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郭崇

(五代至北宋初年將領)

鎖定
郭崇(908年-965年),原名郭崇威應州金城縣(今山西應縣)人 [1] 五代北宋初年將領。
郭崇二十歲時應募入伍,在後唐累升為應州騎軍都校。後晉高祖割讓燕雲十六州後,郭崇恥於為契丹(遼朝)臣子,因而棄官南歸 [2-3]  。後晉出帝時,轉隸河東節度使劉知遠(後漢高祖)麾下,並助其起兵稱帝,收復開封。以功授職護聖左第六軍都校、富州刺史。後漢隱帝時,隨樞密使郭威西征,之後參與在鄴都的起事,協助郭威奪取後漢大權,拜官侍衞親軍馬軍都指揮使 [4] 後周建立後,歷任武定、鎮安、鎮寧三鎮節度使,官加同平章事後周世宗時跟隨天雄節度使符彥卿出兵固鎮,抵禦遼軍入侵,改授成德節度使後周恭帝繼位後,加檢校太師。北宋建立後,再加中書令,改任平盧節度使
乾德三年(965年),郭崇去世,享年五十八歲,追贈太師 [5]  。後因其孫女為宋仁宗皇后,故被兩次加贈為尚書令兼中書令、英國公 [6] 
全    名
郭崇
封    號
英國公(贈)
所處時代
五代→北宋
出生地
應州金城縣(今山西應縣
出生日期
908年
逝世日期
965年
主要成就
協助郭威建立後周;抵禦北漢,進攻遼國
最高官職
平盧軍節度使→太師→尚書令兼中書令(贈)
本    名
郭崇威

郭崇人物生平

郭崇進入行伍

郭崇威(後改名郭崇)為人穩重寬厚,沉默寡言,又頗有謀略。他的父祖都是代北地區的酋長。郭崇威在二十歲時,憑藉自身的勇力,應募進入行伍。 [1] 
後唐末帝清泰(934年-936年)年間,郭崇威升為應州騎軍都校 [7] 
後晉天福二年(937年),後晉高祖石敬瑭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 [8]  ,這其中便包括應州。郭崇威恥於為契丹臣子,於是棄官南歸,歷任鄆州、河中、潞州三鎮的騎軍都校。 [2-3] 

郭崇漸獲遷升

後晉出帝開運(944年-946年)年間,郭崇威奉命在太原駐守。天福十二年(947年)二月,河東節度使劉知遠(後漢高祖)在太原稱帝反遼,建立後漢政權。 [9]  郭崇威轉仕後漢,並作為前鋒,南下收取汴州開封府。郭崇威收復汴京後,被改授為護聖左第六軍都校、郢州刺史,後改領富州刺史。 [10] 
後漢隱帝乾祐元年(948年)八月,樞密使郭威奉命西征,負責討平河中、鳳翔、永興三鎮叛亂。郭崇威隨郭威平亂,立下功勳,升任果州防禦使、護聖右廂都指揮使。此後郭威出鎮鄴都,郭崇威領鄴都行營馬軍都指揮使,兼天雄軍都巡檢使。 [11] 

郭崇興周功臣

乾祐三年(950年)十一月,隱帝誅殺權臣楊邠史弘肇等,並密詔郭崇威等誅殺郭威。郭威得知此事後,召郭崇威等前來,陳説楊邠等人冤死及密詔的事宜,假意請他們“奉行詔書,取吾首以報天子”。郭崇威等早已會意,一邊哭泣,一邊表態,願意隨郭威“入朝自訴”,清除隱帝身邊的“鼠輩”。同月,郭威派郭崇威率騎兵作為先鋒,南下“清君側”。 [12]  癸未日,郭崇威等與劉承祐所派的慕容彥超部在劉子陂遭遇。甲申日,慕容彥超領輕騎出擊,郭崇威與前博州刺史李榮率騎兵將其擊退,其餘各部朝廷軍見狀,士氣大挫,相繼向北軍(郭威軍)投降。 [13]  隱帝出逃,不久被殺。郭威自此掌握了後漢朝廷。北軍進入開封后,大肆劫掠,終日不止。郭崇威與近臣王殷勸諫郭威説:“如果不阻止剽掠,今夜只剩下一座空城了。”郭威這才命諸將嚴禁劫掠。 [14]  事後,郭崇威因功被補授為侍衞親軍馬軍都指揮使 [4]  [15] 
之後,郭威派宰相馮道等在徐州迎接湘陰公劉贇,假意迎立他為帝。此時據稱遼軍南侵,郭威於是北征,途中在澶州被軍隊推戴為帝。樞密使王峻在開封聽到事變,派郭崇威率領七百騎兵東行,抗拒正在前來的劉贇,在睢陽相遇。郭崇威列陣於官署外,劉贇畏懼,登上門樓,喚來郭崇威説:“你們這些人為什麼忽然來到這裏?”郭崇威回答:“澶州軍兵變,郭公派我來保衞陛下,沒有有別的目的。”劉贇召郭崇威上樓,他不敢上,就派馮道下來與之交談,郭崇威這才登樓,詳細説明了軍心已有歸屬、帝位已經確定的事實,劉贇握着郭崇威的手哭泣,低下頭很長時間。不久,郭崇威暗中招降了負責保衞劉贇的護聖指揮使張令超所部,並將劉贇軟禁到館舍,殺其心腹董裔、賈貞等人。 [4]  [16] 

郭崇兼領節鎮

廣順元年(951年),郭威建立後周政權,即後周太祖。郭崇威為避郭威之名諱,而改名郭崇 [17]  。旋即升領武定軍(治洋州,今陝西洋縣)節度使、檢校太傅,仍典理禁軍 [18]  ;又任京城都巡檢使、修城都部署兼知步軍公事。 [19] 
廣順二年(952年)七月,太祖重新升陳州(今河南淮陽)為節鎮,設置鎮安軍,改命郭崇為節度使,仍掌禁軍 [20]  。次年(953年)二月,加檢校太尉 [21]  [22] 
顯德元年(954年)正月,太祖親自郊祀圜丘,調郭崇為鎮寧軍(治澶州,今河南濮陽縣南)節度使,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23]  。隨後太祖病重,催促郭崇返回鎮所 [24]  。同月,太祖駕崩,其養子柴榮登基為帝,即後周世宗。 [25] 

郭崇南征北伐

世宗即位之初,北漢聯合遼朝南侵潞州,郭崇與天雄軍節度使符彥卿出兵固鎮,阻攔遼軍南下。柴榮親自出徵後,他又為符彥卿副將任行營都部署。後周軍班師後,加官兼侍中。不久後改為真定尹、成德軍(治今河北正定)節度使。 [26] 
顯德四年(957年),遼朝趁柴榮第二次親征淮南之機,派出一萬多騎兵劫掠邊境。柴榮聞訊,命鎮寧軍節度使張永德領兵北上抵禦。郭崇率軍反擊,攻下束城縣(治今河北束城。此據《遼史》,《宋史》誤作束鹿縣) [27]  ,斬首數百級,俘獲頗多。 [28-30] 
顯德五年(958年),郭崇在“天清節”(柴榮生辰)時入京朝見,並上表辭官。柴榮不允,賞賜他襲衣、金帶、器幣及鞍勒馬,遣返鎮所。 [31] 
顯德六年(959年),柴榮北征燕雲地區,途經靜安軍時,郭崇前來朝見。同年,柴榮病逝,後周恭帝柴宗訓繼位,郭崇獲加官檢校太師 [32] 

郭崇入宋及逝世

北宋建立後,郭崇加兼中書令,旋即入朝覲見。當時宋太祖趙匡胤改調淮南節度使李重進出鎮平盧軍,李重進抗命叛亂,於是讓郭崇改鎮平盧軍。 [33] 
乾德三年(965年),郭崇去世,享年五十八歲。太祖聞訊後震驚哀傷,追贈他為太師 [5] 
郭崇的孫女郭氏(即郭皇后)是宋仁宗的第一任皇后,至天聖三年(1025年),郭崇被加贈為尚書令兼中書令。天聖六年(1028年),再追封為英國公。 [6] 

郭崇主要影響

郭崇早年追隨河東節度使劉知遠起兵反抗遼軍,收復開封,建立後漢政權 [10]  後漢隱帝即位後,又隨樞密使郭威西征河中、鳳翔、永興三鎮叛亂,並由此成為了郭威的心腹之一 [11]  。乾祐三年(950年),郭崇隨郭威南下奪取政權,成為侍衞親軍的高級將領,受命處置後漢宗室劉贇,使得郭威順利即位,建立後周 [4] 
後周世宗即位之初,郭崇與天雄節度使符彥卿抵禦北漢及遼朝聯軍南侵 [26]  。顯德四年(957年),遼軍騎兵萬餘人劫掠邊境,郭崇率軍反擊,一度進入遼方境內,收復束城 [27] 

郭崇歷史評價

脱脱:郭崇感激昔遇,發於垂涕。太祖察其忠厚,亟焚思誨之奏。雖魏文不強於楊彪,宋武無猜於徐廣,何以加之。 [34] 宋史

郭崇軼事典故

北宋建立後,郭崇追念後周的恩遇,時常流淚。成德鎮監軍陳思誨密奏他的情況,並説:“常山靠近邊境,郭崇有反叛之心,應當小心防備他。”宋太祖趙匡胤説:“我一向知道郭崇篤於恩義,是有感而發罷了。”但也派中使前往偵察。 [33]  [35]  [36] 
中使還未到時,郭崇非常憂慮,對賓佐説:“假使使者不察真情,怎麼辦呢?”判官辛仲甫説:“皇帝接受天運時,您最先效忠,軍民之政的處理,都遵循常例,怎麼能找到藉口加害呢?只管遠遠探查使者情況,率領僚屬出郊迎接,聽任觀察,時間久了自會辨明。”郭崇照此辦理。使者到後,看見郭崇並無他意,回來説郭崇正對着賓客屬員坐在池潭小亭上飲酒博戲,城中平靜。趙匡胤笑着説:“我就知道郭崇不會造反的。”並重責陳思誨。不久,郭崇自請入朝,以表明心跡。 [33]  [35]  [36] 

郭崇人際關係

關係
姓名
簡介
兒子
官至洛苑副使,其妻李氏為明德皇后之姐。後贈永清軍節度使兼中書令
官至崇儀副使、知賞州。後贈忠武軍節度使侍中
孫女
郭氏
郭皇后。郭允恭次女。宋仁宗趙禎的第一任皇后。後被廢為淨妃,出居瑤華宮。
曾孫
郭中庸
歷任左侍禁閤門祗候、閤門副使。
郭中和
娶潁川郡王趙德彝之女,官至西染院副使。
以上內容來源 [37] 

郭崇史料索引

宋史》卷255 [34] 
參考資料
  • 1.    《宋史》卷255《郭崇傳》:郭崇,應州金城人。重厚寡言,有方略。初名崇威,避周祖名,止稱崇。父祖俱代北酋長。崇弱冠以勇力應募為卒。
  • 2.    《宋史》卷255《郭崇傳》:晉祖割雲應地入為契丹,崇恥事之,奮身南歸,歷鄆、河中、潞三鎮騎軍都校。
  • 3.    《契丹國志》卷2:(晉天福二年)二月,……應州郭崇威亦恥臣契丹,挺身南歸。
  • 4.    《宋史》卷255《郭崇傳》:乾佑三年冬,崇從周祖平國難,與李筠拒慕容彥超於劉子陂,走之,以崇補侍衞馬軍都指揮使。遣馮道等迎湘陰公斌于徐州,將立之。會契丹南侵,周祖北征,次於澶州,為六軍推戴。樞密使王峻在京師聞變,遣崇率七百騎東拒斌,遇於睢陽。崇陣於牙門外,斌懼,登門樓呼崇曰:“汝等何遽至此?”崇曰:“澶州軍變,遣崇等來衞乘輿,非有他也。”斌召崇升樓,崇未敢登,即遣道下與語,崇乃登,具言軍情有屬,天命已定,斌執崇手泣,俛首久之。俄而斌所領衞兵都校張令超以眾歸崇,斌親將賈、王等數怒目視道,將害之。斌曰:“汝輩勿草草,此非關令公事。”崇即送斌就館舍。
  • 5.    《宋史》卷255《郭崇傳》:乾德三年,卒,年五十八。太祖聞之震悼,贈太師。
  • 6.    《宋史》卷255《郭崇傳》:(郭守璘)次女為仁宗皇后。天聖三年,詔贈崇尚書令兼中書令,守璘太尉、寧國軍節度,允恭太傅、安德軍節度。六年,又詔追封崇英國公,加贈守璘康清軍節度兼中書令,允恭忠武軍節度兼侍中。
  • 7.    《宋史》卷255《郭崇傳》:後唐清泰中。為應州騎軍都校。
  • 8.    注:契丹政權在947年耶律德光入主中原後改國號為大遼。故本詞條生平第一子目稱為契丹,自第二子目起稱遼。
  • 9.    《新五代史》卷10《漢本紀》:二月戊辰,河東行軍司馬張彥威等上箋勸進。辛未,皇帝即位,稱天福十二年。
  • 10.    《宋史》卷255《郭崇傳》:開運中,戍太原。會漢祖起義,以崇為前鋒。入汴,改護聖左第六軍都校、領郢州刺史,改領富州。
  • 11.    《宋史》卷255《郭崇傳》:從周祖平河中,以功遷果州防禦使、領護聖右廂都指揮使。周祖鎮鄴,以崇領行營騎軍兼天雄軍都巡檢使。
  • 12.    《資治通鑑》卷289:(乾祐三年十一月)弘肇待侍衞步軍都指揮使王殷尤厚,邠等死,帝遣供奉官孟業齎密詔詣澶州及鄴都,令鎮寧節度使李洪義殺殷,又令鄴都行營馬軍都指揮使郭崇威、步軍都指揮使真定曹威殺郭威及監軍、宣徽使王峻。……丁丑,使者至澶州,李洪義畏懦,慮王殷已知其事,不敢發,乃引孟業見殷。殷囚業,遣副使陳光穗以密詔示郭威。威召樞密吏魏仁浦,示以詔書曰:“奈何?”仁浦曰:“公,國之大臣,功名素著,加之握強兵,據重鎮,一旦為羣小所構,禍出非意,此非辭説所能解。時事如此,不可坐而待死。”威乃召郭崇威、曹威及諸將,告以楊邠等冤死及有密詔之狀,且曰:“吾與諸公,披荊棘,從先帝取天下,受託孤之任,竭力以衞國家,今諸公已死,吾何心獨生!君輩當奉行詔書,取吾首以報天子,庶不相累。”郭崇威等皆泣曰:“天子幼衝,此必左右羣小所為,若使此輩得志,國家其得安乎!崇威願從公入朝自訴,盪滌鼠輩以清朝廷,不可為單使所殺,受千載惡名。”翰林天文趙修已謂郭威曰:“公徒死何益!不若順眾心,擁兵而南,此天啓也。”郭威乃留其養子榮鎮鄴都,命郭崇威將騎兵前驅,戊寅,自將大軍繼之。
  • 13.    《資治通鑑》卷289:(乾祐三年十一月)癸未,南、北軍遇於劉子陂。……甲申,……久之,慕容彥超引輕騎直前奮擊,郭崇威與前博州刺史李榮帥騎兵拒之。彥超馬倒,幾獲之。彥超引兵退,麾下死者百餘人,於是諸軍奪氣,稍稍降於北軍。侯益、吳虔裕、張彥超、袁嶬、劉重進皆潛往見郭威,……比暮,南軍多歸於北。慕容彥超與麾下十餘騎奔還兗州。是夕,帝獨與三相及從官數十人宿於七裏寨,餘皆逃潰。
  • 14.    《資治通鑑》卷289:(乾祐三年十一月)威自迎春門入,歸私第,遣前曹州防禦使何福進將兵守明德門。諸軍大掠,通夕煙火四發。……王殷、郭崇威言於郭威曰:“不止剽掠,今夕止有空城耳。”威乃命諸將分部禁止掠者,不從則斬之。至晡,乃定。
  • 15.    《資治通鑑》卷289:(乾祐三年十一月)壬辰,太后始臨朝,以王峻為樞密使,袁嶬為宣徽南院使,王殷為侍衞馬步軍都指揮使,郭崇威為侍衞馬軍都指揮使,曹威為侍衞步軍都指揮使,陳州刺史李谷權判三司。
  • 16.    《資治通鑑》卷289:(乾祐三年十一月)己丑,……郭威奏遣太師馮道及樞密直學士王度、秘書監趙上交詣徐州奉迎。……(十二月)戊午,威至七里店,竇貞固帥百官出迎拜謁,因勸進。……武寧節度使贇已至宋州,王峻、王殷聞澶州軍變,遣侍衞馬軍都指揮使郭崇威將七百騎往拒之,又遣前申州刺史馬鐸將兵詣許州巡檢。崇威忽至宋州,陳於府門外,贇大驚,闔門登樓詰之。對曰:“澶州軍變,郭公慮陛下未察,故遣崇威來宿衞,無他也。”贇召崇威,崇威不敢進。馮道出與崇威語,崇威乃登樓,贇執崇威手而泣。崇威以郭威意安諭之。少頃,崇威出,時護聖指揮使張令超帥部兵為贇宿衞,……是夕,崇威密誘令超,令超帥眾歸之。贇大懼。郭威遺贇書,云為諸軍所迫,召馮道先歸,留趙上交、王度奉侍。道辭行,贇曰:“寡人此來所恃者,以公三十年舊相,故無疑耳。今崇威奪吾衞兵,事危矣,公何以為計?”道默然。客將賈貞數目道,欲殺之。贇曰:“汝輩勿草草,此無預馮公事。”崇威遷贇於外館,殺其腹心董裔、賈貞等數人。
  • 17.    《資治通鑑》卷290:廣順元年……郭崇威更名崇,曹威更名英。
  • 18.    《舊五代史·後周太祖紀一》:廣順元年春正月……以侍衞馬軍都指揮使、果州防禦使、檢校太保郭崇為洋州節度使、檢校太傅,典軍如故。
  • 19.    《宋史》卷255《郭崇傳》:廣順初,領定武軍節度,又為京城都巡檢使、修城都部署兼知步軍公事。
  • 20.    《舊五代史》卷112《後周太祖紀三》:廣順二年……秋七月丙辰……丁卯,詔復升陳州、曹州為節鎮。以侍衞馬軍都指揮使、洋州節度使郭崇為陳州節度使,以侍衞步軍都指揮使曹英為曹州節度使,並典軍如故。
  • 21.    《舊五代史》卷112《後周太祖紀三》:廣順三年……二月……癸丑,安州節度使李洪義、侍衞馬軍都指揮使郭崇、侍衞步軍都指揮使曹英,並加檢校太尉。
  • 22.    《宋史》卷255《郭崇傳》:未幾,復升陳州為節鎮,以潁州隸焉,命崇為節度。
  • 23.    《宋史》卷255《郭崇傳》:周祖親郊,加同平章事,出鎮澶州。
  • 24.    《宋史》卷255《郭崇傳》:周祖不豫,促還鎮所。
  • 25.    《舊五代史》卷112《後周太祖紀三》:顯德元年春正月丙子朔,帝親祀圜丘……以陳州節度使兼侍衞馬軍都指揮使郭崇為澶州節度使,加同平章事……壬辰……是日巳時,帝崩於滋德殿,聖壽五十一。
  • 26.    《宋史》卷255《郭崇傳》:世宗立,並人侵潞州,命崇與符彥卿出固鎮以御之。世宗親征,又副彥卿為行營都部署。師還,加兼侍中。冬,移真定尹、成德軍節度。
  • 27.    《遼史》卷6《穆宗紀》:八年……夏四月甲寅,南京留守蕭思温攻下沿邊州縣,遣人勞之。五月,周陷束城縣。六月辛未,蕭思温請益兵,乞駕幸燕。
  • 28.    《宋史》卷255《郭崇傳》:四年,世宗徵淮南,契丹出騎萬乘餘掠邊,崇率師攻下束鹿縣,斬數百級,俘獲甚眾。
  • 29.    《資治通鑑》卷294:帝之南征也,契丹乘虛入寇。壬申,帝至大梁,命鎮寧節度使張永德將兵備禦北邊……成德節度使郭崇攻契丹東城,拔之,以報其入寇也。
  • 30.    《遼史》卷70《蕭思温傳》:初,周人攻揚州,上遣思温躡其後,憚暑不敢進,拔緣邊數城而還。 後周師來侵,圍馮母鎮,勢甚張。思温請益兵,帝報曰:“敵來,則與統軍司並兵拒之;敵去,則務農作,勿勞士馬。”會敵入束城,我軍退渡滹沱而屯。思温勒兵徐行,周軍數日不動……遂與統軍司兵會,飾他説請濟師。周人引退,思温亦還。
  • 31.    《宋史》卷255《郭崇傳》:五年,天清節,崇來朝,表求致政,不允,賜襲衣、金帶、器幣、鞍勒馬,遣之。
  • 32.    《宋史》卷255《郭崇傳》:世宗平關南,至靜安軍,崇來朝。恭帝嗣位,加檢校太師。
  • 33.    《宋史》卷255《郭崇傳》:宋初,加兼中書令。崇追感周室恩遇,時復泣下。監軍陳思誨密奏其狀,因言:“常山近邊,崇有異心,宜謹備之。”太祖曰:“我素知崇篤於恩義,蓋有所激發爾。”遣人覘之,還言崇方對賓屬坐池潭小亭飲博,城中晏然。太祖笑曰:“果如聯言。”未幾來朝。時命李重進為平盧軍節度,重進叛,改命崇為節制。
  • 34.    《宋史·卷二百五十五·列傳第十四》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7-09-17]
  • 35.    《宋史》卷266《辛仲甫傳》:陳思誨密奏崇有奸狀,上怒且疑,遣中使馳往驗之。未至,崇憂懣失據,謂賓佐曰:“苟主人不察,為之奈何?”皆愕相視。仲甫曰:“皇帝膺運,公首效節,軍民處置,率循常度,且何以加辭。第遠偵使者,率僚屬盡郊迎禮,聽彼伺察,久當自辨矣。”崇如其言。使者至,視崇無他意,還奏,上大喜,歸罪於思誨。
  • 36.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1:初,成德節度使金城郭崇聞上受禪,時或涕泣。監軍陳思誨密奏其狀,且言常山近契丹,崇懷怨望,宜早為之所。上曰:“我素知崇篤於恩義,此蓋感激所發耳。”然亦遣使偵之。崇聞有使至,憂懣失據,謂左右曰:“苟使命不測,將奈何?”左右莫對,觀察判官辛仲甫曰:“公首效誠節,且軍民處置,率循常度,朝廷雖欲加罪,何以為辭?使者若至,但率官吏郊迎,盡禮致恭。淹留伺察,當自辨明矣。”崇如其言,日與僚佐飲博,使者審崇無他,即歸奏之。上喜曰:“我固知崇不反也。”已而,崇請入朝。
  • 37.    《宋史》卷255《郭崇傳》:子守璘至洛苑副使,妻即明德皇后之姊也。子允恭,以父任授殿直,至崇儀副使、知常州卒。次女為仁宗皇后。天聖三年,詔贈崇尚書令兼中書令,守璘太尉、寧國軍節度,允恭太傅、安德軍節度。六年,又詔追封崇英國公,加贈守璘康清軍節度兼中書令,允恭忠武軍節度兼侍中。允恭子中庸,左侍禁、閣門祗候、副使;中和,娶潁川郡王德彝女,為西染院副使。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