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洋州

鎖定
洋州,屬山南道洋州轄。西魏乘機於廢帝元欽元年(552),遣將達奚武佔領漢中,次年,析北梁州和直州(即北魏東梁州)之地置洋州於涇洋河口西岸蒿坪山之陽(即今陝西西鄉縣四季河),以洋水為名。
洋州領洋州、懷昌、洋中、豐寧四郡。隋煬帝大業三年(605)廢州復郡。撤梁、洋二州,合為漢川郡;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廢郡復州,析漢川郡之西鄉、興勢、黃金三縣,再立洋州於西鄉縣(蒿坪山之陽)。
中文名
洋州
簡    介
洋州屬山南道洋州轄
記    載
《元和郡縣圖志》
所屬朝代

目錄

洋州歷史源遠

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分全國為十道,洋州屬山南道洋州轄。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調整區劃,山南道分為東西二道,洋州屬山南西道。天寶元年(742)改洋州為洋川郡。十五年(756)郡治由西鄉遷往興道(今陝西洋縣)。肅宗乾元元年(758)再撤郡復州,改洋川郡為洋州。
後唐閔帝應順元年(934)正月,盂知祥遣將張業入興元,武定軍節度使孫汶韶又以洋州降後蜀,因避孟知祥諱,乃改洋州為源州。
北宋太祖乾德三年(965)正月,宋將王全斌、劉光義滅後蜀,改源州復洋州。宋太祖乾德四年(公元966年),洋州下轄興道、真符、西鄉三縣。屬利州路。南宋高宗紹興十四年(1l44)利州路東西兩分,洋州歸利州東路洋州轄。
理宗端平元年(1234)金滅。次年,蒙古軍入侵金、洋、梁(興元)三州,戰爭屢年,西鄉城毀治廢達18年。
寶祜元年(1253),即蒙古憲宗三年,並利州東西兩路為興元路。洋州屬興元路。
明洪武三年(1370年)改洋州為洋縣。

洋州記載

洋州,洋川。雄。開元户一萬八千八百八十九。鄉四十八。元和户二千八百九十六。鄉五十二。
本漢漢中郡成固縣地,先主分成固立南鄉縣,為蜀重鎮。晉改為西鄉縣。後魏宣武帝正始中,於豐寧戍置豐寧郡,廢帝於此置洋州,因洋水為名。隋大業二年廢洋州置洋川鎮,武德元年復於西鄉立洋州。
州境:東西二百九十二里。南北六百六十里。
八到:東北至上都六百四十里。東北至東都一千四百九十里。東至金州五百里。西至興元府一百二十里。南至壁州西路五百六十里。北至京兆府??縣五百里。
貢、賦:開元貢:白交棕,火麻布,野?布。賦:綿,絹。
管縣五:興道,黃金,洋源,西鄉,貞符。
興道縣,緊。郭下。本漢成固縣地,後魏宣武帝分置興勢縣,理在興勢山上,故以為名。武德元年置洋州,以縣屬焉。貞觀二十三年改為興道縣。
興勢山,在縣北二十里。蜀先主遣諸葛亮出駱谷,戍興勢山,置烽火樓,處處通照,即此山。按三國時蜀以漢中、〔建安末破魏將夏侯妙才,遂有漢中,以魏延鎮守,其後蔣琬、姜維相繼鎮於此,即今郡也。〕興勢、〔後主延熙七年,將軍王平守之,魏將曹爽等攻不克,即今興道縣也。〕白帝〔先主章武元年屯之,遂為重鎮。後主建興十五年,吳將全琮來攻,不克,即今?安郡也。〕併為重鎮。
漢水,經縣南,去縣一百步。
儻谷,一名駱谷,在縣北三十里。後主延熙二十年,諸葛誕反於淮南,分關中兵東下,姜維欲乘虛向秦川,率數萬人出駱谷,聞誕已破,遂還。
駱谷路,在今洋州西北二十里,州至谷四百二十里。晉司馬勳出駱谷,破趙戍,壁於懸鈎,去長安二百里。按駱谷在長安西南,南口曰儻谷,北口曰駱谷。
谷中多反鼻蛇,青攢蛇〔攢音爨。〕一名ㄡ尾蛇,常登竹木上,能十數步?人。
人中此蛇者,即須斷肌去毒,不然立死。
駱水,在縣城西一里。
黃金縣,中。西南至州一百三十里。本漢安陽縣地,屬漢中郡。後魏文帝於此分置黃金縣,因黃金水為名。
黃金水,出縣西北百畝山黃金谷,南流經縣西,去縣九里。其谷水陸艱險,語曰:“山水艱阻,黃金、子午。”魏遣曹爽由駱谷伐蜀,蜀將王平拒之於興勢山,張旗幟至黃金谷,謂此山也。
故鐵城在縣西北八十里。城在山上,言其險峻,故以“鐵”為名。昔氐帥楊雄當寇漢川,令魏興太守薛健據黃金戍,姜寶據鐵城,宋遣梁州刺史蕭思話攻拔之。驛即子午道也,舊道在今金州安康縣界,梁將軍王神念以舊子午道緣山避水,橋樑百數,多有毀壞,乃別開乾路,更名子午道,即此路是也。
洋源縣,中。西北至州一百二十里。本漢、晉西鄉縣,武德七年析置洋源縣,因洋水為名。
洋水,在縣南三百步。
西鄉縣,上。西北至州一百里。本漢成固縣地,蜀先主置南鄉,晉武帝改為西鄉縣。武德元年置洋州,州理在西鄉,後移理興道縣。
洋水,東去縣八里。
貞符縣,中。南至州六十里。開元十八年置,初名華陽縣,天寶三年廢。八年,王鉷奏開清水谷路,復奏置。其年鑿山得玉冊,因改名貞符縣,隸京兆府,十一年以路遠,改屬洋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