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蘇姓

(中華姓氏之一)

鎖定
蘇姓是一個古老的、多民族的中華姓氏。其起源主要是己姓和外族的改姓。因周時武王封顓頊高陽氏後裔忿生於蘇國,故後人追尊蘇忿生為得姓始祖。望出武功郡,亦有河內郡、扶風郡等。蘇姓最初發源於河南,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原蘇姓大舉南遷;宋元明時期,蘇姓人口主要由北方向東南遷移,由西向南方遷移。蘇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行第42位。
蘇姓的名人有戰國縱橫家蘇秦、西漢大臣蘇武、北宋詞人蘇軾蘇洵蘇轍,數學家蘇步青等。
中文名
蘇姓
得姓方式
以國(地)為氏
得姓始祖
蘇忿生
主要郡望 
武功、扶風、河內等
主要堂號
武功、扶風、藍田等
代表人物
蘇秦蘇武蘇軾蘇頌
百家姓排行
第42位

蘇姓歷史發展

蘇姓主要源流

一、出自己姓,為周代昆吾之後。據《元和姓纂》和《蘇洵族譜》等所載,顓頊帝裔孫吳回為帝嚳火正,生子陸終,陸終生樊為昆吾,至周武王,其後裔有司寇忿生,受封於蘇,後遷都於温(故城在今河南温縣西南)。其後代子孫遂以地名為姓,稱為蘇氏。
二、來自外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如北魏鮮卑族拔略氏族,北宋時西夏党項族,金國女真族,清朝時滿洲八旗的伊拉哩氏、蘇佳氏、蘇都哩氏、蘇爾佳氏等族人均有改漢族蘇姓者。 [1] 

蘇姓得姓始祖

黃帝的六世孫共有六人,長孫樊居於昆吾(今山西運城東北),史稱昆吾氏。夏朝中期,帝槐(或帝芬)封昆吾氏後裔於有蘇(今河南輝縣西的蘇嶺),史稱有蘇氏,建蘇國。商末蘇國滅,族人以蘇為姓,開始向四處遷徙。但留在蘇嶺的蘇姓族人歸順了周朝,首領蘇忿生入朝做了周武王的司寇,被封於蘇地,國都温(今河南温縣)。蘇忿生被後人尊為蘇姓始祖。 [2] 

蘇姓遷徙分佈

黃帝有熊氏姓公孫,居於姬水,又以姬為姓。黃帝生子二十五人,黃帝妃方雷氏生玄囂,嫘祖昌意。昌意娶蜀山氏族女昌僕,生顓頊於若水。顓頊稱帝,初國高陽,故以國號為姓氏,名高陽氏。高陽氏六世孫樊之子封於蘇(今河北臨漳縣),因以封地為姓,蘇氏自此始。
蘇氏受姓後至周朝周武王時,出現蘇忿生。他是西周開國功臣之一,得到周公旦的稱讚,因此被封於黃河流域一帶,家居其封地,從此黃河以南及河南省黃河以北有了蘇氏。
春秋時,蘇氏從入楚仕莊王,而有蘇姓定居於兩湖一帶。戰國時,蘇氏族人外遷的主要聚居地在洛陽,並湧現出縱橫家蘇秦一族。
漢初,蘇氏始徙於秦,自此,蘇氏由黃河河南以北遷入陝西。漢武帝時,蘇建於元朔二年(前127年)以校尉跟隨衞青擊匈奴有功,卒後,葬於陝西武功大猶鄉,從此,蘇建成為蘇氏武功派始祖。此後不久,此支蘇姓又派生出扶風蘇姓、武功蘇姓、藍田蘇姓。漢末,有蘇姓一支由河內遷四川眉山。
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戰亂,中原蘇姓大舉南遷。晉朝時,江蘇、浙江、安徽和廣東等地已有了蘇姓的足跡。
隋朝時,蘇則三子蘇遁之八世孫蘇威因忠諫而為隋煬帝貶為光州(今河南光山)刺史,始為光州固始蘇姓。
唐朝,蘇姓移民大量南下四川和福建。唐初,陳元光入閩開基漳州,已有蘇姓人入閩。唐末時,蘇威五世孫蘇益王潮王審知入閩,死後贈上將軍、武安侯,葬於同安縣,是為蘆山堂同安蘇姓始祖。蘇益長子蘇光誼的子孫分佈在福建德化、永春一帶,次子蘇光謂的子孫分佈於莆田一帶,三子蘇光誨的子孫仍居同安,而早期遷至湖南新化、安化一帶的蘇姓被稱為梅山蠻。
宋朝,章惇平定梅山蠻,蘇姓倖免者,大都南逃至兩廣、雲南一帶,也有逃到越南、老撾、泰國的北部山區。蘆山堂的蘇姓因仕宦在南宋時散居江南各地,並有一支由閩入粵。蘇軾幼子蘇過一支遷往山西洪洞,後遷往山西晉中蘇封村。宋元明六百餘年,蘇姓的分佈總格局變化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東南遷移,由西向南方遷移。中國重新形成了南部桂粵閩和北方山東兩大塊蘇姓人口聚集區。
清朝,蘇姓人已廣佈中國。
近代以來,蘇氏有不少人走出國門,到海外開拓新的事業,現主要分佈於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越南、老撾、緬甸、美國、加拿大等國家。 [3]  [3-4]  [5-6] 
三蘇祠

蘇姓傳統文化

蘇姓郡望堂號

蘇姓的郡望主要有武功郡、扶風郡、河內郡、武邑郡、藍田郡、洛陽郡等。
蘇姓的堂號有武功堂、扶風堂、藍田堂、洛陽堂、蘆山堂、嵋山堂、蘇氏白玉堂、忠孝堂等。 [7] 

蘇姓宗祠楹聯

蘇姓重要楹聯
楹聯內容
典故人物
五教傳誦;片言息爭
蘇威、蘇瓊
引錐剌股;仗節全忠
蘇秦、蘇武
眉山三傑;滄浪一亭
蘇洵、蘇軾、蘇轍、蘇舜欽
武著遷秋源苦竹;功傳萬代念蘆山
蘇建
瑞雪飛花,映中郎之節;金蓮絢彩,輝學士之文
蘇武、蘇舜欽
參考資料: [3] 

蘇姓家譜文獻

族譜名稱
編輯者、出版時間、冊數
收藏地點
【山西忻州】蘇氏族譜不分卷
(民國)蘇懋章等輯
1933年石印本四冊
美國
【江蘇常州】蘇氏族譜十八卷
(民國)蘇清泉、蘇鳳岐編纂
1948年常州蘇氏聚星堂鉛印本
江蘇常州市圖書館(存卷1、2)
【江蘇常州】蘇氏族譜不分卷
民國聚星堂木活字本
江蘇常州市圖書館(存卷七之6、7)
【江蘇江陰】澄江蘇氏譜二十二卷首一卷
(清)蘇宗振輯修
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忠孝堂排印本八冊
中國國家圖書館、河北大學
江蘇蘇州市圖書館
【江蘇常熟】琴川蘇氏支譜四卷
(清)蘇錞修;清抄本一冊
吉林大學
【浙江鄞縣】鄞竹莊蘇氏宗譜三卷
(民國)俞庭蘭、胡德坊纂修
1919年繼緒堂續修木活字本二冊
浙江寧波天一閣文物保管所浙江寧波市檔案館
【浙江慈谿】蘇氏族譜四卷首一卷
(清)蘇時鑑續修
清光緒七年(1881年)永思堂木活字本五冊
浙江圖書館
【浙江象山】昌國蘇氏宗譜二卷
(民國)蘇忠諤重修;1934年木刻本
浙江象山縣文管會
【浙江遂昌】蘇氏宗譜
-
浙江遂昌縣馬頭鄉陳岙
【安徽】蘇氏族譜四十八卷
(清)太石西邑十排公修
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木刻本四十八冊
河北大學
【安徽休寧】新安蘇氏族譜十五卷
(明)蘇大編輯
明成化二年(1466年)清康熙間刻本
復旦大學
【安徽休寧】新安蘇氏重修族譜
五卷
(清)蘇鈺修
清乾隆元年(1736年)忠孝堂活字本
中國國家圖書館、美國
【安徽休寧】新安蘇氏族譜四卷
(清)蘇鈺編輯
清乾隆元年(1736年)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忠孝堂排印本八冊
河北大學、江蘇蘇州市圖書館
【安徽休寧】新安蘇氏重修族譜十
卷附三卷
(民國)蘇天祥等序;1929年刻本八冊
美國
【福建同安】蘇氏族譜不分卷
(清)蘇功成重修
清道光六年(1826年)一九八四年複印舊抄本
福建師範大學
【福建晉江】湖子蘇氏家譜
不分卷
(清)蘇德海修
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抄本一冊
中國台灣
【福建安溪】清溪珍田蘇氏族譜卷
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抄本三冊
【福建安溪】清溪湖山恆產張蒼蘇氏譜不分卷
(清)蘇輭欄修
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抄本一冊
【江西波陽】蘇氏初修宗譜三卷
圖書館二卷
(清)蘇兆熊、蘇孟暘等編
清道光八年(1828年)介眉堂藏本活字本二冊
日本、美國
【河南太康】蘇氏家乘二卷
(清)蘇培成、蘇遠樸等續修
清道光九年(1829年)刻本二冊
人民大學
【河南太康】蘇氏家乘二卷
(清)蘇紹獻等修
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許昌慶文齋刻本二冊
【河南許昌】蘇氏家乘一卷
(清)蘇葉等續修
清乾隆修道光九年(1829年)刻本一冊
【河南許昌】蘇氏家乘二卷
(清)蘇文生、蘇春芳等重修
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許昌文星齋刻本二冊
【河南鄢陵】蘇氏家乘三卷
(清)蘇誠等續修
清道光九年(1829年)刻本三冊
【河南鄢陵】蘇氏家乘六卷
(民國)蘇渥霖等續修
1915年敍石印本六冊
日本、美國
【湖北武昌】蘇氏宗譜囗囗卷
(民國)蘇善夫主編
1922年蘇氏白玉堂刻本
武漢圖書館(存卷首2)
【湖南】蘇氏次修族譜囗囗卷
清同治三年(1864年)活字本一冊
湖南圖書館(存一卷)
【湖南瀏陽】蘇氏武功五修族
三十一卷首二卷末一卷
(民國)蘇崇浩纂修
1938年四件堂木活字本
湖南圖書館(存卷首卷次)
【湖南邵陽】蘇張氏蘇族譜不
分卷
(清)蘇周安、蘇周燕修
清道光間修抄本
河北大學
【廣東】蘇氏族譜附武功書院世譜十卷附三卷
(清)蘇廷鑑、蘇體巖修
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武功書院德有鄰堂刻本
廣東中山圖書館、中山大學
日本、美國
【廣東】蘇氏族譜附武功書院世
譜十卷附三卷
(民國)蘇天祥等增補
1929年德有鄰堂據清光緒二十年(1900年)刻本補刻
廣東中山圖書館、中山大學
美國
【廣東番禺】蘇氏房譜不分卷
(清)蘇玉書
修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修抄本一冊
廣東中山圖書館
【廣東南海】蘇氏族譜十卷
(清)蘇廷鑑編
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刻本四冊
廣東中山圖書館、中山大學
廣東東莞縣博物館(存卷1-4)
【四川眉山】蘇氏族譜一卷
(宋)蘇洵
撰明刻本,清順治三年(1646年)宛委山堂刻《説郛》本
淅江寧波天一閣文物保管所(存九葉)
以上為部分蘇姓家譜文獻 [7]  [8] 

蘇姓字輩排序

  • 四川廣安:德廣公添伯盛賢宗政綱自仲子啓雲金文洪長永大廷萬理明懷忠聲榮至仁厚世代興慈良存善道正直樹儀型敬祖承廬眉雄才毅華卿凱湖甲故賨礪志展鵬程
  • 四川南充:應筆丹成安懷大中文子世代興雲華克光紹萬己
  • 四川廣元:承啓永自奉 君玉正宏仁 清朝必世代 榮光萬紹興
  • 四川資陽:永遠於宗世大榮龍登金光玉紹先德賢才必振興
  • 湖南靖州:應再正昌才茂光元萬仁君同秀世明宗大義乾坤武功為藩祖澤餘慶篤生哲賢廣昭帝德永錫周官漢封節顯唐選尤宣麟閣煥美鳳昭增歡侯伯爵列少保祿頒平林重任南陽久安筆珍許國文着眉山清高志遠剛直履端善行積福奇術登純孝可表道學相傳謨謀克紹統緒長延天佑啓後炳耀千年
  • 湖南益陽:固能福文盛志彥祖崇永安成國正天心順光昌啓後英聖道昭隆運賢良顯大名其祥開世業有子紹宗勳選士惟升秀傅家益尚清萬邦同照曜端拱慶承平
  • 湖南醴陵:金克淵志祖廷國可眉正仁開景運新懷忠本孝尚清純敬承先澤家光永樹德揚名振漢濱
  • 湖南湘潭:珔仁開景運新懷忠本孝尚清純敬承先澤家光永樹德揚名振漢濱
  • 湖南靖州:雲益應再政昌才茂光元萬仁均同秀
  • 湖南武岡:光景良開養賢書是本文
  • 福建漳州:文佛郎言五十干啓國崇潛惟恆允用奕世振家風孝友承宗志詩書迪俊英伯仲和叔季科甲永聯登”
  • 福建同安:平存世子德君國有道慶象賢允克盛守法宜永寧文章燦奕冀勳猷振盈廷嘉謀昭倫緒踵懿耀景聲
  • 陝西西鄉:天克世美丙德林賠建桂香枝永盛世久發祥成任新興科家才華樹芝明
  • 河南鎮平:士丈佔修志安有清克芳常泰全哲崇宏顯襄林揚英惠恆裕立元新明玉良道德宣延熙秉肇錫敬光
  • 河南商水:文國加有宗大萬自兆建光前業宏開裕後圖
  • 貴州興義:龍子學朝庭,萬國九洲,定家邦,“富”字輩為繼十一世“家”字輩後的十二世)、貴、榮、華、啓、文、興,必、登、皇、榜,禮、志,君、仁、義、道、德、永、昌、盛、忠、孝、崇、倫、政、乾、坤
  • 天津蘇氏一支字輩:忠啓孟明德齊文寶連成慶有餘
  • 蘇氏一支字輩:文鶴永廷桂良
  • 蘇氏一支字輩:昌弈世安康美利慶漢朝
  • 青海:祥輝生明邦延奎培文
  • 湖南婁底梅山蘇氏一支字輩:德頂傳先業繼嗣

蘇姓文物保護

名稱:洛陽蘇秦墓
地點:河南洛陽
保護級別: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授予時間:2008年 [9] 
名稱:蘇武墓
地點:陝西省武功縣
保護級別: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授予時間:1957年 [10] 
地點:貴州黔東南州台江縣
保護級別:貴州省文物保護單位
授予時間:1999年 [11] 
洛陽蘇秦墓 洛陽蘇秦墓
蘇武墓 蘇武墓
蘇元春公館 蘇元春公館
名稱:山東臨淄蘇秦墓
地點: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
保護級別: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授予時間:2006年 [12] 
名稱:三蘇祠
地點:四川省西南眉山市
保護級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六批)
授予時間:2006年 [13] 
名稱:東坡書院
地點:海南儋州中和鎮
保護級別: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授予時間:2011年 [14] 
山東臨淄蘇秦墓 山東臨淄蘇秦墓
三蘇祠 三蘇祠
東坡書院 東坡書院
名稱: 蘆山堂
地點:廈門市同安區
保護級別: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
授予時間:1991年 [15] 
名稱:黃山蘇氏宗祠
地點:安徽省黃山市黃山區
保護級別: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授予時間:2004年 [16] 
名稱:南城蘇氏宗祠
地點:廣東省東莞市南城區勝和蠔崗村大圍
保護級別: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第五批)
授予時間:2008年 [17] 
蘆山堂 蘆山堂
黃山蘇氏宗祠 黃山蘇氏宗祠
南城蘇氏宗祠 南城蘇氏宗祠

蘇姓姓氏圖騰

蘇姓圖騰 蘇姓圖騰
蘇姓圖騰為一象形蘇(穌)字。圖上為蘇草符號;圖下,左為吊於火上之魚(魚眼不閉,義在清醒);右為一株穀物。顯示出神農氏半農半漁,蘇氏先民以蘇草醒人的意象。 [18] 
蘇姓是炎帝族彤魚氏族禰,祝融八姓之一,由禾、苗、魚、火組成。神農氏半農半漁,因而從魚從禾、苗。炎帝以火和太陽為主圖騰,傳火種,觀火星和龍心宿大火,所以蘇又從 " 火 " 亦為炎帝嫡傳。 [25] 

蘇姓姓氏名望

《中國人名大辭典》收入蘇姓歷代名人173名,佔總名人數的0.38%,並列排在名人姓氏的第六十一位。蘇姓的文學家佔中國曆代文學家總數的0.54%,並列排在第四十六位;蘇姓的醫學家佔中國曆代醫學家總數的0.26%,排在第七十四位;蘇姓的美術家佔中國曆代美術家總數的0.41%,排在第五十六位。 [19] 
時期
姓名
簡介
西周
蘇忿生
周初大臣,官至司寇,能平刑以教百姓,後被封於蘇國為王
戰國時期
蘇秦
戰國時的縱橫家,奉燕昭王之命入齊從事反間活動,以便攻齊復仇。曾任齊國丞相,主張六國合縱攻秦
戰國時期縱橫家,協助蘇秦推行合縱連橫、弱齊強燕的策略,往來於各國之間,成為蘇秦的得力助手
西漢
蘇武
漢武帝時出使匈奴,因匈奴內亂受牽連而被扣,持節牧羊於北海。蘇武歷盡艱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節不屈
東漢
東漢名臣,少博學,善屬文,安帝時舉賢良方正,歷任冀州、幷州刺史
三國時魏大臣,博學多才,官至散騎常侍
東晉
東晉將領,晉成帝司馬衍咸和二年(327)反晉,次年攻入建康
南北朝時期
曹魏侍中蘇則的第九代孫,西魏時官至大行台度支尚書兼司農卿,著有《佛性論》《七經論》
隋朝
蘇威
在周,官至開府。隋立,任納言、民部尚書尚書右僕射、刑部尚書、大將軍等職。主張減輕賦税,反對奢侈浪費
唐朝
唐朝軍事家,歷任唐朝左武侯中郎將、左衞中郎將、左驍衞大將軍、左衞大將軍之職,封邢國公
唐朝宰相,高宗時從門蔭出仕周王司馬。武則天時,仕至文昌左相、同鳳閣鸞台三品,時有良直之稱
唐朝宰相,歷任郎州、歙縣刺史等職,封許國公
唐代政治家、文學家,歷任烏程尉、左司御率府胄曹參軍等職,與燕國公張説齊名,並稱“燕許大手筆”
唐朝大臣,昭宗天覆二年(902年)拜相,任工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翌年被流配環州
唐朝詩人,天寶進士。後官東平太守、國子司業。肅宗時官秘書少監。與杜甫、元結等友善
唐代政治家、文學家。高宗乾封年間進士。武則天聖歷初,官至宰相。少時與李嶠齊名,號“蘇李”
北宋
蘇洵
北宋文學家,擅長於散文,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諡法》三卷,均與《宋史本傳》並傳於世
蘇轍
北宋文學家,其散文有“沖和淡泊,遒逸疏宕”之譽,著有《欒城集》等行於世
蘇軾
北宋文學家,詩、詞、文、書、畫均有名,為文雄渾奔放,詩亦清疏雋逸,為北派大宗;蘇軾與其弟蘇轍、父蘇洵,世稱為三蘇
北宋文學家,政和二年(1112),監太原税。遷知郾城縣,官終定州通判。長於詩文,善書畫,時人稱“小坡”。著有《斜川集》
北宋詩人、書法家,曾任縣令、大理評事、集賢殿校理,監進奏院等職。與梅堯臣合稱“蘇梅”
北宋天文學家、藥學家,官至右僕射兼中書門下侍郎。其領導製造的天文鐘“水運儀象台”,開啓近代鐘錶擒縱器的先河
南宋
南宋宮廷畫師,擅長於畫道釋人物,尤其精於繪畫童戲。傳世之作有《貨郎圖》《長春百子圖》《嬰戲圖》等
元代
元代文學家,史學家。曾前後三度任職史館,參與實錄修撰。編《朝(元文類》收錄《經世大典》多篇。又著《國朝名臣事略》,集有四十七人行狀、碑誌。另著有《滋溪文稿》
明代
明代篆刻家,其篆法變幻多端,渾樸典雅,影響到江浙及著名篆刻家程遠、何通等。編有印譜《蘇氏印略》傳世
清朝
清末湘軍將領,曾參與鎮壓太平軍和貴州苗民起義。中法戰爭時,署廣西提督。率兵赴越抗法
近代
近代作家、詩人,能詩擅畫,通曉漢文、日文、英文、梵文等多種文字,是革新派的文學團體南社的重要成員
無產階級革命家,(原名蘇鑄)
現代
中國微分幾何學派創始人,主要從事微分幾何學和計算幾何學等方面的研究
十四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台盟中央主席 [24] 
中國內地嘻哈藍調創作型歌手、音樂製作人,代表作品《北京City》《心世界》等
中國香港歌手、演員,代表作品《愛一個人好難》《越吻越傷心》等
中國台灣歌手,代表作品《酒幹倘賣無》《牽手》等
中國台灣歌手、演員、導演,代表作品《倚天屠龍記》《左耳》等
中國男子短跑運動員,曾獲得2018年世界室內田徑錦標賽男子60米銀牌
參考資料: [20] 

蘇姓人口統計

宋朝,蘇姓大約有46萬餘人,約佔中國人口的0.59%,排在第三十三位。蘇姓第一大省是四川,約佔中國蘇姓總人口的43%,佔四川總人口的2.5%。在中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四川、福建,這兩省的蘇姓大約佔蘇姓總人口的57%;其次分佈於陝西、河南、山東,這三省的蘇姓又集中了22%。中國已初步形成了西四川、東南福建、北陝豫魯三塊蘇姓人口聚集區。
明朝,蘇姓大約有37萬人,約佔中國人口的0.4%,為明朝第六十四位大姓。宋、元、明600年中國人口純增長率是20%。蘇姓人口增長為負值,比宋朝淨減少了9萬。廣西為蘇姓的第一大省,約佔蘇姓總人口的19%。在中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廣西、福建(11%)、山東(11%)、廣東(9%),這四省蘇姓大約佔蘇姓總人口的50%;其次分佈於江西、安徽、浙江、河北、江蘇、山西,這六省的蘇姓又集中了35%。南方蘇姓在這600年中有了長足的發展,而宋朝的蘇姓大省四川,在明朝時人丁鋭減。宋、元、明600餘年,蘇姓的分佈總格局變化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東南遷移,由西向南方遷移。中國重新形成了南部桂粵閩和北方山東兩大塊蘇姓人口聚集地區。 [3] 
現代,蘇姓分佈最廣的省份是廣東。 [23] 

蘇姓研究考證

  • 唐·林寶《元和姓纂》:“蘇,顓頊祝融之後,陸終生昆吾封蘇,鄴西蘇城是也,蘇忿生後。”
  • 唐·盧藏用《蘇瓌碑》:“其先出自帝高陽,襲胤曰黎,實勤火正。逮昆吾之子,始封於蘇,以國受氏,公其後也。”
  • 宋·歐陽修宋祁《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蘇氏,出自己姓,顓頊裔孫吳回為重黎,生l終,生樊,封於昆吾,昆吾之子封於蘇,其地鄴西蘇城是也,蘇忿生為周寇,世居河內,後徙武功杜陵。”
  • 宋·蘇舜欽《先公墓誌銘》:“文憲公之曾孫傳素,廣明亂,以其孥遜蜀。生三子,撿、拯、振。孟還相唐,仲以策擢,官至容管經略使。……季留為銅山令,即我先公之高祖也。”
  • 宋·鄧名世《古今姓氏書辨證·六止》:“黃帝子得姓十四人,而青陽、夷鼓同為己姓。青陽,少昊氏也;夏諸侯有蘇氏,周諸侯郯子,皆其後。有蘇氏女於紂,為之妲己。”
  • 宋·蘇洵《蘇明允族譜後錄》:“蘇氏之先,出於高陽……至周有忿生為司寇,能平刑以教百姓,周公稱之。司寇蘇公與檀伯達皆封於河,世世仕周,家於其封,故河南河內皆有蘇氏。”
  • 宋·鄭樵《通志·氏族略》:“蘇氏,已姓,顓帝裔孫吳回為重黎,生陸終,陸終昆吾,封於藕(同蘇),其地鄴西蘇城是也,至周武王用忿生為司寇,邑蘇,子孫因以為氏,世居河內。”
  • 明·凌迪知《萬姓統譜》:“蘇,祝融之後,陸終生昆吾,封於蘇,因氏,又望出藍洛陽。” [21-2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