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蘇秦

(戰國時期縱橫家)

鎖定
蘇秦(?—前284年 [99-100]  )(一説為?—前317年 [103]  ),己姓,蘇氏,名秦,字季子,東周洛陽(今河南洛陽東)人,戰國時期縱橫家、外交家、謀略家。 [99] 
蘇秦年輕時到陽城(嵩山登封)與張儀同師鬼谷子。苦學3年,辭別先生,回到洛陽家中。後出遊列國,以期謀一官半職。幾年後,無望而歸,妻不下機,嫂不為炊,父母不子。後發憤讀書,致力於縱橫之術,倡導合縱説。曾遊説六國合縱御秦,使秦不能向東擴張。蘇秦為縱約長,佩6國相印。歸趙,趙肅侯封為武安君。合縱的形成使秦兵15年不敢出函谷關。後因6國不能合作,縱約瓦解。蘇秦為保護燕國,打擊齊國,特奉燕昭王命入齊,從事反間活動,使齊疲於對外戰爭,以便攻齊復仇。後燕將樂毅聯合5國大舉攻齊,蘇秦的反間活動暴露,已被任為齊相的蘇秦遭到齊國大臣的痛恨,被車裂而死,葬於嵩山鞏義市區西南28公里魯莊鎮蘇家莊村南。 [100] 
蘇秦在公元前4世紀的歷史舞台上,有着極其重要的地位。其一生為了合縱抗秦進行頻繁的外交活動,大大影響了當時各諸侯國的政治決策,為安定諸侯做出了不懈努力。蘇秦取法諸子百家的學説加以融匯,遊説諸侯國君,講究機謀權變,被推為當時縱橫家的代表人物。 [101]  馬王堆漢墓出土帛書《戰國縱橫家書》中,存有蘇秦的書信和遊説辭16章,所述與《史記·蘇秦列傳》不同。 [102] 
全    名
蘇秦
季子
所處時代
戰國
出生地
雒陽(今河南洛陽
逝世日期
公元前 284年(一説公元前317年)
主要成就
合縱抗秦,六國之相
主要作品
蘇子
師    承
鬼谷子
同    門
張儀

蘇秦人物生平

蘇秦坎坷之路

戰國形勢圖 戰國形勢圖
蘇秦家裏以務農為生。早年到齊國求學,拜鬼谷子為師,與張儀同為鬼谷子的學生。 [1]  學成後,外出遊歷多年,窮困潦倒,狼狽而回。 [2]  家人都私下譏笑他不治生產而逞口舌之利,捨本逐末。 [3]  蘇秦甚感慚愧,於是閉門不出,遍觀所藏之書,感嘆道:“從師受教,埋頭攻讀,卻不能換來榮華富貴,讀再多書又有什麼用呢。”於是找到《周書陰符 [4]  ,伏案鑽研。一年後,揣摩出合縱連橫之術,認為憑此可以遊説當世君王了。 [5] 
蘇秦首先將目標定在洛陽,求見周顯王。但顯王周圍的大臣一向瞭解蘇秦的為人,都瞧不起他,因而周顯王並不信任他。 [6]  於是,蘇秦西行至秦國。時秦孝公已死。就遊説秦惠王兼併列國,稱帝而治。秦惠王認為時機不成熟,且秦國剛處死商鞅,討厭説客,未採納他的建議。 [7] 
蘇秦離開秦國,向東,到達趙國。當時趙肅侯任命其弟趙成為國相,封為奉陽君。而奉陽君不喜歡蘇秦。 [8] 

蘇秦得志燕國

燕文公二十八年(公元前334年), [9]  蘇秦到燕國,等待了一年多才見到燕文侯。 [10]  蘇秦遊説燕文侯,先從地理位置上分析了燕國與趙國的相依之勢, [11-12]  接着批評燕國的戰略錯誤:擔憂千里之外的秦國,卻不擔心百里之內的趙國; [13]  最後建議燕文侯合縱趙國,結為一體。 [14] 
燕文侯認為蘇秦之議很有道理,允諾蘇秦“如果能以合縱之計維持燕國安定,願舉國相報”。於是資助蘇秦車馬金帛,前去遊説趙國。 [15] 

蘇秦出使趙國

蘇秦第二次來到趙國,奉陽君趙成已死,便遊説趙肅侯 [16]  提出六國聯合起來抵抗秦國的主張。
蘇秦詳細分析了趙國和其他諸侯國的關係,指出趙對韓魏的戰略相依關係, [17]  進而説明了自己的合縱主張:韓、魏、齊、楚、燕、趙六國聯合起來,共同對抗秦國, [18]  並建議趙國組建六國聯盟併力抗秦,如此一來,六國一體,秦國一定不敢從函谷關出兵侵犯,趙國的霸主事業也就成功了。 [19] 
趙肅侯採納了蘇秦的“合縱”主張,資助他去遊説各諸侯國加盟,以訂立合縱盟約。 [20] 

蘇秦合縱六國

  • 智激張儀
蘇秦張儀圖 蘇秦張儀圖 [21]
蘇秦在趙國時,秦惠王派犀首攻打魏國,生擒了魏將龍賈,攻克了魏國的雕陰,並打算揮師向東挺進。蘇秦擔心秦國的部隊打到趙國,盟約還沒結締就遭到破壞。於是決定智激同窗張儀入秦,維護萌芽期的聯盟。 [22] 
蘇秦派人去悄悄勸説張儀來投奔他,張儀到來後,蘇秦卻故意不理不睬,並當眾羞辱後打發他離開。張儀又羞又氣,想到各國諸侯中只有秦國才能威脅趙國,於是便前往秦國。
蘇秦暗中派人資助張儀到達秦國,並且幫助他見到秦惠王。秦惠文君十年(前328年),秦惠王用張儀為客卿,與他共商攻打各國諸侯的大計。這時,幫助張儀的人才説是蘇秦故意激怒他,為的是張儀今後有更好的發展。張儀知道後,感嘆自己沒有蘇秦高明,並許諾在蘇秦當權時不攻打趙國。 [23] 
  • 説韓
蘇秦到了韓國,遊説韓宣王。
蘇秦先分析韓國的優勢:地勢堅固,軍隊幾十萬,且善於冶煉兵器; [24]  再陳述臣服秦國的弊端:侍奉秦國,秦必然要求割讓宜陽、成皋,一旦同意,秦國就會變本加厲,土地有限,秦國的慾望無限,離滅亡之日就不遠了; [25]  最後蘇秦説:大王如此英明,軍隊又如此強悍,卻甘居秦國之後,我真替大王感到羞恥! [26] 
韓宣王聽完臉色大變,手按寶劍,仰天嘆息道:“我雖然沒什麼才能,但也決不能侍奉秦國。既然趙王已經有了主意,我願意舉國聽從您的安排。”
  • 説魏
蘇秦來到魏國,遊説魏襄王。蘇秦先分析魏國的地理情況,指出:魏國地方雖小,但田舍密集,人口眾多,車馬奔馳,國勢與楚國不相上下;如今侍奉秦國,每年納貢,一旦秦國征伐魏國,沒人願意出兵相救。 [27]  接着蘇秦以越王勾踐和武王伐紂的以少勝多為例,提醒魏王:魏國兵強馬壯,不用懼怕秦國;如果割地侍秦,未及作戰,國家已經先虧損了,主張侍奉秦國的都是奸佞之臣,要謹慎決策。 [28]  最後援引《周書》,勸誡道:事前不考慮成熟,後必有大患,如果大王能聽從我的建議,六國同心協力,就無強秦危害之患了,所以趙王派我呈上合縱條約,等候您的差遣。 [29]  魏王説:“我從沒聽過如此賢明的指教,願舉國相從。” [30] 
  • 説齊
於是蘇秦向東行進,來到齊國,遊説齊宣王。蘇秦先分析齊國國勢,指出:“齊國四面天險,兵精糧足,自有戰役以來,從未徵調過泰山以南的軍隊,也不曾渡過清河,涉過渤海去徵調這二部的士兵。 [31]  都邑臨淄富有而殷實,人口眾多,居民就有七萬户,足夠湊齊二十一萬大軍,沒有哪個國家能比齊國強大。” [32] 
接着指出齊國的戰略失誤:“韓、魏之畏懼秦國,是因為和秦國接壤,雙方如若交戰,十日內即可分出勝負,勝,則兵力損失嚴重,四境無法保護;不勝,則國家將要滅亡,所以韓、魏才如此看重和秦國的交戰,且很容易向秦國臣服。 [33]  但是齊國和秦國的情況就不同了,齊國險要、易守難攻,且秦國孤軍遠征,顧慮重重,明顯不能對齊國構成威脅。 [34]  如此形勢下,卻想侍奉秦國,是大臣們的戰略過失。如今齊國沒有臣服秦國之名,卻有國富民強之實,所以我希望大王稍微留心考慮一下,以便決定對策。” [35] 
齊宣王説:“我不聰明,且居住在偏僻靠海的東境,從未聽過您高明的教誨。如今您奉趙王之命來指教我,我願舉國聽從您的安排。” [36] 
  • 説楚
蘇秦説服齊國後,向西南行進,到達楚國,遊説楚威王。蘇秦先分析楚國,進言説:“楚國地方五千餘里,軍隊有百萬之眾,戰車千輛,戰馬萬匹,存糧足夠支用十年,這些都是稱霸的資本;如果您也侍奉秦國,那沒有哪個諸侯不臣服秦國了。” [37]  接着分析天下形勢,説:“秦國最大的憂患就是楚國,楚強則秦弱,秦強則楚弱,秦楚不能並存。合縱成功,楚國就能稱王;連衡成功,秦國就會稱帝。所以最好的策略是合縱以孤立秦國,否則秦國兵分兩路,都邑鄢郢就有危險。” [38] 
最後蘇秦又提醒楚王:“秦是虎狼之國,有吞併天下的野心,是天下諸侯公敵。主張連衡之人都想割地給秦,這是敬奉仇敵,對外依仗強秦,對內挾持君主,罪惡深重。合縱成功,各諸侯會割地事楚;連橫成功,楚就要割地奉秦。二者天上地下,希望您能好好考慮。” [39] 
楚王説:“秦楚接壤,秦有吞併之意,不可親和。韓、魏經常遭受秦國威脅,不可與之深入謀劃,怕有叛逆之人告密,危及國家安全。我自料以楚抗秦,又未必能勝。與羣臣謀劃,皆不可信,因而輾轉反側,無法安睡。如今您打算統一天下,團結諸侯,保護危國,我願舉國服從。” [40] 
  • 成功合縱
蘇秦遊説完各個諸侯後,六國達成合縱聯盟,團結一致。蘇秦被任命為從約長(合縱聯盟的聯盟長),並且擔任了六國的國相,同時佩戴六國相印。 [41] 

蘇秦衣錦榮歸

蘇秦六國封相衣錦榮歸圖 蘇秦六國封相衣錦榮歸圖 [42]
合縱成功後,蘇秦自楚北上,向趙王覆命,途經洛陽。車馬行李、各諸侯送行的使者頗多,氣派比得上帝王。周顯王聽到這個消息感到害怕,便為他清掃道路,並派人到郊外犒勞。蘇秦的家人也匍匐在地,不敢仰視。蘇秦感慨萬千,説:“同樣的一個人,富貴了,親戚敬畏;貧賤時,連親戚都輕視,更不必説一般人了。假使我當初在洛陽有二頃良田,現在又怎能佩帶六國相印呢!”於是散發千金,賞賜給親戚和朋友。 [43] 
蘇秦到燕國去時,曾向人借錢一百做路費,如今富貴,就償還了百金。蘇秦的隨從人員中,只有一個人沒得到報償,就上前詢問。蘇秦説:“我不是忘記了你,當初你隨我去燕國,在易水邊你再三打算離開,那時正當我正處困境,所以最後賞賜你”。 [44] 
(蘇秦六國封相衣錦榮歸圖來源:清代道光楊柳青版畫。)

蘇秦聯盟破裂

蘇秦合縱六國後,返回趙國,被趙肅侯封為武安君。蘇秦把合縱盟約送交秦國,從此秦國不敢窺伺函谷關以外的國家,長達十五年。 [45] 
後來,秦國派使臣犀首欺騙齊國和魏國,和它們聯合攻打趙國,打算破壞合縱聯盟。齊、魏攻打趙國,趙王就責備蘇秦。蘇秦害怕,便請求出使燕國,發誓一定報復齊國。蘇秦離開趙國以後,合縱盟約便瓦解了。 [46] 

蘇秦計收燕地

秦惠王將公主嫁給燕國太子,同年,燕文侯去世,太子即位,是為燕易王。易王剛登基,齊宣王就趁着發喪之機,攻打燕國,侵佔了十座城池。 [47]  易王要求蘇秦替燕國收復被侵佔的國土。 [48] 
蘇秦到了齊國,拜見齊王,先行祝賀之禮,接着又行哀悼之禮。齊王不解,問原因。 [49]  蘇秦説:“人餓的再厲害也不會去吃有毒的烏喙,吃的越多,死的越快。燕國和秦國是聯姻之國,齊國佔領燕國的城池等於是與強秦結下了仇怨,這就如同飢餓之人去吃烏喙一樣。齊國即將大難臨頭。” [50]  齊王聞言大驚,忙討教解危之策。蘇秦建議歸還奪來的城池,這樣燕王喜歡,秦王也一定高興,就能轉禍為福。 [51] 
齊王認為蘇秦説的很對,歸還了侵佔燕國的城池。 [52] 

蘇秦擺脱讒言

有人毀謗蘇秦出賣國家、反覆無常,將要作亂。蘇秦怕獲罪,返回燕國,燕王卻不再給他官職。蘇秦推斷有人毀謗自己不忠信,因而求見燕王, [53]  告訴燕王:忠信之人一切為了自己,進取之人則是為別人;自己棄家外遊,就是要求得進取。接着,蘇秦以曾參、伯夷尾生為例,反對“忠信”、提倡“進取”。 [54] 
蘇秦説:“像曾參一樣孝順,就不會離開父母在外面過上一夜,又怎能讓他到燕國,侍奉處在危困中的國君呢?像伯夷一樣的廉潔,堅守正義而餓死在首陽山下,又怎能讓他步行千里到齊國取回十座城池呢?像尾生那樣誠信,抱柱而死,又怎能讓他步行千里退去齊國軍隊呢?我正是以所謂的忠誠信實在國君面前獲罪的呀。” [55] 
燕王反問蘇秦:“你自己不忠誠信實罷了,難道還有因為忠誠信實而獲罪的嗎?”
蘇秦舉例説:妻子與人私通,打算毒死丈夫,侍妾就假裝摔倒打翻了毒酒。丈夫很生氣,懲罰了侍妾。侍妾打翻毒酒,保存了丈夫和妻子,卻免不掉挨板子。我的罪名跟侍妾的遭遇相類似! [56] 
於是燕王恢復了蘇秦的官職,愈發厚待。 [57] 

蘇秦齊國遇刺

蘇秦私通燕易王的母親,燕易王知道了,更加厚待蘇秦。蘇秦害怕被殺,就提議前去齊國以提高燕國地位,燕易王同意。於是,蘇秦假裝得罪了燕王而逃到齊國,齊宣王任用他為客卿 [58-59] 
齊宣王去世,齊湣王繼位,蘇秦就勸説湣王厚葬宣王以表明自己孝順,大興土木以表明自己得志,目的則是搞垮齊國,從而使燕國獲利。燕易王去世,燕噲繼位。 [60]  齊國眾大夫因爭寵派人刺殺蘇秦,蘇秦重傷未死。齊王派人捉拿兇手,沒抓到。蘇秦將死時,要求齊王以“幫助燕國在齊國從事反間活動”為名,將他車裂於市,並懸賞行刺之人以使賊人出現。 [61]  齊王照計行事,誅殺了兇手。 [62] 
蘇秦死後,他為燕國破壞齊國的大量事實被泄露出來。 [63] 

蘇秦主要成就

蘇秦合縱思想

合縱論是戰國時代政治軍事形勢不斷變化,特別是戰國中後期七雄紛爭導致當時“國際關係”(華夏文明圈內諸國)出現重大變化的產物。戰國早期,七雄並立,彼此旗鼓相當,相互制衡。到了戰國中期,秦國厲行變法,鋭意改革,兼併巴蜀,國強地險;而六國彼此消耗,七雄並立的均勢格局自此被打破。蘇秦正是洞悉到了這一客觀現實,適時提出了以遏制秦國、維護七雄均勢為宗旨的合縱戰略。
“合縱”,即“合眾弱以攻一強”, [64-65]  是聯合許多弱國抵抗一個強國,以阻止強國兼併的策略。蘇秦提出合縱戰略的宗旨在於遏阻秦國勢力的進一步擴大,以免力量失衡格局進一步加劇。其相應對策則是通過六國聯盟遏制秦國,以求維持以崤函、河西為界線的東西兩個戰略區域的力量均衡。
蘇秦的合縱説首先是基於一種地緣政治的分析。他深諳天下山川形勝,熟知各國力量現狀,他每到一國即首先向當局者詳陳該國的地緣環境形勢,蘇秦提醒山東六國首先應明確各自的安全狀況,他反覆告誡六國的君主,要明白這一形勢,即他們共同的危險來自西方側翼的秦國。由於秦國享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地形地勢優勢、體制優勢,將來必定是一種能夠凌駕於六國實力之上的強權力量。因此,六國中每一個國家都絕對不能與秦國單獨媾和以求苟安一時,更不能與秦結為同盟,那不啻是與虎謀皮。擺在他們面前的路只有一條:“六國從親”,併力西向以抗秦。
蘇秦的合縱理論極其注重地緣因素的重要性,並充分論證了六國結盟與其地緣政治因素的內在關聯。蘇秦認為,山東六國在區位上相互關聯,有着表裏相屬、唇齒相依的利害關係,應視為一個有着共同利益的戰略整體。六國應充分利用這一整體性,以求在戰略上相互依託、相互策應、互為犄角,從而在對秦作戰中造成有利的態勢。他反覆向六國的當政者陳述這一關係。 [66] 
蘇秦的合縱理論不僅僅是一種認知體系,而且是一套行動綱領。它提出了一套遏制秦國、維持均勢的方法,即以聯盟戰略、憑藉山東六國的合力抑制秦國勢力的擴張,以此挽救和維護原有的均勢。行動方案有兩個,其一是以攻為守,六國聯合起來,主動進攻,突破函谷關,深入秦國腹地;其二是當六國中任何一國遭到秦國攻擊時,其他五國絕不能坐視不管,必須羣起救助。 [67]  這無疑是一個卓越的協同作戰方案,它充分利用了山東六國地緣上的相關性,使六國彼此在組織指導、兵力分配、戰略協同、戰術策應諸方面協調動作、密切配合,從而使秦國東向攻擊任何一個國家時都將陷入四面受敵、多線作戰的窘境,進而遏止其逐步蠶食六國以進一步壯大自己的企圖。
蘇秦睿智地看到,如果一國遭到秦國的攻擊而其他國家坐視不救,後果將是極其嚴重的,猶如多米諾骨牌,一個倒下,其餘的將依次倒塌!戰國後期的歷史發展證明,蘇秦的分析是極具預見性的,山東六國在一段時間內採取了合縱戰略,即便是三心二意的,也確乎有效地遏制了秦國東向擴張的勢頭達到15年。後來六國雖未免於逐個被秦國吞滅的命運,但這非但不能歸咎於合縱之策,而恰恰説明山東六國沒有始終如一地貫徹實施合縱之策,以及六國政治家們偏狹的一己之私、低劣的戰略目光,加以彼此錯綜複雜的利益糾葛等因素所致。
合縱是圍繞着戰國七雄間地緣政治關係而產生的大戰略,更是一種處理國際間政治軍事關係的原則和方法。合縱以維護均勢為宗旨,以地緣政治論為認知基礎,以聯盟戰略為應對手段。立論周密、視野宏闊、分析精湛、旨意高遠,稱之為地緣政治論的先驅是毫不為過的。蘇秦以地緣政治因素作為研判國際形勢、制定應對策略的主要依據,這種分析方法無疑具有現代的意義。 [68-69] 

蘇秦遊説藝術

説服模式
蘇秦推行合縱戰略,主張“合眾弱而攻一強”,建設一個多國聯盟,因而蘇秦的遊説熱情飽滿,不吝辭藻,極盡鋪張渲染,從而形成了特有的遊説模式:“利導法”(肯定優勢—指出危機—出謀劃策—分析利弊、以利導之),即分析厲害,擺出優勢,並指出希望與美好前景,以利導之,使對方樂於接受自己的主張。
首先分析對方的地理條件、兵力情況、軍需物資、國力強弱、周邊關係等客觀優勢,結合君主賢能、士卒英勇等主觀因素,充分肯定其有利條件。注意結合每一個諸侯國的具體情況作出分析,有針對性地強調該國特色。總之,不論對於哪個國家,都首先強調其優勢,以解除他們懼怕強秦的心理壓力。
接着指出其危機所在,分析危機產生的原因,為合縱戰略做好鋪墊。然後替對方謀劃,並給出主意,設計擺脱危機的方案(合縱戰略)。最後進一步分析厲害,以利誘之,以理導之。 [70] 
策略方法
由於蘇秦對列國的政治形勢有深入的鑽研瞭解,對天下政局及其變化趨勢的熟悉程度遠在各國君王之上,因此能在遊説中縱橫捭闔,敏捷地選取各種所需要的材料和論據,矇蔽和説服對方。他的遊説活動有一些基本的策略方法:
  1. 每遊説一個國家,都在表面上從對方的利益出發,似乎是設身處地地替對方考慮問題,而從不言及他國及自己本人的合縱受益,使得對方便於接受。
  2. 陳述自己的觀點時,都以此國與秦國的敵對關係為前提,在這一前提下談此國與秦的利益衝突。事實上,各國間的利害制約關係是相當複雜、瞬息變化的,關鍵在於在複雜的事物矛盾中舍掉其餘而強調某一個方面,在此基礎上作出一個暗含的或假設的前提,蘇秦在遊説中單純強調六國與秦的矛盾及六國間的相互依存,而對其他矛盾方面避而不談,以此為前提來闡述自己的合縱主張,對六國之君有一定程度的矇蔽性。 [69] 
  3. 向對方分別擺出了實行自己的主張與不實行的兩種行為後果,誇大了第一種行為選擇的受益程度和第二種行為選擇的受害程度,加大二者的反差度,促使對方下決心採納自己的主張。
  4. 必要的時候,以客觀的地理狀況來加強對對方的説服。
  5. 必要時他還給對方以.應有的褒揚,夾雜以相應的激將法。 [71] 

蘇秦歷史評價

荀子:內不足使一民,外不足使距難,百姓不親,諸侯不信;然而巧敏佞説,善取寵乎上,是態臣者也……故齊之蘇秦,楚之州侯(令尹),秦之張儀,可謂態臣者也。 [72] 
張儀:此在吾術中而不悟,吾不及蘇君明矣!
呂氏春秋·知度》:“齊用蘇秦而天下知其亡”。
司馬遷:蘇秦兄弟三人,皆遊説諸侯以顯名,其術長於權變,而蘇秦被反間以死,天下共笑之,諱學其術。然世言蘇秦多異,異時事有類之者皆附之蘇秦。夫蘇秦起閭閻,連六國從親,此其智有過人者。 [73] 
鄒陽:①是以蘇秦不信於天下,為燕尾生;白圭戰亡六城,為魏取中山。何則?誠有以相知也。②蘇秦相燕,人惡之燕王,燕王按劍而怒,食以駃騠;白圭顯於中山,人惡之於魏文侯,文侯賜以夜光之璧。何則?兩主二臣,剖心析肝相信,豈移於浮辭哉?
劉向:蘇秦為縱,張儀為橫,橫則秦帝,縱則楚王,所在國重,所去國輕。 [74] 
桑弘羊:蘇秦、張儀,智足以強國,勇足以威敵,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息。萬乘之主,莫不屈體卑辭,重幣請交,此所謂天下名士也。 [75] 
揚雄法言》:或問:“儀、秦學乎鬼谷術而習乎縱橫言,安中國者各十餘年,是夫?”曰:“詐人也。聖人惡諸。”曰:“孔子讀而儀、秦行,何如也?”曰:“甚矣鳳鳴而鷙翰也!”“然則子貢不為歟?”曰:“亂而不解,子貢恥諸。説而不富貴,儀、秦恥諸。”或曰:“儀、秦其才矣乎,跡不蹈已?”曰:“昔在任人,帝而難之,不以才矣。才乎才,非吾徒之才也。” [76] 
蘇秦(三國志12歷史武將) 蘇秦(三國志12歷史武將)
曹操:夫有行之士未必能進取,進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陳平豈篤行,蘇秦豈守信邪?而陳平定漢業,蘇秦濟弱燕。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廢乎!有司明思此義,則士無遺滯,官無廢業矣。 [77] 
諸葛亮:蘇、張長於馳辭,不可以結盟誓。 [78] 
唐彥謙:貪名笑吳起,説國嘆蘇秦。
賈島:沙埋古篆拆碑文,六國興亡事系君;今日淒涼無説處,亂山秋盡有寒雲。 [79] 
呂蒙正:蘇秦未遇,歸家時,父母憎,兄弟惡,嫂不下璣,妻不願炊,然衣錦歸故里,馬壯人強,螢光彩布,兄弟含笑出户迎,妻嫂下階傾己顧,蘇秦本是舊蘇秦,昔日何陳今何親。自家骨肉尚如此,何況區區陌路人,抑猶未也。 [80] 
蘇軾:孟子曰:“我善養吾浩然之氣。”是氣也,寓於尋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間。卒然遇之,則王公失其貴,晉、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賁、育失其勇,儀、秦失其辯。
曾鞏:戰國之遊士則不然。不知道之可信,而樂於説之易合。其設心,注意,偷為一切之計而已。故論詐之便而諱其敗,言戰之善而蔽其患。其相率而為之者,莫不有利焉,而不勝其害也;有得焉,而不勝其失也。卒至蘇秦、商鞅、孫臏、吳起、李斯之徒,以亡其身;而諸侯及秦用之者,亦滅其國。其為世之大禍明矣;而俗猶莫之寤也。 [81] 
司馬光:儀與蘇秦皆以縱橫之術遊諸侯,致位富貴,天下爭慕效之……而儀、秦、衍最著。 [82] 
王安石:已分將身死勢權,惡名磨滅幾何年。想君魂魄千秋後,卻悔初無二頃田。
邵雍:廉頗白起善用兵,蘇秦張儀善縱橫。
劉克莊:常產常心論,平生不謂然。晚知蘇季子,佩印為無田。
徐鈞:本圖富貴快心期,謾借從親説便宜。五國攻秦齊不至,客卿正是在齊時。

蘇秦個人著作

漢書·藝文志》縱橫家有《蘇子》31篇,早佚。帛書《戰國縱橫家書》存有其遊説辭及書信十六篇,其中十一篇不見於現存傳世古籍。

蘇秦史書記載

史記·蘇秦列傳 [73] 
資治通鑑》(卷1~卷3
戰國策

蘇秦相關爭議

蘇秦蘇秦張儀年輩

由於史料本身的矛盾和解釋的差異,關於蘇秦、張儀的年輩問題形成了兩種不同説法:一種認為蘇秦早於張儀;一種認為蘇秦晚於張儀。《史記》《資治通鑑》所記載二人基本屬於同一時代,是戰國合縱連橫鬥爭中的對手,蘇秦稍早。但1973年出土的長沙馬王堆漢墓帛書《戰國縱橫家書》卻表明:蘇秦的年輩比張儀晚,蘇秦逝於公元前284年,張儀逝於公元前310年,蘇秦的主要活動均在張儀身死之後,張儀在秦國任相時,蘇秦還沒踏入政壇。 [83-84]  錢生羣則認為,《戰國縱橫家書》只能對蘇秦張儀等事進行一定程度上的考證,僅能作為一家之言,並不能以此為準。 [85] 

蘇秦蘇秦相六國

蘇秦相六國的説法由來已久,據《史記》所述,蘇秦聯盟諸侯,並佩六國相印,但後世亦有不少人對此持懷疑態度,錢穆則根據蘇秦遊説辭中的某些失實之處完全否定了蘇秦合縱。 [84]  [86] 
據帛書《戰國縱橫家書》記載,蘇秦成功合縱五國攻秦(齊、韓、燕、趙、魏),發生在前288年,當時秦為西帝、齊為東帝。而《史記》把這一事件提前到前318年左右。 [87]  與張儀連橫相抗衡的合縱家當是公孫衍 [88] 
但《戰國縱橫家書》亦為後輩策士所記,並經輾轉抄錄(其字體在篆隸之間,且避漢高祖劉邦名諱,當為漢初寫本),難免致誤。雖然司馬遷或許沒見到這本帛書,但並不意味着帛書就是最真實、最重要的一種。 [89]  相反,有學者認為帛書關於蘇秦的記載並不可靠。 [85] 

蘇秦軼聞典故

蘇秦懸樑刺股

蘇秦刺股圖 蘇秦刺股圖 [90]
典出《戰國策·秦策一》。蘇秦遊説秦王未果,資用匱乏,潦倒而歸。“妻不下紝,嫂不為炊,父母不與言”。於是蘇秦閉室不出,出其書遍觀之,得太公《陰符》,發憤攻讀,“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一年後學成,遂遊説列國,合縱諸侯抗秦,佩六國相印,名震天下。 [91] 
(注:刺股出自蘇秦,懸樑則出自東漢孫敬

蘇秦巧對楚王

蘇秦來到楚國,過了三個月才見到楚王。交談完畢後就向楚王辭行。楚王説:“我聽到您的大名,就像聽到古代賢人一樣,現在先生不遠千里來見我,為什麼不肯多待一些日子呢?我希望聽到您的意見。”蘇秦回答説:“楚國的糧食比玉還貴,楚國柴禾比桂樹還貴,通報人員像鬼一樣難見,大王您更像天帝一樣難得見面;現在要我拿玉當糧食,拿桂當柴禾燒,通過小鬼見高高在上的天帝。”楚王聽後慚愧不已:“請先生到客館住下吧,我知道錯了。 [92] 

蘇秦前倨後恭

典出《戰國策·秦策一》《史記·蘇秦列傳》。蘇秦是早年遊歷列國,困窘而歸,家人都私下譏笑他。後來,蘇秦成功遊説六國合縱,身佩六國相印,途經家鄉洛陽。蘇秦的家人皆匍匐在地,不敢仰視。蘇秦對他嫂子説:“為何以前傲慢,後來恭敬呢?”(蘇秦笑謂其嫂曰:“何前倨而後恭也?”)他的嫂子趴在地上説:“因為您地位顯貴,錢財多啊。” [93] 

蘇秦藏書數十

相傳蘇秦藏書數十篋,私人的藏書數量頗為可觀。清末學者梁啓超説:“蘇秦發書,陳篋數十……可見書籍已經流行,私人藏儲,頗便且當。”後世私家藏書之風由此而興,連綿千載不廢。 [94] 

蘇秦墓址

主詞條:蘇秦墓
現存蘇秦墓有六七處之多,分佈在洛陽、鞏義、淄博等地,確切的位置仍需新的考古資料予以佐證。
各地蘇秦墓
各地蘇秦墓(5張)
1、洛陽太平莊蘇秦墓
史書記載蘇秦是東周洛陽軒里人。據考證,軒裏即今東郊太平莊一帶。太平莊位於洛陽城東南4公里處,舊時村南曾有蘇秦故里的碑刻,文革期間被毀。
太平莊蘇秦墓位於太平莊南,直徑大約28米,高約6米。據村人説清末民初時佔地十餘畝,墓前有石碑、石人、石羊等,現均已不見。1958年,墓地大部分被闢為農田;1999年,出土了唐武德八年(625年)尚書右僕射蕭瑀立的“武安君六國丞相蘇公墓”碑。2003年年9月,在洛陽市李樓鄉出土一塊刻於唐初的蘇秦墓碑。 [95-96] 
1960年8月,太平村蘇秦墓被列為洛陽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6月,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97] 
2、鞏義蘇秦墓
蘇家莊位於鞏義西南部,莊南原有“三蘇冢”,傳説為蘇秦及兩位弟弟之冢。今存一冢蘇秦墓,高約15米,周長約80米。
3、山東臨淄蘇秦墓
臨淄蘇秦墓位於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城南鎮,2006年被授予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98] 

蘇秦影視形象

蘇秦影視形象
年份
影視類型
劇名
飾演者
1997年
電視劇
徐敏(《孫龐鬥智》)
高蘭村(《蘇張縱橫》)
2002年
電視劇
鬼谷子
王志剛
2013年
電視劇
王毅
2015年
電視劇
羋月傳
張瀟恆
2017年
電視劇
王毅
參考資料
  • 1.    《史記·卷六十九·蘇秦列傳第九》:蘇秦者,東周雒陽人也。【索隱】:蘇秦字季子,蓋蘇忿生之後,己姓也。譙周雲:“秦兄弟五人,秦最少。兄代,代弟厲及闢、鵠,併為遊説之士。”此下雲“秦弟代,代弟厲”也。【正義】:戰國策雲:“蘇秦,雒陽乘軒里人也。”藝文志雲蘇子三十一篇,在縱橫流。敬王以子朝之亂從王城東遷雒陽故城,乃號東周,以王城為西周。東事師於齊,而習之於鬼谷先生。【集解】:徐廣曰:“潁川陽城有鬼谷,蓋是其人所居,因為號。”駰案:風俗通義曰“鬼谷先生,六國時從橫家”。索隱按:鬼谷,地名也。扶風池陽、潁川陽城並有鬼谷墟,蓋是其人所居,因為號。又樂壹注鬼谷子書雲“蘇秦欲神秘其道,故假名鬼谷”。  .國學導航.2006-09-12[引用日期2023-10-15]
  • 2.    《史記·卷六十九·蘇秦列傳第九》:出遊數歲,大困而歸。【索隱】:按:戰國策此語在説秦王之後。
  • 3.    《史記·卷六十九·蘇秦列傳第九》:兄弟嫂妹妻妾竊皆笑之,曰:“周人之俗,治產業,力工商,逐什二以為務。今子釋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
  • 4.    《戰國策》卷22《魏策一》:“蘇子引《周書》曰:‘綿綿不絕,縵縵奈何?毫毛不拔,將成斧柯。前慮不定,後有大患,將奈之何?’”蘇子即蘇秦,這裏的《周書》就是《太公金匱》或《太公陰謀》。《開元佔經》卷6、卷11引《尚書金匱》,據姚振宗《隋書經籍志考證·太公金匱》引嚴可均曰:“疑即《太公金匱》異名。”《戰國策》卷3《秦策》:“(蘇秦)得太公陰符之謀,伏而誦之,簡練以為揣摩。”“太公陰符之謀”,《史記·蘇秦列傳》作“周書陰符”。《莊子·徐無鬼》釋文引司馬彪、崔撰曰:“《金版》、《六弢》皆《周書》篇名。”《銀雀山漢墓竹簡》也認為:“太公之書,古亦稱周書”,並舉證曰:“敦煌寫本《六韜》殘卷中有《周志廿八國》一篇,文字與《周書·史記》略同。古書所引《周書》之文,亦頗有與太公之《六韜》、《陰謀》、《金匱》諸書相出入者(參看嚴可均《全上古三代文》卷七)。《呂氏春秋》所謂‘周書’即指太公之書。”
  • 5.    《史記·卷六十九·蘇秦列傳第九》:蘇秦聞之而慚,自傷,乃閉室不出,出其書遍觀之。曰:“夫士業已屈首受書,而不能以取尊榮,雖多亦奚以為!”於是得周書陰符,伏而讀之。期年,以出揣摩,曰:“此可以説當世之君矣。”
  • 6.    《史記·卷六十九·蘇秦列傳第九》:求説周顯王。顯王左右素習知蘇秦,皆少之。弗信。
  • 7.    《史記·卷六十九·蘇秦列傳第九》:乃西至秦。秦孝公卒。説惠王曰:“秦四塞之國,被山帶渭,東有關河,西有漢中,南有巴蜀,北有代馬,此天府也。以秦士民之眾,兵法之教,可以吞天下,稱帝而治。”秦王曰:“毛羽未成,不可以高蜚;文理未明,不可以併兼。”方誅商鞅,疾辯士,弗用。
  • 8.    《史記·卷六十九·蘇秦列傳第九》:乃東之趙。趙肅侯令其弟成為相,號奉陽君。奉陽君弗説之。
  • 9.    《史記·卷三十四·燕召公世家第四》:文公十九年,齊威王卒。二十八年,蘇秦始來見,説文公。文公予車馬金帛以至趙,趙肅侯用之。因約六國,為從長。
  • 10.    《史記·卷六十九·蘇秦列傳第九》:去遊燕,歲餘而後得見。
  • 11.    《史記·卷六十九·蘇秦列傳第九》:説燕文侯曰:“燕東有朝鮮、遼東,北有林胡、樓煩,西有云中、九原,南有呼沱、易水,地方二千餘里,帶甲數十萬,車六百乘,騎六千匹,粟支數年。南有碣石、雁門之饒,北有棗慄之利,民雖不佃作而足於棗慄矣。此所謂天府者也。
  • 12.    《史記·卷六十九·蘇秦列傳第九》:夫安樂無事,不見覆軍殺將,無過燕者。大王知其所以然乎?夫燕之所以不犯寇被甲兵者,以趙之為蔽其南也。秦趙五戰,秦再勝而趙三勝。秦趙相斃,而王以全燕制其後,此燕之所以不犯寇也。
  • 13.    《史記·卷六十九·蘇秦列傳第九》:且夫秦之攻燕也,逾雲中、九原,過代、上谷,彌地數千裏,雖得燕城,秦計固不能守也。秦之不能害燕亦明矣。今趙之攻燕也,發號出令,不至十日而數十萬之軍軍於東垣矣。渡呼沱,涉易水,不至四五日而距國都矣。故曰秦之攻燕也,戰於千里之外;趙之攻燕也,戰於百里之內。夫不憂百里之患而重千里之外,計無過於此者。
  • 14.    《史記·卷六十九·蘇秦列傳第九》:是故原大王與趙從親,天下為一,則燕國必無患矣。
  • 15.    《史記·卷六十九·蘇秦列傳第九》:文侯曰:“子言則可,然吾國小,西迫強趙,南近齊,齊、趙強國也。子必欲合從以安燕,寡人請以國從。”於是資蘇秦車馬金帛以至趙。
  • 16.    《史記·卷六十九·蘇秦列傳第九》:而奉陽君已死,即因説趙肅侯
  • 17.    《史記·卷六十九·蘇秦列傳第九》:秦之所害於天下者莫如趙,然而秦不敢舉兵伐趙者,何也?畏韓、魏之議其後也。然則韓、魏,趙之南蔽也。秦之攻韓、魏也,無有名山大川之限,稍蠶食之,傅國都而止。韓、魏不能支秦,必入臣於秦。秦無韓、魏之規,則禍必中於趙矣。此臣之所為君患也。
  • 18.    《史記·卷六十九·蘇秦列傳第九》:臣竊以天下之地圖案之,諸侯之地五倍於秦,料度諸侯之卒十倍於秦,六國為一,併力西鄉而攻秦,秦必破矣。今西面而事之,見臣於秦。夫破人之與破於人也,臣人之與臣於人也,豈可同日而論哉!
  • 19.    《史記·卷六十九·蘇秦列傳第九》:秦攻楚,齊、魏各出鋭師以佐之,韓絕其糧道,趙涉河漳,燕守常山之北。秦攻韓魏,則楚絕其後,齊出鋭師而佐之,趙涉河漳,燕守雲中。秦攻齊,則楚絕其後,韓守城皋,魏塞其道,趙涉河漳、博關,燕出鋭師以佐之。秦攻燕,則趙守常山,楚軍武關,齊涉勃海,韓、魏皆出鋭師以佐之。秦攻趙,則韓軍宜陽,楚軍武關,魏軍河外,齊涉清河,燕出鋭師以佐之。諸侯有不如約者,以五國之兵共伐之。’六國從親以賓秦,則秦甲必不敢出於函谷以害山東矣。如此,則霸王之業成矣。
  • 20.    《史記·卷六十九·蘇秦列傳第九》:趙王曰:“寡人年少,立國日淺,未嘗得聞社稷之長計也。今上客有意存天下,安諸侯寡人敬以國從。”乃飾車百乘,黃金千溢,白璧百雙,錦繡千純,以約諸侯。
  • 21.    蘇秦、張儀圖片來源  .CCTV:百家講壇[引用日期2014-08-17]
  • 22.    《史記·卷六十九·蘇秦列傳第九》:是時周天子致文武之胙於秦惠王。惠王使犀首攻魏,禽將龍賈,取魏之雕陰,且欲東兵。蘇秦恐秦兵之至趙也,乃激怒張儀,入之於秦。
  • 23.    《史記·卷七十·張儀列傳第十》:蘇秦已説趙王而得相約從親,然恐秦之攻諸侯,敗約後負,念莫可使用於秦者,乃使人微感張儀曰:“子始與蘇秦善,今秦已當路,子何不往遊,以求通子之原?”張儀於是之趙,上謁求見蘇秦。蘇秦乃誡門下人不為通,又使不得去者數日。已而見之,坐之堂下,賜僕妾之食。因而數讓之曰:“以子之材能,乃自令困辱至此。吾寧不能言而富貴子,子不足收也。”謝去之。張儀之來也,自以為故人,求益,反見辱,怒,念諸侯莫可事,獨秦能苦趙,乃遂入秦。蘇秦已而告其舍人曰:“張儀,天下賢士,吾殆弗如也。今吾幸先用,而能用秦柄者,獨張儀可耳。然貧,無因以進。吾恐其樂小利而不遂,故召辱之,以激其意。子為我陰奉之。”乃言趙王,發金幣車馬,使人微隨張儀,與同宿舍,稍稍近就之,奉以車馬金錢,所欲用,為取給,而弗告。張儀遂得以見秦惠王。惠王以為客卿,與謀伐諸侯。蘇秦之舍人乃辭去。張儀曰:“賴子得顯,方且報德,何故去也?”舍人曰:“臣非知君,知君乃蘇君。蘇君憂秦伐趙敗從約,以為非君莫能得秦柄,故感怒君,使臣陰奉給君資,盡蘇君之計謀。今君已用,請歸報。”張儀曰:“嗟乎,此在吾術中而不悟,吾不及蘇君明矣!吾又新用,安能謀趙乎?為吾謝蘇君,蘇君之時,儀何敢言。且蘇君在,儀寧渠能乎!”
  • 24.    《史記·卷六十九·蘇秦列傳第九》:韓北有鞏、成皋之固,西有宜陽、商阪之塞,東有宛、穰、洧水,南有陘山,地方九百餘里,帶甲數十萬,天下之強弓勁弩皆從韓出。谿子、少府時力、距來者,皆射六百步之外。韓卒超足而射,百發不暇止,遠者括蔽洞胸,近者鏑弇心。韓卒之劍戟皆出於冥山、棠谿、墨陽、合賻、鄧師、宛馮、龍淵、太阿,皆陸斷牛馬,水截鵠雁,當敵則斬堅甲鐵幕,革抉簠芮,無不畢具。以韓卒之勇,被堅甲,蹠勁弩,帶利劍,一人當百,不足言也。
  • 25.    《史記·卷六十九·蘇秦列傳第九》:大王事秦,秦必求宜陽、成皋。今茲效之,明年又復求割地。與則無地以給之,不與則棄前功而受後禍。且大王之地有盡而秦之求無已,以有盡之地而逆無已之求,此所謂市怨結禍者也,不戰而地已削矣。
  • 26.    《史記·卷六十九·蘇秦列傳第九》:臣聞鄙諺曰:‘寧為雞口,無為牛後。’今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異於牛後乎?夫以大王之賢,挾強韓之兵,而有牛後之名,臣竊為大王羞之。
  • 27.    《史記·卷六十九·蘇秦列傳第九》:大王之地,南有鴻溝、陳、汝南、許、郾、昆陽、召陵、舞陽、新都、新郪,東有淮、潁、棗、無胥,西有長城之界,北有河外、卷、衍、酸棗,地方千里。地名雖小,然而田舍廬廡之數,曾無所芻牧。人民之眾,車馬之多,日夜行不絕,輷輷殷殷,若有三軍之眾。臣竊量大王之國不下楚。然衡人怵王交強虎狼之秦以侵天下,卒有秦患,不顧其禍。夫挾強秦之勢以內劫其主,罪無過此者。魏,天下之強國也;王,天下之賢王也。今乃有意西面而事秦,稱東籓,築帝宮,受冠帶,祠春秋,臣竊為大王恥之。
  • 28.    《史記·卷六十九·蘇秦列傳第九》:臣聞越王句踐戰敝卒三千人,禽夫差於幹遂;武王卒三千人,革車三百乘,制紂於牧野:豈其士卒眾哉,誠能奮其威也。今竊聞大王之卒,武士二十萬,蒼頭二十萬,奮擊二十萬,廝徒十萬,車六百乘,騎五千匹。此其過越王句踐、武王遠矣,今乃聽於羣臣之説而欲臣事秦。夫事秦必割地以效實,故兵未用而國已虧矣。凡羣臣之言事秦者,皆奸人,非忠臣也。夫為人臣,割其主之地以求外交,偷取一時之功而不顧其後,破公家而成私門,外挾強秦之勢以內劫其主,以求割地,原大王孰察之。
  • 29.    《史記·卷六十九·蘇秦列傳第九》:周書曰:‘釂釂不絕,蔓蔓柰何?豪氂不伐,將用斧柯。’前慮不定,後有大患,將奈之何?大王誠能聽臣,六國從親,專心併力壹意,則必無強秦之患。故敝邑趙王使臣效愚計,奉明約,在大王之詔詔之。
  • 30.    《史記·卷六十九·蘇秦列傳第九》:魏王曰:“寡人不肖,未嘗得聞明教。今主君以趙王之詔詔之,敬以國從。”
  • 31.    《史記·卷六十九·蘇秦列傳第九》:齊南有泰山,東有琅邪,西有清河,北有勃海,北所謂四塞之國也。齊地方二千餘里,帶甲數十萬,粟如丘山。三軍之良,五家之兵,進如鋒矢,戰如雷霆,解如風雨。即有軍役,未嘗倍泰山,絕清河,涉勃海也。
  • 32.    《史記·卷六十九·蘇秦列傳第九》:臨菑之中七萬户,臣竊度之,不下户三男子,三七二十一萬,不待發於遠縣,而臨菑之卒固已二十一萬矣。臨菑甚富而實,其民無不吹竽鼓瑟,彈琴擊築,鬥雞走狗,六博蹋鞠者。臨菑之塗,車轂擊,人肩摩,連衽成帷,舉袂成幕,揮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氣揚。夫以大王之賢與齊之強,天下莫能當。
  • 33.    《史記·卷六十九·蘇秦列傳第九》:且夫韓、魏之所以重畏秦者,為與秦接境壤界也。兵出而相當,不出十日而戰勝存亡之機決矣。韓、魏戰而勝秦,則兵半折,四境不守;戰而不勝,則國已危亡隨其後。是故韓、魏之所以重與秦戰,而輕為之臣也。
  • 34.    《史記·卷六十九·蘇秦列傳第九》:今秦之攻齊則不然。倍韓、魏之地,過衞陽晉之道,徑乎亢父之險,車不得方軌,騎不得比行,百人守險,千人不敢過也。秦雖欲深入,則狼顧,恐韓、魏之議其後也。是故恫疑虛猲,驕矜而不敢進,則秦之不能害齊亦明矣。
  • 35.    《史記·卷六十九·蘇秦列傳第九》:夫不深料秦之無柰齊何,而欲西面而事之,是羣臣之計過也。今無臣事秦之名而有強國之實,臣是故原大王少留意計之。
  • 36.    《史記·卷六十九·蘇秦列傳第九》:齊王曰:“寡人不敏,僻遠守海,窮道東境之國也,未嘗得聞餘教。今足下以趙王詔詔之,敬以國從。”
  • 37.    《史記·卷六十九·蘇秦列傳第九》:楚,天下之強國也;王,天下之賢王也。西有黔中、巫郡,東有夏州、海陽,南有洞庭、蒼梧,北有陘塞、郇陽,地方五千餘里,帶甲百萬,車千乘,騎萬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資也。夫以楚之強與王之賢,天下莫能當也。今乃欲西面而事秦,則諸侯莫不西面而朝於章台之下矣。
  • 38.    《史記·卷六十九·蘇秦列傳第九》:秦之所害莫如楚,楚強則秦弱,秦強則楚弱,其勢不兩立。故為大王計,莫如從親以孤秦。大王不從,秦必起兩軍,一軍出武關,一軍下黔中,則鄢郢動矣。
  • 39.    《史記·卷六十九·蘇秦列傳第九》:夫秦,虎狼之國也,有吞天下之心。秦,天下之仇讎也。衡人皆欲割諸侯之地以事秦,此所謂養仇而奉讎者也。夫為人臣,割其主之地以外交強虎狼之秦,以侵天下,卒有秦患,不顧其禍。夫外挾強秦之威以內劫其主,以求割地,大逆不忠,無過此者。故從親則諸侯割地以事楚,衡合則楚割地以事秦,此兩策者相去遠矣,二者大王何居焉?故敝邑趙王使臣效愚計,奉明約,在大王詔之。
  • 40.    《史記·卷六十九·蘇秦列傳第九》:楚王曰:“寡人之國西與秦接境,秦有舉巴蜀並漢中之心。秦,虎狼之國,不可親也。而韓、魏迫於秦患,不可與深謀,與深謀恐反人以入於秦,故謀未發而國已危矣。寡人自料以楚當秦,不見勝也;內與羣臣謀,不足恃也。寡人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搖搖然如縣旌而無所終薄。今主君欲一天下,收諸侯,存危國,寡人謹奉社稷以從。”
  • 41.    《史記·卷六十九·蘇秦列傳第九》:於是六國從合而併力焉。蘇秦為從約長,並相六國。
  • 42.    蘇秦頭像  .中國曆代名人圖像數據庫[引用日期2014-08-12]
  • 43.    《史記·卷六十九·蘇秦列傳第九》:北報趙王,乃行過雒陽,車騎輜重,諸侯各發使送之甚眾,疑於王者。周顯王聞之恐懼,除道,使人郊勞。蘇秦之昆弟妻嫂側目不敢仰視,俯伏侍取食。蘇秦笑謂其嫂曰:“何前倨而後恭也?”嫂委蒲服,以面掩地而謝曰:“見季子位高金多也。”蘇秦喟然嘆曰:“此一人之身,富貴則親戚畏懼之,貧賤則輕易之,況眾人乎!且使我有雒陽負郭田二頃,吾豈能佩六國相印乎!”於是散千金以賜宗族朋友。
  • 44.    《史記·卷六十九·蘇秦列傳第九》:初,蘇秦之燕,貸人百錢為資,乃得富貴,以百金償之。遍報諸所嘗見德者。其從者有一人獨未得報,乃前自言。蘇秦曰:“我非忘子。子之與我至燕,再三欲去我易水之上,方是時,我困,故望子深,是以
  • 45.    《史記·卷六十九·蘇秦列傳第九》:蘇秦既約六國從親,歸趙,趙肅侯封為武安君,乃投從約書於秦。秦兵不敢闚函谷關十五年。
  • 46.    《史記·卷六十九·蘇秦列傳第九》:其後秦使犀首欺齊、魏,與共伐趙,欲敗從約。齊、魏伐趙,趙王讓蘇秦。蘇秦恐,請使燕,必報齊。蘇秦去趙而從約皆解。
  • 47.    《史記·燕召公世家》:易王初立,齊宣王因燕喪伐我,取十城;蘇秦説齊,使復歸燕十城。
  • 48.    《史記·卷六十九·蘇秦列傳第九》:秦惠王以其女為燕太子婦。是歲,文侯卒,太子立,是為燕易王。易王初立,齊宣王因燕喪伐燕,取十城。易王謂蘇秦曰:“往日先生至燕,而先王資先生見趙,遂約六國從。今齊先伐趙,次至燕,以先生之故為天下笑,先生能為燕得侵地乎?”蘇秦大慚,曰:“請為王取之。”
  • 49.    《史記·卷六十九·蘇秦列傳第九》:蘇秦見齊王,再拜,俯而慶,仰而吊。齊王曰:“是何慶弔相隨之速也?”
  • 50.    《史記·卷六十九·蘇秦列傳第九》:蘇秦曰:“臣聞飢人所以飢而不食烏喙者,為其愈充腹而與餓死同患也。今燕雖弱小,即秦王之少婿也。大王利其十城而長與強秦為仇。今使弱燕為雁行而強秦敝其後,以招天下之精兵,是食烏喙之類也。”
  • 51.    《史記·卷六十九·蘇秦列傳第九》:齊王愀然變色曰:“然則柰何?”蘇秦曰:“臣聞古之善制事者,轉禍為福,因敗為功。大王誠能聽臣計,即歸燕之十城。燕無故而得十城,必喜;秦王知以己之故而歸燕之十城,亦必喜。此所謂棄仇讎而得石交者也。夫燕、秦俱事齊,則大王號令天下,莫敢不聽。是王以虛辭附秦,以十城取天下。此霸王之業也。”
  • 52.    《史記·卷六十九·蘇秦列傳第九》:王曰:“善。”於是乃歸燕之十城。
  • 53.    《史記·卷六十九·蘇秦列傳第九》:人有毀蘇秦者曰:“左右賣國反覆之臣也,將作亂。”蘇秦恐得罪歸,而燕王不復官也。蘇秦見燕王
  • 54.    《史記·卷六十九·蘇秦列傳第九》:臣聞忠信者,所以自為也;進取者,所以為人也。且臣之説齊王,曾非欺之也。臣棄老母於東周,固去自為而行進取也。今有孝如曾參,廉如伯夷,信如尾生。得此三人者以事大王,何若?”
  • 55.    《史記·卷六十九·蘇秦列傳第九》:孝如曾參,義不離其親一宿於外,王又安能使之步行千里而事弱燕之危王哉?廉如伯夷,義不為孤竹君之嗣,不肯為武王臣,不受封侯而餓死首陽山下。有廉如此,王又安能使之步行千里而行進取於齊哉?信如尾生,與女子期於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柱而死。有信如此,王又安能使之步行千里卻齊之強兵哉?臣所謂以忠信得罪於上者也。
  • 56.    《史記·卷六十九·蘇秦列傳第九》:臣聞客有遠為吏而其妻私於人者,其夫將來,其私者憂之,妻曰‘勿憂,吾已作藥酒待之矣’。居三日,其夫果至,妻使妾舉藥酒進之。妾欲言酒之有藥,則恐其逐主母也,欲勿言乎,則恐其殺主父也。於是乎詳僵而棄酒。主父大怒,笞之五十。故妾一僵而覆酒,上存主父,下存主母,然而不免於笞,惡在乎忠信之無罪也?夫臣之過,不幸而類是乎!
  • 57.    《史記·卷六十九·蘇秦列傳第九》:燕王曰:“先生復就故官。”益厚遇之。
  • 58.    《史記·卷六十九·蘇秦列傳第九》:易王母,文侯夫人也,與蘇秦私通。燕王知之,而事之加厚。蘇秦恐誅,乃説燕王曰:“臣居燕不能使燕重,而在齊則燕必重。”燕王曰:“唯先生之所為。”於是蘇秦詳為得罪於燕而亡走齊,齊宣王以為客卿。
  • 59.    《史記·燕召公世家》:十年,燕君為王。蘇秦與燕文公夫人私通,懼誅,乃説王使齊為反間,欲以亂齊。
  • 60.    《史記·卷六十九·蘇秦列傳第九》:齊宣王卒,湣王即位,説湣王厚葬以明孝,高宮室大苑囿以明得意,欲破敝齊而為燕。燕易王卒,燕噲立為王。
  • 61.    《史記·卷六十九·蘇秦列傳第九》:其後齊大夫多與蘇秦爭寵者,而使人刺蘇秦,不死,殊而走。齊王使人求賊,不得。蘇秦且死,乃謂齊王曰:“臣即死,車裂臣以徇於市,曰‘蘇秦為燕作亂於齊’,如此則臣之賊必得矣。”
  • 62.    《史記·卷六十九·蘇秦列傳第九》:於是如其言,而殺蘇秦者果自出,齊王因而誅之。燕聞之曰:“甚矣,齊之為蘇生報仇也!”
  • 63.    《史記·蘇秦列傳》:蘇秦既死反間,其助燕謀齊之事大泄。
  • 64.    《韓非子》:“縱者,合眾弱以攻強者也;橫者,事一強以攻眾弱也。”
  • 65.    “眾弱”指燕、趙、魏、韓、楚,它們從北到南大體上成一個縱列。“一強”則專指秦國。
  • 66.    “燕所以不犯寇被甲者,以趙之為蔽其南也”,“秦不敢舉兵而伐趙者何也?畏韓、魏之議其後也,然則韓、魏,趙之南蔽也”。秦國不敢貿然進犯齊國,因為受到韓、趙、魏、楚的牽制,齊國因此地緣因素可以獲得諸多戰略利益。
  • 67.    據《史記·蘇秦列傳》可知:當秦國進攻楚國時,“齊、魏各出鋭師以佐之,韓絕其糧道,趙涉河、漳,燕守常山之北”。當秦國進攻韓、魏時,“楚絕其後,齊出鋭師而佐之,趙涉河、漳,燕守雲中”。當秦國進攻齊國時,“則楚絕其後,韓守城皋,魏塞其道,趙涉河、漳、博關,燕出鋭師以佐之”。當秦國進攻燕國時,“則趙守常山,楚軍武關,齊涉渤海,韓、魏皆出鋭師以佐之”。當秦國進攻趙國時,“則韓軍宜陽,楚軍武關,魏軍河外,齊涉清河,燕出鋭師以佐之”。
  • 68.    周德鈞.合縱:中國古代地緣政治論[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第一期
  • 69.    閆秀敏.蘇秦“合縱術”的辯證法底藴[J].集美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6月
  • 70.    周國柱.蘇秦、張儀説服藝術之比較研究[J].山東省青年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6年9月
  • 71.    投機政治的遊説大師“蘇秦”  .中國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08-17]
  • 72.    《荀子·臣道篇第十三》
  • 73.    史記 蘇秦列傳第九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1-010-1]
  • 74.    劉向《戰國策序》
  • 75.    桓寬《鹽鐵論·卷四·褒賢第十九》:大夫曰:“伯夷以廉飢,尾生以信死。由小器而虧大體,匹夫匹婦之為諒也,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也。何功名之有?蘇秦、張儀,智足以強國,勇足以威敵,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息。萬乘之主,莫不屈體卑辭,重幣請交,此所謂天下名士也。夫智不足與謀,而權不能舉當世,民斯為下也。今舉亡而為有,虛而為盈,布衣穿履,深念徐行,若有遺亡,非立功名之士,而亦未免於世俗也。”
  • 76.    《資治通鑑·卷三》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09-08]
  • 77.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第一》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11-01]
  • 78.    《諸葛亮文集》  .子夜星網站[引用日期2015-12-26]
  • 79.    賈島·《經蘇秦》
  • 80.    破窯賦 / 寒窯賦 / 勸世章  .古詩文網[引用日期2017-11-30]
  • 81.    曾鞏·《戰國策目錄序》
  • 82.    《資治通鑑·卷三》  .塔讀文學[引用日期2014-08-14]
  • 83.    周鵬飛,蘇秦張儀年輩問題考辨(J),人文雜誌,1985年06期
  • 84.    先秦諸子系年考辨·蘇秦考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3-11-29]
  • 85.    錢生羣.《戰國縱橫家書》所載“蘇秦事蹟”不可信[J].浙江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
  • 86.    錢穆:“史公所謂連六國縱親,其智有過人者,以當時列國大勢論之,蓋非情實,亦後人以異時事附之也。據今《史記》各《世家》《年表》所記,絕無六國合縱擯秦之痕跡也。”
  • 87.    韓慶偉.蘇秦史料研究[D].南昌大學,20091228
  • 88.    “戰國説客”顛覆《史記》 張儀對手不是蘇秦  .中國新聞網[引用日期2014-08-14]
  • 89.    潘定武.蘇秦行年試説[J].黃山學院學報.2009年4月
  • 90.    蘇秦刺股圖片來源  .搜狐新聞[引用日期2014-08-17]
  • 91.    《戰國策·秦策一》:説秦王書十上而説不行,黑貂之裘弊,黃金百斤盡,資用乏絕,去秦而歸。羸縢履蹻,負書擔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狀有歸色。歸至家,妻不下紝,嫂不為炊,父母不與言。蘇秦喟嘆曰:“妻不以為夫,嫂不以我為叔,父母不以我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發書,陳篋數十,得《太公陰符》之謀,伏而誦之,簡練以為揣、摩。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説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錦繡、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説當世之君矣。”
  • 92.    《戰國策》:蘇秦之楚,三月乃得見乎王。談卒,辭而行。楚王曰:“寡人聞先生,若聞古人。今先生乃不遠千里而臨寡人,曾不肯留,願聞其説。”對曰:“楚國之食貴於玉,薪貴於桂,謁者難得見如鬼,王難得見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見帝。”王曰:“先生就舍,寡人聞命矣。”
  • 93.    《史記·蘇秦列傳》:蘇秦笑謂其嫂曰:“何前倨而後恭也?”嫂委蒲服,蘇秦喟然嘆曰:“此一人之身,富貴則親戚畏懼之,貧賤則輕易之,況眾人乎!且使我有雒陽負郭田二頃,吾豈能佩六國相印乎!”
  • 94.    李玉安 黃正雨.中國藏書家通典:中國國際文化出版社,2005年版
  • 95.    唐刻蘇秦墓碑在洛發現  .中藝網[引用日期2014-08-13]
  • 96.    石碑右上方現有四行小字:“大唐武德八年,歲次乙酉秋庚午,奉旨省親洛邑古軒裏太平莊,拜謁蘇秦冢,蓬蒿荒荒,褒貶明矣,夫勒石以銘謀聖,蘇子千載可稱也。”中間一行大字:“武安君六國丞相蘇公墓“。左下小字一行:“敕中書令宋國公尚書右僕射蕭瑀立”。
  • 97.    蘇秦合縱抗強秦 唐碑證其葬洛陽(探秘洛陽古墓)  .洛陽網[引用日期2014-08-13]
  • 98.    山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公佈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的通知  .法搜網[引用日期2014-08-13]
  • 99.    張波著.國學兩譚(四書五經要領談諸子百家要略談)[M]. 咸陽: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出版社,2020.05.第269頁
  • 100.    梅耀元主編.嵩山名人傳[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7.12.第74-75頁
  • 101.    喬繼堂主編.正説歷朝八十臣,上[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19.05.第24頁
  • 102.    梅耀元主編.嵩山名人傳[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7.12.第75頁
  • 103.    百家姓-蘇  .大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法院網[引用日期2023-07-20]
展開全部 收起