襲擊後金輝發部,後金稱這支明軍被其守將蘇爾東安擊破,全軍覆沒。 [58-59]  [72]  六月,王輔等撤回。 [73]  八月,努爾哈赤聽説毛文龍派兵在朝鮮義州城西的鴨綠江島中屯田,派梅勒額真冷格里武善率兵千襲擊,斬五百餘級,盡焚島中糧草而還。 [60]  同年,投降後金的明將李永芳寫信招降毛文龍,並告知毛文龍的家屬中還有幸存者,受到後金優待。七月初二日,使者到來,毛文龍將招降使者和信件送到北京,熹宗大喜。十一月,下旨晉升他為左都督。 [61] 
天啓五年(1625年)六月,毛文龍部下的鹿島參將林茂春襲湯池、泥河寨子,石城島遊擊襲蓋州張老寨,都司李良梅從雲頭裏、鎮江渡鴨綠江,襲柳河子,都司李繼成襲袁家寨、果子園,參將毛有祿從石城島、小松島登陸,襲擊喬麥衝堡,明和後金均宣稱自己獲勝。 [62-63]  八月,毛文龍在海州張屯寨民眾的內應下派兵三百夜襲,被後金擊退,被斬一百七十餘人。 [64]  九月初四日,毛文龍奏稱數年來共計斬獲首級千餘顆,生擒後金人三百餘名。 [15]  十一月,毛文龍帶兵在永寧堡遭遇後金軍一千餘人,報稱親斬一級,部將斬五十三級。 [70]  同年,旅順失守,張盤戰死,圍繞旅順防守責任問題,毛文龍與登萊巡撫武之望反目,相互參劾,明廷於十一月將武之望調任南京。 [106-107] 
天啓六年(1626年)正月十四日,毛文龍得悉努爾哈赤出兵遼西,派鹿島參將林茂春、寬奠參將王輔帶兵夜襲海州,後營參將杜貴、清河營遊擊曲承惠帶領官兵前往威寧營,伺機暗襲瀋陽,招練營參將易承恩、都司毛有麟帶領官兵前往寬奠、靉陽地方,遠近接應。 [65]  其中易承惠於正月二十一日在威寧營擒後金人六名、斬級六顆、獲馬九匹,林茂春、王輔於正月二十二日在海州擒後金人四名、斬級七顆、獲馬八匹。此時努爾哈赤亦敗於寧遠城下,有觀點認為毛文龍組織的這次奇襲行動使努爾哈赤不敢繼續西進,為明軍在寧遠之戰中的勝利做出貢獻。 [23]  四月,毛文龍接到後金於四月初十日後將攻山海關的情報,遂親督官兵直趨鎮江,前至鳳凰城、寬奠、靉陽,分頭接應。旅順參將李鑛攻破蠻子屯堡,海州參將林茂春等率兵五千進攻海州,因聞鞍山一路失利,收兵回師。都司高萬重等率兵六千攻遼陽,因後金在遼陽防守嚴密,遂轉攻頭關站。清河營遊擊曲承惠等率兵四千直搗瀋陽附近吃緊巢穴,攻克哩塢、黑奴寨,並燒燬後金戰船五十二隻。都司毛有榮等率船潛進三岔河,伺機夾攻,攻克馬圍子。參將王輔等率兵六千進攻鞍山驛,於四月二十二日遭到伏擊,王輔以下二千四百餘人陣亡。 [66]  這是毛文龍在林畔之敗後遭到的最慘重的失敗,為之“容色慘淡”。 [67]  不過遼東巡撫袁崇煥肯定了毛文龍組織的這次軍事行動對寧遠安全的重要貢獻,認為“毛帥雖破創兵折,然數年牽制之功,此為最烈”。 [68]  五月十二日,毛文龍派兵襲擊薩爾滸城,被守將巴篤理擊退,據説被斬二百餘級。 [69] 

毛文龍處境漸危

毛文龍自從開鎮東江後,明廷內部一直存在爭議,有人稱讚他“干城足恃”,有人質疑他“贅疣無益”,前述的夏之令、武之望就是早期質疑者的代表,而明廷都採取袒護毛文龍的態度。天啓三年(1623年)七月,南京光祿寺少卿嶽元聲上疏評論道:“鎮江初捷之時則為幸得幸失之文龍,鎮江既屠之後則為若存若亡之文龍;皮島未營之先則為可留可去之文龍,皮島既營之後則為千慮萬慮之文龍。”並且“最可慮者,謂文龍性忠義其人耶?”時人認為此疏“至當”。 [76-77]  往後幾年,明廷內部對毛文龍的“千慮萬慮”越來越多,到寧遠之戰時,毛文龍遭遇到他的第一次危機。在後金大舉進攻寧遠時,熹宗傳旨毛文龍“襲後搗巢”“滅賊雪恥” [78]  ,結果沒接到毛文龍出兵的塘報,努爾哈赤就從寧遠城下撤軍。二月初,毛文龍請以自己所立之功贖回王化貞的死刑的上疏被送到北京,也引起了明廷不滿,熹宗下旨申斥:“毛文龍即使有功,豈得代人贖罪?況奴酋入犯,文龍全不知覺,牽制安在?輒敢言功,乃為失陷封疆之人求宥,藐視朝廷,是何法紀?” [79]  這道旨意頒佈之後,包括袁崇煥及兵部尚書王永光等在內的諸臣紛紛上疏請將毛文龍移鎮近處,具體有旅順或蓋州(蓋套)等方案,不過亦有豐城侯李承祚反對移鎮。 [80]  毛文龍對於種種指控及移鎮之請自然極其不滿,接連上疏辯白,稱自己早已預警努爾哈赤會入侵遼西,也有所行動,只不過因為“糧飽不足,器具不備”而收效有限,同時抓住兵科給事中薛國觀所説的東江離瀋陽二千餘里的錯誤説法來大加駁斥,力陳東江地緣之優越。 [81-82]  熹宗在八月二十五日下旨:“疏説地勢人心極明,不必移駐。” [83]  使毛文龍渡過危機。在此期間,袁崇煥派去與毛文龍商議移鎮的趙佑、徐敷奏二人中,前者被殺於石城島,後者雖然逃回,但不斷被毛文龍以招誘兩萬遼兵為由要求處死,這使袁、毛兩人開始結下樑子。 [84] 
《計斬毛文龍》連環畫插圖 《計斬毛文龍》連環畫插圖
就在毛文龍渡過第一次危機時,努爾哈赤病死,皇太極繼承後金汗位。天啓七年(1627年)正月,皇太極派二貝勒阿敏進攻朝鮮,同時攻毛文龍,是為丁卯之役。後金軍在渡過鴨綠江、佔領朝鮮義州的當夜,就馬上分兵進攻毛文龍在陸上的駐地鐵山,屠殺當地的漢人軍民。之前大海冰封之際,毛文龍就移駐身彌島(雲從島)。毛文龍稱後金率兵進逼,自己派內丁都司毛有見、毛有德、尤景和等率兵救援皮島,雖殺敵數百,但毛有見、毛有德也戰死,損兵七百人。毛文龍又稱自己主力過江牽制,只剩三百餘兵,堅壁固守多日並殺盡在島上充當後金內應的二千三百餘名女真降人和俘虜,才沒讓後金將自己擒獲。阿敏則稱是已經知道毛文龍逃往海島而無法擒獲,未言及交戰。 [85-87]  隨後後金大舉南下,毛文龍暫未出動,稱自己“探賊攻麗(朝鮮)勝負,相機以截其後” [87]  ,並移諮朝鮮方面,要求其固守漢城,等待自己率兵截後。 [88]  此時,朝鮮國王李倧已率百官逃至江華島,既對毛文龍之諮票不以為然 [88]  ,又不聽潛伏後金的明朝間諜劉愛塔(劉興祚)提出的堅壁清野的忠告 [89]  ,在三月初同後金匆匆達成江都之盟,後金在平壤大掠三日並強迫朝鮮訂立平壤之盟後才從容撤退,只留3000人駐紮義州,以防備毛文龍。 [90]  在這段期間,毛文龍聲稱自己的部下從二月下旬到三月上旬在義州、定州、鐵山一帶到處伏擊後金軍,殲滅三千人以上。 [91]  四月十三日,毛文龍親自領兵在義州伏擊後金軍,聲稱後金軍傷亡六七千人,而自己左臂中兩箭、左足中一箭。 [92]  此外,毛文龍還曾接濟鄭鳳壽為首的朝鮮抗金義兵,鄭鳳壽也曾將自己斬獲的一些首級獻給毛文龍。 [93]  五月,明廷得知後金撤離朝鮮,毛文龍又獻首級四百七十七顆、韃帽二百九十頂及三名後金俘虜,因此明廷歸功於毛文龍對後金的打擊才保全了屬國朝鮮。 [94-95]  六月,鄭鳳壽撤離龍骨山城,接管龍骨山城的毛文龍部下都司李馬骨被後金襲擊殲滅。 [96]  同月,毛文龍和統率登萊援兵八千的太監胡良輔在義州伺機攻金,據朝鮮所稱被後金擊敗。 [97]  而胡良輔則上報毛文龍斬獲之功,獲得熹宗嘉獎。 [98]  九月初六日,毛文龍與袁崇煥部下周文鬱定計驅逐在義州的後金軍,收復義州。 [99-100]  不過後金和朝鮮方面則記載是後金主動撤退、朝鮮緊隨接收,未見毛文龍有針對義州的軍事行動。 [101-102]  丁卯之役期間,毛文龍和袁崇煥的關係進一步惡化,他將丁卯之役歸咎於袁崇煥與後金講和,因此堅決反對同後金“議款”。 [103]  袁崇煥則指責毛文龍“誤天下而苦邊”,並虛報鐵山戰功,“不能以一矢加遺” [104]  ,毛文龍對此極為不滿,上疏辯解 [103]  ,並對朝鮮譯官不點名批評袁崇煥“不忠不義”。 [105] 
此時,熹宗已經駕崩,崇禎帝登基,隨着崇禎帝清除魏忠賢、重新更換一套班子,毛文龍遂陷入第二次危機。崇禎帝新任用的兵部尚書閻鳴泰就是先前主張毛文龍移鎮的人,此時再次提出移毛文龍於蓋州(蓋套)。 [108]  崇禎元年(1628年)正月到二月,原登萊巡撫武之望、工科右給事中潘士聞、御史範汝梓等紛紛彈劾毛文龍,崇禎帝同意查核東江兵額,並下令討論毛文龍移鎮之事。 [109]  與之相對,豐城侯李承祚又接連上疏為毛文龍表功,被崇禎帝斥為“浮談市德”。 [110]  面對新皇帝對他的懷疑以及移鎮之議再起,毛文龍不得不上疏為自己辯解,並強調蓋州一帶“四圍沙漠,無地樵蘇,且隔海百里,糧草難繼,此兵志所忌之地也”。 [111]  移鎮之議因崇禎帝以王在晉替代閻鳴泰為兵部尚書而被擱置,但核實調查東江兵馬數額的舉措卻被繼續推進。崇禎帝委任户部員外郎黃中色負責此事,四月初抵皮島,毛文龍拿出一本記載六萬二千人的花名冊,黃中色清點之後發現只有三萬餘,並於六月奏稱東江有兵三萬六千餘人。 [112]  毛文龍對此上疏稱黃中色只點了皮島的兵,還有其他島嶼以及出哨屯種的官兵沒有調查 [113]  ,並宣稱“各島兵丁精壯者合計實有十五萬”。 [114]  在此期間還有很多為自己辯解的上疏,“語多桀驁”。 [115]  崇禎帝繼續派登州海防道王廷試去核查東江兵額,七月底由登萊巡撫孫國楨報稱只有二萬八千人。十一月,崇禎帝同意按此數額髮餉。 [116-117]  在此期間,毛文龍聲稱自己在鎮江與後金對峙,屢有斬獲,又攻復州、海州、金州。 [118]  十月,他聲稱於陣中招降劉愛塔,並以劉愛塔還在後金的兄弟為內應,奇襲薩爾滸城,斬三千餘級,俘虜六十九人。 [119]  不過,崇禎帝在七月曾言“文龍獻俘,似多非實” [120]  ,又在十一月對毛文龍有“宜從新策勵,實圖報效,不得但以牽制虛聲藉口塞責”的警告 [121]  ,説明他對這些戰績已不太相信。毛文龍亦清楚自己的不妙處境,“常常撫膺大慟”。 [127] 

毛文龍雙島被殺

毛文龍身處爭議漩渦的風口浪尖期間,本來就與他有隙的袁崇煥出任薊遼督師,崇禎元年(1628年)七月來京陛見,八月出關赴任。袁崇煥尚未出關時,就與閣臣錢龍錫密談毛文龍問題,據説那時他就主張採取“入其軍,斬其帥,如古人作手”的方式來除掉毛文龍。赴任之初,他忙於整頓關寧兵馬,暫時無暇顧及處置毛文龍,到十二月才確定“斬帥”之計。 [122]  此後,他在與錢龍錫和兵部尚書王洽的通信頻繁議及此事。 [123]  在此前後,崇禎帝也屢與輔臣及兵部尚書密議東江之事,雖然討論內容不得而知,但肯定不是對毛文龍的利好。 [124-125] 
就在崇禎帝懷疑毛文龍、袁崇煥也欲對毛文龍下手之際,發生了毛文龍兩入登州的風波,使他的處境更加危險。崇禎元年(1628年)八月,毛文龍突然率兵至登州夏家瞳上岸,後到諸船則遊弋於登萊沿海,引發當地軍民不安。楊國棟上章彈劾毛文龍十大罪,崇禎帝未答覆,而毛文龍的軍隊則砸毀楊國棟功德碑以泄憤。 [126-127]  八月二十四日,兵科給事中許譽卿彈劾毛文龍擅離信地,應責令毛文龍據實回奏,崇禎帝批准。 [128]  十二月,明廷接到毛文龍辯疏,稱入登州一事是因為截殺西犯的後金軍而被大風吹到該地,並痛罵廟堂諸臣中有“如鬼如蜮,妄造謗言,以瀆聖聽,而隳各敵邊任事之心,誅不待時者”,請崇禎帝不要聽信讒言。崇禎帝對毛文龍的辯解不置可否,要求他“竭力圖功,人言自息”。 [129-130] 
就在此時,袁崇煥出台了禁海改道之令,即登萊一帶禁海,將原本起於登州的東江運道改為從山海關起運,在覺華島換船,一切船隻需得督師衙門掛號才可出海。崇禎二年(1629年)三月初七日,毛文龍得知袁崇煥的這道命令,極為憤怒,於三月十三日上疏力陳不可禁海改道,強調此舉會造成缺糧,有引發東江兵變之虞。三月二十五日又報稱有降夷作亂,都因這道命令而起。 [131]  袁崇煥則派徐璉向東江借運送火炮、器械的機會會晤毛文龍,解釋為何要禁海改道,並與毛文龍當面會晤袁崇煥。毛文龍同意,派部下都司熊萬祥隨徐璉到寧遠,稱自己將來寧遠親自謁見袁崇煥。 [132]  四月下旬,毛文龍率40艘船出海赴寧遠,但先去登州,登岸祭媽祖,並聲言索餉,經登萊副總兵張可大與登萊道王廷試等官員交涉後才離開。 [133-135]  此事再次使不利於毛文龍的輿論發酵,出身山東的江西道御史毛九華懷疑毛文龍兩入登州意在“勒石太山,飲馬淮泗” [135]  ,更有傳聞稱毛文龍曾有“牧馬登州,取南京如反掌”之語。 [136]  隨後,毛文龍前往寧遠,見到了袁崇煥,只是簡單的交談幾句,並約定在旅順口之雙島舉行第二次會晤,展開更詳細的磋商。 [136] 
袁崇煥斬毛文龍 袁崇煥斬毛文龍
崇禎二年(1629年)六月初一日,毛文龍和袁崇煥在雙島會晤。此後連日就糧餉、兵馬等問題展開接洽,至六月初五日的會晤時,袁崇煥稱奉密旨,下令逮捕毛文龍,命旗牌官張國柄用尚方劍將其斬首。 [122]  [136-137]  在處決毛文龍前,袁崇煥還當眾宣佈其“十二當斬”之罪,具體項目如下:
  1. 毛文龍一人專制,軍馬錢糧都不接受核查(一當斬)
  2. 毛文龍謊報勝利為欺君之罪,甚至殺害投降的士兵和難民(二當斬)
  3. 毛文龍屢上言辭無禮之奏章,甚至説在登州取南京易如反掌(三當斬)
  4. 每年餉銀幾十萬,不發給士兵,每月只散發三鬥半米,侵佔軍糧(四當斬)
  5. 擅自在皮島開設馬市,私自和海外商人來往(五當斬)
  6. 部將幾千人都改姓毛,副將以下都隨意發給布帛上千匹,走卒、轎伕都穿着品官官服和袍帶(六當斬)
  7. 從寧遠返回途中,劫掠商人洪秀、方奉等,親自幹盜賊勾當(七當斬)
  8. 強娶民間女子,不知法紀,部下效仿(八當斬)
  9. 驅使遼東難民遠偷挖人蔘,不聽從的就被餓死,島上白骨累累(九當斬)
  10. 用車送金子到京師,拜魏忠賢為父,並在島上供奉他穿着冕服的塑像(十當斬)
  11. 丁卯之役中敗於鐵山,喪師不計其數,卻掩敗為功(十一當斬)
  12. 開東江鎮八年,不能收復一寸土地,坐地觀望,姑息養敵(十二當斬) [122]  [136] 
毛文龍被殺後,其部分大哭,袁崇煥加以撫慰,稱只有毛文龍一人有罪,其餘人無罪,並下發錢糧給將士,穩住軍心。袁崇煥委任毛文龍的部將陳繼盛暫署東江事,分東江為四協,安排陳繼盛及毛文龍的養子毛承祿和自己的心腹徐敷奏、劉興祚分別接管。同時,他上奏崇禎帝,彙報事情經過並請治擅殺之罪,崇禎帝予以嘉獎:“毛文龍懸踞海上,糜餉冒功,朝命頻違,節制不受。近復提兵進登,索餉要挾,跋扈叵測。且通夷有跡,特角無資,掣肘兼礙。卿能周慮猝圖,聲罪正法。事關封疆安危,閫外原不中制,不必引罪。” [122]  [136-137]  同年冬,己巳之變爆發,袁崇煥在入援過程中被崇禎帝逮捕下獄,後被凌遲處死。崇禎三年(1630年)十月,毛文龍的舊部原東江遊擊周文煌奏請毛文龍卹典,崇禎帝稱毛文龍“歷年糜餉,牽制無功”,周文煌貿然上疏,本當處置,看在他是“愚弁”的份上不予追究,只批准毛文龍家屬領埋其遺骨。 [138]  崇禎四年(1631年)五月,毛承祿為養父喊冤,請求平反,亦未獲允。 [139]  無論明朝(包括南明)還是清朝,毛文龍始終未被翻案。

毛文龍主要影響

毛文龍軍事

東江鎮所轄諸島地圖 東江鎮所轄諸島地圖 [147]
天啓二年(1622年)六月,明廷正式任命毛文龍為平遼總兵官,授權他管轄自旅順口到朝鮮西北部的大大小小的島嶼。理論上其轄區應稱為“平遼鎮”,但因其駐地在鴨綠江口以東的皮島為中心的諸島,被稱為“東江”,故逐漸通稱為“東江鎮”。在東江開鎮後,毛文龍即上疏提出自己的戰略規劃與人事方案。總體來説,仍沿用熊廷弼“三方佈置”的思路,只不過根據形勢變化和自身需要,三個復遼的支點由天津、登萊、廣寧調整為東江、山海關、南四衞,即“山海出扼其頸,三岔焚截其腰,東南齊拊其背而躡其尾”。同時強調應募遼人為兵,利用遼民對後金的敵愾之心來反攻遼東。為此,他請求給餉三十餘萬,挑選津、登各處遼丁二萬,又募浙江精於火器者萬餘,各給盔甲器械,分駐各島,以備反攻。 [140]  熹宗將此奏下發討論,然而反對和質疑的聲音不在少數,尤以夏之令為最。最後毛文龍的方案並未被明廷完全接受,明廷以山海關、登萊、東江為三方,而毛文龍的職責也被明確為“牽制奴酋”。 [74-75]  總之,利用後金不習水戰的特點,以東江鎮作為基地,出動數千人規模的部隊深入後金境內展開游擊戰,以此牽制後金,成為毛文龍所構建的東江海上防線的主要功能。
除此之外,毛文龍所統領的東江鎮還發揮着聯絡支援朝鮮以及招撫安置遼東難民的作用。當時,朝鮮與明朝的陸路交通已經斷絕,朝鮮人又“未諳海事”,使臣船隻經常覆沒 [141]  ,因此東江鎮作為中轉站的作用就十分必要。出使朝鮮的明朝使臣也會經停東江鎮,由此保障了中朝溝通的順暢。 [142]  另一方面,自後金攻陷遼瀋後,大量遼東難民流亡朝鮮,毛文龍及東江鎮的出現給他們一個容身之處,由此東江各島“接屋甚盛,作一都會”。 [51]  毛文龍曾在天啓三年(1623年)嚮明廷自稱“接渡遼民老幼男婦三十餘萬口”,同年又説“今接渡遼民三十七萬多名口” [143]  ,朝鮮方面也稱毛文龍麾下有數十萬遼民。 [144]  而天啓六年(1626年)出使朝鮮的姜曰廣王夢尹則估算“遼民來歸者不啻十餘萬” [145]  ,根據袁崇煥部將徐敷奏在毛文龍死後的清點,東江鎮安插的難民不下八九萬人。 [146] 

毛文龍經濟

明廷歷年接濟毛文龍糧餉簡表 明廷歷年接濟毛文龍糧餉簡表 [149]
毛文龍部隊孤懸海外,擁眾十萬以上,而東江諸島本身亦非產糧之地,雖有屯田之舉,亦屬杯水車薪,因此糧餉問題一直毛文龍與明廷往復爭論的焦點。開鎮東江以後,毛文龍聲稱其麾下五萬兵每年需餉銀一百五十萬兩,他只要百萬兩即可。 [148]  明廷向東江鎮運輸糧餉軍械,主要仰賴天津、登萊二處發運,而以登萊為主要後勤支援基地。然而,明廷在財政上焦頭爛額,捉襟見肘,故對毛文龍後勤支援經常不能兑現,或延宕不發,或數目不足,加之辦餉官員常上下其手,貪污中飽,使户部所發之糧餉名實不符者甚多。毛文龍因糧餉之事與言官及登萊巡撫屢生齟齬,最後袁崇煥殺毛文龍時所列十二罪之中,冒餉即為其中一罪。故有人認為毛文龍“初則困於餉,繼則厄於餉而終焉死於餉,此實為文龍之不幸,亦明廷之不幸”。 [149] 
在明廷無法滿足其糧餉需求的情況下,毛文龍為了獲取糧餉,並不只依賴天津、登萊的海運,有時還就近尋求朝鮮接濟,如天啓六年(1626年),朝鮮就應毛文龍的要求,交易了超過15萬石糧食 [144]  ,據説達到其一年財政的三分之一 [150]  ,朝鮮在毛文龍生前累計接濟米穀268700餘石。 [151]  除此之外,毛文龍於天啓三年(1623年)八月提出了招商引資的策略,即“比壬辰徵倭事例,使南直、山東、淮膠等處,招商運米,令其自備糧石,自置船隻,到鮮之日,核其地頭米價,外加水腳銀兩,凡船裝十分,以八分米二分貨為率。米必兩平糴糶,貨聽其市賣取利,則經商者既不苦於偏枯,而嗜利者樂於計有所出"。 [143]  明廷批准後,他便大力發展東江鎮的貿易。由此,以東江諸島為中心,形成了一個軍人主導的海上貿易網絡,在這個網絡中,中國商人和朝鮮商人是主角。在由中國商人構成的商業網絡中,晉商徽商扮演重要角色。生絲、綢緞與布帛是中國商人銷往朝鮮的主要商品,因此貨源大多來自中國南方。而由朝鮮商人連接的貿易網絡更是延伸到日本和後金。朝鮮輸出的大宗商品主要為人蔘和貂皮,除了朝鮮本土所產人蔘外以外,還有部分人蔘系在後金境內盜採,貂皮更是主要通過與後金商人的走私貿易得到。對於後金商人來説,他們很可能從朝鮮商人手中購入了後金地區缺乏的布帛。甚至還有日本、暹羅的商人來東江貿易,證明了在16世紀以來全球性貿易空前繁榮的大背景下,東江勢力掌控的海上諸島一時成為這一更為巨大貿易網絡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東江鎮除了直接經營貿易以外,還以收取商税為獲利的主要手段。毛文龍死後東江鎮變亂不斷,對海上貿易之利的爭奪也被認為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152] 

毛文龍外交

毛文龍駐紮於明朝屬國朝鮮境內,勢必處理同朝鮮的外交。朝鮮國王李琿(光海君)奉行中立外交,希望讓朝鮮免於戰火,不肯為上國明朝抵禦後金出力,因此從一開始就不歡迎毛文龍,毛文龍在林畔遇襲,李琿難辭引導後金的嫌疑。 [153]  朝鮮民眾則起初對毛文龍頗為歡迎,時人稱:“毛將昔來此,義氣能感人。東人(指朝鮮人)皆愛慕,欲使其志伸。” [154]  但隨着毛文龍部下官兵與遼東難民與朝鮮當地居民的糾紛與衝突越來越多,雙方之間的關係也越來越緊張。後金則不斷施壓朝鮮交出毛文龍及其保護下的遼東難民,朝鮮無法做到,對此左右為難,其中立外交由此難以維繫,最終切斷了同後金的往來,這可以説是毛文龍對朝鮮起到的監督作用。 [155-156] 
天啓三年(1623年),李琿被其侄李倧(仁祖)推翻,明朝卻認為其擅行廢立,使其冊封面臨困境。李倧為了獲得明朝的冊封,不斷示好於毛文龍,下令誅殺當年引導後金軍突襲毛文龍於林畔的朝鮮西路邊臣樸燁、鄭遵,又同意毛文龍在朝鮮境內屯田煮鹽,並表示願意協助東江軍共同抵抗後金。毛文龍便嚮明廷保奏李倧忠誠,李琿叛逆,建議批准對李倧的冊封。由於得到毛文龍的助力,李倧在天啓五年(1625年)如願被冊封為朝鮮國王,其合法性得以確立,並在冊封使到來前於其必經之地安州(今朝鮮平安南道安州市)給毛文龍立了頌德碑。 [157-158]  儘管如此,李倧和毛文龍之間的矛盾也在日益激化。當時朝鮮不願文龍之軍輕易啓釁後金,以鄰為壑,從而招致後金報復,以達到保境安民之目的;然朝鮮則無力制約毛文龍之軍,毛文龍亦無聽命朝鮮之理,二者常在此問題上多有矛盾。加上毛文龍對朝鮮態度倨傲,盛氣凌人,以海外監督自居。朝鮮則忍氣吞聲,只因朝鮮乃明朝屬國,對毛文龍亦無可奈何,在《朝鮮王朝實錄》中對毛文龍的抱怨比比皆是,不過其中亦存在不少不實之詞。 [159]  儘管如此,當明廷得知朝鮮在防備毛文龍時,朝鮮亦矢口否認,稱自己與毛文龍“情義之殷,實無少損”“況於毛鎮,其借之為輔車,庇之為帡幪,同心一力,務要共報皇恩,豈敢有一毫猜防之意乎?” [160]  儘管表面如此,毛文龍與朝鮮彼此互相猜忌,在丁卯之役後更是螺旋式惡化。毛文龍屢屢截殺出使朝鮮的後金使者,更使朝鮮切感兩面不是人,如當時負責與毛文龍交涉的平安道觀察使金起宗所言:“毛將則責我以與虜通和,胡人則執言以容護毛將。處於兩間,處置愈難。” [161]  毛文龍被殺之前,據説還提出襲取朝鮮 [136]  ,而朝鮮君臣也在密商“備禦毛將之策”。 [162]  雙方當時的緊張關係可見一斑。

毛文龍歷史評價

  • 董其昌:“毛文龍以二百人奪鎮江,擒逆賊,獻之闕下,不費國家一把鐵、一束草、一斗糧。立此奇功,真奇俠絕倫,可以寄邊事者!如此膽略,夫豈易得?使今有三文龍,奴可擄,遼可復,永芳、養性可坐縛而釁之鼓下矣。”
  • 袁可立:“奴酋逆天順犯,於今七載。賴毛帥倡義,屢獲奇捷,大張撻伐之氣。據所報功級解驗,前後大小三十餘戰,斬首共一千九十七級數逾,上捷者共五次,總獲器械、弓箭等件共五萬。當我聖主宵旰之時,人心危懼之日,海外有此奇功,其應陛應賞應恤之官兵相應敕部,行巡按御史覆勘,再為議序,以候俞旨施行。” [1] 
  • 陳良訓:“今日所恃海外長城者,非毛文龍者乎?”
  • 高汝栻:“寧遠之役,奴擁眾入犯而終有內顧之慮者,殆文龍牽制之力歟。”
  • 吳惟英:“昨夜營星色黯然,訃音忽向路人傳。但嗟韓信成擒日,不見蒙恬禦敵年。功業已沉沙磧雨,精靈猶鎖海門煙。好收戰骨鴟夷裏,歸葬西湖嶽墓邊。”
  • 錢謙益:“鴨綠江頭建鼓旗,間關百戰壯軍威。青天自許孤忠在,赤手親擒叛將歸。夜靜舉烽連鹿島,月明傳箭過鼉磯。紛紛肉食皆臣子,絕域看君卧鐵衣。”
  • 袁可立:“不交一鋒,致奴死二萬餘人,馬三萬匹,其數終有不可考。” [2] 
  • 朝鮮備邊司:“毛將所為,不思甚矣。賊衝宣川,不過數百騎,曾不發一隻箭,駢首就戮,有同羣羊之見猛虎,其無膽勇,據此可想。為今計莫若藏蹤秘跡,使虜不得窺覘去留。”
  • 柳公亮:“以其兵力觀之,似無剿胡之勢。張晚去時結陣以見之,而軍皆疲劣。雖或見小利而動,恐難舉大事耳。”
  • 李景稷:“毛之軍勢疲甚,其意只欲安座島中,享其富貴而已。”
  • 薛國觀:“今歲正月,敵傾巢入犯,雖稍挫兇鋒,而攻圍屠掠逍遙內地者直二十餘日,迨班師而東,演瀋陽,復圖再至,文龍一似不知有牽制者。”
  • 潘士聞:“故智將動有成算,勇將所向無敵,未有翱翔海上八年,未復一城一池而可以言智;敵來深慝窮島,敵去仍言牽制而可以言勇。”
  • 楊國棟:“設文龍於海外,原為牽制不敢西向也,數次過河,屢犯寧錦,全不知覺,牽制安在?!”
  • 王永光:“海外之師為牽制也,有須彌島之退,又有攻掠海州之報,以牽奴者而牽於奴,文龍伎倆已窮。”
  • 姜曰廣:“其言牽制,非也,鞭長不及馬腹也。……東江之師,非荒忽苑在,胡馬久蹴之,同鐵山盡矣。”
  • 李朝實錄》:“蟄居孤島,徒事張皇。”“今則徒享富貴,無意進取。識者皆憂其終不利於中原,而為我國之深患。”“有同羣羊之見猛虎”。
  • 談遷國榷》:“將東江偏隅果足懾建虜之魄乎?曰:非也!皮島去建虜較遠,牽制本影響,而建虜善疑,得略為瞻顧,或未即決計而南響也。”“漸驕恣,所上事多浮誇,索餉又過多,歲百二十萬,兵二十萬,朝論多疑而厭之,以身握重兵,又居海島,莫能難也。”
  • 夏允彝《倖存錄》:“但漸驕恣,所上事多浮誇,索餉又過多,朝論多疑而厭之者。以其身權重兵,又居海島中,莫能難也。崇煥初斬文龍,上亦甚喜之,褒諭倍至,不嫌其矯詔。” [3] 
  • 毛九華:“再至萊登則有可異焉,舳舮相望,精甲耀日。又放兵四掠,嘯聚芒碭,馳驟淄墨。臣,登萊人也,毛文龍兩至登郡,暗窺形勢,登萊將有不測之憂,幸督師談笑誅之,以絕後患。” [4]  (全文如下:其再至登州,則尤可異焉。舳艫相望、精甲耀目,非王浚之平江南戈船下瀨,豈呂蒙之襲荊州白衣搖櫓。一時各州縣城門日閉,人心惶惶。道臣王廷試婉言遜謝,今兵卒登岸,殺奪之尋端逐隙,不曰受我參貂若干,則曰受我商人領狀若干,不發一文,復邀至廟島,厲目相視,五部內不知所置。幸而小船遁歸,直至臣鄉撫按急為設處,始飽欲而去。稍拂其意,即不謂文龍此時遂破歷下,以開巷攻祝阿以發跡,又放兵四掠,嘯聚芒碭,馳驟淄墨圮顧,登萊一帶,首遭其屠戮矣!追論及此,文龍之心可誅,而肉足食乎?) [5] 
  • 張岱《石匱書後集》:“文龍僻處海島,去女真遠甚;揜襲戰功,以罔當寧。恐羽書不合,故急邸報耳。掩飾支吾,久當自敗。毛文龍以幺魔小卒,焉可上比鄂王!”
  • 明季北略》:“遼民苦虐於北,時欲竄歸中朝,歸路甚艱,百計疾走,數日方抵關,文龍必掩殺之,以充虜報功,是其大惡。又驕恣,所上事多浮舉,索餉又過多,朝論多疑而厭之,以方握重兵,又居海島中,莫能難也。崇煥初斬文龍,上甚喜,嘉諭倍至。”
  • 孟森明史講義》:“毛文龍東江之兵,始以朝廷無餉而藉口通商,以違禁物與敵為市,敵乃大得其助,而崇煥治兵,請管東江之,而文龍拒之,以與敵通市為利,又不欲以領餉而暴露其兵額也。崇煥斬文龍,編制其兵,核實其餉,東江正可有為,乃身即被戮,毛兵亦無所依賴,自相屠殺,相率降清。論者又以此為崇煥之罪,不以為殺崇煥者之罪,至今尚糾紛不已,是用揭之。”

毛文龍人際關係

先世:祖父毛玉山——父親毛偉
生母:沈氏,杭州望族出身。
天啓元年(1621)春,後金大舉入侵,佔領了遼東大部,兵烽所及,毛文龍在鞍山的親屬一百多人被後金軍殺害。

毛文龍人物爭議

毛文龍被殺影響

毛文龍與皇太極的書信 毛文龍與皇太極的書信
袁崇煥殺了毛文龍,怕他的部下發動兵變,所以增加餉錢至十八萬兩銀子。然而島上的兵失去主帥後,漸漸地散了心,越發不可徵用了。以後直至有背叛投敵的。袁崇煥上書説:“東江一鎮,想牽制敵人還必須藉助它。今定為兩協,馬軍十營,步軍五營,每年需餉銀四十二萬兩,米十三萬六千石。”崇禎因為兵減少糧餉增加很有點情緒,因為袁崇煥,就特別地按他的請求辦了。
袁崇煥在遼東,和趙率教、祖大壽、何可綱等確定兵制,漸漸推行到登、萊、天津,等到確定東江兵制以後,合計四鎮兵共十五萬三千有餘,馬匹八萬一千有餘,每年耗費餉銀四百八十餘萬兩,比過去減少了一百二十萬。 [6-7] 
袁崇煥斬毛文龍後,可説是為後金長驅南下解除了後顧之憂,三個月後就發生了後金兵臨北京城下的“己巳之變”——後金約十萬精兵繞道內蒙古,由喜峯口攻陷遵化,直迫明都北京。

毛文龍通敵

世傳毛文龍有七封所謂的“通敵書信”,其中一封還發自於毛文龍死後,但被硬説成是毛文龍寫的。其餘數封中,有一封為漢文譯成滿文,滿文又回譯成漢文,應有很大出入。另有二封蓋有“平遼大將軍之印”印信,但毛文龍掛印實為“徵虜前將軍”,而山海關總兵趙率教則掛平遼將軍印,故有人推測可能是私章,但也未能拿出證據。

毛文龍史料索引

毛文龍在《明史》中並無傳記,只是在《袁崇煥列傳》中有過記載。

毛文龍後世紀念

毛文龍大鹿島毛文龍碑

大鹿島毛文龍碑 大鹿島毛文龍碑
丹東大鹿島上的毛文龍碑亭內設有石碑兩塊,分別立於天啓六年(1626年)和崇禎元年(1628年),其中崇禎元年所立之碑的正面銘刻着毛文龍的錚錚誓言:“指日恢復全遼,神色苞孕於此,吾儕赤心報國,忠義指據於此。”碑的背面,鐫刻着毛文龍等眾將士的官職和姓名。此兩碑的時間均是袁崇煥殺毛文龍前所立,不是被殺後所立,是不是當地百姓給立,有待考證。 [8] 
“文化大革命”中這兩塊碑遭到了破壞,1979年,已成為文物的兩碑修復後,修建了廟式碑亭

毛文龍墓地

毛文龍墓地在杭州西湖邊的積慶山, [9]  文革時期被平,八十年代後期逐步重建。另一個在金州,當地軍民立下的衣冠冢。
參考資料
  • 1.    王在晉.三朝遼事實錄:江蘇省立國學圖書館,1930年
  • 2.    《明熹宗實錄》卷34,天啓三年十月辛酉
  • 3.    倖存錄  .文獻網[引用日期2013-01-31]
  • 4.    《崇禎長編》卷25
  • 5.    吳騫.東江遺事:浙江古籍出版,1986
  • 6.    崇禎長編卷之二十五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6-03-21]
  • 7.    明史 列傳第一百四十七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01-31]
  • 8.    紀巍,《毛文龍形象的歷史建構》,《東北師範大學》, 2009。
  • 9.    杭州人文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6-11-13]
  • 10.    毛文龍  .中國大百科全書[引用日期2023-05-31]
  • 11.    《毛太保公傳》:毛先舒毛太保公名文龍,字振南,萬曆四年正月十一日,生於杭州錢塘之松盛裏。
  • 12.    王者悦主編;莊樹藩,姜守鵬,安楓等副主編.中國古代軍事大辭典.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1.第87-88頁
  • 13.    陸人龍:《遼海丹忠錄》插圖頁
  • 14.    毛先舒.《毛太保公傳》,賈乃謙點校:《東江疏揭塘報節抄(外二種)》: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210頁
  • 15.    毛承鬥輯.《東江疏揭塘報節抄》卷四,賈乃謙點校:《東江疏揭塘報節抄(外二種)》: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62-64頁
  • 16.    朱溶.《表忠錄》,蘇曉君、俞冰主編:《稀見明史史籍輯存》第15冊:線裝書局,2003年:第390頁
  • 17.    沈國元輯:《兩朝從信錄》卷十五:遼東經略王在晉請旌苦節疏曰:據平遼總兵官毛文龍呈稱:“照得職原系山西平陽人也,寄居浙江杭州,年九歲,父監士毛偉棄世,母沈氏年二十六歲即守制,家事寥落,職伶仃孤苦,無以為生,幸母舅今順天府尹沈光祚養育成長。職念母老家貧,因遊邊塞祿仕,以斬俘西虜功升萬户,旋蒙楊經略加銜都司。母年六十有二矣,抱病在杭,曆書召職,私情烏烏,罔極私衷,南望涕泣,腸為百斷,陳情院道,不俞給假。此時職亦念忠孝不能兩全,國家正當多事,不即南歸,而母因念子,展轉牀蓆,已成終天之恨矣。雖比皋魚之痛,竟同吳越之仇,此職所以呼天望雲而每不禁涕淚也。然在遼建言上院,亦未蒙下擇蒭蕘,遂致遼、廣連陷。職每念臣子當以身許國,故沙場掩骨,為將之榮,但慮一旦裹革,則職之為臣盡忠,廟堂必為職顯揚,而職不及為母氏陳其苦節,則為子盡孝之道,職實有虧,而職母冰霜之節操,是以子不孝蔽其善矣。今當聖明以孝治天下,以節義風天下,如職母者,應在旌節建坊,以彰風化,而本部院鼓舞將吏之法,必能達其萬分填結之心事,以得其寸心感奮之死力。職非真駿,亦怒蛙也,願居鼓舞之中,敢求心事之達。且職有戰無援,自分一死報國,職死而誰為職母鳴節乎?即職弱弟毛季龍肄業錢塘庠學,亦安得如職存日有本院鼓舞、將吏憐職之海外孤危、為職題請旌節乎?庶職生彌奮銜結之心,誓當與賊不共戴天,即或從事疆圉,而忠孝無虧,得含笑見母氏於地下矣。伏乞照詳,請建坊旌節施行”等因到職……
  • 18.    厲鶚:《東城雜記》卷下:予嘗為家太保題墓門之碑,疏所自出,嘆其舅氏京兆公為明熹宗朝名臣,當時稱杭州甲族,以沈為最。
  • 19.    毛奇齡.《毛總戎墓誌銘》,賈乃謙點校:《東江疏揭塘報節抄(外二種)》: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213頁
  • 20.    計六奇撰,任道斌、魏得良點校.《明季北略》:中華書局,1984年:第38-39頁
  • 21.    熊廷弼撰,李紅權點校.《熊廷弼集》:湖北人民出版社,2019年:第333、491頁
  • 22.    朱溶.《表忠錄》,蘇曉君、俞冰主編:《稀見明史史籍輯存》第15冊:線裝書局,2003年:第412頁
  • 23.    毛承鬥輯.《東江疏揭塘報節抄》卷五,賈乃謙點校:《東江疏揭塘報節抄(外二種)》.: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66-68頁
  • 24.    毛承鬥輯.《東江疏揭塘報節抄》卷一,賈乃謙點校:《東江疏揭塘報節抄(外二種)》::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5-7頁
  • 25.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整理編譯.《內閣藏本滿文老檔 太祖朝(漢文譯文)》:遼寧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80頁
  • 26.    《大明熹宗悊皇帝實錄》卷13,天啓元年八月初七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3-12-31]
  • 27.    毛承鬥輯.《東江疏揭塘報節抄》卷一,賈乃謙點校:《東江疏揭塘報節抄(外二種)》: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8-10頁
  • 28.    沈國元輯:《兩朝從信錄》卷八:據原差同參將王紹勳、都司嚴正中、督陣紅旗千總李應坤、水兵總練孫應麟、差定波州兵張才齎執票帖前事,據稱:……又因廣寧差去都司毛文龍先在鎮江等處擒殺偽官,被賊首大發賊兵三四萬來鎮江,毛都司走入朝鮮去訖,應坤等船兵甚少,又無大兵應援,只得同所載遼民暫棲鹿、豬諸島等處,本日即據被難遼民駕獨木船來無數,哭聲震天,鹹稱達賊已於二十九日將鎮江等處男婦一概屠戮,燒燬民房,不知其數等情,應坤等到鎮江,目及逃難遼民三萬餘名口已渡過朝鮮梅海一帶存活,毛都司先於二曰前逃過朝鮮去訖。
  • 29.    沈國元輯:《兩朝從信錄》卷八:升授王紹勳鎮江副總兵,為主將,毛文龍升參將,為裨,或駐義州,或即駐鎮江,聯合南衞、東山,觀望進取。
  • 30.    熊廷弼撰,李紅權點校.《熊廷弼集》:湖北人民出版社,2019年:第1065頁
  • 31.    《大明熹宗悊皇帝實錄》卷14,天啓元年九月十五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3-12-31]
  • 32.    《大明熹宗悊皇帝實錄》卷14,天啓元年九月十六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3-12-31]
  • 33.    《大明熹宗悊皇帝實錄》卷14,天啓元年九月初三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3-12-31]
  • 34.    《大明熹宗悊皇帝實錄》卷15,天啓元年十月十三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3-12-31]
  • 35.    葉向高.《蘧編》:中國文史出版社,2014年:第78-79頁
  • 36.    《朝鮮王朝實錄·光海君日記(中草本)》卷58,十三年九月二十六日條  .韓國國史編纂委員會[引用日期2023-12-31]
  • 37.    李廷龜:《月沙集》卷二十五,《揭毛都司》:似聞大人慾移札義州,以為再圖之計雲,信然否乎?兵家之事,須審勢度力,見可知難,方可動而無悔。此賊負嵎咆哮,狂猘日甚,今雖專意河西,小懈於東路,其狺然之心固未嘗一日而忘我也。歸順假㺚,誠偽不可知,今若不計兵力,乘鋭而趨利,則軍候之諜難信,浚稽之伏可憂。己未富車之輕進,是即前轍之鑑。塞水早寒,冰合不遠,兇鋒肆毒,鐵騎長驅,小邦沿邊分戍困頓羸弊之卒既無抵當之勢,三大人數千之兵或不能支吾,則小邦之蹂躪已不足言,王師之損威實系天下之大機。願大人深思熟量,務出萬全,姑留宣川、鐵山等地,待西師大集,以圖約日分路之舉,幸甚。
  • 38.    王在晉:《三朝遼事實錄》卷六:據登萊總兵沈有容稟稱:毛文龍自得佟養真後,避居龍川,請兵朝鮮,朝鮮一兵不發,且禁其市糴。
  • 39.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整理編譯.《內閣藏本滿文老檔 太祖朝(漢文譯文)》:遼寧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93、102頁
  • 40.    沈國元輯:《兩朝從信錄》卷十:史官董其昌奏曰:“……奈何(陶朗先)信王紹勳之偏私,藉口先發為恨,一不策應,坐令孤絕,又虛謄塘報,破壞功臣,臣竊傷之,以為文龍不幸既隔於奴,又隔於登萊,無生文龍矣。今回鄉人又稱文龍於前月中設計殺奴賊二、三千人,奴令李永芳、佟養性以車駕炮往與文龍為難,又放還朝鮮人,約共縛之,當事者以文龍無的報,恐回鄉人為奴所遣以誘我……奴既絕河東之路,紹勳等又讒妒其功,惟恐文龍不死,茫茫大海,何處可得達乎?
  • 41.    《朝鮮王朝實錄·光海君日記(中草本)》卷17,十三年十二月十八日條  .韓國國史編纂委員會[引用日期2023-12-31]
  • 42.    王在晉:《三朝遼事實錄》卷九:據專理遼餉副使錢士晉塘報:天啓元年十月十八日,有廣寧王巡撫差糧船六隻,裝載稻米、兵器,送赴東江營內,接濟毛副將,見接濟糧到,收淚為歡……
  • 43.    《大明熹宗悊皇帝實錄》卷22,天啓二年五月初七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3-12-31]
  • 44.    《大明熹宗悊皇帝實錄》卷22,天啓二年五月初三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3-12-31]
  • 45.    《大明熹宗悊皇帝實錄》卷23,天啓二年六月初四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3-12-31]
  • 46.    葉向高.《蘧編》:中國文史出版社,2014年:第92頁
  • 47.    《朝鮮王朝實錄·光海君日記(中草本)》卷59,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條  .韓國國史編纂委員會[引用日期2024-01-01]
  • 48.    《朝鮮王朝實錄·光海君日記(中草本)》卷59,十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條  .韓國國史編纂委員會[引用日期2024-01-01]
  • 49.    《朝鮮王朝實錄·光海君日記(中草本)》卷59,十四年正月初四日條  .韓國國史編纂委員會[引用日期2024-01-01]
  • 50.    《朝鮮王朝實錄·光海君日記(中草本)》卷62,十四年八月初八日條  .韓國國史編纂委員會[引用日期2024-01-01]
  • 51.    《朝鮮王朝實錄·光海君日記(中草本)》卷63,十三年十一月十一日條  .韓國國史編纂委員會[引用日期2024-01-01]
  • 52.    陳涵韜.《東江事略 毛文龍生平事蹟研究》:江蘇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154頁
  • 53.    《大明熹宗悊皇帝實錄》卷31,天啓三年二月十七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4-01-01]
  • 54.    葉向高.《蘧編》:中國文史出版社,2014年:第101頁
  • 55.    沈國元輯:《兩朝從信錄》卷十九:登萊巡撫袁可立偵報逆奴內潰情形(三年二月內,復州偽總兵劉興祚即愛塔欲及正內應,使金應魁齎送密稟,求登撫免死加卸牌票,登撫以因間用間計給與之,命總兵沈有容於三月十三日率兵出海相粗接應去訖,四月內,賊見登兵比來,毛帥之兵又交相接,應疑其攻襲,將金州沿海兵民掣驅復州,及劉愛塔又差張應科通約獻城,求船接應,大抵言七月來歸也。五月,登兵與島帥佈置相應。六月,續有復州劉愛塔、穆允文並金州生孫應武、王國佐等各差人同原差哨探回鄉高飛等仍通款訂期,已會議於六月二十五夜先反覆外,仍令高飛約定愛塔,不意有復州備禦王丙貪暴,愛塔具揭,憨奴將王丙縛去,丙仇口首愛塔內應情事,憨奴發夷兵三萬圍復州,縛愛塔等去,其復州居民剿殺不盡者趕往北去,並將永寧、蓋二城男婦盡驅北行,南衞四百里膏腴之地,奴一旦棄之。聞奴已將劉興仁、王丙斬訖,心腹潰而羽翼剪,諸偽將當人人自危矣,此可乘之隙也。)
  • 56.    毛承鬥輯.《東江疏揭塘報節抄》卷二,賈乃謙點校:《東江疏揭塘報節抄(外二種)》: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13-19頁
  • 57.    毛承鬥輯.《東江疏揭塘報節抄》卷二,賈乃謙點校:《東江疏揭塘報節抄(外二種)》: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22-27頁
  • 58.    《滿洲實錄》卷7,天命九年五月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4-01-01]
  • 59.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整理編譯.《內閣藏本滿文老檔 太祖朝(漢文譯文)》:遼寧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209頁
  • 60.    《滿洲實錄》卷7,天命九年八月初十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4-01-01]
  • 61.    《大明熹宗悊皇帝實錄》卷48,天啓四年十一月初五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4-01-01]
  • 62.    毛承鬥輯.《東江疏揭塘報節抄》卷四,賈乃謙點校:《東江疏揭塘報節抄(外二種)》: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54-57頁
  • 63.    《滿洲實錄》卷8,天命十年六月二十七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4-01-01]
  • 64.    《滿洲實錄》卷八,天命十年八月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4-01-01]
  • 65.    毛承鬥輯.《東江疏揭塘報節抄》卷五,賈乃謙點校:《東江疏揭塘報節抄(外二種)》: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65頁
  • 66.    毛承鬥輯.《東江疏揭塘報節抄》卷五,賈乃謙點校:《東江疏揭塘報節抄(外二種)》:浙江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69-72頁
  • 67.    姜曰廣:《輶軒紀事》(不分卷):……庚申,大將軍毛文龍來顧舟中,心怪其容色慘淡,略寒温別後,知以鞍山之役新失利故也。
  • 68.    《明熹宗七年都察院實錄》,天啓七年八月十七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4-01-01]
  • 69.    《滿洲實錄》卷8,天命十一年五月十二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4-01-01]
  • 70.    吳騫輯.《東江遺事》,賈乃謙點校:《東江疏揭塘報節抄(外二種)》: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152-153頁
  • 71.    沈國元輯:《兩朝從信錄》卷十五:平遼副總兵毛文龍遣部將陳忠等斬獲櫻桃堝、湯站等處賊級、械馬有差。
  • 72.    《朝鮮王朝實錄·仁祖實錄》卷5,二年四月初四日條  .韓國國史編纂委員會[引用日期2024-01-06]
  • 73.    《朝鮮王朝實錄·仁祖實錄》卷6,二年六月初八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4-01-06]
  • 74.    《大明熹宗悊皇帝實錄》卷29,天啓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4-01-06]
  • 75.    《大明熹宗悊皇帝實錄》卷29,天啓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4-01-06]
  • 76.    張怡撰,魏連科點校.《玉光劍氣集》:中華書局,2006年:第1880189頁
  • 77.    沈國元輯:《兩朝從信錄》卷十四。
  • 78.    《大明熹宗悊皇帝實錄》卷67,天啓六年正月二十二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4-01-07]
  • 79.    《大明熹宗悊皇帝實錄》卷68,天啓六年二月初三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4-01-07]
  • 80.    孟昭信,孟忻.“東江移鎮”及相關問題辨析——再談毛文龍的評價問題[J].東北史地,2007(05):20-28.
  • 81.    《大明熹宗悊皇帝實錄》卷74,天啓六年七月初四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4-01-07]
  • 82.    毛承鬥輯.《東江疏揭塘報節抄》卷五,賈乃謙點校:《東江疏揭塘報節抄(外二種)》:浙江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73-76頁
  • 83.    《大明熹宗悊皇帝實錄》卷75,天啓六年八月二十五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4-01-07]
  • 84.    王榮湟.《袁崇煥全傳》:嶽麓書社,2020年:第255-256頁
  • 85.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整理編譯.《內閣藏本滿文老檔 太宗朝(漢文譯文)》:遼寧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460頁
  • 86.    《朝鮮王朝實錄·仁祖實錄》卷16,五年四月初一日條  .韓國國史編纂委員會[引用日期2024-01-07]
  • 87.    沈國元輯:《兩朝從信錄》卷三十三:天啓七年二月十九日,準平遠總兵毛文龍揭帖前事:“六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據撥夜都司毛有俊探報,奴賊收拾兵馬,犯關搶奪,從鐵山等處等情。到職職即嚴令先發各島兵馬至江牽制,相機剿殺,後報再到,職即帶領官兵親身督戰。不意麗人向恨遼民擾害,暗為奴賊奸細,引賊俱換麗㡌麗服,將沿途撥夜盡行截殺。正月十四日,奴兵八萬餘眾兵犯搶,大王子帶領囚萬餘賊實搶鐵山,圍職衙門搜尋,要活拿職,職至雲從,不得,拿住撥夜都司毛有俊哄言:“不傷你命不害你家一人,只要領我活拿毛都督,與你大將官做。”毛有俊拔刀自刎,咽喉已破大半,尚不絕命。防守鐵山都司劉文舉領兵撲殺一陣,不肯順服,賊恨殺之。兵民逃竄,賊來招撫,不殺。大王子領帶四萬賊馳雲從,職一聞報,即同南北官兵星馳去住關口,火器堅守,奴賊下營安息,不殺一人。職料賊必入皮島困,十五夜間差內丁都司毛有見、有德、尤景和等各帶兵一千、槍炮、火器,分路衝打。時賊勞苦不備,打死約有數百,賊此日驚荒,各奔上山逃叛。毛有見、毛有德俱着箭陣亡,損兵七百餘名。十六日,大王子急調鐵山六王子兵來雲,務要併力夾攻,活拿職去。職向收下降夷並陣上拿來活夷共有二千三百餘名十七日夜間放火燒屋,內應外合,職當時援兵盡數殺完。職將火[大]兵盡發過江牽制,手下雖有三百餘兵,為賊斷絕糧道,嗷嗷無食,借得客商麥豆分給一碗半碗,決不能空腹赴鬥,惟以疑兵出沒,安意靜俟,激勵南北將士堅壁,守以待戰,奴賊坐困多日,不能前犯,十數日退回宣州,下營口,恨麗官、麗人:“你説活拿毛都督不難,今我馬跑死,兵又打死,毛都督又拿不到手,為何死活纏哄我來?你定是奸細!”賊即開刀殺人,麗人皆剃頭歸服。二十日,兩王子領兵攻下郭山,殺死麗兵六萬,燒燬糧米百萬餘石,隨去殺義州節制使,竟攻安州等處。職即差都司毛永詩等收拾鐵山、宣州殘兵,親領南北將官陳繼盛、項選、毛承䘵等,各帶兵丁火器,星夜出一間道,分派各將,各處埋伏,探賊攻麗勝負,相機以截其後……
  • 88.    《朝鮮王朝實錄·仁祖實錄》卷15,五年二月二十五日條  .韓國國史編纂委員會[引用日期2024-01-07]
  • 89.    《朝鮮王朝實錄·仁祖實錄》卷15,五年二月二十六日條  .韓國國史編纂委員會[引用日期2024-01-07]
  • 90.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整理編譯.《內閣藏本滿文老檔 太宗朝(漢文譯文)》:遼寧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463-465頁
  • 91.    毛承鬥輯.《東江疏揭塘報節抄》卷六,賈乃謙點校:《東江疏揭塘報節抄(外二種)》:浙江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89-92頁
  • 92.    毛承鬥輯.《東江疏揭塘報節抄》卷六,賈乃謙點校:《東江疏揭塘報節抄(外二種)》:浙江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94-95頁
  • 93.    《朝鮮王朝實錄·仁祖實錄》卷16,五年五月三十日條  .韓國國史編纂委員會[引用日期2024-01-07]
  • 94.    《大明熹宗悊皇帝實錄》卷84,天啓七年五月十三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4-01-07]
  • 95.    《大明熹宗悊皇帝實錄》卷84,天啓七年五月三十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4-01-07]
  • 96.    《朝鮮王朝實錄·仁祖實錄》卷16,五年七月初二日條  .韓國國史編纂委員會[引用日期2024-01-07]
  • 97.    趙慶男:《續雜錄》卷二:胡良輔與毛將率數千兵覘賊於灣上,賊騎數十揮劍追殺,毛兵敗走,入船之際,淹死者多。
  • 98.    《大明熹宗悊皇帝實錄》卷87,天啓七年八月初九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4-01-07]
  • 99.    毛承鬥輯.《東江疏揭塘報節抄》卷六,賈乃謙點校:《東江疏揭塘報節抄(外二種)》.:浙江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101頁
  • 100.    周文鬱:《邊事小紀》卷四,《航海紀事》:天啓丁卯春王正月,奴襲鐵山,索毛帥不得,乃遷怒於鮮,掠黃海等四道,遂盤踞焉。秋七月,餘奉命赴援,見奴所獲多積義州一帶,眾亦依糧而處,餘因策毛大將軍破之,蓋九月六日也。大將軍督一軍泊鴨綠江,以備策應,別遣一軍屯銀杏江,阻奴東奔之路。是夜,餘領捷卒五百人潛伏義州西南岸,俟夜分先發,十九人入奴屯舉火,餘見火起,即率埋伏兵,以炮矢殺入。奴正解衣鼾睡,驚聞炮喊聲疾發,忙不及覓,甲馬、器械逾時焚遁一空。次日,我軍集義州城,而屬國得重見天日焉。
  • 101.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整理編譯.《內閣藏本滿文老檔 太宗朝(漢文譯文)》:遼寧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474、476頁
  • 102.    《承政院日記》,天啓七年九月十二日條  .韓國國史編纂委員會[引用日期2024-01-07]
  • 103.    毛承鬥輯.《東江疏揭塘報節抄》卷六,賈乃謙點校:《東江疏揭塘報節抄(外二種)》:浙江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93、97-100頁
  • 104.    沈國元輯:《兩朝從信錄》卷三十四:遼東巡撫袁崇煥致當道啓:……夫築錦、凌二城,秋而畢,方收稼歸我城,坐以待虜,乃以一東江之故,即聲於河以拒之,何如假一款字以緩之?令彼欲爭而無及,我因而無患也。然二事俱非臣所得專,夫用之而不竟自用,此千古遺憾。況所以誤天下而苦邊者,則江東為甚。毛帥每冬冰交合,即避之遠島,天下所知也。鐵山所留,老弱及麗人耳。今一攻以破,毛不能以一矢加遺,而朝夕報功,人遂易視此夷,謂撲之即滅。十年血戰,孰能當其鋒?此豈遠事,而天下付之不知。則造言生事者,欲借毛以行己私,今局已露矣。夷見在松、杏,接續而馳聚者二百里間,一片精強,初遠邊率遼之最者,當之未易。職守而固者也,毛守而未必固者也。毛即避,於封疆無害,職將何之?毛即不勝,於金甌無損。職之所守,其干係何如?而可以國事嘗乎?敢質之天下。
  • 105.    《朝鮮王朝實錄·仁祖實錄》卷16,五年七月初五日條  .韓國國史編纂委員會[引用日期2024-01-07]
  • 106.    《大明熹宗悊皇帝實錄》卷61,天啓五年七月初三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4-01-07]
  • 107.    《大明熹宗悊皇帝實錄》卷65,天啓五年十一月初九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4-01-07]
  • 108.    《崇禎長編》,崇禎元年正月十九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4-01-07]
  • 109.    外史氏輯:《聖朝新政要略》卷六:(正月)二十四日○登萊巡撫武之望為島帥欺罔盡露事,奉聖旨:“往登萊撫、東帥等事,海上偶忤意見判相儀,具疏內爭執,張盤曾有功情節與錢糧首尾自明,不必致辨。毛文龍擁布海外,歲靡重餉,着即奮力恢遼,以慰東顧,餘勿苛求。移師蓋套,還宜商酌行,已有旨了。”;卷九:工部潘士聞封疆關係甚大閫外寄託匪輕懇乞聖明立賜斧斷事……奉聖旨:“毛文龍專閫海外,今已八載,糧餉器械,轉輸不貲,近額皇賞輒開五十萬,果有是實數否?這本説移鎮要害近地,查兵稽將及限兵數,盡汰冗員,省費課實,確然可行,餘俱依擬。”……御史範汝梓奏為再糾海外事。奉聖旨:“毛文龍受國厚恩,歲餉不貲,自當枕戈環甲,覘奴西渡,或直搗其巢,或潛擊其後,方成牽制。這兵額該部即着定其數,照數轉餉,自崇禎元年為始。‘各島屯以節制之兵,兼議開屯,文龍仍往來料理’,説得是。海外將領應聽登撫統轄,方可約束,該部即酌議來説。”
  • 110.    金日升輯:《頌天臚筆》卷一:豐城侯李奏為功茂上賞事。奉聖旨:“毛文龍牽制之關,部科道臣自有公論,何必浮談市德?朕御極之初,曾幾何日而連疏瀆奏?殊不諳事體,姑不究,以後不得煩擾。“
  • 111.    毛承鬥輯.《東江疏揭塘報節抄》卷七,賈乃謙點校:《東江疏揭塘報節抄(外二種)》: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123頁
  • 112.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遼寧省檔案館編.《中國明朝檔案總彙》5: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第127-129頁
  • 113.    《崇禎長編》,崇禎元年七月初九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4-01-07]
  • 114.    毛承鬥輯.《東江疏揭塘報節抄》卷七,賈乃謙點校:《東江疏揭塘報節抄(外二種)》:浙江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117頁
  • 115.    《崇禎長編》,崇禎元年五月十二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4-01-07]
  • 116.    《崇禎長編》,崇禎元年七月二十六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4-01-07]
  • 117.    《崇禎長編》,崇禎元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4-01-07]
  • 118.    毛承鬥輯.《東江疏揭塘報節抄》卷七,賈乃謙點校:《東江疏揭塘報節抄(外二種)》:浙江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110-111、113、120頁
  • 119.    毛承鬥輯.《東江疏揭塘報節抄》卷七,賈乃謙點校:《東江疏揭塘報節抄(外二種)》:浙江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121-122、127-128頁
  • 120.    《朝鮮王朝實錄·仁祖實錄》卷19,六年九月二十九日條  .韓國國史編纂委員會[引用日期2024-01-07]
  • 121.    畢自嚴:《度支奏議》新餉司卷二:《覆登撫督師台省核定東江餉額數疏》:……崇禎元年十一月十八日具題,本月二十一日奉聖旨:“是這核定東江兵餉、通官俸、布匹、花紅、廩餼、運價,每歲該銀三十五萬四百六十兩、米十六萬八千石,海島涉遠,須先期措發,接濟不得稽遲。毛文龍宜從新䇿勵,實圖報效,不得但以牽制虛聲藉口塞責。登餉二十萬,登撫巳報裁六萬六千餘兩,着該道查明釦支,勿得混冒皇賞。餘銀四萬四千兩,氐克元年折色,俱如議行,該衙門知道,欽此。”
  • 122.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編.《明清史料 甲編》:商務印書館,1936年:第719頁
  • 123.    《崇禎長編》,崇禎三年九月初三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4-02-12]
  • 124.    陳鼎:《東林列傳》卷十七,《韓爌傳》:二年正月,上以邊警,召及吏部尚書王永光入對平台。時廷臣頗憂毛文龍跋扈,袁崇煥鋭欲除之。上因與等造膝密語,左右莫得而聞也。
  • 125.    姚希孟:《公槐集》卷三《講幃記注》:崇禎二年四月十七日,臣希孟始為日講官,上親講讀既竣,輔臣暨兵部尚書王洽議東江事,它人莫得聞。
  • 126.    《崇禎長編》,崇禎元年八月二十二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4-02-12]
  • 127.    趙慶男:《續雜錄》三:接伴使趙希逸狀啓:……今秋往登州,乘其不意恐喝,軍門以下無不畏懾,又打揚總兵功德碑,以快陷己之憤,掠奪我國貨物,中原賈人牙儈錢姓人,亦為拿回,累月監禁,待明春責懲十萬兩銀子,聽諾然後保放。常常撫膺大慟。
  • 128.    《崇禎長編》,崇禎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4-02-12]
  • 129.    吳騫輯.《東江遺事》,賈乃謙點校:《東江疏揭塘報節抄(外二種)》: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160-161頁
  • 130.    《崇禎長編》,崇禎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4-02-12]
  • 131.    毛承鬥輯.《東江疏揭塘報節抄》卷七,賈乃謙點校:《東江疏揭塘報節抄(外二種)》: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130-133頁
  • 132.    《崇禎長編》,崇禎二年閏四月十四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4-02-12]
  • 133.    彭孫貽:《山中見聞錄》卷五:崇禎二年己巳春,毛文龍擁舟師掩至登萊,旌旗蔽海上,登人以為建兵至,皆大驚。文龍艤舟天妃廟,焚香而去,廷論益沸騰。
  • 134.    《朝鮮王朝實錄·仁祖實錄》卷20,七年四月二十七日條  .韓國國史編纂委員會[引用日期2024-02-12]
  • 135.    吳騫輯.《東江遺事》,賈乃謙點校:《東江疏揭塘報節抄(外二種)》: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174-176頁
  • 136.    《崇禎長編》,崇禎二年六月初五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4-02-12]
  • 137.    朱溶.《表忠錄》,蘇曉君、俞冰主編:《稀見明史史籍輯存》第15冊:線裝書局,2003年:第409-410頁
  • 138.    《崇禎長編》,崇禎三年十月二十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4-02-12]
  • 139.    吳騫輯.《東江遺事》,賈乃謙點校:《東江疏揭塘報節抄(外二種)》: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201-202頁
  • 140.    《大明熹宗悊皇帝實錄》卷25,天啓二年八月初六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4-03-08]
  • 141.    《朝鮮王朝實錄·光海君日記(中草本)》卷56,十三年四月十三日條  .韓國國史編纂委員會[引用日期2024-03-08]
  • 142.    陳涵韜.《東江事略 毛文龍生平事蹟研究》:江蘇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156頁
  • 143.    毛承鬥輯.《東江疏揭塘報節抄》卷二,賈乃謙點校:《東江疏揭塘報節抄(外二種)》: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20-21、30頁
  • 144.    《朝鮮王朝實錄·仁祖實錄》卷14,四年八月初六日條  .韓國國史編纂委員會[引用日期2024-03-08]
  • 145.    《大明熹宗悊皇帝實錄》卷76,天啓六年九月初五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4-03-08]
  • 146.    《崇禎長編》,崇禎三年三月初二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4-03-08]
  • 147.    趙世瑜.《在空間中理解時間:從區域社會史到歷史人類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年:第161頁
  • 148.    毛承鬥輯.《東江疏揭塘報節抄》卷二,賈乃謙點校:《東江疏揭塘報節抄(外二種)》: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28頁
  • 149.    陳涵韜.《東江事略 毛文龍生平事蹟研究》:江蘇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50-78頁
  • 150.    《朝鮮王朝實錄·仁祖實錄》卷16,五年四月十九日條  .韓國國史編纂委員會[引用日期2024-03-08]
  • 151.    《朝鮮王朝實錄·仁祖實錄》卷21,七年十月二十三日條  .韓國國史編纂委員會[引用日期2024-03-08]
  • 152.    趙世瑜、杜洪濤:《重觀東江:明清易代時期的北方軍人與海上貿易》  .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引用日期2024-03-08]
  • 153.    李肯翊:《燃藜室記述》別集卷十九引《明倫錄》:五月十五日,遣李慶全、尹暄等奏請天朝曰……琿反與奴賊連和,皮幣相望。己未深河之役,密授將領,使之投降賊庭,以為不測之圖;辛酉宣川之變,致令腹心邊臣,不與之戰,引兵入來,謀縛都督毛文龍以與之,某(琿)謀慘矣!
  • 154.    沈光世:《休翁集》卷二,《聞椵島消息》:毛將昔來此,義氣能感人。東人皆愛慕,欲使其志伸。自從名位高,誠意漸不純。後房擁愛妾,府藏堆金銀。入保不出陸,畏死卻逡巡。所為既如此,何日清胡塵?以是我天朝,終困於女真。
  • 155.    文鍾哲.毛文龍的抗金斗爭對朝鮮政治社會的影響[J].遼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4(02):21-27.
  • 156.    李善洪.試論毛文龍與朝鮮的關係[J].史學集刊,1996(02):34-40.
  • 157.    王桂東.朝鮮仁祖國王請封述論——兼談毛文龍之助力[J].韓國研究論叢,2015(02):69-88.
  • 158.    《朝鮮王朝實錄·仁祖實錄》卷5,二年四月二十五日條  .韓國國史編纂委員會[引用日期2024-03-08]
  • 159.    陳涵韜.《東江事略 毛文龍生平事蹟研究》:江蘇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91-92、98-99頁
  • 160.    《大明熹宗悊皇帝實錄》卷77,天啓六年十月二十二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4-03-08]
  • 161.    《朝鮮王朝實錄·仁祖實錄》卷18,六年五月二十五日條  .韓國國史編纂委員會[引用日期2024-03-08]
  • 162.    《朝鮮王朝實錄·仁祖實錄》卷20,七年二月初八日條  .韓國國史編纂委員會[引用日期2024-03-08]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