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蘭州鐵路機械學校

鎖定
蘭州鐵路機械學校被國家教育部評為首批國家級重點中等專業學校,鐵道部名校,學校是由鐵道部投資興建的鐵道部重點建設職業院校,創建於1950年9月,原名“西北鐵路幹線工程局鐵路人員培訓所”,1952年12月改組為鐵道部天水鐵路學校,1958年曾升格為新疆鐵道學院,舉辦本科教育,1963年新疆鐵道學院停辦,後因國家院系調整改為烏魯木齊鐵路工程學校。1966年定名為蘭州鐵路機械學校,隸屬鐵道部第一工程局領導,1970年,由蘭州鐵路局管理,改名蘭州鐵路技術學校,1983年恢復蘭州鐵路機械學校校名,1993年經甘肅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部級重點中專學校,1994年6月,經國家教委檢查驗收,於同年8月確定蘭州鐵路機械學校為國家級重點中等專業學校。1998年同原蘭州鐵路局直屬的蘭州鐵路成人中等專業學校合併,成為多層次、多模式的綜合性中等專業學校。學校首任校長是時任西北鐵路幹線工程局局長兼政委王世泰、後任鐵道部副部長、甘肅省第五屆人大常委會主任、黨組書記。學校是鐵道部確認的全國鐵路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全國鐵路員工培訓基地,中國歷史最悠久的鐵路職業院校。辦學多年來,為鐵路和社會培養了大量人才,被譽為鐵道部的黃埔軍校,是全國鐵路、城際輕軌鐵路、城市地鐵軌道交通專業人才培養基地。
2005年蘭州鐵路機械學校整體併入鐵道部重點高校蘭州交通大學。學校的移交實行“零債務”,原有編制、財政撥款以及土地等資產一次性劃轉蘭州交大,學校併入前的債務由蘭州鐵路局負責處理。
中文名
蘭州鐵路機械學校
簡    稱
蘭鐵機校
創辦時間
1950年9月
創辦人
習仲勳+中共中央西北局
辦學性質
鐵道部全國鐵路重點中等專業學校
主管部門
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
所屬企業
蘭州鐵路局
校    訓
尚德勵志 博學篤行 知行合一 學做並重
主要獎項
中國歷史最悠久的鐵路職業院校
鐵道部特有工種職業技能鑑定站024號
鐵道部火車頭獎盃獲得單位
甘肅省國家職業技能鑑定第31所
蘭州鐵路局培訓基地
知名校友
孫永福、王新文、陳忠祥、孟素荷蕭風、祁傑生、楊彪、蘇曉龍 [1] 
所屬地區
甘肅省蘭州市
類    型
鐵道部名校
屬    性
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部屬院校
鐵道部全國鐵路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
鐵道部重點建設職業院校
全國鐵道行業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成員單位
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
主要院系
鐵道供電系、鐵道信號系、機械工程系、鐵道機車系、鐵道車輛系、鐵道工程系、鐵道運輸系
現任校長
王世泰
曾用校名
天水鐵路工程學校、天水鐵路專科學校、新疆鐵道學院
學校榮譽
蘭州鐵路局文明單位
蘭州鐵路局
“高級工技能培訓基地”
骨幹專業
鐵道部優秀專業4個
歷史溯源
鐵道部設立的中國第一所鐵路中等專業技術院校

蘭州鐵路機械學校學校簡介

蘭州鐵路機械學校
蘭州鐵路機械學校(4張)
為了推動鐵路建設,中共中央西北局和西北軍政委員會於三月十六日至二十四日召開西北首屆交通會議,西北五省鐵路、公路等方面的幹部一百三十餘人蔘加會議。彭德懷、習仲勳分別作了講話,闡釋交通事業在西北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習仲勳在講話中説:“就西北地區具體情況看,地面遼闊,經濟狀況比其他各區都要落後,將來必須大力發展。而發展經濟的重要條件之一,就是辦好交通。”他要求交通事業部門的每個工作人員都要以主人翁的態度去工作,領導要經常深人羣眾,研究路局與沿線廣大農民羣眾建立密切聯繫的問題。他強調指出:共產黨辦事情,都離不了發動羣眾這一條。要做好交通部門的工作,必須發動全體員工積極努力。在補修路基、橋樑、護路、養路等各項工作中,要吸收沿線廣大農民參加。
這次會議確定:“為完成寶天、天蘭段的工程,特組織工程委員會,領導工作,並依靠一野抽調十萬大軍擔任土石方工程。”經過反覆醖釀考慮並報經政務院批准,中共中央西北局組建了西北鐵路幹線工程局(簡稱西幹局),領導寶天、天蘭鐵路改造和興建工作,五月一日正式成立辦公。
五月二十四日,習仲勳主持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參加的會議,專題研究鐵路工程有關問題,中央鐵道部副部長呂正操中央鐵道部蘇聯總顧問出席會議。會議確定西幹局受中央鐵道部和西北軍政委員會雙重領導,“大體分工為:中央鐵道部責解決該局工程業務技術指導及人員的配備,材料與財政審籌給等事項。西北軍政委員會負責政治和黨委工作的領導、針、政策指導、政治幹部之調補以及當地勞力、器材(西不能解決的器材由鐵道部籌撥)和土地的組織與使用”。會還決定:“由中央鐵道部調派鐵道兵團二、四、三支隊前來加”。
習仲勳極力支持西幹局的工作,經常聽取彙報,為他們排憂解難。一九五〇年九月四日,習仲勳指示下發了《西北局關於加強西北修建鐵路的指示》,決定抽調有能力的幹部到工程局工作。指示要求:“工程局亦可成立鐵路人員訓練所,有計劃的培養中下級技術幹部,在條件成熟時,再成立西北鐵路學校,以培養各級鐵路幹部。”西幹局遵照習仲勳中共中央西北局的指示,在天水創辦了“鐵路幹部培訓所”,西北鐵路幹線工程局局長兼政委王世泰任校長,“主要培養對象是技工、初級技術員和具有中學、大學學歷的青年,教師主要從一些有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的老工程技術人員中選調。每期學員二三百人,開始時每期三個月,以後半年一期”,為修建鐵路造就了大批人才,適應了當時建設的需要。1950年4月,經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批准,西北鐵路幹線工程局 (以下簡稱西幹局)成立,西幹局重視培養技術人才,1950年9月在天水創辦鐵路人員培訓所,後來大家稱為鐵訓所。
學校創建於1950年8月16日,校址在甘肅省天水市,當時的校名是天水鐵路人員訓練所,屬於鐵道部西北鐵路幹線工程局管理。1949年8月26日,蘭州解放。西幹局是1950年5月1日在天水成立的,主要任務是儘快修復寶天路,迅速修建天蘭路。修鐵路需要人才,鐵訓所就應運而生。校址是天水市靈源壩,後來又在天水市東關和暖河灣設了兩個分校。鐵訓所的領導先後為西幹局局長兼所長(校長)閻揆要、王世泰,所長屈強。為適應國家大規模經濟建設的需要,1952年12月,鐵訓所奉命改建為“天水鐵路學校”。校領導先後為西幹局局長兼校長王世泰,校長曹凱。教師有56人,在校學生達706人。學校成為一所綜合性多專業的中等技術學校。設有五個專業是工務、機務、財務、材料、運輸(含車務、商務)。招收初中畢業生,學制二年。1954年,鐵道部進行專業調整,學校由多類專業變為單一工程類專業中專的學校,只設鐵道建築及養護、鐵道橋樑及隧道、鐵路築路機械(簡稱線路、橋隧、機械)三個專業。招收初中畢業生,另有少量調幹學員,學制三年。並於1955年6月改名為“鐵道部天水鐵路工程學校”。校長為曹凱,教師76人,在校學生達1202人。執行部頒中專機構、定員、教學計劃和大綱及教材,使學校走上正軌化中專軌道。1954年學校遷至天水市西關原天水西站內,由原來的三個校址合為一處。 [1] 
1958年,中央制定了“鼓足幹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鐵道部隨即召開多次全路教育工作會議進行部署,掀起了全路教育大革命、大躍進的高潮。鐵路中專學校一下子新增59所,全路達87所;十幾所老中專升格為鐵道學院。我校於1958年12月由烏魯木齊鐵路工程學校升格為新疆鐵道學院。
歷史的變遷——新疆鐵道學院
1958年8月,由於蘭新鐵路的修建,急需鐵路建設人才,鐵道部決定天水鐵路工程學校隨第一鐵路工程局整體搬遷到新疆烏魯木齊市,並擴建升格為新疆鐵道學院。設大學本科部和中專部。大學部開設鐵道建築、橋樑隧道、內燃機車三個專業;中專部設鐵道建築、橋樑隧道、內燃機車築路機械鐵道車輛、鐵道通信、鐵道運輸七個專業。
1959年1月鐵道部公佈《1960—1967年鐵路高校專業(全日制)學校發展規劃草案》。4月鐵道部在成都召開全路高等學校及中等專業學校教育工作會議,會議傳達貫徹中共中央教育工作會議關於“整頓、鞏固、提高”的工作方針,在總結1958年工作的基礎上,提出1959年的工作任務和目標,着重討論了關於加強學校統一管理、調整新建高等學校以及提高教育質量的措施等問題,確定了6條整頓的原則和具體方案,提出每省1所大學的佈局;會議討論了鐵道部《關於加強全日制高等學校和中等專業學校統一管理問題的若干規定(草案)》、《關於整頓1958年新建高等學校意見》等文件。6月鐵道部發文規範鐵路高校校名和學制。規定:鐵道部直屬高校,均以“鐵道學院”命名,並冠以該院校所在地名;各局、院、廠所屬高等學校,均以“鐵路學院”命名,並冠以該院校所在地名;鐵道部直屬高校本科為五年,其他的為四年,專科為三年或兩年。1959年6月鐵道部在全路高等學校內確定3所重點學校,為唐山鐵道學院、北京鐵道學院、蘭州鐵道學院。
1961年3月鐵道部在衡陽召開鐵路高等和中等專業教育工作會議。會議討論了貫徹中央“調整、鞏固、充實、提高”八字方針問題,具體研究了:關於鐵路高等學校及中等專業學校進行調整“四定”的初步方案;關於鐵路高等學校及中等專業學校進行充實提高的初步方案;鐵道部《關於設置全路重點高等學校和重點中等專業學校的決定(草案)》;《關於鐵路高等學校及中等專業學校機構編制的暫行規定(草案)》;鐵路高等及中等專業學校專業目錄。4月鐵道部確定5所全路重點高等院校:北京鐵道學院、唐山鐵道學院、蘭州鐵道學院、長沙鐵道學院南京鐵道醫學院
1961年5月11日鐵道部下發《鐵路高等及中等專業學校調整“四定”的初步方案》經衡陽會議確定,鐵路高等學校由 1960年末的57所(工科39所、醫科11所、師範7所),調整為25所(工科18所、醫科5所、師範2所);鐵路中等專業學校由1960年末的109所(工科58所、醫科41所、師範10所),調整為71所(工科40所、醫科26所、師範5所)。
1961年8月21日至31日鐵道部在哈爾濱召開全路教育工作會議,貫徹7月3日至15日教育部召開的全國高等學校及中等專業學校調整工作會議關於“縮短戰線、壓縮規模、合理佈局、提高質量”的精神。再次討論研究鐵路高等學校、中等專業學校及技工學校調整方案。會議討論研究了:①《鐵路文化教育工作條例》共6章48條;②《關於鐵路高等、中等專業學校和技工學校調整和“四定”的意見》;③《鐵路高等學校“四定”方案(草案)》及各專業人數分配表;《鐵路中等專業學校“四定”方案(草案)》及專業人數分配表;《鐵路技工學校“四定”方案(草案)》。對3月衡陽會議確定的鐵路高等學校、中等專業學校調整方案進行再次調整,鐵路高等學校由25所調整為19所(工科14所、醫科5所),鐵路中等專業學校由71所調整為51所(工科35所、醫科16所),鐵路技工學校由58所調整為46所。
1961年11月5日鐵道部報送教育部《關於鐵路高等及中等專業學校進一步調整方案及1962年招生計劃意見》,決定鐵路高等學校由8月哈爾濱會議確定保留的19所,再次調整為保留11所(北京、唐山、蘭州、長沙、大連、上海、哈爾濱鐵道學院,北京、南京、上海、大連鐵道醫學院);鐵路中等專業學校由確定保留的51所(後來又調整為46所),再次調整為保留39所(到1962年初又將保留中專學校增加到42所)。
鐵道部直屬新疆鐵道學院校徽 鐵道部直屬新疆鐵道學院校徽
1962年,6月鐵道部進一步調整,保留23所中專,停辦20所(含我校)。9月部發文,對停辦學校的處理辦法:合併轉學,讀完為止,動員回鄉,頂替職工,動員參軍,上山下鄉,短期訓練,業餘學習,回原單位,由各局千方百計、積極穩妥地作好具體安排。當時,由於我校是屬於停辦學校,為防止師生產生波動,並沒在校內傳達。學校會同局領導積極向鐵道部反應,爭取保留。學校一切教學活動正常進行。只是鐵道部取消了我校62、63年的招生計劃 [2] 
1963年,10月鐵道部下發了《關於鐵路中等專業學校發展規模、專業設置、招生任務調整方案的通知》,明確鐵路中專經中央批准保留25所學校,恢復了停辦的武漢機械學校和烏魯木齊工程學校。我校正式摘下《新疆鐵道學院》的校牌,在教學樓門前掛上了《烏魯木齊鐵路工程學校》的校牌。
1964年,6月教育部批覆同意鐵道部試辦16所鐵路職業學校和6個職業班的報告,又將學校從中專系統調岀,改辦職業班,全路中專調整為24所。11月11日,鐵道部下發《鐵路系統各專業學校試行半工半讀教育方案和有關問題的暫行規定》,12月學校改名為烏魯木齊鐵路半工半讀技術學校。
1964年學校根據鐵道部有關文件,招收新生117名,其中築路與養路機械專業77名、鐵道車輛專業40名;1965年招生165名,其中築路與養路機械專業82名、機械製造專業83名。鐵道部64年下發了《鐵路系統各專業學校試行半工半讀教育方案和有關問題的暫行規定》的文件。對半工半讀培養目標和修業年限、教學計劃、招生與分配、勞動與生產、學生待遇、經費等問題作出了明確規定。
1966年2月,根據鐵道部指示,我校從烏魯木齊整體搬遷至蘭州市,校址為原蘭州鐵道學院校址(鐵院已搬至安寧區新校園)。7月7日,鐵道部下發了《關於鐵路中等技術學校的新辦、調整問題的決定》。我校遷蘭後,校名定為“蘭州鐵路機械學校”。
1970年6月10日,鐵道部下發《關於下放鐵路中等專業學校、技工學校的通知》,原部屬的鐵路中專、司機、技工學校,全部下放給有關鐵路局、工廠領導。1970年9月,根據鐵道部文件精神,鐵道部決定改變學校隸屬關係,學校由第一鐵路工程局交由蘭州鐵路局管理。蘭州鐵路局隨即將校名改為蘭州鐵路技術學校。1983年9月,鐵道部發文更改了14所中專學校校名,學校恢復了蘭州鐵路機械學校校名。1970年7月,鐵道部與交通部合併為交通部。由於學校連續六年未招生造成“人才斷層”,對鐵路運輸安全生產造成嚴重後果。全國鐵路部門急需補充專業技術人員和技術工人。為此,交通部經囯務院科教組同意,決定陸續恢復中專、技工學校的辦學和招生,並函請各省、市、自治區安排招生計劃。
1974年,學校招生8個班351名。其中內燃機車1個班(305)41人,鐵道車輛2個班(309、310)98人,養路機械1個班(320)47人,鐵道通信1個班(304)44人,鐵道信號1個班(302)46人,中師語文班(303)40人,中師英語班(302)35人。均為工農兵學員,初高中程度,學制二年半。74年9月入校,76年12月畢業分配。
1975年,學校招生10個班459名學生。其中內燃機車2個班(206、207)100人,蒸汽機車1個班(206)38人,鐵道車輛2個班(311、312)94人,養路機械1個班(321)45人,中師語文班(304)49人,護士班(302)41人,鐵道運輸2個班(207、208)92人。均為工農兵學員,大部分是高中,少數初中。蒸汽機車和運輸為74年下半年招生的,74年12月入校,76年6一12月畢業,學制二年,為76屆;內燃機車學制二年,75年10月入校,77年8月畢業,為77屆畢業生;其他學制二年半,75年10月入校,77年12月畢業分配,為77屆。
1976年,學校招生2個班82名學生。其中鐵道車輛(213)班40人,鐵道通信(205)班42人。初高中 程度,學制二年,76年12月入校,78年12月23日畢業分配。為78屆畢業生。
1977年,是粉碎“四人幫”後學校招收的第一批新生。由於國家招生制度的改革,高考由個人報名,省市命題統一考試,地市初選,學校錄取,省級批准的辦法招生。除工農兵、知青外,應屆高中畢業生也可報名參加考試。77級中專招生是在高校錄取落選後的考生中錄取的。我校77年招收新生7個班295名。其中內燃機車2個班(308、309)85人,鐵道車輛2個班(314、315) 84人,鐵道信號2個班(303、304)85人,師範語文(305)41人。他們77年9月至78年3月分別入校,80年7月至12月畢業分配。初高中,學制三年,80屆。
1978年,國家正式恢復了高考制度,全國統一命題,省級組織考試,應屆高中畢業生不再限定錄取比例,中專招生也進行了相應的改革。本年學校招生8個班330名。其中內燃機車2個班(310、311)92人,鐵道車輛(316)42人,通信2個班(306、307)91人,信號(305)46人,師範理化班(301)39人,護士班(303)20人。78年9月入校,81年7月畢業分配。初高中程度,學制三年,81屆。
1979年,學校招生4個班179名。其中內燃機車(212)45人,車輛(217)45人,通信(208)44人,信號(206)45人。79年9月入學,81年7月畢業。初高中程度,學制二年,81屆。
1980年,學校招生1個班,通信(209)44人,是為烏魯木齊鐵路局代培的。80年10月入學,82年7月畢業。初高中程度,學制二年,82屆。
學校革委會成立後,在軍宣隊、工宣隊的參與領導下,學校成立了政工組、教改組、後勤組和辦公室等機構。我是教改組組長。學校恢復招生後,根據當時全國教育改革的形勢,學校決定將教學組織的“連隊”改為專業科。一科為機械科,包括蒸汽機車、內燃機車、鐵道車輛、養路機械等;二科為電務科,包括鐵道通信、鐵道信號等專業;三科為運輸科;四科為中師科,包括師範語文、數學、英語,護士等專業。基礎技術課教研組都分到有關專業科管理。
教改組承擔原教務科的職能,主要是組織制定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安排教學進程表、課程表等日常教學管理工作。由於學制縮短 ,又要把學工、學農、學軍納入教學計劃,一些課程被取消,削弱了實驗課,取消了大型作業、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許多教材重新編寫。教學體系強調打破“老三段”,將大部分專業課內容納入到現場學工時講授。提倡“官教兵、兵教官、兵教兵”,開展師生評教評學活動,實行開卷考試,成績民主評議。教育教學質量受到一定影響。但學校老師們千方百計認真負責地組織教學,在各個教學環節中儘量抵制社會上的一些不符合教育規律的作法,學校的教學秩序基本穩定,培養目標基本達到,也摸索出一些經驗,取得一定成效。
1977年,工宣隊撤離了,逐步開始落實政策,學校的管理機構也逐漸恢復了原來的名稱。1977年7月21日至30日,鐵道部在太原鐵路機械學校召開了《全國鐵路教育系統經驗交流大會》。其中有19所鐵路中專學校的先進代表參加,其他還有鐵路中小學、技工學校和站段的先進代表,鐵路局人事(教育)處長等。這次會議是粉碎“四人幫”後召開的全路教育系統第一次大會,全路各級主管教育的領導、鐵路高校的負責人和鐵路各類教育的先進代表參加了大會 。會議總結了鐵路教育戰線正反兩方面的經驗和教訓。會議要求,積極辦好鐵路教育,加快鐵路教育的整頓和發展,撥亂反正,為鐵路的建設和發展培養又紅又專的人才。學校的一切工作要儘快轉到“以教學為中心,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目的標”的軌道上來。
1978年4月,教育部召開了全國教育工作會議,鐵道部隨即部署貫徹落實。1979年6月,教育部頒發了《全日制中等專業學校工作條例》,《條例》重申了黨的教育方針,規定了中專學校“必須以教學工作為中心,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強調了“學生應以學為主”、“課堂教學是教學的基本形式”、“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的是教師”等原則。鐵道部教育局及時轉發了這個文件。學校認真組織幹部教師學習,並貫徹執行。
1981年9月,由蘭州鐵路局財務處與我校聯合籌備的省財經學院鐵路分部(簡稱鐵路財大分部)在我校開辦,大專性質,學制三年。首屆財會班,招收高中文化程度的鐵路職工學員40人,84年畢業37人。1983年又招兩個班,企業管理班44人,會計班44人,86年畢業。1984年招兩個班,財會二班31人,人事勞資班47人,87年畢業。1985年招會計班48人,88年畢業。1989年2月起財大分部劃歸局成人中專學校。從81一88年在我校共培養財大專科畢業生共291人。從 1983年開始,根據鐵道部要求全路16所中專學校要舉辦幹部中專班。我校在普通中專班招生之外,又招了2個幹部中專班53名:通信班31 人,信號班22人。從在職幹部中招考,學制二年半。
1981年2月25日,鐵道部轉發了教育部關於中專教師職稱評定問題的兩個文件,要求各中專學校積極穩妥地推進教師職稱評審工作。文件規定中專教師職務名稱分為4級:副教授、講師、教員、實習教員,並制定了各級應具備的條件和任務要求。
1983年,鐵道部制定了《八十年代鐵路教育發展規劃》和《關於加強鐵路教育工作的決定》,隨後鐵道部教育局又下發了相關的配套《意見》。對中專工作提出了七項具體要求,如健全管理體制、調整加強領導班子、搞好“五定”、加快發展、提高教學質量、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強化學校管理等。學校部定規模為1280人。1985年8月,鐵道部召開了全路教育工作會議,頒佈了鐵路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決定》要求要積極發展鐵路職業技術教育,要充分挖掘中專潛力,調整專業結構,加速設施配套,儘快增加招生人數。擴大學校及主管單位的辦學自主權。鐵道部和主管局要加大教育經費和基建投資。
1984年,教育部及鐵道部對中專學校領導班子的調整建設發岀一系列文件,要求按“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的“四化”標準調整配備學校領導班子,實行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1984年4月,鐵道部又下發了中專學校機構編制標準,根據鐵路局的規定,恢復了原來學校的各個科室和教研室。根據部教育局的要求,學校對各專業教學計劃和各門課程教學大綱進行了修訂。鐵道部也組織抽調了專門人員,重新編制各專業的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和教材。
1990年3月15日,鐵道部教育司下發了《關於印發鐵路中等專業學校辦學水平評估指標體系(試評稿)的通知》,要求各鐵路中專學校做好評估的各項準備工作。91年5月21日,又下達了《轉發國家教委〈關於開展普通中等專業學校教育評估工作的幾點説明〉的通知》。《通知》明確指岀:鐵路中專學校的合格評估、辦學水平評估和選優評估,參加學校所在省、直轄市、自治區組織的評估。學校的評估工作由地方領導,鐵道部協調配合。
1994年7月3日,國務院頒發了《關於〈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的實施意見》。鐵道部於10月13日至15日,在北京召開了“全國鐵路教育工作會議”,並於11月23日頒佈了《鐵道部關於貫徹實施〈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綱要〉的若干意見》。文件強調,要大力發展鐵路職業教育,要逐步形成高、中、初等職業教育體系。中專學校要穩定規模,適當擴大招生,要逐步擴大調節性計劃,招收一定數量的路外委培生、自費生。要加大力度,深化教育教學改革,進一步轉變教育思想,改革敎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要從培養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岀發,改變傳統的學科型教學體系,建立以職業能力為中心的教學體系。
蘭州鐵路機械學校火車頭獎盃
蘭州鐵路機械學校火車頭獎盃(1張)
隨着鐵路建設和教育的發展,鐵訓所幾易其名、幾遷校址。西幹局當年重視培養技術人員,可以説是具有戰略意義的一項工作。一是在天水創辦了鐵路幹部培訓所,後來大家稱為“鐵訓所”,校長由王世泰兼任,日常工作由屈強主持。“鐵訓所”後又改為天水鐵路技術專科學校。該校50多年來共培養出五六萬各類技術人員,活躍在全國鐵路戰線,有許多後來成為技術骨幹和處、局級領導幹部。二是把有能力、有培養前途的技術人員,放在第一線,讓他們在實踐中經受鍛鍊。同時,注意對舊有人員進行教育和改造,大膽提拔重用。蘭州鐵路機械學校前身是1950年創建的西北鐵路幹線工程局鐵路人員訓練所,1952年12月改組為鐵道部天水鐵路學校,1958年曾升格為新疆鐵道學院,舉辦本科教育,後因國家院系調整恢復舉辦中專。1966年定名為蘭州鐵路機械學校,隸屬鐵道部第一工程局(現中鐵一局)領導,1970年9月,由蘭州鐵路局管理,改名蘭州鐵路技術學校,1983年10月恢復蘭州鐵路機械學校校名,1993年12月經甘肅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部級重點中專學校,1994年6月,經國家教委檢查驗收,於同年8月確定蘭州鐵路機械學校為。學校辦學歷史悠久,長期隸屬於鐵道部管理,學校是共和國最早建立的鐵道院校之一,被社會讚譽為“鐵路技能人才的搖籃”。隨着鐵路建設和教育的發展,學校幾遷校址,幾易其名,天水鐵路學校----天水鐵路專科學校----天水鐵路工程學校----新疆鐵道學院----新疆鐵路工程學校----蘭州鐵路機械學校----蘭州鐵路技術學校----蘭州鐵路機械學校。
蘭州鐵路成人中等專業學校經鐵道部批准成立於1988年,擁有專職教師63人,大學本科46人,大學專科13人,佔教師總數的93.6%。學校累計開設鐵道運輸、鐵道工程、幼師、財會、中師專業23個。1988年以來累計招生3800人,畢業2705人,,建築面積16 002平方米。1996年6月5日經甘肅省教委批准,蘭州鐵路成人中等專業學校為中央部委在甘肅省的省 (部)級示範性成人中等專業學校。學校以鐵路中等職業技術教育為主,為國家鐵路和地方鐵路等企業培養、輸送合格人才。學校從1988年創建以來,在上級鐵路部門和各級領導的親切關懷下,在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在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持下,學校由小到大,由弱變強,風雨兼程,桃李滿天下。
1998年5月,同原蘭州鐵路局直屬的蘭州鐵路成人中等專業學校合併,成為多層次、多模式的綜合性中等專業學校。為適應國家教育體制改革和鐵路主輔分離改革的需要,經國家教育部、鐵道部和甘肅省批准,2005年9月蘭州鐵路機械學校整體併入鐵道部重點大學蘭州交通大學,根據甘肅省人民政府《關於蘭州鐵路局所屬蘭州鐵路機械學校和蘭州鐵路運輸技工學校移交地方併入蘭州交通大學有關問題的會議紀要》(甘政辦紀〔2005〕3號)精神,決定將隸屬於鐵道部的鐵路教育資源鐵道部重點建設院校蘭州鐵路機械學校整體併入蘭州交通大學,成立蘭州交通大學鐵道校區,其人員編制、校產資源、財政撥款整體移交鐵道部重點高校蘭州交通大學,移交實行“零債務”,學校併入前的債務由蘭州鐵路局負責處理。
蘭州鐵路機械學校 蘭州鐵路機械學校

蘭州鐵路機械學校專業設置

蘭州鐵路機械學校
蘭州鐵路機械學校(8張)
蘭州鐵路機械學校辦學歷史悠久,辦學成果顯著,專業特色突出。學校以優良的校風,上乘的教學質量,以及半軍事化的管理而享譽大西北。學校是一所因鐵路而生、倚鐵路而長、隨鐵路的延伸而不斷髮展的鐵路院校。學校圍繞“根基在行業、特色在鐵路、質量是生命、創新是動力”的辦學思路,積極實施“質量立校、人才強校、開放辦校和特色揚校”的發展戰略,堅持職前教育與職後教育並舉,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學校以質量求生存,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求支持,以貢獻求發展。學校堅持辦學有特色、專業有特點、學生有特長的辦學方向,形成了多層次、多形式的辦學模式。開設鐵路特有和社會通用專業共20餘個,形成了機械工程電氣工程信息工程、經濟管理工程四個專業教學體系及相應的實踐教學附設。為適應職業教育“服務內部,面向社會”的發展需要,增設了計算機應用、飯店管理與旅遊服務、製冷與空調、電子聲像設備等專業。學校是鐵道部“運輸類專業技術人員和機車駕駛員培訓基地”,全國鐵路成人學歷教育和鐵路系統幹部業務培訓基地,蘭州鐵路局“高級工技能培訓基地”。學校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批准,成立了“國家通用工種職業技能鑑定所”和“鐵道行業特有工種職業技能鑑定站”,承擔"國家通用工種" 和 "鐵路行業特有工種"職業技能鑑定任務及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考點工作。擁有各種多功能的現代化教學設施、全套閉路電視演播系統及寬帶接入互聯網的校園網系統,辦學條件優越,師資力量雄厚。學校立足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行業,面向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素質高技能創新型人才,努力建設高水平特色院校。1999年在鐵道部組織的專業評估中,蘭州鐵路機械學校的內燃機車鐵道車輛鐵道信號、綜合電信四個專業均被授予鐵道部優秀專業點
蘭州鐵路局科技進步先進單位獎
蘭州鐵路局科技進步先進單位獎(2張)
學校堅持“服務全體學生、服務軌道交通、服務地方經濟”的辦學宗旨。學校堅持走校企合作、產教結合之路。學校與企業通過共同進行專業建設、共同建設實訓基地、共同打造專業教學團隊、共同開展技術攻關和培訓服務,為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創造了良好空間,提升了人才培養質量,提高了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畢業生基礎紮實、動手能力強。深受企業的歡迎,已成為企業的骨幹力量。學校以構建校企合作利益共同體為基點,積極探索校企深度合作的有效途徑,推進校企資源共享最大化,學校被眾多企業確定為高素質技能人才培養培訓基地,辦學活力和綜合競爭力不斷增強。學校設有招生就業指導辦公室,建立了廣泛的就業聯繫網點,近年未畢業生就業率較高,被教育部表彰為 "全國職業技術學校職業指導工作先進單位"。學校堅持提高質量、突出特色。始終做到以質量求生存,以特色求發展,要以高水平的人才培養質量和特色化的人才培養模式拓寬學校發展空間,贏得辦學聲譽。

蘭州鐵路機械學校外界評價

蘭州鐵路機械學校 蘭州鐵路機械學校
學校原隸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自創建以來,立足西北,面向全國,勵精圖治,辛勤耕耘,形成了“厚德銘志,求實創新,文明團結,全面發展”的優良校風,先後被評為“全國職業技術教育先進單位”、鐵道部教育先進單位、全國助殘先進集體,蘭州鐵路局“七五”、“八五”、“九五”、“十五”建功立業先進單位。學校辦學五十多年來,學校幾代人懷着對中國鐵路建設和職業教育的熱愛,堅持“服務鐵路改革發展,面向社會經濟建設”辦學思想,立足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行業,建校以來培養 [3]  出了以共和國鐵路勞模胡友梅和中國工程院 [4]  孫永福院士等為代表的本科專科、中專、技工等各類專業技術人才5萬餘名,畢業生在鐵路和地方深受歡迎和好評,他們遍佈在全國除台灣省以外的各省區,為鐵路和社會經濟建設做出了貢獻。 [5] 
知名校友
姓名
主要成就及任職
王世泰
西北鐵路幹線工程局局長兼政委王世泰、後任鐵道部副部長、甘肅省第五屆人大常委會主任、黨組書記
西北鐵路幹線工程局局長、西北鐵路幹線工程局鐵路人員培訓所所長、軍事科學院秘書長、副院長、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
原鐵道部常務副部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鐵路工程專家、中國鐵道學會理事長
胡友梅
共和國鐵路勞模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教授、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湖南省作家協會第五屆理事
王新文
成都鐵路局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
陳忠祥
國家級鐵路橋隧工技能大師、全國技術能手、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中國鐵路總公司首席橋隧技能大師、火車頭獎章、隴原工匠、蘭州鐵路局十大領軍人物
新疆鐵道學院教師,蘭州鐵路機械學校教師、副教授
祁傑生
蘭州鐵路局電務處高級工程師、全路“茅以升鐵道工程師獎
楊彪
太原鐵路局太原車輛段太原動車組運用所所長、黨總支書記、鐵道部“全路技術能手”
蘇曉龍
太原鐵路局首席技師、鐵道部全路技術能手、新長征突擊手
郭海春
中國鐵通白銀分公司原總經理
張海波
國家級鐵路信號工技能大師、全路技術能手、全路新長征突擊手、全國青年崗位能手、全路首席技師
張軍
蘭州鐵路局迎水橋機務段內燃鉗工、火車頭獎章
周瑞
呼和浩特鐵路局財務處註冊會計師、全國會計領軍(後備)人才、火車頭獎章獲得者
張亮
太原機務段高鐵司機、太原鐵路局安全標兵
張進兵
呼和浩特鐵路局機寧機務段指導司機、中國鐵路總公司全路技術能手
杜向東
中國硬筆書法家協會會員、青少年硬筆書法協會副秘書長
王明凱
國鐵集團勞模、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蘭州鐵路局銀川電務段定邊信號車間主任
趙強
蘭州鐵路局蘭州電務段蘭州西信號車間主任、全路技術能手、火車頭獎章獲得者
武瑞成
呼和浩特鐵路局包西機務段包西檢修車間主任、內蒙古自治區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王宏
中國鐵路通信信號集團公司天津工程分公司信號工工長、全國技術能手
支愛軍
太原鐵路局湖東車輛段大同檢修車間技術員、火車頭獎章獲得者
金永剛
銀川電務段迎水橋信號車間黨支部書記、蘭州鐵路局優秀黨務工作者
李伍明
蘭州市軌道交通有限公司通號部正線信號工班長、甘肅省技術標兵
劉效聿
中國鐵路青藏集團有限公司格爾木電務段信號工、國鐵集團“百千萬人才工程“專業帶頭人、青海省技術狀元、青海省青年崗位能手、青藏鐵路工匠、青海省高原工匠、青藏鐵路集團公司首席技師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