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郭衍

(隋朝時期將領)

鎖定
郭衍(554~611),字彥文,太原介休(今山西省介休市)人。北周、隋朝時期大臣,曹魏雍州刺史郭淮九世孫,西魏侍中郭崇之子。 [1-3] 
出身太原郭氏。少時驍勇,善於騎射。仕北周, 依附陳王宇文純,遷車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進封武強縣公。多次討伐北齊,平定尉遲迥叛亂。隋朝建立,深得隋文帝親近,任平涼道行軍總管,防備突厥侵犯。開皇四年(584年),開鑿廣通渠關東的糧食得以西運,緩解了關中的糧荒。開皇五年(585年),出任瀛州刺史,開倉賑濟災民。遷朔州總管,實行屯田制度,積累軍糧。開皇十年(590年),平定陳朝殘餘勢力的叛亂。隋煬帝即位,遷官左武衞大將軍、光祿大夫。大業五年(609年),參與西征吐谷渾,招納降民二萬餘户。善於揣摩聖意,阿諛奉承,深得隋煬帝寵信,獲封真定侯。 [1] 
隋煬帝大業七年(611年)三月,在江都病逝,贈左衞大將軍,諡號“襄”。 [41] 
全    名
郭衍
字彥文
所處時代
北周、隋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
出生日期
554年 [1] 
逝世日期
611年
主要成就
參與平定北齊統一北方;平定陳朝殘餘勢力;西征吐谷渾,招納降民二萬餘户
本    名
郭衍
籍    貫
太原介休(今山西介休)
祖    籍
太原晉陽(今山西太原)
家    世
太原郭氏分支京兆郭氏家族

郭衍人物生平

郭衍交戰北齊

郭衍,字彥文,太原介休(今山西省介休市)人。年少時驍勇善騎射,北周陳王宇文純器重郭衍,將他引薦到身邊當侍從,以戰功累遷至大都督 [4-5] 
當時北周經常受到北齊的威脅,郭衍奉詔從天水招募兵馬鎮守東部邊境,並遷徙一千多户人家安頓在陝城(今河南陝縣),以功加封使持節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每次有齊軍前來進犯,郭衍就率領兵馬抵抗,一年中有數次告捷,頗為齊軍所懼怕,宇文純因此更加親近他。 [6-7] 
北周建德四年(575年),周武帝巡幸雲陽,郭衍到行宮覲見北周武帝。當時正議論討伐北齊,郭衍請求當前鋒。於是郭衍跟隨北周武帝攻打河陰城(今河南孟津東),一舉攻克河陰城,因功授任儀同大將軍。 [8-9] 
建德五年(576年),北周武帝再度討伐北齊,率領大軍包圍北齊的晉州。周武帝擔心齊軍來援,便命令郭衍跟隨宇文純駐守千里徑。郭衍又跟隨周武帝在晉州與北齊後主高緯大戰,追擊齊軍到高壁(今山西靈石東南),打敗齊軍。接着隨周武帝攻克幷州,憑藉戰功加封開府武強縣公,食邑一千二百户,賜鮮卑姓叱羅氏。 [10-11] 

郭衍平定叛亂

北周宣政元年(578年),郭衍擔任右中軍熊渠、中大夫。 [12-13] 
北周大象二年(580年),當時北周靜帝宇文闡年幼,由丞相楊堅執掌朝政。相州總管尉遲迥不滿楊堅掌權,遂起兵反叛。郭衍奉命跟隨韋孝寬前往討伐叛軍,他們先在武陟(今河南武陟)擊敗叛軍,接着乘勝進逼相州治所鄴城,在城南與叛軍交戰,大敗叛軍並攻克鄴城,尉遲迥自殺。此前,尉遲迥派侄子尉遲勤擔任青州總管,率領青州齊州軍隊來幫助尉遲迥。尉遲迥兵敗死後,尉遲勤與尉遲迥的兒子尉遲惇、尉遲祐等想東奔青州。郭衍率領一千精鋭騎兵乘勝追擊,打敗他們,在陣前活捉尉遲祐。尉遲勤、尉遲惇於是逃跑。郭衍到濟州,佔據其城,而後在濟北殲滅叛軍殘餘勢力,徹底平定叛亂,並將叛首抓送京師。郭衍因戰功越級受封上柱國,進爵武山郡公,受賞賜布帛七千段。當時,郭衍暗中勸楊堅剷除北周諸王,早點禪代北周,由此深得楊堅親近。 [14-15] 

郭衍防備突厥

開皇元年(581年),楊堅受禪登基,建立隋朝政權,是為隋文帝。郭衍恢復本姓郭氏。當時,突厥多次進犯隋朝邊境,隋文帝任命郭衍擔任行軍總管,率軍駐紮在平涼(今甘肅平涼)以防備突厥。幾年之中,突厥人都不敢前來進犯。 [16-19] 

郭衍修廣通渠

開皇四年(584年),隋文帝下令開鑿廣通渠,調郭衍擔任開漕渠大監,與宇文愷率領水工鑿渠引渭水,經大興城(今陝西西安)北邊,東到潼關漕運總長四百多里。渠成,關東糧食得以西運,關中糧荒緩解,時人們把它稱作“富民渠”。 [20-21] 

郭衍屯田救民

開皇五年(585年),郭衍出任瀛州刺史。郭衍到任之後,適逢秋雨成災,瀛州所屬各縣多遭水淹,百姓都爬上高樹,依託大墳避水。郭衍親自準備船筏和糧食救災,百姓大多得以被救助。郭衍先開官倉賑災,然後才向朝廷奏報。隋文帝非常讚賞他,選調他擔任朔州總管。朔州地處邊遠,其轄境的恆安鎮(今山西大同西北)北接蕃境,經常需要轉運東西,非常不便。郭衍於是選些肥沃的地方,開始屯田,不僅做到糧食自給,而且一年富餘一萬多石糧食,使百姓免受轉運之苦;郭衍還修築桑乾鎮,以上措施都很符合隋文帝的旨意。 [22-23] 

郭衍維護統一

開皇九年(589年),隋朝消滅陳朝,統一全國。開皇十年(590年),隋文帝為鞏固對江南的統治,派次子、晉王楊廣出鎮揚州(今江蘇江都),郭衍亦跟隨前往。當時,陳朝故地反隋叛亂四起。郭衍受命擔任行軍總管,先率領精鋭部隊一萬人屯駐在京口(今江蘇丹徒),後在貴洲南與叛軍交戰,擊敗叛軍,生擒叛軍首領,繳獲很多船隻糧食,用以補充軍用,接着平定東陽、永嘉、宣城,黟、歙等諸地叛軍,維護隋朝統一的局面,因功授任蔣州(今江蘇南京)刺史。 [24-25] 

郭衍謀立太子

郭衍對下很驕橫,對上卻討好諂媚,所以楊廣很喜愛親近他,飲宴、賞賜都很多,因而升任洪州(今江西南昌)總管。太子楊勇日慚失寵,楊廣有奪取太子之位的圖謀,便把郭衍當作心腹,派宇文述告訴他真實的想法。郭衍大喜,説道:“若所謀事成,自可為皇太子。如不成,也要佔據淮海,恢復梁國、陳國的舊地。那時我也是副君家裏的酒客,誰又能奈我何?”楊廣於是召郭衍偷偷地一起商議,但又怕別人懷疑他們無故來往,就假託説郭衍妻子得了癭病,蕭王妃有治療方法,並把這些情況報告隋文帝,隋文帝於是允許郭衍和妻子去江都,這樣來來往往,無所節制。郭衍謊稱桂州俚人造反,楊廣奏請朝廷命郭衍發兵討“敵”,因此大造武器軍帳,偷偷豢養很多士卒。開皇二十年(600年),隋文帝廢黜太子楊勇,改立楊廣為太子。郭衍亦受重用,調任左監門率,後改任左宗衞率。 [26-30] 

郭衍防守都城

隋仁壽四年(604年),隋文帝駕崩。隋文帝臨終之際,楊廣與楊素篡改遺詔,命令郭衍、宇文述率領東宮衞兵,靠近上台站崗,門禁全由他們掌握。隋文帝死後,楊廣繼位,是為隋煬帝。漢王楊諒因不滿隋煬帝繼位,於是起兵造反。當時京城空虛,楊廣讓郭衍飛速返回都城,領兵防守。 [31-32] 
大業元年(605年),郭衍擔任左武衞大將軍。同年秋天,隋煬帝率領近二十萬人沿通濟渠南下到江都視察,命令郭衍統領左軍,改任光祿大夫 [33-34] 

郭衍再立戰功

隋大業五年(609年),郭衍跟隨隋煬帝西征吐谷渾,從金山道出兵,擊敗吐谷渾軍隊,招納降民二萬多户。 [34-35] 

郭衍受寵封侯

郭衍能揣摸隋煬帝的意圖,阿諛奉承,順從旨意。隋煬帝經常對人説:“只有郭衍,心與我同。”郭衍曾勸隋煬帝自己行樂,五天一上朝,不要像隋文帝那樣白白地勞累。隋煬帝聽到他的話,越發誇他孝順。當初,新政令推行後,郭衍之前的封爵按通例被廢除。大業六年(610年),郭衍因受寵而受封真定侯。

郭衍江都去世

隋大業六年(610年)三月,郭衍隨隋煬帝再次巡幸江都。大業七年(611年)正月十六日,郭衍在江都病逝。朝廷追贈郭衍為左衞大將軍,賞賜很多器物,賜諡號“襄”。 [36-42] 

郭衍歷史評價

魏徵等《隋書》:①“衍少驍武,善騎射。”;②“謇謇匪躬,為臣之高節,和而不同,事君之常道。宇文述、郭衍以水濟水,如脂如韋,便辟足恭,柔顏取悦。君所謂可,亦曰可焉,君所謂不,亦曰不焉。無所是非,不能輕重,默默苟容,偷安高位,甘素餐之責,受彼己之譏。此固君子所不為,亦丘明之深恥也。” [43] 
李延壽北史》:“郭衍,文皇締構之始,當爪牙之寄;煬帝經綸之際,參心膂之謀。而如脂如韋,以水濟水,君所謂可,亦曰可焉,君所謂不,亦曰不焉,功雖居多,名不見重。然則立身行道,可不慎歟!” [44] 

郭衍史籍記載

隋書·卷六十一·列傳第二十六》。 [43] 
北史·卷七十四·列傳第六十二》。 [44] 
《資治通鑑·卷一百七十九至一百八十一》。
元和姓纂·卷十·京兆郭氏》。

郭衍家庭成員

郭衍出身著名門閥士族太原郭氏(京兆郭氏支族)。太原郭氏顯赫於魏晉南北朝、隋唐,為太原五大姓之一、隋唐中原八大姓族之一。《元和姓纂·卷十·京兆郭氏》記載郭衍父郭嵩(崇)是曹魏車騎將軍郭淮八代孫。 [2-3]  [45-46]  [48-49] 

郭衍祖父

郭恃,北魏青州刺史、秘書監,彭城侯。

郭衍父親

郭崇,初以舍人身份隨北魏孝武帝西入關中,後官至侍中曹魏車騎將軍郭淮八世孫。 [48] 

郭衍兒子

長子:郭臻,隋武牙郎將、武強縣公。
次子:郭嗣本,隋孝昌縣令,唐鴻臚卿、懷仁縣公。夫人長孫四娘。
三子:郭儉,隋煬帝年間官至右千牛鷹陽郎將。

郭衍孫子

孫子:郭依宗,郭臻之子。
孫子:郭紹宗,郭嗣本之子。唐高宗年間官至徐州刺史。
孫子:郭齊宗郭嗣本之子。唐高宗年間歷任懷州刺史、右千牛將軍。
孫子:郭敬宗,郭儉之子。
孫子:郭肅宗,郭儉之子。

郭衍曾孫

郭襲徵,一作襲微,郭肅宗少子。唐左拾遺,為初唐"方外十友"之一。 [50] 

郭衍文學形象

在小説《説唐》裏,仁壽宮變當夜,楊廣令郭衍帶領東宮兵士,守定各處官門,不許內外人等出入,泄漏宮中事務。之後為右鈴衞大將軍,管領行宮宿衞,及護從車駕人馬。 [47] 
參考資料
  • 1.    《隋書·卷六十一·列傳第二十六》:郭衍,字彥文,自雲太原介休人也。父以舍人從魏武帝入關,其後官至侍中。  .國學導航.2006-09-12[引用日期2023-07-13]
  • 2.    中國知網《唐郭嗣本與長孫四娘夫婦墓誌考釋》引《郭嗣本墓誌銘》:公諱嗣本,字隆基,太原介休人也!周室建侯,叔享茅土之錫;燕國待士,隗膺碣館之徵。其後,卿相迭興,公侯世及,朱輪接軫,高蓋連陰,鴻伐旌於景鍾,懿跡播於彝鼎,國史家牒,可略言焉!曾祖恃,魏青州刺史、秘書監、彭城侯。祖崇,魏大丞相府長史,度支、七兵、都官三曹尚書,大司農,秦、歧二州刺史,贈尚書右僕射、臨淄貞公。父衍,周柱國,(隨)[隋]懷、瀛、衞、蔣四州刺史,洪、朔二州總管,左武衞大將軍,上柱國,武山郡開國公,並功著一時,聲高千載,紛綸惇史,照哲良書。
  • 3.    《北史·卷七十四·列傳第六十二》:郭衍,字彥文,自雲太原介休人也。父崇,以舍人從魏孝武帝入關,位侍中。  .國學導航.2006-09-12[引用日期2023-07-13]
  • 4.    《北史·卷七十四·列傳第六十二》:衍少驍武,善騎射。
  • 5.    《隋書·卷六十一·列傳第二十六》:周陳王純引為左右,累遷大都督。
  • 6.    《隋書·卷六十一·列傳第二十六》:時齊氏未平,衍奉詔於天水募人,以鎮東境,得樂徙千餘家,屯於陝城。拜使持節、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
  • 7.    《隋書·卷六十一·列傳第二十六》:每有寇至,輒率所領御之,一歲數告捷,頗為齊人所憚。王益親任之。
  • 8.    《隋書·卷六十一·列傳第二十六》:建德中,周武帝出幸雲陽,衍朝於行所,時議欲伐齊,衍請為前鋒。攻河陰城,授儀同大將軍。
  • 9.    《北史·卷七十四·列傳第六十二》:建德中,以軍功累遷儀同大將軍。
  • 10.    《隋書·卷六十一·列傳第二十六》:武帝圍晉州,慮齊兵來援,令衍從陳王守千里徑。又從武帝與齊主大戰於晉州,追齊師至高壁,敗之。仍從平幷州,以功加授開府,封武強縣公,邑一千二百户,賜姓叱羅氏。
  • 11.    《北史·卷七十四·列傳第六十二》:又從周武帝平幷州,以功加開府,封武強縣公,賜姓叱羅氏。
  • 12.    《隋書·卷六十一·列傳第二十六》:宣政元年,為右中軍熊渠中大夫。
  • 13.    《北史·卷七十四·列傳第六十二》:宣政元年,為右中軍熊渠中大夫。
  • 14.    《隋書·卷六十一·列傳第二十六》:尉迥之起逆,從韋孝寬戰於武陟,進戰於相州。先是,迥遣弟子勤為青州總管,率青、齊之眾來助迥。迥敗,勤與迥子惇、祐等欲東奔青州。衍將精騎一千追破之,執祐於陣,勤遂遁走,而惇亦逃逸。衍至濟州,入據其城,又擊其餘黨於濟北,累戰破之,執送京師。超授上柱國,封武山郡公。賞物七千段。密勸高祖殺周室諸王,早行禪代。由是大被親暱。
  • 15.    《北史·卷七十四·列傳第六十二》:尉遲迥之亂,從韋孝寬討之,以功授上柱國,封武山郡公。密勸隋文帝殺周室諸王,早行禪代,由是大被親暱。
  • 16.    《隋書·卷六十一·列傳第二十六》:開皇元年,敕復舊姓為郭氏。
  • 17.    《北史·卷七十四·列傳第六十二》:開皇元年,衍復舊姓為郭氏。
  • 18.    《隋書·卷六十一·列傳第二十六》:突厥犯塞,以衍為行軍總管,領兵屯於平涼。數歲,虜不入。
  • 19.    《北史·卷七十四·列傳第六十二》:突厥犯塞,以衍為行軍總管,領兵屯平涼。數歲,虜不入境。
  • 20.    《隋書·卷六十一·列傳第二十六》:徵為開漕渠大監。部率水工,鑿渠引渭水,經大興城北,東至於潼關,漕運四百餘裏。關內賴之,名之曰“富民渠”。
  • 21.    《北史·卷七十四·列傳第六十二》:徵為開漕渠大監。部率水工,鑿渠引渭水,經大興城北,東至潼關,漕運四百餘里,關中賴之,名曰“富人渠”。
  • 22.    《隋書·卷六十一·列傳第二十六》:五年,授瀛州刺史。遇秋霖大水,其屬縣多漂沒,民皆上高樹,依大家。衍親備船伐,並齎糧拯救之,民多獲濟。衍先開倉賑恤,後始聞奏。上大善之,選授朔州總管。所部有恆安鎮,北接蕃境,常勞轉運。衍乃選沃饒地,置屯田,歲剩粟萬餘石,民免轉輸之勞。又築桑乾鎮,皆稱旨。
  • 23.    《北史·卷七十四·列傳第六十二》:五年,授瀛州刺史,遇秋霖大水,其屬縣多致漂沒,人皆上高樹,依大冢。衍親備船筏,並齊糧食拯救之,民多獲濟。衍先開倉賑恤,後始聞奏。上大善之,遷授朔州總管。所部有恆安鎮,北接蕃境,常勞轉運。衍乃選沃饒地,置屯田,歲嬴萬餘石,人免轉輸之勞。又築桑乾鎮,皆稱旨。
  • 24.    《隋書·卷六十一·列傳第二十六》:十年,從晉王廣出鎮揚州。遇江表構逆,命衍為總管,領精鋭萬人先屯京口。於貴洲南與賊戰,敗之,生擒魁帥,大獲舟楫糧儲,以充軍實,乃討東陽、永嘉、宣城、黟、歙諸洞,盡平之。授蔣州刺史。
  • 25.    《北史·卷七十四·列傳第六十二》:十年,從晉王廣出鎮揚州。遇江表構逆,命衍為總管,先屯京口。於貴洲南與賊戰,敗之。仍討東陽、永嘉、宣城、黟、歙諸洞,盡平之。授蔣州刺史。
  • 26.    《隋書·卷六十一·列傳第二十六》:衍臨下甚踞,事上奸諂。晉王愛暱之,宴賜隆厚。遷洪州總管。王有奪宗之謀,託衍心腹,遣宇文述以情告之。衍大喜曰:“若所謀事果,自可為皇太子。如其不諧,亦須據淮海,復梁、陳之舊。副君酒客,其如我何?”王因召衍,陰共計議。又恐人疑無故來往,託以衍妻患癭,王妃蕭氏有術能療之。以狀奏高祖,高祖聽衍共妻向江都,往來無度。衍又詐稱桂州俚反,王乃奏衍行兵討之。由是大修甲仗,陰養士卒。
  • 27.    《北史·卷七十四·列傳第六十二》:衍臨下甚倨,事上甚卑。晉王愛暱之,宴賜隆厚。遷洪州總管。王有奪宗之謀,託衍心腹,遣宇文述以情告之。衍大喜曰:“若所謀事果,自可為皇太子。如其不諧,亦須據淮海,復梁、陳之舊。副君酒客,其如我何!”王因召衍,陰共計議。又恐人疑無故來往,託以妻患癭,王妃蕭氏有術能療之。以狀奏帝,聽共妻向江都,往來無度。衍又詐稱廣州俚反,王乃奏衍行兵討之。由是大修甲仗,陰養士卒。
  • 28.    《資治通鑑·卷一百七十九》:十一月,戊子,立晉王廣為皇太子。天下地震,太子請降章服,宮官不稱臣。十二月,戊午,詔從之。以宇文述為左衞率。始,太子之謀奪宗也,洪州總管郭衍預焉,由是徵衍為左監門率。
  • 29.    《北史·卷七十四·列傳第六十二》:及王入為太子,徵授左監門率,轉左宗衞率。
  • 30.    《隋書·卷六十一·列傳第二十六》:及王入為太子,徵授左監門率,轉左宗衞率。
  • 31.    《隋書·卷六十一·列傳第二十六》:高祖於仁壽宮將大漸,太子與楊素矯詔,令衍、宇文述領東宮兵,帖上台宿衞,門禁並由之。及上崩,漢王起逆,而京師空虛,使衍馳還,總兵居守。
  • 32.    《北史·卷七十四·列傳第六十二》:文帝於仁壽宮將大漸,太子與楊素矯詔令衍、宇文述領東宮兵,帖上台宿衞,門禁並由之。及上崩,漢王起逆,而京師空虛,使衍馳還,總兵居守。
  • 33.    《隋書·卷六十一·列傳第二十六》:大業元年,拜左武衞大將軍。帝幸江都,令衍統左軍,改授光祿大夫。
  • 34.    《北史·卷七十四·列傳第六十二》:大業元年,拜左武衞大將軍。帝幸江都,令統左軍,改授光祿大夫,又從徵吐谷渾,出金山道,納降二萬餘户。
  • 35.    《隋書·卷六十一·列傳第二十六》:又從討吐谷渾,出金山道,納絳二萬餘户。
  • 36.    《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一》:是時矩與左翊衞大將軍宇文述、內史侍郎虞世基、御史大夫斐藴、光祿大夫郭衍皆以諂諛有寵。述善於供奉,容止便辟,侍衞者鹹取則焉。郭衍嘗勸帝五日一視朝,曰:“無效高祖,空自勤苦。”帝益以為忠,曰:“唯有郭衍心與朕同。”
  • 37.    《隋書·卷六十一·列傳第二十六》:衍能揣上意,阿諛順旨。帝每謂人曰:“唯有郭衍,心與朕同。”又嘗勸帝取樂,五日一視事,無得效高祖空自劬勞。帝從之,益稱其孝順。初,新令行,衍封爵從例除。
  • 38.    《北史·卷七十四·列傳第六十二》:衍能揣上意,阿諛順旨,帝每謂人曰:“唯郭衍心與朕同。”又嘗勸帝取樂,五日一視事,無得效高祖空自劬勞。帝從之,益稱其孝順。初,新令行,衍封爵從例除。
  • 39.    《隋書·卷六十一·列傳第二十六》:六年,以恩幸封真定侯。
  • 40.    《隋書·卷三·帝紀第三·煬帝上》:(大業)七年春正月壬寅,左武衞大將軍、光祿大夫、真定侯郭衍卒。
  • 41.    《隋書·卷六十一·列傳第二十六》:七年,從往江都,卒。贈左衞大將軍,賵賜甚厚,諡曰襄。
  • 42.    《北史·卷七十四·列傳第六十二》:六年,以恩舊封真定侯。從往江都,卒。贈左衞大將軍。諡曰襄。
  • 43.    《隋書·卷六十一·列傳第二十六》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5-03-19]
  • 44.    《北史·卷七十四·列傳第六十二》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5-03-22]
  • 45.    《隋書·卷六十一·列傳第二十六》:長子臻,武牙郎將。次子嗣本,孝昌縣令。
  • 46.    《北史·卷七十四·列傳第六十二》:長子臻,武牙郎將。次子嗣本,孝昌令。
  • 47.    《説唐·第十四回·參社火公子喪身 行弒逆楊廣篡位》:過了一個時辰,那張衡洋洋的走出來道:“啓上二夫人,聖上已歸天了!適才還是這等守着,不報太子知道?”又吩咐各宮嬪妃,不得哭泣,待奏過太子來,舉哀發喪。正是:“鼎湖龍去寂無聞,誰向湘江泣斷雲?變起蕭牆人莫識,空將舊恨説隋文。”這些宮妃嬪女,雖然疑惑,卻不敢説是張衡謀死。那張衡忙走來見太子與楊素,説道:“恭喜大事畢了!”太子聽了改愁為喜,就令傳旨,着楊素之弟楊約,提督京師十門,郭衍為右鈴衞大將軍,管領行宮宿衞,及護從車駕人馬,宇文成都升無敵大將軍,管轄京師各省提督軍務。秘不發喪。
  • 48.    《元和姓纂·卷十·京兆郭氏》:京兆。西魏右僕射郭嵩(崇),雍州刺史凖八代孫也。生衍,隋左衞大將軍、洪州刺史、武山公。生贇、嗣本、儉。贇,隋武強公,生依宗。依宗生襲慶、襲業。襲業生味邱,申州刺史。味邱生液,駙馬都尉、秘書監。液生岫、峋。襲慶,台州刺史,生味先、味賢。味先生景華。味賢,陳州司户,生雄、孺華。雄,吏部郎中。孺華,校書郎。嗣本,職方郎中、司農卿、懷仁公,生紹宗、齊宗。紹宗,徐州刺史。齊宗,司農郎中、懷州刺史,曾孫(疑闕字)商州刺史。求,校書郎。儉生敬宗、肅宗。敬宗,濮州刺史,曾孫南金,硤州刺史。肅宗孫渙,榮州刺史,生佐殷、曙。佐殷,劍州刺史。曙,兼殿中御史。肅宗少子襲徵,左拾遺。
  • 49.    《隋唐五代墓誌彙編》洛陽卷第六冊《大唐故濮州刺史太原郭府君墓誌銘並序》(《唐郭敬宗墓誌銘》):君諱敬宗,字守堅,太原介休人也。丹烏警業,始□分封之祉;□□□國,終承建侯之慶。備諸□史,□略而詳。曾祖崇,(下泐)從魏武帝西入關,授度支、都官、七兵三尚書,大丞相府右長史、大司農,秦、歧二州刺史,侍中,贈尚書右僕射,臨淄貞公。祖衍,□□□國□光祿大夫、左衞大將軍、瀛衞懷蔣四州刺史、洪朔(下泐)軍行軍總管、上柱國、武山郡開國公。大業四年,總□功臣,始□□亞侯,與觀王等一十四家,並令子孫承襲。父儉,隋任右千牛鷹陽郎將。或□華八命,或功參四履。如搏鴻翼□勳,意挺鷹揚之顧。
  • 50.    《新唐書·卷一百一十六·列傳第四十一·陸餘慶》:(陸)餘慶於寒品晚進,必悉力薦藉。人有過,輒面折,退無一言。開元初,為河南、河北宣撫使,薦富春孫逖、京兆韋述、吳興蔣冽、河南達奚珣,後皆為知名士。遷大理卿。終太子詹事,諡曰“莊”。雅善趙貞固、盧藏用、陳子昂、杜審言、宋之問、畢構、郭襲微、司馬承禎、釋懷一,時號"方外十友"。餘慶才不逮子昂等,而風流敏辯過之。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