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鄭州都市圈交通一體化發展規劃

鎖定
《鄭州都市圈交通一體化發展規劃(2020—2035年)》,是為貫徹落實《鄭州大都市區空間規劃(2018—2035年)》(豫辦〔2019〕6號)、《關於支持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若干意見》(豫發〔2019〕18號)、《關於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指導意見》(發改規劃〔2019〕328號)等文件精神,推動都市圈一體化發展,有力支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現代化都市圈建設所編制的發展規劃。 [1] 
2021年4月18日,《鄭州都市圈交通一體化發展規劃(2020—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正式印發。 [2] 
中文名
鄭州都市圈交通一體化發展規劃
規劃範圍
鄭州市、許昌市、焦作市、新鄉市、開封市 [1] 
規劃期限
2020-2035年(近期到2025年,遠期到2035年) [1] 
發佈時間
2021年4月18日 [2] 

鄭州都市圈交通一體化發展規劃區域範圍

鄭州都市圈(以下簡稱都市圈)是以鄭州市為核心,包括鄭州市域和開封、新鄉、焦作、許昌4市中心城區以及鞏義市尉氏縣新鄉縣原陽縣武陟縣長葛市、平原城鄉一體化示範區,國土總面積約1.59萬平方公里,佔全省國土面積的9.6%;集聚了全省近20%的人口和超過30%的經濟總量,是中原城市羣中經濟實力最強、發展速度最快的區域。
鄭州都市圈 鄭州都市圈
根據河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印發的《鄭州都市圈交通一體化發展規劃(2020—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此次發佈的《規劃》範圍擴展至鄭州、開封、新鄉、焦作、許昌5市市域。規劃期限為2020—2035年,近期到2025年,遠期到2035年。 [1] 

鄭州都市圈交通一體化發展規劃現實基礎

鄭州都市圈交通一體化發展規劃發展現狀

都市圈地處我國中心位置,位於黑河至港澳、煙台至重慶、陸橋等3條國家綜合運輸通道交匯處,具有輻射全國的獨特區位優勢和良好的交通基礎條件。隨着米字形高速鐵路網大格局基本形成,鄭州國際航空樞紐地位不斷提升,國際物流中心功能日臻完善,都市圈的交通優勢進一步凸顯。
1、綜合交通樞紐功能持續增強。鄭州國際航空貨運樞紐建設全面提速,“空、鐵、網”三軸聯動、多式聯運協同發展成效顯著。鄭州同時入選陸港型、空港型、生產服務型、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在全國物流格局中的戰略地位進一步提升。鄭州鐵路樞紐總圖規劃獲批,鄭州東站等現代化綜合客運樞紐建成投用,鄭州南站加快建設,小李莊站前期工作積極推進。鄭州機場實現雙跑道獨立平行離場運行,中原龍浩航空、中州航空等本土基地貨運航空公司組建成立,鄭州航空口岸全面實施客貨運7×24小時通關保障,客貨運吞吐量保持中部地區“雙第一”。許昌東站新鄉東站等綜合客運樞紐建成投用,開封、新鄉、焦作、許昌等區域物流樞紐城市加快建設。
鄭州都市圈環線交通走廊規劃圖 鄭州都市圈環線交通走廊規劃圖
2、對外骨幹運輸通道更加暢通。“空中絲綢之路”越飛越廣,鄭州—盧森堡“雙樞紐”合作不斷深化,鄭州機場航線網絡橫跨歐美亞三大經濟區、覆蓋全球主要經濟體。“陸上絲綢之路”越跑越快,截至2019年底,中歐班列(鄭州)累計開行2760班,網絡遍佈歐洲、中亞、東盟和亞太地區30多個國家130個城市,形成7個目的站點及6個出入境口岸。對接“海上絲綢之路”,開行至青島、連雲港等沿海港口鐵海聯運班列。米字形高速鐵路網成形在即,京廣、徐蘭、鄭合、鄭渝(鄭州至襄陽段)高鐵建成投用,鄭濟、太焦高鐵加快建設。京港澳、連霍等8條國家高速公路,G107、G310等9條普通國道縱橫交匯,依託高速鐵路普速鐵路高速公路、普通國省道,初步形成以鄭州為中心、高效銜接周邊主要經濟體的“米”字形綜合運輸通道。
3、區域交通一體化加快推進。軌道上的都市圈建設全面啓動,鄭開、鄭焦、鄭機3條城際鐵路開通運營,機場至鄭州南站城際鐵路、鄭許市域鐵路加快建設,鄭登洛、新焦等城際鐵路啓動前期工作。高速公路網絡四通八達,都市圈高速環線不斷完善,鄭雲、鄭少、鄭民等高速公路放射效應逐步凸顯。截至2019年底,鄭州與開封、新鄉、焦作、許昌四市間高等級公路通道分別達到5條、4條、2條、8條,都市圈範圍內建成跨黃河橋樑13座(含1座公鐵兩用),跨黃河橋樑逐步加密,高速公路通車裏程1882公里,普通幹線公路里程6579公里。
4、運輸服務水平顯著提升。鄭州國際陸港“一干三支”鐵海公多式聯運示範工程通過驗收,鄭州機場空陸聯運、中原鐵道物流鐵公空聯運等國家級多式聯運示範工程加快實施,鄭州至沿海港口鐵海聯運班列、鄭州機場卡車航班陸空聯運等多式聯運蓬勃發展。鄭機城際實現半小時一班公交化運營,鄭焦城際開行列車加密至40分鐘一班。鄭州成功創建國家公交都市示範城市,鄭州至平原城鄉一體化示範區公交開通運營,公交互聯互通、交通智能化管理初見成效。
總體上看,都市圈是全省綜合交通網絡最發達的區域,但與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要求相比,與紐約、東京以及上海、廣州等國內外發達都市圈相比,基礎設施、運輸服務、體制機制等方面仍存在短板:
一是樞紐能級亟待提升,隨着全國“十縱十橫”綜合運輸大通道相繼貫通,新的樞紐格局正在加速形成,對標先進,環視周邊,都市圈原有的交通區位優勢面臨嚴峻挑戰。
二是對外輻射大通道仍不健全,隴海鐵路、京廣鐵路樞紐內部分區段通過能力緊張,京港澳、連霍高速等主通道車流量日趨飽和,存在通行瓶頸路段,急需建設分流通道。鄭州鐵路貨運環線尚未形成,開封、新鄉、焦作、許昌4市軌道互聯程度較低。鄭新、鄭焦之間通道相對較少。
三是跨區域通道規劃建設、運輸服務對接、重大問題協調缺乏長效機制,頂層設計不完善;市級層面對接不夠,部分項目在路線走向、建設時序等方面訴求不一致,影響項目推進;多式聯運發展仍處於初級階段,城市內外交通銜接不暢,信息開放共享水平不高,無法滿足一體化發展需要。鄭州周邊交通安全形勢持續平穩,但仍存在風險隱患,需進一步強化交通運輸安全監管。 [1] 

鄭州都市圈交通一體化發展規劃發展形勢

1、貫徹落實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要求充分發揮交通先行引領作用。交通是推進城鎮化和城市羣發展壯大的有力支撐,是優化塑造城鎮空間佈局形態的重要抓手。貫徹落實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構建以城市羣為主體、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要求充分發揮交通先行引領作用,加快推進交通一體化,以交通一體化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推動鄭州與開封、新鄉、焦作、許昌四市深度融合,建設一體化都市圈,打造全省發展主引擎;引領中原城市羣一體化發展,支撐中部地區崛起,更好服務全國發展大局。
鄭州都市圈 鄭州都市圈
2、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現代化都市圈,要求全面提升開放通道優勢和國際樞紐能級。2019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調研時指出,河南具有產業基礎、區位交通、開放通道等優勢,要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加快打造內陸開放高地。發揮都市圈區位交通優勢,推進空中、陸上、網上、海上絲綢之路“四路並進”,構建海陸空綜合性立體化國際運輸大通道,打造國際交通門户樞紐,是打造內陸開放高地、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現代化都市圈的迫切需要,也是建設現代流通體系、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支撐。
3、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國家重大戰略實施,要求都市圈交通高質量發展。都市圈橫跨黃河流域南北五市,是黃河流域河南段人口最稠密、經濟最活躍、要素最集中的重要區域,肩負着探索集約發展新路子和示範引領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使命。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國家重大戰略,要求都市圈交通發展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以智能、平安、綠色、共享發展為導向,推動區域基礎設施佈局完善、立體互聯,運輸服務便捷舒適、經濟高效,建設高水平平安交通,實現交通與旅遊、康養深度融合,與生態保護相互促進,做好交通高質量發展的典型示範。
4、構建都市圈協同發展機制,要求在交通一體同城方面探索創新、率先突破。近年來都市圈建設呈現較快發展態勢,但城市間交通一體化水平不高、協同發展體制機制不健全等問題依然突出。交通是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產業,破除制約各類資源要素自由流動和高效配置的體制機制障礙,要求在交通領域探索創新、先行先試,打破行政界限和市場分割,推動都市圈基礎設施互聯、運輸服務銜接、體制機制創新,建立跨區域、跨行業、高度協同的一體化發展機制,為行政區經濟向都市圈經濟、城市羣經濟轉變積累經驗。 [1] 

鄭州都市圈交通一體化發展規劃總體思路

(一)指導思想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河南工作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交通高質量發展為導向,以基礎設施一體化、運輸服務同城化、治理能力現代化為目標,突出鄭州中心帶動,着力強化鄭州國際交通門户樞紐功能,暢通國內國際通道,建設城際複合型交通走廊,全面提高一體化運輸效率、服務品質和融合水平,打造以軌道交通為骨幹、高快路網為補充的都市圈通勤交通,形成內聯外暢、便捷高效、綠色智慧的一體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為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化都市圈、打造全省重要增長極、更好服務國家發展大局提供堅強保障。
(二)基本原則
1、強化支撐、中心帶動。發揮交通先行官作用,有力支撐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中部地區崛起等國家重大戰略,促進鄭州都市圈、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增強鄭州對都市圈、中原城市羣引領帶動能力,提升“四路協同”開放通道優勢,打造內陸開放高地。
2、系統謀劃、融合發展。突出頂層設計引領,適度超前,統籌佈局綜合交通運輸網絡,推進區域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一體化發展。加強各層級、各地區規劃銜接,加強與國土空間規劃等相關規劃協調,推進交通與城市、產業、旅遊等融合發展。
3、以人為本、注重效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補齊運輸服務短板,積極適應個性化、多樣化出行和新業態、新模式發展需求,全面提升一體化交通運輸效率和安全水平,促進供需精準匹配,不斷增強人民羣眾獲得感、滿足感、幸福感。
4、智慧融合、綠色發展。統籌傳統和新型基礎設施發展,推動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升級,打造融合高效的智慧交通基礎設施。堅持交通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推廣綠色出行和綠色物流;促進資源共享、線位共用、功能互融,提高空間利用效率。
(三)發展目標
到2025年,都市圈一體化綜合交通體系初步形成:
——以鄭州為中心的樞紐體系進一步完善。鄭州航空、鐵路“雙核帶動”作用顯著增強,航空樞紐擴能提質,鐵路樞紐形成“四主多輔”格局。樞紐集散網絡快捷高效,機場、高鐵站、軌道交通站點等重要交通樞紐實現多線路、多方式高效銜接。次中心城市樞紐功能完善,對鄭州樞紐集散、輔助作用顯著。
鄭州都市圈綜合樞紐規劃圖 鄭州都市圈綜合樞紐規劃圖
——交通網絡通達性進一步提高。國際、國內綜合通道內聯外通,交通網絡密度進一步提升,米字形高速鐵路網全面建成,軌道上的都市圈初具形態。中心城市與次中心城市之間建成2條以上軌道交通、5條以上高快路組成的複合型交通走廊。
——一體化運輸服務效率顯著提升。實現跨區域、跨方式、跨城鄉高效銜接,適應同城化通勤服務的運輸體系初步建立,基本實現都市圈1小時通勤、中原城市羣2小時通達。物流服務國內領先,多式聯運等現代運輸方式廣泛應用,運輸結構持續優化,現代流通體系加快構建。
——交通運行智能綠色更加突出。跨部門、跨行業、跨層級的綜合交通數據信息互聯共享、綜合開發體系初步建立,交通基礎設施智能化水平逐步提升,智能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交通運輸更加安全有序。公共交通優先發展,五市中心城區綠色出行分擔率達到70%。綠色交通走廊初步建立。
到2035年,都市圈交通運輸發展方式實現根本性轉變,形成基礎設施一體化、運輸服務同城化、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都市圈一體化綜合交通體系。國際樞紐地位更加穩固,連通境內外、輻射東中西的物流通道樞紐全面建成,建成“國際性交通門户樞紐”;軌道交通覆蓋區域內所有新興增長中心,實現“四網融合”,軌道交通成為重要的公共出行方式,建成“軌道上的都市圈”;黃河流域基礎設施佈局完善、立體互聯,運輸服務便捷舒適、經濟高效,交通與生態環境和諧發展,建成“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交通先行區”;傳統和新型交通基礎設施深度融合,交通綠色安全水平全面提升,建成“綠色智能交通示範區”。
到本世紀中葉,基礎設施、運輸服務、治理能力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建成更高質量的都市圈一體化綜合交通體系。 [1] 

鄭州都市圈交通一體化發展規劃交通規劃

突出鄭州航空樞紐和鐵路樞紐“雙核驅動”,優化樞紐場站佈局,暢通國際運輸通道,完善樞紐集疏運體系,大力發展樞紐經濟,推動區位交通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打造國際交通門户樞紐。
(一)提升鄭州國際航空樞紐能級。實施鄭州機場三期工程,適時啓動鄭州第二機場規劃選址,打造“雙機場”發展格局。優化機場周邊空域,全面提升基礎保障能力。加快“空中絲綢之路”建設,深化航空“雙樞紐”合作,構築國際貨運樞紐聯盟。建設鄭州全球性國際郵政快遞樞紐、全國重要的航空國際郵件樞紐口岸。全面推進鄭州機場航空電子貨運試點建設,培育壯大航空貨運,做強基地航空公司,吸引國內外大型物流集成商和航空快遞企業設立分撥轉運中心。推進客貨協同發展,構建高效通達全球主要經濟體的國際航線網絡。爭取2035年鄭州機場客貨運通航城市分別達到240個和80個,旅客、貨郵吞吐量分別達到1億人次、500萬噸。
鄭州鐵路樞紐總圖規劃 鄭州鐵路樞紐總圖規劃
(二)鞏固提升鄭州鐵路樞紐地位。推動實施《鄭州鐵路樞紐總圖規劃》,完善“四主多輔”客運系統佈局和“1+2+N”貨運系統佈局,加快實施鄭州南站、小李莊站等樞紐工程,以及圃田、薛店等鐵路物流基地。加強高鐵貨運能力建設,依託鄭州南站規劃建設高鐵快運中心,力爭在全國率先實施“高鐵+航空”聯運。暢通國際陸路運輸通道,加快中歐班列鄭州集結中心建設,拓展鐵海聯運班列線路,加快建設集多式聯運、口岸通關、保税倉儲、供應鏈服務於一體的國際鐵路港。
(三)打造協同分工的樞紐聯動體系。統籌推進開封、新鄉、焦作、許昌四市節點樞紐建設,強化與鄭州樞紐高效互聯,形成“一主四輔”樞紐城市聯動體系,提升都市圈開放程度和整體競爭力。在都市圈範圍內優化完善和統籌佈局航空、鐵路、公路、物流站點,強化機場、鐵路等主要樞紐場站之間的高效銜接,提升原陽、武陟等縣(市)承接鄭州國際物流樞紐中心功能溢出能力,充分發揮都市圈一體化協同效益。推動鄭州航空港區輻射帶動周邊長葛、尉氏等地,提升多式聯運水平,加強薛店鐵路物流基地與鄭州機場、鄭州南站銜接互動。支持新鄉、焦作等市積極發展公鐵海多式聯運,建設焦作內陸無水港,推動中歐班列、“新日韓”鐵海聯運國際班列常態化運營。完善都市圈通用機場體系,優化通用機場佈局,推動區域通用航空產業發展。加快區域口岸建設,加強樞紐旅遊集散服務功能。
(四)建立銜接高效的樞紐集散體系。加快完善鄭州機場集疏運系統,按照“客貨分離、高效集疏”的原則,構建“五高鐵六軌道六高速多快速”路網,適時啓動鄭州機場APM旅客自動捷運系統、專屬貨運鐵路、四港聯動大道貨線建設,提升空鐵聯運組織效率。加強都市圈重要交通樞紐與高快路網銜接,實現所有高鐵站15分鐘上高速,鐵路貨運站30分鐘上高速,實施普通幹線公路“節點暢通工程”,優化鐵路貨運場站、物流園區周邊路網,解決“最後一公里”銜接不暢問題。 [1] 
專欄一:綜合交通樞紐重點項目
鄭州樞紐。實施鄭州機場三期工程,建成北貨運區、T1航站樓改造等配套工程,建設第三、第四跑道、T3航站樓等主體工程,適時啓動南貨運區工程、鄭州機場四期工程建設和鄭州第二機場規劃選址。建成鄭州南站、小李莊站等鐵路主客站,隴海外繞線及小李莊~大關莊聯絡線,適時啓動大關莊~鄭州南聯絡線及客運東環線工程,規劃研究鄭州北客運環線調整至黃河北岸,建設鄭州北、大關莊、崗李站等輔助客站;建成圃田(佔楊)、上街、薛店等物流基地,規劃研究貨運西南環線,實施鄭州北編組站外遷至新密北。加快米字形高鐵站場配套公路綜合客運場站建設。規劃建設鄭州南站高鐵快運物流中心和鄭州機場空鐵聯運貨運基地。建成中國郵政鄭州航空郵件處理中心,積極爭取郵政航空設立第二基地。啓動建設鄭州國際陸港第二節點。提升鄭州國際航空物流園區、鄭州國際物流園區、河南保税物流中心、鄭州國際陸港、河南萬邦國際農產品物流園功能,建成鄭州傳化中原物流小鎮。
節點樞紐。建設開封站等綜合客運樞紐,以及鄭濟高鐵平原示範區站、衞輝南站、鄭太高鐵焦作西站,實施新鄉東站改擴建、焦作東站升級改造,優化完善開封北站、新鄉東站、焦作站、許昌東站等高鐵客運樞紐功能。完善上街、唐莊、登封通用機場功能,規劃建設鞏義、新密、開封、武陟、原陽、長葛等通用機場。提升河南德眾保税物流園區、焦作天星現代運輸物流倉儲綜合服務園、中國寶武焦作現代綜合物流園、許昌商貿物流園區、新鄉貨運東站物流園等示範物流園區服務功能,建成開封國際陸港、許昌保税物流中心、武陟公鐵聯運物流港等一批具備多式聯運、干支銜接、口岸服務等功能的貨運樞紐(物流園區)。
樞紐集散快進快出工程。建成鄭州機場、鄭州南站樞紐周邊迎賓大道快速化工程、濱河西路快速化工程、前程東路、濱河東路、洪澤湖大道、京港澳高速新港十一路(苑陵故城站)互通式立交工程、冀州路、皛店路、辛趙路、亳都路等,小李莊站樞紐周邊豫興路、豫六路、豫五路等,薛店鐵路物流基地周邊物流大道、鐵西路、空港三路等,圃田鐵路物流基地周邊站前大道、文眾路、通達路等,國際陸港第二節點周邊中心路西延、崑崙路擴寬改造等,太焦高鐵焦西站周邊月山路等,鄭濟高鐵平原新區站周邊黃河路東延等。

鄭州都市圈交通一體化發展規劃互聯互動

鄭州都市圈綜合運輸通道規劃圖 鄭州都市圈綜合運輸通道規劃圖
打造都市圈十向聯通的高鐵網絡格局,強化與洛陽都市圈的協調聯動,增強對中原城市羣的輻射帶動,加強與京津冀、長三角等重要城市羣的合作互動。
(一)打造開放直連重要城市羣的綜合運輸通道。全面建成米字形高速鐵路網,規劃研究鄭州經洛陽至銀川、鄭州經亳州至南京、鄭州至青島高速鐵路,形成直連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成渝、長江中游等城市羣中心城市的綜合運輸通道,打造以鄭州為中心的十向聯通綜合運輸通道格局。加快推進三洋鐵路建設,打通東向出海貨運通道。規劃研究京廣、隴海超級高鐵通道,提高濟鄭渝通道、太鄭合通道運輸暢通水平,推動通道擴能提質,增強綜合運輸網絡韌性。
(二)完善中原城市羣綜合交通網絡。圍繞中原城市羣“一核一副四軸四區”空間格局,完善中原城市羣城際軌道交通網佈局,建成蘭考至菏澤鐵路,建設呼南高鐵豫西通道、洛平漯周高鐵,規劃研究濮陽至潢川、新鄉至菏澤鐵路等,進一步研究論證通道功能,加快軌道交通網絡化。建設京港澳高速東、西複線等省際高速公路,暢通公路網,優化完善高速公路、國省幹線省際出口,強化都市圈與聊城、菏澤、晉城、長治等中原城市羣邊界城市聯通。
(三)強化與洛陽都市圈交通聯動。統籌推進鄭洛、焦濟洛城際鐵路以及鄭州至洛陽高速公路等項目建設。協同推動G310南移等普通國省道升級改造。推動鄭州、洛陽機場航空資源共享,優化完善洛陽機場基礎設施、航線網絡,促進鄭州、洛陽都市圈協調聯動,夯實兩大增長極協同發展交通保障,打造引領全省發展的“雙引擎”。 [1] 
專欄二:綜合運輸通道佈局
京港澳通道。既有京廣鐵路、京廣高鐵、京港澳高速、原G107,規劃京廣超級高鐵通道,京港澳高速東、西複線,G107東移改線,向北直連京津冀城市羣,向南直通長江中游城市羣粵港澳大灣區,省內串聯安陽、鶴壁、新鄉、鄭州、許昌、漯河、駐馬店、信陽。
陸橋通道。既有隴海鐵路、徐蘭高鐵、連霍高速、原G310,規劃隴海超級高鐵通道、沿黃高速、G310南移改線、沱澮河航道,向西直連關中平原城市羣,向東直通長三角城市羣,省內串聯商丘、開封、鄭州、洛陽、三門峽。
太鄭合通道。既有鄭合高鐵、鄭太高鐵、寧洛高速、晉新高速、沙潁河航道等,向西北直連山西中部城市羣,向東南直通長三角城市羣,省內串聯焦作、濟源、鄭州、許昌、周口。
濟鄭渝通道。既有鄭渝高鐵蘭南高速,在建鄭濟高鐵、唐河航道等,向東北直連山東半島城市羣,向西南直通成渝城市羣,省內串聯濮陽、新鄉、鄭州、許昌、平頂山、南陽。
滬鄭銀通道。既有鹽洛高速,規劃鄭州經洛陽至銀川高速鐵路、鄭州經亳州至南京高速鐵路、周口至許昌高速,向西北直連寧夏沿黃城市羣,向東南直通長三角城市羣,省內串聯三門峽、洛陽、鄭州、開封、商丘。

鄭州都市圈交通一體化發展規劃軌道交通

加強軌道交通規劃、制式、建設、投資、運營等統籌管理,提升軌道交通網密度,拓展網絡覆蓋範圍,強化不同模式軌道交通換乘銜接,全面提升軌道交通快捷程度,逐步形成以軌道交通為主的公共交通出行方式,強化與城市建設有機銜接、深度融合,打造軌道上的都市圈。
鄭州都市圈軌道交通“四網融合”規劃圖 鄭州都市圈軌道交通“四網融合”規劃圖
(一)加快構建多層次多模式的軌道交通體系。結合米字形高速鐵路網,融合城市地鐵網和市域(郊)鐵路網,加快構建以鄭州為中心,輻射航空港區、中牟、新鄭、新密、滎陽—上街、武陟、原陽、平原城鄉一體化示範區等近郊城鎮和新興增長中心的“半小時通勤圈”。探索鄭州軌道交通適當向周邊城市(鎮)延伸,逐步實現開封、新鄉、焦作、許昌相鄰次級中心城市之間的軌道交通直聯。全面建成鄭州城市軌道交通三期建設規劃,運營里程達到370公里以上。有序推動鄭州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實施。探索推進中低運量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規劃建設。
(二)推動軌道交通“四網融合”。統籌推進幹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城市軌道交通規劃建設,加強一體化銜接,鼓勵多線多點換乘,統籌協調系統制式,推動具備條件的跨線直通運行,推動軌道交通網絡、通道、樞紐融合。加強不同軌道交通間的運力匹配、組織銜接、時刻對接、信息互聯互通和共享共用,推進設施互聯、票制互通、安檢互信、支付兼容,優化購票、進出站、乘車等環節的組織模式和流程,完善軌道交通立體換乘設施,推動同站台換乘、垂直換乘銜接,提高旅客中轉換乘集散效率。
(三)推動樞紐站城一體化發展。堅持TOD發展導向,以鄭州南站、小李莊站以及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城市軌道交通車站為重點,按照“整體規劃、一體設計、統一聯建、立體開發”的理念,科學編制軌道交通沿線和站點及周邊土地綜合開發規劃方案,健全樞紐與周邊區域協同發展機制,促進樞紐和城市功能融合,打造交通圈、商業圈、生活圈“多圈合一”的城市功能區。探索建立樞紐站城一體化長效開發運營機制,積極引入投資運營企業,以土地增值反哺機制實現軌道交通建設和運營的良性循環。 [1] 
專欄三:打造軌道上的都市圈
城際、市域(郊)鐵路網。建成鄭開延長線、新鄉至焦作等城際鐵路;有序推進焦作經濟源至洛陽、開封至蘭考、鄭焦城際雲台山支線、鄭州南站至開封等城際項目前期工作,條件具備後適時開工建設。規劃研究開封至新鄉、新鄉至菏澤等城際新通道。建成鄭許市域鐵路(S1線),有序推進鄭州都市圈軌道交通S2、S3、S4線建設,充分改造利用鄭開、鄭機等既有城際鐵路。統籌推動城際、市域(郊)鐵路建設,強化提升鄭州至洛陽城際通道功能。
城市軌道交通網。建成鄭州城郊鐵路二期,加快實施3號線二期、6號線一期、7號線一期、8號線一期、10號線一期、12號線一期等項目。

鄭州都市圈交通一體化發展規劃路網規劃

鄭新、鄭焦、鄭許複合型交通走廊規劃圖 鄭新、鄭焦、鄭許複合型交通走廊規劃圖
建設以城際複合型交通走廊為支撐的都市圈一體化交通基礎設施網絡,推動基礎設施由多中心輻射升級為網格化佈局,加密完善高快路網,提升軌道交通、高快路網組合效率,服務都市圈多元化出行需求。
(一)構建多層次高快路網。完善高速公路骨幹路網,建設都市圈高速公路環線以及安羅、沿黃通道,推動高速公路繁忙路段擴容。加密城際直連快速通道,實施“斷頭路”暢通工程,對“瓶頸路”拓寬改造,統籌普通幹線主通道線路走向、技術標準,建成G310南移、G107東移等,實施原陽、登封、尉氏、通許等縣城與次中心城市快速通道,推動繁忙路段實施快速化立交改造。
(二)建設複合型交通走廊。圍繞都市圈空間佈局,統籌規劃建設軌道交通、高快路網,構建軌道交通與高快路網有機銜接的複合型交通走廊,建設鄭開、鄭新、鄭焦、鄭許、鄭鞏、開港走廊;構建都市圈複合型環線,依託環線走廊強化開封、新鄉、焦作、許昌相鄰次中心之間互聯,引導貨運過境車輛順暢繞行。通過加密軌道交通和高快路網,全面提升走廊通行能力。 [1] 
專欄四:複合型交通走廊佈局
(1)鄭州至開封走廊
軌道交通3條:既有徐蘭高鐵、隴海鐵路、鄭開城際鐵路
高快路網8條:既有連霍、鄭民高速鄭開大道鄭汴物流通道(S314)、原G310等5條,規劃沿黃公路(S312)、科學大道、G310南移等3條。
(2)鄭州至新鄉走廊
軌道交通5條:既有京廣高鐵、京廣鐵路,在建鄭濟高鐵,規劃軌道交通S3線、S4線。
高快路網9條:既有京港澳高速和S101、原G107、G107東移改線
等4條,規劃安羅高速、鄭州至新鄉高速(與龍鳳大道共通道)、鄭州至輝縣高速、鄭新快速路(利用鄭濟公鐵兩用橋)、S225等5條。
(3)鄭州至焦作走廊
軌道交通4條:既有鄭焦城際、京廣鐵路,規劃軌道交通S3線、S4線。
高快路網7條:既有鄭雲高速和G234等2條,規劃S236黃河橋、鄭州至焦作高速(東海大道)、焦作至平頂山高速、焦唐高速温鞏黃河橋、G207等5條。
(4)鄭州至許昌走廊
軌道交通5條:既有京廣鐵路、京廣高鐵、鄭渝高鐵、鄭阜高鐵,在建鄭許市域鐵路(S1線)。
高快路網15條:既有京港澳、鄭堯、鹽洛、安羅高速和原G107、華夏大道、S225、S103等8條,規劃鄭州至南陽高速、尉氏至臨潁高速和G107東移、S227、S224、梁州大道—忠武路通道、荊州路—中原路通道等7條。
(5)鄭州至鞏義走廊
軌道交通3條:既有隴海鐵路、徐蘭高鐵,規劃鄭洛城際鐵路
高快路網6條:既有連霍高速和原G310、S315等3條,規劃鄭州至洛陽高速、沿黃公路(S312)、G310南移等3條。
(6)開封至港區走廊
軌道交通1條:規劃鄭州南站至開封城際鐵路。
高快路網7條:既有商登、安羅高速和G230、S102等4條,規劃開港大道(S317)、S224、安羅高速韓寺收費站連接線(龍中公路)東延等3條。
(7)都市圈環線走廊
軌道交通1環:鄭州至洛陽、焦作至濟源至洛陽、新鄉至焦作、新鄉至開封、鄭州南站至開封等軌道交通形成的環線。
高快路網5環:連霍、京港澳、鄭州西南繞城高速組成的高速公路一環,焦平、商登、安羅、沿黃高速連接形成的高速公路二環,焦唐、鹽洛、永城至靈寶、蘭南、大廣、長垣至修武、菏寶高速連接形成的高速公路三環。G230、S311、S235、G343連接形成的快速路一環和S220、S306、S230、G207、S320、G311、G240連接形成的快速路二環。

鄭州都市圈交通一體化發展規劃沿黃通道

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優化黃河上下游、左右岸交通基礎設施佈局,統籌沿黃、跨黃通道建設與黃河生態保護、防洪安全保障,推動都市圈跨河融合發展。沿黃河生態廊道建設旅遊風景路、旅遊航道,推動山水河林路融合一體。
鄭州都市圈沿黃、跨黃通道規劃圖 鄭州都市圈沿黃、跨黃通道規劃圖
(一)加強黃河左右岸聯繫。嚴格按照黃河濕地保護區等生態保護紅線管理要求,在確保黃河安瀾的前提下,推動跨河通道建設。集約利用跨河通道資源,着力推進鐵路、公路、城市道路合併跨河,建成鄭濟高鐵公鐵兩用橋。提升跨河通道密度,推動平原城鄉一體化示範區等重點功能區與鄭州跨河直聯,建成G207孟州至偃師、安羅高速鄭州至原陽段等公路跨黃河橋,補齊跨河通道短板。
(二)優化黃河上下游通道。依託連霍高速和南、北沿黃高速,形成黃河流域“一軸兩翼”高速公路佈局。協同推動南、北沿黃普通幹線公路升級改造,突出生態旅遊功能定位,串聯沿黃森林公園、濕地公園風景名勝區等,構建沿黃兩岸旅遊風景路。加強沿線生態保護和綠化景觀營造,實現道路的交通、景觀、旅遊和生態功能有機結合。改善提升黃河北岸平原城鄉一體化示範區—原陽縣、黃河南岸開封市黃河灘區城鄉統籌示範區交通基礎設施條件。
(三)建設沿黃旅遊航道。堅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結合黃河流域綜合治理、大運河文化保護和傳承利用,預留黃河通航條件,推動大運河適宜河段旅遊通航,有序推進伊洛河洛陽至鞏義段、索須河、賈魯河鄭州城區段、鄭汴旅遊航道建設,打造集休閒綠道、自行車道、自駕遊道於一體的旅遊航道體系。 [1] 
專欄五:沿黃、跨黃通道佈局
(一)沿黃雙通道佈局
沿黃北岸通道:
高速公路:沿黃高速、濮陽至湖北陽新高速、台輝高速
普通幹線公路:由S101、G327、S219、S311、G234、S309、S310組成
沿黃南岸通道:
高速公路:連霍高速,鄭民高速、鄭州西南繞城、鄭洛高速
普通幹線公路:由S507、G240、S312組成
(二)跨黃通道
序號
類別
名稱
備註
1
高速公路
菏寶高速東明黃河橋
建成
2
鐵路橋
新菏兗日鐵路橋
建成
3
城際鐵路
新鄉至菏澤城際鐵路黃河橋
規劃待建
4
普通幹線
G327長垣黃河橋
規劃待建
5
高速公路
長垣至修武高速黃河橋
規劃待建
6
高速公路
沿黃高速黃河橋
規劃待建
7
普通幹線
S220開封黃河橋
建成
8
高速公路
大廣高速開封黃河橋
建成
9
公鐵兩用
S223/濮陽至潢川鐵路/新鄉至開封城際鐵路共用黃河橋
規劃待建
10
普通幹線
G230封丘至開封黃河橋
規劃待建
11
高速公路
安羅高速黃河橋
規劃待建
12
普通幹線
S225黃河橋
規劃待建
13
普通幹線
G107官渡黃河橋
建成
14
公鐵兩用
鄭新快速路/鄭濟高鐵/軌道交通S4線
共用黃河橋
在建
15
高速公路
京港澳高速劉江黃河橋
建成
16
公鐵兩用
原G107/京廣高鐵共用鄭新黃河橋
建成
17
高速/市政共用
鄭州至新鄉高速/龍鳳大道共用黃河橋
規劃待建
18
公鐵兩用
S101鄭州花園口黃河橋(規劃與軌道交通S3線共用改造)
建成
19
高速公路
鄭州至輝縣高速黃河橋
規劃待建
20
鐵路橋
京廣鐵路/鄭焦城際共用嘉應觀黃河橋
建成
21
高速公路
鄭雲高速桃花峪黃河橋
建成
22
公鐵兩用
鄭州至焦作高速(東海大道)/
軌道交通S4線共用黃河橋
規劃待建
23
普通幹線
G234焦作至滎陽黃河橋
建成
24
高速公路
焦平高速黃河橋
規劃待建
25
普通幹線
S236黃河橋
規劃待建
26
普通幹線
S235温鞏黃河橋
建成
27
高速公路
焦唐高速黃河橋
規劃待建
28
高速公路
洛陽都市圈高速環線(沁陽至伊川高速)
黃河橋
規劃待建
29
普通幹線
G207孟州至偃師黃河橋
在建
30
高速公路
二廣高速吉利黃河橋
建成

鄭州都市圈交通一體化發展規劃同城發展

推動客運同城化,構建以較高頻次的軌道交通運輸為主體,以多樣靈活的公共交通網絡為補充的都市圈通勤交通網絡,推動城際、城市、城鄉交通順暢銜接,打造一體化出行鏈,構築多層次客運服務體系。推動貨運同城化,提升都市圈物流效率,着力完善城鄉末端配送網絡。
(一)推進城際、市域鐵路公交化運營。建設與公交化運營相匹配的進出站設施,推進實施公交化票務系統升級改造,推行刷手機或公交卡等進站、不限定車次乘車、樞紐車站獨立進出站通道等措施,不斷提升優化購票、安檢、進出站、乘車等體驗。推廣更加靈活多樣的鐵路運輸組織,優化大站停、站站停等快慢結合的列車開行方式,動態調整列車開行車次,適時開通預留及關停站點,加快推進小編組公交化運營,實現旅客隨到隨走,滿足都市圈內軌道交通通勤需求。加快推進運營體制機制改革,探索成立省級運營平台,推動地方主導城際、市域鐵路公交化獨立運營,建立健全運營管理績效考核機制,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
鄭州都市圈高快路網規劃圖 鄭州都市圈高快路網規劃圖
(二)推動公路客運高效銜接。加密城際客運運營班次,縮短髮車間隔,持續提升公交化運營質量,提升城際客運與城市公交、軌道交通換乘效率,更好服務跨市通勤需求。積極推動毗鄰地區公交線路對接,支持城市公交跨市延伸,靈活採用“直達快線”和“多站普線”開行方式。
(三)構建同城化物流體系。以優化綜合運輸通道和現代化物流樞紐為基礎,加快構建“通道+樞紐+網絡”的現代物流運輸體系。圍繞“北靜”發展定位,研究優化鄭州鐵路樞紐佈局,規劃研究鄭州客運北環線外繞黃河北岸和貨運西南環線,形成串聯平原示範區、武陟、滎陽、新密普速鐵路環線。實施都市圈高速公路第二環線,紓解分流連霍、京港澳高速過境車流。結合都市圈空間佈局與產業優勢,以各自產業鏈為依託,發展功能互補的產業物流。建設一批輻射帶動能力強的專業市場以及全國性、區域性配送中心,促進城際幹線運輸與城市末端配送的有機銜接,建設城市商業綜合體、社區商貿設施,鼓勵流通企業向農村延伸經營,發展農村商貿流通體系。補齊應急物流短板,加強應急物流設施建設,推動平時服務、急時應急的物流基地建設。
(四)推動城鄉交通一體化。加強幹線公路與城市道路有效銜接,優化高速公路出入口佈局,加強城市內部交通體系與城際交通體系銜接,深化中心城市內聯,毗鄰城市外延,解決“上路快、入城慢”問題。推動普通公路提質升級,實現二級路覆蓋所有鄉鎮。全面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實施農村公路“百縣通村入組工程”,着力改善黃河灘區交通出行條件。提升城鄉客運一體化發展水平,因地制宜採取城市公交延伸、農村客運公交化運營,促進城鄉客運高效銜接。完善城鄉配送網絡,推動農村快遞服務、末端服務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推廣郵政、交通、快遞合作,有序推進“快遞進村”。
(五)推廣“一票制”、“一卡通”。推進旅客聯程運輸發展,加強鐵路、民航、公路交通信息共享互通,探索建立綜合交通運輸服務以及停車場、充電樁等靜態交通服務綜合查詢、票務等信息平台,推進各方式之間聯網售票,鼓勵樞紐站場設置封閉、連續的聯運旅客換乘通道,實現旅客“一站購票”,行李運送“一站到底”。穩步推動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城市公交、城際客運等公共交通全領域“一卡通”,拓展ETC在停車場、充電站等應用場景。 [1] 

鄭州都市圈交通一體化發展規劃綠色交通

推動交通基礎設施與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深度融合,打造融合高效的智慧交通基礎設施。堅持交通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全面提升交通運輸安全水平,增強交通運輸系統韌性。
(一)堅持公共交通優先發展。鞏固鄭州國家公交都市創建成果,加大新鄉、許昌公交都市創建力度。加快推進鄭州全域公交化改造,優化鄭州公交與城市軌道線網、運力、時刻銜接,提升支線、微型公交對軌道交通的接駁服務功能,提高公交線網整體運行效益。支持開封、新鄉、焦作、許昌快速公交體系(BRT)建設。優化公共交通出行環境,推進無障礙設施建設。推動公交專用道網絡加密延伸,加強公交專用道執法監管,保障公交優先路權。增加公共換乘P+R停車場供給,引導小汽車換乘公共交通,緩解中心城區交通壓力。
(二)促進交通旅遊深度融合。完善區域旅遊合作機制,建立互聯互通的旅遊交通。支持客運站與遊客服務中心合建共營,提供班車旅遊、車輛租賃、票務代理等服務項目,強化客運樞紐的旅遊服務功能。打造“暢行暢遊”的交通旅遊體驗,建設沿黃、環嵩山、沿太行山旅遊風景道,建設沿太行高速等,促進“兩山兩拳”協同發展,佈局自駕車房車營地、加油加氣等旅遊交通綜合體,配套自駕遊服務設施;建設一批特色旅遊主題高速公路服務區,推動服務區向交通、生態、旅遊、消費、治安防控等複合功能型服務區轉型升級;完善遊船碼頭服務設施,在有條件的河道開展夜遊活動;推動通用航空與低空旅遊相結合,發展空中觀光、航空體驗、航空運動等低空飛行旅遊產品。
(三)建設便捷完善的慢行系統。加快推進都市圈綠道系統建設,在道路、河流兩側營造防護林帶,形成連通全域的生態廊道網絡,建設南水北調、大沙河及沿黃綠色生態廊道等。沿市政道路、快速通道、旅遊風景道、旅遊航道,建設與機動車空間隔離、適宜騎行步行的慢行系統,建設大河綠道、S312線黃河段等。加強慢行基本路權保障,保障人行步道和自行車道的連續性和相對獨立性。圍繞公交樞紐站、軌道交通站配套建設共享自行車存車點,規範共享自行車管理,提高“最後一公里”出行效率。
(四)加強交通新設施新技術推廣應用。加快交通基礎設施配套5G網絡基站建設,推動“5G+智慧公交”、“5G+車聯網”等智慧交通應用場景。加快鄭州智慧機場建設,加強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創新服務產品和運營模式。智能化改造綜合交通樞紐,推動智能調配,統籌各種運輸方式運力銜接,優化多方式運輸組織。加快建設“新一代國家交通控制網與智慧公路試點工程”,適時啓動智慧公路建設。探索推進城市智慧路口、智能公交候車亭等新型智能交通設施建設,推動公路、水路重要節點交通感知網絡覆蓋率大幅提升。推廣應用自動駕駛地鐵技術,加快智慧地鐵建設,利用鄭州鄭東新區自動駕駛公交1號線等開展智能網聯汽車示範運行,探索“智慧公交+無人駕駛+智能管控”車路協同一體化交通模式。建設完善貨運車聯網,強化運力信息、貨源信息和政務信息互聯互通,推廣電子單證,提升物流全鏈條運營效率。完善智慧物流配送調配體系,提升自動化作業和倉儲配送的智能化管理水平。促進工業互聯網在物流領域融合應用。
(五)加快構建一體化智慧交通平台。探索建設區域綜合交通運輸數據大腦框架體系,儘快實現五市之間、不同運輸方式之間、不同行業之間的交通相關數據資源整合和系統對接,強化數字化仿真技術運用,強化規劃編制、項目建設運營的科學性、系統性,顯著提升行業管理決策效率和公眾服務效果,支撐都市圈智慧交通、智慧城市建設。完善鄭州機場多式聯運信息平台功能,探索建立省多式聯運公共信息服務平台。以行業大數據交互為基礎,深度挖掘數據潛在價值,建立健全大數據輔助科學決策機制,推動平台向更加智慧化、數據化、生態化和專業化方向持續發展。建立多方協作的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治理體系。 [1] 

鄭州都市圈交通一體化發展規劃組織實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強化資源統籌整合。依託都市圈建設領導小組為主導的協調機制,定期會商溝通,研究解決都市圈交通一體化推進中跨區域重大規劃編制、重大項目建設、重大政策協同、體制機制創新等問題,為規劃實施創造條件。省級加強都市圈軌道交通等重大規劃統籌。相關省轄市人民政府是本規劃實施的責任主體,負責落實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重大項目,強化規劃與各市交通、城市發展、生態、國土空間等相關規劃銜接,充分發揮地方積極性,加強跨市交通基礎設施對接協商,保障主要跨區域通道資金、土地等要素。
(二)創新投融資機制,多方籌措建設資金。積極爭取中央資金、地方財政資金、地方政府債券支持,發揮開發性和政策性金融機構專項貸款引導作用。充分利用省市兩級投融資平台,創新PPP合作方式,支持採用軌道交通TOD模式、提取沿線土地出讓金、沿線旅遊資源開發、開展多元化經營等方式,以商補公吸引社會資本參與交通項目建設。研究設立都市圈交通一體化發展產業投資基金,積極對接多元化金融資本,聯合市縣政府、政府投融資平台等設立行業、地市子基金,打造交通基礎設施基金集羣。研究整合資源成立都市圈交通發展公司,承擔跨地區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公共交通運輸組織、交通運輸產業發展等。建立完善與事權和財政支出責任相匹配的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城際公交等建設資金和運營補貼分擔機制。
(三)細化目標任務,確保規劃落地實施。滾動編制近期行動計劃及年度工作要點,以項目為抓手,明確階段性目標和責任分工,推進規劃落地實施。加強規劃實施事中事後監管和動態監測分析,適時開展中期評估和建設項目後評估,根據規劃落實情況及時動態調整。充分發揮河南省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台“一網通辦”功能,對重大交通項目開闢“綠色通道”,採取聯審聯批、容缺受理、限時辦結等措施,全面提升審批效能。加強與省市縣國土空間規劃的銜接及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的核對,強化重大交通基礎設施的預留預控,保證規劃可落實性。
(四)有序推進交通重大工程建設。圍繞都市圈建設一體化、同城化、國際化目標,近期重點推進10項交通重大工程,着力強優勢、補短板,構建能力充分、佈局科學、結構均衡、綜合一體的現代化交通基礎設施網絡。 [1] 
鄭州都市圈十大重點交通項目
序號
項目名稱
建設內容
1
鄭州機場三期擴建工程
建成北貨運區工程、T1航站樓升級改造等配套工程,啓動第三、第四跑道、T3航站樓和交通換乘中心等主體工程,適時推進南貨運區工程。總投資約498億元。
2
米字形高速鐵路
建成鄭濟高鐵河南段(236.6公里,433.9億元)。
3
鄭州南站樞紐工程
主要建設鄭萬正線10.79公里、鄭阜正線9.25公里、機南城際正線3.13公里、鄭阜上下行聯絡線,車場32條到發線30枱面,站房約15萬平方米,國鐵動車所6線檢查庫,24條存車線及3條動走線,相關配套工程。總投資約142億元。
4
鄭州樞紐小李莊站及外繞線工程
主要建設小李莊站站場及站房、普客機輛設施、鄭州站及五里堡客整所改造、焊軌基地遷建,鄭州站至小李莊站新建三四線、隴海客車外繞線,京廣鐵路南陽寨至鄭州站新建三四線工程等。總投資190億元。
5
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工程
建成鄭開城際鐵路延長線、鄭州至許昌市域鐵路,加快推進新鄉至焦作、鄭州至洛陽城際鐵路以及鄭州都市圈軌道交通S2線、S3線等項目建設。總投資1000億元以上。
6
鄭州城市軌道交通工程
建成城郊鐵路二期(8.9公里)、3號線二期(6.3公里)、6號線一期(39.1公里)、7號線一期(26.7公里)、8號線一期(50.3公里)、10號線一期(21.6公里)、12號線一期(17公里)。總投資約1150億元。
7
沿黃公路
建成沿黃高速封丘至原陽段(67.5公里)、S312鄭州境鄭汴交界至G107東移段(29公里);適時開工建設沿黃高速蘭考至封丘段(30.4公里)、孟州至武陟段(99.3公里)、蘭考至豫魯省界段(50公里)、S312鞏義境(16公里)、S312開封曲興至開封中牟交界新建工程(50公里)、S310孟州境改建工程(11公里)、S309温縣至濟源交界段改建工程(69.6公里)、G234修武至武陟段改建工程(50公里)。總投資400億元以上。
8
京港澳高速東複線河南境段
適時開工建設安羅高速原陽至鄭州段(21.7公里)、原陽至豫冀省界段(141.1公里)。總投資約282億元。
9
京港澳高速西複線河南境段
適時開工建設鄭州至輝縣段(60公里)、鄭州至許昌段(65公里)。總投資約215億元。
10
跨黃河通道工程
建成鄭新快速路黃河橋(鄭濟高鐵公鐵兩用)、G207孟州至偃師黃河大橋及連接線工程(跨黃河特大橋3公里),適時開工建設安羅高速原陽至鄭州段(含跨黃河特大橋長15.2公里)、京港澳西複線鄭州至輝縣段(含跨黃河特大橋長14.3公里)、G230封丘至開封黃河大橋及連接線工程(跨黃河特大橋14.7公里)、鄭州至焦作高速(東海大道)黃河橋(跨黃河特大橋約10.1公里)。總投資約300億元。

鄭州都市圈交通一體化發展規劃環境保護

鄭州都市圈交通一體化發展規劃綜合評價

本規劃與《鄭州大都市區空間規劃(2018—2035年)》等規劃有效銜接,貫徹新發展理念,以高質量發展為導向,對區域內鐵路、公路、水運、民航、郵政等進行統籌規劃引導,致力於構建快捷互聯、高效銜接、綠色智慧的一體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規劃將綠色發展作為主要原則和目標,採用優化運輸結構、集約節約利用通道資源、對接國土空間與生態保護要求、構建綠色生態廊道等積極舉措,符合國家運輸產業政策和結構調整及節能降耗政策,符合國土空間、城鎮佈局和產業佈局等相關規劃,符合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的具體要求,對實現交通高質量發展和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化都市圈具有重要支撐作用。
本規劃實施不可避免會對環境產生一定影響,主要體現在資源佔用、生態影響、污染排放和碳排放四個方面。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需要消耗一定的土地、岸線、通道和水資源,穿越黃河自然保護區、居民集中區等敏感區域,並可能對局部地區生態環境產生影響。交通基礎設施運營產生的廢氣、污水、噪聲和振動、固體垃圾、電磁輻射等污染物,如未得到妥善處理,可能會對周邊生態環境產生一定影響。綜合交通運輸活動將消耗能源,產生一定碳排放。本規劃堅持選址選線的環保避讓原則,基礎設施佈局嚴守生態保護紅線,通過嚴格落實規劃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環保“三同時”等制度,加強交通基礎設施節能環保能力,規劃實施產生的不利環境影響總體可控,區域生態安全和環境質量將得到有效保障。 [1] 

鄭州都市圈交通一體化發展規劃環保措施

節約集約利用土地資源。堅持源頭控制,做到土地復墾與項目建設統一規劃。保護耕地,嚴格落實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制度,優先利用存量用地,通過加強項目精細化、節能節地設計以及土地綜合開發,整合和挖潛既有設施用地資源,加大改造、擴容、升級力度,積極推進建築垃圾等固體廢物在道路基礎建設中的利用,減少對土地等資源的佔用需求。優化運輸結構,加大鐵路、城市軌道交通等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交通運輸方式發展。優化運輸通道和網絡佈局,統籌多種運輸方式集約佈局和立體化綜合運輸樞紐建設。
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嚴格“三線一單”保護要求,強化生態紅線保護工作。避讓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核心區、重要濕地等生態敏感區域。維護重要保護物種棲息地,因地制宜採取動物通道、生境重建等生態保護修復措施。合理配置橋隧比重,儘量減少高填深挖對山體和水體的破壞,防止水土流失,確保重要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穩定性、觀賞性和抗災能力。注重地面設施景觀設計,創建綠色和諧的現代都市圈交通景觀。
積極開展環境恢復和污染治理。加強線路沿線兩側的綠化和邊坡復綠、土地復墾,逐步恢復交通建設過程中破壞的自然生態和景觀;合理劃定保護距離,積極採取包括使用先進材料、隔聲屏障等綜合措施有效防治和降低公路、鐵路沿線的噪音和振動等,減少對沿線環境敏感目標的影響;大力推廣採用環保新技術,促進廢氣、廢水、固體廢物的循環利用,加大對建設、運營過程中的各類污染物的回收和處置等,實現污染物達標、減量排放。
嚴格執行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環保“三同時”制度。加強行業監管,嚴格項目審批,嚴把土地、環保準入,加強項目從規劃到施工、運行全生命週期內的環境監管體系建設。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